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41-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三十六
  政術部十五均輸/平糴 平準同載義市易和買同載/常平倉 倉同載
   和糴同載/
   均輸一平準同載/ 市易和買同載/
 增文獻通考曰市者商賈之事古之帝王其物貨取之
 任土所貢而有餘未有國家而市物者也而市之說則
 倣於周官之泉府後世因之曰均輸曰市易曰和買皆
[141-1b]
 以泉府藉口者也然泉府之立法也所以便民方其滯
 於民用也則官買之及其適於民用也則官賣之盖懋
 遷有無曲為貧民之地而未嘗有一毫征利富國之意
 沿襲既久古意浸失其市物也諉曰𣙜蓄賈居貨待價
 之謀及其久也則官自效商賈之為而指為富國之術
 矣至其極弊則名曰和買而強配數目不給價值鞭笞
 取足視同常賦盖古人恤民之事後人反藉以厲民也
  六典注曰和帝改平準為中準以宦者為令丞晉少
[141-2a]
府有平準令丞唐因之 孔帖曰陸宣公云豪富之徒
乗急令以邀其利窮乏之輩因暴斂以毁其家非所謂
均節財物準平賦法之術也 文獻通考止齋陳氏曰
國初凡官所湏物多有司下諸州従風土所宜及民産
厚薄而率買謂之科率 又曰和預買始於太平興國
七年然折錢未有定數 又曰按均輸之說始於桑𢎞
羊均輸之事備於劉晏至於市易所為又逺出桑劉之
下其法制有三結保貸請謂三人相/保則給也一也契要金銀為
[141-2b]
扺二也貿遷物貨三也是三者桑劉未嘗為之 又曰
按王介甫秉政專以取息為富國之務然青苖則春散
秋斂是以有賒貸之息市易則買賤賣貴是以有貿易
之息至於和買則官以錢買民之紬絹而已息惡従出
葢當時小人如王廣亷輩以千錢配民課絹一疋其後
匹絹令輸錢一千五百是假和買之名而取其五分之
息矣 又曰按折帛始建炎初/詳第二條元出於和買其始也官
給錢以買之其後也則不給錢而白取之又其後也則
[141-3a]
反令以每匹之價折納見錢而謂之折帛倒置可笑如

  均輸二平準同載/ 市易和買同載/
原杜氏通典曰漢武帝征伐四夷國用空竭興利之官
自此始也桑𢎞羊為大農中丞管諸㑹計事稍稍置均
輸以通貨物矣元封元年𢎞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盡
管天下鹽鐵以諸官各自市相爭物故騰躍而天下賦
輸或不償其僦費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
[141-3b]
國各徃徃置均輸鹽鐵官令逺方各以其物如異時商
賈所轉販者為賦而相灌輸置平準於京師都受天下
委輸召工官理車器皆仰給大農大農諸官盡籠天下
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無所牟牟/取
也/大利即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踊故抑天下之物名曰
平準漢書百官表大司/徒官屬有平準令天子以為然而許之時南越初
置郡數反發南方吏卒徃誅之間歳萬餘人帝數行幸
所過賞賜用帛百餘萬匹錢金巨萬計皆取足大農諸
[141-4a]
均輸一嵗之中帛得五百萬匹人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孝昭即位霍光輔政令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使丞相
御史相與語人疾苦文學曰今郡國有均輸與人爭利
散敦厚之樸成貪鄙之行是以百姓就本寡而趨末衆
夫末修則人侈本修則人懿懿則財用足侈則飢寒生
願罷均輸以進本退末大夫曰邊用不足故置均輸蕃
貨長財以助邊費今議者欲罷之是内空府庫之藏外
乏執備之用隴蜀之丹砂毛羽荆揚之皮革骨象江南
[141-4b]
之柟梓竹箭燕齊之魚鹽氊裘兖荆河之漆絲絺紵養
生奉終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聖人作為舟檝
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駕馬以達陵陸致逺窮深所以交
庻物而便百姓也文學曰傳曰諸侯好利則大夫鄙大
夫鄙則士貪士貪則庻人盜是開利孔為人罪梯也釋
其所有責其所無百姓賤賣貨物以便上求間者郡國
或令作布絮吏恣留難與之為市吏之所入非獨濟陶
之縑蜀漢之布也亦人間之所為耳行姦賣平農人重
[141-5a]
苦女工再稅未見輸之均也縣官猥發闔門擅市則百
人並収並収則物騰踊騰踊則商賈牟利自市則吏容
姦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姦吏収賤以取
貴未見準之平也盖古之均輸所以齊勞逸而便貢輸
非以為利而賈物也大夫曰徃者郡國諸侯各以其物
貢輸徃来煩難物多苦惡不償其費故郡置輸官以相
給運而便逺方之貢故曰均輸開委府於京師以籠貨
物賤則買貴則賣是以縣官不失實商賈無所牟利故
[141-5b]
曰平準準平則民不失職均輸則人不勞故平準均輸
所以平萬物而便百姓通委財而周緩急是以先帝開
均輸以足人財王者塞人財禁關市執準守時以輕重
御人豐年則貯積以備乏絶凶年嵗儉則行幣物流有
餘而拯不足今山東備灾賴均輸之蓄非所以賈萬人
而專奉兵師之用亦所以振困乏而備水旱也王莽簒
位國師公劉歆言周有泉府之官収不售與欲得言賣/不售
者官為収取之無而/欲得者官出與之易所謂理財正辭禁人為非者也
[141-6a]
莽乃下詔曰夫周禮有賒貸周禮泉府之職曰凡賒者/祭祀無過旬日䘮紀無過
三月凡民之貸者與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國服為之息/謂人以祭祀䘮紀之用従官賖買物不過旬日及三月
而償之其従官貸物者共其所屬吏定價而後與之各/以其國服事之稅而輸息也謂若受圈廛之田而貸萬
錢者一期之月/出息五百也樂語有五均樂語樂元語河間獻王所/傳道五均事按其文天子
取諸侯之土以立五均則市無二價四民常均強者不/得困弱富者不得要貧則公家有餘息恩及小人也
傳記各有斡焉斡音/管今開賒貸張五均設諸斡者所以
齊衆庶抑兼并也遂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長
安東西市令及雒陽邯鄲臨淄宛成都邯鄲故趙郡今/廣平郡縣臨淄
[141-6b]
故齊郡今北海郡縣宛今南陽/縣兼雒陽成都所謂五都也市長皆為五均司市稱
師東市稱京西市稱畿雒陽稱中餘四都各用東西南
北為稱皆置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工商能采金銀
銅錫登龜取貝者登進/也皆自占司市錢府順時氣而取
各以其所采取之物自隠實/於司市錢府也占音之贍反諸司市常以四仲月實
定所掌為物上中下之價各自用為其市平無拘他所
衆人買賣五榖布帛絲綿之物周於人用而不售者均
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價取之無令折錢萬物卬貴
[141-7a]
過平一錢卬物價起也/音五岡反則以平價賣與人其價低賤減
平者聼人自相與市以防貴庾者庾積也以防人/積物待貴也人欲
祭祀䘮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賒之但/空
也空賖與之/不取利息祭祀無過旬䘮紀無過三月人或乏極欲
貸以理産業者均授之除其費計所得受息無過嵗什
均謂各依先後之次也除/其費謂衣食之費已用者羲和置命士督五均六斡
郡有數人皆用富賈雒陽薛子仲張長叔臨淄姓偉等
姓姓/名偉乗傳求利交錯天下因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簿/計
[141-7b]
簿/也府藏不實百姓愈病莾知人苦之復下詔曰夫鹽食
殽之將為食殽/之將帥酒百藥之長嘉㑹之好鐵田農之本名
山大川饒衍之藏五均賒貸百姓所取平仰以給贍仰/音
牛向/反錢布銅冶通行有無備人用也此六者非編戸齊
人所能家作必仰於市雖貴數倍不得不買豪人富賈
即要貧弱先聖知其然也故斡之每一斡為設科條防
禁犯者罪至死姦吏猾人並侵衆庶各不安生 後漢
章帝時尚書張林上言宜自交趾益州上計吏来市珍
[141-8a]
珤収採其利武帝所謂均輸也謂租賦并雇運之直官/緫取而官轉輸於均故
曰均/輸詔議之尚書僕射朱暉奏曰按王制天子不言有
無諸侯不言多少食禄之家不與百姓爭利今均輸之
法與賈販無異鹽利歸官則下人窮怨布帛為租則利
吏姦盜誠非明主所當宜行帝不従其後用度益奢
增唐裴耀卿為長安令舊有配戸和市法人厭苦之耀
卿責豪門坐賈預給以直絶僦欺之弊玉/海 宋真宗大
中祥符三年河北轉運使李士衡言本路嵗給諸軍帛
[141-8b]
七十萬民間罕有緡錢常預假於豪民出倍稱之息及
期則輸賦之外先償逋欠以是工機之利愈薄請令官
司預給帛錢俾及時輸送則民獲利而官亦足用従之
神宗熙寧五年詔天下商旅物貨至京多為兼并之家
所困宜出内藏庫錢帛𨕖官於京師置市易務以賛善
大夫戸部判官吕嘉問提舉七年詔權三司使曾布翰
林學士吕惠卿究詰市易事先是帝出手詔付布謂市
易害民布即疏言臣每聞徳音欲以王道治天下今市
[141-9a]
易之虐已凛凛乎間架除陌之事矣未幾布褫職而市
易如故元豐二年詔市易舊法聼人賒錢以田宅金銀
為抵無抵者三人相保則給之皆出息十分之二過期
不輸息外每月更罰錢百分之二於是都提舉市易王
居卿建議以田宅金銀抵者減其息無抵徒相保者不
復給哲宗元符三年市易務改名平準務徽宗政和元
年詔罷市利錢髙宗建炎三年車駕初至杭州兩浙運
副王琮言本路上供和買紬絹嵗為一百一十七萬匹
[141-9b]
每匹折納錢兩千計三百五萬緡省以助國用詔許之
東南折帛錢自此始孝宗淳熙元年江西漕臣錢佃等
奏興國軍以公使庫酸敗酒散下通山等三縣抑勒百
姓髙價收買臣等雖已禁止乞嚴行禁約理宗嘉熙三
年臣僚言官司以官價買物行舖以時值計之什不得
二三遷延嵗月而不償胥卒並縁為姦望申嚴禁従之
續文獻/通考 金宣宗興定三年議行均輸又勅和市邊城
毋至抑配貧民續文獻/通考 元世祖中統四年詔立燕京
[141-10a]
平準庫以均平物價通利鈔法仁宗皇慶元年禁諸王
駙馬不得非理需索應和顧和買随即給價毋困吾民
順帝至正十四年詔凡有馬之家十匹内和買二匹續/文
獻通/考 明太祖洪武二年令凡内外軍民官司並不得
指以和顧和買擾害於民又定時估仰府州縣行屬務
要每月初旬取勘諸物時估逐一覆實依期以報續文/獻通
考/
  均輸三平準同載/
[141-10b]
原𢎞羊稍置 張林請立桑𢎞羊為大農丞置均輸通/貨物諸所輸於官者令輸其
土地所饒平其所在時價官更於他處賣之輸者便而/官有利 後漢張林請布帛為租以通貨立均輸朱暉
議比賈/販而止 賜均輸 置平準後漢光武以劉盆子為趙/王郎中賜洛陽均輸地以
列肆使食稅終身/ 下詳第二條 作法於貪其敝何救 以義為利
則人不貧 昔邊鄙或聳猶假贍軍 今役車其休豈
資興利 興榷筦之利誠欲豐財 蓄聚斂之臣則為
傷義 建以均輸𢎞羊見非於卜式 比於賈販張林
沮計於朱暉
[141-11a]
  均輸四市易和買同載/
原籠貨 委輸 輸販 權販 增所在市易杜氏通/典云齊
武帝永明中天下米穀布帛賤上欲立常平倉市積為/儲六年詔出上庫錢五千萬於京師市米買絲綿紋絹
布揚州出錢千九百一十萬南徐州二百萬各於郡所/市糴南荆河州二百萬市絲綿紋綿布米大麥江州五
百萬市米胡麻荆州五百萬郢州三百萬皆市絲綿布/米大小豆大麥胡麻湘州二百萬市米布蠟司州二百
五十萬西荆河州二百五十萬南兖州二百五十萬/雍州五百萬市絹綿布米使臺傳並於所在市易
  均輸五
增詩宋張耒糴官粟詩曰持錢糴官粟日夕擁公門官
[141-11b]
價雖不髙官倉常苦貧兼并閉囷廪一粒不肯分伺待
官粟空騰價邀我民坐視既不可禁之亦紛紛擾擾田
畝中果腹才幾人我欲究其原宏闊未易陳哀哉天地
間生民常苦辛
增書宋蘇軾上神宗書曰均輸立法之初其說尚淺徒
言徙貴就賤用近易逺然而唐置官屬多出緡錢豪商
大賈皆疑而不敢動以為雖不明言販賣然既已許之
變易變易既行而不與商賈爭利未之聞也夫商賈之
[141-12a]
事曲折難行其買也先期而與錢其賣也後期而取直
多方相濟委曲相通倍稱之息由此而得今官買是物
必先設官置吏簿書廪禄為費已厚非良不售非賄不
行是以官買之價比民必貴及其賣也敝復如前商賈
之利何縁而得朝廷不知慮此乃捐五百萬緡以予之
此錢一出恐不可復縦使其間薄有所獲而征商之額
所損必多矣
  平糴一常平倉/ 義倉同載/ 和糴同載/
[141-12b]
增文獻通考曰糴者民庻之事古之帝王其米粟取之
什一所賦而有餘未有國家而糴粟者也而糴之說則
倣於齊桓公魏文侯之平糴後世因之曰常平曰義倉
曰和糴皆以平糴藉口者也然平糴之立法也所以便
民方其滯於民用也則官糴之及其適於民用也則官
糶之盖懋遷有無曲為貧民之地沿襲既久古意浸失
其糴粟也諉曰捄貧民榖賤錢荒之弊及其久也則官
未嘗有及民之惠而徒利積粟之入矣至其極弊則名
[141-13a]
曰和糴而強配數目不給價值鞭笞取足視同常賦
玉海曰平糴之令始於李悝耿壽昌開常平之法至晉
齊不能廢後魏定和糴之制北齊築富人之倉隋置監
唐置東西市之糴其法一也宋建隆間始因河内之稔
修邊糴之事至淳化而天下之糴大備 又曰常平乃
古法周官司稼以年之上下出斂法出則減價糶斂則
增價糴也是非常平乎自鄭氏以出其斂法為解後人
遂攻周禮耳孟子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斂塗有餓莩
[141-13b]
而不知發今人作檢漢食貨志作斂是也今世言常平
出景中丞不知乃古法 又曰常平之政有提舉官自
熙寧始建炎元年併歸提刑司常平之財所存一二猶
以億萬計二年復諸路常平官詔翰林學士葉夢得等
討論常平法青苖斂散永不施行紹興九年復提舉官
使掌其政 文獻通考曰真宗仁宗以来西北用兵糧
儲缺乏遂以茶鹽貨物召商人入中而姦商黠賈遂至
低價估貨髙價入粟後来懲其弊所以只糴之於民而
[141-14a]
不復墮商人之計至於計其家産而均敷之量其蓄積
而括索之甚或不價其直或強敷其數則其為民病又
有不可勝言者 又曰按以常平之儲貴發賤斂以賑
凶饑廣蓄儲其出入以粟而不以金且不取息亦可以
懲常平積滯不散侵移他用之弊則青苖未嘗不可行
 續文獻通考曰金章宗明昌五年尚書省奏明昌三
年始設常平倉天下總五百一十九處見積粟三千七
百八十六萬三千餘石 元史志曰元立義倉於鄉社
[141-14b]
又置常平於路府使饑不損民豐不傷農粟直不低昻
而民無菜色可謂善法漢唐者矣今考其制常平倉世
祖至元六年始立其法豐年米賤官為增價糴之歉年
米貴官為減價糶之義倉亦至元六年始立其法社置
一倉以社長主之豐年每親丁納粟五斗驅丁二斗無
粟聼納雜色歉年就給社民然行之既久名存而實廢
 又曰元和糴之名有二曰市糴糧曰鹽折草率皆增
其直而市於民於是邊庭之民不乏食京師之馬不乏
[141-15a]
芻而民亦用以不困
  平糴二常平倉/ 義倉同載/ 和糴同載/
原管子曰國之廣狭壤之肥墝有數終嵗食餘有數彼
守國者守穀而已矣曰某縣之壤廣若干某縣之壤狭
若干國之廣狭肥墝人之所食/多少其數君素皆知之則必積委幣委蓄也各/於縣州里
積蓄錢帛所謂萬室之邑必有萬鍾之藏藏/鏹千萬千室之邑必有千鍾之藏藏鏹百萬於是縣州
里受公錢公錢即積/委之幣秋國穀去叄之一去減也/丘吕反君下令
謂郡縣屬大夫里邑皆藉粟入若干穀重一也以藏於
[141-15b]
上者一其穀價/而収藏之國穀三分則二分在上矣言先貯幣於/邑縣當秋時
下令収糴也魏李悝行平糴之法上熟糴三捨一中熟/糴二捨一下熟中分之盖出於此今言去三之一者約
中熟為/準爾泰春國穀倍重數也泰夏賦穀以理土田泰秋
田穀之存子者若十今上斂穀以幣人曰無幣以穀則
人之三有歸於上矣言當春穀貴之時計其價以穀賦/與人秋則斂其幣雖設此令本意
収其穀人既無幣/請輸穀故歸於上重之相因時之化舉無不為國筴重/之
相因若春時穀貴與穀也時之化舉若秋時/穀賤収穀也因時之輕重無不以術權之則彼諸侯
之穀十吾國穀二十則諸侯穀歸吾國矣諸侯穀二十
[141-16a]
吾國穀十則吾國穀歸於諸侯矣故善為天下者謹守
重流重流謂嚴守穀/價不使流散而天下不吾洩矣洩散也吾/穀不散出彼重
之相歸如水之就下吾國嵗非凶也以幣藏之故國穀
倍重諸侯之穀至也是藏一分而致諸侯之一分也利
不奪於天下大夫不得以富侈以重藏輕國常有十國
之筴也此以輕重御天下之道也魏文侯相李悝曰糶
甚貴傷人此人謂/士工商甚賤傷農人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也善為國者使人無傷而農益
[141-16b]
勸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畝嵗収畝一石半為粟百五
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餘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
半五人終嵗為粟九十石餘有四十五石石三十為錢
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餘千五
十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嵗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
少四百五/十不足不幸疾病死䘮之費及上賦斂又未與此
此農夫所以常困有不勸耕之心而今糴至於甚貴者
也是故善平糴者必謹觀嵗有上中下熟上熟其收自
[141-17a]
四餘四百石平嵗百畝收百五十石今大熟四倍収六/百石計人終嵗長四百石官糴三百石此
為糴三/舍一也中熟自三餘三百石自三四百五十石也終嵗/長三百石官糴二百石此
為糴二而/舍一也下熟自倍餘百石自倍収三百石終嵗長百/石官糴其五十石云下熟
糴一謂之中分/百石之一也小饑則収百石平嵗百畝之収収百五/十石今小饑収百石収
三分之/二也中饑七十石収二分/之一也大饑三十石収五之一也/以此推之大
小中饑/之率故大熟則上糴三而舍一中熟則糴二下熟則
糴一使人適足價平則止小饑則發小熟之所斂官以/斂藏
出/糴中饑則發中熟之所斂大饑則發大熟之所斂而糶
[141-17b]
之故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人不欲取有餘而補不
足也行之魏國國以富彊 漢宣帝時嵗數豐穰石至
五錢農人少利大司農丞耿壽昌請令邊郡皆築倉以
榖賤時増其價而糴以利農榖貴時減價而糶名曰常
平倉人便之上下詔賜壽昌爵關内侯 後漢明帝永
平五年作常平倉 晉武帝欲平一江表時榖賤而布
帛貴帝欲立平糴法用布帛市榖以為糧儲議者謂軍
資尚少不宜以貴易賤泰始二年帝乃下詔曰古人權
[141-18a]
量國用取贏散滯有輕重平糴之法此事久廢希習其
宜而官蓄未廣言者異同未能逹通其制更令國寳散
於穰嵗而上不收貧人困於荒年而國無備豪人富商
挟輕資藴重積以管其利故農夫苦其業而末作不可
禁也今宜通糴主者平議具為條制然事未行至四年
乃立常平倉豐則糴儉則糶以利百姓 宋文帝元嘉
中三吴水潦榖貴人飢彭城王義康立議以東土灾荒
人凋榖踊富商蓄米日成其價宜班下所在隠其虛實
[141-18b]
令積蓄之家聼留一年儲餘皆勅使糶貨為制平價此
所謂常道行於百代權宜用於一時也又縁淮嵗豐邑
地沃壤麥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折其估賦成就交市三
吴飢人即以貸給使強壮轉運以贍老弱 後魏孝莊
時秘書丞李彪上表曰昔之哲王莫不克勤稼穡故堯
湯水旱人無菜色蓋由備之也漢家乃設常平魏氏以
兵糧制屯田軍國取濟光武一畝不實罪及牧守皆明
君恤人若此今山東饑京師儉臣以為宜析州郡常調
[141-19a]
九分之二京師都度支嵗用之餘各立官司年豐糴積
於倉儉則減私之十二糶之如此人必力田以買官絹
又務貯錢以取官粟年豐則常積嵗凶則直給數年之
中榖積人足雖灾不為害 明帝神龜正光之際自徐
揚内附之後徐今彭城郡/揚今壽春郡收内兵資與人和糴積為邊
備也 北齊河清中令諸州郡皆别置富人倉初立之
日准所領中下戸口數得一年之糧逐當州榖價賤時
斟量割當年義租充入齊制嵗每人出墾租二百義租/五斗墾租送臺義租納郡以備
[141-19b]
水/旱榖貴下價糶之賤則還用所糴之物依價糴貯 後
周文帝創制六官司倉掌辦九榖之物以量國用足蓄
其餘以待凶嵗不足則止餘用用足則以粟貸人春頒
秋斂 隋文帝開皇三年衛州置黎陽倉陜州置常平
倉華州置廣通倉轉相灌注漕關東及汾晉之粟以給
京師京師置常平監五年工部尚書長孫平奏古者三
年耕而餘一年之積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儲雖水旱為
灾人無菜色皆由勸導有方蓄積先備請令諸州百姓
[141-20a]
及軍人勸課當社共立義倉收穫之日隨其所得勸課
出粟及麥於當社造倉窖貯之即委社司執帳檢校每
年收積勿使損敗若時或不熟當社有饑饉者即以此
榖賑給自是諸州儲偫委積至十五年以義倉貯在人
間多有費損詔曰本置義倉止防水旱百姓之徙疑作/徒
不思久計輕爾費損於後乏絶又北境諸州異於餘處
靈夏甘𤓰等一十州所有義倉雜種並納本州若人有
旱儉少糧先給雜種及逺年粟十六年又詔秦渭河廓
[141-20b]
豳隴涇寧原敷丹延綏銀等州社倉並於當縣安置又
詔社倉准上中下三等稅戸上戸不過一石中戸不過
七斗下戸不過四斗 唐武徳五年廢常平監八年勅
諸州斗秤京大府校貞觀初尚書左丞戴胄上言曰水
旱凶灾前聖之所不免國無九年儲蓄禮經之所明誡
今䘮亂之後戸口彫殘每嵗租米不實倉廩隨即出給
纔供當年若遇凶灾將何賑恤故隋開皇立制天下之
人節級輸粟名為社倉終於文皇得無饑饉及大業中
[141-21a]
國用不足並取社倉以充官費故至末塗無以支給今
請自王公以下爰及衆庻計所墾田稼穡頃畝每至秋
熟准見田苖以理勸課盡令出榖稻麥之鄉亦同此稅
各納所在為立義倉年榖不登百姓饑饉當所州縣隨
便取給太宗曰既為百姓先作儲貯官為舉掌以備凶
年非朕所須横生賦斂利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有司
議立條制戸部尚書韓仲良奏王公以下墾田畝納二
升其粟麥粳稻之屬各依地土貯之州縣以備凶年制
[141-21b]
從之自是天下州縣始置義倉每有饑饉則開倉賑給
髙宗永徽二年九月頒新格義倉據地取稅實是勞煩
宜令戸出粟上上戸五石餘各有差六年京東西市置
常平倉髙宗武后數十年間義倉不許雜用其後公私
窘廹貸義倉支用自中宗神龍之後天下義倉費用向
盡開元二十五年定式王公以下每年戸别據所種田
畝别稅粟二升以為義倉其商賈戸若無田及不足者
上上戸稅五石上中以下遞減各有差諸出給雜種准
[141-22a]
粟者稻榖一斗五升當粟一斗其折納糙米者稻三石
折納糙米一石四斗天寳八年凡天下諸色米都九千
六百六萬二千二百二十石 增代宗大歴八年京師
大稔大麥斗至八錢粟斗至二十錢帝勤恤萬姓思以
贍之以每嵗漕輓四十萬石米至上郡乃量逺近費減
至十萬石三十萬石米價充關内近加價和糴以利關
中人權也徳宗建中三年戸部侍郎趙賛上言古者平
準之法使萬室之邑必有萬鍾之藏千室之邑必有千
[141-22b]
鍾之藏雖有大賈富家不得豪奪吾人盖能行輕重之
法也今請於兩都并江陵成都等州府各置常平輕重
本錢隨其所宜量定多少唯貯斛㪷疋段絲麻等常俟
物貴則下價出賣物賤則加價収糴従之興元元年詔
曰江淮之間連嵗豐稔廹於供賦頗亦傷農収其有餘
濟彼不足宜令度支加價和糴米三五十萬石冊府/元龜
元八年陸贄上言陛下頃設就軍和糴之法以省運制
與人加倍之價以勸農此令初行人皆恱慕而有司競
[141-23a]
為茍且專事纎嗇嵗稔則不時斂藏艱食則抑使收糴
遂使豪家貪吏反操利權賤取於人以俟公私之乏上
既無信於下下亦以偽應之度支物估價/也轉髙軍城榖
價轉貴至有空申簿帳偽指囷倉計其數則億萬有餘
考其實則百十不足又曰舊制以關中用度之多嵗運
東方租米今夏江淮水潦米貴加倍關輔以榖賤傷農
宜加價以糴而無錢江淮以榖貴人困宜減價以糶而
無米而又運彼所乏益此作餘所謂習見聞而不逹時
[141-23b]
宜者也今江淮斗米直百五十錢運至東渭橋僦直又
約二百據市司月估斗糶三十七錢耗其九而存其一
餒彼人而傷此農可謂深失頃者每年自江湖淮浙運
米百一十萬斛至河隂留四十萬斛貯河隂倉至陜州
又留三十萬斛貯太原倉餘四十餘萬斛輸東渭橋今
河隂太原倉見米猶有三百二十餘萬斛京兆諸縣斗
米不過直錢七十請令来年江淮止運三十萬斛至河
隂河隂陜州以次運至東渭橋其江淮所停運米八十
[141-24a]
萬斛委轉運使每斗取八十錢於水災州縣糶之以救
貧乏計得錢六十四萬緡減僦直六十九萬緡請令戸
部先以二十萬緡付京兆令糴米以補渭橋倉之缺數
斗用百錢以利農人以一百二萬六千緡付邊鎮使糴
十萬人一年之糧餘十萬四千緡以充來年和糴之價
資治/通鑑憲宗元和六年裴堪為同州刺史充諸道轉運使
奏每年江淮合運糙米四十萬石到東渭橋臣受任日
久欠闕素多伏請収糴遞年貯備従之冊府/元龜制京畿舊
[141-24b]
榖已盡桑麥未登宜以常平義倉粟二十四萬石貸借
百姓諸道州府有乏糧處依例借貸文獻/通考七年戸部侍
郎盧坦奏今秋豐稔必資蓄備其澤潞石易定鄭滑河
陽委本道差判官和糴各時價每㪷加十文所冀人知
勸農國有常備従之敬宗寳歴元年勅度支於兩畿及
鳳州邠涇等道共和糴折糴聚二百萬斛命祠部郎中
崔忠信等分道主之以是嵗大稔故懿宗咸通七年勅
曰數年江淮頗為饑歉今年稼穡稍似豐穰國家比為
[141-25a]
傷農是開和糴如聞積弊繼有多端善價不及鄉閭美
利皆歸司局委戸部自此擇人深須峻法稍循前弊必
罪所司 宋太祖乾徳元年詔曰多事之後義倉廢寢
嵗或小歉失於豫備宜令諸州於所屬縣各置義倉自
今官所收二稅石别稅一斗貯之以備凶歉給與貧民
太宗端拱二年置折中倉許商人輸粟優其價令執劵
抵江淮給以茶鹽每百萬石為一界禄仕之家不得輙
入粟猶今律禁勢/要中鹽也淳化五年令諸州置惠民倉如榖稍
[141-25b]
貴即減價糶與貧民不過一斛真宗景徳三年詔置常
平倉唯沿邊州郡不置以逐州戸口多少量留上供錢
一二萬貫小州或二三千貫每嵗秋夏加錢收糴遇貴
減價出糶仁宗留意兵食發内藏庫以助糴者前後不
可勝數寳元中出内庫珠直緡錢三十萬以賜三司曰
此無用之物既不欲捐棄不若散之民間收其直助邊
亦可紓吾民之斂英宗治平四年三司言在京糯米有
餘蓄請令發運司損和糴數五十萬石市金帛上京儲
[141-26a]
之𣙜貨務備三路軍須従之神宗熙寧二年制置三司
條例司請以常平廣惠倉見在斗斛遇貴量減價糶遇
賤量增價糴可通融轉運司苖稅言以其穀換/轉運司錢也及錢斛
就便轉易者亦許兊換仍以見錢依陜西青苖錢例先/是
陜西轉運司嘗/行青苗獲利願豫給者聼之令隨稅納斗斛半為夏
料半為秋料内有願請本色或納時價貴願納錢者聼
許従便如遇災傷許展至次料豐熟日納其廣惠倉除
量留給老疾貧窮人外餘並用常平轉移法並従之三
[141-26b]
年詔青苖錢不許抑配初勅放青苖並聼従便而提舉
司務以多散為功又民富者不願取而貧者乃欲得之
即令隨戸等髙下分配又令貧富相兼十人為保民喧
然以為不便乃降是詔又以京東預買紬絹并息錢五
十萬緡賜常平場司右諫議大夫司馬光言常平倉三
代之遺法非李悝耿壽昌能為之比来所以隳廢由官
吏不得其人非法之失也今聞條例司盡以常平倉錢
為青苖錢又以其榖換轉運司錢是欲盡壤常平專行
[141-27a]
青苖也若有豐年將以何錢平糴有凶年將以何榖賙
贍乎元豐元年詔河東路十三州嵗給和糴錢八萬餘
緡自今罷之以其錢付轉運使市糧草七年詔河北轉
運提舉司置場以常平及省倉嵗用餘糧減直聼民以
絲綿綾絹增價博買後秋成博糴八年劉佐體量川茶
因便結糴熙河路軍儲得七萬餘石詔運給焉又令中
書計運米百萬石費約三十七萬貫帝怪其多王安石
因言俵糴非特省六十七萬緡嵗漕之費且河北入中
[141-27b]
之價權之在吾遇斗斛貴住糴即百姓米無所糶自然
價損非唯實邊亦免傷農帝以為然乃詔嵗以末鹽錢
鈔在京粳米總六十萬貫石付都提舉市易司貿易度
民田入多寡預給錢物秋成於澶州北京及緣邊糴粟
麥封樁即物價踴權止入中聼糴便司兊用須嵗豐補
償九年詔淮南常平司於麥熟州郡及時兊糴哲宗元
祐元年詔提舉官累年積蓄錢榖財物盡樁作常平倉
錢物委提㸃刑獄交割主管依舊常平倉法時新廢/青苖法
[141-28a]
聖二年右丞議郎董遵言青苖之制乞嵗収一分之息
給散本錢不限多寡各従人願仍勿推賞詔送詳定重
修敕令所此再行青/苗時也元符元年涇原經略使章楶請並
邊糴買務牓諭民毋得與公爭糴即官儲有乏括索家
蓄量存其所用盡糴入官均糴徽宗政和元年童貫宣
撫陜西奏行之以人戸家業田土頃畝均敷上等則所
均斛斗數多下等數少宣和五年詔州縣每嵗支俵常
平錢榖多是形勢户請求及胥吏詐冒支請令天下州
[141-28b]
縣每嵗散錢榖既畢即掲示請人數目逾月斂之庻知
為偽冒者得以陳訴孝宗乾道八年知台州唐仲友言
鰥寡孤獨老幼疾病之人乞依例取常平義倉賑給上
命以常平米出糶以義倉米賑濟淳熙八年浙東提舉
朱熹言乾元四年間建民艱食熹請於府得常平米六
百石請本鄉朝奉郎劉如愚共任賑貸夏受粟於倉冬
則加二計息以償自後逐年斂散或遇少歉即蠲其息
之半大饑即盡蠲之凡十有四年得息米造成倉厫及
[141-29a]
以元數六百石還府見管米三千一百石以為社倉不
復収息每石止収耗米三升以故一鄉不闕食請以是
行於司倉嘉定末真徳秀帥長沙行之文獻/通考光宗時彭
龜年乞權住湖北和糴寧宗嘉定九年罷諸路旱蝗州
縣和糴及四川關外科糴理宗寳慶三年汪剛中奏乞
下和糴州縣毋得科抑仍令産米之處增價招誘違者
重寘於罰従之淳祐三年詔申嚴郡國社倉科配之禁
度宗咸淳元年㫖撥公田米五十萬石付平糴倉遇米
[141-29b]
貴平價出糶續文獻/通考 遼聖宗統和十三年令郡縣置
義倉秋熟社民隨所獲戸出粟儲倉社司籍其目嵗歉
𤼵以賑民遼/史 金熙宗皇統二年秋熟命有司增價和
糴章宗明昌元年御史請復設常平倉詔従之金/史 元
世宗中統二年置和糴於開平武宗至大二年立常平
倉以權物價仁宗延祐四年敕郡縣各社復置義倉泰
定帝泰定二年以郡縣饑敕有司治義倉文宗至順二
年中書省請遣官賫鈔錠鹽引優價和糴従之元/史 明
[141-30a]
英宗正統四年大學士楊士竒上言太祖皇帝篤意養
民備荒有制天下郡縣悉出官鈔糴榖貯倉以時散斂
嵗久滋弊榖盡倉毁請擇京官廉幹者徃督有司凡豐
稔州縣各出庫銀平糴儲以備荒上曰此祖宗良法美
意命戸部急行之五年敕立預備倉𤼵所在庫銀糴糧
貯之軍民中有能出粟以佐官者授以散官憲宗成化
十八年命南京糶常平倉糧以濟民秋成平糴還倉世
宗嘉靖十二年戸部尚書許瓉言郡縣贖鍰引稅多乾
[141-30b]
沒無稽宜令糴榖備賑従之續文獻/通考
  平糴三常平倉/ 義倉同載/ 和糴同載/
原𢎞羊均輸 壽昌常平上詳均輸為漢宣時大司農/耿壽昌善 算請邊郡築倉
名曰常平/詳漕運 農末俱利 公卿多便史記曰糶三十病/農九十病末上不
過八十下不減四十則農末俱利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 下詳不得其平注 萬
國作乂 諸儒請罷漢書賛曰管子之輕重李悝之平/糴𢎞羊均輸壽昌常平亦有従来
顧古為之有數吏良而令行故民賴利萬國作乂無元/帝時大水瑯琊人相食在位諸儒多以常平請罷 與
人爭利/皆罷之 裒多益寡 稱物平施 增糴增三錢 考
[141-31a]
加一𨕖玉海曰唐天寳中嵗以錢六十萬緡賦諸道和/糴斗增三錢每嵗短遞輸京倉者百餘萬斛米
賤則少府加估而糴貴則減價而糶日冊府元龜曰唐/穆宗長慶四年制曰義倉之制其来 久近嵗所在盜
用沒入宜令諸州録事參軍專勾當考滿之日戸/部差官交割有欠負與減一𨕖欠少者量加一𨕖 先
賑下戸 但優百姓又曰唐文宗太和九年中書門下/奏常平義倉本虞水旱以時賑恤
州府不詳文理或申省取裁或奏候進止自後遭水旱/處先據貧下户及鰥寡惸獨不齊者便開倉准元勅作
等第賑貸訖具數申報塲又曰開成元年帝御紫宸殿/謂宰臣曰京兆府請開 収麥何如李固言曰但優饒
百姓則易糴鄭覃曰不強其/所不欲加價収糴人自樂輸 新陳相易 輕重以時
錦繡萬花谷曰王荆公知鄞縣貸穀於民立/息以償新陳相易 下見後管子輕重注 趙抃增
[141-31b]
價 張檢平糴合璧事𩔖曰宋趙抃熙寜中知越州東/折旱蝗末價踴貴諸路皆立牓告賞禁
人加增米價抃獨牓衢路令有米者増價糶之於是諸/啇輻輳民無餓殍 孔帖曰張檢徙代州勸墾田力耕
嵗數稔私蓄富實檢/乃建平糴法入之官 彭果獻䇿 令狐獨語唐書曰/貞觀開
元後邊土戍重兵營田及地租不足供軍於是初有和/糴牛仙客為相有彭果者獻䇿廣關輔之糴京師糧廩
益羨髙孔帖曰芝田録令狐文公除守兖州境方旱米/價甚 迓吏至公首問米價幾何州有幾倉問訖屈指
曰舊價若干四倉各出米若干定價出糶則可以賑救/矣左右聼之流語逹郡中富人競出其所蓄物價頓平
髙鉞疏論 鄭覃奏罷又曰髙鉞元和末以中人為和/糴使鉞疏論執 唐書曰鄭覃
擢諫議大夫憲宗取五/中官為和糴使奏罷之 不得其平 何所取財合璧/事𩔖
[141-32a]
曰後漢劉般帝每行幸郡國般常將長水胡騎従帝曾/欲置常平倉公卿議者多以為便般對常平倉外有利
民之名内實侵刻百姓豪右因縁為姦小民不得其平/帝乃止 孔帖曰長慶初置和糴貯備使擇郎中為之
吴武陵諫曰今緣邊膏瓌鞠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價四十而無踰月積皆先取商人而
後求牒還都受錢脫有寇薄城不三/旬便當餓死何所取財而云和糴哉 量加一兩錢
得儲三千斛冊府元龜曰唐明皇開元二十七年敕曰/今物已秋成農家大稔豈但京坻之積有
同水火之饒濟人救乏孰先于兹宜令所司速計天下/諸州倉有不充三年者量取今年稅錢各委所在長官
及時每斗加於時價一兩錢収糴令孔帖曰王起歴河/中節度使方旱蝗粟價騰踴起下 家得儲三千斛斥
其餘以市否者死由是/廥積咸出民賴以生 乗未饑募錢 遇少歉蠲息
[141-32b]
合璧事𩔖曰明道末天下蝗旱知通州吴遵路乗民未/飢募富者得錢幾萬貫分遣衛校航海於蘇秀糴米
下詳苐/二條 雇男鬻女可務 濟人救乏孰先冊府元龜/曰開元四
年敕州縣義倉本備饑年賑給若縁官事便用還以正/倉却填近每三年一度以百姓義倉造米逺送交納雇
男鬻女情實可矜自今以後更/不得以義倉囘造 下詳上注 韋宙収餘羨濟乏罷
 韓洄視豐耗為發斂孔帖曰韋丹子宙為永州刺史/州負嶺傳餉艱險每飢人輙莩
死宙始築常平倉収榖餘羨以濟乏罷耗又曰韓洄積/米長安萬年二縣各數十萬石視年豐 為發斂故人
不艱/食 減價而出增價而收 大儉不加大豐不減冊/府
元龜曰髙祖武徳元年詔曰朕特建農圃用督耕耘思/俾齊民既庻且富鍾庾之量異同水火宜置常平監官
[141-33a]
以均天下之貨市肆騰踊則減價而出田穡豐羨則增/價而収觸𩔖長之去甚去泰庻使公私俱濟家給人足
豐又曰徳宗建中元年敕夫常平者常使榖價如一大/ 不為之減大儉不為之加雖遇灾荒人無菜色自今
以後米價貴時宜量出官米十萬石/麥十萬石每日量付兩市下價糴貨
  平糴四常平倉/ 義倉同載/ 和糴同載/
原管子輕重管子曰嵗有凶穰穀有貴賤人君不治則/蓄賈遊於市乗人不給百倍其本是以民
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重輕散斂之以時則準平故大賈富家不
得豪奪/吾人也 李悝平糴詳平糴二/述事内 增始置社倉冊府元/龜云唐
髙祖武徳元年令/州縣始置社倉 不得取和糴物又云則天證聖元/年敕州縣軍司府
[141-33b]
官等不得輙/取和糴物 不得閉糴又云明皇開元二年敕年嵗/不稔有無須通所在州縣不
得閉/糴 益貯九榖孔帖云字文融拜御史中丞請馳傳/行天下詔以客賦所在並建常平倉
益貯九榖/權發斂 請以稅茶錢置義倉資治通鑑云唐貞元/十年陸贄上言請以
稅茶錢置義倉以備水旱其畧曰古稱九年六年之蓄/者率土臣庻通為之計耳固非獨豐公庾不及編氓也
近者有司奏謂稅茶嵗約得五十萬貫元敕令/貯户部用救百姓凶飢今以蓄糧適符前㫖 和糴
害民唐書云憲宗即位有司以嵗豐熟請畿内和糴府/縣配户督限有稽遲則廹促鞭撻甚於稅賦號為
和糴其/實害民 孫成𤼵倉孔帖云孫成為信州刺史嵗大旱/發倉以賤直售民故饑而不亡
 減半價出糶冊府元龜曰唐穆宗長慶二年詔江南/諸州旱損頗多米價不免踴貴宜委觀
[141-34a]
察使各于本道取常平義倉/斛㪷減半價出糶以惠貧民 薛訥不與倉粟又云薛/訥為藍
田令有富商倪氏於御史臺理其私債中丞来俊臣受/其貨財斷取義倉粟數千石以給之訥曰義倉本備水
旱以為儲安敢絶衆人之命/以資一家之産竟執之不與
  平糴五
增疏宋韓𤦺疏曰詳熙寧二年詔書務在優民不使兼
并乗其急以邀倍息皆以為民公家無所利其入今乃
鄉邨自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錢貫陌三等以上更許增
數坊郭有物業抵當者依青苖例支借且鄉邨三等并
[141-34b]
坊郭有物業戸乃従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錢每
借一千令納一千三百則是官放息錢與初抑兼并濟
困乏之意絶相違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且愚民一時
借請則甚易納則甚難故自制下以来官吏惶惑皆謂
若不抑散則上戸必不願請下戸與無業客戸或願請
而難催納將来必有行刑督索及勒干係書手典押耆
戸長同保人等均陪之患 宋余靖論常平倉曰臣聞
天下無常安之勢無常勝之兵無常足之民無常豐之
[141-35a]
嵗由是古之聖王守之有道制之有術倘有緩急不可
無備伏覩真宗皇帝景徳中詔天下以逐州戸口多少
量留上供錢起置常平倉付司農寺係帳三司不問出
入每年夏秋之熟准市價加錢收糴其出息本利錢只
委司農寺專掌三司轉運司不得支撥自後每遇灾傷
賑貸使國有儲蓄民無流散者用此術也前三司使姚
仲孫今春已来於京東等處借支司農常平錢以給和
價雖借支官錢以充官用似無妨礙若於經逺之謀深
[141-35b]
所未便當今天下金榖之數諸路州軍年支之外悉充
上供及别路經費見在舍庫更無餘羨所留常平本錢
及斛㪷等若以賑贍饑荒此固常慮所及矣萬一不幸
方隅小有緩急當給資糧應卒可備豈非先皇暗以數
百萬之資蓄於四方者乎今若先為三司所支則天下
儲蓄盡矣伏乞特降指揮三司先借之常平本錢並仰
疾速撥還今後不得更有支撥
增䇿唐白居易平百貨之價䇿曰榖帛者生於農也器
[141-36a]
用者化於工也財物者通於商也錢刀者操於君也君
操其一以節其三三者和均非錢不可也夫錢刀重則
榖帛輕榖帛輕則農桑困故散錢以斂之則下無棄榖
遺帛矣榖帛貴則財物賤財物賤則工商勞故散榖以
收之則下無廢財棄物矣斂散得其節輕重便於時則
百貨之價自平四人之利咸遂
增論唐杜佑平糴論曰農者有國之本也先使各安其
業是以隨其受田稅其所殖焉豈可徴求貨物捨其所
[141-36b]
有而責其所無者哉天下農人皆當糶鬻豪商富室乗
急賤收至於罄竭更仍貴糴徃復受弊無有已時欲其
安業不可得也故眺錯曰欲人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
道在於使人以粟為賞罰如此農人有利粟有所洩謂
官以法取收之也誠如是則天下之田盡闢天下之倉
盡盈
增記宋朱熹建安社倉記曰常平義倉尚有古法之遺
意然皆藏於州縣所㤙不過市井惰游輩至於深山長
[141-37a]
 谷力穡逺輸之民則雖飢餓致死而不能及也又其為
 法太密使吏之避事畏法者視民之殍而不肯發徃徃
 全其封鐍遞相傳授或至累數十年不一訾省一旦甚
 不獲已然後發之則已化為浮埃聚壤而不可食矣
 又金華社倉記曰青苖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為不善
 也但其給之也以金而不以榖其處之也以縣而不以
 鄉其職之也以官吏而不以鄉人士君子其行之也以
 聚斂亟疾之意而不以慘怛忠利之心是以王氏能行
[141-37b]
 之於一邑而不能行之於天下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