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羣仙録卷之六
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
玉器自滿陶瓢屢空
高道傳道士王延字子元師幸山雲臺觀
焦曠真人授三洞祕訣真經後周武帝欽
向乃遣使召之焦真人謂曰道教陵夷久
失拯援汝可力闡無令不振吾自此逝矣
師至都久之得請還觀復詔增修以居之
然山石無土致之極勞因虚默禱天忽踊
土出於觀側取多而不竭常苦乏油又置
一器經夕自滿久用而有餘
晉逸史陶潜少有高趣任真自得宅邊有
五株柳故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况曰先
生不知何許人亦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
因以為號焉閑静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
不求其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
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
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
情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
空晏如也
[006-320269b]
宋香足雨吴符止風
高道傳道士宋元白一日越州大旱方曝
尪檄龍以祈雨久之亢陽愈甚元白謂人
曰凡所降雨須俟天符非上奏無以致於
是止於元真觀焚香上祝經夕大雨告足
越人神異之信州復旱郡將特請禱元白
遂作術以告城隍之像則須臾致雨
西山記吴真君猛字世雲嘗有暴風起世
雲書符擲屋上有青鳥𠾑去須臾風止人
問其故答曰南湖有舟遇此風有二道士
呼天求救故以此符止之耳驗之果然
尊師伏虎處士豢龍
野人閑話閬州雲臺化昔老君張天師經
遊之所觀内有一道士裴浩中者不知何
許人年逾百歳多食松枝或鍊氣而已每
因握固數息冥目静坐必有猛虎馴擾於
左右同住者亦嘗見之一旦謂門人曰余
有所往爾等好住無替修習門人固留不
住遂褰衣上峭壁若履平地如飛鳥捷猿
直上峯頂杳杳而不見之後郷里有虎暴
[006-320269c]
者競畫尊師形像以厭之謂之伏虎尊師
尚書故實牛相國鎮襄陽久旱有處士衆
云豢龍者公請致雨處士曰江漢間無龍
獨一湫泊中有黑龍强驅必為災難制公
固命之果有大雨漂流萬户
孝先水上德閏甕中
高道傳葛孝先人呼仙翁嘗從吴王船行
至三江口阻風船多漂没仙翁船亦不知
所在吴王歎曰仙翁有道何不能免此乎
乃遣使求之踰宿忽見翁水上行來衣履
不濕既至頗有酒容詰其故曰昨伍子胥
强邀留飲淹屈陛下於此上忻然
天師内傳張仲常字德閏天師玄孫常應
聘至闕潜歸嘆曰吾幾落世網室中常埋
一甕每對妻子茹葷飲酒夜皆在甕中經
日不出
赤松雨師元芝水母
列仙傳云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
玉以教神農能入火不燒往崑崙山西王
母石室中隨風雨而上下炎帝少女追之
[006-320270a]
亦得仙俱去高辛時復為雨師焉
晉逸史趙元芝一日出行遇一道士相揖
遂引入水去深夜月中行泥濘不污傍見
一物如蛇形有五色之光元芝驚異問此
何物耶道士曰此謂之水母見者神仙
洞源鳴鍾薦明聞鼓
本傳瞿柏庭師事桃源黄洞源法師一日
拜辭洞源問汝辭吾將安往答曰歸洞府
欲留之不克見柏庭顔色光彩異常服短
布衣烏繒巾逡巡却行三移足忽然不見
洞源與道徒皆愕貽求之無蹤跡鳴鍾集
觀户將大索林莽觀户至東北林際遇一
大蛇當路而止
高道傳道士張薦明通老莊高祖召見問
道家可以治國乎對曰道者妙萬物而為
言得其極者尸居袵席之間可以治天下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講道德經拜以為
師忽一曰聞禁中奏時鼓曰陛下聞鼓乎
其聲一而已五聲十二律鼔無一焉然和
之者鼓也夫一萬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
[006-320270b]
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賜通玄先生後不知
所之
剪韭務光服葵桂父
列仙傳務光者夏時人也耳長七寸好琴
服薄韭根殷湯伐桀因光而謀曰非吾事
也湯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湯曰伊尹何如
曰强力忍垢吾不知他湯既克桀以天下
讓光曰智者謀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
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請相吾子光辭曰
廢上非義也殺人非仁也人犯其歎我享
其利非廉也吾聞非義不食其録無道之
世不踐其位况於尊我我不忍也遂負石
自沉蓼水已而自匿後四百餘年至武丁
時復見武丁欲相之不從武丁以輿迎而
從辟不以禮遂投河浮山後遊尚父山真
誥云務光剪韭以入清泠之泉是也
又桂父者象林人時黑時白時赤時黄南
海人見而尊事之常服桂及葵以龜腦和
之千丸十斤桂父累世見之今荆州之南
尚有桂丸焉
[006-320270c]
仙流譚宜客作子主
仙傳拾遺唐譚宜開無末生墮地能言數
歲身逾六尺髭髮風骨不與常兒同不飲
食行及奔馬後忽失所在遠近異之以為
神人郷里立廟祀之大曆中忽還家即霞
冠羽衣真仙流也告别父母訖騰空而去
列仙傳子主者不知何處人也詣江都王
自言甯先生雇我客作二百餘年不得作
真人以為狂王問先生居止云在龍眉山
上王遣吏將上龍山巔果見甯先生毛身
廣耳披髮鼓瑟主見之叩頭吏致王命先
生曰此主是我比舍九世孫也汝勿預吾
客事吏乃下山
師文泉涌萇洪雪飛
列子瓠巴鼔瑟而鳥舞魚躍鄭師文聞之
棄家從師襄遊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
曰得之矣請嘗試之於是當春而叩商弦
以召南吕凉風忽至草水成實及秋而叩
角弦以激夾鍾温風徐回草木發榮當夏
而叩羽弦以召黄鍾霜雪交下川池暴沍
[006-320271a]
當冬而叩徵弦以激蕤賔陽光熾烈堅冰
立散將終而命宫以緫四弦則景風翔慶
雲浮甘露降醴泉湧
拾遺記靈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臺亦名
宣昭臺高百丈昇之以望雲色時有萇洪
能招致羣異王乃登臺望雲氣蓊鬱忽見
二人乘雲而至鬚髮皆黃遊龍飛鳳之輦
駕以青螭其衣皆縫緝毛羽也王即迎之
上席時天下大旱地烈木燃一人先唱能
為霜雪引氣一噴則雲起雪飛坐者皆凛
然宫中池井堅冰可琢又設狐腋素裘紫
羆文褥褥是西域所獻也又有一人唱能
使即席為炎乃以指彈席上而暄風入室
裘褥皆棄於臺下也
蕭隨弄玉犢配連眉
列仙傳簫史者秦穆公時人能致孔雀白
鵠舞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以女妻之
遂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十年吹簫作鳳聲
鳳來止其屋穆公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
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去故秦人為作鳳女
[006-320271b]
祠於雍宫時有簫聲
神仙傳黑山仙人犢子者鄭人也居黑山
採松子茯苓餌之已數百年時壯時老時
美時醜乃知其仙人也都陽女者生而連
眉耳細而長衆以為異俗皆云天人也會
犢子求耦都女悦之遂留相奉時出門共
牽犢耳而走莫能追之左太冲魏都賦曰
昌榮練色犢配連眉昌容事載别卷
張老席帽孟岐草衣
神仙傳張老楊州六合縣園叟也因娶比
鄰韋恕女為妻一日乃挈妻去且曰某土
居山下有小莊明旦且歸他年相思可令
大兄往天壇山南相訪去數年絶無消息
韋念其女令男義方訪之至天壇南有崑
崙奴迎拜至一甲第樓閣花木異常見一
人戴遠遊冠朱履儀狀偉然細視之乃張
老也引入堂内見妹且碧窓珠箔服飾之
盛世所未見進饌精美留經日而别贈金
二十鎰並一度帽曰兄若無錢可於楊州
北郊賣藥王家取錢一千萬特以此信既
[006-320271c]
歸五六年間金盡訪王老取錢果留帽付
錢乃信真神仙也
仙傳拾遺孟岐清河逸人也年七百餘歲
言及周時事如在目前云曾侍周公升壇
以手摩周公之足而周公以玉笏一枝與
之岐常執之今已鋭矣每切桂葉而食漢
武帝好神仙遂披草衣而來帝異之
驪母尅木槎客支機
廣記李筌往嵩山石室中得黄帝陰符經
本未曉其義理因往驪山於路傍見火起
燒木有一老姥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克筌
聞之大驚曰此黃帝陰符之祕文姥何得
而言之姥曰吾受經已三元六周甲子矣
筌於是拜請奥義姥曰吾受此符名列仙
籍而後可語至道之妙夫陰符者上清所
祕玄臺所尊理國則太平理身則得道非
奇人不可妄傳泄天機者沉乎三劫可不
戒哉
博物志客有居河濱者年年八月十五日
浮槎來過至不失期客陰異之乃多賫粮
[006-320272a]
乘槎去任其所之忽至一城郭處望見織
婦因問不答但取支機小石與之曰可將
此蜀中問嚴君平客還問君平君平曰去
年七月七日客星犯牛女即是汝矣
芝耕雲卧松餐澗飲
仙傳拾遺吴筠自號洞陽子年十五篤志
於道善屬文攻楷隸舉進士三教九流靡
不周覽隱居南陽倚帝山芝耕雲卧聲利
不入
高道傳道士王延字子元九歲好道師正
懿先生陳寳熾至十八受業於樓觀與真
人李順興相友善未幾訪幸山雲臺觀復
師焦曠真人授三洞祕訣真經唯松餐澗
飲以希真理
司命寳爵老父神枕
仙傳拾遺司命君者常在於民門與御史
康元環幼小同學嘗贈元環一飲器如玉
非玉不言其名自此敘别不復再見一旦
有商胡詣東都所居謁元環曰宅中有奇
寳之氣願得一見元環以他物示之皆非
[006-320272b]
也乃出司命所與器商胡見頓首曰此天
帝流華寳爵耳致於日中則白氣連天承
以玉柈則紅光照室此器太上鎮中華之
寳亦不久留於人間即當飛去得此寳者
受福七世元環以玉柈承之夜現紅光滿
室
神仙傳云太上老父者失其姓名漢孝武
帝東巡狩見老父鋤於道頭上白光怪而
問之老父答曰臣年八十五垂死有道者
教臣服术飲水并神枕之中有三十二藥
物二十四件應二十四氣其八毒藥應其
八風今臣之年轉少此之故也
嚴青夜行國珍晝寢
神仙傳嚴青會稽人也居貧常於山中作
炭忽有一人與青語臨别授以一書曰汝
骨相應得道並教以服石腦法青自得神
書之後常覺有數十人侍從時都督逢青
夜行因叱從兵録之青亦叱其從神録之
都督與從者皆不得去明旦行人曰此必
是嚴公也家人往叩頭謝過乃放遣歸
[006-320272c]
高道傳巨法師名國珍好神仙學名利兩
忘喜怒俱遣食䟽衣弊所守彌篤忽感疾
人勉之以藥曰道勝則疾除何慮之有其
自信之如此一日晝寢門人忽聞車馬往
來有頃瓦屋皆震師遂化去
洞府天倉靈壇石廪
神仙感遇傳河東薛逢為綿州刺史夢入
洞府肴饌甚多有人謂曰此天倉也既覺
即使道士孫靈諷與親吏訪焉至州界昌
明縣有洞曰天倉者師乃入洞見石牀羅
列飲食名品極多食之味皆甘香欲賫歸
以奉薜及出洞門形狀宛然皆化為石矣
湘川記朱陵之靈壇太虚之寳洞當翼軫
之宿度應璣衡故曰衡山山有五峯而石
廪預其一焉山多詞人樵夫舟子往往能
詩嘗有廣州從事舟行聞人諷詠云野鵲
灘西一棹孤月光遥接洞庭湖堪憎回鴈
峯前過望斷家山一字無
寡言石室靈府草堂
高道傳道士陳寡言隱玉霄峯以琴酒吟
[006-320273a]
詩放情自任未嘗加飾其山居詩云醉卧
茅堂不閉關覺來滿目見青山松花落處
宿猿在麋鹿羣羣林際還又曰照水冰作
鑑掃雪玉為麈何須問今古便是上皇人
將尸解謂弟子曰當盛我以青布囊於石
室中慎勿土木為也臨終以詩示其徒云
我本無形暫有形偶來人世逐營營輪回
債負都還了搔首索然歸上清
又徐道士名靈府號默希子居天台雲蓋
峯建草堂以居之日以修鍊自樂嘗作詩
云寂寂凝神太極初無心應物降雲輿性
修自性非求得欲識真精只是渠又曰學
道全真在此生迷途待死更求生今生不
了無生理縱得生知何處生會昌初武宗
詔浙東廉使以起之辭不復出見廉使獻
言志詩曰野性歌三樂皇恩出九重傳來
紫宸命遣下白雲峯多愧書傳鶴深慚紙
畫龍將何佐明主甘老在巖松廉使表以
衰槁免命由此絶粒久凝寂而化
劉寬府帥賀亢員郞
[006-320273b]
真誥劉寬字文饒後漢人今在洞中作童
初府帥正侯主始學道者
陳無已傳賀亢世莫知年與其郷里仕石
晉為郎章聖皇帝東封有布衣帀裹謁於
道左稱晉水部員外郎賀亢帝知其仙者
夜閲牓子得之大驚使求之不獲每與莊
獻皇后言之以為恨天聖中賀使其弟子
喻澄詣闕獻金銀銅道像直數十萬后怪
之召問澄澄以師對問師曰賀也后亦大
驚問今安在可得見耶澄曰在淮南使臣
有獻固願見也后喜過望遣使隨澄求之
淮南與俱來后為幸鴻福寺見之其言皆
人所難切於時者后不樂罷之
何充仙品丁義神方
真誥何充盧江灊人也累遷尚書世業奉
教多施惠立功德永和二年尸解受化南
宫升居仙品以其多施惠故也
西山記吴真君名猛字世雲七歳有孝行
夏不驅蚊蚋懼其去已而噬親也年四十
邑人丁義授以神方復師南海太守鮑靚
[006-320273c]
得其祕法黃龍中嘗天降白雲符遂以道
術盛行於吴晋之間矣
湘媪丹篆郭公青囊
女仙傳唐貞元中湘潭有一媪不云姓氏
但稱湘媪常易止人舍十有餘年毎以丹
篆字救疾閭里莫不應驗媪鬢髮如雲肌
潔如雪策杖曳履日可數百里忽有道士
與媪相遇甚相慰悦或詰道士道士曰此
劉綱真君之妻樊夫人也方知媪即樊夫
人矣
神仙傳晉郭璞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訥
於言論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之奇尤妙
於陰陽有郭公者客居河東精於卜筮璞
從之受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五
行天文卜筮之術禳災轉福通致無方雖
京房管輅不能過也璞門人趙載嘗竊青
囊書未及讀而為火所焚
子春膏肓遊嵓痼疾
幽怪録杜子春落魄資産蕩盡有一老人
與錢三百萬不告姓名而去旬歳稍盡去
[006-320274a]
馬而驢去驢而徒老人又與錢千萬數年
後貧過昔日老人又與錢三千萬曰此而
不痊貧在膏肓矣
唐史隱逸田遊巖就兆三原人初補大學
生其母及妻子並有方外志後入箕山就
許由廟東築室而居自稱許由東鄰調露
中高宗幸嵩山遣中書侍郎薛元超就問
其母遊嵓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
之謂先生養道山中皆得佳否遊巖曰臣
泉石膏肓煙霞痼疾既逢聖代幸得逍遥
帝曰朕今得卿何異漢獲四皓乎薛元超
曰漢高祖欲廢嫡立庶黃綺方來豈如陛
下崇重隱淪親問巖穴帝甚歡
王質爛柯徐甲枯骨
王氏神仙傳王質東陽人時入山伐木偶
於石室中見數童子下棋質坐斧柯上觀
之童子將棗與質食之無飢渴童子下棋
未終一童子曰子可去來已久矣質起視
斧柯已爛矣還家親戚無有存者後入山
昇天今衢州有爛柯山
[006-320274b]
神仙傳老子西度關關令尹喜知其非常
人從之問道時有客徐甲約日雇百錢計
欠甲七百二十萬錢甲見老子出關遠行
索債不可得作辭詣關令以訟老子喜得
辭大驚乃見老子老子問甲曰汝久應死
吾昔倩汝為吾官卑家貧無有使役故以
太玄生符與汝所以至今日汝何以言吾
乃使甲張口嚮地而太玄符立出於地丹
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仲節學道觀子奉師
真誥有學道者平仲節河中人渡江入括
蒼山受師宋君存心鏡之道具百神行洞
房事如此積四十五年精思身形更少體
有真氣今年五月一日黃老遣迎即日乘
雲駕龍白日昇天今在滄浪雲臺
又黃觀子自少好學道而家中奉師朝朝
拜禮願乞長生如此積四十九年太上真
人以一百四十事試之皆過遂與之金丹
而入焦山誦大洞經今補仙官為太極右
卿有志者也非師所能致是其寸心定耳
[006-320274c]
園客甆繭巴卭盎橘
仙傳拾遺園客者濟陰人也姿貌端美而
良邑人以女妻之客終不取常種五色香
草積數十年服食一日有五色蛾止其香
末客衣而薦之以布生花蠶焉至蠶時有
女夜半至自稱客妻道蠶狀客與俱往得
一百二十頭繭皆如甕大繰一繭六十日
乃盡訖則俱去矣莫知所之濟陰人祠華
蠶設祠室也
真怪録巴卭人不知姓家有橘園因霜後
盡收餘有二大橘如三四斗盎巴人異之
剖開每橘有二老叟鬢眉皤然相對象戲
亦不驚怖一叟曰恨不得深根固蒂以盡
棊中之樂一叟曰君輸我海龍王第七女
髮十兩智瓊額黄十二枝紫綃帔一副絳
臺山霞實散二庾瀛洲玉塵九斛阿母療
髓凝酒四勝阿母女熊飛娘躋虚龍縞襪
八緉後日於王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一
叟曰橘中之樂不減商山一叟曰僕飢虚
矣即於袖中取龍根脯食之如一草根方
[006-320275a]
圓徑寸形狀宛轉如龍毫釐罔不周悉因
削食之隋削復滿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
龍二叟共乘之足下泄泄雲起須臾風雨
晦冥不知所在
金城絳闕清都紫微
逸史有崔生者於青城山下洞見金城絳
闕仙翁羽衣霞帔留生酒食以女妻之取
青囊藥兩粒令服之每朔望乘鶴上朝蘂
宫歲餘請歸得隱形符乃潜遊宫禁竊錦
綵上令羅公遠作法照之殿後果有崔生
上令笞死公遠曰此人已居上界殺之非
國家福上遣兵仗送至青城山洞口果見
金城絳闕生妻擲一領巾化為五色絳橋
令生渡橋隨步隨滅須臾雲霧四合但聞
鸞鶴笙歌之聲
列子周穆王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搆以
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而不知下之
據望之若屯雲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
嘗皆非人間之有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
天廣樂帝之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宫榭若
[006-320275b]
累塊積蘇焉
希夷餌柏守微茹芝
唐史屬辭王希夷隱嵩山餌松柏雜葉年
七十餘筋力柔彊明皇東巡詔見行在訪
以政事與語甚悦
高道傳道士李守微不知何許人常遊蜀
談論多滑稽不拘小節人常輕侮之忽謂
人曰余將遊五嶽諸山今往矣或問求利
術則曰浮生瞬息間盍尋真訪道脱灑塵
網至若脱氣鍊丹茹芝絶粒皆有益也何
區區於利術哉遂遁去嘗與祠部韓嶼友
善嶼贈詩云一定童顔老歲華貧寒遊歷
貴人家鍊成正氣功雖大忘却元神道更
差舄曳鶴毛乾毾□杖攜龍甲瘦查牙如
何舊隱不歸去落盡蟠桃幾番花番去/聲
伯玉娶婦薊子還兒
三洞珠囊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錢塘人父
為取婦入前門間伯玉從後門而出往剡
居瀑布山修道又嘗遊南嶽路入閩中飛
湍赴險伯玉舟航逼晩迥泊涯際而衝飈
[006-320275c]
夕震山洪暴起激船於萬仞之上傾墜絶
崖徒侣在前判其冰碎緣岨尋求已見伯
玉怡然自若後至霍山鍊氣餐霞積年絶
粒也
神仙傳薊子訓齊人舉孝廉除郎中又為
都尉年二百餘顔色不老曾求抱鄰舍嬰
兒誤墮地死死家素尊子訓即埋之二十
餘日子訓自外來抱兒還之家恐是鬼掘
視所埋但泥而已
居士芒屨道者麻衣
仙傳拾遺朱桃椎者成都人隱於郭外結
草為廬或佯狂放誕或終日不言益州牧
竇軓辟之為掾不就遺以衣服棄而逃去
每織芒屩致於路側行者見之為留米置
於本處桃椎夕而取之人謂之居士屩
冷齋夜詰有史宗者號麻衣道者坐廣陵
白土埭江都檀祇與語多無畔岸索紙賦
詩曰有欲苦不足無欲即無憂未若清虚
者帶索被玄裘浮游一州間汎若不繫舟
要當滅塵慮棲息老山丘檀祇異之陶淵
[006-320276a]
明記曰白土埭逢三異比丘此其一也有
狂道士借海鹽令所畜小兒登小山山有
屋數椽道人三四輩相勞苦其言小兒一
不能解但得食一甌如飴又有問道士曰
謫者何時竟答曰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
埭計其謫行當竟矣仍作書授小兒曰為
達之繫小兒衣帶上令還海鹽令喜問曰
衣中何有曰書䟽耳又呼問小兒至何處
小兒曰為前道士捉杖飄然去但聞足下
波浪聲至一山中山中人寄書與白土埭
上即引衣帶示令令一不能曉小兒歸諸
史宗宗驚曰汝乃蓬萊山中來耶
三洞羣仙録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