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玉機微義卷五 明 徐用誠 原輯
劉 純 續増
滯下門
腸澼生死脉法
内經曰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腸澼下白沫脉沉
則生浮則死腸澼之屬身不熱脉不懸絶滑大者生懸
濇者死以臟期之又曰隂陽虚腸澼死又曰泄而脫血
[005-1b]
脉實皆曰難治
按此云生死亦是大槩言之必須更兼證以詳審之
下同
脉經云腸澼下膿血脉沉小流連者生數疾且大有熱
者死又腸澼筋攣其脉小細安靜者生浮大𦂳者死
嚴氏云凡下利之脉微小者生浮洪者難治腸澼下膿
血者脉宜滑大若弦急者死
仲景治痢大法
[005-2a]
下痢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為未止脉微弱數者為欲
自止雖發熱不死下痢手足厥冷無脉者灸之不温若
脉不還反㣲喘者死 下痢有㣲熱而渴脉弱者令自
愈下痢脉數有微熱汗出令自愈設脉𦂳為未解 下
痢脉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痢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 下痢氣蔽者當利其
小便 下痢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温其裏乃攻其表温
裏宜四逆攻表宜桂枝湯 下痢脉滑而數者有宿食
[005-2b]
也當下之 下痢脉遲而滑者實也痢為未止急下之
下痢脉反滑當有所去下之安 下痢不欲食有宿食
者當下之 下痢腹滿痛為寒實當下之 下痢腹堅
者當下之 下痢譫語有燥屎當下之 下痢三部脉
皆平按之心下堅急下之 下痢己差至其時復發者
此為下未盡更下之安 下痢脉大浮弦下之當自愈
風寒下痢者不可下下後心下堅痛脉遲此為寒宜
温之 下痢脉浮大此為虚強下之故也設脉浮革者
[005-3a]
因而腸鳴當温之 下痢脉遲𦂳痛未欲止當温之
下痢心痛急當救裏可與理中四逆附子輩 下痢大
孔痛宜温之
按丹溪曰仲景治痢可下者十法可温者五法或解
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己區别易治難治不治之證
至為詳密但與泄痢衮同立論而未分今載於滯下
門内故於瀉痢條内不載宜於此通考焉
東垣治痢法
[005-3b]
病機機要云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除濕脉
弦則去風膿血稠粘以重劑竭之身冷自汗以毒藥温
之風邪内縮宜汗之鶩溏為利當温之又云在外者發
之在裏者下之在上者湧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熱者内
疎之小便濇分利之又曰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至者止
之兵法曰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之謂也
秘藏云假令傷寒飲食䐜脹滿而𫝊飱泄者宜温熱之
劑以消導之傷濕熱之物而成膿血者宜苦寒之劑以
[005-4a]
内疎之風邪下䧟者升舉之濕氣内勝者分利之裏急
者下之後重者調之腹痛者和之洞泄腸鳴無力不及
拈衣其脉弦細而弱者温之收之膿血稠粘至圊而不
能便其脉洪大而有力者寒之下之
按此分風寒濕熱表裏温補寒下等治至為切當學
者尤宜熟玩但其裏急後重腹痛之義未詳今别論
於左
太隂受濕𫝊腎為膿血痢
[005-4b]
機要云有太隂經受濕而為水泄虚滑身重㣲滿不和
榖味久則防變而為膿血脾經𫝊腎謂之賊邪故難愈
者若先利而後滑謂之微邪故易痊此皆脾土受濕之
所為也
再有風寒二證在泄痢條下
論風寒暑濕皆能作痢
陳無擇云滯下之證内經所載血溢血泄血便注下古
方則有清膿血近世呼為痢疾其實一也多由脾胃不
[005-5a]
和飲食過度停積於腸胃不能尅化又為風寒暑濕之
氣干之故為此疾傷熱則赤傷冷則白傷風則純下清
血傷濕則下如豆汁冷熱交併赤白兼下治法當先用
通利之藥疎滌臟腑
嚴氏云以巴豆等劑推其積熱後辨以冷熱風濕之證
用藥調治熱赤者清之冷白者温之傷風而下清血者
則祛逐之傷濕而下豆汁者分利之冷熱相併温凉以
調之仍須先調胃氣切不可驟用罌粟訶子之藥止之
[005-5b]
澁之使停滯不泄多致危殆
按赤白分冷熱之說河間論之甚詳其云風下清血
濕下豆羮汁者葢謂風喜傷肝肝主血故下清血者
為風也濕喜傷脾脾胃為五穀之海無物不受常兼
四臟葢豆汁之色如五色之相雜故下豆羮汁者為
濕也又云治法當先通利此迎而奪之之義若有虚
者亦宜審之使果有積滯在腸胃者方所當通利然
嚴氏謂巴豆等藥使用之於傷冷物則可若用之於
[005-6a]
熱者為害非輕又云風則祛逐所謂祛逐者果何法
何藥與若以邪氣當祛逐則豈獨於風而寒濕熱為
不可耶此又失於明白
論滯下分三因
陳無擇云古方風停膚腠下瘀血或下鮮血濕毒下如
豆羮汁皆外所因之明文也古方有五洩因臟氣鬱結
隨其所發使利膿血作青黄赤白黒色一一不同即内
所因也又飲食冷熱酒醴醯醢縱情恣慾房室致傷精
[005-6b]
血腸胃粘溢久積冷熱遂成毒痢皆不内外因治之先
推其嵗運以平其外察其鬱結以調其内審其所傷以
治不内外條然明白不致妄投也
按此所分三因治法其理甚當但外因六所傷者
古方用藥則多有之内因臟氣鬱結與夫飲食房勞
而得者諸方則未之見也凡三因所傷皆能干犯腸
胃而為痢今陳無擇立論有三因之分而用藥無三
因之别此又所當分而治者失於開示焉
[005-7a]
時疫作痢
大全良方云有一方一家之内上下𫝊染長幼相似是
疫毒痢也治法雖當察運氣之相勝亦不可狎泥當先
察其虚實冷熱首用敗毒散加人參甘草陳皮隨證用
之
按時疫作痢嵗常有之其謂當察其運氣之相勝與
病冷熱虚實之不同誠為確論葢欲學者知五運六
氣有太過不及勝負之不同以分風寒暑濕燥火為
[005-7b]
病而平治之也然首專用敗毒散之義何其自狎泥
也
論食毒作痢
陳無擇云飲服冷熱酒醴醯醢腸胃粘溢久積冷熱遂
成毒痢
嚴用和云或有飲服冷酒寒物房室勞傷精血而成久
毒痢則宜化毒以保衛之
按人之飲食過傷恣食辛熱寒冷之物皆能致傷腸
[005-8a]
胃腸胃一傷不能運化𫝊送遂蓄積停滯而為痢經
日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隂受之隂受之則入五臟
䐜滿閉塞下為飱泄久為腸澼是也治法當先消化
食毒或可攻伐然後隨寒熱温凉以調之此二論本
諸内經而世所未言者也
論裏急後重
病機云裏急後重脉大而洪實為裏熱甚而閉是有物
結墜也若脉浮大甚不宜下雖裏急後重而脉沉細弱
[005-8b]
者謂寒在内而氣散也可温養自愈裏急後重閉者大
腸經氣不宣通也宜加㯽榔木香宣通其氣原病式云
下廹後重裏急窘迫急痛也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
按裏急者窘迫急痛是也後重者大腸墜重而下也
夫裏急後重其證不一有因火熱者所謂火性急速
而能燥物是也有因氣滯此大腸經氣壅而不宣通
也有因積滯壅盛者是有物結墜也有氣虚者此大
腸氣降而不能升也有血虚者所謂虚坐努責是也
[005-9a]
治法火熱者寒之清之氣滯者調之積滯者去之氣
虚而降者升之舉之血虚者補之各察其所因也切
觀前論未為詳盡
論泄痢而嘔
病機云如痢或泄而嘔者胃中氣不和也上焦不和治
以生薑橘皮中焦不和治以芍藥當歸桂茯苓下焦不
和而寒治以輕熱甚以重熱藥
按此云泄痢而嘔謂胃氣不和所致葢亦有胃中火
[005-9b]
逆衝上而嘔者有胃虚而嘔者有積滯毒氣上攻而
嘔者有隂虚而嘔者豈可一於胃氣之不和而不他
及耶
論泄痢腹痛
機要云腹痛者和之如發熱惡寒腹不痛藥加黄芩為
主腹痛甚者加當歸倍芍藥
按泄痢腹痛其證甚多皆因内氣鬱結不行所致理
宜行氣散鬱為先然亦有挾寒有挾火熱者有因積
[005-10a]
滯者有血虚者又宜隨證處治為當也今機要云和
之一字總言之耳葢加當歸倍芍藥之法惟血虚可
用
論禁口痢
百一選方云禁口痢是毒氣上衝心肺所致用石蓮肉
以通心氣
按痢而能食知胃未病也若脾胃濕熱之毒薰蒸清
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成禁口之證理宜除胃口
[005-10b]
之邪熱而此云毒氣上衝心肺其毒不知指何者之
邪然亦有脾胃虚而得者亦有誤服利劑藥毒犯胃
者又有服濇熱之劑太早而邪氣閉遏於胃口者必
當求責
論下痢吃逆
丹溪曰吃病氣自下衝上屬火之象古方悉以胃弱言
之殊不知胃弱者隂弱也虚之甚也滯下之久多見此
證乃因久下而隂虚也詳見吃逆本門/
[005-11a]
辨痢色分五臟
原病式曰瀉白為寒青黄紅赤黒皆為熱也葢瀉白者
肺之色也由寒水制火不能平金則金肺自甚故色白
也痢色青者肝木之氣由火甚制金不能平木故色青
也或言痢色青為寒者誤也仲景少隂病下痢清水色
純青熱在裏也大承氣湯下之及小兒熱甚急驚痢色
多青為熱明矣痢色黄者由火甚則水必衰而脾土自
旺故色黄也痢色紅為熱心火之色也或赤熱深甚也
[005-11b]
至若痢色黒亦言熱者由火熱亢甚則反兼水化制之
故色黒也故傷寒陽明病云云/法當大承氣下之大便
不黒者難恐作易/治諸痢同法
按世人多以瀉痢之青白黒三色為寒黄赤二色為
熱今觀河間分五臟之論煥然耳目而知世人之非
也或曰内經視絡脉之色曰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
黒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黄赤又曰黄赤則熱多白則
寒世俗之論豈非本於此與愚曰内經論經脉之常
[005-12a]
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腎黒也隂絡之色應其經但
陽絡之色隨四時而行應無常色遇天氣之寒則經
絡凝泣故其色多青黒遇天氣之熱則經絡淖溢故
其色多黄赤此葢因外氣之寒熱而浮絡相應而然
凡人之在冬月炎天與夫久坐逺行其面色相應亦
皆然非痢色之出於臟腑隨内氣所感而生也况
滯下之證多因濕熱所致内經曰肺熱者色白而毛
敗心熱者色赤而經絡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
[005-12b]
者色黄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黒而齒槁此雖論痿亦
可見五臟之内熱皆能顯此五色今滯下之論五色
意實相同然此不可與浮絡之因外氣相應者同語
也
辨赤白分冷熱之誤
原病式曰或言下痢白為寒者誤也若果為寒則不能
消穀何由反化為膿也所謂下痢穀反為膿血如世
之穀肉果菜濕熱甚則自化腐爛潰發化為膿血也其
[005-13a]
熱為赤熱屬心火故也其濕為黄濕屬脾土故也燥鬱
為白屬肺金也經曰諸氣憤鬱皆屬於肺謂燥金之化
也然諸瀉痢皆兼於濕今反言氣燥者謂濕熱甚於腸
胃之内而腸胃拂鬱結而又濕至於否以致氣液不得
宣通因以成腸胃之燥使煩渴不止也假如下痢赤白
俗言寒熱相兼其說尤誤豈知水火隂陽寒熱者猶權
衡也一高則必一下一盛則必一衰豈能寒熱俱甚於
腸胃而同為痢乎如熱瘡瘍而出白膿者豈可以白為
[005-13b]
寒與其在皮膚之分屬金故色白也次在血脉之分屬
心火故為血也在肌肉屬脾土故作黄膿在筋部屬肝
木故其膿色帶蒼深至骨屬腎水故紫黒血出也各隨
五臟之部而見五色是其標也本則一出於熱但分淺
深而已大法下迫窘痛後重裏急小便赤澁皆屬燥熱
而下痢白者必多有之然則為熱明矣
按河間謂赤白不當分冷熱乃屬肺金心火之化又
謂五色各屬五臟本則一出於熱其論至當但世患
[005-14a]
此疾者赤白居多今既以不當分冷熱為治若専以
辛苦寒退熱此則治本之法所謂心火肺金之化者
抑有别與葢心主血肺主氣白屬肺金此氣受病也
赤屬心火此血受病也赤白相雜血氣俱受病也知
此則肝青脾黄腎黒之說亦可得而互明矣
論熱藥治痢之誤
原病式云或曰白痢既為熱病何故服辛熱之藥亦有
愈者耶葢辛熱之藥能開發腸胃鬱結使氣液宣流通
[005-14b]
濕潤燥氣和而己葢病微者可愈甚者鬱結不開其病
轉加而死矣凡治熱甚吐瀉亦然夫治諸痢者莫若以
辛苦寒藥治之或㣲加辛熱佐之則可葢辛能發散開
通鬱結苦能燥濕寒能勝熱使氣宣平而巳如錢氏香
連丸之類是也故治諸痢者黄連黄栢為君以其至苦
大寒正主濕熱之病乃若世𫝊辛熱金石毒藥治諸吐
瀉下痢或有愈者以其善開鬱結故也然雖亦有驗者
或不中效反更加害
[005-15a]
按治痢用辛苦寒之劑開鬱燥濕勝熱三法俱備世
之用辛熱金石毒藥者誠非也然亦有久痢腸胃虚
滑者亦當求責
治痢通因通用之法
子和云夫下痢膿血腹痛不止可用調胃承氣湯加薑
棗煎更下藏用丸瀉訖以五苓益元散調下又一男子瀉
痢不止如傾不敢冷坐諸醫皆以為寒治延二十載兩
手寸脉皆滑余不以為寒所以寒者水也以茶調散湧
[005-15b]
寒水五七升又以無憂散泄積水數十行乃通因通用
之法也次以淡劑利水道
按此用吐下以治痢本内經通因通用之說使腸胃
虚滑者其可下乎中氣虚弱者其可吐乎今云可下
者謂有積滯在腸胃壅不通者也可吐者謂有痰飲
在膈上氣不能降以致大腸不能收斂者也
丹溪曰積濕成痰在肺中宜大腸之不固也清其源
則流自清矣正是此意
[005-16a]
論局方用熱藥澁藥之非
丹溪曰洩痢一證局方用鍾乳徤脾丸朝真丹訶藜勒
丸大温脾丸等藥皆用熱藥為主治澁藥為佐使當為
腸虚感寒而成滑者設也彼瀉痢者將無熱證耶將無
積滯耶内經曰痢有膿血多屬滯下夫瀉痢證其類尤
多先賢曰濕多成泄此確論也然有挾風者固不可得
而同矣况風與濕之外又有雜合受邪似難例用澁熱
之藥局方出證有兼治裏急者有兼治後重者有兼治
[005-16b]
裏急後重者此豈非滯下病乎今瀉痢與滯下衮同論
治實實虚虚之患將不俟終日矣經曰暴注下迫皆屬
於熱又曰暴注皆屬火又曰下痢清白屬於寒屬火熱
者二屬水寒者一瀉痢一證似乎屬熱者多屬寒者少
局方専以澁熱為用若用之於下痢清白為寒者或可
矣所謂下迫者即裏急後重之謂也其病屬火相火所
為其毒甚於熱矣投以澁藥非殺而何
滯下亦有挾虚挾寒
[005-17a]
丹溪曰或問河間之言滯下似無挾虚挾寒者乎否乎
予曰洩痢之病水穀或化或不化並無努責惟覺困倦
若滯下則不然或膿或血或膿血相雜或腸垢或無糟
粕或糟粕相混雖有痛不痛大痛之異然皆裏急後重
逼迫惱人似乎皆熱證實證也予近年涉歴亦有大虚
大寒者不可不知敢筆其畧以備采覧予從叔年踰五
十夏間患滯下病腹微痛所下褐色後重頻併穀食大
减時有微熱察其脉皆弦而澁似數而稍長却喜不甚
[005-17b]
浮大兩手相等視其神氣大減予曰此滯下憂慮所致
心血虧脾氣弱耳遂以參术為君當歸陳皮為臣川芎
炒芍藥茯苓為佐使時暄熱甚加少黄連兩月而安婁
長官年三十餘奉養厚者夏秋間患滯下腹大痛有人
教服單煮乾薑與一貼則痛定少頃又作又與之定由
是服乾薑至三斤八日視之左脉弦而稍大似數右脉
弦而大稍減亦似數重取之似𦂳予曰此必醉飽後吃
寒凉太過而當作虚寒治之因其多服乾薑遂教用四
[005-18a]
物湯去地黄加人參白术陳皮酒紅花茯苓桃仁煎入
生薑汁飲之至一月而安金氏婦年近四十秋初尚熱
患滯下腹但隱痛夜重於晝全不得睡食亦稍減口乾
不飲已得治痢靈砂二貼矣予觀之兩手脉皆澁且不
勻神思倦甚飲食全減因與四物湯倍加白术以陳皮
佐之與十數貼而安此三病者若因其逼迫而用峻劑
豈不悞人
按滯下之證古人多與泄瀉同論至三因方始能另
[005-18b]
立條目葢實有不同夫病有從外感而得者須分六
氣之異外既受傷腸胃鬱結遂成赤白等證當隨其
寒熱温凉以調之有因臟氣發動干犯腸胃而得者
須察其何臓相乗以平治之又有因飲食失節而得
者則又審其何物所傷以消尅之世之感此疾者其
因誠不越乎是三者但其受病之後腸胃拂鬱膿血
稠粘裏急後重諸方雖有寒熱虚實之論劉河間則
以為一出於熱然考之内經似亦熱多而寒少也我
[005-19a]
丹溪先生則以為亦有挾虚挾寒之證深戒學者須
宜識此世之局方不辨三因専用澁熱之藥其失甚
矣至河間立說專用苦寒疎下之藥則亦未甚為當
何則葢病有虚實治有先後若病氣暴至元氣壯實
積滯膠固須宜下之病久氣脫腸胃虚滑不禁者亦
宜温之澁之大抵治痢當從仲景河間之法可温則
温可下則下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己劉河間
分别在表在裏挾風挾熱挾寒等證後之作者無越
[005-19b]
於斯但氣血一條未嘗表出立論其於芍藥湯下有
曰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後重除葢謂溲便膿血血
之滯也故曰行血自愈奔迫後重氣之實也故曰調
氣自除誠哉是言但膿血赤白亦有氣病血病之分
後重裏急亦有氣實血虚之異學者又不可不察詳
見前論
滯下治法
治熱之劑
[005-20a]
仲景白頭翁湯治熱痢重下者
白頭翁二兩/黄連三兩/ 黄栢三兩/ 秦皮三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柤服一升不愈再服
按此治痢在下焦腎虚有熱也經云腎欲堅故用純
苦之劑以堅之出太隂例藥也以其下痢屬太隂故
也
機要黄芩芍藥湯治泄痢腹痛或後重身熱久不愈脉
洪疾及下痢膿血稠粘
[005-20b]
黄芩 芍藥各二兩/甘草五錢/
右咀毎服半兩水一半煎一
温服
按此手足太隂經之藥也仲景用芍藥甘草湯以復
其隂酸以收之甘以緩之酸甘相合以補隂血也芍
藥白者補赤者瀉出太陽芍藥甘草例
大黄湯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裏急後重日夜無度
大黄一兩/
右細剉好酒二大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
半
[005-21a]
去大黄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
服取利為度後服芍藥湯以和之利止再服黄芩芍
藥湯徹其毒也
按此乃陽明調蕩滌邪熱之藥用酒煎者欲其上至
頂顛外徹皮毛也
芍藥湯下血調氣經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
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後重除
芍藥一兩/ 當歸 黄連各半兩/㯽榔
[005-21b]
木香各二錢/桂二錢半/ 大黄三錢/ 黄芩半兩/
甘草二錢炙/
右咀毎服半兩水煎食後温服清如利不減加大黄
按此行血調氣不熱之藥也大凡用藥之雜與品味
之多者難以細分經絡當觀其大體如何此則太陽
桂枝例藥也
白术黄芩湯服前藥痢雖除更宜此調和
白术一兩/ 黄芩七錢/ 甘草三錢/
[005-22a]
右咀勻作三服水煎服清
按此去濕熱和中活血之藥也
錢氏芍藥蘗皮丸
芍藥 黄栢各等分/
右為末水丸
守真芍藥蘗皮丸治一切濕熱惡痢
芍藥 黄栢各一兩/黄連半兩/ 當歸半兩/
右為末水丸如小豆大
[005-22b]
按此二方補隂降火下焦之藥也出太陽例
局方黄連阿膠丸治冷熱不調赤白下痢
阿膠炒二兩/黄連三兩/ 茯苓二兩/
右水熬阿膠膏溲和二末為丸米飲服
按此補虚退熱除濕之藥也出太陽例海藏云以上
苦寒之劑元病不經内傷冷物者宜察亦當審人之
虚實及以脉别之
治寒之劑
[005-23a]
局方桃花丸治冷痢腹痛下如魚腦白物
赤石脂煅/ 乾薑炮各等分/
右為末蒸餅糊丸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三服
按此出陽明例藥方
丹溪曰桃花丸即要畧桃花湯也仲景以治便膿血
用赤石脂丸者乾薑粳米同煮作湯一飲病安便止
後藥意謂病下焦血虚且寒非乾薑之温石脂之澁
且重不能止血粳米味甘引入腸胃不使重澁之體
[005-23b]
少有凝滯藥行易散餘毒亦無局方不知深意改為
丸藥劑以麪糊日與三服果能與仲景之意合否也
嚴氏當歸丸治冷留腸胃下痢純白腹痛
當歸酒洗/ 芍藥 附子炮去皮臍/
白术 乾薑炮/ 厚朴 阿膠各一兩/
烏梅肉二兩/蛤粉炒各一兩/
右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毎服五十丸米飲送下
局方訶藜勒散治腸胃虚弱泄利水穀漸成痢疾
[005-24a]
青皮去穰/ 肉豆麪裹煨/ 肉桂五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訶子仁各四兩/
右為末毎服三錢薑三片煎服
按局方以白痢為寒多用辛熱燥毒之藥若用之於
下痢清穀腸虚感寒者或可矣若膿血稠粘屬火之
證用之非殺而何但感寒之證吾恐什百而一二也
冷熱之劑
古方駐車丸治冷熱下痢腸滑赤白
[005-24b]
黄連六兩/ 乾薑 當歸各二兩/阿膠
右先以醋煮膠令消入前三藥和勻衆手丸桐子大
米飲下
局方香連丸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裏急後
重
黄連去蘆二十兩用呉茱萸十兩同炒令赤色去/茱萸不用
木香四兩八錢不見火/
右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毎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005-25a]
按此出太隂例藥也
戊巳丸治胃經受熱泄痢不止
黄連 呉茱萸去梗炒/白芍各五兩/
右為細末麪糊丸桐子大毎服三十丸米飲下
按此出厥隂已寒例以上三方出證治冷熱下痢葢
冷熱異氣水火相反豈能同在腸胃為病耶論中辨
之詳矣但其製方亦有暗合妙理惜乎世人莫知其
深意也三方皆以黄連苦寒之藥為君正治濕熱之
[005-25b]
氣佐以辛苦温藥所以開鬱行滯氣血宣通病亦自
己乾薑木香茱茰三者各隨經合宜而用要在學者
臨機應變又不可拘執於此也
治風之劑
機要防風芍藥湯治泄痢飱泄身熱脉弦腹痛而渴及
頭痛而㣲汗
蒼术防風湯治泄痢脉弦頭痛
良方神术散治春傷於風夏必飱泄以上三方並見泄/瀉門
[005-26a]
澹寮方倉廩湯治下痢頭痛心煩不食
局方敗毒散四錢加陳倉米百粒薑棗煎服
按此乃發散風寒之劑出太陽例藥也
治熱之劑
機要白术藥湯治脾經受濕水泄注下蒼术芍藥湯
同
仲景五苓散
宣明益元散以上四方並見泄瀉門/
[005-26b]
治暑之劑
局方黄連香薷飲治感暑下痢鮮血方見暑門/
按此解散暑熱心肺藥也出太隂厚朴例
宣明桂苓甘露飲
子和桂苓甘露飲方並見暑劑/
按此三方解表利小便大瀉濕熱氣分藥也太陽經
藥也
攻下之劑
[005-27a]
仲景大承氣湯方見下劑/
按此泄熱蕩滌腸胃之劑痞滿燥實四證者可用出
陽明例藥也
宣明𤣥青丸治下痢勢惡頻併窘迫或久不愈諸藥不
能止須可下之以開除濕熱痞悶積滯
黄連 黄栢 大黄 甘遂
芫花醋拌炒/大㦸各半兩/牽牛四兩取末二兩/
輕粉二錢/ 青黛一兩/
[005-27b]
右為末勻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毎服加十丸日三
以快利為度
機要厚朴枳實湯治虚滑久不愈多𫝊變為痢先以此
湯防其𫝊變
厚朴一兩/ 枳實炒一兩/訶子皮一兩半生熟/
黄連 甘草炙/ 大黄各三錢/木香半兩/
右為末毎服三五錢水煎服
按以上三方逐積去熱之藥也大黄瀉血也牽牛瀉
[005-28a]
氣也甘遂大㦸芫花泄水也厚朴枳殻泄痞滿也各
隨其病所宜選而用之
局方蘇感丸去臟腑有積下痢
以蘇合香丸與感應丸二藥和勻如粟米大毎服五
丸淡薑湯空心下
按局方之學多以此治痢去積故録於此然二藥之
類聚温熱用於傷寒傷冷之物者則可然有熱之人
積滯雖去熱毒必行其害何可勝言哉
[005-28b]
本事方靈砂丹治一切積痢
硇砂 硃砂並研細各二錢半/
右用黄蠟半兩巴豆三七粒去殻皮膜同於銀石器
内重湯煮一伏時候巴豆紫色為度去二七粒止將
一七粒與前藥同研極勻溶蠟和藥旋丸菉豆大毎
服三丸至五丸水瀉生薑湯下白痢艾湯下赤白痢
烏梅湯下空心服
丹溪曰仲景治痢之法下者率用承氣加減何嘗以
[005-29a]
砒巴豆丹碙决烈燥毒之劑葢大黄之寒其性善走
佐以厚朴之温善行滯氣緩以甘草之甘飲以湯液
灌滌腸胃滋潤輕快無所留滯積行即止此砒丹巴
碙熱毒類聚成丸其氣凶暴其體重燥積垢雖行毒
氣未歇借使有愈疾之功其腸胃清淳之氣能免旁
損暗傷之患乎
消積之劑
脾胃論聖餅子治瀉痢赤白臍腹撮痛久不愈
[005-29b]
黄丹二錢/ 定粉三錢/ 蜜陀僧二錢/
舶上硫黄三錢/ 輕粉少許/
右為細末入白麪四錢滴水和如指尖大捻作餅子
隂乾食前漿水磨化服之大便黒色為妙
元戎聖功丸專治血痢
膩粉三錢匕/定粉二錢匕/一法加蛤粉
右研勻水浸蒸餅丸菉豆大艾湯下
止澁之劑
[005-30a]
仲景桃花湯治下痢便膿血
赤石脂一斤半剉一半末/乾薑一兩/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七合内赤石脂
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勿再服
按此方出手陽明例藥也但赤治丙而白治庚也
嚴氏禹餘粮丸治腸胃虚寒滑泄不禁
禹餘粮石煅/赤石脂煅/ 龍骨 畢撥
乾薑炮/ 訶子麪裹煨/肉豆麪裹煨/
[005-30b]
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右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毎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局方真人養臟湯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裏急後重腹
痛脫肛
罌粟殻去蒂葢蜜炙三兩六錢/ 人參
當歸各六錢/肉桂八錢/ 訶子皮一兩二錢/
木香二兩四錢/ 肉豆麪裹煨半兩/
白芍一兩六錢/ 生甘草一兩八錢/
[005-31a]
白术六錢/
右咀毎服四錢水煎服臟寒加附子
水煮木香丸治一切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裏急後重
罌粟殻去穣一兩四錢/ 青皮去白二兩八錢/
甘草二兩四錢/ 當歸洗去蘆六兩/
訶子炮去核八兩/ 木香不見火六兩/
右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八分盞煎化温
服
[005-31b]
祕藏訶子散治腸胃虚寒泄瀉米穀不化腸鳴腹痛脫
肛及作膿血日夜無度
御米殻去蒂葢蜜炒半兩/訶子煨去核七分/
乾薑炮六分/橘皮半錢/
右為細末分作二服水煎和滓熱服空心下
十劑云澁可以去脫以米殻之酸微澁上收固氣去
脫主用為君以訶子皮之㣲酸上收固血治其形脫
橘皮㣲苦温益真氣升陽為之使以乾薑大辛熱除
[005-32a]
寒為臣亦為主治也
按以上諸方皆行温熱之藥固氣止血𦂳澁腸胃當
為腸虚感寒而成滑者設也且滯下之證多屬於熱
兼有積滯局方一門専主澁熱似難例用
宣明香連丸
木香 訶子肉麪煨/黄連炒各半/兩龍骨一錢/
右為細末飲丸黍米大毎服二十丸米飲湯下
機要訶子散治泄痢腹痛漸以泄下㣲少宜此止之法
[005-32b]
云大勢已去而宜止之
訶子皮一兩半生半熟/ 木香半兩/ 黄連三錢/
甘草炙三錢/
右為細末毎服二錢以白术芍藥湯下如止之不已
宜歸而送之加厚朴一兩竭其邪氣也
脾胃論訶藜勒丸治休息痢日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
腹撮痛
椿根白皮 訶子肉半兩/母丁香三十個/
[005-33a]
右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毎服五十丸温米飲
下
按以上諸方用温凉之藥以上痢較之局方専用澁
熱則變法矣夫脫則用澁理所當然脫而挾寒温之
熱之可也脫而挾熱凉而澁之可也寒熱各隨所宜
而用似難偏執一說
宣明三聖散治産後下血痢不止
烏魚骨 燒綿灰 血餘灰各等分/
[005-33b]
右細末毎服一錢煎石榴皮湯調下熱服
按此專主止血之劑
收斂之劑
嚴氏烏梅丸治熱留腸胃下痢純血臍腹㽲痛
烏梅肉二兩/當歸 枳殻各一兩/黄連二兩/
右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毎服七十丸食前米飲下
元戎烏梅散治下痢津少大渴引飲不休
烏梅焙乾半兩/ 茯苓一兩/ 木𤓰一兩/
[005-34a]
一法加桂三錢半
右咀毎服五錢生薑三片煎
按仲景烏梅丸治傷寒吐蚘後人用治下痢此皆酸
收之義出太陽桂苓例藥也
血劑
局方胃風湯治風冷乗虚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
下及腸胃濕毒如下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
人參 白茯苓 芎藭 桂
[005-34b]
當歸 白芍 白术各等分/
右粗散毎服二錢入粟米數粒同煎食前服
按此方名為治風而實非治風乃補血和血益胃氣
之藥下血痢而挾虚者實可倚仗出太陽桂苓例藥
也
良方加味四物湯治血痢
四物加阿膠艾葉
保命集一方四物内加槐花黄連御米殻等分
[005-35a]
按此補血温血之藥出厥隂例藥也
宣明白术湯治孕婦痢膿血
白术 黄芩 當歸各等分/
右為末毎服三二錢水煎食前服
補劑
良方十全大補湯治一切婦人病痢四十日諸藥不愈
六脉沉弱大凡痢脉宜沉宜弱但服此藥而愈方見/補劑
右薑棗煎成加白蜜半匙再煎數沸服
[005-35b]
良方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澁
糯米一合/ 當歸炒/ 黄茋各一兩/
右細切和勻水煎服
按此二方不分經絡補血之劑今人治痢而用此者
葢鮮矣殊不知血氣虚脫之人與夫胎前産後之證
此法不可無也故特立條目以表章之
雜方
良方治疫毒痢敗毒散多加人參甘草陳皮薑棗煎服
[005-36a]
按此方詳見論中
嚴氏茜根丸治一切毒痢及蠱注利血下如雞肝心煩
腹痛
茜根洗/ 川升麻 犀角 地榆
當歸 黄連 枳殻 白芍
右等分為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毎服七十丸
空心米飲下
按此方消化死血解飲食毒之藥
[005-36b]
百一選方治禁口痢
石蓮去殻留心并肉碾為細末毎二錢陳皮飲調
下此是毒氣上衝心肺借此以通心氣便覺思食
澹寮方治禁口痢毒氣上衝心肺者
敗毒散四錢/陳倉米一百粒/
薑三片棗一枚煎
右方治脾胃虚弱禁口痢用山藥一味剉如小豆大
一半銀器内炒熟一半生用同為末米飲調下
[005-37a]
按禁口痢古人論之者少故留此三方以備急然石
蓮之通心氣敗毒散散表邪山藥之補脾胃果能開
胃口而進食乎
導氣湯治下痢膿血裏急後重腹疼作渴日夜無度
黄連 黄芩 大黄 白
當歸 木香 㯽榔
右㕮咀水煎
此方即前芍藥湯加減桂甘草二味今人多如此用
[005-37b]
故收入
玉機微義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