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32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唐-尊者眾賢 (TKD)


[28-0238a]
磨藏顯宗論卷第三十三爵
尊者衆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賢聖品第七之五
巳說學位預流果等有多差別爲阿
羅漢亦有多種差別相耶亦有云何
頌曰
阿羅漢有六謂退至不動前五信解生
捻名時解脫後不時解脫従前見至生
論曰於契經中說阿羅漢由種性異
故有六種一者退法二者思法三者
護法四安住法五堪逵法六不動法
然餘經說無學有九謂初退法後俱
解脫彼不退法此不動攝彼二解脫
通此六攝故阿毗逵磨唯說有六種
言退法者謂彼獲得如是類根安住
此根與退緣會便退所得無退緣者
便般涅槃或有精勤進得勝性遇緣
多退故名退法言思法者謂有獲得
如是類根安住此根念力堅固多住
猒觀恐失勝德爲自勵心多思害巳
故名思法言護法者謂有一類恒於時
[28-0238b]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二張爵愛心
解脫中繫念現前專精防護不放逸
住故名護法安住法者謂離勝退緣
雖不自防而亦能不退離勝加行亦
不練根多住處中故名安住堪逵法
者謂性堪能好修練根速逵不動能
親證利故名堪逵不動法者謂有一
類根性殊勝志不怯弱所獲功德遇
勝退緣亦必不退故名不動有餘復
釋此六異相謂六種性先學位中初
二闕恒時及尊重加行然至無學思
法少勤護法唯有恒時加行安住唯
有尊重加行堪逵具二而是鈍根不
動具二而是利根有作是言退法
必退乃至堪逵必逵不動若不爾者
立名唐捐彼執欲界具足有六色無
色界中唯安住不動彼無退失自害
自防及修練根故唯有二理實無定
然退應果唯従先來退種性退乃至
得不動唯堪逵所能立退等名約容
有說故六阿羅漢通三界皆有六中
前五従信解生卽此捻名時愛心解
脫以一切時愛心解脫故亦說名爲
時解脫者謂待時處補特伽羅
[28-0238c]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三張爵
資具等合時方得解脫故以所依止
功能薄劣要待勝時方解脫故或
復一切勝定現前要待勝時是此時
義離繫縛故名爲解脫此卽待時及
解脫義略初言故如言酥甁不動法性
說名爲後卽此名爲不動心解脫彼
心解脫非惑所動故亦說名爲下時
解脫以不待時得解脫故或復勝
定隨處隨時隨所遇緣隨欲便起
離繫縛故名爲解脫卽不待時及
解脫義有餘釋此二差別言以於暫
時得解脫故名時解脫後容退故以
能畢竟得解脫故名不時解脫後無
容退故此従前位見至性生如是所明
六阿羅漢所有種性爲是先有爲後
方得不定云何頌曰
有是先種性有後練根得
論曰退法種性必是先有思法等五
亦有後得謂有先來是思法性乃至
不動有先退法練根成思至不動等
多種差別如理應思如是六種阿羅
漢中唯前五種容有退義誰従何退
爲性爲果頌曰
[28-0239a]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四張爵四従
種性退五従果非先論曰
不動種性必無退理故唯前五容有
退義於中後四有退種性退法一種
無退性理由此種性最居下故五種
皆有従果退理雖俱有退然並非先
謂無學位中従退法種性修練根行
轉成思等此四皆有退性果義退法
種性雖必先得而是退法故容退果
諸學位中従退法性修練根行轉成
思等及得學果皆容退失諸無學者
先學位中所住種性彼従此性必無
退理學無學道所成堅故諸有學者
先凡位中所住種性彼従此性亦無
退理世出世道所成堅故二先位中
住思等性必無有退此所得果此性
二道所成堅故彼従思等修練根行
轉得護等雖可退性轉所得性進得
學果亦有退義由此種性非二道成
不堅牢故若就四果辯退果義雖五
種性皆可退果而先所得必無有退
謂四果中先所得者卽預流等前三
隨一従此先果必無退義是斷見惑
所得果故聖斷見惑必無退故
[28-0239b]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五張爵何
緣見惑聖斷無退以彼不緣所執事
故謂見所断煩惱現行無不皆由我
見勢力以彼煩惱起我見爲根故由
此見惑不緣所執以所執事都無體
故然有所緣諦爲境故彼所執事都
無種子於所緣境極乘違故聖者相
續眞無我解恒所隨故雖暫失念而
必無容重執有我以見所斷依我事
生故聖斷巳必無退義修所斷惑雖
顚倒轉而非無種有所執事謂於色
等染著憎背高擧不了行相轉時於
色等中非無少分淨妙怨害高下甚
深故非境中極乘違轉由此聖者有
時失念執淨妙等相退起修斷惑又
見斷惑迷於諦理執我等相諦理中
無理定可依聖見無退修所斷惑迷
麤事生事變難依有失念退又見斷
惑要審慮生聖審慮時必不起惑修
所斷惑非審慮生聖失念時容有退
義由此無退先所得果此中無學退
法有三一増進根二退住學三住自
位而般涅槃思法有四三如前說更
加一種退住退性餘三如次有五
[28-0239c]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六張爵六七
應知後後一一増故何緣練根成思
等者退彼應果住學位時住先退性
非所退者得思等道今巳捨故豈不
學位轉成思等得應果時雖捨所得
學思等道而住應果思等種性此亦
應然此例不齊以彼學道攝彼無學
道爲等流果故非無學位所捨思等
與此學道爲同類因可能引學思等
種性故應退住先所捨者有餘於此
別立證因謂若退住所退種性得勝
種性故應是進非退此非證因若無
二義可有是進非退過故然得勝性
雖可名進而起惑故亦名爲退由此
彼難於理無失又彼退起障涅槃法
聖欣涅槃過於聖道設得勝性退涅
槃故但應名退不應名進復以何緣
諸阿羅漢等離有頂染同不受後
生然於其中有於煩惱證不生法而
非一切有說由根有差別故此釋非
理以契經說退不退法根品同故如
說五根増上猛利極圓滿故名俱解
脫然有俱解脫是退種性故非根勝
故證惑不生若爾由何種性別
[28-0240a]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七張爵故六
種種性唯應果有餘亦有耶修習練根
唯無學位餘位亦有頌曰學異
生亦六練根非見道論曰
有學異生種性亦六六種應果彼爲
先故由所安住種性差別故有斷惑
後生不生定於何時於所斷惑證不
生法謂得能止此類煩惱殊勝道時
若爾此不生應是擇滅非非擇滅若
是非擇滅則非擇滅應是道果如
是便與聖教相違如說云何非果法
謂非擇滅及虛空無此不生成擇滅
失以勝道轉非爲此故旣非所爲故
非道果今詳由道所證不生定不由
根皆應得故但由殊勝種性力得
故不動者惑必不生非唯無學有増
進根有學異生亦有此義唯非見道
能修練根此位無容起加行故謂見
道位速疾運轉無暇於中更修餘事
唯於信解異生位中能修練根如無
學位如說不動退現法樂如何不動
法亦許有退義無相違過所以者何
頌曰應知
退有三巳未得受用佛唯有最後
[28-0240b]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八張爵利中
後鈍三論曰
應知諸退捻有三種一巳得退謂退
巳得殊勝功德二未得退謂未能得
應得功德三受用退謂諸巳得殊勝
功德不現在前三中前三非得爲體
第三唯彼不現在前此三退中世尊
唯有一受用退以有決定所作事業
牽引其心雖有所餘無量希有不共
佛法無暇起故除佛世尊餘不動法
具有未得及受用退謂於殊勝無諍
定等應得功德未能得故有未得退
有餘事業牽引其心巳得功德無暇
起故有受用退餘五種性容具有三
亦容退失巳得德故約受用退說不
動法退現法樂無相違過諸阿羅漢
旣許退果爲更生不彼於退位帶惑
命終應更受生諸住果時所不作事
退時作不彼旣起惑應有更爲果相
違事無如是過所以者何頌曰一切
従果退必得不命終住果所不爲慙増
故不作論曰
無従果退中間命終退巳湏更必還
得故若有壽量將臨盡者必無
[28-0240c]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九張爵退理
無失念故要有餘壽方有退理退巳
不久必還證得如契經說苾芻當知
如是多聞諸聖弟子遲失正念速復
還能令所退起盡沒滅離若謂不然
修梵行果應非安隱可委信處又住
果位所不應爲違果事業由慙増故
雖暫失念煩惱現行如住果時必無
作理如高族者暫失位時不等凡庸
造鄙下業又誰有退誰無退耶修
不淨觀入聖道者容有退失修持息
念入聖道者必無退失尊重止觀無
貪癡増如次應知有退無退何界何
趣容有退耶唯欲界人三洲有退六
欲天處得聖果者有說利根故無有
退以有勝智能制伏心令背妙境入
聖道故有說退者由闕資緣或所依
身不平等故六欲天處二事並無雖
有鈍根隨信行性生彼得聖亦無退
理諸有退者爲起惑退爲先退巳惑
方現前或有欲令由起惑退品類足論
當云何通如彼論說欲貪隨眠由三
處起一欲貪隨眠未斷遍知故二順
彼緾法正現在前故三於彼
[28-0241a]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七張爵
正起非理作意故乃至廣說無相違
失所以者何煩惱現前略有二種巳
斷未斷有差別故此中偏說未斷起
者又煩惱起略有二門染不染心無
間起故此中偏說染無間者或煩惱
起捻有三緣然煩惱生所藉不定或
有唯藉境界力生或藉境因或兼加
行此約具者故說由三或起惑時三
緣必具非理作意正起現前所斷隨
眠必還成故何心無間起惑退耶且
従無學起惑退者若起色緾無色緾
退唯従自地順退分定相應善心無
間而起非住欲界有上地攝無覆無
記心現在前唯除通果心然無従彼
退豈不順退分各於自地離染時捨
如何無學者未退起惑彼心現前理
實如是然順住分品類有三一少順
退二少順進三守自位前言自地順
退分定卽順住分中少分順退者少
順退故得順退名然此定心與守自
位多相涉故順住分攝諸有未失順
退分者彼心無間煩惱現前若捨彼
心従順住攝少順退者起煩惱退故
[28-0241b]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十一張爵於文
義無所相違若起欲緾而退失者従
自地善無覆無記二心無間皆容現
前諸従學位起惑退者起色無色煩
惱退時若先全離此地染者唯従此
地順退分定相應善心無間而起若
未全離此地染者従此地攝善及染
汙二心無間皆容現前起欲界緾而
退失者若先全離欲界繫染従自地
善無覆無記二心無間皆容現前若
未全離欲界染者従欲善染無覆無記三心無間皆容現前若
未現前獲得清淨靜慮無色必無能
起色無色緾退失所得彼惑従彼無
間起故但起欲緾退失所得若現前
得清淨靜慮猶未現前得淨無色必
无能起無色緾退起欲色緾退失所
得若巳現前獲得清淨靜慮無色通
起欲色無色界緾退失所得諸有退
失先所得時若起上緾現在前退不
失下善不成下惑若起下緾現在前
退定失上善定成上惑復有欲令要
先退巳後時對境惑方現前施設足
論當云何釋如彼論說無色三緾一
一現
[28-0241c]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十二張麗起退
無色盡住色盡中識身足論復云何
釋如彼論說無色界繫染心現前捨
無學善續有學善退無學心住有學
心此俱不相違依覺時說故謂先雖
退而未覺知後起惑時方自覺退如
有先誦四阿笈摩中廢多時雖忘不
覺後誦不得方自知忘此亦應然故無
違失住何心退後起惑耶住欲界中
無覆無記成儀工巧異熟生心退巳
後時方能起惑然此欲界繫無覆無
記心或有捻違三界煩惱此心正起
無有退得三界惑義或有但違欲色
煩惱此心正起容有退得無色惑義
或有但違欲界煩惱此心正起容有
退得三界惑義或有不違三界煩惱
此心正起容有退得三界惑義一切
退巳隨其所應起惑前心皆如上說
於此二說前說爲善如上所言有練
根得今應思擇諸聖練根有幾無閒
幾解脫道用有漏道爲無漏耶依何
身依何地頌日練根
無學位九無間解脫乆習故學一無漏
依人三無學依九地有學但依六
[28-0242a]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十三張爵
捨果勝果道唯得果道故
論曰求勝種性修練根者無學位中
轉一一性各九無間九解脫道如得
應果所以者何彼鈍根性由久串習
非少功力可能令轉學無學道所成
堅故有學位中轉一一性各一無間
一解脫道如得初果非久習故彼加
行道諸位各一學無學位修練根時
皆漸次修後後種性得勝種性方捨
前劣故諸無學修練根時加行無間
前八解脫如應皆是退法等收第九
解脫是思法等諸有學者修練根時
加行無閒是退等攝解脫道時名思
法等我所承禀諸大論師咸言練根
皆爲遮遣見修斷惑力所引發無覆
無記無知現行故學位中修練根者
正爲遮遣見惑所發無學位中修練
根者正爲遮遣修惑所發如如斷彼
能發惑時所起無間解脫多少如是
如是斷彼所發無知現行道數亦爾
是故無學修練根時用九無間九解
脫道學位練根二道各一然見修惑
所發無知隨所障殊有多品類故轉
[28-0242b]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十四張爵
退等成思等時諸道現前各有所遣
由此無有超得勝性有餘師說一切
練根皆一加行無間解脫前說爲善
現如前故如是無間及解脫道一切
唯是無漏性攝聖者必無用有漏
道而轉根理以世俗法體非増上無
堪能故一切加行皆通二種如是所
說但據現行兼未來修復有差別
謂無學位修練根時加行未來亦通
修二九無間道及八解脫未來所修
亦唯無漏第九解脫未來修二兼修
三界所有功德與初盡智所修同故
若有學位修練根時加行未來亦通
修二無間解脫未來所修亦唯無漏如得初
果然無學位修練根時道數所修如
斷有頂若有學位修練根時道數所
修如斷上界見道所斷由彼但與隣
得果時道相似故學無學位修練根
時加行皆通曾未曾得無間解脫唯
是未曾一切皆通法智類智修練根
者唯人三洲唯依此身有怖退故以
何等故名爲練根調練諸根令増長
故謂道力故令根相續捨下
[28-0242c]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十五張爵
得中捨中得上漸漸増勝名爲練根
故練根名目轉根義雖八解脫漸得
勝根而由本心求勝性故未得勝性
不捨前劣如得後果方捨前向如在
聖位種性有六能修練根於見道前
暖等加行應知亦爾有差別者若聖
位中得勝種性必捨前劣暖等位中
修練根者但得勝性劣性不行名爲
轉根非捨劣得無學練根通依九地
謂四靜慮未至中間及三無色唯此
九地有無漏道餘地無故有學練根
唯依六地除三無色所以者何以轉
根者容有捨果及勝果道所得唯果
非勝果道心欣果故無有學果無色
地攝故學練根但依六地設許學位
依無色練根定是不還住勝果道位
無不還果無色地攝故不依無色修
練根得果以初二果唯未至攝不還
唯通六地攝故有說唯有住果練根
有捨多得少過故無如是過以練
根者心斯勝果不求多故由此學位
修練根者若住果道加行等三皆果
道攝若住勝道加行無間勝果道攝
[28-0243a]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十六張爵解
脫道果道攝住無學位修練根者加
行等三唯果道攝諸住果位修練根
時捨果得果住勝道位修練根時捨
二得果又諸聖位修練根時與本得
果地同或異謂初二果依地必同彼
此俱依未至地故不還應果依地不
定或依本地或上或下有差別者若
諸不還依下練根不得上果阿羅漢
不爾如本得果故分斷有頂結練根
得果時雖捨彼斷不成彼結如異生
者生上七地隨應捨下斷而不成下
結俱是進時非退時故諸無學位補
特伽羅捻有幾種由何差別頌曰七
聲聞二佛差別由九根論
曰居無學位聖者有九謂七聲聞及
二覺者退法等五不動分二後先別
故名七聲聞獨覺大覺名二覺者由
下下等九品根與令無學聖成九差
別有學無學補特伽羅一切捻收無
過七種一隨信行二隨法行三信解
四見至五身證六慧解脫七俱解脫
依何立七事別有幾頌曰加
行根滅定解脫故成七此事別唯六
[28-0243b]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十七張爵
三道各二故
論曰依加行異立初二種謂依先時
隨信他語及自隨法能於所求一切
義中修加行故立隨信行隨法行名
依根不同立次二種謂依鈍利信慧
根増如次名爲信解見至依得滅定
立身證名由身證得滅盡寒故依解
異立後二種謂依唯慧離煩惱障
者立慧解脫依兼得定離解脫障者
立俱解脫此名雖七事別唯六謂見
道中有二聖者一隨信行二隨法行
此至修道別立二名一信解二見至
此至無學復立二名謂時解脫不
時解脫然唯應說有二聖者隨信隨
法行有異故卽此二種隨道差別雖
立異名而無別體如是所說補特伽
羅以根性道離染依別諸門分析數
成多千且如最初一隨信行根故成
三謂下中上性故成五謂退法等道
故成十五謂八忍七智離染故成七
十三謂具縛離八地染依身故成九
謂三洲欲天若根性道離染依身相
乘合成一億四万七千八百二十五
[28-0243c]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十八張爵
種隨法行等如理應思如是等門差
別無量若欲委細一一分別施功甚
多所用極少故我於此略示方隅有
智學徒應廣思擇前說依解脫立後
二種立後二種相由何應知頌
曰俱由得滅定餘名慧解
脫論曰諸阿羅漢得滅定者名俱解
脫由慧定力雙脫煩惱解脫障故所
餘未得滅盡定者名慧解脫但由慧
力於煩惱障得解脫故何等名爲解
脫障體諸阿羅漢心巳解脫而更求
解脫爲解脫彼障謂於所障諸解脫
中有劣無知無覆無記性能障解脫
是解脫障體於彼彼界得離染時雖
巳無餘斷而起解脫彼不行時方名
解脫彼有餘師說此解脫障卽以於
諸定不自在爲體有餘師說此解脫
障卽以諸定不得爲體有餘師說於
彼加行不勤求故不聽聞故不數習
故解脫不生卽此名爲解脫障體初
說應理所以者何必有少法力能爲
障令彼於定不自在轉若不爾者彼
有何緣於諸定中不得自在不得定

[28-0244a]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十九張爵必有
所因不可說言卽因不得自體不應
還因自故或煩惱障亦應可說卽以
應果不得爲性彼旣不然此云何爾
阿羅漢果亦由於加行不勤求等故
體不得生豈便無別煩惱障體故後
三說皆不應理又無漏心亦有従此
名得解脫由約在身及約行世說解
脫故謂要解脫解脫障時方起在身
及行世故諸阿羅漢有名同者根亦
同耶應作四句第一句者慧解脫中
有時解脫不時解脫俱解脫中有二
亦爾第二句者時解脫中有慧解脫
有俱解脫不時解脫有二亦爾第三
句者慧解脫中二時解脫自㸦相望
二不時解脫俱解脫亦爾第四句者慧解脫中取時解脫俱解脫中不時解脫展轉相望與此相違應知亦爾如世尊說五煩惱斷不可牽引未名滿學學
無學位各由幾因於等位中獨稱爲
滿頌曰有學名爲滿由根果定三無
學得滿名但由根定二論曰學於學
位獨得滿名要具三因
[28-0244b]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二十張爵謂根
果定故見至身證獨得名爲滿少有
闕者尙非滿學况一切闕而得滿名
何等名爲少有闕者謂信解得滅定
或見至不還未得滅盡定或見至未
離欲或信解不還未得滅盡定何等
名爲一切闕者謂信解未離欲有許
少闕亦得滿名彼作是言有有學者
但由根故亦得滿名謂諸見至未離
欲染有有學者但由果故亦得滿名
謂信解不還未得滅盡定有有學者
由根果故亦得滿名謂見至不還未
得滅盡定有有學者由果定故亦得
滿名謂諸信解得滅盡定有有學者
具由三故獨得滿名謂諸見至得滅
盡定無有學者但由定故及根定故
亦得滿名此不可依如何有學於諸
有學勝功德中猶未具證而許名滿
故如前說理定可依無學位中無非
果滿故不由果建立滿名自位相望
獨名滿者要具二種謂根與定故唯
不時俱解脫者望餘無學獨得滿名
隨闕一者尙非滿無學何况雙闕得
滿無學名何等名爲隨闕一者
[28-0244c]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二十一張爵謂時
解脫得滅盡定或不時解脫不得滅
盡定何等名爲雙闕二者謂時解脫
不得滅定有許闕一亦得滿名此不
可依理如前說如契經說二阿羅漢
一具三明二不退法於前所說諸應
果中二阿羅漢何應果攝且不退法
攝在不動然此不動差別有二一者
唯能不退應果二者不退一切勝德
此中第一但名不動如思法等由練
根得仍有退失阿羅漢果此異彼故
得不動名然於應果一切勝德猶可
退失不名不退第二亦無退諸勝德
故經於彼立不退名以不動中於勝
功德有可退者是故契經於不動
内立不退法具三明者有言此攝在
慧解脫俱解脫中通未巳得滅盡定
故有言唯在俱解脫攝宿住死生明
依本靜慮故起本靜慮者名俱解脫
故今詳經意慧俱解脫若圓漢者其
體各異未起根本巳得滅盡爲懸隔
故不圓滿者二體相雜隨說皆通然
欲簡別令無雜者應就滅定未得得
說以慧解脫無得滅定根本靜
[28-0245a]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二十二張爵
慮雖不現行然於未來必成就故由
此可說具三明者理通攝在二解脫
中廣說諸道差別無量謂世出世見
修道等今應思擇於諸道中略說有
幾可能遍攝頌曰
應知一切道略說唯有四謂加行無間
解脫勝進道
論曰加行道者謂此無間無間道生
無間道者謂此能滅所應斷障解脫
道者謂巳解脫所應斷障最初所生
勝進道者謂除無間加行解脫所餘
諸道何義名道謂尋求依依此尋求
涅槃果故由此一切修苦智等無不
皆爲尋求涅槃或此道名目涅槃路
三乘賢聖涉此夷途速逵二種涅槃
界故道於餘處立通行名以於諦中
能善通逵復能速徃涅槃城故此有
幾種依何建立頌曰
通行有四種樂依本靜慮苦依所餘地
遲速鈍利根
論曰經說通行捻有四種一苦遲通
行二苦速通行三樂遲通行四樂
速通行此四通行有差別者依地依

[28-0245b]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二十三張爵建立
異故云何依地建立差別謂依根本
四靜慮中所生聖道名樂通行任運
轉故如乘船筏任運轉者由此地中
止觀雙行無増減故又此諸地所有
等持攝受五支四支成故依餘無色
未至中間所生聖道名苦通行雖道
非苦苦受相應艱辛轉故亦名爲苦
如依陸路乘馬等行艱辛轉者由此
地中止觀雖俱而増減故謂無色地
觀減止増未至中間觀増止減又此
諸地所有等持不攝五支四支成故
有餘師說未至地道難可成辦故立
苦名謂有先來都未得定多起功
用方得現前此旣現前爲勝加行根
本靜慮易起故樂靜慮中間同一
地攝異心品滅異心品生極爲艱辛
故亦名苦譬如以木析木極難謂一
切中有尋有伺麤心品減無尋唯伺
細心品生多用功九諸無色定亦甚
難成故亦名苦極微細故謂無色定
行相眇然不易測量修難成辦又従
靜慮起無色時五薀定滅四薀定起
極爲難辦故立苦名云何依根
[28-0245c]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二十四張爵建立
差別謂卽苦樂二通行中鈍根名遲
利根名速二行於境通逵稽遲說名
遲通翻此名速或遲鈍者所起通行
名遲通行速此相違或趣涅槃有遲
有速由根鈍利如後當辯此行五薀
四薀爲性由依色定無色定別而名
通者顯慧勝故如見道位雖具五薀
以慧勝故偏立見名如見道邊諸世
俗智金剛喻定亦以五薀四薀爲體
立智定名然有經中說四通行五根
爲性亦就勝說慧勝中勝故立通名
雖有中根卽利鈍攝以利鈍中有非
極故然向所言由根利鈍於趣圓寂
有速有遲此據等修勤加行說若不
據等則鈍利根趣向涅槃遲速不定
又契經說有現法遲身壞速等四句
差別此約加行有勤不勤不約轉根
及有退說以諸聖者若巳經生不退
不轉根不生上界故大覺獨覺到究
竟聲聞依何通行入聖證極果大覺
唯依樂速通行謂以苐四靜慮爲依
由極利根入正決定證得無上正等
菩提於獨覺中麟角喻者如大
[28-0246a]
阿毗逵磨藏顯宗論卷苐三十三苐二十五張爵
覺說餘則不定於到究竟二聲聞中
舎利子依苦速通行及樂速通行入
聖證極果彼依未至入正決定依弟
四定得漏盡故目連唯依苦速通行
謂依未至入正決定依無色定得漏
盡故二聖先來樂慧樂定故證極果
依色無色許到究竟諸大聲聞法爾
唯應漸次得果故彼入聖道皆依未
至地
說一切有部顯宗論卷第三十三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28-0246b]
阿毗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