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玉機微義卷九 明 徐用誠 原輯
劉 純 續増
熱門發熱附/
内經叙熱為諸證
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
有聲如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鬱腫脹鼻
塞衂血溢血泄淋閟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衂
[009-1b]
衊血汚皆屬於熱
按此病機皆内經氣交變論五常政論至真要論等
文河間劉守真撮而為六氣為病今但以身熱發熱
分例如已下經言有諸病本之不同故兹病機不復
參附一一見各類云餘證倣此
叙隂陽虚盛為熱
經曰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陽勝則熱 隂虚則
内熱 陽盛則外熱内外皆熱則喘而渴故欲冷飲也
[009-2a]
陽盛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俛仰汗不出而熱齒
乾以煩寃腹滿死能冬不能夏 有四肢熱逢風寒如
炙於火者是人隂氣虚陽氣盛也 人身非常熱也為
之熱而煩滿者隂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 三
陽之病發寒熱 病熱而有所痛者是三陽之動也
脉法
内經曰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尺寸脈俱虚是謂
重虚
[009-2b]
粗大者隂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王註云粗大謂脈洪
大也脈洪為熱脈緩而滑脈尺粗常熱者皆熱中也
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脈反濇者為太過血少隂虚也
謹按經曰脈至而從按之不皷諸陽皆然王註云病
熱而脈數按之不皷動乃寒盛格陽而致之非熱也
形證是寒按之而脈氣皷擊於指下盛者此為熱
盛拒隂而生病非寒也
又曰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熱也傷寒論曰寸口
[009-3a]
脈微為陽不足隂氣上入陽中則洒淅惡寒尺脈弱
為隂不足陽氣下陷入隂中則發熱也與難經言覆溢
相乗及六難浮損沉實義皆診法之至要於熱證大
宜諳識
難經曰熱病之脈隂陽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濇
脈經曰弦數多熱 數為熱極數脈為虚為熱 數洪
熱煩 脈來如懸鈎而浮為熱 滑數心下結熱盛
緊而數寒熱俱發 沉細滑疾者熱 脈盛滑緊者病
[009-3b]
在外熱 脈沉而緊上焦有熱下寒脈浮緊且滑直者
外熱内冷内不通 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
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 寸口脈實熱在脾肺
數為吐為熱在胃口 闗脈滑數胃中有客熱 緩而
滑為熱中 牢脈為脾胃盛熱 尺脈實為身熱心痛
數為臍下熱痛浮為下熱風 凡脈洪大傷寒熱病也
謹按經曰脈浮緊發熱為傷寒卒病 脈浮而大者
風脈浮數無熱者為風 脈浮如數而有熱者氣也
[009-4a]
皆與熱證脈相類
脈經曰熱病脈小或細喘逆不得大小便腹大而脹汗
出而厥逆泄注脈大小不調皆難治 熱病已得汗而
脈尚躁盛此隂脈之極也死 熱病不得汗而脈躁盛
者此陽脈之極也死 脈浮而濇濇而身有熱者死
論熱在氣在血之分
東垣曰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晝
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隂中也名曰熱
[009-4b]
入血室晝則發熱煩躁夜則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隂也
當亟㵼其陽峻補其隂
論五臟有邪身熱各異
以手捫摸有三法以輕手捫之則熱重按之則不熱是
熱在皮毛血脈也重按之至筋骨之分則熱蒸手極甚
輕手則不熱是邪在筋骨之間也輕手捫之不熱重力
以按之不熱不輕不重按之而熱是在筋骨之上皮毛
血脈之下乃熱在肌肉也
[009-5a]
肺熱者輕手乃得微按全無日西熱甚乃皮毛之熱其
證必見喘咳寒熱輕者㵼白散重者凉膈散地骨散
心熱者微按至皮膚之下肌肉之上輕手乃得微按至
皮毛之下則熱少加力按之則全不熱是熱在血脈也
其證煩心心痛掌中熱而以黄連㵼心湯導赤散硃
砂安神丸
脾熱者輕手捫之不熱重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
在輕手重手其間熱在肌肉遇夜尤甚其證必怠惰嗜
[009-5b]
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㵼黄散
肝熱者重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乃肝之熱寅夘間
尤甚其脈弦四肢滿悶便難轉筋多怒多驚四支困熱
筋痿不能起於床㵼青丸柴胡飲子
腎熱者輕手重手俱不熱如重手按至骨分其熱蒸手
如火其人骨蘇蘇如蟲蝕其骨困熱不任亦不能起於
床滋腎丸主之
按此手太隂少隂足太隂厥隂少隂本病為皮毛肌
[009-6a]
肉骨分熱也然面熱者足陽明 口中熱如膠足少
隂 口熱舌乾足少隂 耳肌熱若寒手太陽 掌
中熱手厥隂少隂太隂 足下熱而痛足少隂 足
外熱足少陽 身熱膚痛手少隂 身前熱足陽明
洒淅寒熱手太隂 肩上熱肩似拔手太陽 中
熱而喘足少隂 肩背熱及足小指外膁脛踝後皆
熱足太陽 一身盡熱狂而妄聞妄見妄言足陽明
熱而筋縱緩不收隂痿足陽明厥隂手少隂與前
[009-6b]
熱在氣血之分皆諸經現證腑臟隂陽是動所生之
本病也
論表裏熱
病機機要云有表而熱者謂之表熱無表而熱者謂之
裏熱有暴熱而為熱者乃久不宣通而致也有服温藥
而為熱者有惡寒戰慄熱者治法小熱之氣凉以和之
大熱之氣寒以取之甚熱之氣以汗發之發之不盡則
逆制之制之不盡求其屬以衰之苦者治臟臟屬隂而
[009-7a]
居内辛者治腑腑屬陽而在外故内者下之外者發之
又宜養血益隂其熱自愈
按此但總言表裏之意而未分所受標本之源然合
前後諸論觀之則其病機著矣
論雜病隂陽虚實寒熱與傷寒不同
内經曰隂虚生内熱者因有所勞倦形氣衰少榖氣上
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内熱陽
盛則外熱者因上焦不通利則皮膚緻宻腠理閉塞𤣥
[009-7b]
府不通衞氣不得泄故外熱 陽虚則外寒隂盛則内
寒見寒門/
謹按趙嗣真曰素問論隂陽虚實四證者雜病也難
經六難之文論脈也外臺所述之文論傷寒表裏也
但仲景所主隂陽虚盛之意理實奥焉經云邪氣盛
則實精氣奪則虚因正氣先虚以致邪氣客之而為
盛實於是有陽虚隂盛隂虚陽盛二證之别如活人
書却將素問所論雜病隂陽虚盛四證合而引證仲
[009-8a]
景傷寒二證之法又改陽盛外熱作内熱隂盛内寒
作外寒所論初未嘗合因拓仲景所主隂陽虚盛之
理而詳說之盖盛者指邪氣而言虚者指正氣而言
隂陽虚盛邪正消長之機且正氣在人陽主表而隂
主裏邪氣中人表為隂而裏為陽若夫表之真陽先
虚故隂邪乗陽而盛實表受邪者陽虚也脈浮緊者
隂邪盛於外也是謂陽虚隂盛所以桂枝麻黄辛甘
之温劑汗之則隂邪消温之則真陽長使邪去正安
[009-8b]
故愈又若裏之真氣先虚故陽邪入隂而盛實裏受
邪者隂虚也脈沉實者陽邪盛於裏也是謂隂虚陽
盛所以用承氣酸苦之寒劑下之則陽邪消寒之則
真隂長邪去正安故愈如其不然陽盛而用桂枝下
咽即斃隂盛而用承氣入胃以亡是皆盛盛虚虚而
致邪失正也以是知仲景所主陽虚隂盛隂虚陽盛
二證之意深盖指一為表證一為裏之邪正消長而
言非兼言表和裏病裏和表病而謂之隂陽虚盛也
[009-9a]
况和者無病處也虚者受病處也斯論可謂得仲景
之心法然隂虚生内熱詳東垣丹溪之說則又有隂
虚外熱之證陽勝外熱考之河間往往有陽勝内熱
之例是皆原其病機也然經言者内因證也本病也
河間東垣丹溪言者極變之證也標病也所謂亢則
害承迺制之例又按仲景論隂陽相搏名曰動陽動
為陽虚虚則汗出隂動為隂虚虚則發熱如不汗出
發熱而反形冷惡寒者三焦傷也或病因醫所誤汗
[009-9b]
下之致惡寒發熱者一為隂陽不和一為隂陽陷下
致病若此諸例豈止隂陽虚實而已但所因不同極
變之異爾
論雜證發熱惡寒與傷寒不同
許學士曰仲景云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隂氣上
入陽中則洒淅惡寒也尺脈弱名曰隂不足陽氣下陷
入隂中則發熱也此謂元受病而然也又云陽微則惡
寒隂弱則發熱此醫發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隂
[009-10a]
氣弱此謂醫所病而然也大抵隂不足陽徃從之故陽
内陷則發熱陽不足隂往乗之故隂上入陽中則惡寒
隂陽不歸其分故寒熱交爭是以發熱而惡寒也
原病式曰身熱惡寒熱在表也邪熱在表而淺邪畏其
正故病熱而反惡寒也或言惡寒為寒在表或言身熱
惡寒為熱在皮膚寒在骨髓者皆誤也仲景法曰無陽
病寒不可發汗又言身熱惡寒麻黄湯汗之汗泄熱去
身凉即愈然則豈有寒者歟大法煩躁多渴欲寒惡熱
[009-10b]
為病熱也亦有亢則害承乃制之則病熱甚而反覺其
冷者也雖覺其冷而病為熱實非寒也其病熱鬱甚而
反惡寒得寒轉甚而得煖少愈者謂煖則腠理疎通而
陽氣得散怫熱少退故少愈也其寒則腠理固宻陽氣
怫鬱而熱轉甚故病加爾上下中外周身皆然俗因之
妄謂寒病誤以熱藥投之為害多矣
又曰隂勝則寒陽勝則熱者謂裏氣與邪熱并之於表
則為陽勝而發熱也表氣與邪熱并之於裏則為隂勝
[009-11a]
而寒慄也由表氣虚而裏熱亢則害承乃制故反戰慄
也大抵本熱非病寒也或傷寒病寒熱往來者邪熱在
表而淺邪惡其正故惡寒也邪熱在裏而深邪甚無畏
物畏其極故不惡寒而反惡熱也表裏進退不已故為
寒熱往來也此氣不并於表裏故異於瘧而寒熱微也
按此數論並言雜病隂陽相乗及火熱盛反兼水化
為病亢則害承乃制之例但河間所引傷寒身熱寒
熱與仲景及明理論義不相合詳趙氏曰明理論云
[009-11b]
往來寒熱者邪正分爭也邪氣之入也正氣不與之
爭則但熱而無寒若邪正分爭於是寒熱作矣盖以
寒邪為隂熱邪為陽裏分為隂表分為陽邪之客於
表也為寒邪與陽爭則為寒矣邪之入於裏也為熱
邪與隂爭則為熱矣若邪在半表半裏之間外與陽
爭而為寒内與隂爭而為熱表裏之不拘内外之無
定由是寒熱且往且來日有至於三五甚者則十數
發也若以隂陽相勝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隂不足則
[009-12a]
先熱後寒此特論雜病隂陽二氣自相乗勝然也非
可以語傷寒斯論為甚精切深合仲景之意盖不唯
釋疑於活人書而已可與前篇兼看
又按河間言惡寒為寒在表或身熱惡寒為熱在皮
膚寒在骨髓者皆誤也而活人書亦以此為表裏言
之故趙氏曰詳仲景論止分皮膚骨髓而不曰表裏
者盖以皮脈肉筋骨五者素問以為五臟之合主於
外而充於身者也惟曰臟曰腑方可言裏可見皮膚
[009-12b]
即骨髓之上外部浮淺之分骨髓即皮膚之下外部
深沉之分與經絡屬表臟腑屬裏之例不同况仲景
出此證於太陽篇首其為表證明矣是知虚弱素寒
之人感邪發熱熱邪浮淺不勝沉寒故外怯而欲得
近衣此所謂熱在皮膚寒在骨髓藥用辛温至於壯
盛素熱之人或酒客輩感邪之初寒未變熱隂邪閉
於伏熱隂凝於外熱鬱於内故内煩而不欲近衣此
所為寒在皮膚熱在骨髓藥用辛凉必矣一發之餘
[009-13a]
表解正和此仲景不言之妙若以皮膚為表骨髓為
裏則麻黄湯證骨節疼痛其可名為有表復有裏
之證耶然仲景傷寒一書人但知為方家之祖而未
解作秦漢文字觀故於大經大法之意反有疑似而
後世賴其餘澤者往往類輯傷寒方論其間失其本
義及穿鑿者亦有之矧以雜病為論但引其例乎兹
趙氏釋疑可謂得其㫖趣且黄帝針經有論皮寒熱
肌寒熱骨寒熱等例如此則仲景所論分邪在皮膚
[009-13b]
骨髓之殊雖欲以盡證例之變盖自有所本云
惡寒非寒惡熱非熱論
丹溪曰經云惡寒戰慄者皆屬於熱又云禁慄如喪神
守皆屬於火惡寒者雖當炎月若遇風霜重綿在身自
覺凛凛戰慄禁慄動揺之貎如喪神守惡寒之甚原病
式曰病熱甚而反覺其寒此為病熱實非寒也或曰往
往見有得熱藥而少愈者何也予曰病熱之人其氣炎
上鬱為痰飲抑遏清道隂氣不升病熱尤甚積痰得熱
[009-14a]
亦為暫退熱勢助邪其病益深或曰寒勢如此誰敢以
寒凉與之非殺而何予曰古人遇戰慄之證有以大承
氣湯下燥糞而愈者惡寒戰慄明是熱證但有虚實之
分耳經曰隂虚則發熱夫陽在外為隂之衞隂在内為
陽之守精神外馳嗜欲無節隂氣耗散陽無所附遂致
浮散於肌表之間而惡熱也實非有熱當作隂虚治之
而用補養之法可也或曰惡寒非寒宜用寒藥惡熱非
熱宜用補藥甚駭耳目明示我治之之法可乎予曰進
[009-14b]
士周本道年逾三十得惡寒病服附子百數而病甚求
予治診其脈弦而似緩予以江茶入薑汁香油些小吐
痰一升許病减大半又與防風通聖散去硝黄加地黄
當歸百餘貼而安周甚喜予曰未也燥熱已多血傷亦
深須食淡以養胃内觀以養神則水可生火可降也不
從吾言附毒必發彼勇於仕進一切務外不守戒忌予
曰若多與補血凉藥亦可稍安内外不靜腎水不生附
毒必發病安之後官於婺城巡夜冐寒非附子不可以
[009-15a]
療而性怕生薑只得以猪腰作片煑附子與三貼而安
予曰可急歸知其附毒易發彼以為迂半年後果發背
而死又司丞叔平生脚自踝以下常覺熱冬不可加綿
於上常自言曰我資禀壯不怕冷予曰此足三隂之虚
宜蚤斷慾事以補養隂血庶乎可免笑而不答年才五
十患痿半年而死觀此二人治法或可知矣或曰傷寒
病惡寒惡熱者亦若是耶予曰若病傷寒者自外入内
先賢言之詳矣愚奚庸贅
[009-15b]
謹按東垣曰發熱惡熱大渴不止煩躁肌熱不欲近
衣其脈洪大按之無力者或無目痛鼻乾者非白虎
湯證也此血虚發躁當以當歸補血湯主之又有火
鬱而熱者如不能食而熱自汗氣短者虚也以甘寒
之劑㵼熱補氣非如能食而熱口舌乾燥大便難者
以辛苦大寒之劑下之㵼熱補水之比當細分之不
可槩論與以上皆宜參考如言煩躁虚煩亦與實煩
不同如傷寒煩者為真陽内鬱隂中伏陽之證與隂
[009-16a]
虚躁熱病本亦異
虚中有熱宜灸論
衞生寶鑑云奥屯周卿之子年二十三病發熱肌熱消
痩四支困倦嗜臥盜汗大便溏多不思飲食腸鳴舌不
知味懶於言語時來時去近半載其脈浮數按之無力
正應脈訣云臟中積冷榮中熱欲得精要補虚先灸中
脘引清氣上行肥腠理又灸氣海穴乃生發元氣滋榮
百脈灸三里助胃氣撤上熱使下於隂分以甘寒之劑
[009-16b]
㵼熱火佐以甘温養其中氣又食粳米羊肉之類固其
胃氣以慎言語節飲食至數月病減得平復
按此證治乃陽虚而胃氣不足隂陽不升降致發熱
者宜灸之以助陽藥以甘寒㵼血中之大熱又非止
隂虚之例也
論骨蒸勞熱用吐下法
子和曰皮膚枯乾痰涎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乾煩躁
睡臥不寧或時喘咳飲食少味困弱無力虚汗黄痩等
[009-17a]
證先以茶調散輕涌訖次以導水禹功輕㵼三兩行後
服柴胡飲子桂苓甘露飲搜風丸白术調中湯人參散
之類量虚實用之如咯血吐血便血此亡血也並不宜
吐吐則神昏不可峻服熱藥大忌炙酒麫宜食疏菜
氷水凉物亦慎不可過忌則胃口閉形痩脈大乃死候
也諸勞倣此
謹按一切病候必憑脈驗證施治則自切當也詳已
上勞熱未必不兼隂陽兩虚濕熱自甚或隂虚或勞
[009-17b]
傷形氣或脾胃虚損為熱之證吐去痰涎及開提鬱
陷之氣次以調養之法治之猶可若便利與禹功導
水重峻之劑吾恐實實虚虚不善用而藥之太過多
致殺人且如積熱畜熱有餘之證非汗吐下法則不
能已者不善用而藥之不及亦致悞人矣當必憑脈
驗證施治庶不致藥有太過不及之失
論虚熱發汗之誤
東垣曰仲景論内外不足發熱自汗之證大禁發汗若
[009-18a]
飲食勞倦雜病發熱自汗表虚之證認作有餘便用麻
黄發之汗大出則表益虚也
謹按仲景論傷寒分例不可發汗者三十餘條至一
證有二禁者若寒熱有血弱氣虚者也况雜病乎然
誤則致逆為禍至速所謂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矣
論隂盛格陽身熱治例
東垣云馮内翰之姪櫟同病傷寒目赤而煩渴脈息七
[009-18b]
八至按之不皷擊經曰脈至而從按之不皷諸陽皆然
此隂盛格陽於外非熱也與薑附之劑汗出而愈
詳見試效方/
按此與王海藏治狂言發斑身熱脈沉細隂證例同
東垣又有治脚膝痿弱下尻臋皆冷隂汗臊臭精滑
不固脈沉數有力為火鬱於内逼隂向外為陽盛拒
隂用苦寒藥下之者此水火徴兆之微脈證治例之
妙王太僕曰紀於水火餘氣可知因併録之以勸
[009-19a]
論諸發熱病本不同
此事難知曰一身盡熱先太陽也從外而之内者先無
形也為外傷
謹按仲景論傷寒證例三隂俱有發熱但微甚不同趙氏曰
論中三陽皆有發熱如少隂二證外又有吐利手足不逆冷
反發熱者不死少隂病一身手足盡熱以熱在膀胱必便
血少隂病四逆散中用柴胡亦有治發熱意又厥隂病先厥
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欲愈靣赤
[009-19b]
身微熱為鬱冐嘔而發熱小柴胡與夫太隂病中風四肢煩
疼是三隂皆有發熱明矣但寒傷隂經發熱則為逆
手足不和兩脇俱熱如火先少陽也從内而之外者先有形
也為内傷
内經曰人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
穀氣相薄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内熱而溺赤也
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隂受之入六腑則身熱不得臥
上為喘呼
[009-20a]
活人書曰傷食令人頭痛脈數發熱但左手人迎脈平
和身不疼痛是也
難知曰脈人迎氣口俱緊盛或舉按皆實大發熱而惡
寒腹不和而口液此内外俱傷也
按已上辨内傷外感詳見内傷門/
内經曰身熱脈弦數戰慄而不惡寒者癉瘧也
要畧曰發熱身疼而身如熏黄者濕也 一身盡疼發
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 汗出而身熱者風也
[009-20b]
活人書云中脘有痰令人増寒發熱惡風自汗寸口脈
浮胸痞滿有類傷寒但頭不痛項不強為異
孫尚云虚煩與傷寒相似身熱脈不浮緊不惡寒但熱
而煩或不煩頭不痛 脚氣為病大便堅脚膝腫痛兩
脛或有腫滿或枯細者方其發時亦有發熱増寒嘔惡
似傷寒證也
難經曰發熱惡寒脈來浮數者温病也身熱頭疼自汗
多眠陽脈浮滑隂脈濡弱者風温也
[009-21a]
傷寒論曰脈虚身熱得之傷暑
東垣云四肢發熱者或口乾舌乾咽乾盖心生火小腸
生熱火熱來乗主位乃濕熱相合故煩躁悶亂也四肢
者脾土也火乗之故四肢發熱也 或身體沉重走注
疼痛盖濕熱相摶而風熱鬱而不得伸也
謹按諸病表熱有相類則脈氣病本之不同也因類
已上諸例是故仲景論傷寒卒病發熱而惡寒者發
於陽也其脈浮緊而濇為風寒客於榮衞之中也分
[009-21b]
六經𫝊變脈證至二百餘例有因壞悞所致及温瘧
風温温疫等證皆冬傷於寒發為諸脈證之變此傷
寒論之所以作也河間劉守真論熱病因陽氣怫鬱
而為熱或鬱結轉甚而惡寒所謂亢則害承乃制陽
極反似隂與傷寒皆相類此原病式之所以作也東
垣李明之論内傷脾胃之證始得之多氣髙而喘身
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或渴不止其皮膚不任風
寒而生寒熱與外感傷寒多相似此脾胃論之所以
[009-22a]
作也斯三君子之論本推明内經病機之㫖條熱證
標本之不同勿視此以為彼也然學者不審其義而
各為專門是以丹溪朱先生曰學先仲景書者以傷
寒為主恐悞内傷作外感先東垣書者以胃氣為主
恐悞外感為内傷先河間書者以熱為主恐悞以寒
為熱不若先主於内經則自然活潑潑地盖内經之
義則精而博者也然則微三君子之論又何由知經
義之積隠乎但不審其義而各為專門者視此以為
[009-22b]
彼悞人多矣吁丹溪之㫖微哉切觀仲景之法必憑
脈驗證施治變化無窮深合内經之㫖如寒邪在表
以辛温之藥汗之在裏以辛熱之藥温之𫝊變在半
表裏者以甘寒之藥和解之𫝊變入裏者以苦寒之
藥下之凉劑亦未嘗委而不用也大抵固憑脈驗證
以自通變不可執論專方如此矧人身之病有水火
徴兆之微若王太僕曰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
見時節而動是無火也是例固河間論亢則害承乃
[009-23a]
制病式亦庶幾矣丹溪更有論隂陽為惡寒非寒惡
熱非熱者因人身之病水火徴兆幽顯莫測先哲推
論亦且至矣然仲景論傷寒脈法亦未嘗不引雜病
河間論熱證脈法而且未詳學者能本仲景參叔和
脈法自辨内傷外感之分殊如王海藏曰仲景言弦
濇為隂叔和言弦濇為陽雖有隂陽之别則不離諸
數為熱諸遲為寒仲景叔和言本兩途非相違背合
而論之皆是也仲景所言傷寒自外從氣而入以弦
[009-23b]
脈為隂邪從外入先太陽也叔和所言雜病自内從
血而出以弦脈為陽病自内生先少陽也如此則形
證有相類脈氣病本之不同學者審是則自然通變
不致視此以為彼拘於執論專方而已也
熱證治法
發表之劑
易簡參蘇飲治感冐發熱頭痛或因痰飲凝積為熱狀
似傷寒者
[009-24a]
前胡 人參 紫蘇 乾葛
半夏 茯苓各三分/枳殻 陳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半錢/
右㕮咀生薑五片水煎服
人參敗毒散方見欬門/
按此二方足少陽柴胡例藥
參蘇飲解見痰飲門
局方柴胡升麻湯治發熱頭痛惡風體疼鼻塞咽乾痰盛
[009-24b]
方見傷風門
按此足少陽陽明手太隂藥也
葛根解肌湯治發熱惡寒頭痛項強傷寒温病
葛根四錢/ 桂一錢/ 黄芩 甘草
白芍各二錢/麻黄三錢/
右㕮咀入薑棗煎
按此足太陽陽明太隂藥也
知母葛根湯治身熱頭痛風温温毒證
[009-25a]
知母一錢半/ 葛根四錢/ 石膏三錢/ 甘草
木香 升麻 黄芩 南星
人參 防風 杏仁 川芎
羌活各一錢/萎蕤二錢半/麻黄二錢/
右㕮咀作二服入薑煎
按此足太陽陽明手太隂藥也以上三方並足太陽
例
河間六神通解散治發熱頭痛發渴身疼脈洪無汗
[009-25b]
麻黄二錢/ 甘草三錢/ 石膏 滑石
黄芩各四錢/蒼术八錢/
右㕮咀入薑葱煎
按此足三陽手足太隂藥也出太陽例
易老九味羌活湯治發熱惡寒無汗或自汗頭痛項強
或傷風見寒脈傷寒見風脈並宜服之
羌活 防風 蒼术各一錢半/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009-26a]
黄芩 甘草 細辛一錢/
右㕮咀水煎
按此足太陽陽明三隂藥也
易老云經曰有汗不得服麻黄無汗不得服桂枝若
差失則其變不可勝言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陽禁忌
為解利神方非獨治雜病藥也
謹按仲景論傷寒發表藥分六經及解肌可刺諸法
盖恐藥致悞變逆慎之至也今集已上諸方皆傷寒
[009-26b]
表藥之變法宜詳審脈證而擇用之然易老九味河
間通解意雖不同務在藥證相對名實相符方可行
之否則犯禁致逆及失其立法之意也是以許文正
公曰近世論醫有主河間劉氏者有主易老張氏者
張氏用藥依准四時隂陽升降而増損之正内經四
氣調神之義醫而不知此妄行也劉氏用藥務在推
陳致新不使少有怫鬱正造化新新不停之義醫而
不知此無術也然而主張氏者或未盡張氏之妙則
[009-27a]
暝眩之劑終莫敢投至失幾後時而不救者多矣主
劉氏者或未悉劉氏之藴則刼效目前隂損正氣遺
禍於後日者多矣能用二家之長而無二家之弊則
治庶幾乎於此二方製法可見大抵學者當於經論
中求之知其所主不可偏執於一家而已
攻裏之劑
宣明三乙承氣湯治臟腑積熱痞滿燥實堅脹
甘草 枳實 厚朴 大黄
[009-27b]
芒硝
右㕮咀入薑煎
按此足陽明例藥也發明曰漢張仲景作傷寒論為
邪自外入𫝊於胃者謂之入腑腑之為言聚也胃為
水榖之海榮衞之源水榖㑹聚變化而為榮衞邪氣
入胃則胃中之氣菀滯糟粕秘結而為實實則瀉之
人所共知如緩急輕重之劑則臨時消息焉不惡寒
反惡熱發渴譫語腹滿而喘手足濈然汗出者急下
[009-28a]
之宜大承氣湯如邪氣未深恐有燥屎少服小承氣
湯試之腹中轉失氣者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轉失
氣者初硬後溏尚未可攻攻之則腹滿不能食若腹
滿不通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如發汗後
不惡寒但熱者胃實也當和胃氣調胃承氣湯主之
成無已云大熱結實者與大承氣湯小熱微結者與
小承氣湯以熱不太甚故於大承氣湯中去芒硝
又以結不至堅故减厚朴枳實也如不至大堅滿邪熱
[009-28b]
甚而須攻下者亦未可投大承氣湯必以輕緩之劑
攻之於大承氣湯减厚朴枳實加甘草乃輕緩之劑
以調胃也設若大承氣反用調胃治之則邪氣不服
小承氣證反用大承氣下之則過傷正氣而腹滿不
能食故有勿大泄之戒此仲景所以分治之未嘗越
聖人制度後之醫者以此三藥合而為一且云通治
三藥之證及無問傷寒雜證内外一切所傷若依此
說與仲景之方甚相違背及失軒岐緩急之㫖由是
[009-29a]
紅紫眩亂迷惑世人一唱百和使病者暗受其弊將
何訴哉倘有仁心審是者當於内經仲景方中求之
貴使藥證相對以聖賢之心為心則方之真偽自可
得而知矣
當歸承氣湯治燥熱裏熱火鬱為病或皮膚枯燥或咽
乾鼻乾或便溺結悶通宜用此
當歸 大黄各四錢/甘草 芒硝各三/
錢/
[009-29b]
右㕮咀入薑煎
按此足太隂厥隂陽明藥也凡血證下藥詳見仲景
抵當諸湯例兹不備録但此與前方可見有氣血之
分
發表攻裏之劑
宣明雙解散治一切風熱積熱
益元散 防風通聖散各一兩/
右每三五錢入葱白鹽䜴五十粒薑三片煎服
[009-30a]
按此足太陽陽明少隂厥隂手足太隂藥也治風熱
鬱熱甚㨗但本論云治風寒暑濕飢飽勞役内外諸
邪所傷無問雜病便可通解然斯意混同主治而寒
濕何以得散内傷不足之證何以抵受邪實實虚虚
不無致逆故潘思敬云是仲景調胃承氣湯後人一
變加連翹梔子薄荷黄芩謂之凉膈至河間又一變
於凉膈中加防風川芎當歸芍藥麻黄石膏桔梗滑
石荆芥白术謂之防風通聖古之復方也今復之又
[009-30b]
復製法盖可知矣而學者識之
大柴胡湯治傷寒雜證發熱脈沉實弦數熱日數多或
有表復有裏脈洪頭痛而譫妄或濕熱自利表裏證
已急宜此下之
柴胡四錢/ 黄芩 芍藥各一錢半/ 半夏
一錢二分/ 枳實二錢/ 大黄二錢半/
右㕮咀入薑棗煎
按此足少陽陽明太隂厥隂藥也出太陽例
[009-31a]
清氣之劑
局方人參白虎湯治氣熱心煩發渴
石膏四錢/ 知母一錢半/ 甘草一錢/ 人參半/
錢/
右㕮咀入粳米一合煎
按此足陽明少隂手太隂藥也
清心蓮子飲治發熱口乾小便白濁夜則安靜晝則發
熱
[009-31b]
黄芩 麥門冬 地骨皮 車前子
甘草各三錢半/蓮肉 茯苓 黄茋
柴胡 人參各二錢半/
右㕮咀水煎
按此足少陽少隂手足太隂藥也
宣明柴胡飲子解一切肌熱蒸熱積熱或汗後餘熱脈
洪實弦數
黄芩 甘草 大黄 芍藥
[009-32a]
柴胡 人參 當歸各二錢半/
右㕮咀入薑煎
按此足少陽例又表裏血藥也寶鑑附於氣分熱例
下今姑從之學者宜取擇焉
機要云若膚如火燎而熱以手取之不甚熱為肺熱
目睛赤煩燥或引飲黄芩一味主之晝則行陽二十
五度此言氣分熱也
凉血之劑
[009-32b]
清凉飲子治大人小兒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面赤煩渴
睡臥不寧
大黄 芍藥 當歸 甘草各等/
分/
右㕮咀水煎
按此足太隂厥隂之的藥也
元戎四物二連湯治血虚虚勞發熱五心煩熱晝則明
了夜則發熱
[009-33a]
當歸 生地黄 白芍 川芎
黄連 胡黄連
右㕮咀水煎服
按此足太隂厥隂手少隂經藥也
機要云若夜發熱主行隂夜則行隂二十五度若脇
肋熱或一身盡熱或日晡肌熱者皆血病也宜以上
方及桃仁承氣選而用之
清氣凉血之劑
[009-33b]
局方洗心散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熱氣上衝口苦唇
焦咽喉腫痛心神煩燥多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澁大
便秘滯
大黄煨/ 甘草 當歸 芍藥
麻黄 荆芥穗各六錢/白术五錢/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生薑薄荷湯煎服
按此足太陽陽明厥隂手足太隂經藥也今人多用
之故收入然以白术合大黄入心故名洗心而從以
[009-34a]
麻黄荆芥亦是表裏藥
甘露飲治男子婦人小兒煩熱胃中客熱口臭齒齦煩
渴咽瘡等證
熟地黄 生地黄 枇杷葉 山茵陳
天門冬 麥門冬 枳殻 黄芩
石斛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按此足陽明手太隂少隂經藥也
[009-34b]
龍腦雞蘇丸除煩熱鬱熱肺熱欬嗽鼻衂吐血血崩下
血熱淋消渴驚悸解酒毒胃熱口臭口苦開心明目
薄荷葉一兩六錢/生地黄六錢/ 麥門冬四錢/
蒲黄炒/ 阿膠炒各二錢/黄茋一錢/
人參 木通各二錢/ 銀州柴胡同木/
通浸二日取汁入膏/甘草一錢半/
右為末用蜜三兩二錢煉過後下地黄末木通柴胡
汁熬成膏丸桐子大每二十丸嚼破湯下
[009-35a]
按此三焦藥也
安神清鎮諸方
局方至寶丹方見中風門/
按此氣血之藥通闗透肌骨之劑也
東垣朱砂安神丸治心神煩亂怔忡兀兀欲吐氣亂而
熱似懊憹狀
黄連一錢半/ 生地黄 當歸身 甘草炙/
各半錢/ 朱砂一錢别研/
[009-35b]
右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每十丸或十五二十丸唾津
下
按此二方血分藥也
牛黄膏治熱入血室發狂不認人者
牛黄二錢半/ 朱砂 蔚金各三錢/
腦子 甘草各一錢/牡丹皮二錢/
右為細末煉蜜丸皂子大新水化下
錢氏安神丸治熱渴心悶脈實頰赤口燥
[009-36a]
麥門冬 馬牙硝 白茯苓 山藥
寒水石各半兩/朱砂一兩/ 甘草半兩/ 龍腦一字/
右為末煉蜜丸雞頭大每服半丸或一丸沙糖水化
下
按此氣分藥也
瀉諸經實熱方
局方凉膈散治上焦積熱煩躁多渴面赤面熱頭昏咽
燥喉咽腫痛口瘡便溺赤澁狂言譫妄睡臥不安並
[009-36b]
宜服之
大黄 朴硝 甘草各二兩/連翹四兩/
梔子仁 黄芩 薄荷葉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竹葉蜜些小煎服
按此手太隂少隂足太隂陽明藥也輕者宜用桔梗
湯母犯下二焦也餘倣此桔梗湯見喉痺門/
調胃承氣湯治中焦實熱胃熱實而不滿
大黄一兩/ 甘草二錢半/芒硝四錢半/
[009-37a]
右㕮咀水煎
按此足陽明經藥也輕者宜用前胡散
八正散治下焦積熱二便閉澁多渴咽乾口熱生瘡腫
痛淋血
大黄 瞿麥 木通 滑石
扁竹 車前子 山梔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煎入燈心
按此足太陽陽明經藥也輕者宜用導赤散
[009-37b]
錢氏㵼青丸治肝經鬱熱
當歸 龍膽草 川芎 山梔
大黄 羌活 防風
右為末蜜丸雞頭子大每一二丸
㵼心湯治心熱
黄連一兩/
右為末水調二三分量病人大小與之
㵼黄散治脾熱口臭咽乾
[009-38a]
藿香葉七錢/ 山梔一兩/ 石膏半兩/ 甘草三/
兩/ 防風四兩/
右為末同蜜酒拌微炒香每服一錢
㵼白散治肺熱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兩/甘草半兩/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
東垣滋腎丸治腎熱
黄柏三錢/ 知母二錢/ 桂一分半/
[009-38b]
右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七八十丸至百丸食前百
沸湯下
按此五臟藥例也
半夏湯治膽腑實熱精神不守熱泄病
半夏 宿薑各三錢/黄芩 逺志
茯苓各二錢/生地黄五錢/秫米數合/酸棗仁一合/
右㕮咀長流水煎
導赤散治小腸實熱小便赤澁而渴
[009-39a]
生地黄 木通 甘草各等分/
右末入竹葉同煎
前胡散治胃氣實熱唇口乾裂中心熱躁大便秘結非
時煩渴睡中口内生涎
大黄半兩/ 桔梗 枳殻 前胡
杏仁各一錢/葛根二錢/
右為末每二錢入薑煎
㵼白湯治大腸實熱腹脹不通俠臍痛食不化喘不
[009-39b]
能久立口生瘡
橘皮 淡竹茹 黄芩 梔子仁
蘗皮炙各半兩/茯苓 芒硝各一兩/生地黄三/
兩/
右剉每四錢入薑棗煎空心服
赤茯苓湯治膀胱實熱腹脹小便不通口苦舌乾咽腫
不利
赤茯苓 猪苓 葵子 枳實
[009-40a]
瞿麥 木通 黄芩 車前子
滑石 甘草各等分/
右㕮咀入薑煎食前服
按以上諸方出五臟治要例
治虚熱升陽之劑
小柴胡湯治潮熱身熱黙黙不欲飲食或嘔或渴或利
或欬
人參 半夏 生甘草 黄芩各二/
[009-40b]
錢/ 柴胡四錢/ 生薑五片/ 棗二枚/
右㕮咀水煎
按此足少陽藥也出太陽例主虚勞煩熱能引清氣
上行陽道在經主氣在臟主血故更能入血室也
東垣升陽益胃湯治肺之脾胃虚怠惰嗜臥四肢不收
身體沉重口乾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食少食
不消洒淅惡寒而或微熱
方見内傷門/
[009-41a]
按此手太隂足陽明太隂之藥欲升浮中焦下陷之
氣故加太陽諸經藥也
補中益氣湯治形神勞役或飲食失節勞倦虚損身熱
而煩脈洪大而虚頭痛或惡寒而渴自汗無力氣髙
而喘
黄茋一錢半/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白术
當歸身 柴胡 升麻 陳皮各半錢/
右㕮咀水煎
[009-41b]
按此手足太隂少陽經藥表裏氣血之劑也
加减見内傷門/
謹按發明曰經云治熱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熱凉
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熱而行之夫
治熱以寒温而行之者有三皆同大熱在身止用黄
茋人參甘草此三味者皆甘温雖表裏皆熱躁發於
内捫之肌熱於外能和之汗自出而解矣此温能除
大熱之至理也熱極生風乃左遷入地補母以虚其
[009-42a]
子使天道右遷順行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二也况
大熱在上其大寒必伏於内温能退寒以助地氣地
氣者在人乃胃之生氣使真氣旺三也此與熱因寒
用寒因熱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治法理同而
證不同學者最宜深玩
治虚熱滋隂之劑
楊氏秦艽扶羸湯治肺痿骨蒸成勞或嗽或寒或熱聲
嗄不出體虚自汗四肢怠惰
[009-42b]
柴胡二錢/ 人參 鱉甲炙/ 秦艽
當歸 地骨皮各一錢半/半夏 紫苑
甘草各一錢/
右㕮咀水煎
按此足少陽例藥又氣血之劑也
局方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
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虚重按全無此脈虚血虚也若
悞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009-43a]
黄茋 當歸
右㕮咀水煎
按此足三隂經藥也
十味人參散治虚熱潮熱身體倦怠
柴胡 甘草 人參 茯苓
半夏 白术 黄芩 當歸
白芍 葛根等分/
右㕮咀入薑煎
[009-43b]
按此足少陽陽明太隂經藥也
瑞竹堂柴胡梅連散治骨蒸勞熱久而不痊三服除根
其效如神及五勞七傷虚弱皆治
胡黄連 柴胡 前胡 烏梅各三/
錢/
右㕮咀每二錢童便一盞猪胋一枚猪脊髓一條韭
根白半錢同煎至七分去柤温服不拘時
按此足少陽厥隂手少隂太隂經藥也出少陽例亦
[009-44a]
是刼劑
元戎五蒸湯治骨蒸勞熱自汗
甘草 人參 知母 黄芩各二錢/
茯苓 熟地黄 葛根各三錢/石膏半兩/
竹葉二十片/
右㕮咀作一服入粳米一合煎加减見本論
按此足陽明手太隂手足少隂經藥也已上並氣血
之劑
[009-44b]
升陽滋隂之劑
局方十全大補湯治諸虚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
病虚損時發潮熱者
白茯苓 人參 當歸 白术
黄茋 川芎 肉桂 白芍炒/
熟地黄 甘草等分/
右㕮咀每服一兩入薑棗水煎
按此手足三隂氣血藥也
[009-45a]
人參養榮湯治久病虚損口乾食少欬而下利心驚悸
熱而自汗
前方减芎加陳皮五味逺志
右㕮咀入薑棗煎
按此手足太隂藥氣血之劑也
黄茋鱉甲散治男女虚熱身痩五心煩熱四肢怠惰欬
嗽咽乾自汗食少
人參 肉桂 桔梗各一錢半/生地黄
[009-45b]
半夏 紫苑 知母 白芍
黄茋 甘草 桑白皮各二錢半/
天門冬 鱉甲各五錢/秦艽 茯苓
地骨皮 柴胡各三錢/
右㕮咀入薑煎每服一兩衞生寶鑑减桂芍地骨皮
人參黄茋散
按此手太隂例藥氣血之劑然氣亂於胸中為清
濁相干者須加氣藥以理之又不必拘此如氣液衰
[009-46a]
隂血竭古方有兼用烏梅蛤蚧猪腎脊髓人屎等物
皆其法也
治風熱之劑
川芎石膏湯
方見中風門/
仙术芎散治風熱燥熱
防風通聖中加菊花藿香砂仁减麻黄芒硝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
[009-46b]
按此足太陽陽明三隂經藥也
寒熱之劑
柴胡薑桂湯治寒熱自汗
柴胡四錢/ 桂枝 黄芩 乾薑
甘草 牡蠣各一錢半/ 𤓰蔞根二錢/
右㕮咀水煎
按此少陽例藥也
桂枝麻黄各半湯治發熱惡寒便清不渴脈浮緊而濇
[009-47a]
方見傷寒例/
陽旦湯治身熱惡寒頭痛脈洪盛自汗
桂枝湯加黄芩一兩
按此並太陽例藥
暑熱之劑
局方黄連香薷飲
按此手太隂少隂藥也
東垣清暑益氣湯方並見暑門/
[009-47b]
按此手足太隂少隂足陽明藥也
濕熱之劑
五苓散方見濕門/
東垣清燥湯方見痿門/
按此手足太隂氣血之劑也出太陽例
火熱之劑
黄連解毒湯
按此手足太陽陽明少隂手太隂藥也
[009-48a]
當歸龍膽丸方並見火門/
按此足陽明厥隂手足太隂少隂藥也
風濕熱之劑
東垣𦍑活湯治身重或眩運麻木小便澁大便不調下
焦痿軟不能行止
羌活 防風 柴胡各一錢/藁本
獨活 茯苓 澤瀉 猪苓
黄茋 甘草炙/ 陳皮 黄柏
[009-48b]
黄連 蒼术 升麻 川芎各半錢/
右㕮咀水煎
按此疎風勝濕升陽之劑也出太陽茯苓澤㵼例
治食熱之劑
千金紫丸治飲食傷先寒後熱
拔萃妙香丸方見風癎門/
丹溪越鞠丸治食鬱
蒼术 神麯 香附 山查
[009-49a]
醋炒鍼砂 撫芎等分/
右為末糊丸後加減法為六鬱例併附於左
氣鬱
香附 蒼术 撫芎
血鬱
見血門/
濕鬱
見濕門/
[009-49b]
痰鬱
海石 香附 𤓰蔞仁 南星
熱鬱
香附 撫芎 青黛 蒼术
按食傷發熱諸例宜於内傷門選用
玉機微義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