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1a]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二百十八
祠祀二/
杭州府下/
海寧縣
先農壇 在春熙門外東郭十八都一啚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胡杲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四
畝九分
[217-1b]
社稷壇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城北白馬廟後杭州
府志宋政和間令歐陽珣即舊址新之歐陽珣社/稷壇記古
者建國設都先立社稷其意以謂民非榖不養榖/非土不生立五土五稷之神而祀之示不忘本也
鹽官雖窮隘僻左而舊壇具存即其舊而新之社/壇居其左稷壇居其右就社稷之左右别為兩壇
祀雷雨風師而又設燎壇於其東建齋㕔於其北/直北為一門自門之左右皆立垣墉以為衞率按
圖而為之稽諸禮若/合符契於戲韙哉元明屢更正徳三年知縣丁
儀改建今處增置宰牲齋宿等舍
風雲雷雨山川壇 萬厯杭州府志舊在縣南二百
[217-2a]
五十歩成化年重建去城八十歩
邑厲壇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治北二百六十歩
城隍廟 杭州府志在縣北二百六十歩宋圖經考
異神邑人稱為永固王
謹按咸淳臨安志本府城隍神舊號永固廟據此/則通言一府矣蓋神聰明正直聖不可知非可求
其人以實之也間有實其人者/悉援據志乘不敢以臆為㫁
潮神廟 在小尖山之麓
國朝康熙六十一年
[217-2b]
勅封運徳海潮之神遣官致祭
勅建海神廟 在海寧縣春熙門内
國朝雍正七年九月欽奉
上諭勅建恭紀/首卷浙江總督臣/李衞欽遵擇海寧縣治之
春熙門内購買民地四十畝起建居中正殿五楹
崇奉運徳海潮之神左右配殿各三楹以厯代潮
神水神從祀祀越上大夫文種漢忠烈公霍光晉/橫山公周凱唐潮王石瑰昇平將軍
胡暹宋周宣靈王䧺平浪侯捲簾使曹大将軍春/䕶國𢎞佑公朱廣陵侯陸圭静安公張夏轉運
[217-3a]
使判官黄恕元平浪侯晏戌存䕶國佑民永固土/地彭文驥烏守忠明寧江伯湯紹恩茶槽土地陳
旭/周廻夾以修廊中為甬道前為儀門三楹大門
三楹左鐘樓右鼓樓門臨大河承以石梁曰慶成
橋橋南歌舞樓三楹繚以粉垣闢左右為廣衢表
以二石坊殿後為重門進内正中恭建
御碑亭敬勒
聖製海神廟碑文恭紀/首卷後為寝殿上構岑樓東西配殿
由正殿之東啟門而入為天后宫前為齋宿㕔後
[217-3b]
為道院正殿之西為風神殿後有池有亭池上為
平橋三折而度内為高軒為重門後為水仙閣規
制崇閎氣象肅穆經始於雍正八年三月以明年
十有一月訖工十一年正月
欽頒
御書福寧昭泰四字一幅製額奉懸廟中二月欽奉
上諭遣官告祭
御祭文
[217-4a]
維雍正十一年嵗次癸丑二月朔越 日
皇帝遣内大臣海望直𨽻總督李衞等致祭於
寧民顯祐浙海之神曰
明神受職於
天恩覃澤國禦災捍患利賴𢎞深凡兹東南黎庻所得保
室家而安耕鑿者
神之賜也朕躬膺
天命撫御寰區夙夜敬共以承上下神祗之祀所期海宇
[217-4b]
蒼生永䝉庇祐惟兹浙西郡邑實為瀕海要衝比年
以來仰荷
神靈嘉貺頻昭安瀾共慶廼者風潮鼓蕩衝潰隄防近
逼民居吏人震恐朕痌瘝在念軫惻維殷耑遣重臣
周行相度涓日鳩工為海疆圖乆遠奠安之計用是
潔誠致禱䖍命在工大臣敬展祀事昭告悃忱惟
明神俯念海壖億萬生靈城郭田廬於兹托命隄工木
石皆出脂膏力役所需民衆勞苦伏冀
[217-5a]
𢎞昭福佑黙相大工綏靖百靈風恬波息俾工作得施
長隄孔固克底厥績衞䕶烝民保聚生全安享樂利
則東南列郡溥被庥祥朕實拜
明神之功徳於無疆矣謹告
三皇廟 成化杭州府志舊在縣東南二里元至正
十九年築城改建於縣治之西北黃潛三皇廟記/延祐五年知鹽
官州張侯克明以部使者北皋張公之命肇建三/皇廟於州之東南泰定元年方侯存心繼知是州
增創東西廡及儀門後改號州曰海寧而李侯擎/以至元三年來知州事又為造禮器遷櫺星門前
[217-5b]
臨通衢右廟而左學齋廬庖舍次第畢完今知州/張侯蒞事之明年至正二年也集僚佐輟俸貲置
田五十三畝有奇嵗入以紹祀事有餘以待營葺/之湏來徵文以記之按宋元嘉中醫始有學唐天
寳間三皇始有廟言醫及陰陽者乃原其所自推/三皇以為先聖天下都邑咸得通祀焉夫三聖人
之道既非一藝可以名言而其功亦無一物可為/報稱兹不敗復贊一辭姑叙其建置之顛末而著
其成規以為之記張侯/名光祖字載熙霍山人
崇祐廟 萬厯杭州府志在金牛山下宋紹興間禱
雨有應賜額杭州府志俗云烏龍王廟在縣東八
十二里
[217-6a]
白馬神廟 海寧縣志在縣北二里宋髙宗祝文英/烈不羣捍難庇
民廟號白馬史𠕋莫尋海昌良工塑像如神髣髴/而馭先無若存有捕盗者得夢既禽人知畏饗血
食幾春天子初郊典祀徧/循樽酒爼豆以祈神歆
陸司空廟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東四十八里祀吳
陸遜嘗以屯田都尉領邑事有惠於民故立祠祀
焉
許公廟 海寧縣志在縣西一百三十歩鍾必萬雄/挺盡節廟
記縣西舊有将軍許遠嗣後增祀張巡乃號雙廟/宋紹興八年詔增祀南霽雲雷萬春姚誾葢從邑
[217-6b]
人禮部侍郎張九成之請也中興初皆賜上公爵/爼豆牲牢如上公禮勸民之意遠矣鹽官許公故
里舊史圖志可據也獨新史畧之或遂以公為敬/宗曾孫乃誣公杭之新城人殊失建祠錫爵之本
意敬宗善心之子而善心則亨之子懋之孫也按/北史善心𫝊南史懋𫝊並著鄉里高陽新城以此
知舊史載敬宗為杭之新城者誤矣/後之人不考併與公誣之烏得無辨萬厯杭州府
志洪武四年以海寧為公所産地宜專祀罷諸增
祀者改舊封荆州大都督為睢陽太守從生爵也
祭以歲十月十六日公死節之辰正徳十六年易
春秋致祭
[217-7a]
謹按貢師泰云鍾必萬所辨以善心為高陽北新/城人當隋文帝平陳曰我平陳國惟獲善心一人
則善心本南人也又謂睢陽非敬宗曾孫不知通/鑑實言之嘗考許氏譜言許本高陽六朝時許皈
避亂移家鹽官𫝊十世名善心為隋禮部侍郎因/官北地復宗祖族歸髙陽其子則敬宗也俱為北
髙陽新城人同葬易水至敬宗子名適者又歸隐/鹽官東審山故其子彦伯其孫遠皆為鹽官人矣
觀此則鍾所辦猶未析也後睢陽六世孫名慶避/黃巢亂由昌化入新城以存宗祀宋乾道二年縣
令耿秉建祠於塔山祀遠録慶之孫主祀他志載/杭之新城者亦誤也今考隋書地理志高陽𨽻河
間並無新城縣又舊唐書許敬宗傳云敬宗杭州/新城人則非北新城明矣當是遹遷居鹽官至慶
復還新/城耳
[217-7b]
雙仁祠 嘉靖浙江通志在城西北安化坊沈友儒/雙仁祠
記昔錢武肅王立廟祀唐平原太守顔真卿而以/其從兄常山太守杲卿為之配扁曰雙仁葢取殺
身成仁之義正徳九年建祠安化坊迨嘉靖己酉/重修文天祥有感詩平原太守顔真卿長安天子
不知名一朝漁陽動鼙鼓大河以北無堅城君家/兄弟奮戈起一十七郡連城盟賊聞失色分軍還
不敢長驅入咸京明皇父子得西狩由是靈武起/義兵唐家再造李郭力逆賊牽制公威靈哀哉常
山賊鈎舌公歸朝廷氣不折崎嶇坎坷不得去岀/入四朝老忠節當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䧟李希
烈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蔽日月亂臣賊子/歸何所茫茫煙草中原土公祀於今六百年精忠
赫赫雷/行天
[217-8a]
胡令公廟 杭州府志在長安鎭祀唐胡暹徐圓胡/令公廟
碑令公字進思婺州東陽義烏人唐憲宗朝佐中/丞裴度平淮西以功陞武任將軍宣宗時奉命至
海昌召禪門齊安國師師演法謝恩就坐而化将/軍回至長河過海神祠亦立化於庭有司申聞宣
宗遣桑稱以御帶追封齊安為悟空禪師進思為/昇平将軍與海神共祀至宋康王南渡乘駿過長
河無船可渡入廟叩之出門忽有大舟迎王王問/其名居曰桑稱二姓木里胡進思家人也建炎元
年王遣官召進思併桑稱二人里中並無因廟中/有胡将軍碑載将軍往海昌召齊安國師事蹟州
官申復降詔勅封令公海神與桑稱皆進王號同/祀土榖廟號威烈赫靈之殿泰定問復有方太守
入廟禱祀蝗不入境之異其父方虗谷任婺州路/侯備知令公事蹟婺州見有永康縣胡公祖廟太
[217-8b]
守命里人重/立碑石云
福濟廟 萬厯杭州府志在金牛山下祀唐蘇臯二
将軍相傳二将逐黃巢至此不獲死之因立廟名/勝
志金牛山稍北為廟山深窅廻曲其巔則蘇臯二/将軍廟在焉宋髙宗祝文義氣同禀剛毅莫儔何
焉來此縁逐金牛牛没尾掉空回可羞抜/劍自刎曾無怨尤人亡廟存英氣橫秋
安化王祠 海寧縣志在三管墩去邑治五十里祀
宋王禀杭州府志天啟中知縣鮑觀光移建縣東
偏隙地嵗時致祭許三禮安化王祠碑記邑中舊/有安化王祠王於靖康元年以
[217-9a]
都統與子荀守太原兵單力竭太守張孝純議降/王叱之列兵守死城䧟王父子相隨入原廟負太
宗御容同赴汾水以殉國難髙宗駐蹕臨安念王/父子殉節追封為安化郡王諡忠壯子荀贈右武
大夫思/州刺史
張文忠公祠 萬厯杭州府志在城南書院中祀宋
禮部侍郎贈太師謚文忠張九成于有成張文忠/公祠記無垢先
生張公九成以紹興二年廷魁天下官至禮部侍/郎髙宗欲大用之適與時宰議論不合謫居南安
十有四年放還守永嘉未幾奉祠歸里終於鹽官/紹定二年縣宰趙汝艁來首率諸僚建祠於浄居
寺之/堂上
[217-9b]
朱将軍廟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東三十六里黃岡
杭州府志神為邑人朱彞能㧞牛尾倒行宋治平
初溺海為神著靈應寳祐三年勅封佑靈将軍元/大
徳二年封贈文鹽官州海神闡靈浙右安宅海隅/江漢朝宗無遠勿屆雨𤾉時若有感必通比聞髙
岸之傾摧能免下民之墊溺導水波而潛伏益固/隄防足財計以阜通仍輸斥鹵嘗閲省臣之奏具
知神力之雄肇錫嘉名丕昭令問聿嚴/廟貌特俾恩封可賜號靈感𢎞祐公
錢公廟 海寧縣志在洛塘前歩橋北祀里人錢通
元泰定間通有徳於鄉死而祀之水旱災疾禱之
[217-10a]
輒應邑人談遷譔記相傳廟南河洲即公𦵏處
貢尚書祠 海寧縣志在安國寺東祀元尚書貢師
泰朱嘉徴貢尚書祠記元至正間先生以秘書召/嗣擢大司農被命治粟閩粤時道梗留居余家
小桃源内九世祖質夫公鐩執經焉明興先生恥/事二姓有終焉之志宋文憲濂銜命往强起之先
生無言一夕仰藥而卒萬厯七年公諸孫貢禮卜/地安化坊於安國寺東建祠肖像題額貢尚書祠
致忠祠 萬厯杭州府志在城内祀副千户呂忠𫝊/詳
忠/臣
周將軍廟 杭州府志在黃山祀明都指揮周應禎
[217-10b]
嘉靖三十三年倭宼掠袁花市應禎戰殁邑人建
祠致祭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三間碑一座在學宫櫺星門
内西甬道側節孝祠三間牌坊一座在學宫外泮
池西
國朝雍正三年知縣鍾維楷奉文建
富陽縣
先農壇 在城外一里東郊地名花塢口
[217-11a]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崔宣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四
畝九分
社稷壇 富陽縣志在縣西二百歩
風雲雷雨山川壇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東一里觀
山之上杭州府志明宣徳十年知縣吳堂重葺後
移小龜山上
邑厲壇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北二百歩
城隍廟 富陽縣志在縣東二百歩洪武丙午行省
[217-11b]
平章政事朱文忠重建正統四年知縣吳堂重修
仁惠龍王廟 富陽縣志在寳山院齊永明中有僧
曇超居杭之靈苑山有龍化為老人詣超曰吾龍
也昆弟五人吾居其長邇鄉民耕山逼吾居室羣
龍並怒閉膏澤以害稼吾不忍民困苦聞師道行
請至富春鹿山以化伏諸弟超允其請未即往龍
乃感夢於官民迎超至觀山結壇戒衆浮舟誦經
雨大霑足前龍復請超居湖南山巖山峻不能陟
[217-12a]
龍化為白馬載師以登至今石上馬跡猶存焉巖
下有池名龍潭水中産一種四足五爪狀若蝘蜓
土人號為龍子嵗旱禱之則雨嘉定三年賜額仁
惠
赤松子廟 咸淳臨安志在縣東一十里輿地志赤/松子神農
時雨/師也
嚴先生祠 咸淳臨安志在觀山淳祐乙巳令李
迪建有堂曰耕春名勝志孫氏建道觀於石頭山/頂故名觀山有嚴君祠及耕春
[217-12b]
逸雲虗全三亭聶大年嚴先生祠記先生辭諫廬/議之職去耕釣富春山中富春今屬杭邑而桐
舊境也邑東有赤亭山相𫝊為先生釣遊之處固/宜有祠吳君為令能以昔賢遺跡作祠肖像以風
厲其邑人可謂/知所先務矣
靈惠廟 咸淳臨安志在縣西一里按郭氏家譜云
侯名成字元禮仕吳為黃門侍郎封永興富春二
縣侯後人因為立祠嘉熙四年勅以靈惠為額封
英濟侯
通聖侯廟 咸淳臨安志在縣南十五里五代末縣
[217-13a]
令陸仁璋因祈禱有應請於朝封為通聖侯杭州
府志舊名宋明王廟即今羅橋廟
張明府君廟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北宋大中祥符
間嘗宰是邑有惠於民民感而祠之祠下有泉嵗
旱不竭禱之則應
福祐廟 萬厯杭州府志在長壽巨石洪山下祀神
宋恭宋咸淳四年大旱禱雨立至禦災捍患屢有
靈驗六年勅封昭澤侯立祠祀之
[217-13b]
正學祠 富陽縣志在縣北三十五里開化村祀宋
周濓溪邵康節張橫渠程明道程伊川朱晦菴明
薛文清胡敬齋陳白沙王陽明十先生
永濟廟 富陽縣志在馴雉村舊名石八郎廟一作
十八郎里人何永年建以已榖貯於廟側嵗賑鄉
民因名永濟
胡公祠 富陽縣志在縣南十里太平村孤山祀杭
郡守胡濬濬於天順間行縣修築水閘民受其利
[217-14a]
祀之
報功祠 杭州府志在恩波橋西南祀明知縣吳堂
宋時儒施得陽三公俱有功徳於富陽邑人共祀
之天啟間知縣蕭岫重葺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三間石碑一座在學宫節孝
祠三間石牌坊一座在東門外館驛基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崔宣奉文建
餘杭縣
[217-14b]
先農壇 在南門外東南隅二啚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李𢎞汧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萬厯杭州府志在溪塘之北去縣治西二
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東南一里
邑厲壇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治之北
城隍廟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治之東餘杭縣志洪
[217-15a]
武初知縣魏本初建𢎞治五年知縣孫冕重建嘉
靖七年知縣王確重建萬厯丙辰知縣戴日强重
修
國朝康熙三年知縣宋士吉重修
嘉應祠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西南一十八里洞霄
宫西廡後祠下撫掌泉與大滌泉源通號龍井宋
紹興九年詣洞投鐵簡得雨封嘉應侯宋咸淳六/年加封勅
文韓愈有言龍不得雲無以神其靈然則出雲者/山川也是必有神也以司凡近畿之地淵澤井泉
[217-15b]
泓沉深碧間者旱乾之禱油然沛然龍乎神乎雖/變化有不可測而民之受賜博矣特申錫徽名尚
褒陰/號
髙岡福善王廟 咸淳臨安志在縣東北一十五里
唐大厯二年縣西湖塘為大水衝壊邑人甚恐走
錢塘崇化鄉觀山禱於祠下大水為之絶流事聞
於官立廟封為福善王
仇王廟 名勝志仇山在餘杭縣十五里上有仇王
廟故名下為仇溪咸淳臨安志廟城周圍七里約
[217-16a]
髙一十丈有洗馬池靈雞堆養馬場紹興二年縣
令張承嗣重建白居易禱仇王廟文餘杭縣自去/年冬迨今秋虎暴者非一居易與
師儒猥居牧宰慚無政化不能使渡河出/境是用䖍告於神正直聰明盍鑒於斯
沂泊侯祠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西北一十五里孝
行鄉宋時烏珠兵迫城下神助其力鄉人拒之三
日不得進事聞於朝封侯立祠祀之
諸葛使君廟 咸淳臨安志在縣南一十四里禪山
下祥符舊志縣人諸葛琮有賢徳後漢時為河間
[217-16b]
太守居禪山卒𦵏其旁降神於巫能興雲致雨邑
人廟而祠之唐貞觀二年建梁乾化五年封永昌
侯
太平靈衞王廟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治之東後漢
陳渾為縣令有功百姓祠之為鎮城土地以叚主
簿郭典案從祀皆當時贊力之人也扈大亮靈衛/王廟記王自
東漢熹平間嘗宰是邑百姓為之立祠後唐長興/中封太平靈衛王葢餘杭為大溪横截而衆山之
水合流其中每遇雨天目之源一決則湍悍犇/溢勢不可禦邑人患之王以溪南大野其地汙下
[217-17a]
足以瀦水於是築塘環繞凡三十餘里號曰南湖/即湖之西北鑿石門以通大溪鍾洩其水遂亡墊
溺之患而又徙置縣治葺城池造舟梁置堰開濠/至今賴其賜治平末縣令齊君新其廟貌大亮書
此於石以/乆其傳焉
惠澤祠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南湖塘舊為龜山書
院祀宋縣令楊時明成化間増祀漢縣令陳渾唐
縣令歸珧嚴沆重修恵澤祠記邑南有巨湖漢令/陳公渾所鑿通苕溪以泄水者也唐令
歸公珧能循其跡有宋楊公時興水利拒蔡京相/塜之謀宋人築祠以祀稱龜山書院厯乆湮薶鞠
為疏圃明少保鄒康靖公榦尋復故址因念三賢/之功徳及民者大從諸父老意請於官合祠而奉
[217-17b]
之顔曰惠澤沈仲璘恵澤祠詩一鑑湖山老三朝/惠澤新桑麻㸔匝地桃李沐長春天柱青排障鼇
亭碧洗塵夕陽依/故院留照古今人
歸府君廟 杭州府志舊址在南湖塘今徙山川壇
南祀唐縣令歸珧又歸夫人廟在縣東二里山西
園夫人與珧俱死水難屍流至此顯異立廟祀之
正儒祠 萬厯杭州府志在儒學禮殿之東祀宋楊
時朱熹明嘉靖二十一年建
朱文公祠 餘杭縣志在縣西南一十八里馬煃朱/文公祠
[217-18a]
記學南十里餘有洞霄宫存紫陽夫子遺像夫子/固配享文廟者也而洞霄之祀乏焉夫子同里志
初程侯嵗壬寅來主是邑遊洞霄謂像不可無祠/也捐俸購田為公祠計而邑人洪都慨然以己田
應/焉
廣福李王廟 杭州府志在縣東南一里許南渠河
土人指為宋李顯忠廟自元迄今邑民奉之明洪
武六年重建永樂六年知縣林源修正徳二年邑
人鄒煜復新之
旌徳祠 餘杭縣志在鳯山鄒虞旌徳祠記苕邑之/南曰鳯山鄒氏二世祠
[217-18b]
堂在焉先永樂二十一年文敏公殁墳而不祠洪/熙改元之初始建祠以祀成化五年再祠以祀康
靖文敏諱濟字汝舟/康靖諱榦字宗盛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縣學内節孝祠在山西園
東南一啚便民倉舊址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閻紹祖奉文建
臨安縣
先農壇 在城東門外南北鄙一啚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張桐奉文建立壇宇並置耤田四
[217-19a]
畝九分
社稷壇 嘉靖臨安縣志在縣西半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嘉靖臨安縣志在縣南半里
邑厲壇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北
城隍廟 嘉靖臨安縣志在縣東五十歩南北鄉
獨山廟 臨安縣志在治東安義鄉山下有潭遇旱
禱之即應五代唐同光五年吳越王封其神為鎮
水山王立廟祀之勒制於石明洪武八年旱甚令
[217-19b]
賈鵬程率士民禱於廟日方午禱畢雨至
靈澤廟 成化杭州府志在徑山能仁寺神為龍神
嵗旱禱多應宋紹興八年賜額累封顯應孚佑昭
濟龍王
惠濟廟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西三十里本東天目
山王也宋淳祐八年禱雨有應趙與請於朝封
靈雨公賜廟額
永定廟 咸淳臨安志在縣西北三里唐咸通十四
[217-20a]
年置舊志云本東晉虞府君也唐乾寧二年勅封
永定王
吳越武肅王廟 咸淳臨安志在縣東後唐長興四
年建臨安縣志錢王太廟在治東三十歩今廢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三間碑一座在學宫門内東
偏節孝祠三間牌坊一座在學宫外大成坊東隅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朱琬奉文建
於潛縣
[217-20b]
先農壇 在鎮郭坊東郊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王自麒奉文建立壇宇并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西寳城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南一里金
鵝山下
邑厲壇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北一里石龍塢口
城隍廟 杭州府志在縣治西街舊在治東宋隆興
[217-21a]
中令葉衡徙今處元至正十年兵燬明洪武三年
令梁誠重建
昭應廟 萬厯杭州府志在天目山舊為龍王祠在
縣北宋崇寧三年賜額政和三年封淵源侯累封
孚惠王
靈惠廟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係浪
山龍祠宋紹熙四年令邵文炳具述其靈應嘉泰
元年賜額
[217-21b]
皇甫君祠 杭州府志在縣治東戴石村祀漢皇甫
嵩呉度皇甫君祠記於潛東距縣十五里有山曰/皇甫巖有廟曰皇甫祠按縣舊志謂後漢皇甫
嵩破妖賊許生嘗駐兵於此有冶鑄郊壇城寨尚/存葢民賴公平賊於是姓其山曰皇甫巖又為之
立祠也祠初立於山頂崇寧甲申徙於姚家巷慶/元己未又徙於資聖院左别祠十有一所水旱疾
疫有禱輒應嵗乆人或訛皇甫為黃杜為黄洞/咸淳甲戌十月之望邑士陳惠道請記其事
三賢祠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西一里野翁亭之右
宋刁璹毛國華為令有徳政東坡倅杭行縣皆為
賦詩慶元初令趙彦倓立蘇刁祠名二賢堂開禧
[217-22a]
二年令胡衛増毛長官像改曰三賢堂春秋二丁
遣學職致祭
二賢祠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南半里宋縣令葉衡
嘗為民除無名錢邵文炳為减山鄉折米之直民
思之立祠
忠義節孝祠 二祠俱在本縣南門外儒學前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王自麒奉文建
新城縣
[217-22b]
先農壇 在東門外城郭都五啚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羅爌奉文建立壇宇並置耤田四
畝九分
社稷壇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西北半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南半里
邑厲壇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治之北一里許
城隍廟 新城縣志在縣治東南洪武八年建嘉靖
六年知縣袁澤重建隆慶三年士民增建後殿及
[217-23a]
置祀田若干畝嵗五月十七日以神誕致祭
廣利廟 新城縣志在昌東鄉劉度威顯廣利侯廟/記松溪廣利廟者威
顯朱侯名徹字仲通仕晉為分水令既卒父老思/之為立廟松溪旁錢氏封安境通靈侯大觀四年
部使者以雨暘應禱奏請於朝詔易錢氏之封曰/威顯高翥松溪廣利廟詩廟自何年立門深晝不
扄寒藤扶壞壁秋草映疎櫺溪接東西碧/山分遠近青老巫逢客至謾説有神靈
許忠烈祠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西二里塔山祀唐
睢陽太守忠烈侯許遠宋乾道三年知縣耿秉請
於朝賜額靈惠
[217-23b]
孫尚書廟 新城縣志在太平鄉百丈村成化杭州
府志神名陟仕錢氏戰殁於陣以墓在所居太平
鄉之西廟立於斯傳詳/忠臣
杜將軍廟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西半里将軍諱稜
字騰雲為吳越王錢氏行軍司馬後以其子建徽
貴贈太師祠乆燬武三年重建名勝志唐大順/二年錢鏐部将
杜稜訪得古城遺址因山拓而城之乾寧中董昌/圍急城中無水穿百尺不得泉杜稜禱之泉立至
後人因名杜公井方廉杜将軍廟記乾符間稜為/東安都将今縣治即東安鎮也後鏐滅昌稜為兩
[217-24a]
浙都指揮使許在鄉建立生祠尋拜潤州刺史而/卒祠在縣西百歩肇基於光化增建於嘉泰重修
於嘉靖嵗重九日有/司致祭為神誕辰也
靈休靈佑廟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治北二里神姓
張氏范氏官兵平方臘二神俱有隂功宋宣和三
年賜廟額張曰靈休范曰靈佑
姚開府廟 萬厯杭州府志在東洲鄉姚村祀宋襲
慶軍節度使姚興傳詳/忠臣
耿侍郎祠明一統志在縣北二里侍郎宋令耿秉
[217-24b]
也秉宰是邑有惠於民民立生祠
輔徳廟 杭州府志在縣南太平鄉淥渚方回廣靈/輔徳廟記
侯杭之新城縣人周姓雄名字仲偉生於宋淳熙/十五年以嘉定四年卒舊像方巾緑巨鼻聳目
魁岸塊碩依憑示現或托夢寐祈報響答端平二/年饒州言侯於徳興祈佑陰捍常山草㓂旗甲金
鼓恍惚雲際始封翊應将軍淳祐四年封翊應侯/寶祐二年賜額輔徳廟五年加封助順七年加正
烈十年加廣靈徐士晉周孝子祠碑記宋淳祐間/我邑有孝子周雄字仲偉者事後母素謹賈於衢
聞母病急破浪以出為水所没越日屍浮於江顯/神於衢帝感其孝勅為江神余地淥川為公桑梓
里公之先墳墓在焉公没父老即以其宅為祠峯/巒環抱古木陰翳江潮溯流抵廟而回噫孝行顧
[217-25a]
不重/乎哉
忠義節孝祠 二祠俱在文廟左側常平倉舊基内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羅爌奉文建
昌化縣
先農壇 在縣東南門外上清宫所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俞又機奉文建立壇宇並置耤田
四畝九分
社稷壇 成化杭州府志宋立壇在縣東一百五十
[217-25b]
歩元别置於城西南之上灘園明洪武二年始於
縣西即舊慈濟院基建之後以壇址廹山去西半
里上黃嶺拓地改建
風雲雷雨山川璮 成化杭州府志洪武二年始建
於雙溪之南山下後以渡水不便改築於上清宫
之西其址狹隘又遷於縣城東南
邑厲壇 萬厯杭州府志在縣東北唐山之麓
城隍廟 成化杭州府志舊在縣南一里元末燬於
[217-26a]
兵洪武二年即舊址創廟宇三間三年併其東真
聖觀基及拓民地廣之
許由廟 昌化縣志在箕山上張芬甲子山記自許/由廟西經牽犢山而
北有嶺焉名曰長風相傳為許由舒嘯處汪瑋迴/風菴記吴昌諸山最勝在西北道曰千頃由麓升
三十里許上有龍潭廣可數百畝隐然/巨浸與他山殊别或曰許由故居也
謹按許由所隐箕山在河南登封縣兹昌化山名/偶同遂多傅㑹未足信也因舊志所載録而正之
三賢祠 杭州府志在儒學左祀晉許邁唐羅隐宋
蘇軾
[217-26b]
東坡祠 萬厯杭州府志在舊縣治前邑令章伯奮
建又名新亭徐觀新亭記熙寧間縣令陸元長臨/北流為亭蘇公軾經由亭上題詩記
事有雙澗響空之語其後館四方之賔客開禧二/年永嘉章侯顧其棟宇頽圮因廢撤之别置館於
上清宫之東偏即故址一新/其亭傍為屋像東坡而祠之
朱将軍廟 昌化縣志在縣西七里洞元時勅建旱
澇祈禱輒應一在杜嶺
鄭公祠 杭州府志在縣治左祀明知縣鄭國士
忠義節孝祠 忠義祠在明倫堂西偏節孝祠在學
[217-27a]
宮西偏
國朝雍正五年知縣黃河清奉文建
[217-27b]
浙江通志卷二百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