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玉機微義卷三十六 明 徐用誠 原輯
劉 純 續増
欬逆門
叙欬逆為病
内經云歲金太過欬逆金鬱之發欬逆少隂二氣欬逆
按内經所言欬逆者止此他書惟傷寒論欬逆脉散
者死又金匱治欬逆上氣諸方而已似皆指肺金及
[036-1b]
火為病也活人書謂欬逆證為極惡仲景所不載孫真
人云徧尋方論無此名遂斷欬逆為噦證而靈樞云噦
者糓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故寒氣與新糓氣俱入於胃
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注云
噦氣仵也仵偶敵也保命集又以欬逆為噫噫氣者胸
中氣不交也少隂經至胸中交於厥隂水火相傳而有
聲靈樞云噫者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復出於胃故
為噫注云噫象火烟隨焰出心不受邪故噫出之愚謂二説
[036-2a]
各有其義未知是否而難知力辨朱氏之非其論見後
論傷寒欬逆有寒有熱
活人書云欬逆者仲景所謂噦是也胃寒所生傷寒本
虚攻其熱必噦又云傷寒大吐下之極虚後極汗出者
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橘皮亁薑湯羌活附
子散半夏生薑湯退隂散主之不差者灸乳下必愈然
亦有陽證者欬逆者有潮熱時時噦小柴胡湯橘皮竹
茹湯又云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何部不利利之愈
[036-2b]
按活人書以欬逆為噦故今從而以仲景言噦者入於
欬逆之門縱使仲景言噦非此證而活人論證用藥則
是欬逆而非嘔噦大抵欬逆者多由汗下之後胃虚而
作活人以虚作寒治故用諸温熱之藥然亦有虚而有
熱者有實而有熱者所引橘皮竹茹湯未能詳盡也
欬逆分隂陽證
畧例云陽證欬逆者胃熱失下也隂消将盡陽逆上行使隂
不内也為之惡候或兼以舌攣語言不正而反昏胃與咽痛
[036-3a]
者少隂也速下之宜大承氣湯若陽極脉微将盡者不宜
下宜瀉心湯養隂退陽而已涼膈芒硝清肺亦可隂證者
内已伏隂隂氣太甚腎水擅權肝氣不生胃火已病丁火又
消所有遊行相火寒邪迫而率集於胸中亦欲盡也故令人
發熱大渴引飲并去葢覆病人獨覺熱也他人按之身體
皆寒此火即無根之火也故用丁香亁薑之類温胃其火
自下欬逆乃止非如陽證以涼膈瀉心湯退心火隂氣乃
生且隂證欬逆從嘔噦而生胃寒嘔噦不已陽逆繼之也
[036-3b]
按欬逆本由隂氣已虚陽火暴甚直衝而上出於胃
入於肺而作聲東垣用凉藥者所以瀉熱降火也若夫
所謂隂證欬逆者蓋以隂氣先消陽火亦竭浮於胸
中亦欲散也故不宜用寒而反以温藥養胃留其陽
氣胃氣一和陽生則隂長之説也而此畧例以陽證
為失下用承氣瀉心二藥分便秘便軟用之則可矣
以隂證為隂氣太甚腎水擅權寒邪迫火而上愚謂
腎隂若盛則火自不妄動矣其所謂寒邪者未審其
[036-4a]
指受外寒耶内寒耶還只是虚耶姑俟明哲
又案張子和云火欲上行為寒邪所遏寒不勝火
故作聲此則是上寒遏下熱與外寒鬱内熱之義同
亦與前説不同
辯欬逆與噦不同
難知云夫欬逆證活人斷為噦逆其説似是而非蓋噦
者乾嘔也若有物直出則為吐也嘔物旋出則為嘔也
嘔無物出則為噦也欬逆者或水漬於肺而心痞或連
[036-4b]
續不已而氣逆或喜笑過多而氣噎或嚥飲而錯喉而
氣搶或急食亁物而氣塞皆能作欬逆之聲連續不絶
俗謂之吃忒是也大抵欬逆者不順之義吃忒者差錯
之義二者皆氣不得下為火熱托之而使上至咽喉中
噎而止也人或以紙撚鼻𡁲而止或詐寃盜賊因恐而
止或鼻熱聞食香調氣而止皆抑之駭之而使氣下也
千金以欬逆上氣者為病肺脉散者死是心火刑於肺
金也是以李氏稱易老云欬逆者火熱奔急上行而肺
[036-5a]
金不内何其當哉故便秘者大承氣湯下之便軟者瀉
心湯主之朱氏斷為胃寒并陽證二法用藥治噦雖勝
大抵其噦之意止是氣逆上行似欬逆耳即非仲景所
謂欬逆之本證也盡噦者出聲也噦出其氣噦聲盡然
後吸欬逆者入聲也抑氣不出逆聲盡然後呼也出入
呼吸其大不同兼嘔噦者本於胃欬逆者本於肺何其
難辨哉
欬逆噦分手足經標本辨
[036-5b]
難知云活人以欬逆為噦謂若可下之宜調胃承氣湯
是邪氣在胃故斷之為噦是則然矣抑不思欬逆者是
足陽明失下傳手太隂活人但言其火之本不言其火
之標炎上至極髙之分而欬逆也合而觀之噦與欬逆
同一熱也分而言之噦為本為膽為胃為中欬逆為標
為心為肺為上若標病應見止當治標不必名噦若
言作噦使後人只見膽胃本而不見心肺標也此一説
又足經甲戊而傳手經丁辛也
[036-6a]
按海藏論欬逆與噦二者不同謂其聲有出入之異
臟腑有肺胃標本之殊其説尤長但欬逆與噦其氣
皆自下而上嘔噦則直出於口欬逆則至咽膈吃忒
而中止然後出也實非有出入之異
論雜病欬逆皆由病後胃虚所生
三因云欬逆之病古人以為噦耳多因吐利之後胃中
虚寒遂成此疾亦有胃中虚膈上熱噦至八九聲相連
収氣不回者大抵傷寒乆病後老人虚人及婦人産後
[036-6b]
多有此證者皆病深之候也亦有噦而心下痞悸者有
痰水所為别無惡候者是
論吃逆病由隂虚火上亦有暴病屬實者附
丹溪云吃病者氣逆也氣自臍下直衝上出於口而作
聲之名也書曰火炎上内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古
方悉以胃弱言之而不及火且以丁香柿蒂竹茹陳皮
等劑治之未審孰為降火孰為補虚人之隂氣依胃為
飬胃土傷損則木氣侮之矣此土敗木賊也隂為火所乗
[036-7a]
不得内守木挾相火乘之故直衝清道而上言胃弱者
隂弱也虚之甚也病人見此似為危證然亦有實者不
可不知趙立道年近五十質弱而多怒七月炎暑大飢
索飯其家不能急具因大怒両日後得滯下病口渇自
以冷水調生蜜飲之甚快滯下亦漸緩如此者五七日
召予視脉稍大不數遂令止蜜水渇時且令以人參白
术煎湯調益元散與之滯下亦漸収七八日後覺倦甚
發吃予知其因下乆而隂虚也令其守前藥然滯下尚
[036-7b]
未止又以煉蜜飲之如此者三吃猶未止衆皆尤藥之
未當将以薑附飲之予曰補藥無速效附子非補隂者
服之必死衆曰冷水飲多得無寒乎予曰炎暑如此隂
涼非寒勿多疑待以日數力到當自止又四日而吃止
滯下亦安又陳澤仁年近七十厚味之人也有乆喘病
而作止不常新秋患滯下食大減至五七日後吃作召
予視脉皆大豁衆以為難予曰形瘦者尚可為以人參
白术湯下大補丸以補血至七日而安此二人者虚之
[036-8a]
為也又一女子年踰笄性躁味厚暑月因大怒而吃作
每作則舉身跳動神昏不知問之乃知暴病視其形氣
俱實遂以人參蘆湯飲一椀大吐頑痰數椀大汗昏睡
一日而安人參入手太隂補陽中之隂者也蘆則反耳
大瀉手太隂之陽女子暴怒氣上肝主怒肺主氣經曰
怒則氣逆氣因怒逆肝脉乘火侮肺故吃大作而神昏
參蘆喜吐痰盡氣降而火衰金氣復位胃氣得和而觧
矣
[036-8b]
謹按欬逆一證古方悉作胃寒所致俱用丁香柿蒂
薑附等藥然此證有虚有實有火不可專作寒論盖
傷寒發汗吐下之後與滯下日乆及婦人産後而有
此者皆隂大虚之為也若平人食入太速而氣噎或
飲水喜笑錯喉而氣搶或因痰水停膈心下或因暴
怒氣逆痰厥或傷寒熱病失下而有此者則皆屬實
也夫水性潤下火氣炎上今其氣自下衝上而作聲
非火而何大抵治法虚則補之補中須分寒熱如因
[036-9a]
汗吐下誤服寒凉過劑當以温而補之如脾胃隂虚
火逆衝上當以平而補之挾熱者涼而補之若夫實
者如傷寒失下地道不通因而欬逆當以寒下之如
痰飲停蓄心下或暴怒氣逆痰厥此等必形氣俱實
别無惡候皆當隨其邪之所在而涌之泄之清之利
之也世醫凡遇此疾首以丁香柿蒂為言殊不知此
藥不能補虚不能降火不能清氣利痰唯有温煖助
火而已豈宜總治斯疾乎
[036-9b]
欬逆治法
治熱之劑
活人橘皮竹茹湯治噦逆嚴氏治吐利後胃虚膈熱而
欬逆
橘皮一升/ 竹茹一升半/ 甘草二兩炙/
人參半兩/ 棗子三十箇/ 生薑半兩/
右剉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此出太隂嘔噦例藥也姜棗參橘亦是温藥故三
[036-10a]
因云此治胃中虚冷但以此藥比之姜桂丁香則性
平故從嚴氏入治熱之劑
小柴胡湯治陽證欬逆
難知大承氣湯治欬逆大便秘者
二方並見寒門
瀉心湯治欬逆大便軟利者
方見心下痞門
治寒之劑
[036-10b]
半夏生薑湯治噦欲死
半夏洗一兩/一錢生薑二兩切/
右水二盞煎八分分作二服
橘皮乾薑湯治噦
橘皮 通草 乾薑 桂心
甘草炙各二/兩人參一兩/
右剉每服四錢水煎温服日三次
按已上二方並太隂嘔噦例藥也
[036-11a]
三因丁香散治欬逆
丁香 杮蒂各一錢/甘草炙/ 良薑各半/錢
右爲末熱湯㸃二錢乗熱服不拘時
嚴氏柿蒂湯治胸滿欬逆不止
杮蒂 丁香各一兩/
右㕮咀四錢薑五片煎家珍有人參一味寳鑑有青
陳皮二味並各等分爲末水煎服
按已上二方並太隂陽明經藥也
[036-11b]
活人羌活附子散治欬逆嚴氏治吐利後胃寒欬逆
羌活 附子炮/ 茴香微炒各/半兩木香
乾薑各一棗許/大
右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塩一捻同煎熱服
三因方木香作丁香
按此太陽少隂太隂經藥也
本事方治隂毒欬逆
川烏頭 乾薑炮/ 附子炮/ 肉桂
[036-12a]
芍藥 甘草炙/ 半夏 吳茱萸
陳皮 大黄
右等分爲細末每服一錢薑五片煎去濁查取清熱
服
按此三隂經藥也
補虚之劑
寳鑑炙甘草湯治許伯威中氣本弱病傷寒八九日醫
見其熱甚以凉藥下之又食梨三枚痛傷脾胃四肢
[036-12b]
冷時發昏憒其脉動而中止有時自還乃結脉也心
亦悸動吃逆不絶色變青黄精神減少目不欲開踡
臥惡人語以此藥治之
甘草炙/ 生薑 桂枝 人參
生地黄 阿膠 麥門冬 麻子仁
大棗
成無已云補可以去弱人參大棗之甘以補不足之
氣桂枝生薑之辛以益正氣五臟痿弱榮衛涸流濕
[036-13a]
劑所以潤之麻仁阿膠麥門冬地黄之甘潤經益血
復脉通心也加以人參桂枝急扶正氣生地黄減半
恐傷陽氣剉一兩服之其證減半再服而安
按此心肺藥也
謹按欬逆諸方古方唯有治寒之劑至於補虛降火
養隂之藥及治痰氣厥逆之法皆未詳也學者自宜
隨證用之
灸法
[036-13b]
嚴氏云欬逆治法婦人屈乳頭向下盡處骨間是穴丈
夫及乳小者以一指爲率正男左女右與乳相直間䧟
中動脉處是穴艾炷如小豆許灸三壯
玉機微義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