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g0057 三洞群仙錄--陳葆光 (ZTDZ)


[012-320310c]
三洞羣仙録卷之十二設二
    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
何侯灑酒道子潑墨
 緫仙記何侯堯時隱蒼梧山舜南狩止何
 侯家大帝五老來謁舜曰昇舉有期翌日
 五帝下迎舜白日昇天五帝以藥一器與
 何侯使投酒中一家三百餘口飲不竭以
 餘酒灑屋宇拔宅上昇位為太極真人今
 九嶷山有何侯廟在舜廟側
 小仙傳吴道子得神仙術畫妙入神唐太


 宗聞之詔入宫庭有粉墻數尋俾畫山水
 道子即命帳幕蒙芘其墻以墨漿潑於墻
 上復以幕覆之良久曰請陛下觀畫其山
 林草木人煙鳥獸無不具備上顧盻久之
 見巖石之下有一小洞道子指曰此洞多
 有神仙扣之必有應者於是以手擊之洞
 門岩開有童子在側道子曰洞中甚有佳
 致請陛下一觀道子乃躍入洞中以手招
 上上不敢入洞門復閉道子自此不知所
 在
[012-320311a]
兼瓊酒星張魯米賊
 逸史章仇兼瓊尚書鎭西川嘗令左右搜
 訪道術之士有一鬻酒者酒勝其黨又不
 急於利賒貸甚衆每有紗帽杖藜四人來
 飲酒皆至數斗積債十餘石即併還之談
 諧笑謔酣暢而去或報章公公遂專令探
 伺自後月餘不至忽一日又來章乃潜駕
 往詣公服至前躍出再拜相顧徐起遂失
 四人所在時明皇好道章公奏其事詔召
 孫公問之公曰此太白酒星耳


 天師傳張魯字公期漢中南鄭二郡太守
 每行法治疾立復康愈每授法治病者令
 致米一斛遂積鉅萬魏王輔政謂之米賊
 遣將統兵來討時諸弟子見兵馬至驚懼
 走告師師以手板畫地河流湍急兵不得
 渡遂用水軍師又以手板畫空即九重峰
 嶺直接重霄兵不得前遂聞魏王遣使追
 謝就拜梁益二州刺史鎭南將軍封關中
 侯後飛昇
歸真示書伯醜譚易
[012-320311b]
 湘山野録熙寧丙辰歲交賊寇邕郡倅唐
 著作子正盡室遇害唐桂州人治平中赴
 京調舉至全州中塗欲僦一僕乃遊袁州
 日所役舊奴也挈重擔勁若健羽雖鞭馬
 疾追長先百步之外恐他逸遂遣去其僕
 當日自全州行至唐州凡二千七百餘里
 日午已到留書祝驛吏曰候桂州唐秀才
 至即付之君後月餘方抵唐下馬於驛驛
 吏前曰君非唐秀才否一月前有人留一
 書在此因出書示之曰歸真子謹封唐因


 起封惟一詩曰袁山相見又之全不遇先
 生道未圓大抵有心求富貴到頭無分學
 神仙篋中靈藥宜頻施鼎内丹砂莫妄傳
 待得角龍為燕會好求黄壁卧林泉問其
 形貌乃全州黜僕及唐遇害當丙辰正合
 詩中所謂角龍也
 仙傳拾遺楊伯醜好讀易隱華山何妥嘗
 問易之所學曰太華下金天洞中我羲皇
 所教之易與大道元同理窮衆妙豈可與
 世儒常譚而測神仙之旨乎
[012-320311c]
葛符上下鄭風南北
 丹臺新録葛仙翁嘗船行弟子見公箱中
 有十許符因問曰此符之驗盡何事可得
 見否公曰神符亦無所不為弟子欲願見
 之公乃取一符投水中水迅急符逐水而
 流下公曰如何客曰今凡人投之亦當爾
 復投一符即迎水逆上公曰如何客曰異
 矣復取一符投水中符亭亭不上不下須
 臾上符下下符上會中央三符同聚而不
 流


 鄭洪傳會稽記曰射的山南有白鶴山此
 鶴為仙人取箭漢太尉鄭洪採薪得一遺
 箭頃有人覓洪洪還之問何所欲洪識其
 神人也常患若耶溪載薪為難願旦南風
 暮北風後果然故若耶溪風至今猶然呼
 為鄭公風
戴洋短陋李阿貧窮
 晉史戴洋字國流吴興長城人年十二病
 死五日而甦說死時天使其為酒藏吏授
 符籙結吏從旛麾將上蓬萊崑崙積石太
[012-320312a]
 室恒廬衡等諸山既而遣歸逢一老父謂
 之曰汝後當得道為貴人所識及長遂善
 風角妙占候卜數無風望好道術為人短
 陋
 神仙傳李阿蜀人常乞於成都而所得復
 以散貧窮夜去朝還人莫知其止宿後一
 日語人云予被召崑崙當往遂不復見
劉寬長者夏啓明公
 真誥後漢劉寬靈帝時為太尉嘗坐客遣
 蒼頭市酒迂久大醉而還客不堪之駡曰


 畜産寬須臾遣人視之疑必自殺顧左右
 曰此人也駡畜産辱孰甚焉故吾懼其死
 也夫人欲試寬令恚伺當朝會麗服已訖
 使侍婢奉肉羹翻汙朝衣婢遽收之寬色
 不異乃徐言曰羹爛汝手其性度如此海
 内稱為長者
 闡幽微篇云夏啓文王邵公奭吴季札夏
 啓為東明公此四明公後並當昇仙階也
 主領四方鬼事
李嬴蛟室思邈龍宫
[012-320312b]
 樹萱記李嬴遇神女遺以匹素云蛟室所
 織後遇胡人以三百萬易之云此龍頷小
 髯織成三十小劫方斷一綜
 續仙傳孫思邈見人殺蛇解衣而贖用藥
 以封投於草中去數月忽有人邀至一城
 郭若王者之居見一絳衣人相謝曰前者
 小兒蒙救孫潜問左右此何所答曰涇陽
 水府留飲問所須孫曰山居樂道故無所
 欲君取龍宫方三十首此方可以濟世救
 人孫歸歷試諸方救人不計數著千金方


 散龍宫方於其内唐高宗聞名除諫議不
 受後尸解空衣今為孫真人
葛期致雨趙炳呼風
 神仙傳黄盧子姓葛名期治病千里寄姓
 名為治治皆愈年二百八十歲禁水水為
 逆流力舉千斤行及走馬頭上常有五色
 光氣高丈餘天大旱時到淵中召龍出使
 催促昇天便雨數日一旦乘龍而去皆與
 親辭别遂不復還
 緫仙記趙炳字公阿東陽人曾遠行遇舊
[012-320312c]
 交炳乃酌東流水為酒削桑皮為餔皆極
 醉飽曾至河欲渡岸傍求船船人不應炳
 乃鋪蓋水上而坐呼風亂流而濟悉無沾
 濕時人神異之
阮丘貨葱文賔餌菊
 列仙傳黄阮丘者睦山道士也衣裘披髮
 耳長六七寸口中無齒日行四五百里每
 止於山上種葱貨藥以度世百有餘年人
 皆不識之及朱璜指出方知其神人候之
 已不見矣


 又文賔者太丘人也賣草履為業一日棄
 妻入山餌菊不出妻老入山尋夫見賔更
 少亦不肯下山賔曰汝亦好道遂令妻餌
 菊養氣夫妻俱得道
謝敷少微李至亢宿
 晉逸史謝敷字慶緒會稽人也入太白山
 十餘年鎭軍郄愔召為主簿臺召博士皆
 不就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處士星占者
 以隱士當之譙國戴逵有美才人或憂之
 既而敷死故會稽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
[012-320313a]
 高士便是求死不得死
 玉壺清話李至南宫嘗作亢宿賦其賦序
 曰子少多疾羸不勝衣庚寅歲忽夢遊一
 道宫金碧明焕一巨殿一寶牀巋然於中
 一金龍盤于牀上碧髯金鬛光射天地旁
 有緑鬢道士轉盻若嵓電謂予曰此亢宿
 宫也大象無停輪宜速拜之汝將事此龍
 積疾亦消子將拜龍輒先拜至道初太宗
 皇帝立真宗皇帝為皇太子命公與李亢
 相並為賓客太宗皇帝戒真宗二臣皆宿


 儒重德不可輕待吾選正人輔導於汝宗
 基國本吾無慮矣真宗恭禀皇訓見必先
 拜符亢宫之兆也
玉畫瓦龜黄折草鹿
 酉陽雜俎王瓊有道術取一瓦片畫作龜
 甲懷之少頃取出置地則成真龜循行庭
 下經數日成瓦
 西山記黄真君名仁賢字紫庭一日受玉
 皇詔上昇而二弟尚在獵所紫庭遽往召
 之乃曰我等受性遊逸不堪作仙但願舉
[012-320313b]
 家昇騰我等未欲去世亦恐捕鹿冥數未
 足致此迷執紫庭以其分然乃付地仙之
 術教其修化復折草化鹿止其妄心二弟
 後隱於西山
觀香脫網許映解束
 真誥王觀香靈王之女喬之妹也得喬飛
 解脫網之道與喬入山積三十九年道成
 授書為紫青宫妃主領東宫
 丹臺新録許映長史之兄也映絶志山林
 勤心味道遇王世龍受解束之道修返行


 之法服玉液朝腦精二三年中面有光華
 還顔反少但恨其所禀不饒不得其高品
 之通耳司命勑吾舉之使奏聞上宫移名
 東渚立為地仙
周驅邪魅劉役鬼神
 西山記周真君諱廣字惠常入蜀得驅邪
 逐魅之術以拯救疾苦聞許真君在旌陽
 以符呪療疾遠近赴遡乃自蜀雲臺山至
 旌陽求見願事門下許君從之盡得其妙
 要後從許君上昇
[012-320313c]
 神仙傳劉根漢武帝時棄官學道入嵩山
 石室中廟掾王珍因請問根學仙時本末
 根曰吾昔入山精思無所不到後於華陰
 山見一人乗白鹿車從者十餘人左右玉
 女執采旌之節余再拜稽首求乞一言神
 人告曰爾聞有韓衆否答曰實聞之神人
 曰我是也遂授以道要夫道有昇天躡雲
 者有遊行五嶽者有不死者有尸解者藥
 之上者有九轉還丹太一金液服之皆立
 登天不積日月矣其次有雲母雄黄之屬


 雖不即乗雲駕龍亦可役使鬼神變化長
 生其次草木諸藥能治百病補虛駐顔斷
 穀益氣不能使人不死也
李臻晦迹張皓登真
 高道傳李臻家甚貧一日有道士張齊物
 謁臻求寓泊之地臻待之甚厚張每醉或
 駕詈嘔汙卧具奴僕皆惡之而臻未嘗介
 意張因謂臻曰蒙君厚顧如此今别去能
 相送數里乎遂與之偕行張曰余周遊人
 間五十年未嘗見仁厚如君者遂以黄白
[012-320314a]
 術授臻辭以命薄不敢受張茫然自失曰
 君之道非某所及也於是抽簪引以為劒
 乃劃地隨手而裂曰自此為别乃投身入
 地而没臻異之
 張皓漢永初中嘗詔逸人為道士皓年二
 十歲與其選一日封衡忽至皓望風伏膺
 求啓未悟衡因觀其心遣涉于深淵則遇
 鮫鯨迫之而貌不變誘之以色試之以財
 而心不動衡曰可教也於是付青腰紫書
 金根上經及神丹半兩而誡之曰勤則得


 之替則失之皓俯伏受命遂入赤城山服
 丹行道至魏太初登真
安妃貴客孫登奇人
 真誥興寧二年紫微夫人與安妃同降楊
 真人室紫微曰今日有貴客來相詣安妃
 神女乃李夫人之女昔往龜山學上清道
 成受太上書補為九華真妃賜姓安氏以
 遊行於太清也
 抱朴子云孫登奇人也無家屬每於山間
 穴地而處冬則單衣大寒披髮自覆其身
[012-320314b]
 而真誥亦云孫登獨弦而成八音真奇士
道者㯶菷先生布巾
 茅亭記雍法志嘗供養一石老君每誦天
 蓬呪不輟一夕夢神人於石像前取一㯶
 帚與之曰但有患者以菷掃之言訖而覺
 自後有疾者來以菷拂之應手而愈時人
 為頌曰雍道者掃盲能視拂跛能履患者
 雲集
 丹臺新録軒轅集居羅浮山自號羅浮先
 生人傳數百歲每入山採藥而龍虎隨侍


 而行師能分形化影無所不至每出入持
 一市巾見有疾病以市拂之應時而愈後
 不知所在
天台劉阮合浦元柳
 神仙傳劉晨阮肇嘗往天台山採藥迷失
 道路因過溪見二女子顔色殊絶邀至家
 設甘酒下胡麻飯山羊脯食之甚美館于
 山中半年許洎歸郷邑零落已七百年矣
 傳奇元和中有元徹柳實居于衡山欲越
 海艤舟合浦忽颶風飄入大海莫知所適
[012-320314c]
 俄至孤島而風止二子登岸忽見雙鬟女
 子二人因叩頭求哀乞返人世二女憫之
 乃引謁南溟夫人告以姓名夫人笑曰昔
 有劉阮今有元柳豈非天也命二女送客
 以玉壺一枚贈之題詩曰來從一葉舟中
 來去向百花橋上去若到人間扣玉壺鴛
 鴦自解分明語俄有橋長數百步欄檻上
 皆有異花二子登橋遂抵合浦回視已無
 橋矣將歸衡山中塗以手扣玉壺果有鴛
 鴦語曰當欲飲食前行自遇耳忽道左有


 盤餚飲食豐備二子食之不飢後遇一叟
 曰太極先生以壺告之先生曰吾貯玉液
 壺也亡來已久後二子隨叟隱祝融峰疑
 自此得道也
少君眉目子榮鼻口
 神仙傳李少君齊人也聞漢武帝好神仙
 少君以神方干武帝云丹砂可作黄金服
 之能昇天時見武帝御座有銅器曰此齊
 威公之器也帝驗其刻鏤之文果是乃知
 少君數百歲肌膚光澤其眉目口齒如童
[012-320315a]
 子焉
 丹臺新録趙瞿字子榮時患癩疾垂死自
 厭入山以身投虎狼不歸忽遇異人授以
 服食法而疾除身體輕强年一百七十歲
 有少容臨卧時見二美女出入口鼻之間
 耳聞琴瑟之聲在人間三百餘年色如童
 子
真多朝元可居占斗
 列仙傳李真多者神仙李脫之妹也隨兄
 修煉而兄授之以朝元之要行僅百年狀


 如二十許遇太上降授以飛昇之道今蜀
 中有真多治是也
 高道傳道士任可居者不知何許人年四
 十木訥愿慤負囊事道士向道榮道榮憐
 其志以鎭元策靈寳訣付之戒曰十八年
 後方可以示人災福之驗勿窺榮利無妄
 傳授此道得之者神仙泄之者夭枉可居
 自後漸言人休咎或為人禳醮每占先令
 每人齋戒向壁列斗魁之像坐其前則禍
 福吉凶歷歷如見
[012-320315b]
李泌潑蒜叔茂種韭
 鄴侯家傳李泌少時身極輕能於屏風上
 立有異人云此兒十五必昇騰父母惡之
 忽聞空中異香作蒜汁潑之恐其飛騰也
 既長辟穀每道引骨節珊然人謂之鏁子
 骨嘗作歌曰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
 意無不然絶粒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真誥秦時巴陵侯姜叔茂來住句曲山下
 種五果并五辛菜常賣以市丹砂而用之


 今山間猶有韭薤即其遺種耶秦孝王時
 封侯今名此地為姜巴者是矣
龍君橘杜漁父杏壇
 仙傳拾遺柳毅家于江湘儀鳳中下第將
 還郷里其故人客寓涇陽者往别之未至
 六七里見美婦人牧羊於野心甚易之問
 其故云洞庭龍君小女也嫁于涇川小龍
 為夫所薄愬於舅姑舅愛其子黜之以至
 于此因託毅寓書于洞庭之北有巨橘謂
 之橘社郷里祠之至其所以物擊木三五
[012-320315c]
 聲書可達矣毅如其言有武夫出波間引
 毅入波中其宫闕如王者之居於是留毅
 宫中歡宴累日既還贈遺珍怪不可名述
 南華真經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
 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
 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鬢眉交白披髮揄
 袂行原以上距陸而上左手據膝右手持
 頤以聽曲終
張澥飲水伯陽餌丹
 仙傳拾遺張澥武陵人幼而好學常注念


 於桃源觀願遇靈仙以希度世亦髣髴通
 感祕而不言乾符中鄭洿出牧武陵因述
 詞文虔誠禱祝以澥牙將之中素勤道法
 令齎其詞致齋法事未畢有仙樂五雲之
 異良久垂一瑠璃瓶自空而下澥捧接之
 及一瓶水耳盡飲之甘美無比忽然騰躍
 昇天而去
 神仙傳魏伯陽入山作神丹將弟子三人
 丹成知弟子心未盡乃試之曰丹雖成當
 試之以犬犬飛者可服之若犬死不可服
[012-320316a]
 也乃以丹餌犬犬食即死伯陽曰吾輩違
 世俗委家入山不得仙道亦恥歸死之與
 生吾當服之丹入口又死徐二弟子相顧
 曰作丹以求長生今服却死何如不服乃
 出山營棺木二人去後伯陽即起與服丹
 弟子姓虞及白犬而出逢其入山伐薪人
 作手書與郷里寄二弟子二弟爾時乃醒
 悔恨而已
騾客排闥胡琮啓關
 神仙傳茅山黄尊師學行甚高開講之次


 衆方雲集忽有一人排闥而呼曰道士奴
 天正熱聚衆何為何不入深山學道敢漫
 語耶師不對良久色稍和曰豈非要錢修
 造乎可盡取破釜雜鐵來師如其旨即命
 掘地為鑪以熾火銷鎔取少藥攪之少頃
 去火已成白金矣師感謝笑而出門不知
 所之後有人見於京師腰插一鞭逐一騾
 其去如飛或目之為騾客
 搜神覽江州太平觀道正胡用琮雙目失
 明罷職嘗令人引行觀中至門時天大雪
[012-320316b]
 人言有貧者口𠾑一筯坐堦砌上貨墨一
 金一寸人稀售之琮問其故曰今日大雪
 不能入城遂憩此而人少顧者琮憫焉丐
 之五十金日以為常忽一日叩門告辭關
 揵不開相隔而語曰我贈君墨一寸請自
 保之隨意而用若有患磨服之不復有苦
 琮謝之問其姓曰我賣墨牌榜即姓氏也
 乃置墨而去漸聞聲遠啓關無及矣琮因
 磨墨飲之即覺兩目明徹或曰以筯界口
 乃吕字疑其洞賔也


沈彬石槨袁玘銅棺
 賈氏録談沈彬郎中少好道將卒戒其子
 云吾所居堂中正是吉地即葬之子孫不
 敢違既兆其穴開之見石槨一所甚寬廣
 及有青石蓮燈三枚鎸刻甚妙又有石記
 云開成二年開雖開亦不埋漆燈猶未照
 留待沈彬來後人見棲於西山天寳洞
 袁府君祠堂記云府君後漢人也按北齊
 修文御覽云陽羡初立縣時會稽袁玘生
 有神異而君始為令於此逆知水旱自言
[012-320316c]
 死當為神或寢息繼日夢與神宴會一旦
 無疾暴亡殯後風雨晦冥忽失柩所在有
 民夜聞荆南山若數千人聲晨往視之而
 柩在焉亟抵縣白之吏民馳至柩已神藏
 止見石壇石家而已於是改荆南山為君
 山至今俗呼為銅棺山以謂府君亡時天
 降銅棺如王喬為葉令天降玉棺類也
紫雲乘風黄梅墮井
 紀聞録唐開元二十四年春二月駕在東
 京以李適之為河南尹其日大風有女冠


 乘風至玉真觀集于鍾樓人觀者如堵以
 聞於尹尹率略人也怒其聚衆袒而笞之
 而乘風者既不哀祈亦無傷損顔色不變
 適之大駭方禮謁奏聞勑召入内殿訪其
 故乃蒲州紫雲觀女道士也辟穀久輕因
 風遂飛至此後因大風復飛去不返
 廣異記黄梅縣女道士張連翹年八九歲
 常持瓶汲水忽見井中有蓮花如小盤漸
 漸出井口往取便縮不取又出如是數四
 遂墮井家人怪久不還往視見連翹立井
[012-320317a]
 水上自後不食父母命出家為道士年十
 八晝日於觀中獨坐見天上雨錢又雨黄
 藥吞二粒覺神情倍於常日
魯聦致雷王向分影
 續仙傳葉千韶字魯聦有道術嘗遇歲旱
 人請祈禱師即焚香啓祝須臾降雨人有
 請致雷者以足擦地便鳴從地底轆轆聲
 一日於城市忽驅叱以振威人詰之曰我
 見某處火灾故救之耳驗之信然
 列仙傳王向生而秀異日望終南山高峰


 謂父母曰兒長大必居此山人甚器之既
 冠不願仕以坐忘遺照為事遇神仙孟先
 生授以道法能變化分形化影
謝雲一川王濤萬頃
 集仙録果州謝自然絶粒多言道家事詞
 氣高異刺史韓佾至郡疑其妄延入州閉
 之累月率長幼開籥出之膚體儼然佾即
 使女自明師事之又於大方山置壇請道
 士程太虛具三洞籙遷自然居於州郭正
 元九年刺史李堅致任自然告云居城郭
[012-320317b]
 非便願依泉石堅即築室於金泉山一日
 詣州與李堅别即於金泉山白日上昇士
 女數千人咸共瞻仰須臾五色雲遮亘一
 川
 墨客揮犀王平甫熙寧癸丑歲直宿崇文
 館夢有人邀之至海上見中央宫殿甚盛
 其中作樂笙簫鼓吹之伎甚衆題其宫曰
 靈芝宫平甫欲與俱往有人在宫側隔水
 謂曰時未至且令去他日當迎之至此恍
 然夢覺時禁中已鍾鳴矣為詩曰萬頃波


 濤木葉飛笙簫宫殿號靈芝揮毫不似人
 間世長樂鍾聲夢斷時
秀川鐵扇觀福金餅
 野人閑話祠部員外郎彭曉字秀川自號
 真一子常謂人曰我籛鏗之後世有得道
 者余雖披朱紫食禄利未嘗懈怠於修煉
 去作一代之高人終不為下鬼者矣宰金
 堂縣則恒騎一白牛於昌利山往來似有
 會真之所往往有白鶴飛鳴前後曉注陰
 符經解參同契每篆符謂之鐵扇子有疾
[012-320317c]
 者餌之輙愈
 集仙録黄觀福家貧每以栢葉為香焚之
 食栢不嗜五穀既笄欲嫁之忽謂父母曰
 門前井中極有異物往看之水果洶湧乃
 自投水中良久不出漉之得一古像天尊
 狀貌與女無異水即澄静便以木像置路
 側號泣而歸其母時來視之懷念不已忽
 有綵雲仙樂導衛甚多與女子三人下其
 庭中為父母曰女本上清仙人也有小過
 謫在人間年限既畢復歸天上無致憂念


 也又曰此今年疾疫死者甚多移家益州
 以避凶年即留金數餅昇天而去



三洞羣仙録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