KR2k0046 湖廣通志-清-邁柱 (master)


[1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湖廣通志巻一百一
  藝文志
  序
 南北朝
  楚詞序           劉 勰
自風雅寢聲莫或抽緒奇文蔚起其離騷哉固已軒翥
詩人之後奮飛詞家之前豈去聖之未逺而楚人之多
[101-1b]
才乎昔漢武愛騷而淮南作傳以為國風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蟬蜕穢濁之中浮
游塵埃之外皭然湼而不淄雖與日月争光可也班固
以為露才揚已忿懟沈江羿澆二姚與左氏不合崑崙
懸圃非經義所載然而文詞麗雅為詞賦之宗雖非明
哲可謂妙才王逸以為詩人之提耳屈原婉順離騷之
文依經立義駟虬乗鷖則時乗六龍崑崙流沙則禹貢
敷土名儒詞賦莫不擬其儀表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
[101-2a]
匹者也及漢宣嗟嘆以為皆合經術揚雄諷味亦言體
同詩雅四家舉以方經而孟堅謂不合傳褒貶任聲抑
揚過實可謂鑒而弗精翫而未覈者也將覈其論必徵
言焉故其陳堯舜之耿介稱禹湯之祇敬典誥之體也
譏桀紂之猖披傷羿澆之顛隕規諷之㫖也虬龍以喻
君子雲蜺以譬讒邪比興之義也每一顧而淹涕歎君
門之九重忠怨之詞也觀茲四事同於風雅者也至於
託雲龍説迂怪豐隆求宓妃鴆鳥媒娀女詭異之詞
[101-2b]
也康回傾地夷羿蔽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譎怪之談
也依彭咸之遺則從子胥以自適狷狹之志也士女雜
座亂而不分指以為樂娛酒不廢沉湎日夜舉以為歡
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異乎經典者也故論其典誥則
如彼語其夸誕則如此固知楚詞者體慢於三代而風
雅於戰國乃雅頌之博徒而詞賦之英傑也觀其骨鯁
所樹肌膚所附雖取鎔經意亦自鑄偉詞故騷經九章
朗麗以哀志九歌九辯綺靡以傷情逺遊天問瓌詭而
[101-3a]
惠巧招魂招隠耀艷而深華卜居標放言之致漁父寄
獨任之才故能氣往轢古詞來切今驚采絶艷難與並
能矣自九懷以下遽躡其跡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
其叙情怨則鬰伊而易感述離居則愴怏而難懷論山
水則循聲而得貌言節候則披文而見時枚賈追風以
入麗馬揚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故才高
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艷詞吟諷者銜其山川童䝉
者拾其香草若能憑軾以倚雅頌懸轡以馭楚篇酌奇
[101-3b]
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則顧盻可以驅詞力欬
唾可以窮文致亦不復乞靈於長卿假寵於子淵矣又
曰詩有六義其二曰賦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
也昔召公稱公卿獻詩師箴賦傳云登髙能賦可謂大
夫詩序則同義傳説則異體總其歸塗實相枝幹劉向
云明不歌而頌班固稱古詩之流也至於鄭莊之賦大
隧士蒍之賦狐裘結言&KR2058韻詞自已作雖合賦體明而
未融及靈均唱騷始廣聲貌然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
[101-4a]
宇於楚詞也於是荀況禮智宋玉風鈞爰錫名號與詩
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遂客至以首引極聲貌以窮
文斯盖别詩之原始溯賦之厥初也又曰詩人綜韻率
多清切楚詞詞楚故訛韻實繁及張華論韻謂士衡多
楚文賦亦稱知楚不易可謂銜靈均之聲餘失黄鍾之
正響也又曰詩文𢎞奥包韞六義毛公述傳獨標興體
豈不以風通而賦同比顯而興隠哉故比者附也興者
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㣲以擬議起情故
[101-4b]
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則蓄憤以斥言興則環
譬以記諷盖隨時之義不一故詩人之志有二也觀夫
興之託諭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闗睢有别故
后妃方德尸鳩貞一故夫人象義義取其貞無從於夷
禽德貴其别不嫌於鷙鳥明而未融故發注而後見也
且何謂為比盖寫物以附意颺言以切事者也故金錫
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類教誨蜩螗以寫號
呼澣衣以擬心憂卷席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義也
[101-5a]
至如麻衣如雪兩驂如舞若斯之類皆比類者也楚襄
信讒而三閭忠烈依詩製騷諷兼比興炎漢雖盛而詞
人夸毗詩刺道喪故興義銷亡於是賦頌先鳴而比體
雲搆紛紜雜遝信舊章矣又曰韓魏力政燕趙任權五
蠧六虱嚴於秦令惟齊楚兩國頗有文學齊開莊衢之
第楚廣蘭臺之宫孟子賔館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
風蘭陵鬱其茂俗鄒子以談天飛譽騶奭以雕龍馳響
屈平聫藻於日月宋玉交彩於風雲觀其艷説則籠罩
[101-5b]
雅頌故知暐燁之奇意出乎縱横之詭俗也又曰離騷
代興觸類而長物貌難盡故重沓舒狀於是嵯峨之類
聚葳㽔之羣積矣及長卿之徒詭勢瓌聲模山範水字
必魚貫所謂詩人麗則而約言詞人麗淫而繁句也至
如雅咏棠華或黄或白騷述秋蘭緑葉紫莖凡摛表五
色貴在時見若青黄屢出則繁而不珍自近代以來文
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吟咏所發志惟
深逺體物為妙功在宻附故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
[101-6a]
加雕削而曲寫毫芥故能瞻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也
然物有恒姿而思無定檢或率爾造極或精思愈疏且
詩騷所標並據要害故後進鋭筆怯於争鋒莫不因方
以借巧即勢以會奇善於適要則雖舊彌新矣是以四
序紛迴而入興貴閒物色雖繁而析詞尚簡使味飃飃而
輕舉情奕奕而更新古來詞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
相變因革以為功物色盡而情有餘者曉會通也若乃
山林皋壤實文思之奥府畧語則闕詳説則繁然屈平
[101-6b]
所以能洞鑒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唐
  送陳郎將歸衡嶽序      李 白
仲尼旅人文王明夷茍非其時賢聖低睂況僕之不遇
者哉而遷逐枯槁固其宜耶朝心不開暮髪盡白感慨
瞻迴使人増悲陳郎將義風凜然英思逸發來下專城
之榻去邀才子之詩動清興於中流横素波而徑往諸
公悵望不及聨章祖之序慙起予輒冠名篇之首作者
[101-7a]
嗤我乃為撫掌之資乎
  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李 白
白上探邃古中觀人世下察交道海内豪俊相識如浮
雲自謂德參夷顔才兼孔墨莫不名由口進實從事退
而風義可人者厥惟戴侯戴侯寓居長沙稟湖岳之氣
少長咸洛窺霸王之圖精微可以入神懿秉可以崇德
謨猷可以尊王文藻可以成化兼以五材統以四美何
往而不濟也其二三諸昆皆以才秀擢用詞翰炳發昇
[101-7b]
聞天朝而此君獨潛光後世以期大用鯤海未躍鵬霄
悠然不逺千里訪余以道䢵國之秀有廖侯焉人倫精
鑒天下獨立每延以宴謔許為通人獨孤有隣及丁薛
諸公咸亦以為信然矣屬明王未夢且歸衡陽憇祝融
之雲峰㺯茱萸之湍水軒騎糾合祖於魏公之林亭笙
歌鳴秋劍舞増氣況江葉墜緑沙鴻㝠飛登髙送逺使
人心醉見周張二子為論平生雞黍之期當速赴也
  贈族姪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 李 白
[101-8a]
余遊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中多
玉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鵶按仙經蝙蝠一名仙
鼠千嵗之後體白如雪棲則倒懸盖飲乳水而長生也
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唯玉泉真公常
采而飲之年八十餘嵗顔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
異於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夀也余遊金陵見宗
僧中孚示余茶數十片拳然重叠其狀如掌號為仙人
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覩持之見遺兼贈詩
[101-8b]
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後之髙僧大隠知仙人掌茶發乎
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李白也
  遊瑞蓮池序         柳宗元
零陵城南環以羣山延以林麓其崖谷之委會則潝然
為池灣然為溪其上多楓柟竹箭哀鳴之禽其下多芡
芰蒲蕖騰波之魚韜涵太虛澹艷里閭誠遊觀之佳麗
者已崔公既來其政宏以肆其風和以亷既樂其人又
樂其身於莫之春徵賢合婣登舟於茲水之津連山倒
[101-9a]
垂萬象在下浮空泛景蕩若無外横碧落以中貫凌太
虛而徑度羽觴飛翔匏竹激越熈然而歌婆然而舞支
頥而笑瞪目而踞不知日之將莫則於向之物者可謂
無負矣昔之人知樂之不可常㑹之不可必也當歡而
悲者有之況公之理行宜去受厚錫而席之賢者率皆
在官䝉澤方將脱鱗介生羽翮夫豈趦趄湘中為顦顇
客耶余既委廢於世恒得與是山水為伍而悼茲會不
可再也故為文志之
[101-9b]
  贈崔復州序         韓 愈
有地數百里趨走之吏自長吏司馬以下數十人其禄
足以仁其三族及其朋友故舊樂乎心則一境之人喜
不樂乎心則一境之人懼丈夫官至刺史亦榮矣雖然
幽逺之小民其足跡未嘗至城邑茍有不得其所能自
直於鄉里之吏者鮮矣況能自辨於縣吏乎能自辨於
縣吏者鮮矣況能自辨於刺史之庭乎由是刺史有所
不聞小民有所不宣賦有常而民産無恒水旱癘疫之
[101-10a]
不期民之豐約懸於州縣令不以言連帥不以信民就
窮而斂愈急吾見刺史之難為也崔君為復州其連帥
則于公崔君之仁足以蘇復人于公之賢足以庸崔君
有刺史之榮而無其難為者將在於此乎愈嘗辱于公
之知而舊游于崔君慶復人之將䝉其休澤也於是乎

  石鼎聫句詩序        韓 愈
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道士軒轅彌明自衡山來
[101-10b]
舊與劉師服進士衡湘中相識將過太白知師服在京
夜抵其居宿有校書郎侯喜新有能詩聲夜與劉説詩
彌明在其側貌極醜白鬚黑面長頸而髙結喉又作楚
語喜視之若無人彌明忽軒衣張睂指鑪中石鼎謂喜
曰子云能詩能與我賦此乎劉往見衡湘間人説云年
九十餘矣解捕逐鬼物拘囚蛟螭虎豹不知其實能否
也見其老頗貌敬之不知其有文也聞此説大喜即援
筆題其首兩句次傳於喜喜踴躍即綴其下云云道士
[101-11a]
啞然笑曰子詩如是而已乎即袖手竦肩倚北牆坐謂
劉曰吾不解世俗書子為我書因髙吟曰龍頭縮菌蠢
豕腹漲彭亨初不似經意詩㫖有似譏喜二子相顧慙
駭欲以多窮之即又為而傳之喜喜思益苦務欲壓道
士每營度欲出口吻聲鳴益悲操筆欲書將下復止竟
亦不能奇也畢即傳道士道士髙踞大唱曰劉把筆吾
詩云云其不用意如初而語益奇皆侵劉侯意劉與侯
已賦十餘韻彌明應之如響皆穎脱含譏諷夜盡三更
[101-11b]
二子思竭不能續因起謝曰尊師非世人也某伏矣願
為弟子不敢更論詩道士奮曰不然章不可以不成也
又謂劉曰把筆來吾與汝就之即又唱出四十字為八
句書訖使讀讀畢謂二子曰章不已就乎二子齊應曰
就矣道士曰此皆不足與語此寧為文耶吾就子所能
而作耳非吾之所學於師而能者也吾所能者子皆不
足以聞也獨文乎哉吾語亦不當聞也吾閉口矣二子
大懼皆起立牀下拜曰不敢他有問也願聞一言而已
[101-12a]
先生稱吾不解人間書敢問解何書請聞此而已道士
寂然若無聞也累問不應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座道士
倚牆睡鼻息如雷鳴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斯須曙鼓
鼕鼕二子亦困遂坐睡及覺日已上驚顧覔道士不見
即問童奴奴曰天且明道士起出門若將便旋然奴恠
久不返即出到門覔無有也二子驚惋自責若有失者
間遂詣余言余不能識其何道士也嘗聞有隠君子彌
明豈其人耶
[101-12b]
  荆潭唱和詩序        韓 愈
從事有示愈以荆潭酬和詩者愈既受以卒業因仰而
言曰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懽愉之辭難
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發於羈旅草
野至若王公貴人氣滿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則不暇以
為今僕射裴公開鎮蠻荆統郡惟九常侍楊公領湖之
南壤地二千里德刑之政並勸爵禄之報兩崇乃能存
志乎詩書寓辭乎咏歌往復循環有唱斯和捜奇抉恠
[101-13a]
雕鏤文字與韋布里閭憔悴專一之士較其毫釐分寸
鏗鏘發金石幽𣺌感鬼神信所謂材全而能鉅者也兩
府之從事與部屬之吏屬而和之茍在編者咸可觀也
宜乎施諸樂章紀諸册書從事曰子之言是也告於諸
公書以為荆潭唱和詩序
  三遊洞序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冬予自江州司馬徙忠州刺史元微之自
通州司馬授虢州長史明年春各祇命之郡與知退偕
[101-13b]
行三月十日參㑹於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
戍又翌日將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聞石間潨
聲因捨棹進䇿步入缺岸初見石如壘如削其恠者如
引臂如垂幢次見泉如瀉如灑其奇者如懸練如不絶
綫遂相與維舟岩下率僕夫芟蕪刈翳梯危縋滑休而
復上者凡四焉仰睇俯察絶無人跡水石相薄磷磷鑿
鑿跳珠濺玉驚動耳目自未及戍愛不能去俄而峽山
昏黒雲破月出光氣含吐互相明滅晶熒玲瓏象生其
[101-14a]
中雖有厥口不能名狀既而通夕不寐迨旦時憐奇惜
别且嘆且言知退曰斯境勝絶天地間其有幾乎若之
何俯通津綿嵗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予曰借此喻彼
可以長太息豈獨是哉豈獨是哉㣲之曰誠哉是言矧
吾人難相逢斯境不易得今皆偶於是得無述乎請各
賦古調詩二十韻書於石壁乃命予序而紀之又以吾
三人始遊故因名為三遊洞洞在峽州上二十里北峯
下兩岸相湊間欲將來好事者知故備書其事
[101-14b]
 宋
  送張復之宰崇陽序      王禹偁
今之縣尹古之諸侯自秦郡天下小國皆化為縣縣有
政聴郡條而後行縣有長觀牧守而後動秩卑禄微弗
足自庇固不暇使風俗之移易逮乎炎漢隆興始有重
外之㫖故命郎官出宰百里之邑秩四百石尊其位厚
其禄盖欲分君憂而求民瘼也由漢而下邑官益卑故
梁竦有徒勞之言淵明起折腰之嘆儕胥伍吏區區於
[101-15a]
風塵間遂使抱王佐者恥而不居黷貨利者稔而自處
茍縣政有缺率曰吾將罷茲邑而適他邑烏用革焉縣
人有病亦曰吾將舍此民而蒞他民烏用易焉觀其視
一邑及一邑之民若行客之宅邸舍也待旦而去固無
所惜風行雷同浸以成俗良由國家小親民之任輕字
人之官所致也將極其弊聖人孰能制乎宋天王嗣位
之五載親選貢士分甲乙科中甲科者通理郡事乙科
者專任縣政尊以廷評之位重以使者之車縣政有闕
[101-15b]
得以擅革縣人有害得以專易既革且易不康何待詩
所謂能官人者豈獨美於文王乎清河張詠字復之本
宅九河間少有奇節釣魚侍膳外讀書無虛日秉筆為
文落落有三代風今春舉進士一上中選將我主命莅
乎崇陽分君之憂使帝心休休乎求民之瘼使民心熈
熈乎江淮之南郡大惟鄂鄂人得賢亦孔之樂波映鸚
洲烟藏鶴樓白雲芳草思古悠悠堂有鳴琴足以振穆
若之風尊有醇醪足以養浩然之氣惟江湯湯鑑其襟
[101-16a]
袖惟山峩峩媚其戸牖鱠得魴鱸果多橘柚吏隠於茲
足保無咎且優且游勿為江山羞復之勉旃云爾
  楚詞集註序         朱 子
自屈原賦離騷而南國宗之名章繼作通號楚詞大抵
皆祖原意而離騷深逺矣竊嘗論之原之為人其志雖
或過於中庸而不可以為法然皆出於忠君愛國之誠
心原之為書其詞㫖雖或流於跌宕怪神怨懟激發而
不可以為訓然皆生於繾綣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惟
[101-16b]
其不知學於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KR0870馳騁於變
風變雅之末流以故醇儒莊士或羞稱之然使世之放
臣屏子怨妻去婦抆淚謳吟於下而所天者幸而聽之
則於彼此之間天性民彞之善豈不足以交有所發而
増夫三綱五典之重此予之所以每有味於其言而不
敢直以詞人之賦視之也然自原著此詞至漢未乆而
説者已失其趣如太史公盖未能免而劉安班固賈逵
之書世不復傳及隋唐間為訓解者尚五六家又有僧
[101-17a]
道騫者能為楚聲之讀今亦漫不復存無以考其説之
得失而&KR0870東京王逸章句與近世洪興祖補註並行於
世其於訓詁名物之間則已詳矣顧王書之所取舍與
其題號離合之間多可議者而洪皆不能有所是正至
其大義則又皆未嘗沈潛反復嗟嘆咏歌以㝷其文詞
指意之所出而遽欲取喻立説旁引曲證以强附於其
事之已然是以或以迂滯而逺於性情或以迫切而害
於義理使原之所為抑鬱而不得伸於當年者又晦昧
[101-17b]
而不見白於後世予於是益有感焉疾病呻吟之暇聊
据舊編粗加櫽括定為集註八巻庶幾讀者得以見古
人於千載之上而死者可作又足以知千載之下有知
我者而不恨於來者之不聞也嗚呼悕矣是豈易與俗
人言哉
  又
周禮太師掌六詩以教國子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
曰頌而毛詩大序謂之六義盖古今聲詩條理無出此
[101-18a]
者風則閭巷風土男女情思之詞雅則朝會燕享公卿
大夫之作頌則鬼神宗廟祭祀歌舞之樂其所以分者
皆以其篇章節奏之異而别之也賦則直陳其事比則
取物為比興則托物興詞其所以分者又以其屬辭命
意之不同而别之也誦詩者先辨乎此則三百篇者若
網在綱有條而不紊矣不特詩也楚人之詞亦以是而
求之則其寓情草木托意男女以極遊觀之適者變風
之流也其叙事陳情感今懷古以不忘乎君臣之義者
[101-18b]
變雅之類也至於語㝠昏而越禮攄怨憤而失中則又
風雅之再變矣其語鬼神歌舞之盛則幾乎頌而其變
也又有甚焉其為賦則離騷經首章之云也比則香草
惡物之類也興則托物興詞初不取義如九歌沅芷澧
蘭以興思公子而未敢言之屬也然詩之興多而比賦
少騷則興少而比賦多要必辨此而後詞義可尋讀者
不可以不察也
  楚詞後語目録序       朱 子
[101-19a]
右楚詞後語目録以晁氏所集録續變二書刋補定著
凡五十二篇晁氏之為此書固主於詞而亦不得不兼
於義今因其舊則其考於詞也宜益精而擇於義也當
益嚴矣此余之所以兢兢而不得不致其謹也盖屈子
者窮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之詞也故今所欲取而使
繼之者必其出於幽憂窮蹙怨慕淒涼之意乃為得其
餘韻而宏衍鉅麗之觀懽愉快適之語宜不得而與焉
至論其等則又必以無心而㝠會者為貴其或有是則
[101-19b]
雖逺且賤猶將汲而進之一有意於求似則雖迫真如
楊柳亦不得已而取之耳若其義則首篇所著荀卿子
之言指意深切詞調鏗鏘君人者誠能使人朝夕諷誦
不離於其側如衞武公之抑戒則所以入耳而著心者
豈但廣厦細旃明師勸誦之益而已哉此固余之所為
眷眷而不能㤀者若髙唐神女李姬洛神之屬其詞若
不可廢而皆棄不録則以義裁之而斷其為禮法之罪
人也髙唐卒章雖有恩萬方憂國害開聖賢輔不逮之
[101-20a]
云亦屠兒之禮佛倡家之讀禮耳幾何其不為獻笑之
資而何諷一之有哉其息夫躬柳宗元之不棄則晁氏
已言之矣至於揚雄則未有議其罪者而余獨以為是
其失節亦蔡琰之儔耳然琰猶知愧而自訟若雄則反
訕前哲以自文宜又不得與琰比矣今皆取之豈不以
夫琰之母子無絶道而於雄則欲因反騷而著蘇氏洪
氏之貶詞以明天下之大戒也陶翁之詞晁氏以為中
和之發於此不類特以其為古賦之流而取之是也抑
[101-20b]
以其自謂晉臣恥事二姓而言則其意亦不為不悲矣
序列於此又何疑焉至於終篇特著張夫子吕與叔之
言盖又以告夫游藝之及此者使知學之有本而反求
之則文章有不足為者矣其餘微文碎義又各附見於
本篇此不暇悉著云
  遊南嶽唱酬序        張 栻
栻來往湖湘踰二紀夢寐衡嶽之勝亦嘗寄跡其間獨
未登絶頂為快也乾道丁亥秋新安朱熹元晦來顧予
[101-21a]
於湘水之上留再閲月將道南山以歸迺始偕為此遊
而三山林川中擇之亦與焉粤十有一日庚午自潭渡
湘水甲戌過石灘始望嶽頂忽雲四合大雪紛集須臾
深尺許予三人者飯道傍草舍人酌一巨盃上馬行三
十餘里投宿草衣岩一時山川林壑之觀已覺勝絶乙
亥抵後嶽丙子小憩甚雨暮未已從者皆有倦色湘潭
彪居正德美來會亦意予之不能登也予獨與元晦決
䇿明當冐風雪亟登而夜半雨止起視明星爛然比曉
[101-21b]
日升𤾉谷矣德美以怯寒辭歸予三人聨騎渡興樂江
宿霧盡捲諸峯玉立心目頓快遂飯黄心易竹輿由馬
跡橋登山始皆荒嶺彌望已乃入大林壑崖邊時有積
雪甚快溪流觸石曲折有聲琅琅日暮抵方廣氣象深
窈八峯環立所謂蓮花峯也登閣四望雪月皎皎寺皆
板屋問老宿云用瓦輒為冰雪凍裂自此如髙臺上封
皆然也戊寅明發穿小徑入髙臺寺門外萬竹森然間
為雪所折清爽可愛住山了信有詩聲云夜月明牕牖
[101-22a]
間有猿嘯清甚出寺即行古木寒藤中陰崖積雪厚幾
數尺望石廩如素錦屏日下照林間冰墮鏘然有聲雲
陰聚起飛霰交集頃之乃止出西嶺過天柱下福岩望
南臺歴馬祖庵由寺以登路亦不甚狹遇險輒有磴可
步陟踰數十里過大明寺有飛雪數㸃自東來望見上
封寺猶縈紆數里許乃至山高草木堅瘦門外寒松皆
拳曲擁腫樛枝下垂冰霜凝綴如蒼龍白鳯然寺宇悉
以板障蔽否則雲氣噓吸其間時不辨人物有穹林閣
[101-22b]
侍郎胡公題榜盖取韓子雲壁潭潭穹林攸擢之語予
與二友始息肩望祝融絶頂褰裳徑往頂上有石可坐
數十人時煙靄未盡澄徹然羣峯錯立逺近異態其外
四望𣺌然不知所極如大瀛海環之真奇觀也湘水環
帶山下五折乃北去寺僧指蒼莽中云洞庭在焉晚居
閣上觀晴霞横帶千里夜宿方丈月照雪屋寒光射人
泉聲隔牕泠然通夕恍不知此身踞於峯之上也已卯
武陵胡實廣仲范彦德伯宗來會同遊仙人橋路並石
[101-23a]
側足以入前崖挺出下臨萬仞之壑凜凜不敢久駐再
上絶頂風勁甚望見逺岫次第呈露比昨觀殊快寒威
薄人呼酒舉數酌猶不勝擁氊坐乃可支須臾雲氣出
岩復騰湧如饋餾過南嶺為風所飃空濛杳靄頃刻不
復見是夜風大作庚辰未曉雪擊牕有聲驚覺將下山
寺僧亦謂石柱冰結即不可步遂亟由前嶺以下路已
滑甚有跌者下視白雲滃渤瀰漫吞吐林谷真有盪胷
之勢欲訪李鄴侯書堂則林深路絶不可往矣行三十
[101-23b]
里許至嶽市宿勝業寺勁節堂盖自甲戍至庚辰凡七
日經行上下數百里景物之美不可殫叙間已發於吟
咏更迭唱酬倒囊得百四十有九篇雖一時之作不能
盡述然亦可以見耳目所歴興寄所托異日或有考焉
乃裒而録之方已卯之夕中夜凜然撥殘火相對念吾
三人是數日間亦荒於詩矣大抵事無大小美惡流而
不反皆足以喪志於是始定要束翌日當止盖是後事
雖有可歌者亦不復見於詩矣嗟夫覽是篇者其亦以
[101-24a]
吾三人者自儆乎哉
  富水志序          張聲道
古者封建諸侯分天下為列國至秦始郡縣之晉宋以
來錯置州郡唐興盡易州名郢之為郢楚郊郢之舊也
東走江淮西通梁漢南徑荆湘北則馳騖乎陳蔡汝潁
之郊雖號為四通八達之地而有石城以為固漢水以
為限昔人因形便以置州本事始以取名盖得之矣楚
始都郢今江陵是也後遷郢於夀春而魏文帝亦嘗以
[101-24b]
荆之江北都郡為郢州然夀春之郢終於復故南郡之
郢旋即正名郢之名雖四而實一耳惟劉宋以後一彼
一此互别為州名有東南西北之殊地有江夏義陽淮
安定城赤石安廣之異道德不一文軌不同三光五岳
之氣散而無統其分裂變置於南北之間至有十之三
焉迨唐始合為一至乾元州名始定迄今言郢事者乖
戾錯雜認鄂渚者十八九指江陵者半之而於義陽淮
安汝蔡光隨亦畧取其二三也祖襲譌謬緜歴久逺不
[101-25a]
知者類以為真而知者則諉曰春秋傳疑之義固當爾
耳信如所云則古人辯國正封之意果安在哉郢舊有
志其先出於緜蕝淳熈丙午張侯實來見其疎畧舛誤
觖焉甚不滿也已而興仆植僵條具實整暇乃命衆俊
緝成此書凡為十巻分三十四門細大必載顛末俱舉
以星所臨各有封域而徐雍荆揚南北互見故辯郢州
以坎險之象天造地設而依山為固彼此弗類故辯石
城都邑郊鄙不宜混并也故辯二郢分疆對境安可錯
[101-25b]
雜也故辯章山名跡事實必有定所也故辯新市於是
名正言順綱舉目隨千載譌謬一洗空之侯於是州也
日夜究心恢張形模革易敝陋將去之日如始至而是
書之成盖可見其綱目聲道敬嘆之餘敢叙所以冠於
篇首云
  澧州社倉規約序       萬 鎮
嘗謂周禮一書為民慮深矣其比閭族黨必使相捄相
賙六行教民任恤繼於睦婣之後古之聖人既愛其民
[101-26a]
又欲使其民之交相為愛故法立而俗厚有繇也吾鄉
自罹兵革之餘故老凋零習俗頽弊富家巨室溺於商
工課利之習又無君子長者之論以激奮之故舉事而
有益於已則為舉事而稍損於已則弗為甚至積粟紅
腐以俟饑歉窮其價以厚其售曽未聞有倡於義舉者
吁何薄也間有稍異流俗能好義者不過曰甃道路之
崎嶇矼溪澗之瀰漫以為往來稱便而己夫道路未甃
止艱行溪澗未矼止病涉此一夫之任爾假令民日乏
[101-26b]
食久之弱者轉溝壑强者奮臂大呼相率而為盜事勢
至此以富自足者可保乎余生平念之久矣因觀先儒
文公朱先生在建遇大饑請於官作社倉建甚德之其
事有慨於予心欲率鄉中富而有德者法而行之凡與
盟者穀以十斛為率十人所聚穀百斛擇里之賢有才
者司出納焉其法則倣文公規模使貧民嵗以中夏受
粟於倉冬則加息什二以償嵗小不收則弛其息之半
大祲則盡弛之期以數年子什其母則惠逾廣而息遂
[101-27a]
捐之於民不惟民有所給食無復變亂之虞而古人相
捄相賙任恤之法所以使人之交相愛者庶幾復見於
今之俗矣顧不偉歟因書此以為同志告幸相與勉而
行之
  分題詩序          釋覺範
宣和三年秋七月青社張廓然罷長沙之教官十五日
渡湘將北歸館於道林寺攜家徧遊湘山勝處如人經
故鄉戀戀不忍去門弟子相守不捨又如癡兒之嗜蜜
[101-27b]
日追隨於晴嵐夕暉之間笑語於千崖萬壑之上二十
二日會於四美堂者十人而余適至廓然顧嗟嘆息曰
愛山吾天性所以遲留未發者眷此邦之多奇士也不
然吾何適而不可乎余曰東坡嘗曰故山去千里佳處
輒遲留此語殆為公今日之遊説也於是分其字以為
韻賦詩紀事未及㸃筆會余有急客至馳歸廓然與諸
公登清富堂汲峯頂之泉試壑源茶下鹿苑寺散坐於
清林之下久之並岸而北遂經槲林塢至南臺莫夜矣
[101-28a]
呼燈小酌劇談賦詩詩成而情不盡飲少而歡有餘是
夕風髙月黒萬樹秋聲廓然長揖飄然而歸道林余使
人秉炬追送之明日諸公皆以詩來廓然曰湘西盖冠
世絶境而吾客皆韻人勝士茲遊也無愧山陰冶城子
宜序以冠羣詩之首余曰唯唯
 明
  碧崖亭序          宋 濓
濓與太常卿魏觀先生游甚久知其為孝敬人也先生
[101-28b]
常謂濓曰予家鄂之蒲圻有山曰蒲首焉巉然而起如
雲旓翠㽔蕩摩空濛間對峙雙石檻直上如笋中厰碧
千尋嘉葩靈草雜被之紛紅駭緑儼圖畫中先人愛玩
不忘日支笻步其下或濯纓澗底咏詩坐盤石上或望
雲出没崖谷悠然㤀返遂以碧崖自號時移事遷層崖
絶壁雖蒼然不改於舊而先人則追逐羣仙於風馬雲
輿中弗能見之每過其下不覺澘然出涕故於宦遊所
至揭碧崖之名於楣間所以志之思夫親也雖然名之
[101-29a]
固寓也而言之則尤寓也易若親履其地而求先人之
遺跡乎方今聖人在上方以孝治天下他日築亭山麓
仍以碧崖名之當風日清美與二三子游其間指而言
曰彼清泉瀏瀏而斜出者此先人濯纓之處也磐石壘
壘而可坐者此咏詩之地也巖谷沈沈靈氣之宣通者
此望雲出没之所也一俯一仰精神參會非惟蔚其遐
思抑將藉是以勵夫所學期克肖乎先人予雖老矣此
心敢㤀子幸為辭濓曰傳有之舜食則見堯於羮坐則
[101-29b]
見堯於墻古之上聖若斯況下者乎人子之於親遇事
觸物無有不可感勵者況親所遊歴者乎斯亭之建當
與甄氏思亭並稱其視崇臺芳榭以騁游觀者何如也
先生字把山觀其名也學富行脩踐敡中外其善政盖
章章云辭曰巖之雲兮英英其升巖之木兮欣欣其榮
悵仙人兮何之飊風薄而上征豈降精而委祉兮發為
休徵三秀之茁兮膏露之凝𣺌長思於無窮兮視一息
於千齡金可銷而石可泐兮又焉能爽吾之精誠
[101-30a]
  送張伯原歸廣濟序      楊士奇
聖天子嗣大寶之初覃恩中外布維新之治無有逺邇
咸䝉福澤乃延登二三大臣在師保之位簡擢賢俊列
諸文武之重任而舊之宫臣亦皆叙進頌歌洋洋於道
路矣於是左春坊張公伯原春秋雖未臻七十而髪髩
皓若玉雪上憫之不欲煩以職務寵之璽書加以白金
文幣之賜俾致任歸伯原世家廣濟洪武中舉鄉貢為
順昌教官繼擢靖江王府教授遂陞左春坊司諫十餘
[101-30b]
載轉太子少傅上在春宫嘗命侍皇孫講書又嘗親揮
寶翰諭宫臣曰張根誠實可用然老矣宜優逸之盖上
知伯原為深所以優遇之非一日而伯原之所以承上
之眷顧者亦固有自矣臨行朝之卿大夫皆賦詩歌贈
命予為之序且士君子之壯也孰不欲推其知能效用
於當世庶幾上以裨國家下以裨於生民及其衰也亦
孰不欲休其勞勩逸其餘年此人之同情然有不能皆
得者矣今伯原歸日與鄉人朋輩逍遙雲林泉石之間
[101-31a]
尊俎酣而咏歌天子太平之德何其樂也又以其餘暇
引其子孫及鄉里之秀俊劘切乎詩書之圃涵咏乎仁
義之途月積歳累將使人皆善士里皆善俗則伯原雖
退亦不為無所為於聖明之時矣予與伯原同僚最久
是行也有以欣羨之而又有所以屬望之也遂以書於
簡首
  送歸州尚司訓序       薛 瑄
天以是理與人雖同而覺有先後先覺者以其所覺覺
[101-31b]
後人故謂之師師者天理民彝所自出而人之邪正由
之是其任豈易云乎哉自古師道廢師之所以覺人人
之所以受覺於人或出於異端他岐而不由於天理民
彝之正是則師之名雖是而其實則非矣國家建學立
師所以教人者粹然一出於天理民彝之至正而異端
他岐不得以淆其間師道之復古於是乎在正統元年
春聖天子龍飛之初天下士抱負其業來試於春官者
於時濟濟僅千人焉主司既取進士百人又取其文學
[101-32a]
之通粹者四百餘人以補教官之缺員保寧尚志四百
餘人之一擢授歸州儒學司訓監察御史姚君克脩於
其行且屬余言以為贈余嘗論為師之道不過以已之
所得乎人者以覺乎人而已得乎天者如五品人倫是
也師舍是無以教子弟舍是無以學御史君嘗稱尚志
之為人資稟篤而學問正大質以本之文以輔之不雜
乎異端不惑乎他岐是可以為人之師矣尚志到官其
思無負於御史君之所知必正其身必進其學俾天之
[101-32b]
所以與我者既求知其理又求踐其理將見歸庠士子
皆得以啓其蔽而闢其途豁然獲覩斯道之光明坦然
率循乎天理民彛之正他日以若輩人備國家之任用
必能推其學以忠乎君而愛乎民於時尚志師道立而
善人多可以追蹤於古人之為師者矣慎勿為異端他
岐所惑哉
  衡嶽志後序         羅洪先
衡嶽南方宗山也舜之時巡也五載一至衡舉望祀之
[101-33a]
典南方諸侯咸受命焉夫望祀諸山則諸山之神聚而
享於衡其諸侯亦以受命畢至是宗衡者所以宗舜也
文中子曰五載數矣何居儀衞寡而征求少也夫儀衞
征求聖人之政所必察如其不節雖聖人不可以至衡
是衡之宗與無宗則儀衞征求之故也時變而文周之
時巡疎於舜矣然諸侯之至者必有食邑以食邑供天
子之事則其事不為患於民及其後也求金索車不勝
其困於是包茅不入於楚而王者之迹熄矣秦漢事封
[101-33b]
禪復湯沐之名而衡以險逺乃獨不與當是時也釋老
出同以神奸鼓其術以役民而又能竭已以終之故其
居代明堂而恣專據以儒而得志者非羇旅之人則老
而倦休者也彼羇旅者既無力以自振矣若倦休之心
則又絶外而厭勤其能久而有之乎夫問俗必之野登
髙而賦大夫之事也舒抑鬱局促之懷而蕩迷瞀煩寃
之疾莫良於遊觀異時間以職事至者縣官選車徒道
置食率奔走數千百人是其勢自不可久也以其至之
[101-34a]
難而復不得久其瞻望不及者不已多乎夫上之不䝉
王者之迹而下焉棄於采風之吏其次多不遇於羇旅
倦休之人則二氏之據而且專宜也然民困矣今二氏
者亦無從而給之故其居亦隨以敗然則衡之宗者果
何歟往余讀前令彭君簮所為岳志心慨慕焉二十年
而始至考問其中所載若觀海日俯洞庭諸希奇事大
抵本之騷人寓言無足怪者今令張君宣續刻志又因
太學生陽續問序於余遂論次自舜以下因附已見若
[101-34b]
此使至衡者或有取於余言則可以求聖人為政而去
民所患其限於勢者能不惑於寓言而得其所以為宗
則亦何戚於其未至也哉
  邵孝子詩序         李東陽
戸部主事湘陰邵君汝學蚤喪父事母李氏甚勤苦居
常愉色每出未嘗至醉值蔬果輒懷歸奉母母疾衣裳
不解帶日親湯藥雖唾壺穢器必手自澣滌或激涴其
面弗見於母母既安寢乃徐而拭之母喪哀毁累日而
[101-35a]
後食食必粥𦵏之日寢苫枕塊廬於鳯山之墓三年孝
行甚異門人龍來雲輩倡於鄉鄉之人陰陽訓術𫝊時
省輩狀於縣縣大夫奏於朝事下禮部移御史及按察
下郡守逓為覆報皆無異辭朝廷以例表其門為孝行
時君已自鄉貢舉進士例得再建綽楔至於是凡三焉
今之例有司以綽楔表於門者凡科目之士與孝順節
義異行之家皆然表科目所以勸為仕表異行所以勸
為善仕固將以求其行也然仕者恒有而行之異者不
[101-35b]
恒有故茍有異行雖州甿里婦猶表而旌之其禮加重
人之得之者亦加榮焉況仕者之有是行哉今表仕者
於鄉鄉之人起而慕之而凡天下之為仕者勸表異行
於鄉鄉之人起而慕之而凡天下之為行者勸鼓舞欣
動之機固各以其類應有不可遏者而況乎兼之者哉
天下之行不必皆勸而後成然亦有事於勸者夫所謂
州甿里婦其行不出乎畎畝閨闥之間及於人之耳目
者近近則未易徧仕焉者名籍在朝廷勲業在臺省觀
[101-36a]
望在天下於此有異行焉為之上者又表章之不暇其
所感動宜何如其盛也今天子孝理隆治法制精密善
必聞聞必勸而君方以異行登顯仕膺旌異之典是以
其身繫天下之化者其責亦加重夫豈可例而觀之哉
古者國有美政鄉有善俗必播諸詩歌以風勵天下薫
陶誘掖盖有深於教令者吾黨有不得而辭焉與君偕
舉進士者若干人為詩若干篇而東陽竊以鄉士為國
史尤親且近因序其事以佐君勵天下庶幾自吾鄉始
[101-36b]
  兵部尚書華容劉公歸序    李夢陽
公自去嵗上書乞骸骨上察其忠誠勉留之至是三上
書不許會公目疾引請益力上不得已許焉賜璽書文
鏹錦衣一襲行之日冠盖車騎填塞路衢道旁觀者咸
嘆息争走觀公聚而轉相語豈不為至榮幸事耶議者
謂公前以司農卿歸先皇帝特詔起之置之左右委以
腹心數召對延訪失得故每語屏侍從必移刻乃罷所
謂帷幄舊臣者今天子幼沖㷀㷀在疚四境未輯忠鯁
[101-37a]
耆舊之臣不可一日去左右又大司馬者佐王平邦國
者也公去誰與理邪不聴比去議者以聞天子亷公有
決志故卒不留公夫士有必去之志而後有不可奪之
節故古之人有招之不可來而臨事麾之有不可去者
豈不為俊偉烈丈夫邪為公者誠曰吾可去去焉卿又
曰吾可去去焉大夫又曰吾可去去焉朝去一公暮去
一卿又去一大夫君人者將謂榮貴利達不足以盡天
下之才天下之才亦將自以利其榮貴利達為辱若是
[101-37b]
即使公決於去奚不可邪知天下之才以利其榮貴利
達為辱將謂以是風天下故卒不留公若是天下之願
仕於朝者日駪駪至也先生之訓人也語交際必曰義
進退具焉先之以幾顯微生焉決之以時消長形焉故
忘義者貪昧幾者危悖時者殘三者有一焉上之人必
賤之曰是求榮貴利達者夫惟賤之也故天下之願仕
者不至故曰即使公決於去何不可邪公前為司農卿
夢陽以郎吏事公洎為大司馬公以舊郎吏又數數見
[101-38a]
愚無似誠不能狀公然竊知古之所謂大臣者有是義
也易曰不俟終日殆公之謂矣相率祖公於都門北地
李夢陽為之序
  懷麓堂稿序         楊一清
古之人所以名世而不朽者有三立功立德立言是已
今天下政化出於一六經四書之㫖如日麗天固無俟
於所謂立言其見於著作若紀述鋪叙之為文咏歌吟
諷之為詩可以考見得失垂世鑒戒而興起其善端大
[101-38b]
則用之朝廷施諸天下以鳴一代之盛謂非古者立言
之遺意哉今少師致仕西涯李先生以扶輿間氣挺生
於重熈累洽之朝弱冠入翰林己負文學重名金石所
刻巻帙所録幾徧海内大夫士得其片言以為至寶後
進之士凡及門經指授輒有時名中年亦深造逺詣比
掌帝制登政府則又衍而為經綸黼黻之文稽古代言
以定國是變士習禆政益化有非文章家之可名言者
矣且文至今日而盛而弊亦隨之故連篇累帙盈天壤
[101-39a]
間皆是物也其能追古名家超然自立於世者盖亦不
數見已自餘作者各挾所長非無足取彚而閲之樂恣
肆者失之駁而不醇好摹擬者傷於局而不暢近或習
為瘦辭硬語使人不復可考以是為古所謂以艱深文
淺近者文之弊一至是可慨也先生髙才絶世獨步一
時而克之以學問故其詩文深厚渾雄不為倔奇可駭
之辭而法度森嚴思味雋永盡脱凡近而古意獨存每
吮毫伸紙天趣溢發操縱開闔隨意所如而不踰典則
[101-39b]
彼月煉旬煅以求工者力追之而不可及也譬之大人
君子冠冕佩玉雍容委蛇於廟堂之上指麾百執事各
任其職未嘗有叱咤怒罵之威而望之者起敬即之者
傾心至其衆體具備無所不宜探之而益深索之而益
逺則如大河之源出於崑崙至於積石又至於龍門底
柱既乃吞納百川以達於海涵浴日月頃刻萬變而不
知其所窮於乎至矣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先生孝友
天至其素行金完玉粹名滿天下而自視欿然位極人
[101-40a]
臣而樂善如不及履常應變恒介介不易守盖其文章
與功業並懋斷有以立於世者而謂其不本之德不可
也先生嘗自輯其詩文凡九十卷總名之曰懷麓堂稿
詩稿二十卷文稿三十卷在翰林時作詩後稿十巻文
後稿三十卷在内閣時作南行稿北上録則附於前稿
之末講讀東祀集句哭子求退諸録則附於後稿之末
以皆雜記故不入卷中徽州守熊君桂先生禮闈所取
士間從所知得副本乃與同知王君仲仁輩刻之郡齋
[101-40b]
走書京師索予序予辱先生知餘四十年多所規益每
有撰述輒為指摘疵垢不少隠顧庸惰不立少而習焉
老而未能測其谿徑況望窺其堂室哉然平生企慕之
懷得托姓名於不朽以為幸而熊君汲汲公善之心亦
不可以不白故僭為之言先生所著别有燕對録藏於
家及密勿章疏文字甚多人不及見予承乏内閣得窺
見之若致仕以後詩文則别為續稿他日當自有傳之

[101-41a]
  長沙府志序         張 治
長沙志久廢弗脩以觀乎山川疆域邑㞐民數經制度
物而無所於裁也以觀乎政治得失民俗緩急弛張後
先而無所於稽也以觀乎風氣民習異同趨舍而無所
於徵也嘉靖戊子太守滁陽孫子惟甫乃屬地官郎楊
子林攷郡之故而創志焉既就稿孫子代去辛卯婺源
潘子希平自荆州來守潭復以屬之於治治曰是國之
典也事之理也物之紀也予小子弗學其何敢其何敢
[101-41b]
潘子曰史以彰徃昭來闡潛而發微也子為太史而弗
論載廢郡邑之故不傳冺先哲之業不述墮天下之史
余甚懼焉治喟然嘆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
乃取子林所為稿而筆削之為譜五為紀十二為巻六
凡若干萬言江淹曰脩史之難無出於志陳夀號善叙
述李延夀稱究悉舊事而所著二史獨於志畧焉誠以
憲章所係不可得而易也予小子弗學其何能與於斯
耶輯見聞之舊以綴於篇備遺忘耳庶幾後之君子有
[101-42a]
志於經邦稽古者得觀覽焉史曰神農氏崩𦵏長沙之
茶鄉路史亦曰祝融氏𦵏茶陵露水則潭固天子巡狩
之地聖人所理也道有升降或離或合割立併置各殊
然要以親百姓通王道推世運之次作郡縣沿革世譜
第一易曰建萬國親諸侯自三代制廢後世所損益不
同而興衰强弱之變可監焉作封建世譜第二古大國
地方千里長沙之疆凡九百里而强其守固古諸侯也
可不重歟可不重歟循名攷實百世莫遁焉作郡守以
[101-42b]
下歴任年譜第三維百里之命寄於令維德則附否則
違之不可不慎也召父杜母之愛豈不逺乎作十二州
縣職官歴任年譜第四易曰聖人養賢以及萬民賢者
國之所倚以立也取用之途古今各異制然要以得人
才同政治此集科目之制自宋以迄於今作選舉年譜
第五維先王畫地經埜以同民於軌夷險逺近風氣所
鍾也比形勢疆域之理協民俗之宜作地理紀第一維
國之食在民民之食在力其贏縮之節不可不辦也視
[101-43a]
物産厚薄以輕重貢賦征役之宜有司之責與作食貨
紀第二維興作之役王政不能廢也然民所勞焉靈臺
之什城郭之書其將慎所擇乎作建置紀第三詩曰青
青子衿學校之廢其有刺也夫故為政者先焉作學校
紀第四昔者民㒺中於信以覆詛盟發聞惟腥先王所
矜也昭之彝典俾有馨香則萬靈罔不格本祭事之常罔
淫於邪作正祀紀第五書曰有備無患司馬遷曰非兵
不强非徳不昌武備之設所從來尚矣而今或玩焉操
[101-43b]
戈與甲而弗可以戰也可不懼歟作兵防紀第六維潭
襟山帶川湖南之秀若攬而有嶽麓之勝賢人君子所
歴也百世猶耿光焉詩曰髙山仰止作名勝紀第七惟
君子勤民澤用下究維徳休明百世其烈不可掩也作
名宦紀第八太上立徳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及夫幽人
貞婦皆可不朽以風之天下也集論其行事之大以述
來古作人物紀第九天人之際其感不可忽也正祥妖
孽可以觀政作物異紀第十異端之教其從來也久矣
[101-44a]
流衍弗可薙已其極則民興胥漸泯泯棼棼以蹈於匪
彝可懼也作方外紀第十一理窮而疑事紛而亂不能
以一也然弗可遺焉存之而備搜考作雜紀以盡事變
第十二
  武昌刻漢魏詩紀序      喬世寧
少洲馮子類輯古詩自上古迄秦别為前編漢為一編
六朝又為一編唐以下弗録者盖曰士多有其集云其
博綜精鑒詳自著凡例中漢魏詩紀盖抄自漢魏人集
[101-44b]
又本史志旁及諸類書與郭茂倩所集樂府乃其詩歌
謡諺語傳記有徵者亦並採焉此其别體裁稽政俗明
古今得失之故其指義盖閎逺哉刻既成屬余為叙余
往者竊窺古昔之撰盖嘗曰詩自國風基之矣離騷者
師其意而變其詞者也漢魏者風騷之遺音乎余每讀
其詩未嘗不反覆沈思云彼其渾厚質古之詞唱嘆諷
喻之指足令人神情超越悠然千載之上矣其意義難
言者得其領畧焉已矣未可一一訓詁求也至樂府義
[101-45a]
益多不省解則以聲音之道失傳耳余於是益慨然嘆
息焉自六朝至今人人希漢魏作矣顧其詩卒不漢魏
者豈詩之教衰耶將世代既逺風氣材力不同也竊見
漢魏作者道性情揚休烈其用各有當也後世率戾其
本指往往摹倣摽效詞義並襲此何以用世而訓後也
又人人擬古樂府無論其詞義所之即音節有能協律
吕者邪不然樂府何稱焉且蘇李之贈答也情可以泣
鬼神者故慷慨悲歌今古鮮儔焉後之贈别者其感遇
[101-45b]
有若是者否邪是又時與地殊也即此可以例其餘矣
此漢魏之所以難及可盡以為時世故哉誠欲究漢魏
之指惟里巷歌謡詞最近之是所謂真詩者也近世王
叔武李空同之論盖如此此國風所由作者寧獨漢魏
其見迥絶世俗矣馮子輯是編也意在敦攷古昔其附
録歌謡詞盖亦叔武空同之意云豈徒談藝之凖哉即
採風者可覽觀焉
  楚詞序           何喬新
[101-46a]
楚詞八巻紫陽朱夫子之所校定後語六則朱子以晁
氏所集録而刋定補著者也盖三百之後惟屈子為人
其志潔其行亷其姱詞逸調若乗鷖駕虬而浮游乎埃
壒之表自宋玉景差以至漢唐宋作者繼起能宗其榘
矱而莫能尚之真風雅之宗而詞賦之祖也漢王逸常
為之章句宋洪興祖又為之補註而晁无咎又取古今
詞賦之近騷者以續之然洪王之註隨文生義未有能
明作者之心而晁氏之書辨説紛拏亦無所發於義理
[101-46b]
朱子以豪傑之才聖賢之學當宋中葉阨於權奸迄不
得施不啻屈子之在楚也而當時士大夫希世媒進者
從而沮之排之目為偽學視子蘭上官之徒殆有甚焉
然朱子方且與二三門弟子講道武夷容與乎溪雲山
月之間所以自處者盖非屈子之所能及間嘗讀屈子
之詞至於所謂往者余弗及來者吾不聞而深悲之乃
取王氏晁氏之書刪定以為此書又為之註釋辨其比
興之體而發其悲憂感悼之情繇是作者之心事昭然
[101-47a]
然於天下後世矣予少時得此書而讀之愛其詞調鏗
鏘氣格高古徐察其憂愁鬱悒繾綣惻怛之意則又悵
然興悲三復其詞不能自已故予序之使讀者知朱子
所以訓釋此書之意而不敢以詞人之賦視之也嗟夫
大儒著述之㫖豈末學所能窺哉然嘗聞之孔子之刪
詩朱子之定騷其意一也詩之為言可以感發善心懲
創逸志其有裨於風化也大矣騷之為詞皆出於忠愛
之誠心而所謂善不由外來名不可以虛作者又非聖
[101-47b]
賢之格言乎使放臣屏子呻吟咏嘆於寂寞之濱則所
以自處者必有其道矣而所歌者幸而聴之寧不凄然
興感而迪其倫紀之常哉此聖賢刪定之大意也讀此
書者因其詞以求其義而反諸身焉庶幾乎朱子之意
而不流於雕蟲篆刻之末矣
  贈鄭子唯東守德安序     顧 璘
三山鄭子將守德安過東橋子曰淮不佞嘗為司徒郎
惡夫惰也而好舉廢或失則煩惡夫隠也而好直言或
[101-48a]
失則激亦既有懲矣今且從外吏之後將亦不利於斯
道乎東橋子曰惡是何言也事茍不廢安常為功何尚
乎首議人茍無過與善為德何取乎過論君子之取舍
揆諸道而已矣夫何容心之有是故知其廢而不舉者
是見大厦之顛惜一木也知人之過而言不直者是見
沴厲滋之以參苓也陷人於敗亡謂之不忠況以從政
乎哉太守百度之綱舉之猶懼其廢況憚煩而安惰乎
承上臨下言不直則養蠧於政且流之民也況畏激而
[101-48b]
彊隠乎子行矣率子之故與道為徒雖三公猶是也至
於毁譽利鈍人作之天成之吾又何與焉
  檢齋遺稿序         王世貞
嗟夫天固有定有不定哉君子幸而值其定不幸而值
其不定然所謂定者何寡而不定者何衆也當成化末
李孜省竊天憲而萬眉州陰附之天下之士氣日削其
八九於二姦之門值天子即大位方欲有所更署臺諫
噤莫敢發而麻城李君以進士獨奮上書大畧謂人主
[101-49a]
之法不可䙝而權不可下移宜裁抑中貴人廣言路正
綱紀一風俗且薦故尚書河洲王公竑三原王公恕大可
用南京刑部郎林公俊思寧司理王公純直言當褒顯
時中貴人恚假詔召公入左順門詰責甚峻公不為動
所以條對甚辨猶坐謫永咸寧而亡何三原王公拜大
宰賢公擢為兵部職方主事公主事僅十餘日而以吉
舍人文疏忤㫖逮株累謫典隆衞經歴典隆故鬼方地
也公不鄙夷其吏人而為之爬搔其垢數據理上事臺
[101-49b]
省咸報可當是時天下慕公之風采若景星慶雲以為
旦夕且柄任而公竟以入賀至商河溺死矣其同公志
而最賢者鄒先生智由庶吉士謫至石城以寒死丁先
生羲由中書舍人謫稍遷至蜀臬亦以溺死夫中貴人
大臣能竊天憲以謫斥公輩而所謂寒死溺死者則非
其所能辦也曽無幾而天子大&KR0570習政治耆喆登用相
與脩虞夏明良之業即欲有所建白者不能出其智以
髙於一時已成之政毛舉細過即有之而亦不能大有
[101-50a]
所指謫欲有忤而名髙也者驪龍之頷已去其脩鱗無
所繇而就其名當是時賢者之天定不十餘載而又變
矣是故方天之未定也不特小人之所巧排而峻詆往
往與天合而天亦巧為之用若所以死公及鄒丁二先
生者然藉令公不死亦不過𢎞正間一名大臣而已距
於今使人竦然聞公名而髪立讀公文與遺事惋然而
心痛奕奕麟麟精神流行於三楚而有不死者天亦未
可不謂之定也公為詩文咸明婉有致於奏疏公檄剴
[101-50b]
切中事機雖再遘貶隣鬼魅雜侏鴃無幾微不平之氣
亦罔以遷客自髙曠佚於職乃其直節素志隠溢毫素
間亦自不容掩也公殁且九十載而世貞宦游楚公之
孫承泰出其集而屬為之序因得以卒業焉獨世稱公
成進士時萬眉州使其孫文璧邀至其家題畫鳩為詩
譏切甚著眉州銜之切骨今其語不存豈遺之耶抑有
所諱耶世貞不敏為叙所以嘆夫天之定不定不足憂
賢者以憂世道也
[101-51a]
 
 
 
 
 
 
 
 
[101-51b]
 
 
 
 
 
 
 
 湖廣通志巻一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