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日講四書解義序
 朕惟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
 之所繫也自堯舜禹湯文武之後而有孔子曽子子思
 孟子自易書詩禮春秋而外而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之書如日月之光昭於天嶽瀆之流峙於地猗歟盛哉
 蓋有四子而後二帝三王之道傳有四子之書而後五
 經之道備四子之書得五經之精意而為言者也孔子
 以生民未有之聖與列國君大夫及門弟子論政與學
[001-1a] ![]()
 天徳王道之全脩己治人之要具在論語一書學庸皆
 孔子之傳而曽子子思獨得其宗明新止善家國天下
 之所以齊治平也性敎中和天地萬物之所以位育九
 經達道之所以行也至于孟子繼往聖而開來學闢邪
 説以正人心性善仁義之㫖著明於天下此聖賢訓辭
 詔後皆為萬世生民而作也道統在是治統亦在是矣
 厯代賢哲之君創業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講明斯道朕
[001-1b] ![]()
 紹
祖宗丕基孳孳求治留心問學命儒臣撰為講義務使闡
 發義理禆益政治同諸經史進講經歴寒暑㒺敢間輟
 兹已告竣思與海内臣民共臻至治特命校刋用垂永
 久爰製序言弁之簡首每念厚風俗必先正人心正人
 心必先明學術誠因此編之大義究先聖之㣲言則以
 此為化民成俗之方用期夫一道同風之治庶㡬進於
 唐虞三代文明之盛也夫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
[001-2a] ![]()
[001-2b] ![]()
日講四書解義進
 呈疏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臣喇沙里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臣陳廷敬等謹
 題為進
 呈刊完日講四書解義仰祈
睿鑒事臣等於康熙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恭侍
 弘德殿進講蒙
皇上面諭四書講章應行刊刻欽此臣等叨塵法從日侍
[001-3a] ![]()
經帷伏覩
皇上
聖躬親講典學彌勤
天語下詢訪道愈篤於凡六經諸史靡不極意研精至於
四子之書實備百王之道比年以来次第進講歴
寒暑而罔間積月日以成編固已體驗於
宸衷抑且發揮於政治除按日進
[001-3b] ![]()
 覽年終彚
 呈盡在
御前時厪
睿照廼者
親降綸音爰令校刻竊惟
皇上聖學崇深眞足超軼往古臣等經術淺陋曷克仰助
涓埃顧鄒魯之大義㣲言炳如星日而師儒之參
稽互訂著在簡編嘗慕趙普以半部佐君先眀敬
[001-4a] ![]()
信節愛願學朱熹以四字入告亦曰誠意正心欲
致斯世於唐虞不外眀德新民之理而使吾
君為堯舜敢忘責難陳善之思仰惟
宵旰之勤勞不輟
宮闈之誦讀永光典訓示則臣民臣等謬効編摩復加刪
潤校鋟成帙裝潢進
 呈惟我
皇上常垂乙夜之觀存諸几席允懐千聖之道如晤羮牆
[001-4b] ![]()
將見煥四海文命之敷弘萬世光華之治臣等不
勝區區之意謹具題恭
 進以
聞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臣喇沙里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臣陳廷敬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三級臣色冷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臣葉方藹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二級臣蔣弘道
[001-5a] ![]()
    經筵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一級臣庫勒納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食正四品俸臣張英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具
 題本月二十日奉
旨經史有關政治義藴弘深朕朝夕講究勉求貫通講幄
 諸臣殫心闡發允裨典學這所進講章着畱覽該衙門
 知道
[001-5b] ![]()
    總裁官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臣庫勒納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臣葉方藹
    分撰官
通議大夫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臣格爾古徳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臣沈荃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二級臣蔣弘道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食正四品俸臣張英
[001-6a] ![]()
經筵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奉政大夫臣牛鈕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奉政大夫臣 常 書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食正四品俸臣崔蔚林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奉政大夫臣 嚴我斯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臣朱馬泰
日講官起居注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臣張玉書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臣阿哈達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臣董 訥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臣王鴻緒
    校閱官
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二級通議大夫臣傅臘塔
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一級臣多 竒
翰  林  院  侍  讀臣朱 典
翰林院侍讀加二級奉政大夫臣阿 山
翰林院侍講奉政大夫臣鄔 黑
左春坊左諭徳兼翰林院修撰臣祖文謨
[001-7a] ![]()
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修撰臣孟亮揆
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檢討臣陳 論
翰林院編修加一級儒林郎臣顧 汧
翰林院檢討加一級文林郎臣沈上墉
翰林院檢討加一級文林郎臣王尹方
翰  林  院  編  修臣彭會淇
翰  林  院  編  修臣髙 裔
    收掌官
[001-7b] ![]()
翰林院典簿加一級文林 郎臣眀 輔
翰  林  院  典    簿臣穆惟乾
翰林院孔目加一級文林 郎臣圖克善
翰   林  院  孔   目臣杜登春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哈桑阿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隡克隡里
    翻譯官
翰林院待詔加 一 級 登 仕 郎臣敦 代
[001-8a] ![]()
翰林院七品筆帖式加一級承徳郎臣那 麟
翰林院七品筆帖式加一級承徳郎臣傅 珅
翰林院七品筆帖式加一級承德郎臣宜爾彩
翰 林 院 七 品 筆 帖式臣喀 拜
翰林院八品筆帖式加一級承德郎臣剛五達
翰林院八品筆帖式加一級文林郎臣郭 瑮
翰林院八品筆帖式加一級文林郎臣常 綬
翰林院八品筆帖式加一級文林郎臣石殿柱
翰 林 院 八 品 筆 帖 式臣查哈喇
翰 林 院 八 品 筆 帖 式臣阿哈達
翰 林 院 八 品 筆 帖 式臣黒色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邁蜜大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張仲智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藺起元
翰 林 院 八 品 筆 帖 式臣温拜
翰 林 院 八 品 筆 帖 式臣宋颺
[001-9a] ![]()
翰 林 院 八 品 筆  帖 式臣呉 保
翰 林 院 八 品 筆  帖 式臣塞克參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蘇通保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哈桑阿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鄂 琦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鮑 塞
翰  林  院  筆  帖  式臣覺霍拓
[001-9b] ![]()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八
日講四書觧義目録     四書類
卷一
大學
卷二
中庸上
卷三
中庸下
[001-10a] ![]()
卷四
論語上之一
卷五
論語上之二
卷六
論語上之三
卷七
論語上之四
[001-10b] ![]()
 卷八
論語下之一
 卷九
論語下之二
 卷十
論語下之三
 卷十一
論語下之四
 巻十二
[001-11a] ![]()
論語下之五
 卷十三
孟子上之一
 卷十四
孟子上之二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001-11b] ![]()
 卷十六
孟子上之四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卷十八
孟子上之六
 卷十九
孟子下之一
 卷二十
[001-12a] ![]()
孟子下之二
 卷二十一
孟子下之三
 卷二十二
孟子下之四
 卷二十三
孟子下之五
[001-12b] ![]()
 卷二十四
 孟子下之六
 巻二十五
 孟子下之七
 卷二十六
 孟子下之八
    臣等謹案
日講四書解義二十六卷康熈十六年
 聖祖仁皇帝御定自朱子定著四書由元明以至
[001-13a] ![]()
國朝懸為程試之令甲家弦户誦以為習見無竒實
    則内聖外王之道備於孔子孔子之心法寓於六經
    六經之精要括於論語而曽子子思孟子遂衍其緒
    故論語始於言學終於堯舜湯之政尊美屏惡之
    訓大學始於格物致知終於治國平天下中庸始
    於中和位育終於篤恭而天下平孟子始於義利
    之辨終於堯舜以來之道統聖賢立言大旨灼
[001-13b] ![]()
    然可見葢千古帝王之樞要不僅經生章句
    之業也我
 聖祖仁皇帝初年訪落即以
經筵講義
 親定是編所推演者皆作聖之基為治之本詞近而
    㫖逺語約而道宏
 聖徳神功所為契洙泗之傳而繼唐虞之軌者葢胥
    肇于此矣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001-14a] ![]()
       總 校 官臣 陸 費 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