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羣仙録卷之五筵五
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
善俊烏龍叔卿白鵠
高道傳道士韋善俊訪道周遊名山遇神
仙授三皇檄召之文得神仙之道常擕一
黑犬號曰烏龍所至之處必分食以飼之
一日將遊少林寺僧方齋善俊乃牽犬於
其側分齋食以飼焉僧曰人未食而食犬
可乎曰吾過矣乃謝之尋出寺去衆望之
師行愈遠而犬愈大遂化為烏龍師乘之
而去
神仙傳衛叔卿服雲母得仙漢儀鳳二年
八月壬辰孝武帝殿上見一人乘雲車駕
白鵠集於殿前帝驚問為誰答曰我中山
衛叔卿也帝曰子乃朕之臣也可前共語
叔卿本意謁帝謂帝好道見之必加優禮
而帝今云是朕臣也於是大失望默然不
應忽不知所在帝甚悔焉
葛象貨藥季主賣卜
續仙傳羅萬象不知何許人也久居王屋
[005-320262c]
山後南遊羅浮嘆曰此山朱明之洞天葛
稚川曾棲此雖無鄧岱相留聯自駐矣乃
結菴而隱或遊城市貨藥飲酒往來無定
忽一膳則數人之食不謂之多或不食則
莫知歲月日可行三四百里後不復出
丹臺新録司馬季主賣卜於長安宋忠賈
誼俱出休沐往見之季主趣向高妙忠等
忽自失茫然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於是
攝衣而起再拜而辭出市門僅能上車伏
軾低頭卒不能出氣居三日忠見賈誼殿
門外語曰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
勢失身且有日矣
景閑碎釜趙明燃屋
仙傳拾遺泰景閑不知何許人也會昌中
寓止會稽市不常其居或飲酒佯狂凡十
年好事者稍疑其異會稽張公家每加欽
禮焉忽一旦取秤鎚手挼良久引之如餳
取鐵杵摶之為餅良久皆復如故張素貧
景閑曰我將去矣命張取釜擊碎之以炭
相雜壘於鑪内熾火加藥闔户告張曰炭
[005-320263a]
火息後可取所化之物以豐爾家念道濟
人可以世享其富矣翌日張視之皆紫金
也
抱朴子趙明左慈皆以氣禁水水為之逆
流又於茆屋上燃火煑鷄鷄熟而茆屋不
燃禁水著中庭大寒露之不氷禁一里中
使灼者不熱
秦避桃源田居柳谷
桃源記晉太康中武陵漁人黄道真泛舟
自沅泝流而入見山中桃花夾岸落英繽
紛覩一石洞涓流中吐寒聲漱玉居室蟬
聯池亭連貫雖男冠女服略同於外然所
服鮮潔顔色燦然見道真甚悦遞邀至家
為具酒食問今所歷代道真具以實告衆
皆感歎曰何人世之多遷貿也道真辭出
他日復尋花源之路乃迷不復見矣
真誥雷平山之北昔名柳谷有田公者來
居此其北有柳汧水或名為田公泉云此
水是玉砂之流津服之除腹中三蟲矣
緱姑青鳥女真白猿
[005-320263b]
墉城記緱仙姑長沙人入道居衡山年八
十餘容色甚少於魏夫人仙壇精修香火
子然無侣數年復有青鳥形如鳩鴿紅頂
長尾飛來居所自語云我南嶽夫人使也
以姑修道精苦獨棲窮林命我為伴又曰
西王母姓緱乃姑之祖也河南緱氏乃王
母修道之故山也每有人遊山必青鳥預
説其姓名後知四海多難乃隱九嶷山
仙傳拾遺薛女真者不知何許人也晉時
世弊京師不寧有道之者多棲寓山林以
避世因居衡嶽尋真臺外示同凡内修真
道出行常有黄鳥白猿白豹隨之後乃昇
天
聶論宗性張講還元
神仙傳五代聶鍊師名紹元築室於問政
山不偶世俗自號無名子嘗撰宗性論修
真祕訣徐鍇甚稱賞曰吴筠施肩吾無以
過焉
高道傳道士張無夢號鴻濛子嘗遊天台
登赤城廬於瓊臺行赤松導引安期還丹
[005-320263c]
之法真宗召對講易即説謙卦上問曰獨
説謙卦何也曰方大有之時宜守之以謙
復命講還元篇無夢曰國猶身也心無為
則氣和和則萬神結矣心有為則氣亂亂
則英幸散矣此還元之大旨也上説其説
錫賚處士先生號
洞賔蓬島景世雲軿
丹訣吕洞賔舉進士兩至禮部皆不利曰
既不利人間舉當修天上舉唐末因遊廬
山遇鍾離先生得其道每持惜氣貨筆墨
往來京畿衡嶽之間人多不識其洞賔也
而先生授以祕訣云三花和會化火龍直
出昏衢千日功成驂鶴駕先歸蓬島
真誥灊山有學道者鄭景世張重幸晉初
受仙人孟德然口訣以入山行守五藏合
日法兼服胡麻及仙丹久久不復飲食而
身體輕强反易故形忽一日北方老君遣
太一迎以雲軿白日昇天
房逄西白徐遇東專
實賔録唐房山長陰符大册經序曰子少
[005-320264a]
好學道而慕長生見陰符言上有神仙抱
一之道後人只究以安邦治國之法鮮知
神仙至樂之術貞觀三年予遊泰山遂逢
一老自稱西白不知其姓因話陰符全在
神仙大丹之極要世莫能知遂傳以驪山
母所注即神仙抱一之道見焉
神仙傳徐定辭蓬州人咸平中隸役于郡
國輦帛入關宿華陰客邸遇夜有書生自
稱東專者揖定辭而坐相得甚懽留飲浹
日及告行書生曰吾陳摶也以君非凡骨
故得邂逅于此定辭喜懼因懇求異術曰
術不貴異但嗇精神不以好惡内傷甚善
於是袖出藥一刀圭曰君餌此當壽百歲
翌日訪之不復見其後亦尸解矣
契虚三彭上元五性
宣望志契虚者神骨孤秀居長安佛寺避
禄山入太白山忽遇至人勸遊稚川府居
一日登山頂見有城邑宫闕殿上有具簪
冕者貌甚偉憑玉几而坐侍衛環列問曰
子絶三彭之仇乎契虚無以對曰慎不可
[005-320264b]
留乃引去契虚後遁去不知所之稚川則
葛真人也
漢武内傳上元夫人謂帝曰汝好道乎數
召方士登山祠神亦為勤矣然汝胎性暴
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賊五者常舍
汝榮衛之中五臟之内若從今捨爾五性
反諸柔善常為陰德救濟死厄不泄精液
齋戒勤儉鳴天鼓飲玉漿蕩華池叩金梁
按而行之當有異耳
郄鑒司直吕誨糾正
列仙傳郄鑒初同周撫為南門亭長今遷
北帝靈關侯再遷高明司直之任高明之
任如世之尚書僕射
翰府名談吕誨獻可以言事出安州一日
獨坐小軒因合目即有所見一碧衣童子
云玉帝南遊炎洲君子隨行紏正羣仙自
此口食天厨身遊紫府炎洲苦熱上帝賜
汝清凉丹一粒公拜賜而咽之下喉若冰
雪公自知不久於世有朱明復者湘江道
中有金甲吏兵戴百人公跨玉角青鹿明
[005-320264c]
復拜曰公其仙乎笑而不答口占詩曰功
行偶然書玉闕衣冠無限葬塵埃我今從
帝為司紏更有何人直拍臺
季偉定録思和保命
茅君記茅中君諱固字季偉舉賢良方正
累遷金吾聞兄大茅君得道遂棄官入山
遇兄引見西城王君得仙補定録真人
又小茅君諱衷字思和累遷五更大夫同
中君入山尋司命君君引見龜山王母授
道要補保命真人大茅君告曰吾今既去
便有職任不可數相往來每年三月十八
十二月初二日邀師命友下臨句曲若有
學仙好善男子至其日詣山吾因料理必
相教誨於未悟者今茅山朝山之會自兹
始也
董重復活甘始治病
真誥董君臨淮人行氣鍊丹百餘歲不老
一日因事繫入獄中佯死臭爛生蟲舁至
家復活後遂成仙
又甘始太原人善行氣不飲食依容成子
[005-320265a]
得元素之法用之有効治病不用針灸湯
藥在人間百餘年後入王屋山昇仙
青州從事紫府真人
西山記黃真君諱仁覽字紫庭其先武陵
人力學有聞後棄官入道紫庭師事許君
得其道尚為青州從事紫庭道成從許真
君飛昇
青瑣高議右侍禁孫勉為元城埽官岸多
墊陷埽卒曰有巨黿穴其下天晴輙出勉
伺其出引矢射之正中其頸勉晝夢一吏
召曰子殺黿今召子證隨至一宫闕吏曰
紫府真人宫也勉曰真人何姓氏曰韓魏
公也勉思念向蒙公提拂見當求助入望
公坐殿上侍立皆碧衣童子勉再拜乞真
人大庇公顧左右取青囊中黄誥童讀誥
曰五百世方比人身之貴穴殘埽岸事乃
勉職也公命遣去
王暉虎耕陸羽鳥耘
高道傳道士王暉居華嶽熊牢嶺洞真觀
常種黄精於谿側則虎豹為之耕耘出入
[005-320265b]
亦乘虎豹具鞭策如人乘馬無異著祕訣
以教人修養其事隱而人莫之曉
唐逸史陸羽不知所生有僧得之於水濱
及長成聦慧能文以易筮之得漸卦取鴻
漸于陸為姓名隱於苕溪自號桑苧翁閉
門著書或時行歌于野吟詩擊木故時人
謂之今接輿羽嗜茶箸茶經人以為茶神
又云陸羽象耕而鳥耘
仙柯給炭宣平負薪
仙傳拾遺王仙柯青城橫源人好行仁惠
家富巨萬所居之側山頗宜薪炭忽聞盗
斫柴者仙柯因檢行見乃一道士爾曰某
於谷中燒鍊丹藥每為闕炭因竊此柴燒
之仙柯問其所用幾何可以并為致之不
煩自致也道士忻然謝曰藥成後必當奉
報如是仙柯時往訪之一旦藥已成矣自
此為别也留丹數粒而去仙柯服丹自覺
氣逸身輕門側有大柏樹騰身而舉已往
木杪因此飛昇而去
廣記許宣平新安歙人也景雲年中隱於
[005-320265c]
城陽山南塢或負薪以賣毎醉吟曰負薪
朝出賣沽酒日西歸路人莫問歸何處穿
白雲行入翠微
費公石墨耿女雪銀
茅山記費長房遇壺公得其術書符行於
世寓茅山之東書符救人有功一日出山
傾硯水於石澗中其石變黑因號為石墨
至今取其墨亦可書符
女仙傳女冠耿先生者耿謙之女嘗因大
雪令宫妓以金盤貯雪搦為銀錠投洪鑪
中須臾成金指痕猶在又異人録云先生
取雪實之削如銀鋌投熾炭中及冷爛然
為鋌銀矣
虚寂馬鳴大亮牛喘
高道傳舒虚寂字得真居新繁銅馬觀常
與人言昔黄帝與甯先生天真皇人衆真
會於此號其地為三會臺有銅馬隱於林
間今龍橋乃其舊迹後人於銅馬隱處築
臺以誌之秋夕澄霽忽銅馬騰躍嘶鳴見
之者得道虚寂居此三十年幸一見之一
[005-320266a]
日忽謂鄰母曰旦夕將他適欲以後事為
託因指示其地囑曰瘞我於此當深三尺
餘吾必有厚報是夕卒鄰母如其言而瘞
之果得金一鎰以聞官驗所瘞但杖屢而
已
仙傳拾遺馮大亮家貧好道亦無所習每
遇道士及方術之人經過其門必留連延
接唯一牛拽歩磨以自給一旦牛死其妻
楊氏對泣傷嘆曰衣食所給在此一牛耳
牛既死何以資其口食乎時慈母山道士
每過其家來即憇歇累日時道士果來夫
婦以此語之道士曰皮角在乎曰在即取
攣綴如牛形以木為脚以繩繫其口驅叱
遂起肥徤如常道士亦不復見數年盛暑
牛喘甚急牧童見之私解其口遽成皮骨
而已
太和鶴駕法善龍輦
王氏神仙傳真人王君好道與妻俱入山
絶人事香火精勤積數十年遇神人授以
素書且告之曰爾仙名已定但奉行此道
[005-320266b]
子必為真人矣後一日上帝遣龍車鶴駕
下迎白日上昇補為太和真人
高道傳葉法善天師時居四明忽見一老
叟號泣求救師問之答曰某東海龍王也
太帝敕主八海之寳近緣婆羅門逞幻術
晨夕禁呪五月五日海水將竭夫統天鎮
海之寳上帝制靈之物必為所取至日乞
以丹符相救師即為飛符海水仍舊異日
龍輦寳貨為謝師不受謂龍曰巖石之上
去水且遠若致一清泉即佳也是夕聞風
雨瀟瀟之聲達旦繞山齋石渠泉水環流
至今目之為天師渠
玉札賢安金書妙典
廣記魏夫人名幸存字賢安晉文康公舒
之女也幼而學道九經書史無不該覽年
十五慕神仙吐納不辭勤苦至二十父母
强令適劉乂為妻生二子夫人訓誨二子
成立遂告别寢修鍊勤至感太極真人及
方諸青童君等降謂夫人曰太上已注子
之仙名於玉札矣子其勉哉
[005-320266c]
又魯妙典者九嶷山女冠也生而敏慧及
笄遇人授黃庭經而告之曰此經扶桑大
帝宫中金書誦詠萬遍得為神仙但在勤
心爾經云誦之萬遍昇三天千災已消萬
病痊居山誦此如與千人同侣惟患人不
能修妙典遂入九嶷山誦經十年真仙下
降白日昇天至今仙壇石上履迹存焉
老叟蒸兒孺子烹犬
神仙傳維陽十友者家富足拉為道友遞
以酒食為娱常有一老叟弊衣繿縷每造
其席衆亦不拒一日酒酣謂衆曰某雖貧
乏欲具一會奉酬可乎衆皆唯明日乃延
入一茅舍中丐者數輩相邀環坐乃舁一
巨板以油幕之揭視即爛蒸小兒衆深惡
之皆不食叟曰此千歲人參也頗不易得
欲以此報既不食命也各自分食乃昇天
而去
高道傳朱孺子師道士王元正居大箬巖
一日溪側見二小花犬異而逐之入枸杞
叢下因與師掘杞叢得二枸杞根壯如犬
[005-320267a]
師令烹之孺子看火三日因先嘗味又見
根爛乃食之孺子忽出覺身輕飛於峯上
雲氣擁之而去元正食其餘亦得不死今
謂之童子峯
高閬笑蟹曹操驚鱸
括異志高閬得養生術飲酒至數斗不亂
申郎中為江東漕每按部必拉之同行嘗
艤舟貴池亭有九華李山人者與高友舊
因謁申延之使飲各盡二斗餘殊無醉態
高取釣竿曰各釣一魚以資語笑然不得
取蟹乃鈎餌投坐前甓鏬中俄頃李引一
蟹出高笑曰始釣魚令得蟹可罰也
後漢隱逸傳左慈字元放嘗在司空曹操
坐操從容顧衆賔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
所少吴松江鱸魚耳元放於下坐應之曰
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
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操與會者皆驚操
曰一魚不周坐度可更得乎元放乃更餌
釣沉之須臾復引皆長三尺餘生鮮可愛
操使目前鱠之周浹會者
[005-320267b]
馮良棄世杜契隱居
真誥馮良為縣吏自恥無志毁車殺牛裂
敗衣幘學道術抗志嚴恪州郡禮辟不就
朝廷聞三公争讓位於良不就後漢時人
也六十七歲遂棄世東渡入茅山今在鹿
跡洞中
又杜契建安初渡江依孫策入會稽為孫
權校尉黄武二十年遇介先生授以守元
白之術遂隱居大茅之東能隱形亦數見
身出或採伐貿易衣粮而人不知
泰宜寳洞元真仙墟
丹臺新録周亮字泰宜師姚坦得其術人
有能飛沙走石一切妖魅事亮即持經誦
呪邪物各復其形或死於左右常與神仙
遊行寳洞嘯詠終日
廣記薛元真少好道時棲五嶺謂人曰九
嶷五嶺神仙之墟山水幽奇煙霞勝異如
陽朔之峯巒挺拔博羅之洞府清虚不可
忘也所以祝融棲神於衡阜虞舜登仙於
蒼梧赫胥燿跡於灊峯黄帝飛輪於鼎湖
[005-320267c]
其餘高仙列真神人輔相騰翥逍遥者其
故何哉山幽而靈水深而清松竹交映雲
蘿杳冥固非凡骨塵心之所愛也况邃洞
之中别開天地瓊漿滴乳靈草秀芝豈塵
目能窺凡屣所履矣得延年之道而優游
其地信為樂哉
世雲羽扇玄同飊車
高道傳吴猛字世雲自鍾陵還欲濟大江
遇飄風怒濤遂以白羽扇畫水而渡衆皆
異之
集仙録薛玄同號玄同子誦黄庭經不替
遇神仙下降告之曰子誦黄庭有功地司
累奏簡在紫虚之府因授口訣至咸通間
紫虚元君降授九幸之丹曰服此當遣飊
車迎汝歸嵩山矣是夕解化無尸表奏僖
宗異之
成連刺船顓和擊石
樂府解題水仙操伯牙學琴於成連先生
云吾師方子春在東海中能移人精迺與
伯牙俱往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師
[005-320268a]
刺船而去旬日不返伯邪但聞水聲澒洞
山林杳冥羣鳥悲號歎曰先生將移我精
援琴而歌頓悟妙旨成連刺船迎之伯牙
遂妙天下
女仙傳太元女姓顓名和自少行道能開
關鑰指山山傾指木木倒常將弟子行山
日暮以杖擊石石為之開便覩門户牀帳
酒肴之物如此萬里須臾之間老少無常
後入抱犢山昇天
崇子致譽奉林閉息
真誥東卿君曰昔有郭崇子與弟兄四人
俱為惡人所擊傷其臂三弟大怒欲治之
崇子曰無用怒乃遣去此人後出仕宦而
崇子致譽數數非一此人往謝之而猶譽
不止其人曰我惡人也不可以受君之施
遂自殺崇子後得道而太極真人以崇子
有殺人之過不得為真人上仙耳
又東卿君曰劉奉林學道於嵩山積四百
年三合神丹而為邪物所敗乃徙入委羽
山閉氣不息於今千餘年矣猶未昇仙云
[005-320268b]
此人但得不死未能有所役使
通和青紫清虚黄赤
高道傳賀知章為祕書監開元中遇通和
先生授以丹告之曰先盟而後授然仙家
品秩如青紫階級不可驟進必以退節為
首退節則寡欲寡欲則神逸神逸則無為
無不為反此而求道猶却馬以追奔子其
志之知章後棄官乞為道士
真誥清虚真人告楊君曰夫黃赤之道混
氣之法是張陵授世人種子之術耳非真
人事也吾數見行此而絶種未見種子而
得生夫存心色觀兼行上道所謂抱玉赴
火金棺葬狗也夫色觀謂之黄赤上道謂
之隱書
涓子玉函公弼石壁
蘇林傳涓子者古之神仙也昔撫綸於河
上遇東海小童君告之曰子勤心至道外
假弋釣餌而不釣養生之全也若獲鯉魚
試剖之言訖而去涓子果獲一鯉剖之腹
中得一青玉函開視乃金闕帝君所受三
[005-320268c]
元真一之法涓子從而修之能興雲致雨
乘虚上霄
高道傳張公弼不知何許人劉法師居雲
臺鍊氣二十餘年每三元常見赴會無言
而去師因問之則答曰公弼住蓮華峯下
師與之同往至一所見石壁高直千尋公
弼叩之劃開内有天地森羅萬象張公語
其徒曰法師在此可具食作戲與師觀其
徒噀水俄見蒼龍白象各一對舞舞甚妙
丹鳳青鸞各一對歌歌甚清仍與法師水
一盂刀圭粉和之令飲其味甘且香有頃
公弼與法師别出反顧但見石壁而已
三洞羣仙緑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