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21 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明-道盛 (CBETA)



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卷之十


門人 大存 弘智 大璸 大奇 較


法語



洞宗標正



師室中因諸門人侍立有僧出問洞上宗旨乞和尚
指示。師良久。云會麼。曰不會。師曰你不如西天外道。
曰某不曾問有言無言。師云卻又似西天外道。進云
惟大慈悲曲垂方便令我得入。師云雪竇道邪正不
分過由鞭影。如何是鞭影。進云莫是良久處麼。師云
一翳在眼空花亂墜。進云外道見箇甚麼便得悟入。
師云劫賊入空房。進云莫是疑根斷絕去麼。師云我
說你不如西天外道。僧禮拜歸位。師乃顧眾云汝等
還知价公始終機緣之妙密乎。公初為沙彌時念心
經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輒自捫其面以問師曰我
分明有。何故經言無。今人讀經能如此觸發天機即
其師亦可使猛然自討入處乎。從此參方。首謁南泉。
因為馬祖諱辰營齋。泉問眾馬祖還來否。公乃出曰
待有伴即來。南泉是個通身手眼底漢。也只得道此
子雖後生甚堪雕琢。公曰和尚不得壓良為賤。正如
虎生三日。氣已食牛。尋常輩孰能當其爪牙。嗣于忠
國師。無情說法話有省。已向荊棘林中能下足矣。及
辭雲巖。問此去有人問百年後還邈得師真否。如何
秖對。此正向沒孔鐵鎚重下楔也。不是此老大難酬
他。乃良久云秖這是殺人刀活人劍。不妨利害。若是
德山臨濟未免以棒喝用事。且道良久云秖這是還
與棒喝有同別也無。公既已悟無情說法。到此如何
又開眼尿床。沉吟不下。莫是識法者懼所謂承當個
事。大須審細麼。秪這一劄愈見銀山鐵壁。大火聚中
無你進步處。無你躲根處。無你轉身吐氣處。從此所
[010-0649b]
悟所解底命根不容不斷。但不能向月明簾外㘞地
一聲跳出身裏之門而得全機大用。奮激不已。忽于
過水睹影乃打失眼睛大悟前旨。正如德山於上座
欲點那個心處不能出脫。乃以潭不見龍不現致個
疑頭。迫得無路無門忽於吹滅紙燭處乃絕。後甦來
大叫曰從此天下老和尚欺瞞我不得也。明眼人試
看价公與德公悟門是何如哉。故公乃作偈自述悟
證與石頭參同契之明暗妙協雲巖所付寶鏡三昧
之渠我交參深相符合。即以重離回互而立正偏五
位之宗旨。使公不於此得真正全機大用。何能自云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即有悟得自己若不見人
以妙密鍵鎚打開九重錦縫。透過百種冤門。則大法
不明。觸途成滯。終不能自我作主。折攝法界之群機
也。正以理明而自神動。神動而自天隨。如聖人作而
萬物睹。凡夫視為高遠之事。殊不知萬物皆備于我。
我之聖心一發。則天地萬物皆隨我而全現也。人無
聖心安得謂之聖人。此价公頓悟真我之大機大用。
故能我今獨自往而法界皆全彰我之神用。此正以
我能作主則先天而天不我違。後天而天奉我時也。
知盧舍那佛頓出藏身則三身四智十方應化皆互
為主伴交參。若但於頭頭上明物物上顯。不知向上
尊貴一路自別。則不免於處處得逢渠即認渠為真
我。卻又落在驢前馬後之階下漢。何能作主於法界
攝重重涉入之三昧。又何能處處逢渠即是我處處
稱尊即我是渠哉。師說至此驀呼云。大眾正當恁麼
時。是個甚麼。畢竟洞山祖面目作麼生。眾愕然。師云
打破鏡來誰炤燭。鶴沖霄漢出銀籠。眾禮拜。


師曰吾洞上之旨不特能會通五宗之秘。即如來一
代時教之始終本末與儒道九流尊卑體用事理功
位之名分。無有不收攝而闡發者也。此宗無語句亦
[010-0649c]
無實法與人。正以明破即不堪。法死則不能活人。舞
吹毛擊塗毒無論搆得搆不得。未免喪身失命矣。不
獲已。立個正偏賓主玄要人境暗機圓相六義三關
九帶十真等。已是刻畫虛空雕鑿渾沌。但先聖深恐
法久成弊邪異繁興。若不為物作則立此宗旨則萬
世何從揀別。真偽使此法眼妙心不昧滅哉。古人之
立法立言正如大易之立象立辭也。使無大易之象
辭則天下萬世何從而得天地造化之幾微。人物生
死之性命哉。所貴於觀象玩辭而顯仁藏用也。人每
以理為活數為死不知理雖活或以意見自用而反
落於怪邪。數雖死能存法則。而可悟其天然有不得
於象則求之于辭。有不得于辭則求之于象。或于言
辭有盡而得象意無窮。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不
于此可悟耶。吾于疊三變五中見其象畫之奇偶妙
協。乃知偏中至不可以兼中至而重犯兼中到也。何
妨拈出以待神明之者。如太極舍四象為五位。即是
河圖洛書以中五含十不過一奇一偶之參兩錯綜
而成其中和位育也。六爻之偏正回互者。即奇偶之
兼帶妙協也。蓋萬物無不負陰抱陽。陰不抱陽則孤
而不產。陽不負陰則寡而不生。陰陽偏勝則散亂斷
滅。何以承天命之化育乎。故聖人深幾裁成之揭其
奇偶之樞機而變理其太過不及以致中和。則天地
人物各自正其性命。此參贊位育之功能惟其善用
九六轉變其乾坤造化所以為至神至妙也。重離如
太極之含四象者。即五中之十如荎草之含五味
金剛杵之具。五楞也之中一圈為天地人物之心
即太極為重離含四卦之兼中到也。東方一圈即
少陽之正中偏也。西方一圈即少陰之偏中正也。
南方一圈即太陽之正中來也。北方一圈即太
陰之偏中至也。覺範洪公以互卦為回互。以單卦為
[010-0650a]
互疊先大過中孚而後。單巽單兌特一說耳。少陽少
陰體尚未純。但能疊進而未可即變太陰太陽體已。
至純但能變轉而不可復進。吾洞上借此配喻偏正
回互。以用疊為三變盡成五。誰得此意象外之深旨
乎。回互者如教中之回向也。內外上下因果本末皆
各相含攝之謂也。或回正向偏以理奪事。則無事而
不理。可奪色法以明心也。或回偏向正以事奪理。則
無理而不事。可奪空心以明法也。或回正中事理之
全體而來向全用。則事理俱奪而可即妙有以成等
正覺也。或回偏中事理之全用而至向全體。則事理
俱不必奪而可即正覺以成大化權也。或回此正偏
事理之體用向此天然尊貴無著真宗全提法界。則
向上兼中到又何言哉。重離六爻偏正回互疊三變
五。天然妙協原非意見所能強為之分合也。此
離之偏正混融也。以重離初爻之奇疊上為。重巽
下斷。如正中偏也。以重巽初爻之偶疊上為重兌。
上缺如偏中正也。以本離疊上成巽兌為三卦則不
可更疊矣。更疊之則又成一重離矣。既為重兌
當用變。變則當先從內卦之兌翻轉成巽合外卦之
兌變為澤風大過則四奇在中。兩偶在初上如坎
中之滿為正中來也。大過既成則又當變此內卦
之巽為兌變外之兌為巽以成此為風澤中孚。則
二偶在中四奇在初二五上如離中之虛為偏中至
也。以四而疊變既盡則兼到自成中五耳。或謂正來
偏至聚訟至今究何決焉。曰疊如二少變如二太。約
幾易簡矣。舉二而參統之。如陰陽之藏太極如寒暑
之藏天舉四而中五統之如太極之舍四象如天之
四時蓋象數奇偶費隱先後可互徵也。吾概舉其綱
幾。而變化在其中矣。正偏兼中兼何須重舉乎。寂然
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所謂感為易體也。吉凶悔
[010-0650b]
吝生乎動。不有感而動之則何卦爻之疊變哉。經中
以應觀法界性。一切由心造。而心不動則十界聖凡
之名相了不可得。有何四句可離。有何百非可絕。說
個絕代靈心亦強名也。正以十界之機感乃應之。[○@?/─]
正中偏者。以上黑下白為少陰兼少陽也。[○@─/?]偏中正
者。以上白下黑為少陽兼少陰也。[○@●]正中來者以中
黑外白為太陰之全體協太陽來也。[●@○]偏中至者以
中白外黑為太陽之全用協太陰至也。兼中到者
以全放全收其黑白而混融之。不可以黑白表顯名
跡。到此俱化類之不齊。混則知處。不落是非。無敢和
矣。此大總相一真毘盧華藏法界圓融行布不可得
而互表互遮者也。大易以陽為奇為正為君。為白以
陰為偶為偏為臣為黑。吾宗則借奇為陰為正為君
為黑。借偶為陽為偏為臣為白所謂夜半正明為正
中偏。天曉不露為偏中正。又不當執此以相反其奇
偶也。引而伸之何處不具掃而置之原自不壞此後
之說吾何能限。然寧有逃于中五者哉。祇如八八六
十四卦中奇即此一奇偶。即此一偶奇偶太極即費
即隱分之則大絕方所合之則細入無間。就中行布
圓融彌綸一際。死不礙活。活不礙死。孰能分合此中
之奇偶正偏渠我賓主哉。此惟親悟親證無我無位
之真人入于剎那際無間三昧者。始能傳受此千聖
不傳之秘旨也。


洞曹君臣正偏及功勛父子主賓五位參同宗旨



[○@?/─]正中偏者即君視臣也。以上黑下白而體尚與用
分方將使合。如堯之聖君乃能求舜之賢良。是勞于
求臣以盡君道。此所謂妙容雖不動。光燭本無偏也。
亦謂君向臣亦謂父垂慈養子。亦謂主能接賓。


[○@─/?]偏中正者。即臣向君也。以外白內黑而用始從體
[010-0650c]
歸方將得。一如舜之賢臣乃能求堯之聖明。是勤于
事君以盡臣職。此所謂不墮諸異趣。凝情望聖容也。
亦謂臣奉君亦謂子承歡孝父。亦謂賓能對主。


[○@●]正中來者。即君御極也。以黑在白中而體已成其
用。如不顯惟德百辟其刑。此所謂妙德尊寰宇。高明
朗大虛也。惟我獨尊故又謂之功無能與比。即篤恭
而天下平。亦謂父全業付子。亦謂主能作賓。


[●@○]偏中至者。即臣攝政也。以白在黑中而用已成其
體。如玄德升聞重華協帝。此所謂靈機弘聖道。真智
利群迷也。率賓歸王故。又謂之共功同歸。至化即共
樂無為之治。亦謂子全身紹父。亦謂賓能為主。


兼中到者。即君臣道合也。以黑白渾融而體用一
無分別。如堯舜之揖讓德成舜先。賓能相續為主。而
堯退位又作主中主。堯既不居正位。舜亦不居偏功。
此所謂渾然無內外。和融上下平也。亦謂之功功是
無功無不功也。亦謂之父子恩忘斧斫不開向上尊
貴之正命食亦不取矣。此秘密藏千聖不傳豈言所
可盡哉。


示普侍者歸圓通



予侍者鑑咦普子隨從九年。今命歸廬山因以一紙
禮求警策。予曰知我平日痛為汝乎。你師解啣日。子
嘗親依弁山寶壽諸知識咸器重之。丙子隨予於西
陵李家宰諸公稱為英敏。予曰此子病不能愚。恐難
善後及從歸壽昌闃然翁黃元公亦撫而慰之。予見
其好勝喜名。輒露淺鮮益痛叱痛逐之。你師亦感泣
不忍去。予主圓通你師以緣事攜你往粵禮曹溪祖
塔。及歸以汝乞予曰大日不能承事和尚。此子樸實
可代日奉侍。惟痛鉗鎚即日之受命也。後你師掩關
福山。旋到雪峰出而歿於旅。次予時主鼓山命汝去
茶毘其骨。歸壽昌普同汝師雖死予每以你師痛策
[010-0651a]
汝。使汝勤勞忠心用命是應當事。但習氣不自嚴切。
好刻責人。非惟參究不力。而心亦終日不快樂。你自
視能如汝師之英敏乎。尚不能自善其後。汝如此資
質可不深為自警而追思汝師乎。普因告欲閉關誓
死心徹究以不負平日督責之恩。予因書此令從此
去果能不忘督責之深痛自裁抑。潛自參究則何大
事不發明乎。子深勉之無負始終之心也。


示真儀準禪人



古人參學必至於悟證有足以驚天地感鬼神而超
超乎聖凡之外者。皆由最初發心為欲了生死正性
命也。今人最初未有為了生死心。以故所參者是文
字道理機鋒公案之禪。所學者是知識為人門庭施
設之事。縱使參得學得秪成一箇無明業識虛憍我
慢。以欺誑世人而圖名聞利養。為法門之賊。住其流
弊又有不勝言者是何曾有求了生死之功行哉。此
正如蠶之用盡心機。吐盡絲繭。適足為自己生死自
纏自縛之計。為可悲也。真儀準子嘗親依予於圓通。
別去參諸方尊宿。近復歸見予天界因追究其所以
正吾前言所參學之流弊以自為有進。予深斥之必
欲其以求了生死自悟性命為本則。其為人天軌範。
皆悟證後之事也。因書以勉之。


示旌川慧生禪人



德山見僧入門便棒。臨濟見僧入門便喝。魯祖見僧
入門便面壁。趙州見僧入門便云喫茶去。無業見僧
擬問便云莫妄想。睦州見僧便云現成。公案好與三
十棒。或纔入門便捉住云速道速道。擬對即推出去。
此一等老古錐刺骨刺髓徹困為人。若纔擬議便墮
坑落塹陷身死漢無出頭路矣。那堪更踏步向前。逐
語生解打葛藤弄鬼眼睛。問如何承當。如何透脫。乃
至如何參究。如何下手。如何看話。如何起疑。如何進
[010-0651b]
步轉身。如何出言吐氣。豈但白雲萬里。枷鎖千重也
哉。若不恁麼又如何始得箇入處。又如何得出離生
死。悲哉。胡餅討甚麼汁。雖然到遮裏也須是箇真正
為生死底斬釘截鐵漢子始有箇趣向分。不然總恁
麼縱汝意識。從世諦流布去孤負天下人。寧有限量
哉。慧生禪人求予指示已是要教棒折如何又恁麼
放行。山僧也是慣向泠灶裏下火。不免將錯就錯。或
死灰裏爆出一粒豆也不可知。


示郝子荊居士



新安郝子荊居士才奇志異。絕侶孤風常參諸方獨
折節於三峰藏和尚。因游戲于頂日問石二公之門
一日訪予於長干。一見傾倒。因出藏公父子所示參
禪須參宗門之句。其法語反覆拈提皆足開發人知
見。予閱畢。居士禮拜求一語以相激揚。予呼曰居士
秪遮一句作麼生。士曰不會。予曰好箇金剛圈棘栗
蓬。士擬議。予展開兩手。士以手來摵。予即劈面一掌。
曰遮老賊。士笑而退。予曰蹉過了。士復禮請于指示。
予曰我宗無語句。亦無實法與人。或不得已一語一
默一作一用一棒一喝一指一示。是皆欲人直下了
然于心。絕未嘗以語默作用棒喝指示及種種言句
機鋒為宗旨。令人參究也。即靈山會上迦葉見佛拈
花而悟。阿難聞倒剎竿而悟。亦何常以拈花之機倒
竿之句而參悟耶。正以後世學人根性遲迷未能直
下豁徹。因而返自參究以至苦勞積久歲月。或後遇
師友機緣感觸而後開悟乃知從前種種言句機鋒
等皆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妙。其為方便接引初
心入路。原不執一也。辟如世間有欲見主人者。或了
無一語直入堂奧而相見。或通謁者而後相見。或投
名刺書柬而後相見。或借親友引進而後相見。或值
門閉乃以拳擊手拍瓦敲口叫以至罵辱激憤始聞
[010-0651c]
門而出相見。或主人畏避犯法事情官府讎家擁兵
仗困繞其屋宅搗其門庭搜其藏匿生擒活捉而後
相見。此皆因其主人事勢親疏緩急不得不如是。非
先必定有如此種種之法也。雖求見之法種種不同
而所以令主人相見之旨豈有異哉。後世師法不妙
根性不齊。不知從上直指見性之旨。徒以語默作用
棒喝指示及種種言句機鋒以為一定宗旨。得非深
昧直指當下之旨。執指為月也哉。自拈花倒竿投鍼
示相以及廬陵米日面佛麻三斤乾屎橛青州布衫
重七斤。十八女兒不繫裙。與三玄三要主賓炤用君
臣正偏。三句一鏃九十七種圓相等神變不測。是皆
透出我本來宗旨之方法也。若但以名相而求語句
而討。不明就中方法所以得相見之意。何異執敲門
瓦子而不打開大門。安從得見主人之面目乎。以是
後世不繇自己直下發明乃於古人言句機鋒分別
計較穿鑿扭捏。支離破碎陷墮識情不幾誤入邪外
稠林而不可救拔也哉。汝正骨人發心直須透破了
擔荷調御之任。不須更作廋讔相撮弄也。珍重。


叢林藥石法語



古之禪林號為百怨門。要人於千不自繇萬不自在
中煆煉出千得自繇萬得自在底三昧來。所以始終
有大受用。將來亦為得人若參禪人有一法不能透。
有一事不能為。有一人不可與。有一處不可居。又安
得向異類行而變化其異類哉。吾嘗曰若叢林有一
等人收拾不得。未足為通方叢林。若衲子有一叢林
居住不得。未足為通方衲子。人生之器量深淺於此
可以見矣。今有一等說我來親覲善知識。元為向上
大法。豈來此修苦行習禪定哉。若夫堂外作務從來
不慣。也沒那心去做。禪堂曾坐過來也沒心更去受
職事人瑣碎規矩。我有個絕好規矩法度。他又不肯
[010-0652a]
把職事與我當。我看那一班人也沒幾個似我遮般
有開發底。不是十二點底斗子。便是攢死蛇底痴人。
必須與我一個小房但要明窗淨几。文書紙筆。幾味
茶果。可以點心。或看語錄。寫草字。或做些詩偈歌頌。
或困倦時稍睡一覺。同參道友三五人。常著幾個轉
語。論幾則公案。吃些茶譚些語。或簡點諸方。或議論
時事。或笑口拍掌。或揚眉吐氣。亦不負我等有方外
風味。若不如此。豈肯蹐蹐跼跼。如那一等不曾大有
省發底。終日打樁搖櫓如繫驢橛子如三家村書地
相似叢林之規矩法令元為彼一等初心行人嚴設。
豈可加我通心之士。又有一等素出頭者。曰我非為
參學求依止。我看彼會下無人屈為輔弼。特地裏扶
持他出世為人。乃至為他代筆代座。又豈可不破格
以禮遇我。嗚呼。你真是其人豈特明窗下安排。當果
熟香飄龍天將自推出。也豈可強自炫暴乎。若秪如
是狂妄過高。則二祖立雪斷臂百丈不作不食。溈山
種畬插鍬。雪峰三登九造。葉縣擯叱浮山。種種為法
忘軀。沉陸下賤如龍潛九淵者。皆所謂十二點斗子
之活計也。又何處有今日之事哉。佛法宗風自此掃
地。魔崇妖孽自此塞天矣。可勝歎哉。又有一等自謂
我特來親依善知識為決擇生死偶遇知賓行人或
侍者同事有一言稍拂其意。即時捲單便行。心憤憤
口悱悱。不勝訕謗知識毀罵叢林。而終身含恨。雖過
門亦不入也。嗚呼。如世間有真決科秀才。因學宮門
子一言不合即將巾衫送還宗師。有是事否。真為生
死人正要將此身心性命入大冶洪爐煆煉盡無始
劫積習業識。鉗鎚盡無始劫生死命根。豈肯包藏禍
心蓋覆毒種為自刑自害之人哉。又安肯取一時之
利便造萬劫之迷坑而不求自出哉。又況古佛大士
尚欲示同凡夫入異類中行同事攝示種種功過為
[010-0652b]
人天標榜。今為生死垢重之人于生死性命絕無一
毫解脫又安能為人與為將來人之眼目乎。吾嘗云
欲向千人頭上坐。必須萬人腳下眠。欲向高高峰頂
立。須向深深水底行。欲為尊貴中之尊貴。須為卑賤
中之卑賤。善游魔界。乃真游佛界。善入五陰乃真度
五陰。今人未能發一智消一惑。行一非常之事。安有
非常之果。嗚呼哀哉。我嘗見許多英靈衲子遭此惡
疾。遂致終身自棄。不惟不能成人。末後業報苦果有
不可勝言者。吾深有感于此。故不惜口業為汝等先
進此一服良藥而已。惟不我吐。法門幸甚。


復示圓覺化上座



昔普化沿途掣風顛。遇巡街御史出隸人喝道而行。
普化攛向道前作咄咄聲。御史呼隸捉下打五棍。普
化曰似則似是則不是。復欣然𢔒徉而去。山僧嘗問
諸學人。且道御史賞罰分明否。普化有出身路否。似
則似是則不是。一敲一唱妙密希奇。向遮裏覷破真
可入如幻解脫法門也。今上座到處唐突不妨衝流
度刃。何以怪人呵叱驅逐乎。巡街御史與我知賓職
事還有同別否。你果能如普化當呵呵大笑不敢以
己妨人。不見無厭足王之門庭而斬首刳眼支解眾
形。未嘗以身語意業惱亂六道群靈者乎。又不見寒
山拾得放曠不羈每遭人叱逐自撫掌笑傲打鎖敲
枷。又何嘗以人不知而自慍怒乎。必欲使人禮敬不
敢怠慢則自當循規蹈矩周旋上下所謂機貴回互
不敢觸犯鋒芒也。今既不能入荊棘林。游獅子窟。如
裸形之人責人不以禮貌。又如賊兵之專以放殺擄
掠為事。卻怪人以刀杖禦暴。即世諦中亦無是事。況
我祖宗門下劍戟縱橫特欲破除學人之偷心妄法
哉。我亦知上座是學脫略不羈之人。但可恣意於艸
昧荒疏之外。何可放縱於規矩法度之中。如上座前
[010-0652c]
日謁顓愚大師。唐突無禮。且輕擊其背。大師以不采
無窮。你自納敗闕。若使諸方。拄杖打折不放你在。何
可以善知識勘學人之機而倒用於善知識之前哉。
你既如此行事。當盡天下無措足之地矣。還敢大言
世人昧於名相而不知超略幻惑。豈非當局自迷者
乎。


示石潮寧西堂法語



吾宗末裔傳至少林金沙太混。若非吾廩山翁于宗
鏡書祖披出純精。別行一路。幾于人天冒昧。何能迴
拔今時哉。篤生壽昌老祖得無師智。掘出大好山中
掀翻黃龍頭角。正是胸中迸出始能遮天蓋地也。及
接我東苑先師。便驀地推下險坑。使自跳出捉敗遮
老漢莫作怪即杖人撞開祖父之門。全是赤身挨白
刃。以故生平不拘拘于三玄甲冑五位鎗旗。別施符
劍八面破敵。今時之弊正坐在各執名器。不能神其
殺活。終屬濁智流轉。不鑒溈仰雲門法眼之後。因何
而自絕乎。吾子始于太平棒頭得火燒裙帶消息。今
復來此烹煉。自應如九轉神丹變化不測。異日大起
吾宗。則皋鶴之聲光自遠矣。子當慎之。
[010-065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