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4 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宋-朱熹 (master)


[065-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巻七
           宋 李幼武 纂集
   謝良佐 上蔡先生
  字顯道上蔡人釋褐登第授秦州教建中召對除
  書局官後復去為筦庫以飛語坐係詔獄禠官
習舉業已知名往扶溝見明道明道語人曰此秀才展
 拓得開將來可望
[065-1b]
見明道受學甚篤明道一日謂之曰爾輩在此相從只
 是學某言語故其學心口不相應盍若行之請問焉
 曰且坐伊川每見人靜坐便歎其善學
明道又謂謝子雖小魯直是誠篤理㑹事有不透其顙
 有泚憤悱如此
朱公掞以諌官召過洛見伊川顯道在坐公掞不語伊
 川指顯道謂之曰此人為切問近思之學
胡文定云先生初以記問為學自負該博對明道舉史
[065-2a]
 書不遺一字明道曰賢却記得許多可謂玩物喪志
 謝聞此語汗流浹背面發赤明道却云只此便是惻
 隠之心及看明道讀史又却逐行看過不差一字謝
 甚不服後來省悟却將此事做話頭接引博學之士
謝子與伊川别一年往見之伊川曰相别又一年做得
 甚工夫謝曰也只去个矜字曰何故曰子細㸃檢得
 來病痛全在這裏若按伏得這个罪過方有向進處
 伊川㸃頭胡文定公問矜字罪過何故恁地大謝曰
[065-2b]
 今人做事只要誇耀别人耳目渾不關自家受用事
 有底人食前方丈便向人前喫只蔬食菜羮却去房
 裡喫為甚恁地
知命雖淺近也要信得及將來做田地就上面下工夫
 余初及第時嵗前夢入内廷不見神宗而太子涕泣
 及釋褐時上晏駕哲宗嗣位如此等事直不把来草
 草看却萬事真實有命人力計較不得吾平生未嘗
 干人在書局亦不謁執政或勸之余對曰他安能陶
[065-3a]
 鑄我自有命在若信不及風吹草動便生恐懼憂喜
 枉做却閑工夫枉用却閑心力信得命便養得氣不
 挫折語/錄
游子問謝子曰公於外物一切放得下否謝子謂胡子
 曰可謂切問也胡曰何以答之曰實向他道在上面
 做工夫來胡曰如何做工夫曰凡事須有根屋柱無
 根拆便倒樹木有根雖剪枝條相次又發如人要富
 貴要他做甚必須有用處尋討要用處病根將来斬
[065-3b]
 斷便沒事
或問謝子於勢利如何曰打透此關十餘年矣當初大
 故做工夫㨂難捨底棄却後来漸漸輕至今日器物
 之類置之只為合要用却無健羡底心
問太虛無盡心有止安得合一曰心有止只為用他若
 不用則何止吾丈莫已不用否曰未到此地除是聖
 人便不用當初曽發此口被伊川一句壊了二十年
 曽往見伊川伊川曰近日事如何某對曰天下何思
[065-4a]
 何慮伊川曰是則是有此理賢發得太早在問當初
 發此語時如何曰見得這个事經時無他念接物亦
 應副得去問如此却何故被一句轉却曰當了須有
 不透處當初若不得他一句救拔便入禪家去矣伊
 川直是㑹鍜錬得人説了又却道恰好著工夫也
昔日作課簿以記日用言動視聴是禮與非禮者又云
 舊多恐懼常於危階上習並語/錄
儒異於禪正在下學處顔子工夫真百世軌範舍此應
[065-4b]
 無入路無住宅三二十年不覺便虛過了
春秋大約如法家斷例也折以中道耳恐因是及中庸
 因中有權與取兩者之中之説
進學加功處若欲少立得住做自家物須要自用法術
 乃可得之邇來學者何足道能言真如鸚鵡也富貴
 利達今人少見出脱得者非是小事如禪家透聲色
 關切須勉之
透得名利關便是小歇處然須藉窮理工夫至此方可
[065-5a]
 望有入聖域之理不然休説萬無見道之理
某縁早親有道復為克已之學遂於世味若存若亡昨
 經憂患仕意浸薄矣
學之所貴有諸已為難聞詹君輩勇猛精進殊可喜能
 更覷得破一切物累尤佳若覷不破則未論行險僥
 倖而氣已弱志已喪矣有志於道者不可不戒真當
 朝夕㸃檢令了了也並手東/胡文定
馮忠恕問陳叔易言伊川嘗許良佐有王佐才以是質
[065-5b]
 於和靖和靖曰先生無此語先生晚年顯道授澠池
 令来洛見先生留十餘日先生謂焞如見顯道試問
 比來所得如何焞即往問焉謝曰良佐每常聞先生
 語多疑惑今次見先生聞先生語判然無疑所得如
 此具以告先生先生曰某見得他也是如此雖甚喜
 之但不聞此語耳記善/錄
謝先生監西竹木場朱子發震自太學與弟子權偕往
 謁之坐定子發進曰某願見先生乆矣今日之來無
[065-6a]
 以發問不識先生何以見教先生曰好待與賢説一
 部論語子發私念日刻如此何由親領其講説已而
 具飯酒五行只説他話及茶罷乃掀髯曰聴説論語
 首舉子見齊衰者與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
 作過之必趨又舉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
 席也皆坐子曰某在斯某在斯子張問曰與師言之
 道與曰固相師之道也夫聖人之道無㣲顯無内外
 由洒掃應對進退而上達夫道本末一以貫之一部
[065-6b]
 論語只恁地看語錄/後跋
謝子見河南夫子而歸尹子送焉問曰何以教我謝曰
 吾徒朝夕從先生見行則學聞言則識譬如有人服
 烏頭者方其服也顔色悦澤筋力強盛一旦烏頭力
 去將如之何尹子反以告夫子夫子曰可謂益友矣
論顔子具體而㣲者合下来有恁地氣象但未彰著耳
 孟子強勇以身任道壁立萬仭誰敢正覷看非孟子
 恁地手脚也撑拄此事不去雖然猶有大底氣象未
[065-7a]
 能消磨得盡不然藐大人等語言不説出来孔子云
 事君盡禮人以為諂當時諸國君相怎生當得他聖
 人恁地禮數是他只管行禮又不與你計較長短與
 上大夫言便誾誾與下大夫言便侃侃冕者瞽者見
 之便作過之便趨葢其徳全盛自然到此不是勉強
 做出来與孟子全别
朱子云先生為人英果明決強力不倦克已復禮日有
 程課所著論語説及門人所記遺語皆行於世如以
[065-7b]
 生意論仁以實理論誠以常惺惺論敬以求是論窮
 理其命意皆精當而直指窮理居敬為入徳之門則
 又最得明道教人之綱領嘗宰徳安府之應城胡文
 定以典學使者行部過之不敢問以職事顧因介紹
 請以弟子禮見入門見吏卒植立庭中如土木偶人
 肅然起敬遂稟學焉其同時及門之士亦皆稱其言
 論閎肆善啟發人今讀其書尚可想見也厶自少時
 妄意為學即賴先生之言以發其趣而平生所聞先
[065-8a]
 生行事又皆髙邁卓絶使人興起凜然常懼其一旦
 泯滅而無傳也
上蔡論語却有啟發人處雖其説或失之過然識得理
 後却細宻商量令平正也
上蔡説孝弟非仁也孔門只説為仁上蔡却説知仁只
 要見得此心便以為仁上蔡之説一轉而為張子韶
 子韶一轉而為陸子靜上蔡所不敢衝突者子韶盡
 衝突子韶所不敢衝突者子靜盡衝突
[065-8b]
上蔡説仁説覺分明是禪
論語上蔡解極多看得見時他只有一兩个𦂳要底字
上蔡所見透徹無隔碍處
上蔡説詩須先識得六義體面而諷誦以得之此却是
 㑹讀詩
上蔡語錄上巻極親切暇日試涵泳之當自有味不必
 廣求愈令隨語生解不得脱洒耳
䟦語錄云先生學於程門篤志力行於諸公間所見最
[065-9a]
 為超越
問上蔡議論莫太過曰上蔡好於事上理㑹理却有過
 處
上蔡髙邁卓絶言論宏肆善開發人其語雖不能無過
 然却是確實做工夫來
問人之病痛不一各隨所偏處去上蔡才髙所以病痛
 在矜字曰此説是也然謝氏謂去得矜字後來矜依
 舊未去説道理好揚揚地
[065-9b]
伊川之門上蔡自禪門来其説亦有差又曰如今人説
 道愛從髙妙處説便入禪去自上蔡以来已然
上蔡大率張皇不妥帖
上蔡觀復齋記中説道理皆是禪學意思觀他説復與
 伊川異似以靜處如云見此消息不下工夫之類乃
 是謂儒佛不同而所以不同但是下截耳龜山亦如
 此
張南軒云上蔡論語序前面説得甚好但後面説與天
[065-10a]
 地同流處太多適所以啟學者想像不帖實之心
   游酢 廣平先生
  字定夫建州建陽人元豐六年登進士第調越州
  蕭山尉侍臣薦為太學錄除博士擬知河清縣范
  忠宣守潁昌辟為府教授范再相除太博除齊州僉
  丁憂服除再調泉州僉上皇即位召還為監察御
  史出知和州嵗餘主祠知漢陽軍再乞祠後知舒
  州再知濠州罷歸家寓厯陽宣和五年卒年七十
[065-10b]
  一
公與兄醇俱以文行知名於時所交皆天下豪英公雖
 少而一時老師宿儒咸推先之伊川以事至京師一
 見謂其資可適道時明道知扶溝縣兄弟方以唱明
 道學為已任設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召公来職學
 事公欣然往從之得其㣲言於是盡棄其學學焉
龜山云伊川稱游君徳宇粹然問學日進政事亦絶人
 逺甚於師門見稱如此其所造可知矣
[065-11a]
筮仕之初縣有疑獄十餘年不決公攝邑事一問得其
 情而釋之精練如素官者人服其明
自幼不羣讀書一過輒成誦比壯益自力心専目到不
 為世儒之習誠於中形於外儀容辭令燦然有文望
 之知為成徳君子也其事親無違交朋友有信莅官
 遇僚吏有恩意人樂於自盡而無敢慢其令者惠政
 在民戴之如父母故去則見思愈乆而不忘若其道
 學足以覺斯人餘潤足以澤天下遭時清明不究所
[065-11b]
 用士論共惜之
先正忠肅公之與先生遊也笑談論議書疏辭章昔所
 親見而聞之者至今尚能誦之其雍雍俯仰之間又
 能併得其深㣲之意使聞者恍然若將復見其人焉
 朱子撰/祠堂記
公之清徳重望皎如日星雖奴𨽻之賤皆知之其流風
 餘韻足以師世範俗
公事業不得大施獨有中庸論孟説垂於世考其師友
[065-12a]
 所稱味其話言所傳則夫造道之深流風之逺有可
 得而推者矣
伊川曰游酢非昔日之游酢也固是穎然資質温厚又
 曰游酢讀西銘已能不逆於心言語外立得个意思
 便道中庸矣
游酢楊時先知學禪已知向裏沒安泊處故来此却恐
 不變也同/上
吕居仁曰定夫後更學禪大觀間某以書問之云儒道
[065-12b]
 以為順此父子君臣夫婦朋友兄弟則可以至於聖
 人佛道去此則可以至於聖人吾丈既從二程學後
 又從諸禪遊則二者之論必無滯閡敢問所以不同
 何也游答云佛書所説世儒亦未深考往年嘗見伊
 川云吾之所攻者迹也然迹安所從出哉要之此事
 須親至此地方能辨其同異不然難以口舌爭也定
 夫言前輩往往不曽看佛書故詆之如此之甚而其
 所以破佛者自不以為然也
[065-13a]
問定夫記程先生語中一物不該非中也一事不為非
 中也一息不存非中也何哉為其偏而已矣朱子曰
 便是此説中字不著中字之義不如此他説偏字却
 是一偏一偏便不周徧却不妨如定夫記此語不親
 切不似程先生每常説話縁他夾雜王氏學當時王
 氏學盛行熏炙得甚廣
 
 
[065-13b]
 
 
 
 
 
 
 
 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