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玉機微義卷二十一 明 徐用誠 原輯
劉 純 續增
消渇門
諸經論消渇脈證所因
内經隂陽别論曰二陽結謂之消脈要精微論曰癉成
為消中
按東垣曰二陽者陽明也手陽明大腸主津病消則
[021-1b]
目黄口乾是津不足也足陽明胃主血熱則消穀善
飢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結者津液不足結而不潤
皆燥熱為病也此因數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氣上溢
轉為消渇治之以蘭除陳氣也不可服膏粱芳艸石
藥其氣慓悍能助燥熱也
調逆論曰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也 凡治消癉仆繫
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岐伯曰脈
實病久可治脈弦小病久不可治後分為三消髙消者
[021-2a]
舌上赤裂大渇引飲
脈經云緊數相搏則為消渇 脈軟散者當病消渇
論消渇為三焦受病
病機云消渇之疾三焦受病也上消者肺也多飲水而
少食大便如常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治宜流濕
以潤其燥消中者胃也渇而飲食多小便赤黄熱能消
穀知其熱在中焦也宜下之
消腎者初發而為膏淋謂淋下如膏油之狀至病成面
[021-2b]
色黧黑形瘦而耳焦小便濁而有脂液治法宜養血以
肅清分其清濁而自愈也
論消中三證之異
陳無擇云消渇屬心故煩心致心火散漫渇而引飲諸
脈軟散皆氣實血虚也消中屬脾癉熱減則為消中消
中復有三有因寒中隂勝陽久必為熱中經云脈洪
大隂不足陽有餘則為熱中多食數溺為消中隂狂興
盛不交精泄則為强中至病强中不亦危矣消腎屬腎
[021-3a]
盛壯之時不謹而縱慾房勞年長腎衰多服金石真氣
既喪口乾精溢自洩不飲而利經云腎實則消不渇而
小便自利名曰腎消亦曰内消
論三消之疾燥熱勝隂
河間曰三消之疾本濕寒之隂氣極衰燥熱之陽氣太
甚皆因乎飲食服餌失節腸胃乾涸而氣液不得宣平
或耗亂精神過違其度或因大病隂氣損而血液衰虚
陽氣悍而燥熱甚或因久嗜鹹物恣食炙
飲食過
[021-3b]
度亦有年少服金石丸散積久實熱結於下焦虛熱血
氣不能制濕熱燥甚於腎故渇而引飲若飲水多而小
便多者名曰消渇若飲食多而不甚渇小便數而消瘦
者名曰消中若渇而飲水不絶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
者名曰腎消此三消者其燥熱同也夫經中有言心肺
氣厥而渇者有言肝痺而渇者有言脾熱而渇者有言
腎熱而渇者有言胃與大腸結熱而渇者有言脾痺而
渇者有言小腸痺熱而渇者有因病瘧而渇者有因肥
[021-4a]
甘美食而渇者有因醉飽入房而渇者有因逺行勞倦
遇大熱而渇者有因傷害胃乾而渇者有因病風而渇
者雖五臟之部分不同而病之所遇各異其為燥熱亡
液一也
謹按先生三消之論始言天地六氣五味以配養人
身六位五臟而究乎萬物之源終引内經論渇諸證
以辨乎世方熱藥之誤比物立象反覆詳明非深達
隂陽造化之機者孰能如是哉夫治此疾者補腎水
[021-4b]
隂寒之虚而瀉心火陽熱之實除腸胃燥熱之甚濟
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結津液生而不枯氣血
利而不澁則病日已矣豈不以滋潤之劑養隂以制
燥滋水而充液哉何故世論消渇者多不知其意謂
因下部腎水虚不能制其上焦心火使上實熱而多
煩渇下虚冷而小便若更服寒藥則元氣轉虚而下
部腎水轉衰則上焦心火尤難治也但以暖藥補養
元氣若下部腎水得實而勝退上焦心火則自然渇
[021-5a]
止小便如常而病愈也吁若此未明隂陽虚實之道
也夫腎水屬隂而本寒虚則為熱心火屬陽而本熱
虚則為寒若腎水隂虚則心火陽實是謂陽實隂虚
而上下俱熱矣以彼之言但見消渇數溲妄言為下
部寒爾豈知腸胃燥熱怫使之然也且夫寒物屬
隂能養水而瀉心熱物屬陽能養火而耗水令腎水
既不勝心火則上下俱熱奈何以熱藥養腎水欲令
勝心火豈不闇哉彼不謂水氣實者必能制火虚則
[021-5b]
不能制火故陽實隂虚而熱燥其液小便淋而常少
隂實陽虚不能制水小便利而常多此又不知消渇
小便多者葢燥熱太甚而三焦腸胃之腠理怫結
滯緻密壅塞而水液不能滲泄浸潤於外以養乎百
體故腸胃之外燥熱大甚雖多飲水入於腸胃之内
終不能浸潤於外故渇不止而小便多水液既不能
滲泄浸潤於外則隂燥竭而無以自養故久而多變
於聾盲瘡瘍痤疿之類而危殆其為燥熱傷隂也明
[021-6a]
矣
論治消渇大法
東垣曰膈消者以白虎加人參湯治之中消者善食而
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云口乾飲水多食饑虚癉
成消中者調胃承氣三黄丸治之下消者煩燥引飲耳
輪焦乾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六味
地黄丸治之總録所謂末傳能食者必發腦疽背瘡不
能食者必傳中滿皷脹皆謂不治之證潔古老人分而
[021-6b]
治之能食而渇者白虎加人參湯不能食而渇者錢氏
方白术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復傳下消矣前
人用藥厥有㫖哉或曰末傳瘡疽者何也此火邪勝也
其瘡痛甚而不潰或赤水者是也經云有形而不痛陽
之類也急攻其陽無攻其隂治在下焦元氣得强者生
失强者死末傳中滿者何也以寒治熱雖方士不能廢
其繩墨而更其道也然臟腑有逺近心肺位近宜制小
其服腎肝位逺宜制大其服皆適其至所為故如過與
[021-7a]
不及皆誅罰無過之地也如髙消中消制之太急速過
病所久而成中滿之病正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者也
非藥之罪失其緩急之制也處方之治宜加意焉
按已上所論三消傳變可謂發病機之㫖比與陳氏
三因論消中復有三證皆病傳所異大抵末傳發瘡
疽者為傳外發脹滿强中為傳内亢極之甚也但三
因所出治强中一方然未見其肯綮今姑存之以備
其㫖且傳脹滿皆不治之證况强中乎
[021-7b]
消渇治法
治熱之劑
局方清心蓮子飲
調胃承氣湯治消中熱在胃而能飲食小便赤黄
方並見熱門
三因真珠丸治心虚煩悶積熱煩渇口乾舌燥引飲無
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知母一兩一分/黄連 苦參 𤣥參
[021-8a]
鉄粉 牡蠣各一兩/朱砂二兩/ 麥門冬去心/
天花粉各半兩/金箔 銀箔二百片/
右為末煉蜜入生𤓰蔞汁少許丸如梧子大用金銀
箔為衣每二三十丸先用𤓰蔞根汁下一服次用麥
門冬熟水下病退日二服
按此心胃經藥也已上三方有輕重之殊宜選使
治燥之劑
東垣當歸潤燥湯治消渇舌上白乾燥唇乾口乾眼澁
[021-8b]
黑處見浮雲大便閉澁乾燥結硬喜温飲隂頭短縮
升麻一錢半/柴胡七分/ 甘草六分半一半生/
細辛一分/ 杏仁六箇/ 紅花少許/ 小椒三箇/
生地黄三分/黄柏 知母 石膏
桃仁 麻仁 防風 荆芥穗
當歸身各一錢/
右㕮咀作一服水煎
清凉飲子治消中能食而瘦口乾舌乾自汗大便結燥
[021-9a]
小便頻數
羌活 柴胡 炙甘草 知母酒製/
黄芪 黄芩酒製各一錢/ 生甘艸
漢防已 生地黄酒製各半錢/ 紅花少許/
桃仁五箇/ 杏仁十箇/ 升麻四分/ 防風五分/
石膏 黄柏 草龍膽製各一錢半/
當歸身六分/
右㕮咀作一服水煎入酒些小此方減黄芪黄芩防
[021-9b]
風草龍膽加麻黄根三分黄連八分名地黄飲子
按已上脾心肝腎藥也
清氣之劑
局方人參白虎湯治髙消上焦燥渇不欲多食
方見熱門
東垣蘭香飲子治渇飲水極甚善食而瘐自汗大便結
燥小便頻數
石膏三錢/ 知母酒製一錢/生甘艸 防風各一錢/
[021-10a]
炙甘艸 人參 蘭香 連翹
白豆仁 桔梗 升麻各五分/半夏二分/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和匀成劑捻作薄片子日中晒
半乾碎如粉每服二錢食後淡生薑湯下
按已上二方主上中二消之劑肺胃經藥也
滋隂之劑
丹溪補隂丸
方見補虚門
[021-10b]
局方加減八味丸治腎虚消渇引飲
金匱腎氣丸減附子加五味子
右服如本方法要畧治男子消渇小便反多仍用本
方
簡易地黄飲子治消渇咽乾面赤煩躁
人參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芪
天門冬 麥門冬去心/澤瀉 石斛
枇杷葉去毛炒/枳殻炒/ 甘艸炒各等分/
[021-11a]
右㕮咀每三錢水煎服
按此心腎脾肺藥也已上三方主下消之劑
硃砂黄連丸治心虚藴熱或因飲酒過多發為消渇
硃砂一兩/ 宣連三兩/ 生地黄二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四五十丸燈心棗湯送
下
按此心脾藥也上消之例
清氣滋隂之劑
[021-11b]
局方黄茋六一湯治男女諸虚不足胸中煩悸時常消渇
或先渇而後發瘡或病諸瘡而後渇者並宜服
方見前
按此肺腎脾三焦命門之劑也
東垣生津甘露飲子治髙消大渇飲水無度舌上赤澁
上下齒皆麻舌根强硬腫痛食不下腹時脹痛渾身
色黄目白睛黄甚則四肢痿弱無力面塵脱色脇下
急痛善啑善怒健忘臀腰背寒兩尻冷甚
[021-12a]
石膏一錢二分/人參 炙甘艸各一錢/白葵半錢/
麥門冬 蘭香 當歸身各半錢/桔梗三錢/
生甘草 山梔 蓽澄茄各一錢/藿香二分/
全蝎二箇/ 升麻 知母酒製各二錢/
黄連 木香 柴胡各三分/ 白芷
白豆䓻 連翹 薑黄各一錢/ 黄柏酒拌/
杏仁各一錢半/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和匀攤薄晒乾杵細食後每二
[021-12b]
錢抄於掌中以舌砥之隨津唾下或導以白湯少許
按此肺胃心腎藥也東垣曰此制之緩也不惟不成
中滿亦不傳下消矣三消皆可用
宣明麥門冬飲子治膈消胸滿煩心津液乾少短氣多
為消渇
知母 甘草炒/ 𤓰蔞 人參
五味子 生地黄 葛根 茯神
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021-13a]
右㕮咀每五錢入竹葉十四片煎
按此肺腎脾胃藥也
雜方
寶鑒麥門冬湯治消渇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即溲
麥門冬去心/黄連 冬瓜各二兩/
右㕮咀每五錢水煎服如無乾者用新者一枚重三斤
去皮穰分作十二片為十二服每服一片日三次
酒蒸黄連丸治消渇飲水無度至二三升小便五七十
[021-13b]
次發熱瘦弱口乾食已如饑此名消癉今用味苦無
毒除熱正氣消渇厚腸消渇之人脾胃惡濕黄連為
對
黄連淨半斤酒一升湯重蒸伏時晒乾用
右末滴水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前温水下
仁齋加味錢氏白术散治消渇不能食
木香 五味子 柴胡各三分/藿香一錢/
乾葛二錢/ 白茯苓 甘艸炙/ 白术
[021-14a]
人參 枳殻炒各半錢/
右㕮咀作一服水煎
宣明大黄甘艸飲子治男女一切消渇不能止者
大豆五升煮三沸去苦水/大黄一兩半/甘草四兩/
右三味用井水一桶同煮軟盛放冷令病人食豆渇
飲汁無時候食盡病不盡再如前服不三次愈矣
三因石子薺苨湯治强中多因躭嗜色慾及快意飲食
或服丹真氣既脱煩渇引水飲食倍常隂氣常興不
[021-14b]
交精出故虚熱注於下焦最為難治
薺苨 石膏各三兩/人參 茯神
瓜蔞根 磁石煅淬/ 知母 乾葛
黄苓 甘艸各二兩/
右剉每水三盞腰子一箇去脂膜黑豆一合煮至盞
半去腰子大豆入藥四錢煎服
秘方用紫背浮萍搗汁每頓服半盞效
丹溪方
[021-15a]
黄連末 天花粉末 生地黄汁 生藕汁
右二物汁為膏入上藥搜和入牛乳佐以薑汁和蜜
湯為膏徐徐留於舌上以白湯少許送下
機要方無天花粉有牛乳汁二汁熬膏和末為丸桐
子大每二十丸少呷温水下日進十服
[021-15b]
玉機微義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