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2 明文海-清-黃宗羲 (WYG)


[333-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海巻三百三十三   餘姚黄宗羲編
  記七
   居室
  海山亭記毛紀/
東萊郡城之艮隅僅里許有故臺焉實當教場公署之
後巋然數仭日就荒頺過而睥睨莫有問之者考之郡
志為南燕慕容氏所築號為燕臺然父老相傳舊名望
[333-1b]
海疑秦漢間占望氣候者之所為也乂嘗憶國初沿海
設有望海臺以備倭㓂此臺殆其墩之遺址邪皆未可
知也蓋世道恬熈之餘斯民相忘於無事之天久矣嘉
靖丙戌廵察海道山憲副碧厓馮公子際偶於閲武之
暇陟而觀之則見神洞諸峯羅於東南渤澥洪濤匪於
西北而其雄峻渾闊之氣悉於是乎㑹萃焉乃慨然嘆
曰兹一方之勝槩也可使其蕪没於荒煙野草之際而
與尋常丘垤等邪爰命工氏因其舊基増而拓之髙
[333-2a]
廣加三之一壘石於麓甃甓於巔樹亭其上棟楹桷檻
黝堊丹漆繪斵舉以法亭外繚以垣墉可慿可倚前
為石磴四十有九級縈迴以上若凌虚御風然以文
計髙不踰三而圍可二十有八亭以尺計髙至二十
而圍則百餘材用以百計皆取諸公羡人力以千計皆
取諸怠逋里閭之下不知有是役也經始於是年二月
凡八越月告成居然異境突出海邦山川為之改色公
於是援孟軻氏登山觀海之説以名其亭毎值戎憲
[333-2b]
餘閒時一登焉或芳辰令節與郡之士夫燕㑹其中把
酒長吟凝眸逺眺鯨波蜃氣浩瀚杳靄潝潝濊濊髣髴
蕩乎吾之襟次而層巒疊巘蒼翠硉兀相對恍然若超
出於塵埃之表者至若風清雲淡雨霽霞飛市火村
煙林霏鳥語若逺若近出沒不常朝暮之間變態萬
狀㑹心感懷可喜可愕則斯亭之景豈非所謂瑰偉
絶特之稱者哉公欲圗所以識其事一旦請於紀曰
時雍受天子命特節東方己三閲歳于兹境内幸
[333-3a]
爾無虞庶㡬有是舉也然豈敢忘所自邪實惟我國
家承平既久率土底靖至於今日治化益隆以洽故
職於兹地者得以餘力構此逰觀之所亦欲與民同
其樂耳請一言紀之夫先正有云善為政者急其所
急以及其所緩而經理於緩急之際亦各有方至於臺
榭亭圃之區區差可以緩而不可廢者公之蒞海道
也脩城防建營戍禁奸宄清獄訟百度具飭凡其所
急者槩己先為之矣從而及其所緩而且上無所費
[333-3b]
下無所勞非經理有方能若是乎遂使盛跡閟而克彰
豈偶然哉愚因是而有感於天下之事廢興相尋蓋
有自然之數一時鬱堙沉埋而不獲表著者多矣及
遇仁人智士為之發露其精英加以潤飾播之文辭
遂得暴白於世托名不朽蓋不獨一臺為然也昔韓
昌黎名連州王𢎞中所逰之處為燕喜亭六一翁治
滁建亭於清泉之上名之曰豐樂兹臺之出處顯晦
亦畧同焉詎非有所待而然邪然燕喜但頌其有於
[333-4a]
上而豐樂則幸其有於下二亭之意求之於今蓋兼
得之矣而海山云者特舉其山川之大者乎是工之
初創也適大中丞王公伯圻撫臨其地暨藩臬諸公
咸謂碧厓此舉亦興滯補敝之一事也亟贊成之碧
厓其别號云
  酬字堂記徐渭/
鎮海樓成少保公進渭曰是當記子為我草草成以進
公賞之曰聞子久僑矣趣召掌計廪銀之兩百有二十
[333-4b]
為秀才廬渭謝侈不敢公曰我愧晉公子於是文乃
遂無愧湜儻用福先寺事數字以責我酬我其薄矣
何侈為渭感公語乃拜賜持歸盡槖中賣文物如公
數買城南東地十畝有屋二十有二間小池二以魚
以荷木之類果花材三種凡數十株長籬亘畝䕶以枸
杞外有竹數十個笋迸雲客至網魚燒笋佐以落果
醉而詠歌始屋陳而無次稍序新之遂額其堂曰
酬字
[333-5a]
  半禪菴記徐渭/
人身具諸佛性辟如海水結諸業習辟如海氷當其水
時一水而己安得有氷及其氷時雖則成氷水性不㓕
又如煉赤求朱矯白為赤齊鉛作粉熨白為𤣥變染
而成各有界畔如由吳逹越必經錢塘江心之際吳
越分矣然投東則吳還西則越分無定形際難剖趾
由斯以宣半義舉矣徽之休寜居士程希正甫家黄
石潭上大谷中萬松最深處垣園百畝名松逸園裁
[333-5b]
勝構建既成八區景聚心娯莫不畢備乃就半山束茅
以菴用㫋檀肖大士及諸菩薩栖其中而題曰半禪書
其鄉王山人仲房園記以來而責菴記於予予惟正
甫為人風雅勻停根塵融㑹所云半禪将謂居士未
離家園是則半俗稍脱塵網是則半禪斯義諒爾辟
像工人以一石香屑和一石土沙而為一佛香穢襍處
終不成半又如鶩鷄攣生一頭東行一頭西赴不着
一邊大脩之人不若頓超諸縁盡澄性海則兹半俗
[333-6a]
莫非半禪舉兹将化未化之氷悉還一水無禪可半
何况半俗鉛白汞赤越東吳西義復如是天池居士
方堕無限俗中有全禪契真諦不妄為作是記儻書
入石記持向仲房古矜二長者叅之
  夢墨亭記祝允明/
子畏天授竒頴才鋒無前百俊千傑式當其選形㧞而
勢孤立峻則武狹童㓜所志以為世勲時位茂禄侈富
一不足為我謀少長縱横古今肆恣千氏一日忽念欲
[333-6b]
了其先人之遺望且以畢近易事&KR0735乃苞銛坊滔萃神
於科第業閉户一歲信歩闈塲遂録薦籍為南甸十
三郡士冠人駭之而子畏自顧折草爾由益信人間事
無必煩智慮者當是時且以謂崇爵顯章晨金午玉
階升而矢流耳曽儌朕於閩之神所謂九里湖者夢
神惠之墨萬箇子畏謂塗楮畫素或但成細𤨏藝
玩殆澁儒腐生之業亦何直許云是殆匪如響者也
領薦之明年㑹試禮署乃用文法詿誤卒落薦籍
[333-7a]
人又駭之而子畏夷如也去覈求神鈐天軌至理極事
山負海茹鑽琢窈恍於是心益精學益大而跡益放或
布濩餘蓄以為圗繪日月山河霄漢風氣煙雲霧雨花
鳥樹石仙崖鬼竇竒夫曠人俠子媚女薪釣戎胡虗市
舟騎千形萬模皆務為凌誇横突峻掘譎詭周曲碎
雜無可求詣各至妥帖地必将躪古人之輹蹤惴惴然
懼一失足俗駕當其妙解超然𡨕㑹乃復以為業無
大小神適斯貴是誠可以陶寫浩素我心獲兮比自
[333-7b]
四方而歸結亭閶門桃花塢中目之曰夢墨章神符
也謂獨余為可記陳前故以來請於乎子畏自以為
志暢矣神符章矣余忖度之其果謂之然哉於乎然
而不盡者也往者王子安嘗夢墨而以文章名余以
嘗夢墨未知以何名審子畏之夢墨其果以畫名哉
墨之用獨畫哉子畏之文豈特余等亦豈特欲勃等
第哉子畏不謂符文而以為符畫子畏格氣乃果獨
是哉以為符文余且謂不盡而又卑於文者哉子畏以
[333-8a]
文自居予猶進之有盡之用者猶為非子畏志之真也
又以畫余肯為之真哉設余第徇子畏云爾已矣當不
畏人笑失倫又不畏神怒忽畧茍且阿人哉神之祥子
畏不唯是也必然矣然而人之志最易止止子畏之志
無亦果本爾乎或是則不可不可必進以從余如子畏
不然又何煩以余文為哉
  鳳嬉堂記趙釴/
貴州古九夷地也嘗讀魯逸論云孔子欲居九夷從
[333-8b]
鳳嬉心竊疑其言夫九夷自秦漢始通中國春秋時武
陵之蠻猶未欵順孔子欲居於此豈信以為可化乎然
當時屢於列國之君與其卿大夫竟不能一入其説
然猶可諉曰不親至於七十子者日相從左右日絃
誦洙泗之間亦不能使由之不勇師之不辟求之不
斂况九夷乃能化而入乎至于所謂鳳者古今曽㡬
見之岐陽一鳴收聲已久豈逆知其猶在九夷否邪
則又寥逺難期此必聖人有為之言也今九夷内附
[333-9a]
悉為郡縣溪洞之民皆崇禮教其酋長盤辟雅拜隨
羣吏抱牘日趨事不少怠問其俗而標枝野鹿之風
猶彷彿近古其時孔子之時何如使天下無鳳則已有
鳳不在中土必在此無疑余偶承役來此人皆以夷為
辭余獨喜猶冀一聞鳳鳴乃為堂於玉池之上題曰鳳
嬉又徧樹梧竹邀求琳琅之實此其可以招致乎夫唐
虞之時鳳凰來儀雖遇文武神聖之君益禹稷契臯䕫
奮庸之臣内外相成協氣四匝故靈物畢致今主上
[333-9b]
方隆唐虞之徳而臣人不能廣脩和之政况庸庸如
釴者鎮撫兹土雖有鳳恐嗈嗈避長吏去矣此吾所
以有無窮之思也雖然鳳之來不來不可知而臣人
奉職治此猶以陋目之不樂久于其地豈以為必不
可化耶夫在昔本不可居聖人猶欲居之今可居而人
猶不欲居其志意去闕/
[333-10a]
  愛山堂記趙釴/
凡人之情必有所適適者多外假假外以為適者其
終必移何則能適於其所適而不能適於其所不適
今夫樵者日入山而不知山之美漁者日㳺水而不知
水之美非山水不能恱愉其心彼其中本無丘壑川澤
故耳是以好竒之士以風流自命毎探巖穴對靈勝鬯
意𤣥逺歌咏所懷翛然有出塵之想及轉而投之陿阸
之區寂寞之野少拂所願欲反氣挫悲歎豈情好固有
[333-10b]
時而異耶所謂能適其所適而不能適其所不適也適
其所適者遭適其所不適者忘其相去逺矣吾自少
愛山毎讀書山中嘗終日不櫛雖深谷峻嶺有命之
逰者即躡履相從其性然也辛酉秋忽有貴州之役
問所嘗徃來者輙顰蹙為余躊躇曰其山狂川怒最
為駭人而蠻煙瘴雨又昕夕莫定所謂捫天揑石之
難也余惑其言不能不來來則前所謂險者若失毎
度嶺見飛鳥出人履下其懷益曠及循登入谷仰視
[333-11a]
後騎蹀蹀在頃上如畫几前見羣峯碧圍雲出肘腋間
則又恐列不密余無得於山而愛好若此雖亦不能
自解然貴之諸峯惟南郭最秀舊有使館既卑隘不
飭又背山臨市余廼徙而南正與諸峯對堂成見山勢
欲來嵐光蓊勃飄飄若與雲浮旅思頓捨非惟吾樂之
而諸大夫久滯於此雖有不樂者無不色喜因以愛
山名之獨怪世之傲者好詭為論説不讓近見太史升
菴氏品叙山岩之異徧於天下於貴州之山獨醜為詆
[333-11b]
辭此其説當乎夫内適則培塿泰華内不適則泰華
培塿其境在内不在外茍樂必選勝則所不足樂者
必多昔人有云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惡者自惡吾不
知其惡吾惟愛其崒嵂䓗鬱有拒日槩雲之狀而
已恐後之人惑于其言有不樂於兹山者故又為之
説云
  倚豐亭記趙釴/
倚豐亭者倚豐山而作也豐蓋滁之望山人皆環而
[333-12a]
居之山亦鬱負靈異往往朝冠雲則晝必雨故滁人
凡有事於場圃耕耨興作必望豐山雲氣以卜晴雨
其歲時水旱祀之尤應嘉靖戊午余督收至滁時秋
多雨雨反敗稼至已未春不雨夏亦不雨民始望而禱
之謂雨可立致已而久不雨民咸咨歎曰天不我仁豐
山廼亦不我雨邪何昔雲而今不雲也若有移怨于豐
山然者余廼解之曰大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國山豈不
欲時風雨興利百物使民奠安其土哉况民所以祀而
[333-12b]
禮之歲亦勤矣今廼有不盡然者非豐山之所能為
也雖然豐故雨之矣然雨未至而人望之雨既至而人
棄之溝瀆不遂隘障水不安其藏隨洩而隨取之雖有
慈親弗給矣山川若之何此專倚豐山而不善用者也
使善用之則昔雨即今雨矣何也吾嘗見吾鄰人翁矣
東鄰貧西鄰富吾就西鄰而問之曰若何以富於東
鄰也曰亡它惟得天而不盡用乎天得地而不專任乎
地如斯而已矣曰其道何如曰天有時吾則相之見
[333-13a]
生樹生見死穰死天有澤吾則留之存其有餘不棄其
既往故為池塘為陂澤為畎澮務期足用往往天之澤
十之三吾之自澤十之七故三時不害於地亦然剛者
令柔柔者令剛燥者令濕濕者令燥又棘則肥下則埤
髙則抑險則易地方人力相半歲率多穰東鄰翁則
土冝不任草穢不剪時盈則澇時涸則止故種稑禾
不為稑種穜禾不為穜以是與吾異噫此善用者且無
多求於天地况山川乎知此則知豐山能利滁滁人不
[333-13b]
能自利耳又何怨于是滁人始知耕此吾亭之所以
作也亭在豐山之麓旱時嘗同僚友與民望雲於
此故因以立亭又恐民之時至而忘吾説也故書其言
於亭中俾逰者觀焉所以告儆也
  偕樂亭記趙釴/
桐四塞皆山其最勝者東則有浮渡山白雲巖南則有
大龍山小龍山皆去縣百里北則有洪濤山麒麟山
西則五嶺挂車山皆去縣四五十里其最近則龍眠山
[333-14a]
鳯凰山靈泉山然龍眠其山邃鳯凰其山峭逰者嵗
不能一至惟靈泉山秀而磅礴為縣之後龍自仙
姑至王母塔横亘數里皆其支也民枕山為居為縣
之右閭閭之中為正學書院為輔仁㑹所書院之後
有山窿然而起圎上泰下髙不數仭見可百里是年
古泉盛亞卿欲移居其上力不能就侯登而四望見
羣山垣列而村居市㕓秩秩于白雲紫霧之中龍眠
水桐陂水穿閭里左腋蜿蜒如白龍南下而練潭鴨
[333-14b]
湖白兎河諸水緯注而絡滙之與山演漾生竒侯曰有
以也桐無城郭而安不貿易而足豈非山水鬱盤風氣
完聚故邪是山誠不可無亭廼郭其巔為屋三楹期月
始成一時觀者欣忭如突入層霄山水驟合因名亭曰
偕樂其丞李君某簿張君某尉丁君某伐石紀侯建亭
日月求余書其事以傳余曰曠哉侯之見也今之仕者
喜言憂而忌言樂故其之官也與小民言憫其窮而
恤其困嗚嗚然如新出湯火而浣濯之計不十全不
[333-15a]
已其與上大夫言又極言民俗之憊而吾所以拯之者
若此之勤使聞者惻然稱歎以故其聲日廣以大其
擢而去也常不待期至于山谷之美溪壑之勝可以一
覽而樂者亦垂睫不顧比叙不入曰吾暇乎哉及考其
政則未必然此無他無愛心故也夫樂生乎愛故愛蔭
者及樹愛屋及烏豈有愛其人民而不及山川土地哉
吾嘗見家人翁過其諸子之舎矣雖一山一水一草一
木無不如念環視其田疇易陂塘固林園茂則陶然樂
[333-15b]
之否則怒及其過它人之舎則不然矣故古之人與民
偕樂非真列屋而居之推甘而食之懸鐘鼓而恱之各
得其情焉爾夫樂者何情之所適也吾適人之所適
人亦適吾之所適交相愛者也知此道者吾于周侯見
之矣周侯之至桐也適萬事更新之日人皆鋭于求治
其于民事猶之比櫛髪髪及之矣侯詢俗察情日民不
以為苦柰何勞之一切與民休息人曰桐人悍侯曰人
畏罪云何悍人曰桐人詐侯曰獵者狡兎安得不狡云
[333-16a]
何詐桐人曰人多訟侯曰人情不得其平則鳴云何不
訟上既安于清凈而無徴召㪣扑之煩下亦安於閭閻
而無奔走震驚之擾是不偽為憂戚以相譽恱者也
但見以里役至者不及庭而退以糧稅至者不弛肩而
退以告言至者不越宿而退恬然相安于無事此亭之
所由作也雖然吾嘗疑古之賢者喜雨有亭豐樂有
亭本因一事而作亭乃至今存使其意止此然則雨有
時而暵豐有時而歉将若之何審此則知所以為樂
[333-16b]
矣侯以乙丑進士來令桐年不滿三十以赤心臨民
惟其心真故樂亦真憂亦真余愛其與人真也故
樂為之記侯名芸字用馨别號仰南湖之景陵

  助山堂記趙釴/
善哉山水之勝登臨之樂莫如栁栁州但栁州挾盛
氣多慿陵山水余嘗疑其言曰地雖勝得人焉而居
之則山若増而髙水若闢而廣堂不待飾而己奐是
[333-17a]
人有加於山水矣後入貴陽由武陵辰沅而上見山峻
水冽而怪石嘉樹交贊為竒竊歎為仙靈之都逹者
所宜考槃曽無一人樂於其地反罪及山水曰山狂水
怒然後知地雖勝不得其人秖以陋信矣人之有加於
山水也余有田一區在麒麟山中見髙峯疉嶂四顧
墻立而竹樹駢植蒼翠相輔意其中必有人不及知
者因令土人為導日逰一山見篤山之孤特小龍之峭
麗麒嶺之崔嵬石鼓之蜿蜒蓮花峯之髙秀舞蹈嶺
[333-17b]
之徊翔𤣥𤣥峽之鬱盤龍門冲之幽深雖不能與名
山爭勝亦一方偉觀矣因為堂於石鼓山下盡揖羣
山而友之山亦交臂結駟迤邐若向吾而奔風雨晦
明拱立不去尤宜月出如營壘中觀天刁斗不鳴繞
身戈㦸各賦詩一章告于好事者好事者樂余之樂
往往有欲逰者則迎致之其欲逰而不能逰者則强
致之逰而不欲去者則慰留之山亦稍稍聞於人矣
毎酒酣輒酹地而諗之曰山乎靈乎其不靈乎如其
[333-18a]
靈則吾効力於山抑大勤矣山固漠然於我其清淑磅
礴之氣既不能尊我徳行又不能興我事功績我文章
徒以色象索我則余誠無負於山山實負余矣聞者大
笑因名其堂曰助山欲山靈之嘉貺於我也堂成於嘉
靖乙丑九月
  發奸亭記馮恩/
乃嘉靖壬辰夏四月七日予按事至寜入院署翌日過
東亭見照壁繪畫一麟頭角蹄鬛為矢中傷問左右
[333-18b]
云此射亭也舊設號矢監司按臨公餘則射中之以
舒牘簿之勞予不忍之示宣城尹汪俸以宋奸臣秦檜
代之仍置彤弓二鏃矢百凡我同官暇則援弓發奸中
其黒心為上勝中其首次之中其腹其四肢又次之不
中者為負焉嗚呼好直惡佞人之秉彛麟王瑞也孰俾
之蹷足於東山檜奸雄也又孰俾之保首領於牖下
今麟逝矣檜死矣麟逝而形存焉檜死矣而臭遺焉
形存吾愛焉己矣夫孰知其逝臭遺吾惡焉己矣夫
[333-19a]
孰知其死逝者吾且愛之况忍以中傷之乎生者吾既
惡之况肯以附㑹之乎不忍中傷不肯附㑹則舎麟而
矢檜也亦宜
 
 
 
 
 
[333-19b]
 
 
 
 
 
 
 
 明文海巻三百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