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7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褚伯秀 (master)


[048-001a]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五十端七
    武林道士褚伯秀學
   繕性第二
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世與道交相
喪也道之人何由興乎世世亦何由興乎道
哉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興乎道雖聖人不
在山林之中其德隱矣隱故不自隱古之所
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
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
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迹不當時命
[048-001b]
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
道也
 郭註道以不貴故能存世然世存則貴之
 貴之道斯喪矣道不能使世不貴世不能
 不貴於道故交相喪若不貴乃交相興也
 今所以不隱由其有情以相興也何由而
 興由無貴也莫知反一以息迹而逐迹以
 求一愈得迹愈失一斯大謬矣雖復起身
 以明之開言以出之顯知以發之何由而
 交興哉時命大行此澹漠之時也反任物
[048-002a]
 性而物性自一故無迹時命大窮此不能
 澹漠之時也雖有事之世聖人未嘗不澹
 漠深根寧極而待其自爲道之所以不喪
 未有身存而世不興者也
 吕註世與道交相興則聖人作而萬物睹
 世與道交相喪則聖人遊乎世俗而莫之
 知固已隱矣奚以自隱於山林間爲哉反
 一無迹華胥之夢姑射之遊是也深根寧
 極確乎其不可拔者是也龍蛇之蟄以存
 身亦若此而已矣觀莊子此言似亦慨然
[048-002b]
 於時命之不遭盖世道交喪宜在所哀也
 夫聞道者有遇於興廢之間則所以存身
 者固不可不知若莊子則所謂不與聖人
 同憂亦何慨然於大謬之間哉
 疑獨註居古而行今之道則道喪世也居
 今而行古之道則世喪道也有斯世然後
 可以行斯道不然則世與道交相喪而已
 道無由興乎世命也世無由興乎道時也
 時與命俱相戾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其
 德隱矣若列子居鄭圃莊子居漆園是也
[048-003a]
 隱者隱其德自隱隱其形長沮桀溺之徒
 形隱者也古之隱士非避地避言括囊其
 知也時命大謬安之而已當其時命而其
 道大行於天下聖人未嘗自以爲達反歸
 于一而不以迹示人也不當其時命而其
 道大窮於天下聖人未嘗自以爲窮深固
 其根而安其極也孟子所謂大行不加窮
 居不損是矣一者精義無迹然後入神根
 者盡性寧極然後至命百姓日用而不知
 反一無迹之謂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048-003b]
 深根寧極而待之謂也
 詳道註古之人知與恬相養則道與世可
 知矣今之人世與道交相喪則知與恬可
 知矣世喪道則俗日薄道喪世則德日衰
 世無由興乎道此天地閉賢人隱之時也
 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亦將隱矣況其下
 者乎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身閉言藏知
 之謂也身出心隱而陸沉者也與夫友木
 石群鳥獸者固有間矣經所謂天下有道
 聖人成焉者功成於無爲反一無迹也天
[048-004a]
 下無道聖人生焉者保性命於長存而深
 根寧極也成焉而不以己忘物生焉而不
 以物害己則能視窮如通視通如窮神不
 馳於外精不耗於内豈非存身之道乎
 碧虚註人存則道興人亡則道喪世道交
 喪歷運使然人與世末也其要在乎本若
 老聃守藏史南華吏漆園其德隱矣隱故
 不自隱時使之然也伯夷采薇子陵垂釣
 時命大謬也反一無迹功成不居也傅說
 版築吕望磻溪深根寧極也
[048-004b]
 鬳齋云道與世交相喪則有道之人何能
 作興世俗之聞見世俗之人又何由而知
 道哉世皆不知道則聖人雖在目前衆亦
 不識非聖人故意自隱也夫隱士非欲伏
 身閉言藏知知時不可所謂邦無道則愚
 是也反一無迹功成不有也道雖可行而
 付物於無心在我者一而巳矣根極即自
 本自根極止也深根猶退藏於密寧極猶
 曰安汝止存身以待時而巳
  詳夫世道交喪之語意甚可悲眞人超
[048-005a]
  出世累固未必以一已之遇不遇介懷
  此特爲世道而言是亦悲人之悲耳究
  其極致又有足以解人之悲者能於言
  下以至理燭破則處窮如通視毁如成
  其得失果何如哉古之隱士知時命之
  謬而安之故德隱身不隱雖處亂世而
  和光同塵害莫能及今之隱士竄身避
  地名隨迹彰不安所安固有行怪而召
  釁者矣反一無迹則明道若昩深根寧
  極則良賈若虚所謂隨時隱顯能龍能
[048-005b]
  蛇則此身何往而不存此道何存而不
  可哉文中子天隱人隱之說盖原於此
古之存身者不以辯飾知不知窮天下不以
知窮德危然處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爲
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
傷道故曰正己而己矣樂全之謂得志古之
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
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
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寄之其來
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爲軒冕肆志不爲窮
[048-006a]
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今寄
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故曰
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郭註任其眞知守其自得行於坦途塊然
 大通自得其志獨夷其心而無哀樂之情
 斯樂全也所謂得志者全其内而足去來
 在外物得失非我也淡然自若不覺寄之
 在身曠然自得不知窮之在己故無忻懽
 之喜也寄去則不樂者寄來則荒矣營外
 而虧内是爲倒置也
[048-006b]
 吕註存身則靜而已行身非徒靜必應變
 而不害乎靜可也忘言而知無不知去知
 而德無不備危然處其所則不待避世離
 物而世物無足以累之此行身之道也道
 不小行德不小識則不少損以趨世不少
 損以趨世正己之謂也樂全者無以益其
 樂志於道而求得之此所謂得志也道則
 性命軒冕物之寄耳今以其寄去而易其
 無以益之之樂則喪己失性是爲倒置者
 也
[048-007a]
 疑獨註存身有命以在天而言行身有道
 以在人而言不以辯飾知眞知無知也不
 以知窮天下兼忘天下也不以知窮德自
 德不德也道行乎外則大德有所識則廣
 小行所以傷道小識所以傷德正己則天
 下之物皆取正乎我豈小識小行所能與
 哉夫憂樂出於性命天下不能損益之者
 憂樂之全也舜以不得父母爲憂雖天下
 之富貴不能損顔子以簞食瓢飲爲樂雖
 天下之富貴不能益過此皆憂樂之外也
[048-007b]
 樂苟不全不足謂之得志有物奪之志又
 失矣夫人在天地間寄也軒冕在身又寄
 於所寄世人執吾身而有之貴軒冕而寳
 之以此爲得志及其寄去則不樂而不知
 其非吾性命所有也故君子不榮通不醜
 窮此所以無憂也若以所寄軒冕爲樂其
 去爲憂則向之得者其樂未必不荒喪己
 失性謂之倒置也宜矣
 詳道注以知窮天下小行也以知窮德小
 識也道出於命德出於性人生莫不全性
[048-008a]
 命道德之理而心之所之者不外乎此則
 所謂得志者無它樂全而已失性之人忘
 其不貲之身而逐夫儻來之榮以軒冕爲
 性命之根以形骸爲哀樂之府不知其所
 得者塵垢臭腐而所失者乃吾之所以爲
 我也何異乎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哉
 碧虚註善行者貴默守愚者福全燕處超
 然歸根復命又何爲哉小行則矯俗小識
 則矜衒有益必有損豈爲得志哉物之儻
 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隨物損益受役多
[048-008b]
 矣中無主者失之則憂故其得之未嘗不
 荒是樂乎外而喪乎内矣
 鬳齋云存身言不用之時行身言用之時
 也有知見而不飾以辭知有餘而不敢盡
 用故雖用知而不失其自然之性危然處
 其所謂所立者高反其性即反一無迹也
 無爲者道之大有爲則小行不識不知德
 之大有識則小識正己而物正則所樂者
 全其得志在此不在外物也無以益其樂
 即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性命天爵軒冕外
[048-009a]
 物知其去來不可必故達不肆窮不屈其
 樂道與它人樂軒冕同樂在我則無時而
 能憂樂在物則物去樂亦去矣樂有去來
 則非眞樂故未嘗不荒也己與性本也物
 與俗末也重末而失本故曰倒置之民
  辯知者戕身之具故存身者不取焉天
  下之德歸於玄默無知而已巍然言獨
  立不群處其所謂靜定於此足以反其
  自然之性何必它求哉小行小識形容
  所見者小故爲道德之累大人者正己
[048-009b]
  而物正則至樂全而本志得唯其性命
  足重於内是以軒冕可輕於外儻來暫
  去會之無心若寄去而憂者寄來則必
  樂樂必荒矣己因物而喪性因俗而失
  則冠屨倒施欲化天下之民也難矣行/身
  當是存身上文/可照危當是巍
 是篇主意謂人無超逸絶塵之見而苟徇
 世縁漸失其本皆繕性滑欲於俗者也雖
 未爲顯惡而妨道爲尤甚況又益之以外
 學亂之以妄思而欲復初致明是猶適郢
[048-010a]
 而北其轅也眞人又慮學者憚其空無渺
 莽無所致力設爲恬知交養之論使之易
 入焉夫人處世間酬機應變不能忘知知
 用則害恬要在審酌其宜處之以道事來
 則知見事去則恬存乆乆調熟二者俱化
 精神魂魄融爲至和符性命於希夷歸道
 德之根本由是而充之與一世之人處混
 芒而得澹漠雖有知而無所用則其爲化
 也博矣柰何政失淳和俗趨浮薄離道險
 德滅質溺心至於世道交喪而不可復也
[048-010b]
 然後有山林之聖人深根寧極以期旦暮
 之遇存身所以存道也寄之去來無容休
 戚於其間尚何以知辯爲而其樂全志得
 有超乎軒冕之榮者人患不知求耳此聖
 賢處晦以自全之道也南華心事亦槩見
 於此云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卷之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