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浙江通志卷二十三
城池上/
雨浙為東南大藩名城數十因山塹谷屹然稱金
湯焉
聖朝徳化翔洽海宇乂安而掌固所守猶勤版幹其在
記曰孟秋之月補城郭言役有時也左氏傳曰計
丈數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洫言工有度也其所以
[022-1b]
保障斯民之意至深切矣志城池
杭州府
杭州府城池錢塘仁和/二縣附郭 元豐九域志隋楊素創周
回三十六里九十步資治通鑑唐昭宗景福二年
錢鏐發民夫二十萬及十三都軍士築羅城周七
十里詳見/古蹟咸淳臨安志紹興二十八年增築城東
南之外城謹按宋史紹興三十/一年五月增築禁城城東便門候潮門
保安門舊名小/堰門新門崇新門俗呼薦/橋門東青門俗呼/菜市
[022-2a]
門/艮山門城西錢湖門清波門俗呼/暗門豐豫門舊名/湧金
門/城南嘉會門城北餘杭門水門保安門南水門
北水門天宗門餘杭門成化杭州府志元既取宋
禁天下修城以示一綂而内外城日為居民所平
至正十六年張氏陷姑蘇據浙西五郡十九年發
松江嘉興湖州杭州民夫復築焉自艮山門至螺
螄門以東視舊則拓開三里而絡市河於内自候
潮門以西則縮入二里而截鳯山於外門仍一十
[022-2b]
有三東無便門保安二門北增天宗北新二門南
嘉會門改曰和寧門貢師泰杭州新城碑至正十/八年春平章謁太尉曰錢塘
東南重鎮地當衝要城郭不完其何以守太尉曰/然兹實大役汝其白之丞相丞相謂天方旱民將
勿堪議久未决則又曰丞相無憂也當有以處之/遂詣太尉請出粟二十萬石以始興築命郡守謝
節考觀圖志以諮故實地植表以正方位視民力/上下田賦多寡授之丈尺以均其徭發姑蘇吳興
嘉興松江四郡及一州兩縣四隅之民更相作息/以亟其成猶慮夫趨事之或怠也則督部將先築
錢塘並湖者數百丈為之程勸且誓羣有司曰凡/今之為非徒勞民且費也勞之將以休其力費之
將以衛其財諸君其勉喻之吾且日視其勤惰矣/其自候潮門步至東青門則平江守周仁治之自
[022-3a]
錢塘門步至豐豫門則吳興通守陸大本判官張/士俊治之餘杭則嘉興通守繆思恭冶之艮山北
新清波則松江通守謝禮推官馬玉麟治之和寧/與錢湖則屬之海寧州仁和縣而總其役者實謝
節也令下之日風馳電驅小大奔走莫敢不其伐/石於山浮木於江舟輸輦載千里相屬荷鍤揮杵
萬堵皆興不三月而功已告成凡用石之工一百/六十二萬木之工一十五萬圬之工一百八萬金
之工二萬徒一千三百五十萬土石磚甓灰鐵木/植麻枲之數累鉅萬億而不可勝紀也城之周六
萬四千二十尺高三十尺厚視高加十尺甃以貞/甓錮以堅珉礦塈堊塗雪立虹貫舊城包山距河
故南北長今則截鳯山於外絡市河於内故東西/廣而廣輪適中焉為門一十有三東曰候潮曰新
門曰崇新曰東青曰艮山西曰錢湖曰清波曰豐/豫曰錢塘南曰和寧北曰餘杭曰天宗曰北新上
[022-3b]
各建飛樓四楹而外為甕城門皆左右闢其餘艮/山清波各為月城環旋出入互屏蔽蔽鑿石為樞
冶鐵為扇金鋪銅環啟閉有則縣以飛梁塹以重/壕内凡二百步設磴道以上下人焉外凡百餘步
岌方臺以便矢石其上則發號之亭邏卒之舍睥/睨樓櫓連輥飛礟靡不畢具於是崇墉堅壁若天
造地設而形勢為之一新矣經始於十九/年七月十三日迄功於是年十月某日萬厯杭
州府志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明太祖命曹國公
朱文忠兵取杭州守將潘原明以全城内附遂因
之為省城門省為十東城五門曰候潮曰永昌舊/名
新門俗呼/草橋門曰清泰舊名崇新門俗呼蔫/橋門今呼螺螄門曰慶春舊/名
[022-4a]
東青門俗呼菜市/門今又呼太平門曰艮山俗呼壩/子門城西三門曰清
波曰湧金舊名豐/豫門曰錢塘舊又有錢湖門今塞冶/按錢湖門舊址在鐵
嶺下介清波鳯山之間/今此地居民猶仍舊名南城一門曰鳯山俗呼正/陽門
北城一門曰武林舊名餘杭門俗呼北關門舊又/有天宗門俗呼小北門今塞
為水門四在鳯山候潮艮山武林各門之傍城門
樓一十有九湧金門無月/城樓止一水門樓二武林/艮山雉堞九
千八百三十三垜將臺五十座警舖一百七十一
所制多仍舊成化十一年左布政使甯良議於錢
[022-4b]
塘門左湧金門右開九渠之一為河以導湖水鎮
守太監李義上其事從之於是開為水門闊七尺
高九尺入深四丈九尺嘉靖三十三年巡撫都御
史李天寵清負城馬路之侵没者自鳯山門迤西
北至清波門闊凡三丈餘長不可計三十四年二
月倭將犯杭州提學副使阮鶚增築錢塘門月城
雉堞高二尺湧金錢塘二門相去數里中舊有磴
道以便守城者上下隆慶五年十月督撫都御史
[022-5a]
鄔璉令於城之西上築嚴警樓一座分營兵直宿
萬厯二年二月督撫都御史謝舉令所司毁磴
道萬厯錢塘縣志慶春門有水門萬厯二十二年
督撫常居敬郡丞凃文奎開三十一年督撫尹應
元右布政范淶議大修城凡二年竣役城壕南邇
浙江西即以湖水為險其東起永昌壩並清泰至
慶春門止中廣二十餘丈長一千丈九尺自慶春
歴艮山廣三十餘丈迤北至武林錢塘門止長二
[022-5b]
千六百二十三丈二尺嘉靖三十五年武林錢塘
二門外各浚壕甃閘上構弔橋環城皆有深池是
年霖雨湖水泛溢錢塘門北城衝圯三十餘丈乃
塞壕倂毁橋閘杭州府志明季巡撫董象恒用形
家言塞十城穴十分之二
國朝順治十五年總督李率泰倂女牆二垜為一康熈
初改永昌門曰望江門二十四年巡撫趙士麟委
府倅靳襄宋徳深等修築雍正五年二月初九日
[022-6a]
欽奉
上諭恭紀/首巻修理城垣巡撫臣/李衞會同將軍觀風整俗
使將杭嘉湖等府城垣確勘興修杭州府仁和縣
所轄湧金錢塘武林艮山慶春等五門并艮山門
水柵錢塘門官㕔錢塘縣所轄清波鳯山候潮望
江清泰等五門并十門營房俱修葺完竣
海寧縣城池 咸淳臨安志鹽官縣舊城在縣西北
四十一里周六百步高八尺隋大業十三年築今
[022-6b]
城周四百六十步高二丈唐永徽六年築壕闊五
丈深四尺萬厯杭州府志舊城入元圯至正十九
年築高一丈五尺周回七里九十步貢師泰城海/寧州詩序海
寧故鹽官縣入國朝以戸衆陞為州其後又以潮/決南崖州將盡入於海民吏驚懼捍以數郡之力
而決猶不止朝廷遣使投璧沉馬而祝祭之幸得/寧遂改今名大抵境内地下淖沮洳高者又皆沙
土故城址漫無存者至正十九年江浙分省檄左/右司都事陳君元龍相其地勢而興築焉君至則
下令聽民自定其力之上下以均其徭有不實輒/治之幷以坐吏於是奸豪懾服貧懦感徳小大相
勸萬手並作不數月而堅壁/高壘屹然為東南保障矣明洪武二十年信國
[022-7a]
公湯和增築高五尺永樂十五年十一月都指揮
谷祥增築雉堞三尺計高二丈五尺下廣二丈五
尺上廣一丈八尺造月城城門樓十警舖四十九
所雉堞一千三百七十五垜為門五東曰春熈西
曰安戌謹按成化/志作安肅南曰鎮海北曰拱辰東北曰宣
徳水門三一在拱辰門西一在宣徳門北一在安
戍門南三門外各有弔橋壕闊五丈深一丈海寧
縣志嘉靖三十四年邑令蔡完以倭警後加高城
[022-7b]
磚五尺增添女牆及巡警舖四十五所敵臺二十
四座又浚城河加深五尺共深一丈五尺
國朝順治十一年邑令秦嘉系繕城濬壕修拱辰門雍
正五年欽奉
上諭檄知縣胡杲修築完竣雉堞整固樓櫓一新
富陽縣城池 咸淳臨安志周回六百步高一丈壕
闊一丈五尺舊傳咸通十年縣令趙訥修築成化
杭州府志元至正十六年江浙行省㕘知政事楊
[022-8a]
旺扎勒重築周回三里元末毁萬厯杭州府志明嘉
靖二十五年知縣桂軏築城於古城東南廣六里
延袤一千丈有竒厚二尋内外俱甃以石城門樓
四雉堞一千二百堵為門四東曰昇平南曰萃和
西曰康阜北曰達順隆慶五年分守㕘政李淑於
儒學前城闢門曰文明壕東南以長江為險富陽
縣志縣城東跨觀山西臨莧浦南俯大江北帶後
河
[022-8b]
國朝康熙十年知縣牛奐修二十年知縣錢晉錫重修
雍正七年總督臣/李衞委知縣朱永齡開濬城内
并北門外一帶河道
餘杭縣城池 咸淳臨安志舊縣城在溪南周回六
里二百步東漢熹平二年縣令陳渾徙於溪北後
復治於溪西後唐時號為清平軍城錢武肅王又
修廣之雍熙初再徙溪北周五百四十三丈高一
丈三尺下廣一丈五尺壕闊二丈五尺舊城門四
[022-9a]
曰榮春湖光迎波永豐成化杭州府志舊城入元
圮至正十六年江浙行省㕘知政事楊旺扎勒仍於
溪南築周回三里内附後毁萬厯杭州府志嘉靖
三十五年知縣吳應徵重築自西迤北至東五百
丈高一丈八尺自東迤南至西二百三十丈高三
丈二尺周廣一丈六尺城門樓四雉堞一千三百
四十三堵為門四南曰對薰北曰拱極東曰賔陽
西曰秩成壕無南臨苕溪餘杭縣志臨溪南城有
[022-9b]
水門二萬歴三十二年知縣程汝繼增築月城曰
啟秀四十二年東南城圮知縣戴日强重築日久
復圯
國朝康熈十年知縣張思齊増築城垜二十二年知縣
龔嶸增修雍正六年知縣何儻重修
臨安縣城池 咸淳臨安志周回五百二十步萬厯
杭州府志舊有城依太廟山周五千五百六十步
池在東北錢鏐時名衣錦城為門四東迎恩西惠
[022-10a]
政南望錦北拱辰後玘杭州府志洪武初遷縣治
於今所嘉靖五年縣令廖瑜仍立四門東會錦西
聚金南迎薰北拱極各樹木柵三十四年縣令魏
希古設土垣以資防禦周五里高一丈土垣内外/俱民産各
隨業修葺/歳以為常壕環如城
於潛縣城池 咸淳臨安志古城在縣北二百四十
步耆老相傳隋開皇十三年越國公楊素築今城
周四百五十二步高一丈五尺厚五尺基厚一丈
[022-10b]
八尺壕闊一丈八尺深四尺成化杭州府志元至
正十七年江浙行省㕘知政事楊旺扎勒重築自金
鵞峯而西由石龍口直抵縣後山周五里高一丈
五尺厚一丈壕闊一丈為門三西曰錦江南曰迎
恩北曰仰山其東則以山勢逼阻不置門
新城縣城池 咸淳臨安志縣因山為城周二千五
百七十一步高二丈二尺唐大順二年杜稜築有
門四東曰熈春南曰太平西曰順成北曰寧海成
[022-11a]
化杭州府志城今圮壕與遺址僅存萬厯杭州府
志嘉靖三十四年知縣范永齡築城周三里計六
百餘丈高一丈六尺厚倍之城門樓四雉堞五百
七十堵為門四東曰元始南曰亨通西曰利遂北
曰貞成方亷/為記新城縣志吳越時杜稜築城鑿隍引
堰水注之堰去城八里往往不得達明天順六年
郡守鉛山胡濬至邑相度築墖山堰開溪導流以
入壕凡壕内地鑿渠引水接通城河凡五里許
[022-11b]
國朝康熙十一年壕淤漸平知縣張瓉重濬雍正五年
欽奉
上諭檄知縣羅爌增修
昌化縣城池 咸淳臨安志周三百六十步壕闊一
丈五尺久廢惟古木環城基成化杭州府志舊城
周回三百六十步厚一丈五尺壕闊一丈五尺為
門三東曰趨京西曰三瑞南曰登龍其北則以負
山不設門元至正十七年江浙行省㕘知政事楊
[022-12a]
旺扎勒重築自登龍門而東轉唐山西南至溪滸凡
七里餘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八尺門三仍舊名萬
厯杭州府志明隆慶三年七月知縣周易請於廵撫都
御史谷中虚創東西二闗杭州府志萬厯二十年縣令周
洛都於闗内充拓舊規各建城樓三加以睥睨女牆臨溪屹立
嘉興府
嘉興府城池嘉興秀水/二縣附郭 嘉興府志不知所自始嘉
禾記謂唐乾寧中守臣曹信築吳越備史謂唐僖
[022-12b]
宗文徳元年吳越武肅王命制置阮結築五代晉
天福四年吳越王元瓘拓為州城宋謂之軍城元
謂之路城至元嘉禾志按圖經云羅城周一十二
里高二丈二尺厚一丈五尺子城周二里十步高
一丈二尺厚一丈二尺宋宣和間知州宋昭年更
築徳祐元年守臣余安裕重修諮議劉漢傑董其
役增築堡障元至元十三年羅城平子城見存羅
城元有門東門舊曰青龍後改春波西門舊曰永
[022-13a]
安後改通越南門舊曰廣濟後改澄海北門舊曰
望京後改望雲續改望吳又分為水門門各有樓
嘉興府志補東春波以其路接雙溪之水西通越/以其路通越王臺南沧海以其路通海之大洋北
望吳以其路/通姑蘇臺嘉興府圖記至正十六年路推方叡
同知繆思恭復營城未就明知府吕文燧謝節始
竟其役束舊三里高倍於舊二尺面闊一丈女牆
三千四百一十五月城四弔橋四城樓四城壕南
引鴛鴦湖水西引漕渠並周羅城會於望吳門外
[022-13b]
北麗橋西北深一丈二尺闊二十二丈萬厯秀水
縣志嘉靖三十四年倭寇郡城知府劉慤亟築四
水門增埤繕隍事寧郡守侯東萊奉檄增高一丈
二尺幇岸三尺改東門曰澄霽西門曰阜成北門
曰拱辰南門曰迎薰萬厯七年城圮知縣朱來遠
修二十年李培加修子牆增高三尺秀水縣志四
十四年知府莊祖誨倡築箭樓窩舖馬坡兩縣分
治嘉興縣轄城垣一千一百七十二丈八寸秀水
[022-14a]
縣轄城七百八十丈七尺二寸凡八閱月而工竣
天啟二年知縣湯齊修築城堤及堵
國朝順治二年東城樓燬嘉興縣知縣張厥修重建十
五年增高城垜倂二為一康熙四年南水門圮嘉
興縣知縣林逵重築康熙四十九年築水闗於西
城俗呼小/西水門雍正五年巡撫臣/李衞欽奉
上諭會議察勘興修遴委原任衢州府知府靳樹徳協
同嘉興府知府閆堯熙督令嘉興秀水二縣併力
[022-14b]
修葺重建門樓四座每座增加一層各題其額東
曰樓觀滄海南曰澄湖凝秀西曰浙西鎻鑰北曰
咫尺雲天又於澄海門之東清波門之西創建魁
星閣一座睥睨堅整闉闍一新
嘉善縣城池 嘉善縣志舊無城嘉靖三十二年倭
寇内侵巡撫王忬因知府劉慤議奏請築城命本
府通判鄧遷董其事甲寅冬十月四日興工次年
三月四日竣事水門五其南一/門今塞陸門四東曰大勝
[022-15a]
西曰太平南曰慶豐北曰熙寧各因其坊舊名也
周一千四百八十八丈高二丈三尺五寸厚二丈
二尺計六里三百七十步凡二千六百六十四垜
箭臺二十六座望樓四座旁臺五座窩舖三十六
間崇禎二年知縣蔡霄/拆去十六間存二十間壕周於城闊六丈萬厯/嘉善
縣志城外東有賔暘門在石灰坊演武場右離城/二里西有平成門在跨塘橋北距城二里俱正徳
五年知縣胡潔建萬厯二十一年知縣章士雅重/修舊無城故建二門以備啟閉今則隠然有重闗
之意/云舊浙江通志萬厯二十年知縣章士雅修崇
[022-15b]
禎十年知縣李陳玉更修
國朝順治十五年知縣方舟增高併堵康熈二十五年
知縣嚴𢎞祖重建西門城樓二十八年知縣李之
藻重建東門城樓四十三年知縣于舜枚重築東
水門五十三年知縣梁文□重建南水門五十八
年知縣孫錦重修西水門城内河渠為居民淤塞
康熈二十三年知縣崔維華開濬城河雍正五年
欽奉
[022-16a]
上諭檄知縣郜煜增修
海鹽縣城池 海鹽縣圖經城在吳禦越城西北周
六里三十五步高二丈五尺池周一千三百四十
丈深一丈二尺廣六丈九尺陸門四曰靖海曰望
吳曰來薰曰鎮朔水門南西北三跨壕門各有橋
明洪武十七年設海寧衞於城是年浙江都指揮
使司以信國公命檄寧波衞指揮許能加築永樂
十六年都指揮谷祥復葺之嘉靖三十二年都指
[022-16b]
揮張鈇有外墉之築明年知縣鄭茂增築子城四
並城敵臺十有八其制可三面瞰外施礟石歲久
城圮萬厯二十一年知縣王臨亨重築王穉登重/修海鹽縣
城記千雉有翼守國之規遠百堵聿興慮始之謀/大惟此鹽官聿稱巖邑輔擕李而作鎮枕滄溟以
奠域素車白馬之濤響答鼓鼙鯷人鮫客之羣趾/錯廛市所繇烽燧時驚刁斗不輟王大夫心虞復
隍謀先版築鳩工庀材負鍤先衆築城千三百丈/女牆増高者三尺始於二月朔竣於三月之晦計
費餘二千金言言若金登陴易守蕩蕩如漆㧞幟/難上栖霞丹樓焉事長康之喻凌雲碧雉奚煩明
遠之嗟爰命紀/成式彰不朽舊浙江通志天啟二年知縣樊維
[022-17a]
城修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高倂堵雍正五年欽奉
上諭檄知縣王仕正重修
澉浦城舊浙江通志在縣西南明洪武十九年安/慶侯榮陽侯委海寧衞千戸費進築周八
里一十七步高二丈四尺五寸永樂中谷祥以磚/石包砌正綂八年侍郎焦竑㕘政俞士悅勘議備
料重修嘉靖三十五年知縣鄭茂增敵臺一十六/座陸門四西水門一池周九里三步闊五丈深一
國朝丈一尺十七年知縣梁澤奉檄重修/ 康熙五
石門縣城池 𢎞治嘉興府志自元末張士誠據蘇
[022-17b]
州於本縣築城周五里三十步置城門四水門三
洪武十九年海寧衞奉左軍都督府勘合將磚石
拆運公用舊址尚存池在舊城址外闊七丈深二
丈二尺里步比城有加石門縣志洪武十九年倭
寇海鹽徙城乍浦天順間王令輿立四門為障嘉
靖三十四年倭入寇蔡令本端奉檄度地甃築明
年五月城完凡七里餘三十步高二丈七尺闊一
丈城門水陸各五三十九年劉令宗武再建城樓
[022-18a]
四南北甕城各一座添築箭臺三十敵臺三壕周
於城
國朝順治十五年知縣李震奉檄併堞培高康熙五十
一年知縣韓麒趾重修四門城樓雍正五年欽奉
上諭檄知縣吕廷鑄重修
平湖縣城池 平湖縣志縣無城郭嘉靖三十二年
島倭為亂署縣事推官殷廷蘭奉檄築城三十三
年知縣劉存義圖度形勢審定疆理規制稍具三
[022-18b]
十五年知縣陳一謙設東北二甕城四十一年知
縣顧廷對增女牆崇雉堞並高五尺置窩舖百有
十二城寛九里陸門東曰啟元西曰毓秀南曰豫
泰北曰豐亨其西南曰小南門水門西南北各一
東據當湖巨浸為二張時徹修城記平湖故為當/湖鎮海鹽所治也宣徳四年
始析壤而邑之民以蠶稼魚鹽為業嘉靖壬子寇/掠黄巖癸丑四月遂掠平湖時郡守劉慤調兵轉
餉推官殷廷蘭署邑事挽舟飛控寇稍稍引却乃/僉議事城請於撫按藩臬諸司次第報可守乃與
殷君揆度上方為水門五陸門五為城樓為窩舖/為外壕為内馬道為水閘周一千六十九丈有竒
[022-19a]
高二丈廣如之表裏以石覆以磚凡用官銀三萬/二千八百有竒尅日告成而知縣劉存義適來圖
所未備因不畢其上起於九月/十二日訖於十二月二十日
國朝順治十八年增高併堵雍正二年知縣林緒光詳
請開濬城河東水門久經湮塞因疏東門玉帶河
并開水門居民便之雍正五年欽奉
上諭檄知縣楊克慧重修
乍浦城舊浙江通志縣東南二十七里平湖縣志/明洪武十九年信國公湯和居守累土列
亭障永樂十二年都指揮谷祥始用石甃正綂八/年久雨頽塌勘議令杭湖二府佐嘉興府葺治景
[022-19b]
泰二年都指揮使王謙設城樓四欄楯杆櫓俱備/嘉靖三十三年知縣劉存義增築併建敵樓十以
眺海帆謹烽火市舶出沒皆得指數城寛九里十/有三步高二丈廣一丈五尺陸門四北水門一壕
周一千六百三十丈深八尺闊十丈弔橋四崇禎/十一年署縣事李陳玉申詳院道開設東南水門
國朝雍座五年奉/ 正
㫖移蒲洲駐防官兵住劄乍浦創建營/ 房繕城濬壕峻整深固百倍往昔
梁莊寨城舊浙江通志距乍浦二十七里周一里/高二丈池闊二丈深五尺平湖縣志明
正綂五年巡按李奎以海門要衝奏建大寨城周/八百丈高一丈五尺城樓二角樓四置兵守禦嘉
國朝靖四十年知縣顧廷對申請移乍浦巡檢司居之/ 置梁莊山寨與烽堠并一幷哨探
[022-20a]
桐鄉縣城池 桐鄉縣志明宣徳五年知府南齊政
相度土宜始分崇邑之東鄙為縣治尚無城天順
初邑令張泰成化中孟俊正徳中任洛等俱創築
未完嘉靖三十二年知縣金燕至奉巡撫王忬檄
築成之南門曰時薰東門曰青陽西門曰兌悅北
門曰來遠周一千二百丈外高三丈一尺内高一
丈四尺面闊一丈八尺腳闊二丈二尺上磚下石
水門四城樓四垜口一千一十二月城四臺十二
[022-20b]
壕周於城廣六丈深二丈五尺俱通城内四方之
舟楫由之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王好仁修城將女牆二堵併一
康熈十四年知縣徐秉元二十三年知縣何金藺
三十四年知縣郭金湯五十二年知縣魯城節次
增修雍正五年欽奉
上諭檄縣重 修
湖州府
[022-21a]
湖州府城池烏程歸安/二縣附郭 隆慶湖州府志府治子城
即古烏程縣治項王故城西吴里語吳興城舊名
紫金城又名極樂城湖州府志按舊志云晉郭璞
欲移郡於東遷璞女亦善地理啟璞毋徙因舊址
損益之可永無殘破之虞璞從之唐武徳四年李
孝恭築羅城周二十四里景福二年刺史李師悅
修宋紹興三十一年知州陳之茂重修元至正丁
酉偽平章潘原明以舊城寛而不固乃築小之周一
[022-21b]
十三里一百三十八步復建樓櫓於上唐開九門
放生池側有閶門定安門東西各有甕門並廢宋
門六今因之東曰迎春通運河西曰清源通苕溪
南曰定安通餘不溪北曰奉勝俗呼霸王門止有
水門霅水支流所出東北曰臨湖出霅溪通太湖
西北曰迎禧俗呼清塘門止有陸門壕周羅城外
唐武徳四年李孝恭築城時所鑿今壕潘原明改
築城時所開也
[022-22a]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高併堵雍正五年欽奉
上諭巡撫臣/李衞委湖州府知府唐紹祖督令烏程歸
安二縣重修
長興縣城池 元和郡縣志吳王闔閭使其弟夫槩
王居此築城狹而長因以為名湖州府志一名夫
槩城又謂之雉城以縣有雉山故也晉隋之間縣
治遷徙不一唐武徳七年移縣治於今所輔公袥
輦土而築歲久復圮長興縣志宋天聖中重修城
[022-22b]
有七門明元帥耿炳文始築今城比舊减小磚甃
甚固高三丈闊二丈八尺五寸周九百二十九丈
城門六東曰神武南曰嘉會西南曰承恩西曰長
安北曰吉祥東北曰宜春各有甕城水門二東曰
清河闗通郡城及太湖西曰大雄闗通合溪上有
門亭沿城浚壕闊七尺深一丈五尺並引箬溪之
水分入城歲久圮嘉靖丙辰知縣黄扆修築建樓
於六門之上置窩舖三十顧應祥重修長興縣城/記城始創於吳夫㮣厥
[022-23a]
形長故邑名長城錢鏐有國避朱梁廟諱改為長/興而城之興廢不一頃歳倭冦為亂湖城戒嚴邑
民皇皇無以為守前令西原萬君虞龍請於巡撫/胡公宗憲事下守巡檄委烏程令張君冕會估修
築業已報可而經費未定萬君竟以遷去歲丙辰/胡公改總督各路軍馬而以提學憲副阮公鶚為
僉都御史代巡撫之任阮公先以提學臨縣校士/知吾邑之不可無城也申命令郡守李公敏徳速
完其事而吾新令黄君扆甫至毅然任之乃量度/精宻以邑中原設大糧役四十三名各以所轄民
戸丁糧分曹並作有不齊者通融裒益務得其平/於是人皆悅從匠石雲集經始於嘉靖丁巳春二
月至秋八月而工畢周以丈計者一千一百七十/有竒高丈有七尺下廣如舊址睥睨高五尺六門
因舊為新増城樓者六水闗鼎新者二門皆䕶以/鐵葉為窩舖者四十有二凡費白金為兩二萬六
[022-23b]
千八百四十七有竒惟月城之費無所於處以舊/址磚石計算縮估城費得二千四百五十五兩有
竒不足者鬻城隅餘地補之而月城遂完是役也/功雖鉅而民不告勞費有經而下無非議重門擊
柝易取諸豫/令君有焉萬厯三十四年知縣熊明遇因城河
久壅開濬内河延袤三百十六丈加廣五丈加深
五尺外河延袤三百六十七丈深廣如内河崇禎
二年知縣向鼎修築清河闗視舊闊三尺八年知
縣吳鍾巒修築大雄闗高廣如舊亦加三尺
國朝康熈十年知縣韓應恒開濬城河雍正五年欽奉
[022-24a]
上諭檄縣重修
徳清縣城池 隆慶湖州府志唐天授間置武源縣
縣治在下蘭山南天寶間改徳清徙百寮山南舊
無城郭宋末始築石城明初以修海塘徙用其石
止存土郛縣聨絡溪山因兜汊而為池倚岡邱以
成塹延袤四五里啟七門東曰行春臨溪西曰西
成清商南曰見山廣儲北曰武塘徳清縣志嘉靖
二十五年知縣馮煥於要路四門各圍以石上作
[022-24b]
望樓易臨溪曰拱乾易廣儲曰峻明易西成曰賓
麈易武塘曰禮辰三十二年倭寇犯浙署縣事推
官方敏建議城之水門五又西水門一陸門五廢
見山清商臨溪而益以迎薰其拱乾易為文昌城
周七百七十三丈五尺高二丈三尺闊二丈垜一
千五百四十有竒敵臺七十月城十丈月城敵臺
三舖二十五
國朝雍正五年欽奉
[022-25a]
上諭檄知縣崔宣重修
武康縣城池 湖州府志漢初平間置在今縣治西
五里之銀山今徙烏回山累土為繚垣舊無城郭
國朝雍正五年欽奉
上諭檄行道府察勘興建
安吉州城池 安吉州志舊治在天目鄉今孝豐縣
址是也唐開元二十六年縣令孔志道移治於玉
磬山東南城久未立元至正十六年丙申明兵克
[022-25b]
安吉總管張俊徳始築土為城丁酉元帥費愚重
甃以石延袤六里高二丈有竒廣半之門四東曰
賓陽西曰寶成南曰麗正北曰拱辰城瀕大溪引
水為壕鑿壕為池僅通舟筏歲久城圮壕亦湮嘉
靖壬子知州林璧重修建城樓更舖陳良謨/為記甲寅
知州江一麟復加高二尺内土岸以石甃之
國朝雍正五年欽奉
上諭檄知州滕兆彬重修
[022-26a]
孝豐縣城池 孝豐縣志明𢎞治設縣初知府王恂
相有漢縣故城巋然存焉因築土垣周六百一十
丈萬厯四年知縣王國賔請更為石城廣六百七
十九丈高二丈厚半之城樓四門四窩舖八水洞
三城門東曰威鳯西曰通徳南曰靈龍北曰迎安
城壕自西跨北廣三丈至迎安門有迎安橋其南
溪水環繞至東門為山公潭險塹可守
寧波府
[022-26b]
寧波府城池鄞縣/附郭 寶慶四明志羅城周回二千五
百二十七丈計一十八里奉化江自南來限其東
慈谿江自西來限其北西與南皆它山之水環之
唐末刺史黄晟所築成化四明郡志唐末規制未
𢎞宋元豐元年曾鞏受詔完之寶慶二年守胡榘
因其圯剝重修寶祐間制置使吳濳復拓舊城設
雉堞立巡舖寘卒以邏越三載畢工又於開慶二
年建望京鄭堰下卸三門其甬水靈橋東度則以
[022-27a]
次繕治元初隳天下城池民居侵蝕漸為坦途至
正八年台州方國珍為寇二十年浙東都元帥納
琳哈喇以台宻邇慶元復築城以劉基為之記
後國珍受招安之命據城開江浙分省復加修治
洪武六年指揮馮林更新之崇三之一浚東南及
西三面之壕十四年指揮李芳更增葺之嘉靖寧
波府志府據甬水為城南匯它泉北源姚江合流
桃津峙為崇築高二丈五尺址廣二丈二尺面一
[022-27b]
丈五尺周回二千二百一十六丈延袤一十八里
闢為六門東曰靈橋東渡南曰長春西曰望京北
曰永豐東北曰和義其四門可通輿馬獨西南為
漕運水路新設重門外設弔橋門各有樓羅以月
城城之上有敵樓四十六雉堞三千五百六十四
警舖六十五外為壕自北至西南環繞通二千一
百四十四丈自和義抵北永豐門通三百四十三
丈濱大江不設嘉靖三十五年守張正和重建甕
[022-28a]
門敵臺大加繕修間淵重修府城記寧波古於越/東偏之地秦為鄞邑隸會稽郡
嗣後廢置不一及唐開元中始定為明州城作於/刺史黄晟即今郡城也更五代歴宋代為修葺及
元隳城舊築斯廢方國珍倡亂民㒺奠居於是廢/址復城邇來海上荷戈惟慿城固守郡守邱侯玳
甫至上其事巡按侍御胡公宗憲暨諸藩臬司咸/檄命出公帑以資其費遂擇日戒事而以調衢州
去衢守張侯正和來代即身任其役因兼屬貳守/候君國治董其事又分督以五邑之令夏君儒曹
君本蕭君萬解宋君繼祖毛君徳京而張侯則總/其成於上計城周凡二千七百八十七丈修者二
千一百八十二丈造斥堠六十有六敵樓四十有/六馬步階七巡海憲副孫公宏軾王公珣暨張侯
復修築西南二水門羅以月城總費帑銀七千五/百五十兩有竒役民戸之富者四百有竒經始於
[022-28b]
乙卯八月迄工於丙辰正月雉/堞煥如萬年保障於是乎在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高併堵歲久漸圯雍正六年總督
管巡撫事臣/李衞因瀕海重地檄行司道會勘具
摺
奏請興修
大嵩所城成化四明郡志郡治東九十里鄞縣十/一都地名大嵩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
和築城鑿池闢東南西北四門上各置樓羅以月/城弔橋四穴水門於西門之側周城列窩舖二十
國朝五永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加修増置敵樓二十/ 順治十五年增修
[022-29a]
慈谿縣城池 嘉靖寧波府志慈谿城後負石刺峰
前面重江左山蜿蜒右山屼聳距郡西五十里高
二丈冇竒址廣二丈四尺面朒其十之三延袤十
里闢為四門門各有樓東曰鎮海南曰景明西曰
望京北曰環山東西各為小門又穴水門於東西
之左右以通潮汐門各有樓羅以月城雉堞二千
六百十六敵樓二十八警舖二十七外為壕九里
五分北半里際山無壕洪武初設戍海壖有觀海
[022-29b]
龍山二衞所故未有城嘉靖壬子倭掠内地丙辰
夏焚掠殆盡始為城邑人葉照馮璋袁煒並為記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高倂堵
奉化縣城池 嘉靖寧波府志奉化城後據錦屏前
依玉几左臨大澤右傍鳯山距郡南八十里高一
丈四尺址廣一丈三尺面廣一丈周回一千一十
八丈延袤七里闢四門東曰迎恩西曰順成南曰
貞明北曰起鳯門各有樓穴水門於西為上水門
[022-30a]
於東為下水門城之上有雉堞一千六十五外自
東南臨龍溪以西為文昌溪北底陵谷俱不設壕
奉化故未有城嘉靖壬子知縣蕭萬解始城之奉
化縣志萬厯間城多火菑知縣樊轂因民之請移
築山下城南門縣治正南
國朝順治初知縣蔡周輔塞舊南門移東四十餘丈又
增築甕城戊戌知縣王奐增雉堞厚二尺高四尺
名城之東門曰太乙西曰金嶂南曰薰時北曰拱
[022-30b]
極康熙十二年知縣曹鼎臣改今址仍舊制也二
十三年夏南城門災各門樓俱圮二十五年知縣
施曾重建四門修築雉堞
鎮海縣城池 嘉靖定海縣志薄海為城東連招寶
山出浹口南環以江北負巨海西通於鄞距郡東
六十二里高二丈四尺址廣一丈面八尺周圍一
千二百八十八丈延袤九里闢五門東曰鎮遠南
曰南薰又南曰清川西曰武寧又西曰向辰門各
[022-31a]
有樓新設望海樓於北俱有弔橋羅以月城城之
上有敵樓十雉堞二千一百八十五警舖三十九
外為壕自東抵西環九百六十六丈北際海不設
初城築於錢鏐歴元而隳洪武元年千戸王及賢
始立木柵七年守禦千戸端聚易以石二十年信
國公湯和建衞拓而大之周九里有竒闢門為六
各建以樓上加雉堞警舖外羅以月城惟小南門
無月城二十九年指揮劉澄增置永樂十三年都
[022-31b]
指揮余成以北抵海塞北門舊穴水門於城西今
改置小南門之右嘉靖十二年都指揮劉翺加增
雉堞三尺三十三年知縣宋繼祖就城之北面增
建望海樓舊浙江通志萬厯三十六年知縣黎民
表修葺
國朝順治十五年增高并堵重造敵樓警舖
觀海衞城嘉靖寧波府志東北巨海西峙虎山背/負浪港山南面五磊諸山距郡西北百
十五里高二丈四尺址廣三丈延袤四里闢東南/西北四門外設弔橋門各有樓羅以月城雉堞一
[022-32a]
千三百七十敵樓二十八警舖三十六外為壕九/百十四丈城始於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以慈
國朝谿縣塗田建築永樂十六年都指揮谷祥增崇之/ 康熈十年奉檄重修
龍山所城成化四明郡志郡治北七十里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以定海縣龍頭場
石塘團之址築城鑿池建門一永樂十六年都指/揮谷祥増高八尺嘉靖寜波府志龍山背海面山
左亘覆船山右為望野高二丈五尺址廣二丈延/袤三里闢東南西北四門門各有樓設弔橋於東
西南三門之外羅以月城雉堞八百五十六敵/樓警舖各二十外四周為壕五百六十二丈
威逺城嘉靖寧波府志招寶山雄據海口與竹山/對峙為江海之咽喉郡治之門戸誠保障
要害處也先是盧鏜以㕘將分守東浙又進鎮守/都督屢平倭難備知阨塞與海道副使譚綸請於
[022-32b]
總督胡宗憲於招寳之巔建築城堡發漁稅千金/十日鳩工三閱月而告竣城凡二百丈高二丈二
尺厚一丈雉堞一百六十七東西為門二内建戍/屋四十餘楹調兵以守扼截海口以壓敵衝與縣
國朝城唇齒相應因名威遠城/ 順治十五年增高併堵
穿山所城成化四明郡志郡治東南一百五十里/定海縣海晏一都地名穿山洪武二十
七年安陸侯視其地濵海衝要立城於此二十八/年千户邵通闢四門羅以月城穴水門於南門之
側東北二門置樓周城列窩舖跨山為池永樂十/二年都指揮余成開塹道二十六年都指揮谷祥
國朝加修十八年以城址跨山空闊遂築而小之周三百/ 順治
九十五丈延袤二/里冇竒高如舊
[022-33a]
霩所城成化四明郡志郡治東南一百八十里/定海縣海晏三都地名霩
洪武二十
年信國公湯和築城鑿池闢南西北三門羅以月/城其東為水門各冠以樓置弔橋復置瞭遠樓於
山城列窩舗永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加修增築/置敵樓塞水門嘉靖寧波府志霩南滙大江自
南徂東為渤海西接育王山北負穿山城高一丈/九尺址廣一丈周四百八十八丈延袤三里有竒
外東至西北凡三百七十四丈為壕南至西/山一百三十二丈為塹倍壕三百七十丈
象山縣城池 嘉靖寧波府志象城北依象麓南麗
鯨波東逈文峰西迴丹嶠距郡東南二百七十一
里高一丈六尺址廣二丈面廣一丈周一千八百
[022-33b]
九丈有竒延袤五里闢為四門東曰賓暘南曰來
薰西曰迎恩北曰拱極門各有樓穴水門於北門
之右南門之兩旁凡三門雉堞一千二百三十一
敵臺二十四警舖如之外自西水門至東為壕自
東門而北至西南門之東為塹象自建縣以來未
有城嘉靖壬子夏縣令毛徳京力請成城邑人周
希程為之記
昌國衞城成化四明郡志郡治南三百五十里地/名後門洪武十二年先於昌國縣開設
[022-34a]
昌國守禦千户所十七年改昌國衞二十年起遣/海島居民革昌國縣以本衞移置象山縣三都海
口東門二十七年因東門懸海水薪不便徙後門/指揮武勝築城鑿池闢東西南北四門惟北無月
城穴水門於西南二門之側永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重加修浚嘉靖寧波府志成化間指揮張勇
又繕葺之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入據後綂兵梁鳯/加崇焉舊浙江通志城高二丈三尺址廣一丈延
袤七里城上有雉堞敵樓警舖外為壕二百/一十六丈其西北九百一十丈依山不設
石浦所城成化四明郡志郡治南三百七十一里/地名石浦舊隸昌國衞洪武二十年因
本衞移置東門將石浦原設巡檢司徙於象山縣/遂調前後二千戸所於石浦築城鑿池闢南西北
三門各冠以樓外羅月城穴二水門於西南二門/之側永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重加修浚嘉靖寧
[022-34b]
波府志嘉靖三十四年/綂兵梁鳯又加完葺
錢倉所城成化四明郡志郡冶南二百六十一里/地名錢倉洪武二十年千戸王普築城
鑿池闢東南西北四門各冠以樓穴水門於西門/之側外羅月城永樂十四年千戸徐昇增修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三十二年綂兵劉恩至加葺舊浙/江通志高二丈六尺址廣一丈三尺延袤三里外
設弔橋城上有雉堞敵臺警舖外為壕六百丈餘/二十丈阻山不設今改為寨設營房三百六十間
爵溪所城成化四明郡志郡治二百七十一里地/名爵溪洪武三十一年千戸王恭築城
鑿池闢東西南三門各冠以樓外羅月城於東西/二門永樂十五年千戸翟通増砌城堞嘉靖寧波
府志成化間指揮張勇更葺嘉靖三十三年綂兵/劉恩至重修舊浙江通志高二丈八尺址廣三丈
[022-35a]
延袤三里設弔橋於南門外城上設/雉堞敵樓警舖外為壕三百二十丈
定海縣城池 定海縣志在東海洲中唐開元置翁
山縣無城宋熙寧六年改翁山曰昌國始築城鑿
池建炎中城毁明洪武十二年增葺昌國城設立
衞所指揮慕成立城五百丈未就明年指揮許友
展成之十七年信國公湯和徙昌國三鄉止存在
城四里立二所四巡檢守之而徙衞於象山縣之
東二十七年改隸定海衞仍故城命總師居守永
[022-35b]
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加修正綂八年戸部侍郎
焦宏以城大兵少裁東北隅二里存七里三十步
壕隨城廣城門凡四成化間指揮張勇葺之嘉靖
三十三年總兵梁鳯加崇焉萬厯十三年副總鎮
張可大增修
國朝康熈二十六年九月設立定海縣二十八年建造
城池循舊址築之周一千二百十六丈城高二丈
址廣一丈五尺羅月城四雉堞一千二百八十高
[022-36a]
四尺立東西南北四門門上飛樓四窩舖三十八
其南設水門一外為壕
[022-36b]
浙江通志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