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三
  地部一地/附 郊/堆 野/阪 原隰泥丘沙陵塵阜増培塿/隴 田
   邨/坡 墩/
   地一
 増釋名曰地者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亦言諦也五
 土所生莫不信諦也 原易曰坤地也 禮記曰孟冬
 之月地始凍仲冬之月地始坼 又曰今夫地一撮土
[028-1b]
 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
 焉 周官曰大司徒掌天下土地之圗知九州之地域
 廣輪之數辨五地之物 爾雅曰東至泰逺西至邠國
 南至濮鉛北至祝栗謂之四極孤竹北戸西王母日下
 謂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言所居/近於海 春
 秋元命苞曰地者易也言養物懐任交易變化含吐應
 節故其立字土力于乙者為地 又曰地所以右轉者
 氣濁精少含陰而起遲故轉右迎天佐其道 蔡邕月
[028-2a]
令章句曰總丘陵原隰阪險曰地 樂聲儀曰下元者
地氣也為始萬物生育長養蓋藏之主也 孝經援神
契曰計九州之别壤山陵之大川澤所注萊洹所生鳥
獸所聚九百一十一萬八千二十四頃磽确不墾者千
五百萬三千頃 増又曰地順受澤謙虛開張開張九/竅受流
灑潤是其/謙虛也 尚書考靈曜曰地有四遊冬至地上北而
西三萬里夏至地下南而東三萬里春秋分則中矣
又曰二十八宿之外東西各有一萬五千里是謂四游
[028-2b]
之極謂之四表據四表之内並星宿内總有三十八萬
七千里之徑天中央正半之處則一十九萬三千五百
里地在于中厚三萬里春分之時地在正當中自此漸
漸而下至夏至之時地下萬五千里地之上畔與天中
正夏至之後地漸漸而上至秋分地正當天之中央自
此地漸漸而上至冬至地上萬五千里地之下畔與天
中平自冬至後地漸漸而下地常升降于三萬里之中
 詩含神霧曰天地相去億五萬里 春秋感精符曰
[028-3a]
冬至成天文夏至成地理 原孔子家語子夏曰商聞
山書曰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周禮又云東西為廣南
北為輪山為積徳川為積刑高者為生下者為死丘陵
為牡谿谷為牝 老子曰地得一以寧地無以寧将恐
發 墨子曰禽子問天與地孰仁墨子曰翟以地為仁
太山之上則封禪焉培塿之側則生松柏下生黍苗莞
蒲水生黿鼉龜魚民衣焉食焉家焉死焉地終不責徳
焉故翟以地為仁 神農書曰湛濁為地 黄帝素問
[028-3b]
曰積陰為地故地者濁陰也 山海經曰帝令豎亥歩
自東極至于西極五億十萬九千八百八歩䜿亥左手
把算右手指青丘北 河圖括地象曰禹所治四海内
地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有君長之州州
有九阻中土之文徳及而不治 抱朴子曰太極初搆
清濁始分故天先成而地後定 白虎通云地者元氣
之所生萬物之祖也 淮南子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
九州八柱河圗括地象曰崑崙山為天柱氣上通天崑/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
[028-4a]
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九州之外有八埏淮南子曰東/方曰沙海東
南方曰沅澤南方曰丹澤西方曰泉澤西北方曰海澤/北方曰塞澤東北方曰無通澤 河圖曰凡天下有九
區别有九州中國九州名赤縣即禹之九州也上/云九州八柱即大九州也非禹貢赤縣小九州也八埏
之外有八紘淮南子云東北方之紘曰和丘曰荒丘東/方之紘曰棘林曰桑野東南之紘曰大窮
曰衆安南方之紘曰都廣曰反户西南方之紘曰焦僥/曰火土西方之紘曰金丘曰沃野西北之紘曰一目曰
少所北方之紘/曰積冰曰委羽八紘之外有八極淮南子云東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蒼門東
方曰東極之山曰開明門東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陽門/南方曰南極之山曰暑門西南方曰編駒之山曰白門
西方曰西極之山曰閭闔之門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門北方曰北極之山曰寒門八極之廣
[028-4b]
東西二億三萬三千里南北二億三萬一千五百里
纂要云嵩泰衡華恒謂之五嶽江河淮濟謂之四瀆上
中下謂之三壤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為五土周禮/大司
徒辨五地之物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皁/物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三曰丘陵
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覈物四曰墳衍其動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莢物五曰原隰其動物宜羸物其植物宜
叢/物 物理論云地者其卦曰坤其徳曰母其神曰祗亦
曰媼大而名之曰黄地祗小而名之曰神州亦名后土
黄地祗舉八極之内地神州王畿方千里内地/神也后土社也社地主也所在皆得言之也 増李
[028-5a]
淳風撰法象志北戒自積石負終南地絡之陰東及太
華踰河並雷首底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東循
塞垣至濊貊朝鮮是謂北紀南戒自岷山嶓冡負地絡
之陽東及太華連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
漢攜武當荆山至于衡陽乃東循嶺徼達東甌閩中是
謂南紀 周髀算經曰地不可尺寸而度 博物志曰
地以名山為之輔佐石為之骨川為之脉草木為其毛
土為其肉三尺以上為糞三尺以下為地重陰之性也
[028-5b]
 莊子曰海水三歳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動 文子曰
地方而無涯故莫能窺其門 管子曰地者政之本也
是知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均平和調則政不可正也
桓公問管子曰地數可得聞乎曰東西二萬八千里南
北二萬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 尸子
曰天左舒而起牽牛地右闢而起畢昴 物理論曰地
形有髙下氣有剛柔物有巨細味有甘苦 又曰地形
西北髙東南下東西長南北短其盡四海者也 申子
[028-6a]
曰地道不作是以常静帝是以正方舉事為之乃有恒
常之道符信受令必行也 蒙叟遺意曰上帝既剖混
沌氏以支節為山嶽以腸胃為江河一旦慮其掀然而
興則下無生𩔖矣于是孕銅于山澤滓魚鹽于江河俾
後人改取将有以苦混沌之靈而致其不起也嗚呼渾
沌氏則不起而人力殫焉
  地二
原坤元 祗位易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里河圖曰地/之位起形于崑崙從廣萬 高萬一千
[028-6b]
里神物之所生/聖仙之所集 廣大 博厚易曰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莊子曰夫地非
不廣且大也人所容足耳厚禮記曰/博厚所以載物也又曰博 配地 八柱 九則河/圖
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天地精通神明列序/也 離騷曰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注曰墳分也謂之九
州之地凡九品大禹/何以能分别之乎 經緯 廣輪並詳/地一 五物 十
上詳地一龜楊泉物理論曰夫土地皆有形名而人/莫察焉有 龍體有麟鳯貌有弓弩勢有斗升象有
張舒形有閉塞容有隱真之安有累卵之危有膏英之/利有塉埆之害此十形者氣勢之始終陰陽之所極也
 母徳 媼神上詳地二地漢書曰惟泰元尊媼神蕃/釐經紀天 作成四時注云媼地神
 絶維 演絡列子曰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天子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絶地不滿東南
[028-7a]
故百川歸焉而為渤海盪張衡西京賦/曰爾乃振天維演地絡 川瀆簸林薄 亥歩 章極
上詳地一極淮南子曰禹使大章歩自東/極至于西 二億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歩 四柱 九
張華博物志曰崑崙東北地轉下有八元幽都方二/十餘萬里地下有四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
相牽制别洛書人皇始出于隄地之口九男兄弟/相像以 長九州為九囿人皇乃有中州制八輔 流
謙 貴貞易曰地道變盈而流謙貞漢書曰天道/貴信地道貴貞不信不 萬物不生 政
本 物祖上詳地一地白虎通曰地者元氣之所生萬/物之祖也 之言施也諦也應施變化審諦
不設敬始重/終故謂之地 方輿 大舟宋玉大言賦曰方地為輿/圓天為蓋 河圖曰地恒
動不止譬如人在大舟上/閉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 取財 成化禮記曰地載/物天垂象取
[028-7b]
財于地是以尊天而親地化易曰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所以成變 而行鬼神 銅儀 金
續漢書曰張衡字平子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寸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龜鳥獸
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闗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牙機巧制皆在樽中覆蓋周密
無際如有地動樽則震龍機發吐丸而蟾蜍承之振聲/激揚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
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契所記未曽有/也嘗龍發機而地不覺動咸怪其無徵數日驛至果地
動隴西人皆服其妙有闗令内傳曰地厚萬里其下/得太空太空四角下 自然金柱輙方圓五千里也
七表 九域河圖曰天有五行地有五嶽天有七星地/有七表 張衡靈憲曰元氣剖判清濁異
位地定于内而體于陰地有九/域山川聖人始綱紀而經緯之 行馬 御驥易曰牝/馬地𩔖
[028-8a]
行地無疆王弼注曰乾以龍御天坤以馬行地而孫楚/祖道詩曰御天惟龍御地以驥利有攸往不期 至
 養材 敏樹史記曰顓頊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 禮記曰人道敏政地道敏樹鄭注曰
樹謂植/草木 東傾 右動離騷曰康回憑怒地何故以東/南傾王逸注曰共工怒觸不周
山地柱折故傾也地春秋/元命苞曰天左旋 右動 驪市 秦樞辛氏三秦記/曰驪山始皇
陵作地市生死人交易市平不得欺死人云秦五地市/有斷馬利 袁淑効白馬篇曰倚劒何翩翩長安五陵
間秦地天下樞/八方輳才賢 九地 五土揚雄太𤣥經曰九地一/為沙泥二澤浼三沚崖
四下田五中田六上田七下山八中山九上山云范子/計然曰夫地有五土之宜各有髙下鄭注孝經 分别
五土視其髙下若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麥丘陵阪險宜種棗栗 九阿 四野穆天/子傳
[028-8b]
曰天子西征至于九阿遊阮籍詩曰驚風振四野/回雲蔭堂除張華詩曰 目四野外逍遥獨延佇 生
三 得一白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才也 易曰地得一以寧 秉陰 節事
白帖地秉陰竅于山川可范蠡/曰地以節事言不至不 強生 韓樞 蜀沃白帖韓/地天下
之樞也形相錯如繡實李熊説公孫述/曰蜀地沃野千里果 所生無榖而飽 不動 無疆
白帖不動者地/ 徳合無疆 地道 坤儀白/帖 無私載 有大利
禮記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上楊泉/物理論曰凡居地有大利而無小害者此 地也 天
之根 坤之象物理論曰地者天之根也雲雨于是乎/出日月星辰于是乎陳霜雪于是乎降
地易曰地勢坤又曰坤為/ 又曰坤地也故稱乎母 有六體 無兩形上詳地/四裴秀
[028-9a]
地圖論兩蔣子萬機論曰夫土地者百姓之所蹈/也殊無 形之政矣而談者乃強謂之異體也 廣
故久 厚莫如文子曰地承天故定寧地定寧萬物形/地廣厚萬物聚定寧無不載廣厚無不
容地勢深厚水泉入聚地道方廣故能久長如張衡/靈憲云地深一億萬六千二百里故至厚莫 地
鎭五嶽 流百川物理論曰鎭之以五嶽積之以丘陵/ 又曰播之以四瀆流之以百川
 司徒掌 仙人縮周禮曰大司徒掌輿地周知廣輪/之數 列仙傳曰費長房遇壺公
能縮地千里/聚在目前 地動儀 土會法上詳銅儀注建周禮/曰大司徒掌 邦之
土地之圗辨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制其畿疆而溝封之以土㑹之法 不知厚
莫能窺子貢曰終日履地不知地之厚門文/子曰地方而無涯故莫能窺其 不中矩
[028-9b]
 無立錐文子曰至大者無形故地方不中矩/ 食貨志秦民貧者無立錐之地 河海
所流 雲雨是出聖證論云普天之下華嶽列居河海/所流丘陵墳衍總謂之地 下物理
論詳天/之根注 崑崙地軸 洞庭地脉河圖括地象曰崑崙/之山横為地軸 山
海經曰洞庭穴在長沙巴陵今吳縣南太湖/内有山山有洞庭穴地道潛行號曰地脉 萬物以
生 百里充贍物理論云發氣黄泉周伏廻轉萬物以/生 鹽鐵論云古者制地足以養民民
足以承其上千乘之國百里之/地公侯伯子男各求其充贍 厚徳載物 含功牧
易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之春秋説題詞曰地/之為言媲也承天行其義山陵 大非地不制乃含
功以牧/生也 商於六百 膏壤二千張儀紿楚曰秦商於/之地六百里 沛公
[028-10a]
從杜南入蝕中太史公曰自泰山屬/之瑯琊北被之海膏壤方二千里 深厚不測 大
方無隅白/帖 生植之功 直方之徳白/帖 増承天 合
易曰乃順承天皇陸贄曰古之人/君徳合于天曰 合于地曰帝 道卑 徳方易/曰
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方/又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静而徳 統形 播氣文/中
子曰地統元形非止丘陵山川之謂/陸士衡曰山盈川沖后土所以播氣 濁陰 積塊上/詳
地一塞列子曰地積塊/耳充 四虛無處無塊 綺分 繡錯西都賦曰疆場/綺分言交錯成
文章也相戰國策/曰地形 錯如繡 四維 八聽羅泌路史曰激瘴霧/于東維界黑水于南
極泄流沙于西陲決弱水于北㵄所以界四維也又四/歩纂要云東西南北曰四方四方之隅曰四維 天有
[028-10b]
八風噫氣也地/有八聽孔竅也 後定 右迎抱朴子曰太極初搆清/濁始分故天先成而地
後定一下/詳地 神區 禹迹彚苑詳注神明之區域州天/中記茫茫禹迹畫為九
 棊局 金甌渾天賦地若浮舟方如棊局言事文𩔖/聚梁武初議納侯景而未決 我國家
猶若金甌無一傷缺/今便受地詎是所宜 黄壚 青陸淮南子女媧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黄
壚注黄泉下有壚土也又曰放乎九天之上/蟠乎黄壚之下 彚苑詳註青陸芳春動 雌雄
坱圠天中記云中原為雄魁傑竒偉江南為雌清楚嬌/麗言其孕人物然也 顔師古曰地勢坱圠九土
星/分 踊長 斗絶山海經元帝時臨淮徐縣地踊長五/六里高二丈 彚苑詳注如斗之峻
斗絶謂峭極也平地二十餘/里四面斗絶而高謂羊腸 彈丸 息壤高適論置/西山三城
[028-11a]
戌疏曰奈何以險阻彈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 山海經曰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開筮
云滔滔洪水無所止極伯鯀乃以息石息壤以塡洪水/相感志云息謂子也塡物不耗減掘之益多故禹用塡
洪水以為谷按彚苑詳註息壤一在荆州一/在永州地中不可犯畚鍤持畚鍤者即死 三垂
六幕師古云三垂謂東南西三邊也/ 禮樂志紛紜六幕浮大海 沃瘠 窊隆國/語
公父文伯之母曰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嚮義勞也 彚苑詳
註窊隆異等/猶高下也 背方州 環海外淮南子曰女媧氏背/方州抱圓天注方州
地也文子作負方州外史記曰中國名曰赤縣神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國 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
也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傾東南 起西北淮南子曰康回/馮怒地以東南
[028-11b]
傾注康回共工也共工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絶故/傾也 張子房赤霆經曰崑崙柱天萬脉由起西北綿
亘幽寒莫詣為背為項為脊為毳下為&KR0034臋上為髪際/面居秦雍耳目口鼻幽冀川蜀分左右背懸心闗胷腹
垂洛汭胃脘出納為汧為渭大河大江經絡營衛大腸/膀胱震澤漯濟青徐以降是為髖髀㵼為尾閭茫汪無
際海洲萬國/糞滓塵穢 青牛嫗 黄金母遼太祖后述律氏嘗/至遼土二河之會有
女子乘青牛車倉卒避路忽不見未幾童謡云青牛嫗/曽避路蓋謂地祗為青牛嫗云 汾晉村野間語曰欲
作千箱主問取黄金母意/謂多稼厚蓄由耕所致也 括地象 益地圖帝王世/紀禹觀
于河始受圖括地象也圖言治水之意圖集仙録黄帝/在位王母遣使乘白鹿集帝廷授以地 舜在位遣使
獻白玉環及益地圖遂/廣黄帝九州為十二州 牝馬行地 鼇足立極易曰/牝馬
[028-12a]
地𩔖行地無疆以列子曰/女媧氏斷鼇足 立四極
  地三
原載萬物詳地/一成萬物洪範五行傳云/地者成萬物也 生萬物物理/論曰
育生萬物/備成也含萬物禦寇子曰大小相含無窮極也含萬/物者亦如含天地也含萬物也故不
窮含天地/也故無極 地之張物理論曰炎氣鬱蒸/景風蕩物地之張也地之閉又曰/秋風
蕩生凉氣肅/然地之閉也 地形高下物理論曰地者形/有高下氣有剛柔地氣上隮
白/帖 重濁為地説文曰元氣初分重濁/為地萬物所陳列也淹滯為地淮南/子曰
重濁者淹/滯而為地 積形成地吕氏春秋曰山丘河海金石/水火此積形而成乎地者
[028-12b]
陰為地詳地/一 立地制形春秋明命厯序曰神農/始立地制形甄度四海在地
成形易注云形謂/山川之屬 地道柔剛易曰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注云柔剛者言其形
也/地道常静申子曰地道不作是以常静帝是以正方/舉事為之乃有恒常之道符信受令必行
也/ 畫地為境鹽鐵論云文王宣德而懐四夷/普天下畫地為境人莫犯之夢地身
夢書云地為陰下宜人/之夢見地者身安寧 地財不貧愼子曰地有財/不憂人之貧地
雖不憂人貧伐木刈草必/取已富焉則地無事也地平如案諸葛/亮云 厚三萬里
王嬰古/今通論有十二分春秋内事云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居也 天子方千里
孟子曰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諸侯諸侯方百里又曰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
[028-13a]
不足以/守宗廟 西北髙東南下 東西長南北短並物/理論 鑿
山鑽石則地痛 蚤蝨衆多則地癢並劉向/别録 増地戸
河圗括地象曰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戸天門無上地戸無下地軸見前崑崙/地軸條 地脉
史記二世遣使殺蒙恬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而死乎/良久曰恬罪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里此
其中不能無/絶地脉哉地肺山堂肆考金陵者洞墟之膏腴句曲/之地肺注曰地肥良曰膏腴水至則
浮曰/地肺 地維管子曰地或維之地莫之維地亡必矣郭/璞南郊賦振西北之撓柱隆東南之絶維
潛確𩔖書東北艮維西北/乾維東南巽維西南坤維地奥太𤣥經曰地奥/黄泉隠魄榮也 地慝
彚苑詳註地慝如磽确之地不宜稼穡斥鹵之/地不宜果蓏之𩔖土訓掌道地慝以辨地物地陷南/史
[028-13b]
曰桓𤣥既簒位御牀微䧟羣下失色侍中殷仲文/進曰當由聖徳深厚地所以不能載時人笑之 地
論衡曰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唐賈耽好地理學凡四裔之使及使人還者必與
之從容訊其山川土地之始終是以九州/之夷險百蠻之土俗區分指畫備悉源流地癖天中記/唐李憕
豐於産業伊川膏腴水陸上田修竹茂樹自城及闗/口别業相望與吏部侍郎彭龜年兩人皆有地癖
任地顓頊養材/以任地穿地姜師度既好溝洫所在必發衆穿/鑿雖時有不利而成功亦多先是
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緯時人為之語曰傅孝忠/兩眼看天姜師度一心穿地羣傳之以為口實 響
郡國志邢州尚書坊東井地周百餘歩其/地鳴響人馬行上轟作雷聲掘之即火出 王地天/中
記浮屠泓與張説置永樂東南第一宅有永巷者戒曰/此宅西北隅最是王地慎勿於此取土越月泓又至謂
[028-14a]
説曰此宅氣候忽然索莫必有取土於西北隅者與説/並視果有取土坑三數處坑皆深丈餘泓大驚曰禍事
令公富貴一身而已更二十年外諸郎君皆不得天年/説懼将平之泓曰客土無氣與地脉不相連今欲塡之
猶人有瘡痏補以他肉無益/也後説子均垍皆不克終上地有大利無小/害為上地 偃瀦
下隰/之地衍沃平羡/之地 日域日初出/之所&KR1208月所/出處 提封提舉/也舉
四封之/内也上游游流也王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隢陿隢瘠薄/陿褊隘阨塞要/害
之地也具知/天下之阨塞 絶軌彚苑詳註車/馬不通之地斥鹵地不生/物曰鹵 髙平
曰陸陸漉也水流/漉而去也下平曰衍言漫/衍也 肥濡曰壤壤瀼也/肥濡意
也/ 上方下方孟康曰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下方謂南與西也陰氣所萌生
[028-14b]
故為/下 戴日戴斗爾雅距齊州以南戴日為丹穴北戴/斗為空同東至日所出為太平西至
日所入為太䝉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太蒙之人信空同之人武注曰戴值也 土 原一
漢張釋之曰盜長陵一/抔土注云抔手掬之也十仞韓詩見/玉部 五色禹貢曰/徐州厥
貢惟土/五色一撮禮記曰一/撮土之多 塞津朱浮與彭寵書曰亦猶/河濵之人捧土以塞孟
津/與塊左傳重耳乞食野人與之塊子犯/受食于野而載之曰有土之象 居不疾土/深
居之/不疾惡易覯土淺其/惡易覯 稼穡作甘土爰/稼穡草木不長土敝/則草
木不/長 配五行而攸序 備六府而允脩 増任土禹/貢
曰任土/作貢敷土又曰禹敷土/隨山刋木 桑土又曰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宅土
[028-15a]
同/上 白壤又曰冀州/土惟白壤黄壤又曰雍州/土惟黄壤 黑墳又曰兖州/土黒墳
白墳又曰青州/土白墳 塗泥又曰揚州荆/州土惟塗泥墳壚又曰豫州厥/土惟壤下土
墳/壚 青黎又曰青州/土青黎赤埴又曰徐州厥土/赤埴埴黏土也 三壤又曰/咸則
三壤成/賦中邦五土范子計然曰夫地有/五土之宜各有高下 物化蜀王本紀蜀/王獵于褒谷
見秦王以金一笥遺蜀王蜀王報以禮物盡化為/土秦王大怒臣下拜賀曰土地今秦當得蜀矣灰墨
志怪漢武鑿昆明池極深悉見灰墨無復土以問東方/朔朔曰試問西域人至明帝時外國遣人入洛時有憶
朔言問之對曰經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刼燒此劫燒之餘 吉土因吉土以饗帝于/郊吉土王者所都
之/地樂土桂林志静江桂林和平有中州清淑之氣/雪霜時舉疫癘不興居人號為樂土焉 冢
[028-15b]
詩曰乃立冢土/注冢土大社也茅土禹貢注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
社包以白茅茅取/其潔也故曰茅土 童土潛確𩔖書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童土不毛之地猶
童山/也 食土開元二十八年春二月懐州三縣人無故/食土曰味羙異于他土先是武徳邨婦人
相與言曰今米貴人飢何為生活有父老過之曰何憂/無食此渠水旁土甚佳可食女嘗試之婦人取食味頗
異遂失父老乃取土和麫為餅甚羙逺近竸取之渠西/東南北十餘歩土并盡 雲南志臨安府有落容山其
土香美作餅炙熟可食僰婦嗜之乏江表傳孫權討袁/術舉兵攻皖城術閉門自守糧食 盡士女或丸土而
吞之土荆州記武當有一/谿坼 色鮮黄乃可噉貢土南部新書天下貢賦惟/長安縣貢土萬年縣貢
水/ 白土隋圖經常山髙邑縣出白土細/滑膏潤可以塗飾兼用之濯錦 捧土詳上/塞津
[028-16a]
注/握土魏志魏明帝起芳林園建昭陽殿公卿/以下莫不展力乃躬自握土以率之 山土
闗中記未央宫蕭何所造周廻二十三里/疏龍首山土為殿其殿基出長安城上也 土輕晉氏/南遷
郭璞周訪地圖云荆楚舊為王都欲於硤州置之嫌逼/山遂止便有宜都之號下至松滋地有面勢都邑之象
乃掘坑稱土嫌其太輕復瀉本坑土又不滿遂止曰昔/金陵王氣於今不絶固當經三百年矣乃遷都于建業
焉/ 土踴太平御覽后/族專則土踴 土㑹周禮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土之物生制疆
界而溝/封之 金之父尚書令命驗曰/土者金之父 成父道春秋元命/苞曰土之
為言吐也言子成父道也其氣精以附也/陽立于三故成生其立字十加一為土 粟同價三/輔
舊事成帝作延陵及起廟竇将軍有青竹田在廟南恐/犯蹈之言作陵不便乃徙作昌陵取土十餘里土與粟
[028-16b]
同/價氣上騰崔寔四民月令正月雨水中地/氣上騰土長冐橛陳根可㧞 築宫篩賈/山
傳秦王篩土/築阿房宫築城蒸晉史赫連/勃勃事 願身化吳鄭泉嗜酒/臨卒曰死葬
我陶家之側願身化為土/幸為酒器實獲我心矣輸官化張籍野老歌老翁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
三四畝苗疎税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吐生萬物釋名土吐也/吐生萬物也權衡
二至潛確𩔖書至前三日垂土炭於衡兩端/輕重均陰氣至則土重陽氣至則炭重 人下為
孔子謂子貢曰賜未知為人下者其猶土也深掘之/而得甘泉樹之而五榖蕃草木植焉禽獸育焉生則
出焉死則入焉多其功而/不徳為人下者猶土也人臣猶土杜恕篤論曰夫人/臣猶土也萬物載
焉而不辭其重水瀆汙焉而不/辭其下草木植焉而不有其功 東華軟紅蘇軾詞隠/居求志義
[028-17a]
之從夲不計較東華塵土北忩風注云前/輩戲語有西湖風月不如東華軟紅香土 華陰赤土
雷煥得豐城劔以西山北巖下土拭之光彩/艶發張華以華陰赤土送煥拭倍益精明
  地四
增賦唐劉允濟地賦曰元氣攸分太極斯判建三才以
可久開二儀以貞觀偉坤徳之無疆恢地道之幽贊叶
髙明而資始孕沉潛而剛斷空徵王母之圖竟勞豎亥
之算用能載九岳振百川蕩雲霧洩風煙羣物畢發衆
象森然飛沉咸遂動植斯甄五億十選二萬八千含靈
[028-17b]
應節蓄聖懐仙元命之所包矣彞倫之所繫焉周易以
為理契於牝墨翟以為仁深於天由是開階立隧提衡
建極置羲和之官列司徒之職審其逺近辨其紆直廣
輪之數不愆夷險之情不匿用能峻市朝明甸侯既布
井而陳邑亦列郡而分州窪盈沃瘠之品原野墳衍之
流珍卉竒木之他族鱗介羽毛之異儔詭怪畢備璀璨
咸周銀臺瑶檻𤣥闕丹丘鄒衍之所不議方朔之所難
紬禎符應於河象災異紀於春秋 錢起蓋地圖賦曰
[028-18a]
有虞氏提地釐享天命光啓九有緝熈八政能使坤徳
以寧祥符錫慶神矣王母通靈感聖獻爾寳圖昌爾金
鏡固知冥貺有則休明無極必将永其厯數寧惟錫彼
封域懿兹圖籙實昭應感廣豎亥之遐歩資重華之睿
覽規方逺近微妙周通包區㝢於度内出山川於卷中
可以明四目達四聰易曰不出戸知天下何莫假此神
功豈徒稽其囊括也 呂太一土賦曰爾其荆河墳壤
淮海塗泥草木漸包於赤埴璆鐵作貢於青黎火以炎
[028-18b]
上為母水以潤下為妻黄白分於雍冀官位列於東西
蒸之以為城闕北連朔野參之以為臺觀上搆虹霓夫
其為重也封割五色分茅錫社夫其為厚也包括萬象
含姿育靈雖鼇足初分重濁者為之地而羊角勃起輕
清者為之塵授之可薦於宗廟捧之未塞於孟津漢廟
玉環方之則君王納諫豐城寳劔拭之則光彩射人
原贊宋何承天地贊曰九州攸同時惟禹迹爰及後代
疆分里析貢則屢遷名猶不易
[028-19a]
原啓梁昭明太子謝勅賚地圖啓曰漢氏輿地形兹未
擬晉世方丈比此非妙匹之長樂唯書古賢儔之未央
止圖将帥未有洞該八藪混觀六合域中天外指掌可
求地角河源戸庭不出豈問千秋目識烏桓之地脱逢
壯武方著博物之書
原論晉裴秀禹貢九州制地圖論曰圗書之設由來尚
矣自古垂象立制而頼其用三代置其官史掌其職暨
漢祖屠咸陽丞相蕭何盡收秦之圖籍今秘書既無古
[028-19b]
今之地圖又無蕭何所得秦圖書唯有漢氏所畫輿地
及諸雜圖各不設分率又不考正准望亦不備載名山
大川其所載列雖有粗形皆不精審不可依據或稱外
荒迂誕之言不合事實於義無取今制地圖之體有六
一曰分率所以辨廣輪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
之體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髙下五曰
方邪六曰迂直此六者各因地而制形所以校夷險之
故也有圖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逺近之差有分率而
[028-20a]
無准望雖得之於一隅必失之於他方雖有准望而無
道里則施於山海絶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無
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逺近之實相違
而失准望之正故必以此六者參而考之然後逺近之
實定於分率彼此之實定於准望徑路之實定於道里
度數之實定於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雖有峻山巨海
之隔絶域殊方之迥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
准望之法既正則曲直逺近無所隠其形也
[028-20b]
原文唐顔師古神州地祗祝文曰維某年敢昭告於神
州地祗惟祗包涵區夏載負羣生溥彼域中頼兹厚徳
式遵彞典揀此元辰敬以玉帛犧牲粢盛庶品明獻厥
誠備兹禋瘞
增序宋呂祖謙漢輿地圖序曰輿地之有圖古也自成
周大司徒掌天下土地之圖以周知廣輪之數而職方
氏之圖復加詳焉迨漢滅秦蕭何先收其圖書始具知
天下阨塞戸口多少之差然則尚矣武帝元狩六年将
[028-21a]
立三子為王御史大夫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乃開齊
燕廣陵之封輿地圖之名至是始見光武徇河北鄧禹
杖策而從之説以大策有天下不足定之語其後帝登
城樓披圖指示禹曰天下郡國如是今乃得其一子前
言天下不足定何也蓋光武志在天下當神州赤縣未
入經略之際其君臣更相激厲如此故能兼制六合司
空之所掌無寸地尺天不歸於封域按圗分封並建諸
子以為藩屏嗚呼盛哉
[028-21b]
  郊
原距百里距國百/里為郊迎四時月令迎春東郊迎夏南/郊迎秋西郊迎冬北郊 畫
申畫/郊圻周禮遂/士掌郊 適郊詩適彼/樂郊在浚詩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勞
聘客聘客至郊/使人郊勞請賔客鄭當時置驛馬于長安/諸郊外以請謝賔客 西郊
易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南郊冬至祀天南郊/夏至祀地北郊 四郊禮曰四郊多/壘卿大夫之
辱/三郊費誓魯人/三郊三遂 邑外謂郊爾雅邑外/謂之郊太學在郊
郊迓 郊迎 近郊 逺郊 増郊坰邑外曰郊林外/曰坰郊外曰牧
 郊制疏周制天子畿内千里逺郊百里以此差之逺/郊上公五十里侯四十里伯三十里子二十里
[028-22a]
男十里近郊各半之尚書傳曰百里之國二十里之/郊七十里之國九里之郊五十里之國三里之郊
于郊易同人/于郊 農郊詩税于/農郊 郊甸 郊謁乾元時李/光弼入朝
詔朝臣四品以/上皆出郊謁 麟鳳在郊漢武紀成康之/世麟鳳在郊 白楊郊
宋袁粲步屧白楊郊野道遇一士夫便呼與飲明日/此人謂被顧知到門求進粲曰昨飲酒無偶聊相邀
耳/
  野一
原爾雅曰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 説文曰野郊外
也 尚書曰大野既豬東原底平 詩曰我行其野蔽
[028-22b]
芾其樗 左傳曰辛有適伊川見被髮祭野者曰不及
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 又曰晉文公過衞出於
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欲鞭之子犯曰天
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又曰禆諶能謀謀于野則獲謀
於國則否鄭國有難子產載以如野謀四國之事 増
易曰龍戰于野其血𤣥黄文言曰陰疑于陽必戰 周
禮曰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
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以
[028-23a]
待朝聘之官也 又曰遂人凡國祭祀共野牲令野職
注野牲鹿麋熊兔之屬/野職薪炭蔬材之屬 又曰遂人君起野役則令各
帥其所治之民而至以遂之大旗致之其不用命者誅
之 史記天官書曰二十八舍主十二州角亢氐兖房
心豫尾箕幽斗江湖牽牛婺女揚虛危青營室至東壁
并奎婁胃徐昴畢冀觜觿參益東井輿鬼雍柳七星張
三河翼軫荆己上星/宿分野 黄裳天文圖曰天漢四瀆之精
起鶉火至箕尾十二辰斗綱所指謂之月建十二次日
[028-23b]
月所㑹元枵至陬訾十二分野辰次所臨天為十二辰
十二次地為十二囷十二州己上月/建分野 天文志注躔者
星之所履行處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地有十二州
王侯之所國 周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所封皆有
分星以觀妖祥且九州或係之北斗或係之二十八宿
或係之五星此所謂分野也已上星/躔分野 天官書曰甲乙
四海之外丙丁江淮海岱戊已中州河濟庚辛華山以
西壬癸常山以北已上干/支分野 又曰秦之疆候太白占狼
[028-24a]
弧吳楚候熒惑占鳥衡燕齊候辰星占虛危宋鄭候歲
星占房心晉亦候辰星占參罰秦晉好用心腹占太白
北邊數侵掠占辰星已上五/星分野 原韓詩外傳曰孔子出
游少原之野有婦人哭甚哀問之婦人曰向刈蓍薪亡
吾簪是以哀也非傷亡簪不忘故也 莊子曰黄帝将
見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宇參乗至于襄城之
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適遇牧馬童子乃問塗焉 又
曰北門成問黄帝曰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吾始
[028-24b]
聞之而懼後聞之而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黙黙乃不自
得 帝王世紀曰炎帝戮蚩尤于中冀名其野曰絶轡
之野 穆天子傳曰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羽 山海
經曰大樂之野夏后啓于此舞九代焉 又曰都廣之
野后稷葬焉爰有黍稷百榖自生鸞自歌鳳自舞靈壽
寳華草木所聚 楚辭曰獨不見鸞鳳之髙翔于大皇
之野循四極而咸周見盛徳而俯下 幽明録曰桓溫
北征姚襄在伊水上許遜曰不得見襄而有大功見襄
[028-25a]
走入太𤣥中問曰太𤣥是何等也答曰南為丹野北為
太𤣥必西北走也果如其言
  野二
原廣莫莊子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廣莫之野莽蒼之/野 獲麟西狩大/野獲之
聞鶴鶴鳴于天/聲聞于野 傅築傅説築于/傅巖之野伊耕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有
野有/死麏無賢野無/遺賢 食苹食野/之苹無草野無/青草 適野叔適/野
經野體國/經野 在野君子/在野處野莊子處壙/埌之野 野哭孔子惡/野哭者
野食割/鮮 求失禮禮失而/求之野哭所知所知吾/哭之野 増于野同/人
[028-25b]
于/野易野易野之守險若丘/陵易猶言平地也 沃野張良曰闗中沃野千/里河渭漕輓天下西
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天府之國也大野書大野/既豬 田野後漢/宦者
傳蔡倫和帝時轉中常侍每休沐/輙閉門絶賔暴體田野以自適草野隠逸序古之隠/上焉者身藏而
徳不晦故自放草/野而名姓從之 九野呂氏春秋天有九野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
天北方曰𤣥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中野苻融妻/卒貧無
以葬鄉人助之融曰古之/葬者衣以薪葬之中野 寛閒韓文耕于/寛閒之野茫蕩王績/酒醉
失職鄉人靳之託無心子以見趣曰無心子以/穢行聞越王黜之無慍色退而適茫蕩之野 樂野
弋獵處大樂/謂之樂野㕓野六帖史徳義居虎丘山/騎牛帶瓢出入㕓野 遯野遯于/荒野
[028-26a]
滿野天文志王梁策/馬車騎滿野 堅壁堅壁/清野憑髙雜記李義甫母/喪朔望給告即
羸服與元結出野慿髙窺/覘災眚衆疑其有異謀 桃林武王放牛于/桃林之野
  野三
原詩北齊劉逖秋朝野望詩曰駐車慿險岸飛蓋歴平
湖菊寒花稍發蓮秋葉漸枯向浦低行鴈排空轉噪烏
若將君共賞何處減城隅
原贊晉郭璞都廣之野贊曰都廣之野珍怪所聚爰有
羔穀鸞歌鳳舞后稷託終樂哉斯土
[028-26b]
  原隰一
原髙平 下濕説文髙平曰原曰爾雅/廣平曰原下濕 隰 游龍 樹穟
詩隰有游龍龍紅草也/又隰有樹穟穟赤羅也 石焦 火燎尸子莒國有石/焦原廣尋長五
十歩臨百仞之谿有以勇見莒子者卻行齊/限莒國莫之敢近以服莒 書若火燎于原 増脊令
 鳳皇詩脊令在原延潛確𩔖書鳳皇原在/臨潼縣後漢 光初鳯集新豐即此 千畝
五丈潛確𩔖書千畝原在遼州南地廣平約千畝上有/泉自石穴中湧出分溉膏腴衆沾其利 又曰五
丈原在郿縣西南積石原在縣西北魏氏春秋青龍三/年諸葛亮出斜谷郭淮算其必登積石原遂先據之亮
至果不得上因屯渭南司馬懿謂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東轉是其勇也若西上五丈原諸君無事矣其西
[028-27a]
有落星邨即長/星墮諸葛營處 鳳集 虎遊上詳前鳯皇注陜潛確/𩔖書白虎原在 之藍
田縣相傳周平王時白虎遊此/晉書苻融與桓沖戲于白虎原 亞夫屯 淵明宅潛/確
𩔖書細柳原在昆明池南即周亞夫屯兵/處 又淵明宅在栗里原南康府城西
  原隰二
原有菽詩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有苓詩隰有苓又有/杻有榆有栗 膴膴詩周/原膴
膴/每每左傳原田每/每草盛貌 邐迤平/原蕭條原野/蕭條 厭肉東都/賦王
莽時原野/厭人之肉 曜威三農之隙曜威/中原以講武 使居禮聖人不使/澤者居中原
 廵行三月廵行田/原勸勉農人 可食爾雅可食/者曰原 試望平/原 龍
[028-27b]
原隰/龍鱗 放牛于原/藪 増清原左傳僖公三十一年晉/蒐于清原清原在安邑
北/ 閒原潛確&KR0008書閒原在平陸西俗呼讓畔城即虞/芮相讓之閒田也至今其田民無耕者東西
七里南北/十三里 五原又後漢五原宜麻枲崔提為太守斥/賣儲跱作紡績織紝練縕之具 漢
書欵五原塞緑杜/詩五原春草 韓原又韓原在韓城東二十里有/故原左傳戰于韓原秦獲晉
侯以歸/即此 細柳詳原/隰一 細腰潛確𩔖書細腰原在河南/府靈寳縣西南東西闊三
里南北長十里當中十/五歩狹如束素故名 樂遊名勝志在灞南五里本/杜縣之東南漢宣帝所
樂遊築以為/陵曰杜陵 始平又興平縣漢富人袁廣漢築園於/此畜珍禽植奇樹後皆進之上林
 積石詳原/隰一 凉風潛確𩔖書凉風原距藍田五十里/遁甲開山圖驪山之西有凉風原
[028-28a]
亦雍州之/福地也 石鼔原又鳳翔縣南之石鼔鎭有石鼔原/石圓微長其數有十詩云我車既
攻我馬既同蓋紀周/宣王田獵之事也 和尚原又和尚原在漢中府鳳/縣東宋南渡後金會諸
道兵造浮橋跨渭來攻吳玠自富平收兵保和尚原或/謂玠宜屯漢中據蜀口以安人心玠曰吾戍此彼不敢
越界而入堅臨之懼吾躡/其後此正所以保蜀也 獸臣司虞箴曰獸/臣司原 岐陽
潛確𩔖書周原在岐山陽東西横亘肥羙/寛平即詩周原膴膴也成王有岐陽之蒐
  丘
原髙土周禮注髙/土曰丘小陵廣雅小/陵曰丘 五陵陳留風俗傳云/雍丘縣有五陵
之/丘九子陳留記云縣西/數里有九子丘 衆蛇外國圗云蛇丘/衆蛇居其上羣犬又/云
[028-28b]
蕭丘多風無人民羣犬居/之案一云蕭丘有凉燄 雲氣春秋元命苞曰堯為/天子季秋下旬夢白
帝遺馬喙子其母始升髙丘覩白/帝上有雲氣之狀感而生臯陶火光外國圖云神丘/有火穴其光照
千/里 參衞山海經云有鹽長之國有人焉鳥首名曰鳥/氏有九丘以水絡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
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黒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衞之丘武夫之丘神明之丘 崑崙山海經/云崑崙
之丘實惟帝之下都注云/天帝都邑之在下者也 隠弅莊子曰遊于𤣥水之/上登隠弅之丘逍遥
無/為 邐迤爾雅云邐迤沙/丘注旁行連延 圎丘外國圖云圓丘之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
有赤泉飲/之不老宛丘詩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 椒丘楚辭步余馬于蘭/臯兮馳椒丘且焉
止/息梧丘戰國策童謡曰大冠如箕長/劎拄頭攻狄不下累于梧丘 丹丘阮籍詩云/日夕宿明
[028-29a]
光注云明光/謂丹丘也青丘外國圗云青丘之/民食榖衣野絲 平丘山海經曰/平丘在三
桑/東柲丘博雅云丘上/有木為柲丘 瑕丘禮記云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
斯丘也死則/我欲葬焉營丘又云太公封于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 葵丘左傳/云僖
九年夏會于葵丘勤案孔疏云葵丘齊地臨淄縣西傳/稱齊侯不務徳而 逺略西為此會則此地逺處齊西
不得近在臨淄故釋例以為宋/地陳留外黄縣東是為葵丘 乘丘爾雅注云形似/車乘也或云乘
謂稻田塍埒案地理志云泰山有乘丘春秋莊/十五年公敗宋師于乗丘是因丘以為名乎 取材
禮取/材用 送子詩送子渉淇/至于頓丘思賢詩丘中有麻思賢/也又有麥有李 賁
易賁于丘園/束帛戔戔 夷莊子丘/夷象實 歩仞歩仞之丘陵巨獸無/所隠其軀則孽狐為
[028-29b]
之/祥 千年拾遺記丹丘千年一燒/至聖之君以為大瑞 旄丘詩責衛伯也/旄丘之葛兮
何誕之/節兮 正首禮狐死正丘首仁也注狐生樂于丘/死猶正其首不忘其本故以仁目之
深穴莊子鼷䑕深穴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 天神出周官云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冬至
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合樂八變則天神出仲尼生史記云叔梁紇禱于尼丘/而生孔子孔子生而首上
圩頂故因名/曰丘字仲尼 州黎丘在淮南/見爾雅 有莘丘莘鬼也如狗/有角五色莊
 一成為敦爾雅云丘一成為敦丘注云成猶重也周/禮云為壇三成今江東呼地高堆者為敦
 再成為陶又云再成為陶丘注曰今/濟陰定陶城中有陶丘 陳有宛丘爾/雅
注云今在/陳郡陳縣晉有潛丘爾雅注云今在/太原晉陽縣 從長者上禮從/長者
[028-30a]
而上丘陵則必/嚮長者所視非人力為爾雅大阜曰丘非/人力為之自然也 増雲捲
大道之行則澤布四/海否則雲捲一丘 竢徳韓愈燕喜亭記太原王𢎞/中於其居之後上髙而望
得異處焉却立而視之出者突/然成丘愈請名之曰竢徳之丘 珠丘拾遺記曰舜葬/蒼梧之野有鳥
如雀名曰青齊自丹州而來銜/青沙珠積成隴阜名曰珠丘 介丘相如傳曰以登/介丘服䖍曰介
大也丘山也言/登大山封禪 糟丘商書紂為酒池坐飲糟丘者三/千人 南史陳暄嗜酒復兄子
書曰速營糟/丘吾将老焉 薊丘潛確𩔖書薊丘在舊/燕城西北即古薊門 清丘又清/丘在
開州左傳/盟于清丘 桃丘又春秋桓十五年公會衞侯于桃丘/杜預曰東阿縣東南有桃城按今為
桃城舖舗旁一丘高可數仞每陰雨後煙霧/中隠隠有市井車馬之形土人以為蜃市云 帝丘唐/書
[028-30b]
高宗東封泰山梁父次濮陽帝問竇徳元此謂帝丘何/也徳元不對許敬宗曰昔顓頊始居此故曰帝丘敬宗
退矜曰大臣不可無學術徳元聞之/曰人各有能不強所不知吾所能也 鴈丘潛確𩔖書/云太原府
陽曲縣金元好問過此見獵者得二鴈一死一脱網去/空中哀鳴亦死好問以金贖二鴈瘞之汾水濵疊土為
丘/ 晉丘又云晉丘在開封府境又名𤣥池昔簡狄/浴於晉丘之水有𤣥鳥遺卵吞之遂生契
封丘又云陳留風俗傳封丘本延鄉高祖為項氏/厄于延鄉有翟母免其難故以延鄉為封丘 桐
又云桐丘在扶溝左傳楚/伐鄭鄭人將奔桐丘即此 武丘又云城塜記周武/王祭南岳回至汝
水西野宿于武丘夜夢築城在此兼/祭天地可王七百年遂城于武丘 商丘又云陶唐/閼伯居商
丘宋/地也 沙丘又云殷紂益/廣沙丘苑臺 小丘又云小丘在永州府/零陵縣西山之西丘
[028-31a]
有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髙雲之浮溪之流魚鳥之飛
遊舉熈熈焉呈巧獻/技以効兹丘之下 哀丘彚苑詳注唐元結瘞戰士/露胔于泌南名曰哀丘
 融丘爾雅一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再/成鋭上為融丘三成為崑崙丘 陼丘水中/小洲
為/陼 泥丘其上汚水留/不去成泥也 都丘在池澤中言蟲/鳥往所都聚也 消丘
水出其前作阯/丘阯基阯也 沮丘水出其後作沮丘/言恃水為阻也 正丘水出/其右
作沚丘沚止也西方/義氣有所制止也 阿丘毛詩曰陟彼阿丘阿荷也/如人擔荷物邊偏髙也
 負丘丘背有丘/為負丘 名丘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其二河北今未詳其名號所
在/
[028-31b]
  陵
原鴻漸易鴻漸/于陵隼集詩鴥彼飛隼/集於中陵 莫大爾雅陵莫/大于加陵
孟子為髙/必因丘陵 大阜曰陵爾/雅深谷為陵老/子 南陵息愼
爾雅東陵阠南陵息愼西陵威夷中陵朱滕/北陵西隃鴈門是也案疏此五方之陵名也西陵威夷
同/上 徳至山陵孝經援神契曰徳/至山陵則景雲出 殽有二陵左傳蹇/叔送其
子曰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臯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也 在彼中陵詩菁/菁者
莪在彼/中陵 五月升陵月令五月可/以升丘陵 堯生于丹陵帝王/世紀
慶都河渚有赤龍感而孕/懐堯十四月生于丹陵 堯山有平陵始興紀云堯/山下有平陵
[028-32a]
下有堯/故亭 増五陵原渉傳諸豪及長安五陵諸為氣節/者皆歸慕之也 班固西都賦南望
杜霸北眺五陵是知霸陵非此五陵之數/而説者謂高祖以下至茂陵為五陵非也 幽陵顓頊/土地
東至於蟠木西至於流沙/南至於交趾北至於幽陵 金陵即應天鍾山楚威王/因其地有王氣埋金
以鎮之/故名 蘭陵孫卿字子况宣威王時人適楚/終老于蘭陵今常州府城北 翟陵
在杞縣西南陂陀十餘/仞有紆回飛動之勢 甘陵漢明帝永平中/甘露降于甘陵 杜陵
漢宣帝置/杜陵縣 茂陵司馬相如病免官居茂陵杜/詩竟無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馬陵
孫臏度龎涓暮至馬/陵㐲兵萬弩俱發 東陵邵平故秦/東陵侯 霸陵李廣射/獵逢霸
陵尉訶/止之 西陵潛確𩔖書西陵在紹興府蕭山縣亦名/固陵舊傳范蠡敎兵于此言可固守因
[028-32b]
名後越王勾踐入臣于吳羣臣祖之軍陣固陵即此地/也 清漳志唐周匡物家貧應賢良科西上至西興渡
無錢不得濟題詩曰萬里茫茫天塹遥秦王底事不安/橋錢塘江上無錢渡又阻西陵兩信潮自此遂設官渡
不許受赴/試舉人錢 召陵齊桓會/盟之地 陰陵項羽迷/失道處 加陵詳前/莫大
注/ 雕陵莊子莊周遊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來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于栗林周
執彈而/留之 炎帝陵潛確𩔖書炎帝陵在澤州髙平縣之/羊頭山舊傳炎帝嘗種五榖于此至
今山下有黍二畔其南陰/地黍白其北陽地黍紅蝦蟇陵國史補曰董仲舒墓/門人過之必下馬號
下馬陵人訛/為蝦蟇陵
  阜
[028-33a]
原髙大曰阜韓壽云積土髙大/曰阜大阜曰陵無石曰阜博雅云山無/石曰阜細土
也/ 土山曰阜地圗云土山曰/阜阜高厚也芒坂曰阜風俗通曰阜/者茂也言平
地隆踊不屬/於山陵也 坻阜華陽國志云元道縣有/坻阜江水所出之處曲阜爾雅/曲阜
曰/阿 大阜詩升彼/大阜小阜沙州記云塞北有/數山皆培塿小阜 伯禽宅左/傳
云魯公伯禽宅曲阜之地今曲/阜在魯城内中委曲長七八里 康成筮齊地記云髙/密縣城西北
十五里有厲阜/鄭康成所筮處 瑶琨之阜吳都賦云其琛賂則瑶琨/之阜銅鍇之垠火齊之寳
駭雞/之珍鄧邠之阜史記武王登/鄧邠之阜 増堂阜左傳曰齊桓公/入國求管仲于
魯魯人送至堂阜鮑叔牙脱其械言于/桓公以為相堂阜在今青州府䝉陰縣沙阜沙阜在西/安府同州
[028-33b]
其阜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俗名之曰沙苑少西魏/大統三年宇文泰與髙歡戰大破之其時泰兵 隠伏
沙草中以奇取勝後于兵立之處建忠武寺令騎士種/柳各一株數及七千至今沙苑有柳樹仍以其地宜六
畜置沙苑監豢養隴右牛羊諸畜以供上方之用故杜/甫沙苑行曰君不見左輔白沙如白水繚以周牆百餘
里苑中騋牝三千匹/豐草青青寒不死 項城阜在東昌府濮州東北相/傳劉項相持之地 史
記曰秦二世元年項梁追破章邯于/東阿至于濮陽因以此為項城阜 培塿 原小山
説文云培/塿小山也 阜𩔖風俗通云培塿即阜之𩔖也今齊/魯之間田中少高者名之為培塿
培塿無松柏左/傳培塿生松柏墨子/詳地 増松柏為林唐書/曰唐
郎餘令博于學授霍王元軌府參軍從父知年亦為王/友元軌每曰郎家二賢皆入府不意培塿而松柏為林
[028-34a]
也/
  堆
原聚土聚土/為堆呼墩爾雅郭璞注云/江東呼堆為墩 白龍揚雄上書往/者圖西域豈
為康居烏孫踰白龍堆而宼西邊乃所以隔/絶匈奴注曰形如土龍無有頭尾髙二三丈五鳳述異/記云
當陽縣南有龍川鳯引漢武時八/龍五鳳常遊於此故呼為五鳳堆 陽堆潘岳西征賦/云憑髙望之
陽/堆 沙堆阮脩患雨賦曰景元二年余耕/陽武之地在于沙堆汴之陽也 高堆晉書/云劉
曜追石虎/至高堆 漢武嘗遊梁州記云南鄭城泝漢上五十/里水邊有堆漢武帝嘗遊此以
為釣臺後人觀其/崇基謂之漢武堆夸父振履安定圗經云振履堆者故/老云夸父逐日振履于此
[028-34b]
故名/之 門南髙望長安圗云高望堆/在延興門南八里夔州灔澦灔澦堆/在夔州
 増風堆在平涼府鎭原縣水經注髙平城西十里有/阜阜上有故臺臺側有風伯壇故俗呼此為
風/堆離堆溝洫志蜀守李冰鑿離堆二江城都中/皆可船行百姓享其利往往引水溉田 天堆
在建昌府廣昌縣東南江流之中紹聖甲戌一夕雷雨/大作有沙礫之聲旦日視之屹然一山高丈餘童謡曰
天雷飛石頭一夜成汀洲五十年内興公侯暨至立/縣恰四十五年至淳熈十一年何坦始登第官學士
 灰堆錢惟演金坡遺事曰張垍在江南将命入貢還/詆京師風物有一灰堆之句以悦其主後與蘇
易簡不協蘇云若更矛盾即将灰堆之句進呈矣打范/至能邨田樂府云除夜将曉婢僕持杖擊糞堆曰 灰
堆/ 拂雲堆唐書曰唐徳宗時會吐番攻鹽豐二/州髙霞寓以兵五千屯拂雲堆禦之 小
[028-35a]
離堆在叙州府長寜縣城北岸溪上溪中有怪/石似離堆之象因作亭于此榜曰小離堆
  阪
原隥博雅云隥/者阪也陂者曰阪爾雅/云阪不平地也 長松穆天子傳曰/天子南還升
于長松之阪注/云阪有長松茹藘詩曰茹/藘在阪 九折漢書曰王陽為益/州刺史至卭僰九
折阪以病去及王尊為/刺史過此叱其馭驅之三道穆天子傳曰天子南/還升于三道之隥 九
水經注云洛水東逕九曲/其地十里有九阪之曲八特地理志云函谷東/阪謂之八特阪
黄馬潘尼西道賦云若其/長阪名成臯黄馬赤湏北征賦云登/赤湏之長阪 伐木于/阪
走丸阪上走九/言其易也 轘轅文邪徑捷乎轘/轅轘轅阪名冥軨漢書曰河/南大陽縣
[028-35b]
有冥/軨阪 黄卷述征記曰黄卷阪者傍絶澗以升潼闗長/陂十餘里九阪皆逶迤長阪所謂&KR1574黄濟
潼/赤土漢書云西域有赤土之阪上即/令人身熱無色甚至頭痛嘔吐 當陽蜀志云/先主至
當陽長坂為/曹公所追造日古詩修阪/造雲日 陂陁司馬相如哀二世/賦云登陂陀之長
阪兮坌入曽/宫之嵯峨逶迤述征記/詳前 長阪漢書云河東有蒲坂/縣注秦始皇東廵見
有長坂故/以蒲坂名修坂續述征記云兔頭峴雖無峭嶮/然其連林脩坂約有數十里 黄坂
西征記云黄坂去終/南六十里少華山西隴阪張衡四愁詩云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坂長
馬搏頰華陽國志云僰道有牛叩頭/阪馬搏頰阪其險𩔖如此牛叩頭詳/上 羊腸
新序云趙簡子上羊腸之阪羣臣/皆推車宗會獨當㦸行歌詳諷羊羮阪潘尼西/道賦
[028-36a]
玉輪坂益州記云汶江/水源出玉輪坂 義婦坂列女後傳云吕榮者/吳郡許升之妻也升
為賊所害榮貞烈自守黄巾賊起賊将陳寳欲穢之榮/執節不聽寳遂殺之是夕疾風暴雨雷電晦冥寳恐懼
叩頭葬之而去麋府君聞榮髙行/出錢助縣為塚因名曰義婦阪 成臯阪晨上成臯/阪注黄門
門在成/臯阪 馳峻坂漢文帝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坂袁/盎止轡上曰將軍怯耶盎曰臣聞聖
主不乘危今陛下騁六轡飛馳不測山有如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后何上乃止 至平
東方朔别傳云孝武皇帝時上幸甘泉至平坂上/馳道間有赤蟲朔曰憤氣所生此必秦之置獄處
上虞阪騏驥駕鹽/車上虞阪 増鴻門天中記鴻門阪在西安府/臨潼縣距戲水十里舊大
道阪口即沛公見項羽處也注水經云新豐原阪長二/里餘塹通原道南北洞開有同門狀謂之鴻門至霸城
[028-36b]
五十里内有曲郵亭相/傳為張良追高祖者 卧龍又卧龍坂在順慶府/鄰水縣武侯嘗過此
長箱又長箱阪在淳化縣西北縈紆曲折單軌纔通即/雲陽宮記所云車箱阪也上阪平原宏敞樓觀相
屬/ 長樂又張濬充招討制置使濬率車騎發自京師/昭宗御安喜樓臨送濬酒酣泣奏楊復恭聞
之不悦中尉内使餞于長樂阪恭以酒屬濬濬辭復恭/戲曰相公不領復恭作面子耶濬笑曰賊平後方見面
子復恭/銜之 蒲阪又蒲阪在平陽府蒲州晉文公以蒲賂/秦後秦還蒲因名其地曰蒲阪阪反古
通/用 忌阪又忌阪在汾州介休縣舊/傳介之推避晉文公于此 北阪史記曰始/皇每破諸
侯寫倣其宮室築之咸陽北阪上殿屋複/道周閣相通所得羙人鐘鼔以充實之 白阪天中/記垂
拱中詔白司馬阪營大像糜費鉅萬蘇珦/以妨農上疏切誎則天納馬阪在洛陽
[028-37a]
  隴
原天水大阪説文曰隴天/水大阪也 隴名三斷廣志云流沙在/玉門闗外東西
數百里有三/斷名三隴 北人升隴三秦記曰北人升隴歌曰隴/頭流水其聲嗚咽遥望秦川
肝腸/斷絶 清晨登隴張華詩曰清晨登/隴首坎壈行何難 増殽隴張良傳/曰闗中
左殽函/右隴蜀 垂隴左傳曰鄭伯享/趙孟于垂隴 魚隴潛確𩔖書云魚/隴在陜西鳳翔
府汧陽縣相傳掘地破石得/魚狀鱗鬛俱備可辟衣蠧 隴阪三秦記曰隴天水/大阪隴阪九廻不
知髙幾里欲上/者七日乃得越 隴山晉地道記曰漢陽大阪名曰隴/山亦名隴坻漢于汧縣置隴闗
名大/震闗 隴闗詳/上
[028-37b]
  泥一
原劉熈釋名曰泥邇也邇近也以水復土便相粘近也
 説文曰泥黑土在水中者也 周易曰需于泥致寇
王弼曰以剛逼難欲進/其道所以招寇而致敵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
致寇敬慎不敗也 又曰井泥不食下也 毛詩曰如
塗塗附 尚書曰淮海惟揚州厥土惟塗泥孔傳曰地/泉濕也
 左傳曰晉楚將戰呂錡夢射月中之退入於泥詳/月
又曰晉悼夫人食輿人城杞者絳縣老人或年長矣趙
[028-38a]
孟問其縣大夫則其屬也召之而謝過焉曰使吾子辱
在泥塗武之罪也 焦贛易林曰需風泥塞常水不溫
凌人惰怠大雹為災 又易林變占曰深水難渉塗泥
在轂□瀗不進虎齧我足 又曰泥滓行辱棄□溝瀆
衆所共哭不顯其禄 又曰封豕溝瀆水潦居谷客舍
止宿泥塗在腹 易筮卦洞林曰水不下澗雲不登天
泥沉致□官守不堅 又曰臨淮太守柳道明令郭璞
作卦説之曰法君婦當夢嫁問之果然便教令取井底
[028-38b]
泥泥竈欲常應道即如法日中塗之至黄昏火凡十起
竈室兩間而止其婦果亡 許氏易文條曰母病腹脹
蛇在井傍當破瓶甕井沸泥浮五色𤣥黄 詩推度災
曰百姓空虛水泥□□魚鼈不滋五榖無收 詩含神
霧曰夫齊之地處孟春之位海岱之間土地汚泥流之
所歸利之所聚 大戴禮曰白沙在泥與之皆黑 春
秋漢含滋曰斷木寒水泥土當根 春秋考異郵曰輿
重救之地地傷不相動而踴故物淖者易變動 春秋
[028-39a]
運斗樞曰舜東廵狩至於河黄龍五彩負圗出置舜前
黄芝為泥封兩端 爾雅孫炎注曰攝木生江上無有
寄枝高三丈生毛一名楓子天旱以泥塗之即雨 史
記曰夏禹水行乗船泥行乗橇 東觀漢記曰隗囂将
王元説囂背漢曰元請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闗
又曰鄧訓将黎陽營兵為幽部所歸遷䕶烏桓校尉黎
陽故人知訓好青泥封書從黎陽歩推鹿車載青泥一
襆至上谷遺訓 漢書董仲舒對策曰夫上之化下下
[028-39b]
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為 神仙傳曰董奉
居廬山時大旱縣令聞能致雨自將人吏百餘輩運竹
木起屋立成方聚土作泥擬數里取水奉曰不須爾暮
當大雨 隴右記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亦紫而粘貢
之用封璽書故詔誥有紫泥之美 増漢舊儀曰天子
六璽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聱隅子曰腐薪不可以撻
兵渙泥不可以膠物猶釋老不可以持天下也 唐書
曰封禪儀玉牒玉策盛以金匱纒以金繩封以金泥印
[028-40a]
以受命之璽而玉牒藏于山上以方石三枚為再累纒
以金繩封以石泥印以受命之璽 葛洪曰舉秀才不
知書察孝廉濁如泥第賢良吝如鼃 古靈曰安國和
尚已説法老僧不可于土上加泥 明紀事本末曰科
臣王士性言淮安髙寶興鹽諸生民託之一丸泥決則
盡化魚鼈
  泥二
原止馬傳曰晉戎馬還濘而止/謂遇泥濘盤旋不進與馬廉范叔度奔國喪/時廬江郡掾嚴麟
[028-40b]
亦奉章弔國俱會于路麟乗小車塗深馬小不得進范/愍之命從吏下馬牽與之不告姓名而去麟後訪主将
歸之人言恐/是范果然 數斗白公渠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一丸詳泥/一 避泥
魏先賢行狀云鍾皓字季明為司徒掾公出道路泥濘/導從惡其相灑去公車絶逺公推軾言司徒今日乃獨
行耳還府向閣鈴下疾令揖掾屬公奮手/不顧時舉府掾屬皆投劾出皓曉之乃止出淖晉侯與/楚戰公
䧟于淖欒書欲載晉/侯走鍼乃掀公出淖 蹶泥莊子蹶泥則/沒足滅跗淈泥楚辭何/不淈其
泥/ 載塗詩雨雪載塗/塗凍釋也若泥古詩妾若/濁水泥 不避庻人送/葬不避
泥/潦相粘釋名詳/泥一 胡為泥中詩/流汗中逵吳都賦流汗/霡霂而中逵
泥/濘 増雲泥白詩對面/隔雲泥金泥潛確𩔖書曰漢出征及使/絶國皆受金泥之璽封即
[028-41a]
浮圻國蘭金泥也以/封函匣鬼魅不敢干 紅泥又曰王元寳巨富用紅泥/泥壁 謝後山詩曰舊香
餘味寄黄封厭/見紅泥滿眼紅白泥誠齋謝茶詩曰石花紫筍/可衙官赤印白泥牛走爾 青泥
潛確𩔖書曰周萇𢎞敬王時為大夫被讒殺于蜀血/碧色入地化為土數里内土皆青色因號青泥坊
詳泥/一 雪泥盧綸詩判詞花落/紙擁吏雪成泥井泥李商隠有/井泥詩 六
一泥上清經云眞丹秘訣先以黄丹三五斤漸築令實/約厚五寸更下丹輕築然後以六一泥泥鼎 李
詩注藥泥黄土蚌粉赤石脂食鹽六/味各重一兩水調用之名六一泥 連金泥十洲記/云續弦
膠又名連金泥連/刀劔斷折之金
  泥三
[028-41b]
增賦唐鄭惟忠泥賦曰嘉鴻鑪之造化物無象而不甄
惟兹泥之為質諒禀之於自然雖體潤性柔而名卑質
賤不同塵以茍出必感澤而斯見信厚地之所生匪膏
雨而不變同賢良之韞櫝候聖明而方薦若乃花水行
落莢雨將餘交衢蓄潦曲浦含淤望之疑實積之也虛
動而為有静而為無茍具形之所蹠必觸𩔖而圗諸託
龜文而成印寫鳥跡以為書蹤發追風之馬轍開流水
之車於是陶鈞賦象刻削成器以土為質以水為位位
[028-42a]
去質存復歸于地彼木偶之漂泊萍流之自恣推移兮
莫識其始終泛濫兮莫知其所至若乃蘊凋草於閒館
含芳樹於禁闈不緇白玉之彩徒混隋珠之輝帶晴牛
而蹔落逐春燕而還飛何兹物之無識亦應命以知機
  沙一
原許愼説文曰沙水散石也疑水少聲也楚東有沙水
聲𩔖缺/𩔖曰沙水中細礫 周易曰需于沙小有言終
王弼曰近于難故曰需于沙/也不至致寇故曰小有言 尚書曰西被于流沙
[028-42b]
 禮記曰自西河至於流沙千里而遥雍州/域也 易通卦
驗曰巽氣不至則城中多大風發屋揚沙禾稼盡卧
焦贛易林曰南上太山困於空桑老沙為石牛馬無食
 又曰海老水乾魚鼈盡索高落無澗獨有沙石 河
圗曰崑崙之東十萬里有大秦之國人民長三十丈亦
壽萬八千歲不知田作但食沙石子 又曰辰星位北
方主災哀哭大喪圗襄之憂亦主川沙石 洪範五行
傳曰蜮者一名短狐吳越熱地所生口中有骨形如小
[028-43a]
弩常居水中含沙射人則令人生瘡甚則殺人 韓詩
外傳曰孔子南遊適楚至於阿谷之隧有處子珮瑱而
浣者孔子曰彼婦人其可與言乎抽觴以授子貢曰以
觀其語子貢曰逢天之暑願乞一飲婦人受子貢觴促
流而挹之坐置之沙上曰禮固不親授 大戴禮曰蓬
生麻中不扶乃直白沙在泥與之俱黑是故人相與也
譬如舟車然相逐走也 春秋運斗樞曰土躍沙城后
黨盛耶 春秋潛潭巴曰水逆流陰氣盛不及上令其
[028-43b]
揚沙下不爭天子失道聖人受命 邯鄲倬五經折疑
曰甲女子道逢暴風飛沙發屋惶怖走欲趣乙門凶凶
懼欲閉門甲女求欲入門為乙門所笇死乙何罪吏議
以為當坐殺人當棄市也 龍魚河圗云蚩尤兄弟八
十一人皆銅頭鐵額食沙石 家語曰得其人如聚沙
而雨之非其人如會聾耳而鼓之 史記曰殷紂厚賦
税實鹿臺錢盈鉅橋粟益廣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
長夜之飲 又曰始皇二十八年作琅邪臺立石刻頌
[028-44a]
秦功徳曰西至流沙南盡北戸東有大海北過大夏
又曰高祖在雒陽南宫從複道上望見諸将往往相與
沙中坐語曰此何語留侯曰此謀反耳 又曰武帝元
狩元年旱於是天子乃禱萬里沙應劭曰萬里沙祠也/在東萊曲城孟康曰
沙逕三/百里 又曰項羽擊漢軍大破圍漢王三匝於是大
風從西北起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楚軍大亂漢王乃
得遯去 又曰張良以鐵鎚擊秦始皇於博浪沙中其
副車 漢書曰郎中侯應曰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
[028-44b]
少所隠蔽 又曰韓信擊龍且夾濰水陣信乃夜令人
為萬餘囊盛沙以壅水上流信引兵半渡擊龍且 東
觀漢記曰上令朱鮪等遂會城南涓水上沙中設壇立
聖公為天子 又曰上令王霸前瞻水霸欲如實還報
恐驚官屬即言可渡遂前至比冰合可渡馬欲僵各以
囊盛沙布冰上乃渡 司馬彪續漢書曰冲帝建康元
年九月京師及太原鴈門二郡地震沙涌 又曰虞詡
從弟遜客長沙詡迎與俱江水縣墮船詡投水中救之
[028-45a]
一浮一沒遇沙得皆不死 魏書曰烏桓俗其亡叛為
大人所捕者諸邑落不肯受皆逐之使至雍狂地地無
山有沙漠流水草木多蝮蛇在丁零之西南 又曰袁紹
連營依沙堆為屯東西數十里曹公分營與相當合戰
不利紹復進臨官渡 曹瞞傳曰公軍渡渭地多沙不
可築壘婁子伯説公曰今天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
可一夜而成 王隠晉書曰太尉陶侃袁謙為髙凉太
守未至百餘里浦中有蜜蜂蔽日而下謙船上明早卒
[028-45b]
遇大風飛沙天地合復得還浦遂投海中 又曰惠帝
咸寧十年洛中謡曰南風烈烈吹黄沙遥望魯國鬱嵯
峨前至三月滅汝家南風賈/后字 習鑿齒漢晉陽秋曰惠
帝永康元年冬十月乙亥日鬭黄沙四塞十一月戊午
朔大風從西北來飛沙石六日乃止 三十國春秋曰
秦将苻雄攻王擢敗之擢單馬奔京初有童謡曰十斗
二升沙誰為王擢屬家 後魏書曰刁雄為薄骨律鎭
将上表曰奉詔髙平安定萬及臣所守四鎭出牛車五
[028-46a]
千乗運屯榖五千萬斛付沷野鎭以供軍糧臣鎭去沷
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輕車來猶以為難設令載榖不過
二十石每至深沙必至滯䧟 宋元嘉起居注曰劉亥
之北征上計曰以今月十二日入泗口縁道耙沙開溝
以夜繼日日才行十餘里或七八里 列僊傳曰主柱
者不知何許人也與道士共上宕山言此有丹沙可得
數萬斤宕山長吏知而上山封之沙流出飛如火乃聽
柱取邑令章君明餌沙三年得神沙飛雪服之五年能
[028-46b]
飛行遂與柱俱去云 劉根别傳云潁川太守髙府君
到官民人疫郡中掾吏死者過半夫人郎君悉得病從
根求消除病氣之術根曰于廳事之亥上穿地取土沙
三斛著以醇酒三升沃其上府君從之病者悉得愈疫
氣絶 郡國志云伊州鐵勒國路多沙磧磧内聞呌喚
聲不見人或聞歌笑之聲蓋鬼物也
  沙二
増辰星辰星主沙/石詳沙一玉女玉女沙在登封縣三交水傍有/沙細潤可充澡濯隋代常進後
[028-47a]
宫雜以香藥可當/豆屑號玉女沙 唱籌宋檀道濟糧乏夜唱/籌量沙全軍而返炊飯楞/嚴
經若不斷婬脩禪定者如炊沙而欲其成飯經/千百劫只名熱沙 山谷詩炊沙作糜終不飽 錦沙
寰宇記嚴州清溪有錦沙/邨素波澄映錦石舒文大沙幕北多大/沙詳沙一 龍沙班超/贊咫
尺龍沙沙/漠之地也鶴沙一統志鶴沙在上海縣一名下沙浦宋/時宣城吳潛侍父讀書于此後為開慶
名/相 囊沙史記見/沙一搏沙蘇軾詩偉哉造物真豪縱攫土/搏沙為此弄 又詩親友如摶
沙放手/還自散 洹沙維摩經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洹沙世界之外流沙
尚書詳沙一子宋史曰張宗誨字習之宰相齊賢子累/仕秘書監其 曰昔賀秘監以道士服東歸明皇賜以
鑑湖今嵩少伊瀍天下佳處大人盍衣羽服以優游乎/宗誨曰吾作白頭老監枕書而眠何以賀老流沙之服
[028-47b]
為/哉 沙堤唐李徳裕為宰相罷京兆/除沙堤兩街上朝衛兵沙道杜甫詩府中/羅舊尹沙道
尚依然塡唐國史補曰凡宰相禮絶班行府/縣載沙 路自私第至於城東街號曰沙路 紅沙雨
元史順帝至元四年四月京師晝晦天雨紅沙明成宗/大徳十年二月大同路暴風大雨雪壞民廬舍 日紅
沙陰霾馬牛多/斃人有死者 金沙渡明紀事本末曰正統十三年/命靖逺伯王驥討麓川思機
發王師至孟那孟養在金沙江西去麓川千餘里諸部/皆震怖曰自古漢人無渡金沙江者今王師至此眞天
威也驥還兵與思禄約許以土目部勒諸夷居孟養/故地復立石金沙江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罷沙田又曰孝宗時武臣梁俊彦請税沙田蘆塲帝以/問葉顒顒對曰沙田乃江濵地田隨沙漲而出
沒不常且辛己軍興蘆塲田租並復今沙田不/勝其擾上曰誠如卿言是日詔沙田蘆塲並罷決沙灣
[028-48a]
又曰正統時河決滎陽入漕潰/沙灣入海景泰時又決沙灣
  塵一
増説文云塵作&KR0034鹿行揚土也今作塵又久也 又曰
䝉塵而欲無昧渉水而欲無濡不可得也 原詩曰無
将大車維塵冥冥 禮記曰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箒
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 又曰前有塵埃
則載鳴鳶 左傳曰晉楚戰于城濮狐毛設二斾而退
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遯曳柴起塵/作衆走 老子曰和其光
[028-48b]
同其塵 莊子曰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者
也 淮南子曰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謝承
後漢書曰范丹字史雲所居單陋有時絶糧閭里歌之
曰甑中生塵范史雲 山海經曰黑水之南有元蛇食
塵大人之國有大青蛇頭方食塵 郭子曰庾公名位
漸重足傾王公時庾亮在石頭王公在城忽風起揚塵
王公以扇拂之曰元規塵汚人 博物志曰徐州人謂
塵土為蓬塊吳人謂塵土為埃坱 應璩與曹公箋曰
[028-49a]
昔漢光武與戴子高有撫塵之好 蔡邕勸學曰螾無
爪牙輭弱不便穿穴洞地食塵飲泉 李康遊山序曰
蓋人生天地之間也若流電之過戸牖輕塵之棲弱草
 楚辭曰安能以皓皓之白䝉世俗之塵埃哉 増語
林曰劉道眞年十五六門前弄塵
  塵二
原生羅韈洛神賦曰/羅韈生塵化素衣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 動梁上虞/公
善歌發聲/動梁塵生甑中詳塵/一 揚滄海神仙傳王君平曰聖/人言海中復揚塵
[028-49b]
増高山山不讓塵故/能成其髙大 浮清路古詩云君為清路塵妾/為濁水泥浮沉各異勢
 凝榭芳塵/凝榭滿席芳塵/滿席 望之而拜潘/岳 塵上而囂伯/州
犁望/楚軍 車軌塵 馬歩塵名将望塵而/知馬歩多少 紅塵 清塵
 黄埃晝昏 紅塵四合 増拾甑家語曰顏回/拾甑中塵積牀
世説曰晉簡文為撫軍時見牀上塵不拂視䑕形跡為/佳 南史曰禇彥回詣虞愿不在牀上積塵有書數帙
彦回歎曰虞君之清/至於此拂塵而去 吹香拾遺記曰石虎太極殿樓/髙四十丈舂雜寳異香為
屑使數百人於樓上/吹之名曰芳塵臺凝席潛確𩔖書曰唐楊綰性沉静/獨處一室凝塵滿席澹如也
 拂階洞冥記曰西王母駕𤣥鸞之輿至壇所/四面列軟條青桂風至自拂階上遊塵㸃墨法/華
[028-50a]
經曰假使有人磨以為墨過于東方千國土乃下一㸃/大如微塵又過千國土復下一㸃如是展轉盡地種墨
是諸佛土若算/師知其數否 犀辟李商隠詩曰犀辟塵埃玉辟寒/ 南越志曰髙州巨海有大犀
出入有光其角開水辟塵塵嶺表錄/異曰辟塵犀婦人為簪梳 不著髪 麫市李商隠詩/曰人疑遊
麫市麫束晳賦曰重/羅之 塵飛雪白 抗塵容北山移文曰抗/塵容而走俗狀 結紅
開元遺事曰長安春時盛于遊賞故蘇頲應制曰飛/埃結紅霧游蓋飄青雲帝覽詩嘉焉以御花親挿頲
巾/上 聚輕紅見梁簡文/帝詩詳後 穢清流傅𤣥詩曰飛/塵穢清流 紅巾
世説朱梁趙凝氣貌甚偉每整衣冠使人持巨鑑前/後照之烏巾上微覺有塵即令侍妓持紅巾拂去之
 紅袖拂青箱記魏仲先與寇萊公遊陜郊僧寺多留/題後再同到見萊公詩已用碧紗籠而仲先
[028-50b]
詩獨塵昏滿壁時有同行官妓頗慧以衣袖拂之仲先/徐曰若得時将紅䄂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
 三斗塵潛確𩔖書寧食三/斗塵無逢權懷恩 隔兩塵續仙傳丁約隠/于卒伍韋子威
師事之一日辭去謂子威曰郎君得道尚隔兩塵/子威問其故約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 奉
清塵盧諶贈劉琨曰自/奉清塵于今五載 謁後塵古今詩話牛僧孺赴/舉投文贄劉禹錫禹
錫對客塗竄其文後為汝州僧孺出鎭漢南枉道汝州/駐旌信宿賦詩有云莫言恃酒輕言語曽把文章謁後
塵禹錫和云猶有當時舊冠劔待公三日拂埃塵牛意/稍解曰三日之事何敢當焉蓋唐制三日後主印升降
百官/也 婦人囊塵潛確𩔖書苻堅遣平原公暉討慕容/沖沖令婦人各將一囊盛塵皆騎牛
服文采衣執持長槊于陣後沖晨攻暉兵刃交接昌言/班隊何在于是奔競而進皆毁囊揚塵埃霧連天莫測
[028-51a]
所在暉/大敗 塞下揚塵明紀事本末曰西平侯木春遣何/福瞿能擊平緬乘夜至怒江詰旦
徑渡令騎馳躪寨/下揚塵以警之
  塵三
增賦唐謝偃塵賦曰若夫陰風發陣雲屯鼉鼓震紅旗
翻千乘動萬騎奔中原以之黯色白日為之晝昏其興
也勃其息也漸或聚或散乍舒乍歛細不可拾輕不可
掩䝉蘢篋笥羃歴茵簟隨時無競應物不違値細雨而
暫息逢輕風而復飛靃靃靡靡雰雰霏霏将晨軒而並
[028-51b]
出與暮蓋而同歸任動静而無累似識變而知幾若夫
拂珠履生羅韈積菱鏡而鸞沉下雕梁而歌發散瓊臺
而𩔖粉布玉階而似雪䝉鳯輦于銅衢翳龍媒于金埒
有動必隨無空不遍出入青瑣游揚紫殿流細影於廻
裾亂浮香於舉扇隠洞房而難覩因隟光而可見既洋
溢若浮煙又散漫如流霰 蔣防隟塵賦曰觀乎杲杲
初陽沉沉闇室纎光乍進爰委其質忽煙涵而霧貫每
延風而寫日透綺帳而偏明暖丹楹而乍失隨明則著
[028-52a]
在映而彰似有情而聚散若任理以行藏漠漠如流翳
白駒之逸影濛濛不息起清唱于雕梁散漫廻環空䝉
蒨練謂醯雞之乍覩疑野馬之潛見不爭鄰女之光不
雜寒階之霰 趙蕃賦曰是以杳如有待紛若無機穿
棟宇以光小拂簾櫳而色微片影方呈似鑿幽人之室
輕文靡定如緇遊子之衣故其餘照乍沉纎埃旁達既
在陰而不昧将耀質而難奪亦何必越茫洋散空闊願
依大厦之内永寄流光之末
[028-52b]
原詩晉傅𤣥飛塵篇曰飛塵穢清流朝雲蔽日光秋蘭
豈不芬鮑肆亂其芳河決潰金堤一手不能障 梁簡
文帝詠梁塵詩曰依帷䝉重翠帶日聚輕紅定為歌聲
起非闗團扇風 徐摛賦得簾塵詩曰朝逐珠胎卷夜
傍玉鈎垂恒教羅袖拂不分秋風吹
  田一增/
増詩曰倬彼甫田歲取十千 又曰大田多稼 又曰
瞻彼阪田 又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注云公田者方
[028-53a]
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而同養
公田也 又曰田畯至喜注云田大夫勸農之官也
禮記曰人情者聖王之田也 王制曰古者公田藉而
不税 又曰圭田無征注云卿大夫士供祭祀之田也
圭潔也 又曰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為附庸閒田
諸侯之有功者取於閒田以禄之 左傳曰牽牛以蹊
人之田 又曰晉邢侯與雍子爭鄐田 又曰齊人歸
我汶陽之田 又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戰
[028-53b]
國策曰淳于髠曰道旁見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
史記曰漢立靈星祠以牛龍左角曰天田即農祥星也
晨見而祭之 又曰蘇秦曰使吾有負郭田二頃豈能
佩六國相印耶 前漢書曰限民名田 又曰趙充國
曰屯田内有亡費之利外有守禦之備 齊書曰元嘉
末青州饑劉善明家有積粟開倉以救鄉里百姓呼其
田為續命田 隋書文帝紀曰均天下田 隋書食貨
志曰宇文融括籍羡田 唐書曰婁師徳檢校豐州都
[028-54a]
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積榖百萬兵以饒給無轉餉和糴
之費 又曰張儉徙代州檢校都督勸墾田力耕歲數
稔乃建平糴法入之官由是積儲流贏 宋史曰賈似
道買公田以罷和糴 文中子曰通有先人之敝廬足
以蔽風雨薄田足以具饘粥讀書談道足以自樂不願
仕也 古詩曰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整冠 列仙傳曰麻姑曰東海三變為桑田
杜甫詩曰石田茅屋荒蒼苔 蘇軾詩曰我生無田食
[028-54b]
破硯注唐人以硯為良田舌耕而筆耒
  田二增/
増九等周禮注疏六卿之外有九等之田㕓里場/圃宅田士田賈田官田牛田賞田牧田 公
唐六典凡在京諸司有公廨/田皆視其品命而審其分給 養士張洽為白鹿書/院長凡養士之
田乾沒于豪/右者復之 種玉一統志種玉田在順天府玉田縣/漢揚雍伯作義漿飲行者三年有
人出石子遺之曰種此生美玉後雍伯嘗求徐氏女/徐云須白璧一雙可許聘于田中得白璧遂聘之
以書當田又云葉虞仲玉山人通判江州最廉潔其邦/人有解官歸者遽斥田數十頃以誇之虞仲
請以書二/十匱當田 喻禮于田禮運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禮不本于義猶耕而弗種
[028-55a]
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也講之以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不穫也合之于仁而不安之于樂猶
穫而不/食也 與嫂爭田逸民傳高鳳為太守之召恐不得/免乃詐與寡嫂爭田由是不仕
 買墓前田南史郭原平父母墓前有田不欲人躶體/耕䙝慢乃貿家貲貴買其田束帶耕墾
  邨一増/
増吳越春秋曰越有木客邨耆老云句踐使工人伐木
欲以獻吳久不得歸工人憂思作木客吟後人因以名
其地 吳興記曰上若邨下若邨俱出美酒 潛確𩔖
書曰樓桑邨在順天府涿州漢昭烈故居 又曰濠州
[028-55b]
鍾離縣有禹㑹邨 又曰魯源邨在兗州府曲阜縣尼
山南世傳叔梁紇居此 又曰窮桑邨在曲阜縣魯城
北少昊氏自窮桑登帝位即此 又曰朱陳邨在豐縣
一邨惟兩姓互為婚姻 又曰三田邨在西安府臨潼
縣田眞兄弟分而復合荆花再生即此 又曰水香邨
在襄陽府宜城縣唐段成式别業 又曰池州府秀山
門外有杏花邨杜牧詩遥指杏花邨即此 又曰西湖
邨在徳安府孝感縣宋太祖微時嘗索酒邨姥家姥持
[028-56a]
酒進言𣙜禁甚嚴此私釀幸密之後登極特寛西湖酒
禁 又曰小常邨在延平府境宋時叛卒楊勍寇劔州
過此掠一婦人欲汚之婦誓死不從遂遇害賊退收瘞
其屍遺跡宛然不滅每雨則乾晴則濕削去即復見覆
以他土則愈明 又曰梅花邨在羅浮山飛雲峰側趙
師雄一日薄暮于林中見美人淡妝素服行且近師雄
與語芳香襲人叩酒家共飲少頃一緑衣童來且歌且
舞師雄醉而卧久之東方已白視大梅樹下翠羽啁啾
[028-56b]
參横月落但惆悵而已
  邨二
増綘帳 錦沙潛確𩔖書曰綘帳邨在扶風馬融嘗過/此 又曰錦沙邨在嚴州府淳安縣傍
巖依壑錦石素波吳喜歎/曰名山幽谷故不虚賞 魯連 樂毅又曰魯連邨/在東昌府茌
平縣魯仲連所居此又曰樂毅邨在遼州和/順縣毅嘗避兵于 今邨有樂姓者皆其後 伏波
昭君又曰伏波邨在鳳翔府扶風縣馬援故居州又曰/昭君邨在荆州府歸州一云昭君生於陜 故陜
有昭/君邨 甪里 雍門又曰甪里邨在蘇州府城西洞庭/山即甪里先生故里 又曰雍門
邨在徐州城東南即雍門周善/鼔琴使孟嘗君泣下者即此 戚姬 莫愁又曰定/陶戚夫
[028-57a]
人故里名戚姬邨歌又曰莫愁邨在安陸府城西漢盧/家有女名莫愁善 舞嘗召入楚宫鄭谷詩石城背有
莫愁/邨 君子 老人又曰君子邨在衞輝府城西北蘧/瑗居此故名 又曰蜀青城山有
老人邨邨有溪多枸/杞根飲其水故壽 懸水 斷石莊子曰呂梁懸水/三千仞故今言呂
梁為懸水邨即百歩洪也東坡詩云亂山合沓圍彭門/官居獨在懸水邨 潛確𩔖書曰斷石邨在徽州府休
寜縣舊名吳口邨西南有石壁下臨深溪嘗有兩舟泊/此一祭一不祭其夜神人徙祭者舟北岸有石自絶壁
墜碎不祭者舟石/墜處遂成石室
  墩増/
増潛確𩔖書曰千墩在蘇州府崑山縣東南地名木瓜
[028-57b]
有墩九百九十九與此合為千墩故名 又曰皇墩在
徽州府歙縣西南河濵其地多竹有晉新安太守黄積
丘墓梁程靈銑故宅在焉墩之河流入歙水湖中有蜃
見夢于靈銑曰吾為呂湖蜃所厄君助吾靈銑如其言
彎弓射後蜃中之侯景之亂銑統鄉兵萬人保新安有
功至今廟食 又曰天女墩在崑山縣東南洪庄邨墩
之上下皆茅葦惟中間一路若經人行雖植草不生相
傳有帝女葬焉未知何代傍有金龍舟每風雨夕即聞
[028-58a]
金鼓聲邨民夜過其處見所謂龍舟者攫取之僅得一
人像可尺許及歸即大病又嘗有人欲發此為毒蜂飛
火所逐而止 又曰金陵有謝公墩謝安石所居後王
安石亦居之 又曰野湖墩在衢州府西安縣廣環二
十餘丈髙十丈獨立江濵花卉䝉茸與野湖相望曰筍
墩圎石如筍卓立溪中故名
  坡増/
増潛確𩔖書曰紅草坡在保定府束鹿縣唐禆將張興
[028-58b]
之墓餘卉皆綠草獨紅相傳為忠血所化 又曰棄金
坡在青州府安丘縣華歆擲金處 又曰峩嵋坡在平
陽府臨晉縣北東連猗氏西抵黄河又有大嶷小嶷南
北並峙如九嶷分支也 又曰孫臏坡在遼州和順縣
西南山勢盤曲西接馬陵闗相傳孫臏伏兵于此 又
曰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唐楊妃葬此 又曰雞鳴
坡在興安州紫陽縣髙出雲霄昔漢高祖微時行聞雞
鳴而止即此 又曰滾鐘坡在荆州府宜都縣東古有
[028-59a]
 金鐘寺忽一日寺鐘滾出行者見之大驚挽拽不勝遂
 入江去至今山坡有滾鐘迹 又曰石柱坡柱髙三尺
 在鬱林州相傳馬伏波所立 又曰望仙坡在南寧府
 城東北相對羅山古有羅秀者脩煉山頂上升而此坡
 與之正對故以望仙名宋狄青孫沔余靖征儂智髙駐
 師于此陶弼建三公亭于此 又曰大成坡在鶴慶府
 城東南頂有泉圎徑尺許深如之終歲不溢盛夏不涸
 相傳南詔䝉氏過此三軍無水渴甚拔劔挿地泉隨湧
[028-59b]
 出至今行人資焉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