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4 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宋-朱熹 (WYG)


[062-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巻四
           宋 李幼武 纂集
   張載 横渠先生明公
  字子厚先世大梁人後寓鳳翔嘉祐二年登進士
  第為祁州法遷丹州雲巖縣令除渭州僉判熙寧
  二年冬被召除崇文校書明年移疾歸十年春復
  召還同知太常禮院議禮不合復以疾歸卒年五
[062-1b]
  十八
少孤無所不學喜談兵當康定用兵時年十八慨然以
 功名自許上書謁范文正公一見知其逺器欲成就
 之責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因觀讀中庸先
 生讀其書雖愛之猶未以為是也又訪諸釋老之書
 反求之六經嘉祐初見二程於京師共語道學先生
 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盡棄異學淳如
 也
[062-2a]
 吕與叔作行狀一作盡棄其學學焉尹焞言之伊川
 曰表叔平生議論謂頥兄弟有同處則可若謂學於
 頥兄弟無是事頃年屬與叔刪去之不謂尚存幾於
 無忌憚矣
 尹焞云先生昔在京座虎皮説易聴從甚衆一夕二
 程至論易次日先生撤去虎皮曰吾平日為諸公説
 者皆亂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
 師之
[062-2b]
在雲巖政先敦本善俗知京兆王公樂道延致郡學先
 生教人以徳語學者孰能少置意科舉相從於堯舜
 之域聞法語亦多從之者
神宗即位二年吕晦叔薦之曰張某學有本原西方之
 學者皆宗之上即命召見上問治道皆以漸復三代
 為對
他日見執政語之曰新政之更懼不能任事求助於子
 何如先生曰朝廷將大有為天下士願與下風若與
[062-3a]
 人為善則孰敢不盡如教玉人追琢則人亦故有不
 能執政嘿然所語多不合寖不悦
命校書崇文辭復按獄浙東或曰張某以道徳進不宜
 使之治獄執政曰淑問如臯陶猶獻囚此何傷獄成
 還朝㑹弟天褀以言得罪先生益不安乃謁告西歸
歸居於横渠故居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
 而思有得則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其志道精
 思未始須臾息亦未始須臾忘也
[062-3b]
學者有問多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學必如聖
 人而後已聞者莫不動心有自得之者窮神化一天
 人立大本斥異學自孟子以來未之有也嘗謂門人
 曰吾學既得於心則修其辭命辭命無差然後斷事
 斷事無失吾乃沛然精義入神者豫而已矣
熙寧九年秋集所立言謂之正䝉出示門人曰此書予
 厯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與前聖合大要發端示人
 而已其觸類廣之則吾將有待於學者正如老木一
[062-4a]
 株枝别固多所少者潤澤華葉耳
慨然有意三代之治論治人先務未始不以經界為急
 講求法制粲然備具要之可以行於今如有用者舉
 而措之耳嘗曰仁政必自經界始方與學者議古之
 法共買田一方畫為數井推先王之遺法明當今之
 可行皆有志未就
公去朝築室南山下敝衣蔬食専精治學以知人而不
 知天為賢人而不為聖人自秦漢以降學者之大弊
[062-4b]
 也故其學尊禮貴徳安命樂天時以為難公持論不
 變也
先生氣質剛毅徳盛貌嚴然與人居乆而日親其治家
 接物大要正已以感人人未之信反躬自治不以語
 人雖未有諭安行而無悔故識與不識聞風而畏聞
 人之善喜見顔色答問學者雖多不倦有不能者未
 嘗不開其端有可語者必丁寧以誨之惟恐其成就
 之晚
[062-5a]
再移疾西歸過洛見二程曰某病不起尚可及長安也
 行至臨潼沐浴更衣而寢及旦視之亡矣
公卒門人欲諡為明誠中子以質明道明道以問温公
 温公復書曰子厚平生用心欲率今世之人復三代
 之禮郊特牲曰古者生無爵死無諡爵謂大夫以上
 也檀弓記禮所由失以謂士之有誄自孫賁父始子
 厚官比諸侯之大夫則宜諡矣然曾子問曰賤不誄
 貴幼不誄長禮也唯天子稱天以誄之諸侯相誄猶
[062-5b]
 為非禮況弟子而誄其師乎孔子沒哀公誄之不聞
 弟子復為之諡也今諸君欲諡子厚恐不合於古禮
 非子厚之志與其以陳文範陶靖節王文中孟貞曜
 為比其尊之也曷若以孔子為比乎
明道詩哭之曰歎息斯文約共修如何夫子便長休東
 山無復蒼生望西土誰供後學求千古聲名聨棣蕚
 二年零落去山丘寢門慟哭知何恨豈獨交親念舊
 遊
[062-6a]
朱晦翁贊之曰蚤悦孫吳晚逃佛老勇撤臯比一變至
 道精思力踐妙契疾書訂頑之訓示我廣居
先生言書多閲而好忘者只為義理未精耳理精則須
 記了無去處也仲尼一以貫之葢只著一義理都貫
 却學者但養心識明靜自然可見死生存亡皆知所
 從來胷中瑩然無疑止此理爾孔子言未知生焉知
 死只略言之死之事只生是也更無别理
富貴之得不得天也至於道徳則在已求之而無不得
[062-6b]
 者也
學者不可謂少年自緩便是四十五十二程從十四嵗
 時便鋭然欲學聖人今盡及四十未能及顔閔之徒
 小程可如顔子然恐未如顔之無我
謂范巽之曰吾輩不及古人病源何在范請問答曰此
 非難悟設此語者葢欲學者存意之不忘庶㳺心寖
 熟有一日脱然如大寐之得醒耳
 朱子云横渠此意正要學者將此題目時時省察使
[062-7a]
 之積乆貫熟而自得之耳非謂只要如此説殺也
又言義理有疑即濯去舊見以來新意
 朱曰此説甚當最有理若不濯去舊見何處得新意
 來今學者有二種病一是主自家意思一是舊有先
 入之説雖欲擺脱亦被他自來相尋
曰讀書少則無由考校得義精葢書以維持此心一時
 放下則一時徳性有懈讀書則此心常在不讀書則
 終看義理不見書須成誦精思多在夜中或靜坐得
[062-7b]
 之不記則思不起但通貫得大原後書亦易記所以
 觀書者釋已之疑明已之未達每見每加新益則學
 易進矣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
 朱曰近覺先生成誦之説最為捷俓葢未論看得義
 理如何且是收得此心有歸著處不至走作然亦湏
 是専一精研使一書通透爛熟都無記不起處方可
 别換一書乃為有益
又曰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瞬有養息有存
[062-8a]
 朱曰此語極好君子終日乾乾不可食息間亦不必
 終日讀書或靜坐存養亦是天地之生物以四時運
 動春生夏長同是不息及至秋冬凋落亦只藏於其
 中故明年復生若使至秋冬已絶則來春無縁復有
 生意學者常喚令此心不死則日有進
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極為前聖繼絶學為萬世開
 太平
 朱曰此道自孟子後千有餘嵗若天不欲此道復明
[062-8b]
 則不使今人有知者既使人有知者則必有復明之
 理此皆先生以道自任之意
明道曰子厚以禮教學者最善使學者先有所据守子
 厚賦髙才其學更先從雜博中來
伊川曰子厚謹嚴纔謹嚴便有迫切氣象無寛舒之氣
上蔡云横渠嘗言吾十五年學个恭而安不成明道曰
 可知是有多少病在
又云横渠教人以禮為先大要欲得正容謹節意謂世
[062-9a]
 人汙漫無守便當以禮為地教他人就上面做功夫
 然其門人下稍頭溺於刑名度數之間行得來因無
 所見處如喫木札相似更沒滋味遂生厭倦故其學
 無傳之者
明道嘗與横渠在興國寺講論終日而曰不知舊日曽
 有甚人於此處講此事
先生銘其書室之兩牖東曰砭愚西曰訂頑伊川曰是
 起爭端不若止曰東西銘
[062-9b]
明道曰西銘某得此意只是須得子厚如此筆力他人
 無縁做得孟子已後未有人及此得此文字省多少
 言語要之仁孝之理備於此須臾而不於此則便不
 仁不孝也
西銘原道之宗祖自孟子後未見此書
觀西銘能養浩然之氣者
游酢得西銘讀之即涣然不逆於心曰此中庸之理也
 能求之語言之外者也又論𢎞毅曰西銘言𢎞之道
[062-10a]
訂頑之言極純無雜秦漢學者所未到伊川/語
訂頑意極完備乃仁之體也學者體此意令有諸已其
 地位已髙到此地位自别有見處不可窮髙極逺恐
 於道無補也
訂頑立心便達天徳
問西銘如何伊川曰此横渠文之粹者也曰充得盡時
 如何曰聖人也横渠能充盡否曰言有多端有有徳
 之言有造道之言有徳之言説自已事如聖人言聖
[062-10b]
 人事也造道之言則智足以知此如賢人説聖人事
 也横渠道儘髙言儘醇自孟子後儒者都無他見識
楊時致伊川書曰西銘言體而不及用恐其流遂至於
 兼愛伊川答之曰横渠之言誠有過者乃在正䝉西
 銘推理以存義廣前聖所未發與性善養氣之論同
 功豈墨氏之比哉西銘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則二本
 而無分分殊之弊私間而失仁無分之罪兼愛而無
 義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勝之流仁之方也無别而
[062-11a]
 迷兼愛以至於無父之極義之賊也子比而同之過
 矣且彼欲使人推而行之本為用也反謂不及不亦
 異乎
伊川答先生書曰所論大槩有苦心極力之象而無寛
 裕温柔之氣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屢偏而
 言多窒小出入時有之明所照者如目所覩纎㣲盡
 識之矣考索至者如揣料於物約見彷彿耳能無差
 乎更望完養思慮涵泳義理他日自當條暢
[062-11b]
南軒與朱子書曰西銘近日常讀理一分殊之指龜山
 後書終未之得葢斯銘之作政為學者私勝之流昧
 夫天理之本然故推明理一以極其用而其分之殊
 自不可亂葢如以民為同胞謂尊髙年為老其老慈
 孤幼為幼其幼是推其理一而其分固自在也故曰
 分立而推理以止私勝之流仁之方也龜山以無事
 乎推為理一引聖人老者安之少者懐之為説恐未
 知西銘推理一之指也
[062-12a]
朱子答曰天地之間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則其大小之分親疎之等至於
 十百千萬而不能齊也不有聖賢者出孰能合其異
 而反其同哉西銘之作意葢如此程子以為明理一
 而分殊可謂一言而蔽之矣葢以乾為父坤為母有
 生之類無物不然所謂理一也而人物之生血脈之
 屬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則其分亦安得而不殊哉一
 統而萬殊則雖天下一家中國一人而不流於兼愛
[062-12b]
 之蔽萬殊而一貫則雖親疎異情貴賤異等而不梏
 於為我之私此西銘之大指也觀其推親親之厚以
 大無我之公因事親之誠以明事天之道葢無適而
 非所謂分立而推理一者夫豈専以民吾同胞長長
 幼幼為理一而必黙識於言意之表然後知其分之
 殊哉且所謂稱物平施者正謂稱物之宜以平吾之
 施云爾若無稱物之義則亦何以知夫所施之平哉
 龜山第二書葢欲發明此意然言不盡而理有餘也
[062-13a]
 故愚得因其説而遂言之
朱曰熹既為西銘解後得尹氏書云楊中立答伊川論
 西銘書有釋然無惑之語伊川讀之曰楊時也未釋
 然乃知此論所疑第一書之説伊川葢亦未之許也
龜山語錄有曰西銘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為仁
 知其分殊所以為義所謂分殊猶孟子言親親而仁
 民仁民而愛物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無差等耳或
 曰如是則體用果離而二矣曰用未嘗離體也以人
[062-13b]
 觀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體也至其用處則首不
 可以加屨足不可以納冠葢即體而言分已在其中
 矣此論分别異同合有歸趣大非答書之比豈其年
 髙徳盛而所見始益精歟因復表而出之以明答書
 之説誠有未釋然者而龜山所見葢不終於此而已
 也
問西銘曰更須仔細看他説理一而分殊而今道天地
 不是父母父母不是天地不得分明是一理乾道成
[062-14a]
 男坤道成女則凡天下之男皆乾之氣凡天下之女
 皆坤之氣從這理便徹上徹下都便是一个氣下並/朱子
 語/
西銘自首至末皆是理一分殊乾父坤母固是一理分
 而言之便見乾坤自乾坤父母自父母
問自惡㫖酒至勇於從而順令此六聖賢事可見理一
 分殊乎曰惡㫖酒育英材是事天顧養及錫類則是
 事親每一句皆存兩義推類可見
[062-14b]
問天地之塞如何是塞曰塞與帥字皆張子用字之妙
 處塞乃孟子塞天地之間體乃孟子氣體之充者有
 一毫不滿不足之處則非塞矣帥即志氣之帥而有
 主宰之意
西銘一篇正在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兩
 句
乾為父坤為母便是理一而分殊予兹藐焉混然中處
 便是分殊而理一
[062-15a]
西銘有个劈下来底道理有个横截斷底道理竊意當
 時語意似謂每句直下而觀則事天事親之理皆在
 焉全篇中斷而觀之則上専是事天下専是事親各
 有攸屬
問向日曽以西銘仁孝之理請問䝉令截斷横看後来
 見得孝是發見之先仁是天徳之全事親如事天即
 是孝自此推之事天如事親即仁矣老吾老幼吾幼
 自老老幼幼之心推之至於疲癃殘疾皆如兄弟顛
[062-15b]
 連而無告乃始盡故以敬親之心不欺闇室不媿屋
 漏以敬其天以愛親之心樂天循理無所不順以安
 其天方始謂之性竊意横渠大意只是如此不知是
 否曰他不是説孝是將孝来形容這仁事親底道理
 便是事天底様子人且逐日自把身心来體察一遍
 便見得吾身便是天地之塞吾性便是天地之帥許
 多人物生於天地之間同此一氣同此一性便是吾
 兄弟黨與大小等級之不同便是親疎逺近之分故
[062-16a]
 敬天當如敬親戰戰兢兢無所不至愛天當如愛親
 無所不順天之生我安頓得好令我富貴崇髙便如
 父母愛我當喜而不忘安頓得不好令我貧賤憂戚
 便如父母欲成就我當勞而不怨或曰先生謂事親
 是事天底様子説盡西銘之意矣
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這志便只是那天
 地帥吾其性底志為人子便要述得父之事繼得父
 之志如此方是事親如事天便要述得天之事繼得
[062-16b]
 天之志方是事天若是違了此道理便是天之悖徳
 之子若害了這仁便是天之賊子若思濟惡不悛便
 是天之不才之子若能踐形便是天地克肖之子這
 意思血脈都是從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
 性説𦂳要都是這兩句若不是這兩句則天自是天
 我自是我有何干涉吾其體吾其性有我去承當之
 理
問潁封人之錫類申生其恭二子皆不能無失處豈能
[062-17a]
 盡得孝道曰西銘本不是説孝只是説事天但推事
 親之心以事天耳二子就此處論之誠是如此葢事
 親却未免有失處若天道純然則無失之處只是推
 此心以奉事之耳
問無逃而待烹申生未盡子道何故取之曰天不到得
 似獻公也人有妄天則無妄若教自家死便是理合
 如此只得聴受之
問西銘只是仁孝繼志述事曰是以父母比乾坤主意
[062-17b]
 不是説孝只是以人所易曉者明其所難曉者耳
問西銘専為理言不為分設曰西銘書横渠所以示人
 至為深切而伊川又以理一分殊贊之言雖至約而
 理則無餘矣葢乾之為父坤之為母所謂理一者也
 然乾坤者天下之父母也父母者一身之父母則其
 分不得不殊矣故以民為同胞物為吾與者自其天
 下之父母者言之所謂理一者也然謂之民則非真
 以為吾之同胞謂之物則非真以為我之同類矣此
[062-18a]
 自其一身之父母者言之所謂分殊者也又以其曰
 同胞曰吾與曰宗子曰家相曰老曰幼曰聖曰賢曰
 顛連而無告則於其間又有如是等差之殊哉但其
 所謂理一者貫乎分殊之中而未始相離耳此天地
 自然古今不易之理夫子始發明之非一時救弊之
 言姑以強此而弱彼也
問西銘止以假塗非終身之學曰西銘之言指吾體性
 之所自来以明父乾母坤之實極樂天踐形窮神知
[062-18b]
 化之妙以至於無一行之不慊而沒身焉故伊川以
 為充得盡時便是聖人恐非専為學者一時所見而
 發也
問龜山語錄曰西銘理一為仁分殊為義曰仁只是流
 出來底便是仁各自成一个物事底便自義仁只是
 那流行處義只是那當做處
西銘理一而分殊不是伊川說破也難理㑹並朱/子語
横渠著正䝉時處處置筆硯得意即書明道云子厚却
[062-19a]
 如此不熟上蔡/語録
問横渠曰由太虛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合虛與
 氣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曰本只是一个
 太虛漸漸細分説得宻耳太虛便是這四者之總體
 而不雜乎四者而言由氣化有道之名氣化是那隂
 陽造化四時寒暑晝夜雨露霜雪山川木石金水火
 土皆是這个便是那太虛只是便雜却氣化説雖氣
 化而實不離乎太虛未説到人物各具當然之處朱/子
[062-19b]
 語/
問太虛便是太極圖上面底圓圏氣便是圓圏裏隂陽
 靜動否曰然又曰合虛與氣有性之名有這氣道理
 便隨在裏面無此氣則道理無安頓處如水中月須
 是有此水方映得那天上月若無此水終無此月也
 心之知覺又是那氣之虛虛底聰明視聴作為運用
 皆是有這知覺方運用得道理所以横渠説人能𢎞
 道是心能盡性非道𢎞人是性不知檢心
[062-20a]
論正䝉説道體處如太和太虛虛空云者正是説氣説
 聚散處其流乃是个大輪迴葢其思慮考索所至非
 性分自然之知若語道理惟周子説無極而太極最
 好如由太虛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合虛與氣
 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亦説得有理由氣
 化有道之名如所謂率性之謂道是也然使明道形
 容此理必不如此説伊川所謂横渠之言誠有過者
 乃在正䝉以清虛一大為萬物之原有未安等語槩
[062-20b]
 可見矣
又曰虛是説理横渠之言大率有未瑩處有心則自有
 知覺又何合性與知覺之有
問説太和所謂道一段考索許多亦好其後乃云不如
 野馬紛紛不足謂之太和却説倒了曰彼以太和狀
 道體與發而中節之和何異
問正䝉中説得有病處還是他命辭不出有差還是見
 得差曰他是見得差
[062-21a]
正䝉是窮盡萬物之理
熹自十四五時讀程張書至今四十餘年但覺其義之
 深指之逺而近世紛紛所謂文章議論者殆不足復
 過眼信乎孟氏以來一人而已然非用力之深者亦
 無以信其必然也舊嘗擇其言之近者别為一書名
 近思錄云
問横渠似孟子否曰横渠嚴宻孟子宏闊横渠之學是
 苦心得之乃是致曲
[062-21b]
問孟子平正横渠髙處太髙僻處太僻曰是
横渠用工親切程氏規模廣大學者用工要當如此也
横渠之於程子猶伯夷伊尹之於孔子並朱/子語
   張戩
  字天褀横渠之弟登進士第調陜州閿縣簿移鳳
  翔普潤縣令改知懐安軍金堂縣轉太博熙寧二
  年為御史裏行明年出知公安縣改夏縣監鳳翔
  司竹監九年卒年四十七
[062-22a]
知金堂誠心愛人既去而人思之
熙寧初以御史召進對未嘗不以堯舜三代之事進于
 上前惻怛之愛無所遷避大要啟君心進有徳謂反
 經正本當自朝廷始
王安石變法公上疏論非是乞罷條例司及追還常平
 使者不報并劾曽公亮陳升之趙抃依違不能救正
韓綘代陳升之領條例司公言絳左右狥從王安石與
 為死黨遂參政柄李定諂佞自幕官擢臺職陛下惟
[062-22b]
 安石是信今輔以絳之詭隨臺臣又得李定之比繼
 繼其來芽蘖浸盛臣豈敢愛死而不言哉又言吕惠
 卿刻薄辨急假經術以文飾姦言附㑹安石惑誤聖
 聴不宜勸講君側章十數上最後言今大惡未去横
 歛未除不正之司尚存無名之使方授臣今更不敢
 赴臺供職又詣中書爭之聲色俱厲公亮俛首不答
 安石以扇掩面而笑公曰某之狂直宜為參政所笑
 天下之人笑參政亦不少矣
[062-23a]
 日錄云公為裏行請罷條例司因詣中書極陳其事
 辭氣甚厲介甫以扇掩面而笑公怒曰參政笑戩戩
 亦笑參政所為事耳豈惟戩笑天下誰不笑之者
嘗與介甫爭辨因舉經語為證介甫曰安石却不㑹讀
 書賢却㑹讀書公不能答伊川曰却不向道只這个
 便是不㑹讀書遺/書
公篤實寛裕儼然正色雖喜愠不見於容然與人居温
 厚之意乆而益親終日言未嘗及於利樂道人之善
[062-23b]
 而不及其惡樂進已之徳而不事無益之言其清不
 以能病人其和不以物奪志常雞鳴而起勉勉矯強
 任道力行每若不及徳大容物沛若有餘常自省小
 過差必語人曰我知之矣公等察之後此不復為矣
横渠嘗語人曰吾弟徳性之美吾有所不如其不自假
 而勇於不屈在孔門之列宜與子夏相後先
伊川云天祺有自然徳氣似个貴人氣象只是却有氣
 短處規規太以事為重傷於周至却是氣局小
[062-24a]
 
 
 
 
 
 
 
 
[062-24b]
 
 
 
 
 
 
 
 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