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羣仙録卷之四筵四
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
尊師何何先生僕僕
神仙傳衡山有一道士不示姓名或問其
姓則曰何問其名則曰何時人因呼為何
何尊師或問師無言何以開悟後人曰知
不知上不知知病誰能鑿混沌之竅而達
自然之理邪遂杖藜入山而虎豹隨之司
馬先生曰此可謂才全而德不形者也後
尸解雷震尸遂不見
廣記僕僕先生不知何許人自云姓僕時
人因號僕僕先生寓光州黃土山即三十
餘年餌杏丹飲食如常人貨藥為業人皆
不識之時王弁遇之而授弁以杏丹之訣
先生即時昇雲天太守李休光聞之以為
不祥先生復降休光之府休光曰若仙當
往去而復來妖也先生曰麻姑茅君皆問
道於我子以為妖何也休光叱左右執之
即時龍虎君見於前而先生上昇煙雲四
合雷電震動觀者奔走休光謝罪明皇詔
[004-320257a]
立宫觀至今存焉
侯觀三松蘇菴兩竹
高道傳道士侯楷字法光京兆人也魏正
始中為道士授天文祕訣晨夕之奉久而
愈勤卜居於寒谷行三奔術誦大洞經及
三皇内文劾召之法其居有清泉環流三
松偃覆洒然幽寂是為栖真之所遂號三
松觀
郴江集蘇真君耽母年百餘歲無疾奄然
而逝郷人為立封木以禮歛葬是日郡東
北隅牛脾山上有紫雲覆木瀰漫不散又
若有白馬一疋擊於林間遂聞山嶺上有
號哭之聲皆云蘇君歸持母服郷人竟往
即之其草菴前哭泣之所基址平坦有竹
兩株無風自摇掃其地終年常浄三年之
後無復哭聲白馬亦不復見矣
胡倣斸金雍伯種玉
神仙傳唐陳休復號七子貞元中來居褒
城耕農採樵與常無異多變化之術好事
少年五七人求學其術勤勤不已語未終
[004-320257b]
忽暴卒須臾臰敗衆皆驚走莫敢回視自
此少年不敢干之昌明胡倣常師事之將
赴任留錢五千為休復市酒笑而不取曰
吾金玉甚多恨不能用爾以鋤授倣使之
斸地不二三寸金玉錢貨隨斸而出曰人
間之物固若是但世人賦分有定不合多
取若用之豈有限約乎
廣記楊雍伯事親以孝聞及父母死葬於
高山雍伯廬於墓側晝夜號慟甘泉湧出
以濟行人忽有一飲馬者來將白石一升
與雍伯曰種之當生美玉果生白璧長二
尺許不計其數一日出遊偶至海上遇羣
仙曰此種玉雍伯也一仙曰汝有孝行神
真所感此宫即汝他日所居也雍伯歸數
年夫婦俱上昇今者所居之宅號玉田坊
道成跨騾敬之謝鹿
郴江集慶歷中有處士遊東嶽謁主簿郭
及甫既坐視其刺字乃羅道成詢其郷里
曰郴州人也及甫留飲處士曰久思東州
之遊前日到泰山已遊歷遍也旦夕回南
[004-320257c]
方乃借紙筆為詩曰因思靈秀偶來遊碧
玉寒堆萬疊秋直上太平高處望根盤連
接十餘州復自和云水雲蹤跡日閑遊夏
谷陰寒冷勝秋猿鳥性情猶戀舊翻身却
去海邊州及甫見詩不勝嘆美既去及甫
遣人送之至邸又為一詩付史曰白騾代
歩若奔雲閑人所至留詩跡欲知名姓問
源流請看郴陽山下石後詢郴人地有白
騾真君觀因得道跨白騾行石壁上其騾
迹至今存焉
西山記許真君名遜字敬之世為許昌人
後徙豫章遜生而頴悟姿容秀偉少不羈
喜畋獵嘗射一鹿子墮地母以舌砥之未
已而死因感悟毁棄弓矢刻意讀書弱冠
旁通經史善音律天文地理五行讖記之
書悉皆極致尤慕神仙之道後拔宅上昇
廖扶北郭玉續東臯
本傳後漢廖扶絶志世外專精經典尤明
天文讖緯風角推步之術公府辟召皆不
應時人號為北郭先生
[004-320258a]
唐隱逸傳王績字無功授揚州六合縣丞
棄官還郷里績河渚中先有田數十頃鄰
渚有隱士仲長子先服食養性績重其真
素願與相近乃結廬河渚以琴酒自樂故
時人號為東臯子
董奉食粟曼倩偷桃
神仙傳董奉字君異候官人也居廬山不
田作為人治病亦不取錢物但使人重病
得愈者為栽杏五株輕病得愈者載杏一
株如此數年杏有萬株鬱然成林羣蟲戲
其下常無生草有如耘除也於是杏子大
熟奉嘗語人曰欲買杏者不須來報之但
徑自往取之一器穀便得一器杏嘗有穀
往少而多取杏者即有虎號嘯而逐之所
得之穀救賑貧乏供給行旅歳消三百斛
而所餘猶多一旦昇天去
漢武内傳武帝忽見青衣女子曰七月七
日王母暫來帝問東方朔此何人朔曰西
王母紫蘭室女傳命往來至日帝盛服立
階下夜聞空中有簫鼓聲王母乘紫雲車
[004-320258b]
駕九色班龍别有天仙皆長一丈王母上
殿自設精饌以柈盛桃七枚帝食之甚美
母曰此桃三千歲一實方朔曾三來偷桃
矣
山甫玄髮姚泓緑毛
抱朴子伯仙甫居華山精思不食二百餘
年玄髮不老後以其術授之於女子色如
桃花有一老翁鬚眉皓白而來女子笞之
怪而問之女曰此是妾兒不肯用山甫之
法致令衰老故杖之耳
唐記唐時有一僧居於南嶽夜見一物緑
毛覆體直至座前僧曰貧僧襌居不撓生
靈鬼神有知無相惱也其物曰子知有晉
宋乎僧曰自晉至唐四百年矣其物曰師
知有姚泓乎僧曰吾聞泓已死矣其物曰
我泓也其時示之以死脱身逃遁遊行福
地唯飡柏葉遍身生毛
王母擊節子登彈璈
集仙録九微元君龜山王母三元夫人洎
諸真人仙衆至降於小有清虚上宫絳房
[004-320258c]
之中夫人與王君為賔主各命侍女陳曲
成之鈞九虚合節八音靈粲王母擊節而
歌
漢式内傳王母命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
璈董雙成吹雲和之笛許飛瓊鼓靈虚之
簧安法嬰歌玄靈之曲
人間長史山中宰相
真誥長史姓許諱謐字思玄肇七代孫也
君博學高第初為餘姚令累遷尚書護國
長史密修上道真仙屢降而真妃授書云
玉醴金漿交生神梨方文火棗當與山中
許道士不與人間許長史
又陶弘景字通明擢進士第遷侍讀年三
十有七無意於仕乃曰仲尼曰隱居以求
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我令義達無復其方
請從求志之業遂自稱為華陽隱居脱朝
服掛於神虎門襲鹿巾衣道服入華陽居
積金峰修真誥梁武帝累召不至或有所
議遣使就問時人號曰山中宰相
法進帝前奉仙天上
[004-320259a]
王氏神仙傳王法進幼而好道一日忽遇
二仙童告之曰汝有仙骨不忘於道上帝
敕我來迎汝授事於天上不覺隨二女凌
虚至於帝前而帝告之曰人處三才之中
不易得也付謝罪科一卷汝下諭生民亦
汝之功也天寳中白日上昇
又王奉仙宣民女也幼時遇青衣童子十
餘人與之遊戲言笑自夜達旦父母疑為
妖詰之奉仙曰女所遇者道也所見者上
仙也初刻天上見天人羅列一仙人云汝
有仙骨五十年後當復來此然百穀之實
傷人真氣奉仙自後絶食嘗謂人曰其所
見天上神仙與道家之流無異遂畫天人
朝會圖號混天圖
元一蹙壼長房投杖
丹臺新録謝元一號壼公即孔子三千弟
子之數也常懸一空壼市肆貨藥日入之
後公輙蹙入壺中舉市無人見者惟費長
房於樓上見之往拜焉以師事之
又汝南費長房為市掾時遇壺公公知其
[004-320259b]
篤信語長房曰我蹙入壺時卿便効我自
當得入既入壼之後不復見壺但見瓊樓
金闕物象妍秀玉童玉女俠侍公語長房
曰我仙人也君好道否長房哀懇授以劾
鬼治病之術但不得仙道耳又以一竹杖
與之騎此到家訖以杖投葛陂中長房如
其言投於陂中遂化龍去
緱山王喬磻溪吕尚
神仙傳王喬字子晉遇浮丘公得仙友人
桓良遇子晉於緱山之上謂良曰七月七
日我當昇天可與故人會别也至是與故
人羣官登山見子晋棄所乘馬於澗下昇
天而去是時羣官拜别回見所乘馬亦飛
空而去今名為拜馬澗焉
又吕尚冀州人幼而智慧預知存亡避紂
之亂隱於遼東二十餘年西適周匿磻溪
垂釣三年不獲一魚比閭問曰可已矣尚
曰非汝所知而獲魚於腹中得兵軫之書
或云玉鈐文王夢得聖人聞尚之賢載歸
同治於周功成告亡開棺無尸惟有玉鈐
[004-320259c]
六篇在棺中
石子東府廣利南宫
真誥大茅君曰昔有白石子以石為精故
世號白石先生此至人也今補為東府右
仙卿入山斷穀煑石食之煑白石自有方
乃石生所造也
又中茅君曰韓太華者安國之妹也漢將
軍李廣利之婦也廣利在世有功及物今
在南宫受化
紫陽役使魯連飛冲
天蓬呪序鄧紫陽入麻姑山日夜誦天蓬
神呪感金甲神人與語曰吾是北方六天
使者緣子念誦靈文帝君已署子之功矣
遂今降黑篆神符真形上有神仙之術中
有役使鬼神下有救療疾病子宜祕之後
當為王者師次日果於石室中得其真形
符篆行持有驗
王氏神仙傳王魯連乃神仙王剛之女也
得父之道入陸渾之山不出後遇太一真
人授以飛沖之法修之白日昇天
[004-320260a]
郭文馴虎瞿君駕龍
仙傳拾遺郭文字文舉洛陽人居大壁巖
一旦有虎張口至前若有所告文舉以手
探虎口中得骨去之明旦虎銜一死鹿致
石室之外自後虎常馴擾於左右亦可撫
而狎之文舉出山虎亦隨焉雖在城市衆
人之中虎俛首隨行不敢肆暴如羊犬耳
或負書册鹽米歸山晉帝聞之詔諸闕下
問先生馴虎有術耶對曰自然耳人無害
獸之心獸無傷人之意何必有術撫我則
后虎猶民也虐我則讎民猶虎也亦何異
哉帝高其言拜官不就隱鼈亭山
又瞿君者南安人也漢章和間隱居平岡
山黄帝降授龍蹻之道能控御雲龍後入
峨眉山修洞房明鑑之術臨欲昇天辭訣
親友駕龍而去今平岡化有龍巖山繫龍
溪
黃石圯下李整洞中
前漢列傳張良過一老人墮履於圯下顧
良曰孺子取履良取進老人曰孺子可教
[004-320260b]
遂與之期曰後五日與我期於此如是三
次如期而來老人曰當如此遂出書與良
曰讀是則為王者師後十三年見齊北穀
城山下黃石即我也南嶽夫人曰信者得
失之關楗張良三期可謂篤道而明心矣
真誥中茅君曰河内李整昔守一之道初
在洛陽近遷在華陽洞中主考注民間之
事
趙昇露宿馬湘壁睡
神仙傳天師張道陵有九鼎大要唯付弟
子王長曰而後合有一人從東方來當得
之此人必以正月七日日中到具説長短
形狀果有趙昇從東方來生平未相見其
形貌一如陵所説陵乃七度試昇皆過乃
授昇丹經第一試昇初到門不為通使人
駡四十餘日露宿不去
續仙傳馬湘字自然有道術因入長溪縣
界投宿主人戲言無宿處若壁上睡可矣
日暮弟子切於止宿湘曰爾乃衆人中睡
我坐可到明衆人皆睡湘躍身梁上以一
[004-320260c]
脚掛梁倒垂身睡主人夜起燭火照見大
驚異之湘曰染上猶能壁上何難俄而入
壁主人祈謝乃出
稷丘擁琴漁父鼓枻
列仙傳稷丘君者泰山下道士也武帝時
以道術受賞賜髮白更黑齒落更生上東
巡狩太山稷丘乃冠章甫衣黄衣擁琴而
來迎
五代逸史潯陽太守孫愐於渚際見一輕
舟凌波隱現俄而見一漁父垂綸鼓枻長
嘯清虚公問有魚乎答曰其鈞非釣寧有
魚耶公異之遂褰裳渉水謂之曰觀先生
有道耶方今文明之治何不賛緝熙之治
乎答曰僕山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辯貧賤
無論富貴乃歌曰竹竿籊籊河水悠悠相
忘為樂貪餌含鈎非夷非惠聯以忘憂遂
鼓枻而去
道開食粗石坦衣弊
茆亭記單道開惡食惡衣不畏飢寒好山
居而山神木精屢試之而不懼後遷入羅
[004-320261a]
浮山獨處茅茨簫然物外百餘歲尸解
晉逸史石坦自稱北海人居無定所不營
定所不求美衣衣弊或有與之者則反施
於人或有送葬杖策而吊之路無遠近時
有寒暑必在其中同時同日皆至焉人莫
測以為神明後不知所在
司馬白雲巫談紫氣
神仙傳司馬承禎善篆别為一體名為金
剪刀書隱居天台玉霄峯號白雲子睿宗
召見既歸朝士賦詩送之盈編自號為白
雲記
又漢駙馬都尉巫談字子都北海人也漢
武帝出子都見於渭橋其頭上有紫氣帝
召問君年幾何對曰臣年一百三十八歳
帝問東方朔朔曰此君有陰道之術武帝
屏左右問之子都曰臣昔年六十五有時
腰痛口燥舌燥涕出得此以來七十三年
有子三十六人身健如少武帝受其術不
盡然壽最勝别帝
琴高控鯉黃安坐龜
[004-320261b]
抱朴子琴高多遊江浙每於水中行時人
以為水仙昔浙江南鍊丹丹成潑灰於江
化為小魚時人因號為琴高魚後遊吴控
赤鯉上昇
列仙傳黃安代郡之卒常坐一龜闊三尺
許或問此龜幾年曰昔伏羲造網結罟以
授子其背已平矣此出畏日月之光三千
年一出頭吾坐此已五見出頭矣
㻌服桃核回書榴皮
王氏仙傳王㻌為王屋令常令黃庭經六
千遍未了深義罷官絶穀咽氣入洞中有
嵌室石牀案上古經一軸㻌再拜曰臣竊
入洞天萬劫良會今睹玄經願許塵目一
披忽有一人曰吾東極真人王太虚黄庭
經吾所註授於子復與桃核大如數斗磨
而服之愈疾延年子未可居此更二十年
期㻌携核與經而歸
搜神祕覽湖州沈偕秀才父以其晩年自
號東老延賔客多釀酒以供肴饌苟有至
者無問貴賤悉皆酌之一日有術者造謁
[004-320261c]
與東老對飲高談琅琅洞達微妙夜以繼
日酒屢竭壼術者神色自若詰姓氏終不
答因以石榴皮書于壁曰西鄰已富憂不
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因好客黃
金散盡為收書後題曰回山人東老醉遂
失之其去後人多以為吕公所題之字削
去更生東坡有詩甚詳
焦光石芋羊愔雲芝
抱朴子焦光居山每煑白石如芋食之或
時入山伐薪以施於人及魏受襌乃居河
濱結菴以居不設席其身垢汚如泥漆或
數日一食持不語老少不常如此在人間
二百餘年後不知所之
續仙傳羊愔常棲括蒼山後遊阮郎亭崖
上去地十餘丈有篆書刻石字極大傳云
漢阮肇所題驗之乃李陽冰嘗為縉雲令
遊此亭題詩曰阮客自何所仙雲洞口橫
人間不到處今日此中行愔於亭側與縉
雲道士花時飲酒忽仆地若斃乃舁還家
七日乃醒愔曰初有一人青幘絳服自稱
[004-320262a]
靈英邀入洞府見樓臺鸞鶴之異石穴中
有物飛去靈英指之曰此青雲芝也食之
得仙愔食之覺身輕行步如飛後入委羽
山隱矣
三洞羣仙録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