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4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三十七
  政術部十六選舉/
   選舉一
 增玉海曰王者各有所貴堯舜貴道德夏貴功商貴老
 周貴同姓秦貴法吏西漢貴才謀東漢貴經術魏貴文
 章晉貴名理周隋貴氏族觀其所貴知治體之優劣然
 最無謂者其氏族乎 文獻通考曰古之用人德行為
[142-1b]
 首才能次之虞朝載采亦有九德周室賓興考其德行
 於才不屑屑也兩漢以來刺史守相得以專辟召之權
 魏晉而後九品中正得以司人物之柄皆考之以里閈
 之毁譽而試之以曹掾之職業然後俾之入備王官以
 階清顯蓋其為法雖有愧於古人德行之舉而猶可以
 得才能之士也至於隋而州郡僚屬皆命於銓曹搢紳
 發軔悉由於科目自以銓曹署官而所按者資格而已
 於是勘籍小吏得以司升沈之權自以科目取士而所
[142-2a]
試者詞章而已于是操觚末技得以階榮進之路選賢
與能之意無復存矣然此二法者歴數百年而不可以
復更 孔帖曰裴子野曰周禮始於學校論之州里告
之六事而後貢於王庭其在漢家州郡積有功能然後
為五府所辟五府舉其掾屬而升於朝三公參其得失
尚書奏之天子一人之身所閱者衆一賢之進其課也
詳故官得其才魏晉易是所失𢎞多萬品千羣俄折於
一面庶僚百位專斷於有司 宋書曰周漢之道以智
[142-2b]
役愚魏晉以來以貴役賤 文獻通考曰按西都舉人
之法以孝廉及賢良方正有未仕而舉者有既仕而舉
者蓋未仕者以此開選舉之門而既仕者以此定考課
之法也又按西漢舉賢良文學則令其對策而孝廉則
無對策之事蓋所謂賢良文學者取其忠言嘉謨足以
佐國崇論𢎞議足以康時若孝廉則取其履行而非資
其議論也
  選舉二
[142-3a]
原周官大司徒職以鄉三物敎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二曰
六行三/曰六藝詩書禮樂謂之四術四術既修九年大成凡士
之有善鄉先論士之秀者升諸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
士之秀者而升諸學曰俊士既升而不征者曰造士大
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諸司馬曰進士司馬論進士之
賢者及鄉老羣吏獻賢能之書於王王再拜受之登於
天府藏於祖廟内史書其貳而行焉書其貳謂/寫其副本周之選
舉鄉大夫鄉老舉賢能而賓其禮司徒敎三物而興諸
[142-3b]
學司馬辨官材以定其論太宰詔廢置而持其柄内史
賛與奪而貳於中司士掌其版而知其數論定然後官
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擇材取士如此之詳
也 秦自孝公納商鞅策富國強兵為務仕進之途唯
闢田與勝敵而已 漢髙祖初未遑立制至十一年乃
下詔曰賢士大夫旣與我定有天下而不與我共安利
之可乎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以布告天下其有
稱明德者郡守必身勸勉遣詣丞相府署其行義及年
[142-4a]
有其人而不言者免官又制諸侯王得自除内史以下
漢獨為置丞相也惠帝四年詔舉人孝悌力田者復其
身髙后元年初置孝悌官二千石者一人 文帝因眺
錯言務農貴粟詔許人納粟得拜爵及贖罪 景帝後
元二年詔曰其惟廉士寡欲易足今貲算十以上乃得
官廉士算不必衆有市籍不得官無訾又不得官朕甚
憐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有市籍謂賈人有/財不得為吏貲萬
錢算百二十也算十萬時疾吏之貪以為衣食足知榮/辱故限貲十萬乃得為吏廉士無貲減至四算乃得官
[142-4b]
也/ 武帝建元初始詔天下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
士其理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皆罷之元光
元年舉賢良董仲舒對曰夫長吏多出於郎中中郎吏
二千石子弟選郎吏又以富貲未必賢也且古所謂功
者以任官稱職為差非謂積日累久也故小材雖累日
不離於小官賢材雖未久不害為輔佐是以有司竭力
盡智務治其業而以赴功今則不然累日以取貴積久
以致官是以廉恥貿亂賢不肖混殽也請令諸列侯郡
[142-5a]
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歳貢各二人以給宿衞
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不肖者有罰夫如是
諸侯吏二千石皆盡心於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
也帝於是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孝謂善事父母/廉謂清潔廉隅又制
郡國口二十萬以上歳察一人四十萬以上二人六十
萬三人八十萬四人百萬五人百二十萬六人不滿二
十萬二歳一人不滿十萬三歳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
行髙潔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習
[142-5b]
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
遭事不惑明足決斷材任三輔縣令至五年又詔徴吏
人令與計偕計者上計簿使也郡國每歳遣詣京師上/之偕者俱也令所徴之人與計者俱來
元朔元年又詔曰興廉舉孝庶幾成風夫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三人同行厥有我師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
是化不下䆒而積行之君子壅於上聞也且進賢受上
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其與中二千石禮官博士議
不舉者罪是時天下慎法莫敢謬舉而貢士蓋鮮故有
[142-6a]
斯詔有司議曰古者諸侯不貢士一則黜爵再則削地
三則黜爵削地畢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
與聞國政而無益於人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
其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為其不求/士報國也不察廉為不
勝任也當免奏可凡郡國之官非傅相其他既自署置
又調屬僚及部人之賢者舉為秀才廉吏而貢於王庭
多拜為郎居三署無常貟或至千人屬光祿勲故卿校
牧守居閒待詔或郡國貢送公車徴起悉在焉光祿勲
[142-6b]
復於三署中銓第郎吏歳舉秀才廉吏出為他官以補
缺貟後漢/制同元封五年又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
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踶蹋也奔走也奔踶者乘/之即奔立則蹋人踶徒計
反/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泛覆也音/方勇反覆
駕者言馬有逸氣/而不循軌轍也跅弛之士跅者跅落無檢局也弛者/放廢不遵禮度也跅音吐
各/反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人有茂材異等者初
公孫𢎞以儒術為丞相天下之學靡然嚮風時外事四
夷内闕用度仍募人入羊穀奴婢得授官增秩復役除
[142-7a]
罪大至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繇是吏道雜而多端官
職耗廢矣 孝昭始元初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前為/此官
今不居官/皆謂之故持節行郡國舉賢良 孝宣帝時諫議大夫
王吉上言曰今使吏得任子弟子弟以父兄/任為郎也率多驕驁
驁與/傲同不通古今至于積功理人無益於人此伐檀所為
作也伐檀詩篇名/刺不用賢也宜明選求賢除任子弟之令黄龍初
制凡官秩六百石者不得舉為廉吏 元帝永光元年
二月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
[142-7b]
此科第郎從官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郎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歳依此
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知其人賢否也又詔列侯舉茂材諫議大夫張勃舉
大官獻丞陳湯獻丞主/貢獻物湯有罪勃坐削户二百㑹薨故
賜諡曰繆侯以其所舉不得人故/加惡諡繆者妄也其為勸勵也如是故
官得其材位必久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三代以降斯之為盛詳考/績 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常侍
曹尚書一人主公卿又有二千石曹尚書一人掌郡國
二千石蓋選曹之所起也漢諸帝凡日蝕地震山崩川
[142-8a]
竭天地大變皆詔天下郡國舉賢良方正極言直諫之
士率以為常又其有要任使皆標其目而令舉之 後
漢光武十二年詔三公舉茂材各一人廉吏各一人左
右將軍歳察廉吏各二人光祿歳舉郎茂材四行各一
人察廉吏三人中二千石歳察廉吏各一人廷尉大司
農二人將兵將軍歳察廉吏各二人監御史司隸州牧
歳舉茂材各一人改前漢常侍曹尚書為吏部尚書其
時選舉於郡國屬功曹於公府屬東西曹於天臺屬吏
[142-8b]
曹尚書亦曰選部而尚書令總之其所進用加以歳月
先後之次凡郡國守相視事未滿歳不得察舉孝廉吏
以其未久不周知也所徴舉率皆特拜不復簡試士或
矯飾謗議漸生章帝建初元年詔曰夫鄉舉里選必累
功勞今刺史守相不明真偽茂材孝廉歳以百數漢曰/秀才
後漢避光武諱故/曰茂材魏曰秀才既非能顯而當授之政事甚無謂也
每尋前世舉人貢士或起畎畞不繫閥閱敷奏以言則
文章可採明試以功則政有異迹文質彬彬朕甚嘉之
[142-9a]
始復用前漢丞相故事以四科辟士武帝因董仲舒之/言立制故事在丞
相府今復用之第一科補西曹南閣祭酒二/科補議曹三科補四辟入奏四科補則決凡所舉士
先試之以職乃得充選其德行尤異不宜試職者疏於
他狀舉非人兼不舉者罪 安帝永初二年詔王官屬
黒綬下至郎謁者經任博士居鄉里有廉清孝順之稱
才任理人者國相歳移名與計偕上尚書公府通調令
得外補順帝又增甲乙科貟十人除郡國耆儒皆補郎
舍人陽嘉元年尚書令左雄改察舉之制限年四十以
[142-9b]
上儒者試經學文吏試章奏如有顔囘子竒之𩔖不拘
年齒尚書僕射胡廣尚書郭虔等駁之曰選舉因才無
拘定制六奇之策不出經學鄭阿之政非必奏章甘奇
顯用年乖強仕終賈揚聲亦在弱冠漢承周秦兼鑒殷
夏祖德師經參雜霸軌聖主賢臣代以致理貢舉之制
莫或迴革今以一臣之言不可剗戾舊章竟從雄議於
是雄上言郡國孝廉古之貢士出則宰人宣協風敎若
其面牆則無所施用孔子曰四十而不惑禮稱強仕請
[142-10a]
自今孝廉年不滿四十不得察舉皆請先詣公府諸生
試家法儒有一家之/學故曰家法文吏課牋奏覆之端門練其虚實
以觀異能以美風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
才異行自可不拘年齒帝從之明年有廣陵孝廉徐淑
年未及舉疑而詰之對曰詔書有如顔囘子奇不拘年
齒雄詰之昔顔囘聞一知十孝廉聞一知幾淑無以對
乃遣還郡於是濟陰太守胡廣等十餘人皆坐謬舉免
黜唯汝南陳蕃潁川李膺下邳陳球等三十餘人得拜
[142-10b]
郎中自是牧守畏慄莫敢輕舉雄在尚書迄於永嘉十
餘年間察選清平多得其人雄又奏徴海内名儒為博
士使公卿子弟為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祿及汝南謝
廉河南趙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經雄並奏拜童子郎自
是負書來學雲集京師後黄瓊為尚書令以雄前所上
孝廉之選專用儒學文吏乃奏增孝弟及能從政者立
為四科 桓帝建和初詔諸學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國
明經試次第上名髙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為郎中中
[142-11a]
第十七人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為王家郎永壽二
年甲午詔復課試諸生補郎舍人其後復置學生滿二
嵗試通二經者補文學掌故其不通二經者須後試復
隨軰試通二經者亦得為文學掌故其已為文學掌故
者滿二歳能通三經者擢其髙第為太子舍人其不得
第者後試復隨軰試第復髙者亦得為太子舍人已為
太子舍人滿二歳試能通四經者推其髙第為郎中其
不得第者後試復隨軰試第復髙者亦得為郎中已為
[142-11b]
郎中滿二歳試能通五經者推其髙第補吏隨才而用
其不得第者後試復隨軰試第復髙亦得補吏其後綱
紀隳紊凡所選用莫非情故時議以州郡相阿人情比
周乃制㛰姻之家及兩州之人不得相臨遂復有三互
三互謂㛰姻之家及兩州不得交互為官是時史弼/遷山陽太守其妻鉅野薛氏女以三互自上轉拜平
原相/是也禁網益密選用彌艱幽兾二州久闕而公府限以
三互經時不補議郎蔡邕上言曰伏見幽冀舊壤鎧馬
所出比年兵饑漸至空耗闕職經時吏人延屬而三府
[142-12a]
選舉逾月不定以避三互十二州有禁當取二州之士
又二州之士或復限以歳月狐疑淹遲以失事㑹愚以
為三互之禁禁之薄者但申以威靈明其憲令在任之
人豈不戒懼而坐設三互自生留閡邪昔韓安國起自
徒中買臣出於幽賤並以才宜還守夲邦豈復顧循三
互繼以末制者乎臣願蠲除近禁其諸州刺史器用可
授者無拘日月三互以差厥中靈帝不省是時諸博士
試甲乙科爭第髙下更相告訟頗行賄賂改蘭臺漆書
[142-12b]
之經以合其私文者帝乃詔諸儒讐定五經而鐫石以
刋其文使蔡邕等書為古文篆𨽻三體立于太學門謂
之石經自是爭者乃息凡學士不得有金痍痼疾督書
其版舉主保之其督郵版状曰生事愛敬䘮没如禮易/尚書孝經論語兼綜載籍窮微闡奥師
事某官見授門徒五十人以上隱居樂道不求聞達身/無金痍痼疾三十六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
四科經任博士下/者某官某甲保舉 魏文帝為魏王時三方鼎立士流
播遷四人錯雜詳覈無所延康元年吏部尚書陳羣以
天朝選用不盡人材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
[142-13a]
正以定其選擇州郡之賢有識鑒者為之區别人物第
其髙下又制郡口十萬以上歳察一人其有秀異不拘
户口其武官之選俾䕶軍主之黄初三年始除舊漢限
年之制令郡國貢舉勿拘老幼儒通經術吏達文法則
皆試用自明帝太和之後俗有浮靡遞相標目而夏侯
諸葛何鄧之儔有四聰八達之稱或禁錮廢黜以懲之
吏部尚書盧毓奏曰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今考績
之法久廢而毁稱相進退故真偽混雜也帝遂詔散騎
[142-13b]
常侍劉邵作都官考課之法以考覈百官具考/績篇 晉依
魏氏九品之制内官吏部尚書司徒左長史外官州有
大中正郡國有小中正皆掌選舉若吏部選用必下中
正徴其人居及父祖官名武帝泰始初又議考課詳考/績
散騎常侍傅𤣥皇甫陶以為政敎頽弊風俗不淳上疏
帝乃使𤣥草詔進之武帝甚善而終不能用于時雖風
敎頽失而無典制然時有清議尚能勸俗陳壽居䘮使
女奴丸藥積年沈廢郤詵篤孝以假𦵏違常降品一等
[142-14a]
其為懲勸也如是其後中正任久愛憎由己而九品之
法漸弊遂計官資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為貴尚
書僕射劉毅以九品者始因魏初䘮亂是軍中權時之
制非經久之典也因用土斷復古鄉舉里選之法上疏
曰夫九品有八損而官才有三難云云/職名中正實為
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臣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棄
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司空衛瓘又表請除九品
復古鄉議里選及劉頌為吏部尚書復建九班之制令
[142-14b]
百官在職少遷時賈郭專朝仕者務速進故皆不行孫/氏
有江東選曹尚書主選舉吳郡曁艶性峭刻好清議為/尚書以郎署混淆多非其人艶欲激濁揚清别其善否
乃覈選三署皆貶髙就下降損數等其居位貪婪志節/卑汚者皆以為軍校置之營府于是怨聲囂然競言豔
用私情/坐自殺 東晉元帝制揚州歳貢二人諸州各一人時
以天下䘮亂務存慰勉逺方孝秀不復策試到即除署
旣經略初定乃詔試經有才不中舉者免其太守其後
孝秀莫敢應命有送至京師皆以疾辭太興三年尚書
孔坦議請普延五歳許其講習乃詔孝廉申至七年而
[142-15a]
秀才如故 宋制丹陽吳㑹㑹稽吳興四郡歳舉二人
餘郡各一人凡州秀才郡孝亷至皆策試天子或親臨
之及公卿所舉皆屬於吏部銓用凡舉得失各有賞罰
失者其人加禁錮年月多少隨部議制文帝元嘉中限
年三十而仕郡縣以六周而代刺史或十餘年及孝武
即位仕者不復拘老幼守宰以三周為滿帝不欲重權
在下乃令吏部置兩尚書以散其權 齊尚書都令史
駱宰議策秀才格五問並得為上四三為中二為下一
[142-15b]
不合與第謝超宗議以為片辭折獄寸言挫衆魯史褒
貶孔論興言皆無俟繁而後秉裁夫表事之深析理之
㑹豈必委牘方切理道非患對不盡問患以常文弗奇
必使一通峻正寧劣五通而常與其俱奇一亦宜採詔
從宰議因習宋代限年之制然而鄉舉里選不覈才德
其所進取以官㛰胄籍為先遂令甲族以二十登仕後
門以三十試吏故有增年矯貌以圖進者其時士人皆
厚結姻援奔馳造請浸以成俗 梁初無中正制年二
[142-16a]
十有五方得入仕天監中又制凡九流常選年未三十
不通一經者不得為官若有才同甘顔勿限年次至七
年州置州重郡置郡崇鄉置鄉豪各一人專典搜薦無
復膏粱寒素之隔普通七年詔凡州歳舉二人大郡一
人敬帝太平二年復令諸州各置中正仍舊訪選舉皆
須中正押上然後量授不然則否 陳依梁制凡年未
三十不得入仕惟經學生策士得第諸州迎主簿西曹
左奏及嘗為挽郎得未壯而仕諸郡唯正王為丹陽尹
[142-16b]
經迎得出身者亦然庶姓尹則否有髙才異行殊勲别
降恩㫖敘用不在常例凡選無定時隨缺則補官有清
濁以為升降從濁得清則勝於選若有遷授吏部先為
白牒列數十人名尚書與參掌者共署奏敇或可或否
其可者則下於選曹量貴賤别内外隨才補用以黄紙
錄名八座通署奏可乃出以付於典名典名書其名帖
鶴頭版修容整儀送所授之家其别發詔除者即宣付
詔局詔局草奏聞敇可黄紙寫出門下門下荅詔請付
[142-17a]
外施行又書可付選司行名得官者不必皆行名到但
聞詔出明日即入謝後詣尚書上省拜受凡拜官皆在
午後初武帝承侯景䘮亂之後綱維頽壊制度未立而
百官無復考校殿最之法但更年互遷驟班進秩法無
可稱者後徐陵孔奐繼為吏部尚書差有其序 後魏
州郡皆有中正掌選舉每以季月與吏部銓擇可否其
秀才對策第居中上表敘之文成帝和平三年詔今選
舉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處後晩進居先豈所謂彞倫
[142-17b]
攸敘也諸曹選補宜各書勞舊才能初崔浩為冀州大/中正薦冀定相幽
并五州士數十人各起家為郡守景穆帝謂浩曰先召/之人亦州郡選也在職已久勤勞未荅令先補前召外
任州郡以新召者代為郎吏又守宰人宜使更事者浩/固爭而遣之髙允聞之謂東宫博士管恬曰崔公其亦
不免乎茍逞其非而校勝於上何以能濟功又季孝伯/趙郡人名曾治鄭氏禮左氏春秋郡三辟 曹不就門
人勸之曾曰功曹之職雖曰鄉選髙第猶是郡吏耳北/面事人亦何容易任郡主簿到官月餘曾乃歎曰梁叔
敬有云州郡之職徒勞人耳道之不行身之憂也遂還/家 又郭祚為吏部尚書時潔清重惜官位至於銓授
假令得人必徘徊久之然後下筆即云此人便已貴矣/由是事頗為稽遲當時每招怨讟然所㧞用者量材稱
職時又以/此歸之其後中正所銓但在門第吏部彞倫仍多不
[142-18a]
才孝文帝勵精求治内官通班以上皆自考覈以為黜
具考/績篇宣武帝詔庶族子弟年十五不聽入仕任城王/澄從幸
鄴宫除吏部尚書及幸代車駕自北巡留澄銓簡舊臣/初魏自公侯以下迄于選臣動有萬數冗散無事澄品
為三等量其優劣盡其能否之用咸無怨者有又韋/伯昕兄子場為吏部郎性貪婪鬻賣吏官皆 定價
和以前精選中正德髙鄉國者充其邊州小郡人物單
鮮者則併附他州其在選陋者則闕而不置當時稱為
簡當頗為得人及宣武孝明之時州無大小必置中正
旣不可悉得其人故或有蕃落庸鄙操銓覈之權而選
[142-18b]
敘頽紊至正始元年冬乃罷諸郡中正時有以雜𩔖冒
登清流遂令在位者皆五人相保無人保任者奪官還
役初孝明嗣位幼沖靈太后臨朝征西將軍冀州大中
正張彞之子仲瑀上封事請銓别選格排抑武夫不使
在清品於是武夫怨怒聲喧道路乃懸牓於衢㑹期屠
害彞父子不以為懐神龜二年羽林虎賁相率千餘人
至尚書省詬詈求彞長子尚書郎始均不獲以瓦礫投
擊臺閣聲如雷霆京師懾震莫敢討遏遂聚火就焚其
[142-19a]
第拽彞於庭捶辱恣心而呼聲動京邑其子叩頭流血
為父請命羽林乃執始均生投火中灼為煨燼仲瑀被
創以竄免彝一宿而死既而詔斬其尤兇者八人餘大
赦以安之天下寃痛聞者驚駭靈太后乃命武官得依
資入選旣而官員少而應調者多選曹無以處之及崔
亮為吏部尚書乃奏為格制官不問愚賢以停解日月
為斷雖復官須此人停日後者終不得取庸才下品年
月久者則先擢用時沈滯者皆稱其能後甄琛元修義
[142-19b]
城陽王徽相繼為吏部尚書利其使已踵而行之自是
賢愚同貫涇渭無别魏之失才從亮始也孝荘帝詔求
德行文藝政事強直者縣令郡守刺史皆敘其志業具
以表聞三人以上縣令太守刺史賞一階舉非其人者
黜一階凡官郡守縣令六年爲滿滿後六年乃敘任
北齊選舉多沿後魏之制凡州縣皆置中正其課試之
法中書策秀才集書策貢士考功郎中策廉良天子常
服乗輿出坐於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對字有脫誤
[142-20a]
者呼起立席後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
奪席脫容刀初東魏元象中文襄王髙澄秉政攝吏部
尚書乃革後魏崔亮年勞之制務求才實自遷鄴以後
掌大𨕖知名者不過數四文襄年少髙朗其弊也疎袁
聿修沈密謹厚所傷者細楊遵彦風流辯給所取失於
浮華唯辛術才明簡實新舊參舉管庫必擢門閥不遺
衡鑑之美一人而已孝昭帝皇建二年詔内外執事官
從五品以上三府主簿錄事參軍諸王文學侍御史廷
[142-20b]
尉三官尚書郎中中書舍人每在三年之内各舉一人
或夙在朝倫沈屈未用或先官後進今見停散或白屋
之人巾褐未釋其髙才良器允文允武理識深長幹具
通濟操履凝峻學業宏贍諸如此軰隨取一長無待兼
資方充舉限未薦之文指論事實隨能量用必陳所堪
不得髙談謬加褒飾所舉之人止在一職三載之内有
犯死罪以下刑罪以上舉主准舉人之犯各罰其金自
鞭以下舉主勿論若未經三載而更餘轉通計後官日
[142-21a]
月合滿三周凡所舉人必主事立功禆益時政不限年
之逺近舉主之賞亦當非次被舉之人别當擢授其違
限不舉依式罰金又擁旄作鎮任總百城分符共理職
司千里凡其部統理宜委悉刺史於所管之内下郡太
守縣令丞尉府佐錄事參軍以降州官州官都主簿以
下但沾在吏職及前為官并白人等並聽表薦太守則
曹掾以下及管内之人亦聽表舉其大州中州下州畿
内上郡中郡並三年之内各舉一人其不入品州并自
[142-21b]
餘郡守不在舉限 後周以吏部中大夫一人掌選舉
小吏部下大夫一人以貳之初霸府時蘇綽為六條詔
書其四曰擢賢良綽深思夲始懲魏齊之失罷門資之
制其所察舉頗加精慎及武帝平齊廣收遺逸乃詔山
東諸州舉明經幹理者上縣六人中縣五人下縣四人
至宣帝大成元年詔州舉髙才博學者為秀才郡舉經
明行修者為孝亷上州上郡歳一人其刺史僚佐州吏
則自署府官則命於朝廷 隋文帝開皇七年制諸州
[142-22a]
歳貢三人工商不得入仕開皇十八年又詔京官五品
以上及總管刺史並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牛𢎞為吏部尚書髙構為侍郎選舉先德行次文才最
為稱職當時之制尚書舉其大者侍郎銓其小者則六
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自是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
郡無復辟署矣自後周以降選無清濁及盧愷攝吏部
尚書與侍郎薛道衡陸彦師等甄别物𩔖頗為清簡而
譖訴紛紜愷及道衡皆除名煬帝始建進士科又制百
[142-22b]
官不得計考增級其功德行能有昭然者乃擢之大業
三年始置吏部侍郎一人分掌尚書職事時武夫參選
多授文職大業八年詔曰頃自班朝治人乃由勲敘拔
之行陣起自勇夫蠧政害人實由於此自今以後諸授
勲官者並不得授文官之職事 唐貢士之法多循隋
制其常貢之科有秀才有明經有進士有明法有書有
算自京師郡縣皆有學焉每歳仲冬郡縣館監課試其
成者長吏㑹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絃既餞而與計
[142-23a]
偕其不在館學而舉者謂之鄉貢舊令諸郡雖一二三
人之限而實無常數到尚書省始由户部集閱而關於
考功課試可者為第武德舊制以考功郎中監試貢舉/貞觀以後則考功貟外郎專掌之
初秀才科等最髙試方略策五條有上上上中上下中
上凡四等貞觀中有舉而不第者坐其州長由是廢絶
自是士族所趣嚮唯明經進士二科而已其初止試策
貞觀八年詔加進士試讀經史一部至調露二年考功
貟外郎劉思立始奏二科並加帖經其後又加老子孝
[142-23b]
經使兼通之永隆二年詔明經帖十得六進士試文兩
篇職文律者然後試策武后載初元年二月策問貢人
於洛城殿數日方了殿前試人自此始長壽三年制始
令舉人獻歳元㑹列於方物前以備充庭因左拾遺劉/承慶上疏奏
四方珍貢列為庭實而舉人/不厠甚非尊賢之意上從之長壽二年太后自製臣軌
兩篇令貢舉習業停老子長安二年敎人習武藝其後
每歳如明經進士之法行鄉飲酒禮送於兵部開元十/九年詔
武舉人與明經進/士同行鄉飲酒禮其課試之制畫帛為五規置之於垜
[142-24a]
去之百有五步内規廣六尺橛廣六尺餘四規每規内/兩邊各廣三尺縣髙以三十尺為限
列坐引射名曰長垜弓用一石力/箭重六錢又穿土為埒其長與
垜均綴皮為兩鹿歴置其上馳馬射之名曰馬射鹿子/長五
寸髙三寸弓用/七斗以上力又斷木為人戴方版於頂上凡四隅人
互列埒上馳馬入埒運槍左右觸必版落而人不踣名
曰馬槍槍長一文八尺徑一寸五分重/八觔其木人上版方二寸五分皆以儇好不失
者為上兼有步射穿札翹關負重身材言語之選通得
五上者為第其餘復有平射之科不拘色役髙第者授
[142-24b]
以官其次以𩔖升又制為土木馬於里閭間敎人習騎
天寶六年正月制文武之道既唯並用宗敬之儀不可/獨闕其鄉貢武舉人上省先令謁太公廟每拜大将及
行師尅捷/亦宜告廟神龍二年二月制貢舉人停臣軌依舊習老
子開元八年七月國子司業李元璀上言三禮三傳及
毛詩尚書周易等並聖賢微㫖生人敎業必事資經逺
則斯道不墜今明經所習務在出身咸以禮記文少人
皆競讀周禮經邦之軌則儀禮莊敬之楷模公羊榖梁
歴代崇習今兩監及州縣以獨學無友四經殆絶事資
[142-25a]
訓誘不可因循其學生請停各量配作業并貢人參試
之日習周禮儀禮公羊穀梁並請帖十通五許其入第
以此開勸即望四海均習九經該備從之二十一年明
皇新注老子成詔天下每歲貢士減尚書論語策而加
老子焉二十四年制移貢舉於禮部以侍郎掌之因考/功貟
外郎李昂詆訶進士李權文章大為權所陵/詬朝議以郎官地輕故移於禮部遂為永制二十五年
二月制明經每經帖十取通五以上免舊試一帖仍按
問大義十條取六以上免試經策十條令答時務策三
[142-25b]
道取粗有文理者與及第其進士停小經准明經帖大
經十帖取通四以上然後准例試雜文及策考通與及
第其明經中有明五經以上試無不通者進士中兼有
精通一史能試策十條得六以上者奏聽進止其應試
進士等唱第訖其所試雜文及策送中書門下詳覆禮/部
侍郎姚/奕奏明皇方𢎞道化至二十九年始於京師置崇元
館諸州置道學生徒有差京都各百人諸州無常貟習/老莊文列謂之四子蔭第與
國子/監同謂之道舉舉送課試與明經同凡舉司課試之法
[142-26a]
帖經者以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間開惟一行裁紙為帖
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得六者
為通後舉人積多故其法益難務欲落之至有帖孤章/絶句疑似參互者以惑之甚者或上抵其注下餘
一二字使尋之難知謂之例㧞既甚難矣而舉人則有/驅懸孤絶索幽隱為詩賦而誦習之不過十數篇則難
者悉詳矣其於平文/大義或多牆面焉天寶元年明經停老子加習爾雅
十一載禮部侍郎楊俊始開為三行不得帖斷絶/疑似之言也明經
所試一大經及孝經論語爾雅帖各有差帖旣通而口
問之一經問十義得六者為通問通而復試策凡三條
[142-26b]
三試皆通者為第進士所試一大經及爾雅舊制帖一/小經并注
開元二十五年改帖大/經其爾雅亦并帖注帖旣通而後試文試賦各一篇
文通而後試策凡五條三試皆通者為第經䇿全通為/甲第通四以
上為乙第通三帖以下及策全通而帖經文不/通四或帖經通四以上而策不通四皆為不第明法試
律令各十帖試策共十條律七條/令三條全通為甲通八以上
為乙自七以下為不第書者試說文字林凡十帖說文/六帖
字林/四帖口試無常限皆通者為第算者試九章海島孫子
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綴術緝古帖各有差九/章
[142-27a]
三帖五經等七部各一/帖綴術六帖緝古四帖兼試問大義皆通者為第凡衆
科有能兼學則加超奨不在常限按令文科第秀才與
明經同為四等進士與明法同為二等然秀才之科久
廢而明經唯有甲乙丙丁四科進士有甲乙二科自武
德以來明經唯有丁第進士唯乙科而已開元以後四
海晏清士無賢不肖恥不以文章達其應詔而舉者多
則二千人少猶不減千人所收百纔有一寶應二年六
月禮部侍郎楊綰奏諸州每歳貢人依鄉舉里選察秀
[142-27b]
才孝亷敇㫖州縣每歳察孝亷取在鄉閭有孝弟亷恥
之行薦焉委有司以禮待之試其所通之學五經之内
精通一經兼能對策達於理體者並量行業授官其明
經進士道舉並停旋復故貞元二年六月敕自今以後
其諸色舉選人中有能習開元禮者舉一人同一經例
選人不限選數許集問大義一百條試策三道全通者
超資與官義通七十條策通兩道以上者不在放限其
有散試官能通者亦依正貟例處分五年五月敕自今
[142-28a]
以後諸色人中有習三禮者前資及出身人依科目選
例吏部考試白身依貢舉例禮部考試每經問大義三
十條試策三道所試大義仍委主司於朝官學官中揀
擇精通經術三五人聞奏主司與同試問義策全通為
上等特加超奨大義每經通二十五條以上策通兩道
以上為次第依資與官如先是貟外試官者聽依正貟
例其諸學生願習三禮及開元禮者並聽仍永為常式
九年五月敕其習開元禮人問大義一百條試策三道
[142-28b]
全通者為上等大義通八十條以上策兩道以上為次
第餘一切並准三禮例處分仍永為常式其選授之法
亦同循前代凡諸王及職事正三品以上若文武散官
二品以上及都督都䕶上州刺史之在京師者冊授諸/王
及職事二品以上若文武散官一/品並臨軒冊授冊用竹簡書用漆五品以上皆制授六
品以下守五品以上及視五品以上皆敕授凡制敕授
及冊拜皆宰相進擬自六品以下㫖授其視品及流外
官皆判補之凡㫖授官悉由於尚書文官屬吏部武官
[142-29a]
屬兵部謂之銓選凡選始於孟冬終於季春其擇人有
四事一曰身取其體/貌豐偉二曰言取其言/詞辯正三曰書取其楷/法遒美
曰判取其文/理優長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
勞其六品以降計資量勞而擬其官五品以上不試列
名上中書門下聽制敕處分凡選始集而試觀其書判
已試而銓察其身言已銓而注詢其便利而擬其官已
注而唱示之不厭者得反通其辭他日更其官而告之
如初又不厭者亦如之三唱而不厭聽冬集厭者以𩔖
[142-29b]
相從攅之為甲先簡僕射乃上門下省給事中讀之黄
門侍郎省之侍中審之不審者皆得駁下既審然後上
聞主者受㫖而奉行焉各給以符而印其上謂之告身
其文曰尚書吏部告身之印自出身之人至於公卿皆
給之武官則受於兵部兵部武選亦然課試之法如舉
人之制取其軀幹雄偉應對詳明有驍勇才藝及可為
統帥者若文吏求為武選取身長六尺以上籍年四十
以下強勇可以統人者武夫求為文選取書判精工有
[142-30a]
理人之才而無殿犯者凡官已受成皆殿庭謝恩其黔
中嶺南閩中郡縣之官不由吏部以京官五品以上一
人充使就補御史一人監之四歳一徃謂之南選凡居
官以年為考六品以下四考為滿自髙宗麟德以後承
平既久人康俗阜求進者衆選人漸多總章二年裴行
儉為司列少常伯始設長名姓歴牓引銓注之法又定
州縣官資髙下升降以為故事其後莫能革焉至明皇
開元中行儉子光庭為侍中以選人旣無常限或有出
[142-30b]
身二十餘年而不獲祿者復作循資格定為限域凡官
罷滿以若干選而集各有差等卑官多選髙官少選賢
愚一貫必合乎格者乃得銓授自下升上限年躡級不
得踰越久淹不收者皆荷之謂之聖書雖小有常規而
掄才之方失矣此起於後魏崔/亮停年之制也其有異才髙行聽擢不
次然有其制而無其事有司但守文奉式循資例而已
初吏部選才將親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縣案牘疑義
試其斷割而觀其能否此所以為判也按顯慶初黄門/侍郎劉祥道上
[142-31a]
疏曰今行署等勞滿唯曹司試判不簡/善惡雷同注官此則試判之所起也後日月浸久選
人猥多案牘淺近不足為難乃採經籍古義假設甲乙
令其判斷旣而來者益衆而通經正籍又不足以為問
乃徴僻書曲學隱伏之義問之惟懼人之能知也佳者
登於科第謂之入等其甚拙者謂之藍縷各有升降選
人有格限未至而能試文三篇謂之宏詞試判三條謂
之拔萃亦曰超絶詞義者得不拘限而授職初州縣混
同無等級之差凡所拜授或自大而遷小或始近而後
[142-31b]
逺無有定制其後選人旣多敘用不給遂累增郡縣等
級之差郡自輔至下凡八等/縣自赤至下凡八等武德中天下兵革方息萬
姓安業士不求祿官不充貟吏曹乃移牒州府課人應
集至則授官無所退遣四五年間求者漸多方稍有沙
汰貞觀中京師穀貴始分人於洛州選集參選者七千
人而得官者六千人時太宗謂吏部尚書杜如晦曰今
吏部取人獨舉其言辭刀筆而不詳才行或授職數年
然後罪彰雖刑戮繼及而人已弊矣如之何對曰昔兩
[142-32a]
漢取人必夲於鄉閭選之然後入官是以稱漢為多士
今每歳選集動踰數千人厚貌飾辭何可知也選曹但
校其階品而已若掄才辨行未見其術上由是將依漢
法令夲州辟召㑹功臣議行封建事乃寢他日上又曰
夫古今致理在於得賢今公不能知朕不徧識日月其
逝而人逺矣吾將使人自舉如之何魏徴曰知人則智
自知則明知人誠難矣而自知豈易乎且自媒自衒士
女之醜行是長澆競也不可復寢 增天寶九載敕吏
[142-32b]
部取人必限書判古來良宰豈必文人自今後但才堪
政理方圎取人不得限以書判冊府/元龜十三載御勤政樓
試四科舉人其詞藻宏麗問策外更試詩賦各一道制
舉試詩賦自此始文獻/通考敕嶺南五府管内白身有詞藻
可稱者每至選補時任令應諸色鄉貢舉仍委去使准
予考試有堪及第者具狀聞奏代宗寶應三年罷貢孝
悌力田及童子科永泰元年詔不許百姓任夲貫州縣
官及夲貫鄰縣官京兆河南府不在此限德宗建中元
[142-33a]
年制常參官授訖三日内於四方館上表讓一人自代
其外官委長吏附送其表付中書門下每官闕以舉多
者授之冊府/元龜貞元八年始令吏部每年集選人舊事吏
部每年集人其後遂三年一置選人猥至真偽紛雜選
士一蹉跌或至十年不得官而官之闕者或累歳無人
陸贄時為相令吏部分内外官貟為三分計闕集人以
為常其弊十去七八天下稱之韓愈順/宗實錄十八年敕考試
所收明經不得過一百人進士不得過二十人如無其
[142-33b]
人不必要滿此數憲宗元和時明經停口義試墨義十
條其常坐法及為州縣小吏雖藝文可采勿舉又諫議
大夫殷侑言比來史學多廢至有身處班列而朝廷舊
章莫能知者於是立史科三傳科文獻/通考穆宗長慶元年
有日試百篇二人文宗太和元年有日試百篇童子又
有日試萬言者唐登/科記七年中書門下奏今後請京兆河
南尹及天下刺史各於常選人中擇堪為縣令司錄錄
事參軍人聞薦觀察使申送吏部至選集日不要就選
[142-34a]
塲更試書判吏部尚書侍郎引詣銓曹試時務狀一道
訪以理民之術其理識優長者便以大縣注擬文獻/通考
復元年令中書門下選擇新及第進士有久在名塲年
齒已髙者不拘常例各授一官禮部奏揀到新及第進
士陳光問年六十九曹松年五十四王希禹年七十三
劉象年七十柯崇年六十四鄭希顔年五十九時謂此
舉為五老牓天祐元年敕應天下州府令錄並委吏部
三銓注擬中書並不除授文獻/通考 宋制國初制舉有賢
[142-34b]
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閑吏理達
於敎化凡三科太祖建隆四年詔自前藩鎮多奏初官
人為掌書記頗越資序自今歴兩任有文學者方得奏
文獻/通考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先是選人試判三道考為
三等二道全通一道稍次為上一道全通二道稍次為
中三道全次為下判上者加一階判中依資判下降一
資至是詔增為四等以三道全次者為中下以三道全
不通者為下殿一選八年詔自今應臨軒所選官吏並
[142-35a]
送中書門下考其履歴審取進止又試進士始分三甲
第一甲並知縣雍熙二年令考官親戚别試是年親試
舉人初唱名賜第淳化三年蘇易簡知舉殿試始令糊
名真宗咸平元年詔禮部放牓得髙麗賓供一人又詔
吏部銓凡注諸縣令佐勿得全用流外四年詔省臺諸
司四品以上於内外京朝幕府州縣官草澤中各舉賢
良方正一人文獻/通考仁宗天聖間從夏竦之奏增重制科
之目於是自賢良方正以下其科為六自書判拔萃以
[142-35b]
下其科為四驗之以進策十卷先之以過閣六論薦之
以侍從糾之以臺諫錦繡萬/花谷天聖七年詔復制科大中
祥符元年曾罷此科於是增其名曰賢良方正能直言
極諫博通墳典明於敎化才識兼茂明於體用詳明吏
理可使從政識洞韜略運籌帷幄軍謀宏逺材任邊寄
凡六以待京朝官之被舉者又置書判拔萃以待選人
之應書者又髙蹈丘園沈淪草澤茂才異等以待布衣
之被舉及應書者又武舉以待勇略之士仁宗即位以
[142-36a]
童子賜出身者凡十人寶元元年以為無補而罷之慶
歴四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請復古興學校取士本行
實乃詔州縣立學本道使者選屬部為敎授不足則取
於鄉里之有道業者士須在學三百日乃聽預秋賦舊
嘗充賦者百日而止初保寧軍推官胡瑗敎授湖州諸
生信愛如其子弟至是下湖州取其法著為學令六年
策武舉馮維師奏以策為去留弓馬為髙下嘉祐二年
親試舉人凡進士與殿試者始免黜落文獻/通考三年詔禮
[142-36b]
部三歳一貢舉文獻/通考二年王安石請興建學校以復古
乃罷明經及諸科進士罷詩賦各占治詩書易周禮禮
記一經兼以論語孟子每試四塲初大經次兼經大義
凡十道次論一首次策三道禮部試即增二道試義者
須有文采乃為中格不但如明經墨義粗解章句而已
按此為今/制義之始又陳升之拜相循例為侯叔獻程顥皆與堂
除又陞一任帝曰薦士不考才實以輔臣故例得進秩
此何為也於是罷兩府初入舉官之制五年詔堂選堂
[142-37a]
占悉罷又詔宗室非袒免親許應舉補官七年吕惠卿
以為制科止於記誦非義理之學乃詔罷之八年頒王
安石詩書周禮義於學宫謂之三經新義哲宗元祐時
詔大臣奏舉館職並如制召試除授其朝廷特除不用
此令元年復制科二年更科塲法進士分四塲第一塲
試本經義二道語孟義各一道第二塲賦及律詩各一
首第三塲論一道四塲子史時務策三道紹聖元年又
詔進士罷詩賦專習經義又罷制科置宏詞科四年改
[142-37b]
為詞學兼茂科改宏詞/之名八年嘉王楷考在第一不欲令
魁多士升次名王昴為首政和六年吏部取在選應入
者隨其資序自上而下不以願否徑自差注遂有貫户
福建而強注四川者上知其逺難赴特許改注文獻/通考
宗一朝童子求試者三十有六人唯朱虎臣能排陣射
生及誦七書故補承信郎召見又賜金帶以寵異之建
炎元年追復祖宗故事於科舉外有文武傑特者試而
官之建炎二年吕頤浩言近世堂除多侵部注士人失
[142-38a]
職宜倣祖宗故事外自監司郡守内自察官省郎已上
武臣自準備將領正副將已上並歸部注從之二十二
年議者以進士登科門䕃子弟纔沾一命不復參部多
干堂除習紊銓法詔禁之紹興元年下詔復賢良方正
直言極諫科文獻/通考三年兼吏部尚書常益言乾德詔曰
自今常調集選人吏部南曹取歴任中多課績而無闕
失其人才可擢者其名送中書引驗加奨是尚或任人
不專任法也其後官制釐改典選不得以意從事振拔
[142-38b]
幽滯無復聞焉望稽用乾德詔書凡常調中材行可取
者許長貳具名以聞玉/海二十九年四川𩔖省試始降敕
差官孝宗垂意武舉科以授官與文士不𩔖詔自今倣
進士甲科恩例隆興元年詔選人歴十二考已上無贓
私罪與減舉主一貟乾道元年詔舉賢良方正先是學
士汪應辰以睂州布衣李垕應詔上覽其文稱奨㑹有
沮之者不果試是歳宰相虞允文為上言之始依元祐
獨試故事十一月上親策於集英殿有司考入第四等
[142-39a]
賜制科出身授節度推官其策依正奏名第一甲例謄
寫進御及德壽宫二年令科舉前一歲量留司户簿尉
職官敎官以待黄甲進士七年虞允文請辛巳以來歸
正人依倣祖宗陜西河北赴南省試别立號取人從之
光宗初議者云省試春令尚淺天寒晷短遇風雪則硯
氷筆凍請展至二月朔而殿試則於四月初從之寧宗
慶元中制初改官人必作令謂之須入今除殿試上三
名南省元外並令作邑文獻/通考嘉定八年詔大郡歳舉亷
[142-39b]
吏二人小郡一人十年詔由武舉進者復應文舉理宗
寶慶元年詔舉賢良之士四年詔令内而侍從臺諫兩
省卿監郎官外而監司帥守舉文武之臣曉暢兵機練
習邊事才略卓然可用者各二人度宗咸淳二年太傅
陳壽孫乞太學增試𢎞詞科五年詔吏以亷稱今寂無
聞其令侍從卿監郎官各舉所知續文獻/通考 金天㑹八
年太宗以東平童子劉天驥七歳能誦詩書易禮春秋
左氏傳及論語孟子命敎養之熙宗即位之二年詔闢
[142-40a]
貢舉金/史世宗大定二年詔隨朝六品外路五品以上官
各舉亷能官一貟續文獻/通考九年選女直學生異等者百
人薦於京師廪給之命温特赫廸木丹敎以古書作詩策
後復試得圖克坦鎰以下三十餘人金/史十一年制凡廉能
官四品以下委官覆實同則升擢三品以上以聞朕自
處之續文獻/通考章宗明昌元年創制舉有賢良方正能直
言極諫博學宏材達於從政等科益都府申童子劉佳
兒年十一歳能詩賦誦大小六經乞依宋童子李淑賜
[142-40b]
出身上召至内殿試鳳凰來儀賦魚在藻詩上嘉之賜
本科出身令肄業太學金/史九月以廉能擢北海縣令張
翔等十八人續文獻/通考金取士之科試詞賦經義策論中
選者謂之進士律科經義中選者曰舉人凡詞賦進士
試賦詩策論各一道經義進士試所治一經義論策各
一道 元世祖十五年命行中書省吏廉能者舉以聞
十八年詔求山林隱逸之士十九年中丞崔彧言選用
臺察若由中書必有偏狥合從本臺官選擇因敇御史
[142-41a]
臺得選御史續文獻/通考二十八年詔路府州縣除達嚕噶
齊外長官並宜選用漢人素有聲望及勲臣故家并儒
吏出身資品相應者佐貳官遴選色目漢人參用元/史
宗大德三年立選官之法從七品以下屬吏部正七品
以上屬中書三品以上非有司所予奪由中書取進止
七年議文翰師儒難同常調翰林院宜選通經史能文
詞者國子學宜選年髙德劭能文辭者須求資格相應
之人不得預保八年詔父子兄弟有才者並居風憲九
[142-41b]
年詔孝子順孫堪從政者量才任之仁宗皇慶元年中
書省言今春以内降㫖除官千餘人其中欺偽豈能悉
知壊亂選法莫此為甚帝曰凡内降㫖一切勿行續文/獻通
考/二年詔曰三代以來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舉人
宜以德行為首試藝則以經術為先詞章次之其以皇
慶三年八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次年
二月㑹試京師中選者朕将親策焉科塲每三歳一開
舉人從本貫官司於諸色户内推舉考試程式蒙古色
[142-42a]
目人第一塲經問五條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内設問用
朱氏集註第二塲策一道以時務出題漢人南人第一
塲明經經疑二問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内出題並用朱
氏集註復以己意結之經義一道各治一經詩以朱氏
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朱氏爲主三經兼用
古註疏春秋用三傳及胡氏傳禮記用古註疏不拘格
律第二塲古賦詔誥章表内科一道古賦詔誥用古體
章表四六參用古體第三塲策一道經史時務内出題
[142-42b]
鄉試八月二十日二十三日二十六日㑹試二月初一
日試第一塲初三日第二塲初五日第三塲御試三月
初七日元/史是年丞相特們徳爾平章李孟等奏下第舉
人七十以上與從七品流官六十以上與敎授延祐元
年敕各省平章訪求遺逸茍得其人先以名聞而後致
之泰定帝泰定四年敕國子監歳貢生貟業成者六人
文宗至順三年監察御史陳思謙言古者刺史入為三
公郎官出宰百里蓋使外職識朝廷治體内官知民間
[142-43a]
利病今後歴縣尹有能聲善政者授郎官御史歴郡守
有奇才異績者任憲使尚書上命中書議行之順帝至
元元年巴延請内外官悉循資銓注毋得保舉澀滯選
法從之又詔罷科舉六年復科舉請州府隸省部者儒
學敎授選本管儒户子弟入學讀書習業遇按察司本
路總管府歲貢之時於學生内選禮義修明文學優贍
者解貢此歳貢之始/續文獻通考 明太祖洪武三年詔開科舉使
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京師及各行省鄉試八月初
[142-43b]
九日初塲後三日試第二塲又三日試第三塲初塲經
義二道四書義一道第二塲論一道第三塲策一道中
式者復以騎射書算律五事試之又詔凡鄉試中者行
省咨中書省判送禮部㑹試額取舉人百名四年詔各
行省連試三年庶官足任使自後三年一舉六年詔天
下鄉貢舉人罷㑹試開文華堂於禁中選舉人年少質
美者肄業其中又罷科舉專用辟薦其目有明經行修
懷才抱德賢良方正人材孝廉等十五年復開科十六
[142-44a]
年奏准天下府州縣學歲貢生貟各一人俱限正月至
京從翰林院試經義四書義各一道判語一條中式者
發國子監不中者罰充吏十七年頒行科舉成式三年
大比子午卯酉年鄉試辰戌丑未年㑹試第一塲試四
書義三道經義四道未能者許各減一道第二塲試論
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内科一道第三塲試經史時務
策五道未能者許減二道考試官皆訪明經公正之士
於儒官儒士内選用官出幣帛先期敦䀻主文考試二
[142-44b]
貟同考試官四貟成祖永樂三年命學士解縉等選新
進士才識英敏者俾就文淵閣進學於是縉等選修撰
曾棨編修周述周孟簡庶吉士楊相凡二十八人命司
禮監給紙筆墨光祿給朝暮膳禮部月給膏燭工部擇
附近第宅居之上或時至館中程試課業或召至便殿
問以經史人莫不歆其榮七年令下第舉人再試送國
子監進學仁宗洪熙元年上諭禮部曰科舉須南北兼
收南人雖善文詞而北人厚重累科所選北人僅得什
[142-45a]
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塲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又詔民間有行己廉正才堪撫字者許見任官舉薦宣
宗宣德二年令貴州就試雲南七年詔有文學才行出
衆之士令所在有司保舉赴京選用英宗正統二年令
開科不拘額數十四年詔各處舉到儒士照永樂年間
例送翰林院嚴加考試景泰四年奏准㑹試考官翰林
春坊專其事英宗天順二年令兩京天文生陰陽生及
官生子弟許就在京鄉試五年令天下生貟年四十以
[142-45b]
上者考選送國子監肄業憲宗成化六年令監臨等官
不許侵奪考官職掌七年中書舍人吕㦂乞就順天府
鄉試從之又奏准有司官貟薦舉仍令吏部先察舉主
孝宗𢎞治四年令各處提學官将敎官考定等第以備
科舉䀻取十四年南國子祭酒章懋疏奏資格所拘美
才多滯乞于常貟外令提學憲臣于人才素多處行選
貢之法不分廪膳增廣生貟通行精選充貢武宗正德
十四年兵部題武舉鄉試初塲試馬上箭二塲試步下
[142-46a]
箭三塲試策一道兩京兵部官出題在外巡按御史出
題從之世宗嘉靖元年命文舉鄉試之年巡按御史於
十月考試武舉兩京武學於兵部月考優等選取俱送
兵部㑹試於次年四月開科初九日初塲較騎射十二
日二塲較步射十五日三塲試策二道論一道六年張
璁上言近來各省鄉試權歸簾外多通關節宜用京官
臨時㸃差往典試事從之十四年巡按王吉奏貴州諸
生附雲南道里艱阻請就本省開科從之
[142-46b]
  選舉三
原觀國 語郊易觀國之光利用賔于王以禮記凡語/於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 德進或以
事舉或/以言揚 開律 獻書衞臻典選舉蔣濟與書曰漢以/亡虜為将周拔漁父為太師何
必守文荅曰古人遺智惠而任度量須考績而加黜陟/今予開拔竒之律使天下馳騁也 周禮詳第二條
 畫餅 給食魏盧毓為吏部尚書諸葛誕鄧颺馳名/譽有四聰八達之稱帝疾之時舉中書
侍郎詔曰莫須有名以名如畫地作餅言不可啖也給/武帝詔吏人必有明當世之務習先儒之術者縣次
食令與計偕/注偕計吏也 鴻漸 鹿鳴于陸于磐漸進之義人選/舉令諸貢人上州三 中
州二人下州一人必有才堪者不限其人數其/申送之日行鄉飲酒禮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 烝我
[142-47a]
髦士 縻爾好爵烝進也與易我有/好爵吾 爾縻之 輙啟數人 先
治百姓山濤為僕射典選吏部並得其才再居十餘年/一官缺輙啟數人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曰
山公啟事也選王戎字濬沖領吏部始/為甲午制凡 舉先治百姓然後授用 内惡未發
州叛何妨平帝詔諸有贓及内惡未發而薦舉者勿案/驗也 孔坦字君平帝手敕問曰吳興徐馥
為賊殺郡將今應舉孝廉可否坦曰/罪不相及徐馥為逆何妨一郡之賢 仲舒發策 晁
錯充賦武帝隆儒術及仲舒對策明孔氏抑百家興立/學校州郡舉孝廉茂才皆仲舒發之 晁錯策
曰乃以臣/錯充賦 誠欲得真 以防請託宣帝詔舉亷吏誠/欲得真也吏六百
石位左右有罪自今以來毋得注云不復舉為廉吏也/ 漢何武問文吏於儒者問儒者於文吏以相參驗除
[142-47b]
吏先為科條/以防請託 以貌以言宣父尚言有失 則惠則哲
帝堯亦曰其難 增擘名 接脚文獻通考曰貞元四/年吏部奏艱難以來
年月積久兩都士𩔖散在逺方三庫敕甲又經失墜因/此人多罔冒吏或詐欺分見官者謂之擘名承已死者
謂之接脚乞委觀察/使諸州府縣攅勘 簡良俊 舉才行玉海曰樊儵/永平元年上
言郡國舉孝廉率取年少能報恩耆宿大賢多見廢棄/宜敕郡國簡用良俊顯宗從之 後漢書黄琬傳稍遷
五官中郎將時陳蕃為光祿勲數與議事舊制光祿舉/三署郎以髙功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材四行時權富
多得舉而貧約者見遺京師謡曰欲得不能光祿茂材/于是琬蕃同心顯用志士劉醇朱山殷參等並以才行
蒙/舉 精篆籀 通性理續文獻通考元成宗大德五年/大都提舉學校所舉張秦山精
[142-48a]
篆籀江又英宗至治元年福州/路連 縣舉陳天麟能通性理 前裴馬 後盧李㑹/要
曰唐典選有聲者前有裴馬謂/行儉載後有盧李謂從愿朝隱 顔竣嗔 謝莊笑文/獻
通考曰顔竣為吏部尚書奏無不可後謝莊代竣意多/不行竣容貌嚴毅莊風姿甚美人言顔竣嗔而予人官
謝莊笑而/不予人官 造姓歴 爲手籍文獻通考曰李敬元為/少常伯委事於貟外郎
張仁褘仁褘又造姓歴改状樣銓歴等程式而銓綜之/法密 玉海曰王徽為尚書時銓選失序吏肆為姦徽
為手籍以檢/實遂無奸滯 奬茂秀 收寒素孔帖曰王丘遷吏部/侍郎典選號平允其
奬用皆一時茂秀擬又曰李固為吏部侍/郎既領遷案籍自 先收寒素柅吏姦 無所狥
倚為利孔帖曰柳仲郢知吏部銓李德裕頗抑進士科/仲郢無所狥 又曰楊虞卿善諧麗權倖倚為
[142-48b]
姦利歳畢選者皆走門下升沈在牙頰間當時有蘇景/□張元夫而虞卿兄弟汝士漢公為人所犇故語曰欲
趨舉塲問蘇張蘇/張猶可三楊殺我 止糟糠 後椽杙孔帖曰魏元忠/上疏曰國之用
人如人用財貧者止糟糠富者餘粱肉故當衰弊之乏/則磨策朽鈍以取之太平多士則遴揀髦俊而使之今
選者猥多宜以簡練為急之又曰劉迺方調因進書曰/干霄蔽日巨樹也求尺寸 材必後於椽杙龍吟虎嘯
希聲也尚頰舌之感必下于蛙黽豈不悲乎執事誠能/先政事次文學退觀其治家進察其臨節則龎鴻深沈
之士亦可窺/其門闗矣 價逸蕭張 才膺管樂冊府元龜曰顯/慶元年詔宜令
河南河北江淮以南州縣或緯俗之英聲馳管樂或濟/時之器價逸蕭張德宰帝師材堪棟輔者必當任之不
次大又曰中宗神龍二年有才膺管樂科/張 求及第才髙位下科馮萬石及第 長才廣度
[142-49a]
 抱器懐能冊府元龜曰證聖元年長才廣度沈迹下/僚科張河及第 又曰景龍三年抱器懐
能科侯/銘及第 藏名負俗 樂道安貧冊府元龜曰睿宗景/雲二年藏名負俗科
李俊文及第貧又曰代宗大歴/二年樂道安 科楊膺及第 好學異能 博聞強
冊府元龜曰貞觀十七年詔令州縣舉孝廉茂才好/學異能卓犖之士 又曰髙宗乾符二年令天下諸
州舉鴻儒碩學/博聞強記之士 隱居求志 躬畊研經續文獻通考/真德秀奏舉
遺逸趙蕃畧曰文林郎監潭州南嶽廟趙蕃蚤歳得官/臨事有立年踰四十即上詞請隱居求志垂三十載矣
不求聞達正應詔㫖敢以名聞壯又曰衛涇奏舉布衣/胡大壮畧曰衡山縣布衣胡大 故諡文定安國之孫
也研䆒經術博通墳典其持論以明義利為本其立己/以尚誠實為要隱居衡嶽躬畊自給邦人尊之曰西園
[142-49b]
先生望聖慈/量才褒錄 不切事宜 未曾經歴冊府元龜曰開/元六年詔曰比
來選人試判舉人對策剖析案牘敷陳奏議多不切事/宜廣張華飾自今已後不得更然 又曰九年敕如聞
朝官子弟未曾經歴即坐要司恣行決罰妄作姦非刑/憲不可偏矜父兄莫能訓導茍䧟於法良軫於懐宜令
本司按實驗察有此色并少/年未諳時事可移與閑慢官 每年赴集 四時聽選
冊府元龜曰開元二十一年詔曰頃者有司限數拘守/循資凡人三十始可出身四十乃得從事若如所制之
文六十不離一尉由是取人豈為明恕自後選人每年/總令赴集仍以三月三十日為限其中有才優業異操
行可明者一委吏部臨時擢用貴於取實何限常科滯/孔帖曰劉林甫建官四時聽選隨到輙擬於是官無
人/ 下意聽納 隨才銓錄孔帖曰韋見素遷吏部侍/郎官有丐求輙下意聽納
[142-50a]
人多德之貟又曰劉林甫歴吏部侍郎吏/部調至萬 林甫隨材銓錄咸以為宜 最殿皆明
 褒黜必當孔帖曰劉晏知吏部三銓事最殿分明下/皆慴伏 又曰崔郾遷吏部貟外郎擬吏
親挾格褒黜必/當寒逺無留才 留銓二千 除吏八百玉海曰景雲/元年宋璟為
吏部尚書李乂盧從愿為侍郎皆不畏強禦請謁路絶/集者萬餘人留者三銓不過二千人服其公 事文𩔖
聚曰常衮當國凡奏請一杜絶之無所甄别賢愚同滯/及崔祐甫則薦舉惟其人未踰年除吏幾八百貟莫不
諧/允 封德彝推薦未嘗 李吉甫選用略盡冊府元龜/曰貞觀元
年帝謂尚書右僕射封德彞曰比來令卿舉賢才未嘗/有所推薦天下事重宜分朕憂對曰臣愚豈敢不盡心
但今所見實無奇才異行帝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不/借才於異代皆取士於當時何代無賢才但患遺之不
[142-50b]
知耳士又曰李吉甫自翰林拜相將出之夕感恩出涕/謂學 裴垍曰吉甫流落逺地十餘年方歸後進彦士
罕接識者請垍疏其名得三十餘人數月/之内選用略盡當時翕然有得人之稱 披華發輝
 舒翹揚英玉/海 漢置五曹 魏隆八凱江總/表 薪有
芃棫 河無伐檀 麟題信厚之族章敘于内 鷺羽
羣飛之賢夷儀于外玉/海
  選舉四
增興賢周禮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 舉能尚書舉能其官/惟爾之能稱匪
其人唯/爾不任 原署行 議年髙帝詔云云年/幾也行狀也 增詔補博
[142-51a]
士弟子文獻通考云元朔五年制詔補博士弟子郡國/縣道邑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敎順鄉里出入
不悖所聞者令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 博士選三科漢書云成帝時/博士選三科髙
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補諸侯太傅 雜舉充博士位又云陽朔/二年詔儒
林之官宜皆明於古今温故知新通達國體丞相/御史其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 舉
可親民者文獻通考云哀帝建平元年詔大司馬列侯/中二千石州牧守相舉孝弟淳厚能直言通
政事延於側陋可/親民者各一人 一封軺傳又云孝平元始五年召/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
文歴筭鍾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經敎/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至者數千 視事
未滿歳不得察舉孝廉又云東漢之制郡國守相視事/未滿歳不得察舉孝廉以其未
[142-51b]
久不周/知也 補令長丞尉又云元初六年詔光祿勲與中/郎將選孝廉郎寛博有謀清白
行髙者五十人/補令長丞尉 奏增孝弟從政又云順帝漢安元年/尚書令黄瓊以前左
雄所上孝廉之選專用儒學文吏於取士之義猶/有所遺乃奏增孝弟及能從政者為四科帝從之 奏
童子郎又云後漢左雄奏召名儒為博士汝南謝廉河/南趙建章年十二各能通經雄並奏為童子郎
漢法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年幼才俊者拜為童子郎 舉敦樸後漢書云馬融舉/敦樸對策於北宫
端/門 依科罷者為太子舍人又云初平四年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下第者
罷之詔曰今耆儒年踰六十去離本土結髮入學/白首空歸朕甚愍之其依科罷者聽為太子舍人 原
莫不廉節魏太祖為丞相司空毛玠為東曹掾與崔琰/並典選舉所用皆清心之士雖于時有盛名
[142-52a]
而行不由本者終莫能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家車服不敢過度和洽言於公
曰儉素過中自以處身則可今朝廷之議吏有著新衣/乗好車者不謂之廉潔至令士大夫故汚其衣藏其輿
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壺飱以入/官寺凡詭激之行則容偽矣 增舉賢良篤行文獻/通考
云魏明帝青龍元年詔六卿/舉賢良篤行之士各一人 六條舉淹滯晉書云魏/元熙三年
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盡禮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潔身勞謙五曰信義可復六
曰學以/為己 執九品銓十六州玉海云孫尹表曰司徒魏/舒兼執九品銓十六州不
以為/劇 原不抑寒素王藴為吏部郎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軰無所是非連狀白之
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各隨/其方不得者不怨之也 增官人之難文獻通考云/裴子野曰官
[142-52b]
人之難尚矣居家視其孝友鄉黨察其誠信出入觀其/志意憂難取其智謀煩之以事以求其理臨之以利以
察其/廉 南院選式玉海云長安志故事歳揭版南院為/選式選者自通一辭不如式輙不得
調有十年/不官者 月露風雲資治通鑑云侍御史李諤以選/才失中上書曰自魏之三祖更
尚文詞江左齊梁其弊彌盛貴賤賢愚唯務吟詠競一/韻之竒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
箱唯是風雲之狀代俗以此相髙朝廷據兹擢士於是/閭里童昬貴遊總角未窺六甲先製五言捐本逐末澆
漓愈/扇 不能答皇王政術文獻通考云貞觀十八年引/汴鄜諸州所舉孝廉賜坐御
前問以皇王政術及皇太子問以曾參說孝經並/不能答太宗曰海内賢哲将無其人耶朕甚憂之 上
州二人下州一人冊府元龜曰髙宗即位詔其有經明/行修談講精熟具此師嚴才堪敎胄
[142-53a]
者忠節髙妙適用清通博聞強記終堪卿輔者遊情文/藻下筆成章援心處事端平可紀者疾惡揚善依忠履
義執持典憲終始不移者京師長官/及上州各舉二人中下州各舉一人 兼試經史冊府/元龜
云總章二年敕諸色考滿入流/人並兼試一經史然後授官 識文律者然後試策
又云永隆二年詔曰學者立身之本文者經國之資豈/可假以虚名必須徴其實效聞明經射策不讀正經抄
撮義條纔有數卷進士不尋史傳唯誦舊策共相模擬/本無實才考試之日曾不簡練試官又加顔面或容假
手更相囑請莫憚糾繩興廉舉孝因此失人簡賢任能/無方可致自今已後考功試人明經試帖取十帖得六
以上者進士試雜文兩首識文律者然後並令試/策其明法并書算貢舉人亦量准此例即為常式 舉
刺史縣令冊府元龜云景龍三年令内外/五品以上舉堪任刺史縣令者 舉將軍都
[142-53b]
督刺史又云睿宗太極元年命文武官五品以上/各舉才堪将軍及邊州都督刺史一人 歴
州縣擬臺省文獻通考云明皇即位勵精為/治制凡官不歴州縣不擬臺省 鏡妍媸
衡輕重唐書云魏知古先天二年冬令往東都知吏部/尚書事上深以為稱職手制曰卿以宰臣往知
大選遂能端本革弊忘私狥公正色而行措心不撓鏡/已澈則妍媸必鑒衡已舉則輕重罔違朕逺聞之益用
嘉/歎 吏部兵部一時精選玉海云張九齡用嚴挺之知/吏部選陸景融知兵部選皆
為一時/精選 武選亦治又云姚元之為兵部尚書陸象/先盧懐慎為侍郎武選亦治
免任散官冊府元龜云開元十六年國子監祭酒楊瑒/奏今之明經習左氏者十無一二恐左氏之
學廢又周禮儀禮公羊榖梁亦請量加優奨遂下制/明經習左氏及通周禮等四經者出身免任散官
[142-54a]
李林甫賀野無留才孔帖云李林甫時帝詔天下士有/一藝者得詣闕就選林甫恐士對
策斥己即建言士皆草茅未知禁忌徒以狂言亂聖聽/請悉委尚書省長官覆試無一中程者林甫因賀上野
無留/才 不以親故自嫌文獻通考云肅宗即位于靈武/以崔渙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
京師未復舉選不至詔渙為江淮選補使收采/遺逸不以親故自嫌常曰抑才虞謗吾不忍為 一牓
盡除京官通判聞見錄云太祖幸西都張齊賢獻十策/帝歸謂太宗曰吾幸西都為汝得一賢
宰相太宗即位齊賢方赴廷試帝欲其居上第/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恱敇一牓盡除京官通判 貢八
玉海云大觀元年詔士孝悌睦婣任恤忠/和八行貢入太學大司成考驗取㫖釋褐 選法如
權衡山堂肆考云宋王質字子野判吏部銓選號為稱/職而選法未嘗更易人或問之曰選法備具如權
[142-54b]
衡在執者不欺其/輕重耳何必屢更 吏不得逞言行錄云蘇頌判吏部/尚書前後掌天官四選
凡五年每選人改官關陞其磨勘吏洗垢求瑕故為稽/滯公謂吏曰某官緣某事當㑹某處仍引用合用條例
及具委無漏落狀同/上自是吏不得逞 始於皇統又云金武舉始於皇/統時其制則詳於泰
和式有上/中下三等 奏孝行又云章宗明昌三年有司奏寧海/州文登縣王震孝行以常業進士
并試其文特賜/同進士出身 四書大義元史云泰定四年福州舉/葉留畊問以四書大義對
曰無過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試大書續文獻通考曰李東陽/長沙人五歳以奇童舉
明景帝召試大書屬對/喜甚詔入京府學肄業 薦舉才行續文獻通考云景/泰三年詔各處見
任官貟果有才行政事優長拘於資格屈在下僚者並/聽在内四品以上在外巡撫巡按方面正官薦舉赴京
[142-55a]
所舉人後犯贓/罪連坐舉主
  選舉五
增詩唐馬異送皇甫湜赴舉曰馬蹄聲得得去入天子
國借問去是誰秀才皇甫湜含吐一腹文八音兼五色
主文有崔李郁郁為朝德青銅鏡必明朱絲繩必直稱
意太平年念子長相憶 宋王元之聖上親試貢士歌
曰天王出震寰宇清奎星燦燦昭文明詔令郡國貢多
士大張一網羅羣英聖情孜孜終不倦日斜猶御金鑾
[142-55b]
殿宫柳低垂三月煙爐香飛入千人硯麻衣皎皎光如
雪一一重瞳親鑒别孤寒得路荷君恩聚首皆言盡臣

增書元陳祐三本書曰今之議者互有異同或以選舉
為盡美而賤科第或以科第為至公而輕選舉皆非古
今之通論也夫二帝三王以下隋唐以上數千百年之
間明君睿主所得社稷之臣王霸之輔蓋亦多矣或起
之於耕耘或求之於版築或獵之於屠釣或遇之獻言
[142-56a]
而入侍或由薦進而登朝至於賢良方正直言孝廉貢
舉之著遭際萬殊不可勝紀豈一出於科第乎自隋唐
以降迄於宋金數百年間名臣偉器例皆以科第進豈
皆一出於選舉乎及乎遇合於君聚精㑹神於朝廷之
上皆能尊主庇民論道佐時寧復有彼優此少之間哉
夫士之處世亦猶魚之處水今魴之在河鯉之在洛其
取之之術固有筌罾罟釣之不同期於得魴鯉則一也
增疏陸贄疏曰理道之急在於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
[142-56b]
所病聽其言則未保其行求其行則或遺其才校勞考
則巧偽繁興而端方之人罕進狥聲華則趨競彌長而
沈退之士莫勝自非素與交親備詳本末探其志行閱
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沽名飾貌者不容
其偽是以前代有鄉里舉選之法長吏辟舉之制所以
明歴試廣旁求證行能息馳騖也昔周以伯冏為太僕
命之曰慎簡乃僚罔以巧言令色便僻側媚其惟吉士
是則古之王朝命其大官而大官得自柬僚屬之明驗
[142-57a]
 也臣待罪宰相即以上陳求賢審官粗立綱制凡是百
 司之長兼副貳等官及兩省供奉之職并因察舉勞效
 須加奬任者並宰臣敘擬以聞其餘臺省屬僚請委長
 官選擇指陳才實以状上聞一經薦揚終身保任各於
 除書之内具舉授之由得賢則進考增秩失實則奪俸
 贖金亟副則褒升亟失則黜免非止搜揚下位亦可閱
 試大官前志所謂達則觀其所舉即此義也
 
[142-57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