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4 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宋-朱熹 (WYG)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言行錄後集巻三
            宋 朱子 纂集
   文彦博 潞國忠烈公
  字寛夫汾州人中進士第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
  位至丞相除太尉以太師致仕
公幼時與羣兒擊毬一兒擊毬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
 水灌之毬浮出司馬温公幼與羣兒戱一兒墮大水
[013-1b]
 甕中巳沒羣兒驚走不能救公取石破甕兒得出識
 者知二公之仁智不凡矣聞見/後錄
寳元中河東闕漕使堂上議難得可任者章郇公言聞
 搢紳間説文彦博者磊落有稱吕許公曰恨不識也
 可召來面詢之明日召至堂上退許公歎曰此大有
 福人何所任用不可遂自殿中侍御史差委明年就
 遷待制不出十年出將入相趙萊/公錄
公在成都米價騰貴因就諸城門相近院凡十八處減
[013-2a]
 價糶賣不限其數張榜通衢米價遂減前此或限升
 斗以糶或抑市井價直適足以増其氣燄而終不能
 平其價乃知臨事須當有術也東齋/記事
公知益州喜遊宴嘗宴鈐轄𪠘舍夜久不罷從卒輒拆
 馬庌為薪不可遏軍校白之座客股栗公曰天實寒
 可拆與之神色自若飲宴如故卒氣沮無以為變記/聞
樞宻直學士明鎬討貝州久未下上深以為憂問於兩
 府叅知政事文彦博請自往督戰八年正月丁丑以
[013-2b]
 彦博為河北宣撫使監諸將討貝州時樞宻使夏竦
 惡鎬凡鎬所奏請多從中沮惟恐其成功彦博奏今
 在軍中請得便宜從事不申覆上許之公至貝與明
 鎬督諸將築距闉以攻城旬餘不下有牢城卒董秀
 劉炳請穴地以攻城公許之貝城南臨御河秀等夜
 於岸邉穿穴棄土於水晝匿穴中城上不之見也久
 之穴成自教塲中出秀等以褐袍塞之走白公選取
 敢死二百命指使將之銜枚自穴入有虞候楊遂請
[013-3a]
 行遂白軍士中有病欬者數人不可去請易之從之
 既出穴登城殺守者埀絙以引城外人城中驚擾遂
 生擒王則記/聞
知永興軍起居舎人毋湜鄠人也至和中湜上言乞廢
 陜西鐡錢朝廷雖不從其鄉人多知之争以鐡錢買
 物賣者不肯受長安為之亂民多閉肆僚屬請禁之
 彦博曰如此是愈使惑擾也乃召絲絹行人出其家
 縑帛數百匹使賣之曰納其直盡以鐡錢勿以銅錢
[013-3b]
 也於是衆知鐡錢不廢市肆復安記/聞
至和初陳恭公罷相並用文富宣麻之際上遣小黄門密
 於百官班中聽其議論二公久有人望一旦復用朝
 士相賀黄門具奏上大恱予為學士後數日奏事埀
 拱殿上問新除彦博等外議如何余以朝士相賀為
 對上曰古之君用人或以夣卜茍不知人當從人望
 夢卜豈足憑耶故余作文公批答云永惟商周之所
 記至以夢卜而求賢孰若用搢紳之公言從中外之
[013-4a]
 人望者具述上語也歸田/錄
公為相因進對言嘗聞徳音以搢紳多務奔競非裁抑
 之無以厚風俗莫若稍旌恬退之人則躁競者自知
 愧恥乃薦王安石韓維張瓌皆擢用焉龎籍時為樞
 使公與之同議省兵汰為民者六萬減廪給之半者
 又二萬
唐介為御史論公専權植黨交結宫禁仁宗怒召二府
 示之疏唐公語益切樞副梁公適叱唐公下殿詔送
[013-4b]
 臺劾之公獨留再拜曰御史言事職也願不加罪於
 是唐公既貶公亦罷相其後公再入相首薦唐公復
 召用焉
嘉祐元年正月甲寅朔上御大慶殿朝㑹百官就列既
 巻簾上暴感風眩之疾僅能成禮而罷巳未契丹使
 者入辭置酒紫宸殿上疾又作左右扶入禁中公召
 内侍都知史志聰鄧保吉問上至禁中起居狀志聰
 等對以禁中事嚴宻不敢泄公怒叱之曰主上暴得
[013-5a]
 疾係社稷之安危惟君軰得出入禁闥豈可不令宰
 相知天子起居欲何為者耶自今疾勢小有増損必
 一 一見白仍命直省引至中書取軍令狀志聰等素
 謹愿及夕諸宫門白下鎻志聰曰汝曹自白宰相我
 不受任其軍令兩府謀以上躬不寜欲留宿宫中而
 無名辛酉公建議設醮祈福於大慶殿兩府晝夜焚
 香設幄宿於殿之西廡志聰等白故事兩府無留宿
 殿中者公曰今何論故事也戊辰以後上神思浸清
[013-5b]
 罷醮兩府始分畨歸第不歸者各宿於其府記/聞
熈寜二年公為樞使陳升之拜相以公宗臣詔升之位
 公下公言國朝樞使無位宰相上者獨曹利用嘗在
 王曽張知白上卒取禍敗臣忝文臣粗知義理不敢
 紊亂朝著上從之日/錄
慶州軍亂二府入議公曰朝廷施為務合人心以静重
 為先不宜偏聴陛下即位以來厲精求治而人情未
 安者更張之過耳祖宗法未必不可行但有廢墜不
[013-6a]
 舉之處耳王荆公曰所以為此將以去民之害何為
 不可若萬事隳頺如西晉風兹乃益亂也蓋荆公知
 公言為巳發故力排之
韓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國傅為漕頗慢魏公魏公不
 為較待之甚禮俄公代魏公為留守未至揚言云李
 稷之父絢我門下士也聞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
 教至此吾視稷猶子也果不悛將庭訓之公至稷謁
 見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
[013-6b]
 八拜稷不獲巳如數拜之聞見/錄
公判北京有汪輔之者新除運判為人辯急初入謁公
 方坐㕔事閲謁置案上不問入宅久之乃出輔之巳
 不堪既見公禮之甚簡謂曰家人頃令沐髮忘見運
 判勿訝輔之沮甚舊例監司至之三日府必作㑹公
 故罷之輔之移文定日檢按府庫通判以次白公公
 不荅是日公家宴内外事並不許通輔之坐都㕔吏
 白侍中家宴匙鑰不可請輔之怒破架閤庫鎻亦無
[013-7a]
 從檢按也宻劾公不治神宗批輔之所奏付公有云
 侍中舊徳故煩卧䕶北門細務不必勞心輔之小臣
 敢爾無禮將别有處置公得之不言一日㑹監司曰
 老謬無治狀幸諸君寛之監司皆愧謝因出御批以
 示輔之輔之皇恐逃歸託按部逃出未㡬罷嗚呼神
 宗眷遇大臣沮抑小人如此可謂聖矣聞見/錄
元豐三年王堯臣子同老言至和三年仁宗不豫内外
 寒心先臣叅預朝政與文富請立英宗為嗣大計遂
[013-7b]
 定㑹公來自北都過闗入覲神宗以問公對曰自至
 和以來中外之臣乞立皇嗣者甚衆臣等雖有請事
 未果行至嘉祐末琦等卒就大事蓋琦等功也於是
 手詔中書曰彦博蓄徳深厚善不自伐懐此大功絶
 口不言中外搢紳莫有知者今縁故臣子明其父勲
 始得本末乃知援立之功厥有攸在遂加公河東永
 興節度使公復力辭宴餞瓊林輔臣皆預兩遣中謁
 者遺詩以寵其行有報在不言之語當世榮之
[013-8a]
元豐間公以太尉留守西京未交印先就第廟坐見監
 司府官唐叅政介之子義問為運判退謂其客尹渙
 曰先公為臺官嘗言潞公今豈挾為恨邪當避之渙
 曰公所為必有理姑聽之明日公交府事以次見監
 司府官如常儀或以問公公曰吾未視府事三公見
 庶僚也既交印河南知府見監司矣義問聞之復謂
 渙曰㣲君殆有失於潞公也一日公謂義問曰仁宗
 朝先叅政為臺官以言彦博謫彦博亦罷相判許州
[013-8b]
 未㡬彦博復召還相位即上言唐某所言正中臣罪
 召臣未召唐某臣不敢行仁宗用彦博言起叅政判
 潭州尋至大用與彦博用執政相知為深義問聞公
 之言至感泣自此出入公門下後薦以為集賢殿修
 撰帥荆南公之徳度絶人如此聞見/錄
元豐五年公以太尉留守西都時富韓公以司徒致仕
 公慕唐白樂天九老㑹乃集洛中公卿大夫年徳髙
 者為耆英㑹以洛中風俗尚齒不尚官就資聖院建
[013-9a]
 大厦曰耆英堂㑹閩人鄭奐繪像堂中時富公年七
 十九文潞公與司封郎中席汝言皆七十七朝議大
 夫王尚恭年七十六太常少卿趙丙秘書監劉几衛
 州防禦使馮行巳皆年七十五天章閣待制楚建中
 朝議大夫王慎言皆年七十二大中大夫張問龍圖
 閣直學士張燾皆年七十時宣徽使王拱辰留守北
 京貽書潞公願預其㑹年七十一獨司馬温公年未
 七十潞公素重其人用唐九老狄兼謩故事請入㑹
[013-9b]
 温公辭以晚進不敢班文富二公之後公不從令鄭
 奐自幕後傳温公像又之北京傳王公像於是預㑹
 者凡十三人公以地主攜妓樂就富公宅作第一㑹
 至富公㑹送羊酒不出餘皆次為㑹洛陽多占名園
 古刹有水竹林亭之勝諸老鬚眉皓白衣冠甚偉每
 宴集都人隨觀之潞公又為同甲㑹司馬郎中旦程
 大中珦席司封汝言皆丙午人也亦繪像於資聖院
 其後司馬温公與數公又為真率㑹有約酒不過五
[013-10a]
 行食不過五味唯菜無限楚正議違約増飲食之數
 罰一㑹皆洛陽太平盛事也洛之士庶又生祠潞公
 於資聖院温公取神宗送公判河南詩𨽻于榜曰竚
 瞻堂塑公像其中冠劍偉然都人事之甚肅聞見/錄
公之在朝契丹使耶律永昌劉霄來聘軾奉詔舘客與
 使者入覲望見公殿門外却立改容曰此潞公也耶
 所謂以徳服人者問其年曰何壯也軾曰使者見其
 容未聞其語其總理庶務酬酢事物雖精練少年有
[013-10b]
 不能及貫穿古今洽聞强記雖専門名家有不逮使
 者拱手曰天下異人也公歸洛西羌首領有温谿心
 者請於邉吏願獻良馬於公邉吏以聞詔聴之東坡/集
元祐初起公平章軍國重事召程正叔為崇政殿説書
 正叔以師道自居每侍講色甚莊繼以諷諌上畏之
 公對上恭甚進士唱名侍立終日上屢曰太師少休
 公頓首謝立不去時年九十矣或謂正叔曰君之倨
 視潞公之恭議者以為未盡正叔曰潞公三朝大臣
[013-11a]
 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為上師傅其敢不自重
 吾與潞公所以不同也識者服其言聞見/錄
至和中陳執中為相臺官趙抃等言執中無材行不可
 任歐陽脩亦上書請退執中議久不决左右怪仁宗
 少遊燕黙有所思焦勞見於色居月餘如此因問上
 曰陛下得非思代陳執中者乎上曰然左右乃曰代
 執中者易得耳何至此耶上曰此老子却可慢人久
 之始用文富代之朝議皆謂得人數日問歐陽脩脩
[013-11b]
 具以朝議為對上曰彦博有才然膽大弼前在政府
 甚好今復來恐多顧慮良久又曰弼前深為人所中
 傷今來亦焉能不顧慮然不若守前志不變也既而
 彦博恐不能謹畏後因郭申錫李傪争塞河事彦博
 意有所左右上由此罷之弼亦竟以多顧慮少所建
 明皆如上所料南豐/雜識
公謂予言初及第授大理評事知絳州翼城縣未赴任
 有客李本者三見訪而後得見之且言本有壻為縣
[013-12a]
 廵檢幸公庇之又曰本非獨奉干亦有以奉助本嘗
 知其邑户口衆人猾難治因出一策文字皆景跡人
 姓名其首姓張比公至姓張人事巳敗縣未能給正
 簿尉皆云某等在此各嵗餘豈無過失為此人所持
 幸君之來必辨之矣於是公盡得其姦狀上于州决
 配之邑人皆悚畏記/事
   趙槩 康靖公
  字叔平應天府人中進士第事仁宗英宗神宗位
[013-12b]
  至叅政
公與歐陽脩同在舘及同脩起居注槩性重厚寡言脩
 意輕之及脩除知制誥是時韓范在中書以公為不
 文乃除天章閣待制公澹不以屑意及韓范出乃復
 除知制誥㑹脩甥嫁為脩從子晟妻與人淫亂事覺
 語連及脩脩時為河北轉運疾韓范者皆欲文致脩
 罪云與甥亂上怒羣臣無敢言者槩乃上書言脩以
 文學為近臣不可以閨房曖昧之事輕加汚衊臣與脩
[013-13a]
 踪跡素踈脩之待臣亦薄所惜者朝廷大體耳書奏
 上不恱人皆為之懼公亦澹然如平日久之脩終坐
 降為知制誥知滁州執政私曉譬槩令求出廼出知
 蘇州遭喪去官服闋除翰林學士槩復表讓以歐陽
 脩先進不可超越奏雖不報時論美之記/聞
㑹郊祀當進階封且任一子京官公乞以封母郡太君
 宰相謂公曰方為學士擬封不久矣公曰母年八十
 二朝夕不可期願及今以為榮許之後遂以為例改
[013-13b]
 知審賢院判秘閣與髙若訥同判流内銓若訥言往
 嘗知貢舉聞母病不得出㡬不能生公矍然即請郡
 以便親宰相謂旦夕為學士可少待也公不聴遂除
 蘇州
以太子少師致仕居睢陽十五年猶以讀書著文憂國
 愛君為事集古今諌諍為諌林一百二十巻奏之上
 甚喜賜詔曰大夫請老而去者皆以聲迹不至朝廷
 為髙得卿所奏書知有志愛君之士雖退休山林未
[013-14a]
 嘗一日忘也當置座右以時省閲並蘇内翰/傳神道碑
   吳奎 文肅公
  字長文濰州人舉五經又舉賢良方正事仁宗英
  宗神宗位至叅政
始公少為吏晝則治公事夜輒讀書不寐者二十餘年
 劉貢父/撰墓誌
公始對策極論内降恩澤之為蠧政也及在諌官遂専
 以禁切左右御史有言事非其實者詔詰問從誰受
[013-14b]
 公對言御史擇於風聞以言事朝廷用之救過失使
 其擇之不詳朝廷能容容之不能罪之可也若求主
 名則後莫有以告御史者矣是自蔽塞其耳目也上
 立罷不問
奉使契丹彼中羣臣為其主加稱號謁公使入賀公自
 以使事有職賀無預也不為往北主畏其守義甚重
 之並墓/誌
神宗問政府地震之變曽公曰隂盛上曰誰為隂曽公
[013-15a]
 曰臣者君之隂婦者夫之隂夷狄者中國之隂皆宜
 戒之上問公公曰但為小人黨盛耳上不懌
韓魏公嘗云吳長文有識方天下盛推王安石以為必
 可致太平唯長文獨語所知曰安石心强性狠不可
 大用後果如所言别/錄
   張方平 文定公
  字安道宋城人中茂才異等及賢良方正直言極
  諌科事仁宗英宗神宗位至叅政以太子少師致
[013-15b]
  仕
公年十三入應天府學頴悟絶人家貧無書常就人借
 三史旬日輒歸之曰吾巳得其詳矣凡書皆一閲終
 身不再讀屬文未嘗起草宋綬蔡齊見之曰天下竒
 才也共薦之
通判睦州時趙元昊欲叛而未有以發則為嫚書求大
 名以怒朝廷規得譴絶以激使其衆公以謂朝廷自
 景徳以來既與契丹盟天下忘備將不知兵士不知
[013-16a]
 戰民不知勞蓋三十年矣若驟用之必有喪師蹶將
 之憂兵連民疲必有盜賊意外之患當含垢匿瑕順
 適其意使未有以發得嵗月之頃以其間選將厲士
 堅城除器為不可勝以待之雖元昊終於必叛而兵
 出無名吏士不直其上難以决勝小國用兵三年而
 不見勝負不折則破我以全制其後必勝之道也方
 是時士大夫見天下全勝而元昊小醜皆欲發兵誅
 之惟公與吳育同議議者不勝察以二人之論為出
[013-16b]
 於姑息遂決計用兵天下騷動公獻平戎十策宰相
 吕夷簡見之謂宋綬曰君能為國得人矣然不果用
 其策
元昊叛禁兵皆西而諸路守兵多㨂赴闕郡縣無備乃
 命調額外弓手公在睦州條上利害八事及是有㫖
 遣使於陜西河東京東西路刺弓箭手為宣毅保捷
 指揮公連上疏争之甚力不從所刺兵二十餘萬人
 皆市人不可用宣毅驕甚所至為冦自是民力大困
[013-17a]
 國用一空識者以不從公言為恨
元昊叛陜西四路置帥夏竦為總帥居長安不臨邉公
 為諌官言竦端坐長安未嘗臨敵諸路失律一皆不
 問有總師之名無總師之實乞據四路敗事加以責
 罸而罷總帥傳四路帥臣自任戰守之計從之龍川/志
慶厯元年西方用兵巳六年矣上既厭兵而賊亦困弊
 不得休息耕牧虜中疋布至十餘千元昊欲自致其
 道無由公慨然上疏曰陛下猶天地父母也豈與此
[013-17b]
 犬豕豺狼較勝負乎願因今嵗郊赦引咎示信開其
 自新之路申敕邉吏勿絶其善意若猶不悛亦足以
 怒我而曲彼雖天地鬼神必將誅之仁宗喜曰是吾
 心也命公以疏付中書吕夷簡讀之拱手曰公之言
 及此是社稷之福也是嵗赦書開諭如公意明年十
 月始請降
前三司使王拱辰請𣙜河北鹽既立法矣而未下公見
 上問曰河北再𣙜鹽何也仁宗驚曰始立法非再也
[013-18a]
 公曰周世宗𣙜河北鹽犯輒處死世宗北伐父老遮
 道泣訴願以鹽課均之兩税而弛其禁世宗許之今
 兩税鹽錢是也豈非再𣙜乎仁宗大悟曰卿語宰相
 立罷之公曰法雖未下民巳户知之當直以手詔罷
 不可自有司出也仁宗大喜命公宻撰手詔罷之河
 朔父老相率拜迎於澶州為佛老㑹者七日以報上
 恩且刻詔書北京至今父老過其下必稽首流涕
自陜右用兵公私困乏公言自祥符以來萬事惰弛務
[013-18b]
 為姑息漸失祖宗之舊取士任子磨勘遷補之法既
 壊而任將養兵皆非舊律國用既窘則政出多門大
 商姦民乗隙射利而茶鹽香礬之法亂矣此治亂盛
 衰之本不可以不急治且比年以來朝廷頗引輕嶮
 之人布之言路違道干譽利口為賢内則臺諌外則
 監司下至吏胥僮僕皆可搆危其上自將相公卿宿
 貴之人皆争屈體以收禮後軰有不然者則謗毁隨
 之惴惴焉惟恐不免何暇展布心腹為國立事哉此
[013-19a]
 風不革天下無時而治也並墓/誌
張公安道嘗為予言道非明民將以愚之國朝自真宗
 以前朝廷尊嚴天下私説不行好竒喜事之人不敢
 以事摇撼朝廷故天下之士知為詩賦以取科第不
 知其他諺曰水到魚行既以官之不患其不知政也
 昔之名宰相皆以此術馭天下仁宗初年王沂公吕
 申公為政猶持此論自設六科以來士之翹秀者皆
 争論國政之長短二公既罷則輕鋭之士稍稍得進
[013-19b]
 漸為竒論以撼朝廷朝廷往往為之動摇廟堂之淺
 深既可得而知而好名喜事之人勝矣申公雖復作
 相然不能守其舊俗意雖不喜而亦從風靡矣其始
 也范諷孔道輔范仲淹三人以才能為之稱首其後
 晏元獻為政鄭公入參政多置諌官以廣上聴上方
 嚮之而晏公深為之助乃用歐陽脩余靖蔡襄孫沔
 等並為諌官諌官之勢自此日横鄭公尤傾身下士
 以求譽相師成風上以謙虚為賢下以傲誕為髙於
[013-20a]
 是私説遂勝而朝廷輕矣然予以張公之論得其一
 不得其二徒見今世朝廷輕甚故思曩日之重然不
 知其敝也大臣恣為非横而下無由能動其害亦不
 細也使丁晉公之時臺諌言事必聴巳若仁宗中年
 其敗巳久矣至於申公非諸公並攻其短其害亦必
 有甚者蓋朝廷之重輕則不在此誠使正人在上與
 物無私而舉動適當下無以議之而朝廷重矣安在
 使下不得議哉下情不上通此亦人主之深患也可
[013-20b]
 則從之否則違之豈害於重哉西漢之初専任功臣
 侯者如絳灌之流不可謂不賢至使賈誼董仲舒皆
 至死不得用事偏則害生故曰張公得其一不得其
 二也龍川/志
移鎮西蜀始李順以甲午嵗叛蜀人記之至是方以為
 憂而轉運使攝守事西南夷有卭部川首領者妄言
 蠻賊儂智髙在南詔欲來冦蜀攝守大驚調兵築城
 民大驚擾朝廷發陜西步騎戍蜀兵仗絡繹於道詔
[013-21a]
 促公行公言南詔去蜀二千里安能為智髙冦我哉
 此必妄也臣當以静鎮之道遇戍卒兵仗輒遣還入
 境下令卭部川曰冦來吾自當之妄言者斬悉歸所
 調兵罷築城之役㑹上元觀燈城門皆通夕不閉蜀
 遂大安巳而得卭部川之澤人始為此謀者斬之梟
 首境上西南夷大震先是朝廷獲智髙母子留不殺
 欲以招智髙至是乃伏法復以三司使召還奏罷蜀
 横賦四十萬蜀人至今紀之
[013-21b]
知秦州時亮祚方驕僣閲士馬築堡篳篥城之西壓秦
 境上屬户皆逃匿山林公即料簡將士聲言出塞實
 按軍不動賊既不至言者因論公無賊而輕舉宰相
 曽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為輕舉有備而賊不至則
 以輕舉罪之邉臣自是不敢為先事之備矣
英宗不豫召公賜坐出書一幅八字曰來日降詔立皇
 太子公抗聲曰必頴王也嫡長而賢請書其名上力
 疾書以付公墓/誌
[013-22a]
上將召用介甫公言安石言偽而辨行偽而堅用之必
 亂天下由是介甫深怨之記/聞
知陳州時方置條例司行新法率欲以豊財而强兵公
 因陛辭極論其害皆深言危語曰水所以載舟亦所
 以覆舟兵猶火也不戢當自焚若行新法不巳其極
 必有覆舟自焚之憂上雅敬公不甚其言曰能少留
 乎曰退即行矣上亦悵然
延和殿賜坐問祖宗禦戎之策孰長公曰太祖不勤逺
[013-22b]
 畧如夏州李彛興靈武馮暉河西折御卿皆因其酋
 豪許以世襲故邉圉無事董遵誨捍環州郭進守西
 山李漢超保闗南皆十餘年優其禄賜寛其文法而
 少遣兵諸將財力豊而威令行間諜精而審吏士用
 命賊所入輒先知併兵禦之戰無不克故以十五萬
 人而獲百萬之用終太祖之世邉鄙不聳天下安樂
 及太宗平并州欲逺取幽薊自是嵗有契丹之虞曺
 彬劉延謙傅潛等數十戰各亡士卒十餘萬又内徙
[013-23a]
 李&KR0212興馮暉之族致繼遷之變三邉皆擾而朝廷始
 旰食矣真宗之初趙徳明納欵及澶淵之克遂與契
 丹盟至今人不識兵革可謂盛徳大業矣祖宗之事
 大畧如此亦可以監矣近嵗邉臣建開拓之議皆行
 險僥倖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試之一擲事成則身䝉
 其利不成則陛下任其患不可聴也並/誌
故事嵗賜契丹金繒服器召二府觀焉公以宣徽使與
 召衆謂天子脩貢為辱而陛下神武可一戰勝也公
[013-23b]
 獨曰陛下謂宋與契丹凡㡬戰勝負㡬何兩府八公
 皆莫知也神宗以問公公曰宋與契丹大小八十一
 戰惟張賢齊大原之戰才一勝耳陛下視和與戰孰
 便上善之談/叢
自王安石為政始罷銅禁奸民日銷錢為器邉闗海舶
 不復議錢之出故中國錢日耗而西北南三虜皆山
 積公極論其害請詰問安石舉累朝之令典所以保
 國便民者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
[013-24a]
師征安南公以謂舉西北壯士健馬棄之南方其患有
 不可勝言者若老師費財無功而還則社稷之福也
公自念將老無以報上論事益切至論用兵起獄尤為
 反覆深言曰老臣且死見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上
 為感動至永樂之敗頗思其言並/誌
 
 
 
[013-24b]
 
 
 
 
 
 
 
 宋名臣言行錄後集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