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a]
後村先生大全集五十二
奏議
召對劄子淳祐六年八月二十三日
臣聞更化則善治化愈更而治愈不能善者咎不在
它一曰委任之失二曰謀謨之誤深惟本朝以仁立
國𫝑趨於弱粤自全盛至於偏安雖二百年間名臣輩
出而夷狄之患未有能當之者有一人焉出而當之
人主舉國以聴天下亦幸其集事而不暇也臣竊議
其後若景徳之於㓂凖慶歴之於吕夷簡靖康之於
李綱建炎之於秦檜是也然幸澶州斃撻覧準實能
[052-1b]
戰郤二酋全京師綱實能守遣冨范盟遼憂返河南
還東朝夷簡檜實能和陛下慨思其人而不可得遂
取其似是而非者而相之夫以借𦔳㓕守緒為戰則
不武以厚弊奉倴盞為和以清野蹙國為守則不智
實未嘗和實未嘗戰實不能守而自和戰守之功
迭執和戰守之權人主舉國而聴天下明知其不足
集事畏之而不敢議旣去而畏之未已豈非以叔文
起復之謀雖沮於獨斷廬祀見思之語已喧於羣聴
乎議者求其説而不可得則又曰思其能把握而
荷也思其能致富彊也是又不然禄去公室政出世
[052-2a]
卿不可以言把握畫江之外惟有移蹕不可以言負荷
實則增料名曰縮楮實則再摧名曰浮塩不可以言冨
強已試亡其視凖綱夷簡薫蕕不同又不足以望檜
萬一此委任之失一也昔者不擇其人而任之太專
今也懲前之專雖擇其人而未嘗盡授以柄官無𦂳
慢動煩親擢有不由中書進擬者矣事無巨細多岀
聖裁有不容外庭與聞者矣臣不知陛下聚名流於
臺省㫋厦清望之地嘗置簿官中考其所言行否
乎抑但曰進呈訖而已乎將使之為四諫官三舍人
乎抑調䕶使之勿言宣諭使之奉詔乎將使之為程
[052-2b]
頥朱熹乎抑使之倚閣春秋而談青苗乎其大者登
人望於廟堂之上將責之以韓琦冨弼之事乎抑使
之今日曰領聖㫖明日曰聖學非臣所及乎此委任
之失二也天下望治甚於飢渇而諸君子虚名過於
實用清談多於行事大臣有翕受之量而無主宰之
力同列有不說之色而無鬷假之和桑䕃易移機事
屢失桑維翰一日易十節度使今代一邉閫淹乆而
後决郭子儀朝聞命夕引道今遣一儒帥廹趣而始
行薄物細故紛拏不已急政要務謙遜未遑未免有
不言防秋而言春秋不言砲石而言安石之譏夫廢
[052-3a]
春秋用安石致禍之本也於時尚以為不急况今之
不急有甚於此者乎此謨謀之誤一也昔劉摯當軸
憂章厚覆出主調停之議用牢籠之䇿於是宣仁諭
摯曰如厚者雖以相位遜之不可復收矣厥後諸賢
之禍甚酷摯幾覆族而宣仁在天之謗至南渡而後
明小人怨毒上及君親於縉紳乎何有陛下之聖固
無愧於宣仁諸臣之賢未及於劉摯柰何不鍳覆
車之轍反操入室之戈𦔳羣小而自攻乎洛蜀分明
而頥軾逐布忠彦争權而京相今廟謨暌異邪黨挪
揄臣實未知其所終此謀謨之誤二也陛下内責治
[052-3b]
效之不進外憂狄患之莫禦管仲樂毅之不作憶
李訓鄭注之有才聖心欝陶寤寐嗟嘆左右竊聴而
知之朝野習聞而憂之夫以眀謨雄斷卓冠百王實
有退小人之力而虚受小人之謗此亦羣臣不能建
明之罪也臣竊以為自古有任事之臣有折衝之臣
有託之臣任事者取其智謀折衝者取其威望至
於託國則取其忠實而巳元温誚王衍諸人自許
豪傑苻堅笑之語及謝安則以為江左偉人秦檜嘗
言諸人當啖飰觀吾致太平其意謂東南不可一日
無我然兀术將死乃以張浚尚存為憂安與浚不過
[052-4a]
一過爾安握兵不如温䟦扈不如温浚專權不如檜
挾虜自重不如檜而二酋者乃慢彼而敬此然則陛
下之國家社稷將託之於如温如檜者乎抑托之於
如安如浚者乎書云任賢勿去邪勿疑巳去而疑
其如勿去巳任而其如勿任惟陛下留聖恩焉
二
臣聞善𩔖之離合世運之隆替繫焉言路之通塞主
徳之明闇繫焉臣逺摭簡編之記載近參𦒿舊之見
聞竊謂善𩔖之合莫盛於本朝言路之通亦莫盛於
本朝盖世道興隆之候主徳聖明之騐其事不可殫
[052-4b]
舉臣請試條其略自昔人主不喜人論時政而治平
之濮議熈寕之新法元祐之黨籍炎紹之和議乾淳
之恢復元之道學諌者有人自昔人主不喜人言
婦寺而遂國夫人之封德用女口之進諌者有人雷
恭之交結任守忠之離間諌者有人自昔人主不
喜人攻女謁排戚畹而彦傳主貴妃昌朝結姿諌
者有人張堯佐領四使張詵擢樞筦諌者有人自昔
人主不喜人非議土木符瑞之𩔗而土清之役天書
之事諌者有人自昔人臣於妃后於儲𩔖曰此人
主家而金庭瑶華之廢嘉祐宗正南渡資喜之建諌
[052-5a]
者有人自昔人臣進言鮮不以犯顔攖鱗為憂惟本
朝不然趙普賛與子之䇿曰陛下豈可以再誤張昇
進建儲之説曰陛下孤寒陳瓘力諌東朝還政鄒浩
請停昭懷册禮婁寅亮乞選藝祖諸孫使遇衰世闇
朝必觸竒禍而我祖宗甘其苦言養其直氣有立行
其説者有乆而思之者有始忤而終合者有自常調
㧞為清望官者烏呼此本朝之所以為本朝歟陛下
仁聖動法祖宗閲羣臣章奏如見肺肝雖所言狂悖
可論以大不敬非所宜言之罪者未嘗加譴至乃厚
禄顯職光寵其身分布中外任使有加所謂立行其
[052-5b]
説者自常調㧞為清望官者比肩而立乆而思之者
始忤而終合者亦接踵而至臣每嘆凡人度量各有
限極惟聖主與天同量仁宗年攻夷簡者皆去其
後仲淹大用若脩若靖若洙繼還臺閣皆前曰攻夷
簡之人也孝宗初年攻覿大淵者皆去其後周必大
龔茂良大用所擢名侍從臺諫皆前日攻覿大淵之
人也魏掞之一布衣身旣殁猶思其言而寵褒之豈
非與天同量乎傅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
也陛下待羣臣至厚記憶所及野無遺賢臣恐其間
尚有迹逺位卑而滯者其人昔尚盛年今巳暮景昔
[052-6a]
膠舊聞今長新職非復洛陽之誼呉下之蒙矣陛
下收之於霜降水涸之餘納之於天覆地載之内逺
者稍近之滯者者稍擢之使善𩔖常合言路常通陛
下侔德二祖而諸臣亦可自附於先朝之名人矣臣
不勝惓惓
三
臣旣妄議時務於前矣深惟使事有當復於上者其
一曰恤貧民兵興以來瀕江之人困於和糴困於軍
需困於浮塩困於抛買困於招軍和糴則低估高量
軍需則籠奪百貨浮塩則扣戸抑配抛買則一錢而
[052-6b]
百錢之物招軍則募錢衣装皆隅保自備一卒
就募而一家破矣昔之豪戸鉅産化為貧弱名區要
事所至蕭疎蘇息無期侵牟轉急二税有預借至淳祐
九年者民生斯時尤可哀痛宜擇良吏勤而拊之頃
督師者至誅某郡之吏傳首列城縂餉者亦斷人
一支以威所部上下交征民不見徳向非陛下所至
仁戒餙數下蠲逋减租税而專閫主計之臣亦皆
一時遴選稍於其間有所弛張則民怨盗起乆矣國
家版圖日蹙如江浙荆湖閩廣十餘路禮樂衣冠一
綫之脉焉臣願陛下選抜帥守監司常用明治亂
[052-7a]
知大體之人守令循良者擢之貧殘者斥之民心愛
戴而不則天命眷顧而不釋矣其二曰處流民今
沿流諸郡流移悉巳布滿此曹羣聚無統飢餓無憀
或横行江中沉舟奪貨或夜出墟落斬関探嚢有司
雖稍捕𫉬梟磔相望終不襄止古者以移民為常漢
遷諸豪於五陵諸葛亮以一隅之力尚能㧞関中户
口入蜀而不聞後患良以主能制客而客不勝主故
也今州縣單弱無守偹田里凋殘無積蓄如饒州譙
樓欲壓扶以二木城圯可踰濠塞為陸郡兵千人未
嘗簡稽以此推之它州可見一夫攘臂疾呼必為執
[052-7b]
事者之憂臣願陛下申命諸郡繕城池蒐卒乘勵隅
縂使金湯之𫝑旗皷之容隱然足恃則主能制客矣
千人所聚必有一人智謀材武出其上者牢龍而任
使之分之勿使聚弱之勿使強則客不勝主矣夫基
本厚行𫝑尊威令行則徂詐作使茍爲不然陳勝
輟耕髙結客皆吾民也况流移者乎臣毎怪韃在
草地哨在淮北幹腹之謀在安南議者咸知防虜
而流民近在目爲腹心之謀則未有以爲急者惟陛
下留神
貼黄
[052-8a]
臣違去闕庭留落逺外常謂終老莫望清光昨䝉聖
恩俾之入覲驚喜感泣實出望表然臣有母今年八
十有六况臣之年巳六十矣自古忠孝難於两全力
辭予環人所共知乆不𫉬命進退維谷今幸進瞻威
顔畢陳狂瞽臣志願足矣欲望聖慈哀臣血昇臣
福建路待次一州稍便親飬使朝野之人皆知臣之
來也不敢忘明主臣之去也不敢忘老親臣死且不
朽冐於宸聪恭候斧鑕
録聖語奏申狀
竊見近降内批指揮今後臣寮奏對所得聖語並
[052-8b]
要一奏一申者
右臣今月二十三日依己降指揮上殿奏事所奏劄
子三件第一劄讀至聚名流於臺省㫋厦處玉音云
所召之人所進之言未嘗不用至大臣同列處玉音
云近日大臣甚和至洛蜀分朋處玉音深以為然臣
奏云分朋植黨非家之福惟明主建大中以銷弭
之讀第一劄畢臣奏云朝野之人皆以小人復用為
玉音云必無此臣奏云羣臣雖陛下之言天下人
未知之小臣近至都城始聞聖制末章有姦邪終屏
黜之句然後中外相人情讀第二劄至容受直言
[052-9a]
處玉音云此朕祖宗家法讀至其間有迹逺位卑處
玉音云爲誰臣奏云當世賢俊收召巳盡只遺數人
中外臣寮屢爲陛下言之以從臣如王遂徐清方
大琮庻寮如湯巾巳没存者如黄自然王邁之𩔖自
然近巳召用餘人皆年事巳高惟明主收之於晚節
讀三劄至二税有預借至淳祐九年處玉音云向有
御筆臣奏云臣嘗奉詔劾其尤甚者玉音云大率貪
吏多讀奏劄畢臣讀云乆去闕庭䝉君命召臣不敢
不至玉音云巳去幾年矣臣奏云十有一年耶兹幸
復瞻天日之表臣之志願足矣念臣有母今年八十
[052-9b]
有六願乞骸骨歸奉養親玉音云未知朕乆著文名
且有史學當盼錫第之命兼任修繤之事臣奏云進
對之頃抑荷聖諭嘉奬如此臣空踈不學實恐懼不
敢當然生成㧞擢恩出君父不出左右先容臣榮幸
甚矣容臣下殿仰謝聖恩
轉對劄子十月一日
臣㳟惟陛下躬聖徳膺駿命實開我宋無窮之基然
踐祚二紀國本末建中外寒心非一日臣下納忠非
一人仰窺聖意務欲謹重自端平初慱訪精擇今一
星周謹重如故言之愈衆聽之愈緩昔室女至㣲
[052-10a]
無知也顧以君老子少為夫少有時而壯其
且
爾使此女生於今日為陛下冝何如也臣庻之家
十金之産一命之澤必思所以傳授之者陛下貴為
天子守一祖十二宗之業繫四海九州億兆人之命
而鶴禁無主噐之子鷄鳴無問之人陛下樂乎否
也禋𩔖上帝欵謁原廟不知其幾矣陟降惟至尊祼
薦無後繼陛下嘗反顧乎否也獻議者曰宜早定宜
豫建沮議者曰不可忽曰有所待陛下於二者之説
亦嘗求其情乎盖建威立順黄門常侍之謀也埋璧
於庭而以羣公子卜巴姫之意也諉曰人主家事世
[052-10b]
勣林甫之言也國家大事而與左右邪謟之人謀之
鮮有不為所摇者古今一律不可不察臣嘗以為此
事在唐宣宗後唐明宗行之則甚難在我仁宗高宗
行之則甚易毓英宗孝宗於禁中也皆擇於未入之
前而定於旣入之後異其名爵别其名稱自㓜至長
自姪為子不待建儲而人望國有所繫矣夫朝取
一人焉暮取一人焉一岀焉一入焉舉棋之𫝑未定
當壁之覬廣非所以嚴宗廟而尊本統也陛下明
叡同符二祖獨於此一大事猶豫不决豈非内主謹
重之論傍惑牽制之説而然歟或難臣曰金枝玉葉
[052-11a]
之盛文昭武穆之衆將嗚呼定臣曰孟子曰為天下
得人謂之仁傳曰以長以賢不利之言也天命陛下
為華夏民物之主聖意之所向即天命之所屬也誰
敢違之或又曰陛下春秋鼎盛螽斯之未艾椒聊
之實必蕃盍小需乎臣曰匕鬯虛則入居廣内岐嶷
生則遣還舊邸明明我祖具有成憲陛下曷不舉而
行之歟臣又考之先朝國有大議皆近臣發其端大
臣贊其决今近臣抗論自鳴自止姑以塞責未見屢
數十䟽不巳如范鎮司馬光者大臣造𦞃或言或否
莫得而知未見以身任大事如韓𤦺趙鼎者遭時如
[052-11b]
此遇主如此虚擲歳月遺天下以隱豈非陛下近
臣不盡觀大臣不責難之咎歟臣本州縣俗吏陛下
度越拘攣賜之儒科置之文館又俾執經入侍旃厦
不世之榮遇也深惟空踈無以報仰君父幸因轉對
輙論天下大計自附於室女
爱之義惟陛下赦
其愚而采其忠焉
召對劄子辛亥五月一日
臣聞易曰窮則變變者猶醫家汗下之劑不得巳而
用不可以屢試也寳詔壊證矣陛下慨然改號端平
一變之功侔於元祐不幸金㓕韃興丁是時外患
[052-12a]
之來𫝑如風雨謂宜堅初志修內治以待之執事者
方咎用賢之無益疑更化之致㓂再變而為嘉熈三
變而為淳祐皆求以愈於端平也然而足不能有所
愈也於是四變而為乙已五變而為丁未其間豈無
賢揆率不能乆局面隨之而變此如沉痼之人屢汗
屢下之餘難乎其處方矣夫亟易相而圖任靡終數
更化而規模不立此所以毎變而愈下歟惟丁未轉
局則異於是以端平之舊相復修端平之政事收拾
端平之人材致太平而起頌聲冝無難者而時異事
殊不可概論諸老殄瘁宿望一空名臣欲盡來者誰
[052-12b]
繼經費繁浩大司農不能給未免講求生財之說人
不 見大夫無可使未參用喜事之人諸公貴
人志得意滿旣取羙官又全羙名而去一二自好之
士方且栖遅偃仰弓旌雖遣翔而未集使當饋有乏
才之嘆翹館無可賢之延或者見其如此遂目陛下
與大臣改端平之政矣甚者以爲改端平之心矣自
古政事不能無弊端平之失在於施行銳周防踈除
擢驟而巳然則以今之審矯昔之鋭以今之宻矯昔
之踈以今之乆驕昔之驟因時酌冝扶偏捄失不得
不然端平之政或可改也夫召故老起諸賢抑世
[052-13a]
卿杜近習去副封開言路絀贜吏減斛面數大節目
皆陛下與大臣端平之初心天命之眷顧國祚之靈長
人心之親附繫焉自始至今孰敢議其非者斷乎不
可改巳臣在田里見元㑹所下餘書作而曰謂陛下
與大臣改端平之心者誣也臣聞仁宗以㳟儉安静
為治體終其身而不變孝宗以剛明果斷為治體亦
終其身而不變中間雖有小因革要皆不失其初心
故嘉祐淳熈之盛為本朝冠臣敢誦二祖之治獻陛
下昔冨弼再相上謂歐陽修曰弼頃為人所今必
顧慮不堅守初志臣敢誦冨弼之事為大臣勉詩
[052-13b]
云爱莫𦔳之臣不勝惓惓取進止
二
臣聞之道路皆朝廷近懲多言之患稍有厭言之意
矣臣固知其不然也陛下自臨御導人使諫凢攖
鱗直突苦口難堪之言皆霽威嚴和顔色以受之間
有留落在外巳而相繼收召或至於大用可謂有君
人之度矣大臣旣再當國虚心無我凢意見柄鑿議
論矛盾之人皆泯恩怨同異以容之
齟齬難
合俄而然相得或與之同列可謂有大臣之量矣
學士大夫遇主如此遭時如此政之得失事之當否
[052-14a]
不有造膝乎不有附耳乎而自頃以來大小之臣嚢
封匭奏往往播騰上焉者失納約之義下焉者犯横
議之戒㡬於太強聒矣然其大意不過責難於君責
備於吾相爾豈有它哉自昔議論之臣人主無失徳
則言掖庭或言戚里或言圡木或言聚歛陛下毋恠
其如此也求之在上而巳仁祖㳟儉之主納一女言
而王素諌擢一妃族而王舉正等皆諫章聖太平之
世築一玉清宫而張詠諫阜陵英明之主創一發運
使以治財而張栻諌不特此也有選人而上流民圖
者有縣佐而論儲貳者有諸生而諫花石者國史書
[052-14b]
之天下記之非諸臣言之之難而列聖容之之難故
曰求之在上而已大臣無可議則指除授或指賔客
或指子弟大臣毋恠其如此也求之在我而巳之
所在怨之所歸光薦祖禹同列以為姻鼎薦九成言
者以為黨修至於祖禹九成有所不免公著為相頥
為客求公著而不得者惟頥之怨修至於頥有所不免
浚為父拭為子其視師淮蜀也軍民有百萬生靈由
五十學士之謡臺臣有軍國大事付癡騃小子之語
修至於栻有所不免故曰求其在我而巳不特此也
有以堂後官私事許普者有以交結宫掖詆彥慱者
[052-15a]
有以䟦扈誣琦者有以不敢辦眀之謗中弼者何嘗
爲諸老之瑕疵適足以見大臣之徳度故曰求其在
我而已夫君相未嘗無聽納之意而中外乃妄有厭
之疑非國之羙也臣謂惟聖君而後可以責難惟賢
相而後可以責備使遇猜忌愎諌之主沉忮怙之
相孰肯以身試不測之禍乎臣願陛下與大臣採用
其言之可行者以養其氣甄錄其人之可進者以
招徠其𩔖則盛徳大業令聞廣譽在上而不在下在
我而不在彼矣取進止
貼黄
[052-15b]
臣昔在端平乙未以樞椽輪對嘗以國本未定為
猶意岐嶷之生止在旦夕微𤼵其端未敢詳也及淳
祐丙午以少蓬轉對竊謂禖祀雖豊熊夢未恊宜先
有以繫人心旣而有貴州刺史之詔今又五六年矣
雖已建旄鉞䟽王爵然終未明白洞逹於天下臣向
所云聖意之所屬即天命之所屬不易之論也願陛
下採臣自姪為子之説蚤定名號以重祖宗之付托
以解朝野之疑惑昔朱熹三見孝宗云月逾邁不
獨臣蒼顔白髪仰視聖顔亦非昔矣臣自乙未至今
亦三賜對由臣視熹愚賢雖異而爱君之心一也誦
[052-16a]
熹之言慨然有感惟陛下留意而圖之伏乞
睿炤
直前十月十一日䟽留中閏十月論罷
臣竊惟今日事𫝑有暫可喜者三有大可者一粤
自精禋以至恭謝霖潦忽霽杲日隨升仰占天心
答聖意都人皷舞歡聲載路一暫可喜也韃雛新立
河患方梗北風漸勁南牧未皇二暫可喜也逺方饑
歉間煩賑貸近甸豐稔足相除三暫可喜也此皆
陛下聖德所感和氣所召謂宜朝野之人高視闊歩
以幸一日之安而上自縉紳下至韋布往往蹙頞而私
[052-16b]
相告語凛然有虎兕出柙之恐陛下亦嘗聞之否乎
陛下語羣臣以為其人决不復用天地祖宗實聞
斯言今道塗訛傳廼曰落致仕矣建督府矣臣難之
曰何以知其然也曰陛下韃而然也又曰某人嘗
以御槧示人矣又曰陛下巳戒其勿修怨矣臣知陛
下萬無是事設或有之此悞不少夫啜之樂羊不
如放麑之西巴今雖乏才何至復託國於匿哀無父
之人乎秦檜用事朝廷一日無檜則東南不安若夫
當軸數年哨嵗至䇿免七載羽檄日稀其去留不
繫於成敗審矣何至復注意於挾虜要君之人乎向
[052-17a]
使陛下終始柄任不加廢退偃月之禍不過及於士
大夫而止今君臣之義判然已乆彼其以埓國之冨
震主之威繆飾不青之恭順隂懐非常之忿毒外豈
可以寸銕内豈可以假之寸乎神宗之於安石恩
禮隆矣晚議建儲師傳之選乃屬馬吕安石不預也
豈非以其元豐失鍾山懟筆有如陳
之所云乎
陛下恩禮其人不加於安石防慮之道宜鑒於神宗
不可忽也議者不先爲君父而切切然以修怨爲
懼相顧而不敢言雖然亦不足以感悞陛下之聽臣
秦檜再相之初未嘗不牢籠李光胡寅之流乆則
[052-17b]
當世名臣舉族貶竄闔門廢錮上而至尊亦有靴中
匕首之防矣吁豈非所謂一大可者乎臣以妄庸
偏塵華近但恩報九重之拔擢不敢計一身之禍福
因侍㫋厦輙献芹曝易曰君不宻則失臣惟陛下以
䟽留中垂睿覽而加聖慮宗社幸甚取進止
庚申召對
臣起州縣俗吏以文史小技受知明主偏塵清近人
所恃者貴臣所恃者君父雖人言排詆無所不至
然聖恩記憶乆而未衰復隨弓旌來覲旒冕敢陳
言以献臣惟國家三數年來凶相弄權以富彊自詭
[052-18a]
輔聖天子而行覇政為天下宰而設騙局朝野之人
相與竊議曰相非相狙也政事堂非政事堂壟斷也
其所操之術所行之事適足以殄民蹙國安能冨強
一旦陛下赫然震怒逐而出之内出白麻魁柄改屬
國人皆喜曰是名父子也甲科郎也必有以慰人心
紓國難者而又不然天下怨凶相入骨髓屈𨤲厨車
元載韈未足塞責而卵翼覆䕶臺簡屢上不傷毫
毛天下大事當合天下之賢雋共圖之而所汲引所
抜擢不過於平昔綢繆相結納三數人凢不能附麗
者無雅素者或貌敬心踈或文與而實不與專引狂
[052-18b]
生吻士為更䦨夜半之客固巳失士望矣及集百官
廷議移蹕大失天下之望國事愈趨於壊不可收拾
語有云旣往不咎臣之所言頗咎既往多談奚益請
為陛下試條舍舊圖新之䇿臣聞國以危懼存以佚
樂亡以奮𤼵強以玩弛弱方其危懼而奮發也必悔
艾必勤亡者可存弱者可強及其佚樂而玩弛也
悔者忘勤者怠而成敗禍福始相尋於無窮矣去歳秋
禍亘古未有凡婁宿無木所未至之地獸蹄鳥跡皆
至焉祗髪之近在眉
天錫陛下勇智下詔罪巳
前代帝王有終始以盧杞為清忠者有終始以恭顯
[052-19a]
為謹信者陛下英眀果斷或竄逐或䟽逺如棄涕唾於斯
時也天子危懼發於上旬宣之臣朝聞夕引有母
不敢顧躬擐甲胄往來指授於矢石之間將帥之臣
城郭封疆之臣或扼險燔梁或攖城堅壁力戰死守
於邉塞之外然後虜之游魂者無噍𩔖而中國禮樂
衣冠之統㡬絶而復續豈非君臣上下危懼奮𤼵而
然歟臣有今之所以私而過計者近裏之郡邑稍
復矣並邉之藩籬稍葺矣交廣之覆出者遁去矣河
南之僉摘者向北矣連以㨗告矣熈事成而歲有秋
矣爱吾君者皆曰向之危懼者得無趨於佚樂乎向
[052-19b]
之𤼵者得無轉爲玩弛乎竄逐者安知不重遷移
乎踈逺者安知不復親近乎雖無此事然有此理古
人請釋楚以爲外懼先正李沆不願貞宗皇帝與虜
和親其慮逺矣臣不勝大願願陛下毋忘胡馬飲江
時願太臣毋忘入峽時毋忘漢陽舟中時毋忘咸寕
道間與白鹿磯時玁狁孔熾而周興呼韓來朝而漢
衰永洛失而趙卨吕公著之言見思澶淵歸而彭年
欽若之䛕𫉬售然則必特勝必慮患必親君子必逺
小人非吾君責乎謝安能走符堅而暮年有其之
歎裴度能縳元濟而晚節貽浮沉之議㓂凖能贊親
[052-20a]
征而不能不傅會天書王旦能致太平而不能諌東
封西視然則必弼違必恪非必為羣公先正所不能
為非大臣責乎王羲之譏諸賢以清談廢務浮文妨
要先朝用時為給諫或者尚有不言防秋不言砲
石之誚然則先急政要務薄物細故非士大夫責乎
臣雖老誖一念爱狂言望擇惟陛下裁幸取進士
二
臣仰惟陛下待羣臣海春育恩德至厚片言寸
靡不甄録惟貪者譁者詔諭大臣不可引用聖謨洋
洋與孝宗御製用人論相為表禮天下傳誦臣不揆
[052-20b]
䟽賤輙因聖訓之所及而推廣聖意之所未及以効
芹曝太宰八柄一日奪以馭其貧狂謂估籍之𩔖
有棄市者乾淳間有苔黥者元豐貶舒旦不以近
臣而屈法南渡責鄒栩不以名家而漏網臣竊怪有
為湘臬而乾没冨民臣萬之贜為閩漕又席卷一路
牢貧之利者具獄來上終於幸免俄而擢爲畿内監
司矣其説曰名勝也議賢也烏虎自古及今豈有犯
贜之名勝哉陛下惡貪而眞貪幸免至於權姦所不
樂之人例託此名以汙之如洙貸公使軾販私塩舜
欽賣故㑹客之𩔖或無證騐或不取伏辦貶削矣
[052-21a]
追索矣所謂犯贜之名勝擁鉅貲享凉臺燠舘錦衣
玉食歌童婦女之樂自若而不𦍒汙之人大者破
家小者失官臣謂陛下果欲去貪必先覈實凡獄詞
明白贜狀狼藉者雖名勝勿貸其無證騐未伏辦者
旣昭雪之又進用之則人心伏而貪風草矣子𢙣利
口惡訐以為直與聖意合李沆以梅詢曽致堯為浮
簿范仲淹以石介為怪鬼與聖訓合然世惟大賢大
倿根於所性中人以下往往視上好惡而為趨向君
師之職曰造士曰作人造者造其可改化之質作者
作其未成就之材執鹹酸之性者當調胹而使之和
[052-21b]
矯亢之累者當櫽括而納之中則財不勝用儻惡
其偏而責其備天下少全人矣臣謂惡貪之過則砥
節礪行之士惡譁之過則隱情惜已之人多一裴
短也倿於隋而忠於唐一周堪也諌於前而瘖於後
太宗能使倿者化而為忠元帝乃使能言者化而為
黙其得失可以監觀陛下方逺輩尭舜明目逹聪正
觀之事優為之矣臣不勝惓惓取進止
後村先生大全集五十三
[052-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