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31a]
五分律卷第十六彌沙塞卑
宋罽賓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譯
第三分初受戒法中
於是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各各分部
逰行世間多有賢善能受教誡者吾
今獨徃優爲界鬱鞞羅迦葉所而開
化之諸比丘受教分部而去世尊便
到迦葉所迦葉事一毒龍著別靜室
無敢入者唯除迦葉佛故投暮徃到
其所求索寄止龍室中宿答言甚不
愛也中有毒龍恐相害耳佛言無苦
龍不害我答言若不畏者隨意入宿
佛卽持草入室敷座而坐作是念我
當稍化龍身使形如擆內於鉢中以
調伏彼適坐湏臾龍大瞋忿身皆煙
出佛亦出煙龍擧身火然佛亦擧身
出火二火倶盛龍室烔然時迦葉及諸
弟子來繞龍室悲歎言可惜大沙門不
用我語爲龍所害明且佛以鉢盛龍
而出語迦葉言此鉢毒龍衆人所畏
今以降矣迦葉心念是大沙門雖神
不如我道眞世尊卽以神力如力士
[22-1131b]
屈伸臂湏持龍著世界中間還迦葉
所迦葉問佛龍著何所答言置世界
中閒迦葉復念是大沙門極神湏臾
之間持龍乃著世界中間雖然故不
如我巳得阿羅漢道
迦葉白佛願大沙門住此我自供養
佛言汝若能日日自來請我當受汝
請答言甚善去迦葉不遠有一茂林
佛於中止夜四天王來
聽法四天王光明猶四火聚迦葉夜起
見佛邊有似四大火聚不知何等明
曰請佛白言食具巳辦願見顧食又
問昨夜此間有四光聚似火而非爲
是何等佛言昨夜四天王來下供養
聽法是其光耳迦葉復念是大沙門
極大威神乃使四天王自來供養雖
然故不如我巳得阿羅漢道佛語迦
葉汝且前去吾隨後到迦葉適去佛
如屈伸臂湏到閻浮提樹取其果還
迦葉未至巳在其坐迦葉後至見佛
問言我不従餘道還亦無經過處不
見大沙門大沙門爲復何道來佛言
汝適去後我至閻浮提樹取其果還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張卑
[22-1131c]
香美可食今以與汝可試食之迦葉
復念大沙門有大神力然不如我巳
得阿羅漢道
佛食巳還彼林中夜釋提桓因自下
侍衞幷欲聽法帝釋光明遍照林中
倍四天王迦葉夜見亦復不知是何
等光明日復來請佛白食巳辦幷問
光意佛言昨夜釋提桓因供養聽法
是其光耳迦葉復念是大沙門神則
神矣乃使帝釋自來供養然不如我
巳得阿羅漢道佛語迦葉汝且前去吾
隨後到迦葉適去佛到閻浮提邊訶
梨勒林取其果還迦葉未至巳在其
坐迦葉後至如上而問佛言汝適去
後我到閻浮提邊訶梨勒林取其果
還香美可食今以與汝可試食之迦
葉復如上念佛食巳還彼林中夜娑
婆世界主梵天王自下侍衞幷欲聽
法梵王光明倍於帝釋迦葉夜見亦
復不知是何等光明曰復來
食巳辦幷問光意佛言昨夜梵天王
來下供養聽法是其光耳迦葉復念
是大沙門神則神矣乃使梵王自來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三張卑
[22-1132a]
供養然不如我巳得阿羅漢道佛語
迦葉汝且前去吾隨後至迦葉適去
復到閻浮提邊阿摩勒林取其果還
餘如上說
佛食巳還彼林中爾時世尊湏水澡
洗尼連禪河自然曲流經佛邊過令
佛得用明曰迦葉復來請佛白食巳
辦見河曲流卽問誰曲此流佛言我
昨湏水水自曲來迦葉復念是大沙
門神則神矣發心念水水爲曲流然
不如我巳得阿羅漢道佛語迦葉汝
且前去吾隨後到迦葉適去佛到倶
耶尼取彼牛乳餘如上說
佛食巳還彼林中爾時有斯那婆羅
門婢死棄衣塚間佛取持還念當於
何浣適發心時釋提桓因來下以手
指地水出成池白佛言可於此浣呵
毗釋迦山神送大石瓮亦白佛言可
用浣之復念我拄何物用浣此衣去
池不遠有柯睺樹其神曲枝令佛攀
之佛浣衣竟於虛空中曬迦葉明日
復來請佛白食巳辦見浣衣事皆以
閒佛佛具以答迦葉心念如前佛語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四張卑
[22-1132b]
迦葉汝且前去吾隨後到迦葉適去
佛到鬱單越取自然秔米餘如上說
佛食巳還彼林中尒時迦葉明曰節
會念言今不請佛若衆人見者必當
捨我競奉事之便止不請佛卽遥知
復到鬱單越取食而食過其日巳迦
葉復來請佛白食巳辦又問佛昨不
來竟於何食佛言汝昨節會念言佛
之是故我到鬱單越取食而食迦葉
復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乃知人念
然不如我巳得阿羅漢道於是佛與
迦葉倶到其家食巳還彼林中爾時
迦葉五百弟子皆共破薪而斧不擧
以事白師師言恐大沙門所爲汝徃
問之卽以問佛佛問欲使擧不答言
欲擧佛言可去斧自當擧旣擧復不
肯下復以白師師教問佛佛問欲使不
不答言尒佛言可去斧自當下旣下斧
皆著薪又不得擧復以白師師教問佛
佛問欲使擧不答言爾佛言可去自擧
得用卽皆得用復欲然火火不肯然
復以白師師教問佛佛問欲使然不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五張卑
[22-1132c]
答言爾佛言可去火自當然火卽自
然旣然復不肯滅復以白師師教問
佛佛問欲使滅不答言爾佛言可去
火自當滅火卽自滅復欲瀉水滅炭
水住甁中終不肯出復以白師師教
問佛佛言欲使出不答言尒佛言可
去水自當出水卽自出旣出復不肯
止復以白師師教問佛佛言欲使止不
答言爾佛言可去水自當止水卽自
止爾時黑雲大雨七曰佛所住林及
迦葉家浩成一水迦葉恐佛爲水所
漂乘船來視乃見世尊在尼連禪河
水上經行迦葉復念是大沙門神則
神矣水大瀑漲不爲漂沒乃
方在上經行然不如我巳得阿羅漢
道於是世尊飛昇虛空告迦葉言汝
非羅漢何爲虛妄自稱得道迦葉白
言實爾世尊實爾世尊復白佛言願
得於大沙門所出家受具
報汝弟子未答言未佛言可先報之
迦葉受教卽還語弟子言汝等如不
我欲於大沙門所淨修梵行汝等従
我爲善不樂隨意五百弟子
同聲言我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六張卑
[22-1133a]
等見佛降龍巳生信心但待師耳願
皆隨従於是師徒共徃佛所白佛言
我等師徒倶欲出家受具足戒佛言
善來比丘受具足戒於我善說法律
能盡一切苦淨修梵行迦葉及五百
弟子鬚髪自墮袈裟著身鉢盂在手
旣受戒巳以先被服事火之具皆棄
尼連禪河中是爲迦葉及五百弟子
受具足戒
迦葉有二弟大名那提迦葉小名伽
耶迦葉大弟有三百弟子小弟有二
百弟子去兄一由旬居在下流見兄
事火之具隨水來下恐兄爲惡人所
害大水所漂二弟卽將五百弟子逆
水而上見兄師徒皆作沙門恠而問
之何故如此答言此道最勝出要之
法無有過者二弟及其五百弟子皆
共議言我兄智慧第一而今樂之此
道必勝皆當相與同兄出家卽共詣
佛頂礼佛足白佛言願與我等出家
受具足戒佛言善來比丘乃至鉢盂
在手亦如上
說於是世尊作是念何處多有飮食
臥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七張
卑
[22-1133b]
具於中教誡此故梵志千比丘僧彼
伽耶山多有飮食臥具念巳將千比
丘徃到彼所以三事教誡一者神足
教誡二者說法教誡三者教勅教誡
何謂神足教誡如神通中說何謂說
法教誡言比丘當思是不可思是當
憶念是不憶念是當修是當斷是當
依是行
熾然云何一切熾然眼熾然色熾然
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亦熾然以
何熾然欲火熾然瞋欲癡欲熾然乃
至意法亦如是聖弟子聞如是法生
於猒離無有染著便得解脫解脫智
生所作巳辦梵行巳立不復受有說
是法時千比丘漏盡心得解脫也
爾時世尊作是念吾昔與甁沙王要
得道度之今應詣彼便與千比丘前
後圍繞漸漸遊行向王舎城甁沙王
聞佛成道度優爲迦葉兄弟三人及
千弟子今來此邑卽勅國界四萬二
千聚落一聚落出豪傑二人出共迎
佛八萬四千人乘象馬車前後導従
爾時舂未月熱巳極盛衆人各念願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八張卑
[22-1133c]
得微陰時釋提桓因知彼念卽化作
雲蓋涼風微起自化爲梵天著黃色
衣執七寶杖七寶柄拂離地一肘於
佛前導時摩竭人欲當佛前帝釋驅
逐悉皆嫌之而說偈言
形如梵天像執杖而躡虛口宣柔而語
是誰之給使
十時釋提桓因以偈
答言解脫一切縛最上調御士應供巳
善逝我爲彼
給使時甁沙王作是念佛止宿處我
當卽以此處施佛立於精舎佛知其
意暮宿迦蘭陀竹園干時大衆咸生
疑念不知佛與優爲迦葉誰是弟子
佛知衆念便向優爲迦葉而
說偈言優爲汝何見而捨事火法吾今
親問汝汝可
如實答優爲迦葉以
偈答言十常貪於美味心馳聲色
中我見有斯
垢故捨事火業爾時大衆雖聞佛與
迦葉各說一偈未悟義旨猶有疑慮
佛知
衆心復以偈問五分律卷苐
十六苐九張卑
[22-1134a]
五味甘人口聲色悦人心汝見此爲垢
於何而得無
優爲迦葉復以偈答
我見休息道一切無有著不異不可異
於此捨火祠
爾時大衆雖重聞偈猶懷猶豫佛知
其心便告迦葉汝起扇佛卽受教起
扇又語迦葉現汝神變卽復示現種
種神化分身百億還合爲一石壁皆
過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坐臥空中如
鳥飛翔擧身烔然煙若雲起手捫曰
月平立至梵自在無㝵或身上出水
身下火然或身上火然身下出水然
後來下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
掌白佛言世尊是我師我是世尊弟
子如是三白巳語大衆言吾之所知下
及神變皆大師思於是大衆始知迦
葉是佛弟子便於佛所喜敬無量諸
佛常法人心未轉不爲說法佛知大
衆旣巳喜敬爲說種種妙法示教利
喜及說佛常所說法苦集盡道甁沙
王及八萬四千人卽於坐上遠塵離
垢得法眼淨見法得果巳受三自歸
及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張
卑
[22-1134b]
受五戒於是甁沙王稽首請佛及僧
明日中食佛默然受歡喜還宮勅辦
種種美饍明旦於竹園敷座自出白
食具巳辦佛與大衆隨次而坐王手
自斟酌歡喜無惓食巳行水在
立白佛言今以此竹園奉上世尊佛
言可以施僧其福益多王復白佛願
垂納受佛言但以施僧我在僧中王
便受教以施四方僧然後取小牀於
佛前坐爲說隨喜呪願偈如爲毗蘭
若所說巳更爲說種種妙法遣還所
住王従坐起頂礼佛足右遶三匝而退
爾時世尊在羅閱祗竹園精舎彼有
一邑名那羅陀有故梵志名曰沙然
受學弟子二百五十門徒之中有二
高足一名優波提舎二名拘律陀尒
時頞鞞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顏色和
悦諸根寂定衣服齊整視地而行時
優波提舎出遊遥見頞鞞威儀庠序
歎未曾有待至便問何所法像衣服
反常寧有師宗可得聞乎頞鞞對曰
瞿曇沙門是我大師我等所尊従而
受學優波提舎言汝等大師說何等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一張卑
[22-1134c]
法頞鞞言我年幼稚學曰初淺豈能
宣師廣大之義今當爲汝略說其要
我師所說法従緣生亦従緣滅一切
諸法空無有主優波提舎聞巳心悟
意解得法眼淨便還所住爲拘律陀
說所聞法拘律陀聞亦離塵垢得法
眼淨卽問言如來遊化今在何住答
言今在迦蘭陀竹園拘律陀言如來
是我等師便可共徃礼敬問訙優波
提舎言二百五十弟子師臨終時囑
吾等成就豈可不告而獨去乎二人
卽徃弟子所語言我等欲従瞿曇沙
門淨修梵行汝等各各隨意所樂時
二百五十弟子皆悉樂従二人便將
弟子倶詣竹園世尊遥見告諸比丘
彼來二人一名優波提舎二名拘律
陀此二人者當
首智慧無量神足第一湏臾來到佛爲
漸次說法布施持戒生天之論訶欲
不淨讃歎出離卽於坐上漏盡意解
皆前白佛願得出家淨修梵行佛言
善來比丘於我法中修行梵行得盡
苦源卽名出家受具足戒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二張卑
[22-1135a]
爾時世尊遊羅閱祗鬱鞞羅迦葉兄
弟及千弟子舎利弗目揵連及二百
五十弟子皆出家學道羅閱祗諸豪
貴族姓長者居士亦皆出家大衆圍
繞集於彼國而爲說法
佛在王舎城爾時世尊未教諸比丘
有和尙阿闍梨無和尙阿闍梨故威
儀失節著上下衣皆不如法不知淨
不淨事不繫念在前不善護諸根入
聚落乞食受不淨食自手取食不従
人受人授食時就彼手中抄撥而取
手捻鉢緣不擎鉢受食時高聲乱語
不信樂佛法者譏訶言此諸沙門甚
於外道無有威儀乃至高聲乱語無
沙門行破沙門法其所不經過處皆
得善利復有一病比丘無瞻視者由
此命過諸長老比丘聞種種訶責以
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問諸比
丘汝等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
種訶責言汝等云何散乱其心行止
坐臥皆不如法訶巳告諸比丘若披
著止下衣不如法乃至食時高聲乱
語皆突吉羅従今以十利故聽諸比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三張卑
[22-1135b]
丘有和尙和尙自然生心愛念弟子
如兒弟子自然生心敬重和尙如父
勤相教誡更相敬難則能増廣佛法
使得久住
請和尙法應偏袓右肩脫革屣胡跪
兩手
尊爲和尙尊爲我作和尙我樂尊爲
和尙依止尊爲和尙故得受具足戒
如是三求和尙應答言可爾當教誡
汝汝莫放逸
弟子應承奉和尙若不白和尙入聚
落突吉羅若欲共餘比丘行亦應白
和尙若不白若不聽而去皆突吉羅
若餘比丘呼共行亦如是若欲就餘
比丘取衣鉢革屣之屬亦應白若不
白若白不聽而取皆突吉羅若欲與餘
比丘衣鉢亦如是若餘比丘欲爲擔
衣鉢及爲取亦應白若不白若白不聽
而輒作皆突吉羅若餘比丘請擔衣
鉢及令取亦如是凡有所作乃至剃
頭若爲人剃皆應白唯除大小便及
用楊枝若和尙犯麤惡罪弟子應勤
作方便令速除滅若不作方便突吉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四張卑
[22-1135c]
羅若僧應與和尙作別住若行摩那
埵若行本日若行阿浮訶那弟子應
懃作方便求僧速與作別住乃至阿
浮訶那若不懃作突吉羅若和尙出
罪之日弟子應爲掃灑敷坐辦舎羅
籌集僧求羯磨比丘若不爾突吉羅
若僧與和尙作訶責羯磨驅出羯磨
依止羯磨擧罪羯磨下意羯磨弟子
應懃求僧令莫作若不求僧突吉羅
若僧必應作此諸羯磨弟子應求莫
違法若不求突吉羅若和尙病弟子
應扶侍左右若和尙有物應白取易
隨病食隨病藥若和尙無物自有應
爲易若復自無應爲索又應朝暮爲病和尙說法和尙病未差不得遊行若不爾突吉羅若弟子犯麤惡罪
乃至病未差和尙看視
時諸比丘一語授戒言汝歸依佛又
有比丘二語授戒言汝歸依佛
歸依法又有比丘三語授戒言汝歸
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是白佛佛言
不應一語二語三語授戒又有比丘
作善來比丘授戒諸長老比丘訶責
汝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五張卑
[22-1136a]
云何如佛作善來比丘授戒以是白
佛佛言不應作善來比丘授戒
爾時諸比丘作是念但佛與比丘授
戒我等亦得若得者應云何授以是
白佛佛言今聽汝等與比丘授戒應
作白四羯磨授欲受戒者偏露右肩
脫革屣礼僧右膝著地作是白大德
僧聽我某甲従某甲和尙受具足戒
今従僧乞受具足戒願僧濟度我慈
愍故如是三白衆中應一知法比丘
若上座若上座等僧中白言大德僧
聽此某甲欲受具足戒某甲爲和尙
僧今與某甲受具足戒和尙某甲若
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大德僧聽此
某甲欲受具足戒某甲爲和尙僧今
與某甲受具足戒和尙某甲誰諸長
老忍默然若不忍者說第二第三亦如
是僧巳忍某甲受具足戒和尙某甲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時諸比
丘便四人乃至九人與一人乃至衆
多人授具足戒諸長老比丘訶責以
是白佛佛言聽十衆授具足戒諸比
丘便以非人白衣滅擯人被擧人自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六張卑
[22-1136b]
言人不同見人狂人散乱心人病壞
心人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
足爲十衆授具足戒以是白佛佛言
應如法比丘十人授具足戒諸比丘
授眠人
人異見人具足戒以是白佛佛言不
應授眠人乃至異見人具足戒應如
法十比丘授如法人具足戒諸比丘
以眠人醉人狂人散乱心人病壞心
人爲和尙以是白佛佛言不應以此
人爲和尙諸比丘復以二人乃至十
人爲和尙以是白佛佛言應以一人
爲和尙不應以二人乃至十人有諸人
欲受具足戒不能得集十如法比丘
作是念若佛聽我於布薩時自恣時
僧自集時受具足戒者無如是苦以
是白佛佛言聽因布薩時自恣時僧
自集時受具足戒
時六羣比丘與其和尙阿闍梨不和
合便與受戒人作難以是白佛佛言
受戒人若無難不應爲生難若爲生
難突吉羅復有諸比丘以小似片事
强與受戒人作難或言似瞎或言似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七張卑
[22-1136c]
跛見其短小便言未滿二十或言父
母似未聽出家以是白佛佛言不應
以小似片事與授戒人作難若作難突
吉羅諸比丘猶爲作難以是白佛佛
言若合和尙阿闍梨意應與受戒
復有諸比丘於界内作別衆授戒以
是白佛佛言應出界外白二羯磨作
小界授戒先應一比丘唱四方界相
一比丘白大德僧聽如某甲比丘所
唱界相今僧結作戒壇共住共布薩
共得施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大
德僧聽如某甲比丘所唱界相今僧
結作戒壇共住共布薩共得施誰諸
長老忍默然若不忍者說僧巳結某甲
比丘所唱界相作戒壇共住共布薩
共得施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諸比丘旣結戒塲不捨而去以是白
佛佛言應白二羯磨捨界而去一比
丘白大德僧聽此結界處僧今捨是
界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大德僧
聽此結界處僧今捨是界誰諸長老
忍默然若不忍者說僧巳捨是界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時諸比丘將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八張卑
[22-1137a]
欲受戒人至受戒處語上座言爲作
羯磨答言我不誦羯磨乃至下座亦
如是不得爲受戒以是白佛佛言皆
應誦羯磨若十歲巳後不誦突吉羅
諸比丘將二欲受戒人至受戒處欲
爲受戒二人諍先不得爲受以是白
佛佛言先到受戒處者應先與受戒
若二人倶到年大者應先與受若同
年和尙大者應先與受若和尙復同
應一時羯磨先稱名者先受三人亦
如是優波離問佛餘事亦得羯磨三
人不佛言得又問得與四人作羯磨
不佛言一切不得羯磨四人
諸比丘將欲受戒人至受戒處欲爲
受戒遇賊被剝殆死而還諸比丘作
是念若世尊聽我等於僧坊内立受
戒壇者不遭此難以是白佛佛言今
聽於僧坊内白二羯磨結作受戒塲
應先白二羯磨捨僧坊界一知法比
丘唱言大德僧聽此一住處僧共住
共布薩共得施先結此界今解若僧
時到僧忍聽白如是大德僧聽此一
住處僧共住共布薩共得施先結此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十九張卑
[22-1137b]
界今解誰諸長老忍默然若不忍者說
僧巳解先所結界竟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解僧坊界巳然後結戒塲應
一比丘唱戒壇四方相更一比丘白
二羯磨如上
界應一比丘唱四方界相又唱除内
地更一比丘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
丘唱四方界相及除内地今僧結作
大界共住共布薩共得施若僧時到
僧忍聽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比
丘唱四方界相及除内地今僧結作
大界共住共布薩共得施誰諸長老
忍默然若不忍者說僧巳結某甲比丘
唱四方界相及除内地作僧大界共
住共布薩共得施竟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爾
時有一外道摩納欲於正法中出家受
具足戒到舎利弗所白言與我出家
受具足戒舎利弗不爲受如是遍至
五百比丘所皆不與受便啼哭還歸佛
以天眼觀見問舎利弗言此摩納何故
啼哭而歸具以事答又問此人曾有
一善言向諸比丘不答言有又問五
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十張卑
[22-1137c]
有何善言答言我先乞食此人讃我
言此沙門釋子善好有德應與食佛
言此恩應報汝可度之舎利弗受教
卽與受具足戒復有一外道摩納薄
福乞食不能得作是念沙門釋子乞
食易得病瘦醫藥人所樂與我今寧
可就彼岀家受具足戒念巳便到僧
坊白諸比丘言與我出家授具足戒
諸比丘卽與授具足戒薄福故遇僧
次請食斷諸比丘語言汝可著衣持
鉢乞食答言大德我畏乞食故於佛
法中出家而今云何教我乞食諸長
老比丘訶責云何度不能乞食人以
是白佛佛言不應度此人度者突吉
羅若度人時應先問汝爲何等出家
若言爲飮食故不應度若
法猒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者此應度
若授具足戒時應先爲說四依依糞
掃衣依乞食依樹下坐依殘棄藥能
盡壽依此四事不若言能應爲授若
言不能不應爲授有大長者婆羅門
猒患世間作是念沙門釋子等行正
法廣修梵行於彼出家得盡苦際念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十一張卑
[22-1138a]
巳卽到僧坊求出家受具足戒諸比
丘言如來應供等正覺說四依汝若
能盡壽依此當與汝出家授具足戒
婆羅門言云何爲四依諸比丘卽爲
說婆羅門言此四依世所薄賤我等不
能依此復言若大德先與我授具足
戒然後說者我不獲巳或能行之於
是還歸諸比丘念言佛若聽我等受
具足戒巳然後爲說四依者不使此
人於佛法退以是白佛佛言聽受
具足戒巳然後說四
依爾時諸比丘受具足戒巳在前還
歸新受戒人於後見昔私通婬女婬
女言汝不能生活故入道耶答言我
猒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欲盡苦源故
於此中等行正法廣修梵行彼女復
言若如汝語交會無期今可共我作
最後行欲卽共行之際暮乃還諸比
丘問汝何故住後彼以實答諸比丘
便驅出言汝出去汝滅去比丘法中
若行此事非沙門非釋種子彼比丘
聞悶絕躃地作是言若受戒時語我者
正使失命豈當犯此諸比丘以是白
佛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十二張
卑
[22-1138b]
佛言受具足戒竟便應爲說十二法
四墮法四喻法四依法
爾時佛未聽諸比丘有阿闍梨諸比
丘和尙
上下衣不如法乃至食時乱語皆如
上說諸長老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従
今以十利故聽諸比丘有阿闍梨阿
闍梨自然生心視弟子如兒弟子自
然生心視阿闍梨如父事事如和尙
中說佛旣聽有阿闍梨不知有幾種
阿闍梨以是白佛佛言有五種阿闍
梨出家阿闍梨教授阿闍梨羯磨阿
闍梨受經阿闍梨依止阿闍梨諸比丘
不知云何是出家乃至依止阿闍梨
以是白佛佛言始度受沙彌戒是名
出家阿闍梨受具足戒時教威儀法
是名教授阿闍梨受具足戒時爲作
羯磨是名羯磨阿闍梨就受經乃至
一日誦是名受經阿闍梨乃至依止
住一宿是名依止阿闍梨佛旣聽有
依止阿闍梨便依止比丘尼式叉摩那
沙彌沙彌尼狂心乱心病壞心人被
擧人滅擯人異處住人別住人行五
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十三張卑
[22-1138c]
摩那埵人行本日人應出罪人自言
人多人語人諸羯磨人以是白佛佛
言不聽依止如上諸人唯聽依止如
法比丘
此中有成乞依止有不成乞依止有
成與依止有不成與依止有成受依
止有不成受依止不成乞依止者若
比丘従比丘尼乞依止若従式叉摩
那沙彌沙彌尼乃至諸羯磨人乞依
止是名不成乞依止若従如法比丘
乞依止而不作是語我某甲今求尊
依止尊爲我作依止我依止尊住尊
當教誡我我當受尊教誡是亦不成
乞依止成乞依止者従如法比丘作
如上乞是名成乞依止
沙彌沙彌尼乃至諸羯磨人與比丘
依止是名不成與依止若於如法比
丘如法乞竟彼不語言汝莫放逸是
亦不成與依止是名不成與依止成
與依止者於如法比丘如法乞竟彼
言汝莫放逸是名成與依止
不成受依止者若比丘従比丘尼式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十四張卑
[22-1139a]
叉摩那沙彌沙彌尼乃至諸羯磨人
受依止皆不名受依止若於如法比
丘不作如上語我某甲今求尊依止
乃至我當受教誡亦不成受尊依止是
名不成受依止成受依止者於如法
比丘作如上語我某甲今求尊依止
乃至我當受尊教誡是名成受依止
爾時諸比丘便隔壁障受依止或不
恭敬覆頭覆肩著革屣坐臥受依止
諸長老比丘以是白佛佛言應偏袒
右肩脫革屣胡跪合掌面前作如上
語我某甲今求尊依止乃至我當受
尊教誡
爾時六羣比丘不敬和尙阿闍梨不
敬戒諸餘比丘亦有効者諸長老比
丘以是白佛佛問六羣及諸比丘汝
等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訶
責汝等愚癡云何不敬師不敬戒訶
巳告諸比丘従今諸比丘若不敬和
尙阿闍梨不敬戒突吉羅諸比丘猶
有不敬者以是白佛佛言應作不共
語法諸比丘便與作盡形壽不共語
法亦不相見或驅出所住亦與癡比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十五張卑
[22-1139b]
丘無罪比丘作不共語法復不語其
罪作不共語法以是白佛佛言不應
盡壽與不敬和尙阿闍梨者作不共
語法癡人無
法亦不應不語其罪作不共語法
不共語有五種一者語言汝莫共我
語二者汝有所作莫白我三者莫入
我房四者莫捉我衣鉢及助我作衆
事五者莫來見我諸比丘便以小事
作不共語法以是白佛佛言不應以
小事作不共語法若弟子戒就五事師
應與作不共語法於師無慙無愧不
敬不愛不供養是爲五事無此五事
不應爲作不共語法有諸比丘旣與
弟子作不共語法還復共語共住弟
子倍更憍慢以是白佛佛言不應作
不共語竟復還共語我不欲令彼失
依止故作不共語爲調伏休息向泥
洹故作不共語法若還共語突吉羅
復有諸比丘爲弟子作不共語法餘
比丘輒與共語弟子以此倍慢於師
以是白佛佛言不應他與弟子作不
共語法而共語佛旣不聽他人與五
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十六張卑
[22-1139c]
共語便以此事還俗或作外道以是
白佛佛言若欲教彼悔過於師者聽
得共語時有師與弟子作不共語弟
子不肯悔過以是白佛佛言不應不
悔過應作如是悔過偏袓右肩右膝
著地以兩手捧師足極自卑下白言
我小我癡後不敢復作爾時有師不
受弟子悔過以是白佛佛言若還有
慙愧敬愛供養不應不受悔過受悔
過者罪則除滅
爾時復有諸師不知弟子犯戒不犯
戒不知悔過不悔過見弟子犯戒不
教訶以是白佛佛言師應知弟子犯
戒不犯戒悔過不悔過見犯戒應教
訶若不知不教訶突吉羅
比丘亦不礼常住比丘常住比丘亦
不相礼有一比丘到一住處不礼諸
比丘諸比丘問言従何處來答言某
處來諸比丘言當知汝住處諸比丘
皆如此憍慢我等不應共住以是白
佛佛言應盡礼若不礼突吉羅復有
諸比丘或隔壁障礼或遥礼或臥口言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十七張卑
[22-1140a]
和南或直擧手或小低頭諸長老比丘
種種訶責以是白佛佛言不應作如
是礼應一心恭敬脫革屣偏袒右肩
兩膝著地接足而礼有比丘一一礼
諸比丘便失伴以是白佛佛言但礼
師捻礼餘人而去
爾時優波斯那比丘二歲將一歲弟
子到佛所頭面礼足却坐一面弟子
後次礼佛衣囊墮佛膝上佛問優波
斯那此是誰弟子答言是我弟子佛
問汝幾歲答我二歲又問弟子幾歲
答言一歲佛種種訶責汝所作非法
云何自未離乳而便乳人訶巳告諸
比丘不應一歲乃至九歲授人具足
戒十歲如法然後得授若未滿十歲
及不如法授人具足戒突吉羅九歲
猶應依止他
五分律卷第十六
甲辰歲高麗国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五分律卷苐十六苐二十八張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