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38 梁谿集-宋-李綱 (WYG)


[163-1a]
欽定四庫全書
 梁谿集巻一百六十三   宋 李綱 撰
  題跋下
   跋道鄉墨蹟    跋李先之墨蹟
   跋襄陵春秋集傳後 書寄崧老易傳後
   跋東坡書     跋山谷書
   跋山谷草書    跋米元章書
   跋曹馬摹本    跋歐陽公書
[163-1b]
   跋石曼卿書    跋東坡小草
   題唐朝賢將傳後
   題修西方念佛三昧集要
   跋司馬溫公帖   跋顔魯公與栁冕帖
   跋司馬溫公趙清獻公帖
   跋鄒公詩
   跋慶餘長老開堂疏疏附/
  唐子方林夫送行詩章表跋尾
[163-2a]
   跋張嵇仲樞密遺藁二
   跋趙正之所藏東坡春宴教坊詞
   醉筆       草聖
   行書       跋溫公帖
   書陳瑩中書簡集巻
  跋道鄉墨蹟
侍郎鄒公碩學勁節為天下之所宗仰詩銘精深有古
作者之風字畫似其人自可寳也
[163-2b]
  跋李先之墨蹟
余平生不識李先之獨聞其為人經術修明議論勁正
節操髙邁趣與時異乆困州縣間靖康初首薦之累遷
國子祭酒而先之初未嘗到都城其後余謫雲安道南
昌遊西山玉隆觀乃聞先之赴召至京畿道阻不得進
而還相差數日不及見建炎初復除秘書監促其來未
幾余丐罷相東歸亦不知先之曾供職否也臨江蕭君
訪余於武昌首詢先之則云病不能赴行在所已亡矣
[163-3a]
朝廷以寳文閣待制贈之因出其來往書帖一巻相示
又云先之亦以不一見余為恨余於先之不為不相知
而卒不一識面士相見之難如此可勝歎哉先之與陳
瑩中游定夫一流人凋落殆盡良可為天下痛惜也
  書襄陵春秋集傳後
孔子道大天下莫能用因魯史作春秋以俟後世君子
雖其義難知然大㫖不過尊王黜霸褒善貶惡内諸夏
外四裔志天道謹人事而已春秋經世其言簡而法三
[163-3b]
傳緯經其說博而詳簡而法者必待夫博而詳者載事
實釋義例然後聖人之志因以不泯而後世得以知之
猶天之垂象昭囬森布推步占驗非得甘石之書則何
以仰觀此三傳之於聖人所以不為無功也然三家者
所聞見異辭所傳異辭各有所長而時有異同不合之
説則學春秋者冝精思深考揆之以道索之以理取其
是而去其非則聖人經世之志得矣或者舍經而信傳
則是得枝葉而忘本也棄傳而觀經則是去甘石之書
[163-4a]
而窺天也二者胥失余患此乆矣襄陵許崧老作春秋
集傳取三家之説不悖於聖人者著之篇而刪去其所
不然又斷以自得之意有發於三傳之所不能言者余
得而讀之廓然如披雲霧而覩天日之清明燦然如汰
沙石而見金玉之精粹然後知三傳果有功於春秋而
集傳又有功於三傳至於斷以自得之意則與夫三家
者齊驅而並駕也其於學者豈小補哉噫孔子作春秋
而亂臣賊子懼蓋筆削之際游夏不能措一辭使得其
[163-4b]
時而道可行於天下則誅賞廢置冝如何哉雖不見行
事而垂之空言猶足以使後世知君臣父子之道故太
史公曰有國者不知春秋前有䜛而不見後有賊而不
知為人臣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
知其權為人君父者而不通春秋之義必蒙首惡之名
為人臣子者而不通春秋之義必蹈於誅死之罪其實
皆以善為之而不知其義被之空言不敢辭然則學者
其可不盡心乎欲盡心焉當自此書始建炎已酉歲正
[163-5a]
月五日武陽李綱書
  書寄崧老易傳後
曳其輪之象妙處在曳曳者自後牽車以緩其行也坎
為輪輿既濟未濟互體皆有坎而初九九二處其後故
象為曳其輪睽體亦然故六三之見上九為見輿曳自
六三觀之則上九處坎體之後疑其無適已之意故也
曳之象皆在陽爻則非才之剛而孔武有力者安能曳
車以止之哉至賁之初九亦處坎體之下則以舎車而
[163-5b]
徒為象此之謂唯變所適由是觀之豈非字字有象而
互體之類曷可少哉此秘殆亦昔人所未覩也前所錄
數十條皆考於象而為之説既與世之説易者不同於
襄陵易傳亦有合不合者願参考之取其是而削其非
因周詳以誨諭為望聖人立象以盡意雖如觀天下之
不可窮然意之所在要有至當去處吾儕即象以求之
正如法家斷案鋪陳法律求所以當其罪而止耳不當
其罪則以笞杖為徒流相去逺矣此所以必資於講貫
[163-6a]
之益在兊君子以朋友講習理義之説孰有大於此惜
乎江海之遼絶而音問之難通也此編切勿以示人非
唯尚口乃窮之時不足以取信於世亦其間有未安者
隨得隨改也所著易傳九巻總論一巻外篇釋象七
巻訓辭三巻明變類占衍數各一巻合二十二巻俟定
居當悉錄致左右以求證明唯痛加斤斧乃所望也
  跋東坡書
東坡書初類李邕中類徐浩晩乃自成一家其用筆側
[163-6b]
以取勢與栁公權之論殊不同必有能辨之者
  跋山谷書
山谷行書多匾側此巻獨不然殊可愛也梁谿病叟觀
于都嶠山隂
  跋山谷草書
山谷晩年草書之妙追步古人張顛懐素正應此爾
  跋米元章書
米老書深得古人運筆意但不可求於䂓矩法度間耳
[163-7a]
書體出於瘞鶴銘多行草少見其真書䕶所短故耶
  跋曹馬摹本
龍眠摹寫曹將軍馬山谷草書少陵丹青引筆蹟妙甚
可為十軸之冠
  跋歐公書
歐陽文忠公書清勁自成一家公嘗言學書如逆風行
舟用盡氣力不離本處蓋不以書自許士夫寳藏其蹟
非以名節可貴故邪意外得謗無如公者賴韓富諸公
[163-7b]
辨明之乃得自白于世故陳瑩中嘗跋其書云使嘉祐
前見此書者皆如今日則朋黨之論何由而興東坡亦
以夢奠之後履傳千祀證之艱危多在於生前而是非
常定於身後可勝慨哉
  跋石曼卿書
石曼卿與范文正歐陽文忠蔡君謨蘇子美遊皆以豪
傑許之好事者至稱其仙去觀詩篇筆蹟真一代偉人

[163-8a]
  跋東坡小草
東坡居儋耳三年與士子遊墨蹟甚多余至海南尋訪
已皆為好事者取去靡有存者甚哉好惡之移人也方
紹聖元符間擯斥元祐學術以坡為魁惡之者必欲置
死地而後巳及崇觀以來雖陽斥而隂予之殘章遺墨
流落人間好事者至龕屋壁徹板屏力致而寳藏之惟
恐居後故雖鯨海萬里&KR0679裒殆盡此與跡削於生前而
履傳於身後者亦何以異北歸次端溪郡守陳侯出示
[163-8b]
小草一幅云得於錢塘僧舎蓋坡倅杭時所書也士夫
所藏真行多而草少此幅尤可寳愛云
  題唐朝賢將傳後
梁谿病叟曰為將三世道家所忌豈非隂謀多而以殺
戮為事故也惟懐仁輔義公正無私宅心慈恕以殺止
殺常出於不得巳者可以無咎而慶流後人唐朝賢將
多矣獨郭子儀李晟號為後嗣能世其家子儀忠厚長
者未嘗妄殺而晟克復長安市不易肆逺方信宿而後
[163-9a]
知王師之入前史謂三王之兵不過如此身享安榮子
孫蕃昌且多賢者天之報施詎不信夫善為將者冝鑒
于兹
  題修西方念佛三昧集要
慶國夫人鄱陽張氏謹發䖍心募工縷板印造修西方
念佛三昧集要一部普勸發無上菩提心者至心歸依
西方浄土殷勤恭敬念誦阿彌陁佛尊號如法修行盡
此報身隨願往生同成佛道一切有情均霑利益紹興
[163-9b]
三年歲次壬子三月中澣日題
  跋司馬溫公帖
朝廷之上事貴當而不貴茍寛言貴盡而不貴茍合茍
寛則姑息茍合則雷同而其弊有不可勝言者熙寜間
犯謀殺者聴自首減等非不為寛而廷臣毅然爭之反
覆論難不巳至有以罪去者懼姑息之為害而展盡底
藴不敢為雷同之説也當是時去嘉祐治平未逺其遺
風餘澤能使士大夫如此豈不為天下福哉數十年間
[163-10a]
士風一變以馴致禍亂其源非無所自也觀司馬溫公
與雜端劉公帖推許之重乃至是前輩之意逺矣夫紹
興四年三月日昭武李綱跋
  跋顔魯公與栁冕帖
魯公草書摹傳於世者多矣此帖尤竒雖筆勢屈折如
盤鋼刻玉勁峭之氣不少變蓋類其為人栁冕唐名士
也魯公名呼之而自稱老夫亦可以見當時士契之梗
概云
[163-10b]
  跋司馬溫公趙清獻公帖
永嘉鮑君仕不過州縣而卓然自立不阿世以取容刻
意羣經為之訓釋觀其所上論新法書識度有大過人者
非茍然也司馬溫公趙清獻公皆貽簡尺以奬與之歿
雖乆而名益傳嗟夫士負所學生不逢時老死山林又
無一世鉅公為之稱道與草木同腐者多矣可勝慨哉
  跋鄒公詩
積徳鍾慶貽範將來必有賢子孫繼其後身享重名膺
[163-11a]
受福祿必有賢祖考啟於先此古今之通理也歴考載
籍士大夫家世濟其羙浸以光大靡不由此觀舍人公
丁寧訓誨之時郎中都曹勤懇奉承之意為人父為子
孫之道盡矣名譽福祿之報在其曾孫侍郎卓然為世
偉人子孫又多賢者鄒氏之門興未艾也願廣其傳以
為士夫之勸紹興甲寅季秋十有八日昭武李綱謹題
  慶餘長老開堂疏
法門差别善財勤南歴之誠祖道流通達磨露西來之
[163-11b]
㫖萬泒殊流而宗於一海千年暗室而破在一燈雖桃
發前村自含真諦而琴逢妙指方暢清音喻之者良馬
見鞭迷之者癡猿捉月蓋飯色之殊寳器所感不齊則
藕絲之掛須彌終難信解不有宗匠誰為津梁餘師上
人物外逍遥法中竒特為巳則心境俱泯應機則殺活
臨時襌律通融昔契樂天之間雲山靜逺今離思大之
居而况維摩示疾而莫匪為人阿難辭世而重來説法
既俯從於輿願冝遂演於潮音肯令雞嶺曇花不開閩
[163-12a]
嶺必使曹溪法雨重灑建溪至道不煩當仁不讓謹疏
  跋尾
右建州大中寺長老慶餘師再開堂疏先公太師所作
也元祐中先公任松溪尉師住邑之中峯寺語道相契
數以手帖往還時参政吕公謫居建安嘗詢衲僧中可
與語者先公以師對吕公諭州郡請住大中寺學者雲
集凡半年餘吕公一日約先公同游武夷山及歸則師
巳遷化一復時矣方其示寂升堂集衆告辭跏趺而逝
[163-12b]
經一晝夜顔色不變吕公泣涕痛悔恨未嘗款叩師之
闗鍵先公謂師平日所得竒特盍歸誠祈懇儻能復來
吕公焚香再拜親以小磬就師耳根擊之至數十聲師
忽開眼笑曰已相别何必爾為公當再留七日遂下坐
復居方丈吕公咨問道要且請師再開堂以疏文屬先
公撰述其間有維摩示疾而莫匪為人阿難辭世而重
來説法之語蓋紀實也既七日再升堂而化吕公為作
碑具載本末置寺中宣和元年自左史謫沙陽道建安
[163-13a]
遊大中寺猶及見碑讀之一再過私竊歎仰後十四年
紹興壬子歲被命宣撫荆廣經由建上屢經兵火寺宇
僅有存者問碑所在則已亡矣為之歎息又三年有住
持龍山僧元植者師之法眷也間嘗訪師遺跡恵然見
過出先公所與師手帖以相示翰墨如新讀之泫然因
留藏于家傳示子孫而為親書四帖及開堂疏以遺之
用慰其心且使世之學佛者知道力之固死生一如去
來自在有如此者紹興五年八月五日男具位綱謹書
[163-13b]
  唐子方林夫送行詩章表跋尾
竊觀唐質肅公論潞公燈毬錦事有以見當時士風何
其忠厚之至也夫大臣邀寵進不以正臺諫論列乃其
職也人主未察震怒竄貶亦理之常而在廷之臣中執
法如王舉正史官如蔡襄皆抗疏直前以營救之能文
如梅堯臣李師中之流又作為歌詩叙述歎賞以激義
夫之氣天子悔悟卒行其言不旋踵徙内地召還復用
嗚呼兹非士風忠厚而盛徳之事耶其後諫院公亦論
[163-14a]
荆公於熙寧間觸權臣怒謫官嶺海當時名士以詩送
行者雖不乏人而營救之風則亡矣一斥不復卒使抱
義納忠之臣流落以死其視嘉祐得無愧乎至元符中
道鄉鄒公以論椒房事逺竄則餞送者悉置典憲中丞
安敦彈奏猶以為輕望其據義以争難矣誰復敢以詩
章指時事而揄揚其羙哉兹風一扇士氣頹靡習熟見
聞以鉗口結舌為當然任言責者不過抉摘細故以塞
責隨時俯仰以為進身之資其視朝廷闕失不啻如越
[163-14b]
人視秦人之肥瘠甚者至顛倒是非變亂白黑以惑人
主之聰明其肯長慮却顧為防㣲杜漸之計邪燕山之
役廷臣至無一人言者職此之故馴致禍變至今為梗
非無自而然也由是言之祖宗謹擇臺諫使之敢言以
舉繩愆糾繆之職涵養士風使之忠厚以盡激濁揚清
之義豈非制治保邦之要道歟唐氏父子繼論時宰於
權寵方隆之日面折廷争無所顧避使名節之美萃於
一門可謂賢矣復用與不復用固不論也然二公之歿
[163-15a]
碑誌不立其族子邵陽太守遵懼歲月之緜逺而前徳
之堙墜裒集表章及送行詩等合為一巻將刻諸石以
垂不朽其意豈獨貽訓後裔為家世之光哉使士大夫
知前輩風莭凜然若此有補天下多矣是可嘉也紹興
五年歲次乙夘八月十八日武陽李綱伯紀書
  跋張嵇仲樞密遺藁一
人材因事而奮節義臨難乃顯蕩陰之役血濺御衣獨
有一嵇紹安史之亂首唱義兵獨有一顔真卿朱泚之
[163-15b]
變叱三館之士使不從賊獨有一何蕃豈易得哉靖康
之季分四道總管以衛王室及金人再侵或擁兵坐視
而不進或棄軍逺遯以自全獨樞密張公摠師西道轉
戰以達都城所謀不從城陷被執猶惓惓抗章欲立趙
氏其忠于國家大莭如此雖古人何以加諸某頃執筆螭
坳寓直東省公時夕拜瑣闥周旋甚歡迨靖康間宣撫
兩河辟公之子叔獻以從嘗見所與家問勉以忠義固
已歎服其後聞公遂死國事為之流涕自靖康至今十
[163-16a]
有一年叔獻持節江東某帥守豫章相遇於貴溪道中
出示遺藁數軸讀之不覺涙之承睫也嗟乎士固有一
死非死之難處死之為難也如公之死得其所矣彼忘
義而偷生者得不少有愧哉
  跋二
士之立名節死國事雖志氣有所感激其平時胷次所
養必有大過人者遇事而發非偶然也叚太尉以笏擊
朱泚或謂武人一時奮不顧身栁子厚獨為裒集遺事
[163-16b]
作傳以明其非真知言哉樞密張公忠義之節著矣臨
去國日自期必死以書屬其家叙平生所操守真所謂
中有所養臨大節而不可奪者耶書尾猶欲托不朽於
墓表若區區於為名者是不然名固士君子之所貴也
聖人以名節砥礪天下故士有舍生取義不求生以害
仁者唐顔魯公知必死李希烈自為祭文墓誌常寘坐
隅與公用心何異近世名節不立而惟自全之為務冝
乎遭國家之大變而伏節死難之臣不能無愧於古人
[163-17a]
也如公卓然所自立如此吁可畏而仰哉
  跋趙正之所藏東坡春宴教坊詞
東坡樂語信筆而成初不停綴改不過數處屬對精切
皆經史全語不假雕琢自然成章吁可畏而仰哉巻尾
章草書淵明詩紙背乃經筵當讀寳訓藝祖遣潘羙曹
彬下江南方略此軸所謂三絶真可寳也
  醉筆
東坡醉中作醒時文章今人醒時作醉中語殆不可曉
[163-17b]

  草聖
東坡晩年草聖之妙如此蓋積學所致非特天資軼羣
絶倫也
  行書
東坡行書萃于此軸真無愧於古人
  跋溫公帖
紹興七年歲次丁已初夏中澣彭城鄭顧道經從豫章
[163-18a]
出示溫公帖觀于精忠堂凛然如對盛徳君子瞻其儀
形面其語論也使人欽慕不能自巳武陽李伯紀書
  書陳瑩中書簡集巻
故贈諫議大夫陳公與先公太師同年登科相好之情
如兄弟然某為兒童時固已熟知公名政和乙未歲綱
自尚書考功郎謁告迎侍先公於霅上時諫議公自通
州徙居天台邂逅相遇於吳門得一再見遽沐稱賞宣
和已亥歲綱自左史以言事謫官沙陽沙陽諫議公鄉
[163-18b]
里也時公在星子因其姪孫淵往省公寓書以通殷勤
蒙誨荅良渥直以狄梁公李文靖王文正公事業相期
愧不敢當然竊不自意公見知之深也靖康初蒙恩識
擢於變故擾攘之際公巳捐館不及見毎感知已未嘗
不泫然流涕迨紹興丙辰歲被命帥守豫章以淵攝機
幕暇日出示公平生往來書簡凡若干巻翰墨如新慶
弔問勞外多論易象佛書及行已立朝之大節信筆輙
千餘言理致條暢文不加㸃信乎道學淵源自其胷襟
[163-19a]
流出特立獨行之操非衆人之所能跂及也是可寳藏
傳之雲來以俟後世君子紹興七年八月望具位李綱

 
 
 
 
 
[163-19b]
 
 
 
 
 
 
 
 梁谿集巻一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