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23-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類函卷一百十八
  封爵部一封爵總載/ 親戚封/
   封爵總載一
 原杜氏通典曰昔黄帝旁行天下分建萬國至于唐虞
 别為五等曰公侯伯子男則虞書所謂輯五瑞脩五玊
 是其制也五瑞即公侯伯子男之瑞珪璧/也五玉亦五等諸侯所執之玉夏與唐虞同
 殷制天子之畿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
[123-1b]
 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諸侯鄭元云此地/殷所因夏爵
 三等/之制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
 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
 國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為附庸閒田凡九州千七
 百七十三國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
 國為連連有帥三十國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
 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
 六長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
[123-2a]
左右曰二伯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 周制封
王者後凡有功之諸侯大者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
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所因殷之諸侯亦為黜陟之/其小者皆益之地為百里是
以周有爵尊而國小爵卑而/國大者唯天子畿内不增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
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
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衞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
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
[123-2b]
周之初列爵唯五公侯伯子男分土唯三公侯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方五十里並因殷制至周公攝
政制禮作樂列爵分土/皆五等公五百里云云凡諸侯世子世國大夫不世爵
使人以德爵以功謂縣内及列國諸侯為天子/大夫者不世爵而世禄避賢未賜爵
視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國列國及縣/内之國 秦制爵二十等
以賞功勞二十徹侯十九關内侯顏師古曰言有候號/而居京畿無國邑也
為荀綽百官表注曰時六國未平將帥皆家關中故以/ 號劉昭曰關内侯無土寄食在所縣民租多少各有
户數為限如淳釋曰列侯出關就國也但爵其身有家/累者與之關内之邑食其租稅 又有倫侯建成侯趙
亥昌武侯馮無擇是也但有封名而無食邑戰國之際/秦項之間權設班寵有加賜邑君者蓋假其位號或空
[123-3a]
受其爵耳則田嬰為靖郭君白起為武安君魏冉弟為/華陽君秦昭王弟為涇陽君及高陵君蔡澤為剛成君
其後項梁為武信君陳餘為成安君李左車為廣武/君之𩔖是也至漢尤多蓋在封爵之外别加美號也
漢興設爵二等曰王曰侯皇子而封為王者其實古諸
侯也故謂之諸侯王王子弟封為侯者謂之諸侯羣臣
異姓以功封者謂之徹侯大者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
户以為差降古分土而無分民自漢始分民而諸王國
皆連城數十踰於古制其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
有賜特進者其位在三公下其次列位有功德天子命
[123-3b]
為諸侯者謂之朝侯其位次九卿下皆平冕文衣侍祠
郊廟其稱侍祠侯者但侍祠而無朝位其非朝侯侍祠
而以下土小國或以肺腑宿親若公主子孫或奉先侯
墳墓在京師者亦隨時見會謂之隈諸侯凡諸侯王皆
金璽盭綬古者印璽通名/今則尊卑有别掌治其國王常冠遠遊冠綬
五采而多朱自稱曰寡人敎曰令又令諸王得推恩封
子弟為列侯於是齊分為七趙分為六梁分為五淮南
分為三又令諸侯十月獻酎金不如法者國除其縣邑
[123-4a]
皆别屬他郡千户置家丞不欲者聽之作左官之律附
益之法自後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至成帝綏和元年
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大司空何武奏罷内史相如太守/中尉如都尉參職是後中尉爭權
與王相/常不和漢初論功封列侯者凡百四十有三人蕭何/為冠
戚與定天下侯者二人凡列侯金印紫綬大者食縣小
者食鄉亭得臣其所食吏民食邑者除租每户一歲更
輸錢二百 後漢爵亦二等皇子封王其郡為國其列
侯雖鄧寇元勲所食不過四縣為侯國舊制列侯奉朝
[123-4b]
請在長安者皆位次三公中興以來唯以功德賜位特
進者次車騎將軍賜位朝侯次五校尉賜位侍祠侯次
大夫其餘以肺腑及公主子孫或奉墳墓亦為隈諸侯
明帝為四姓小侯開立學校置五經師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諸子
弟立學號曰四姓小侯以非列侯故/曰小侯禮記曰庶方小侯亦其義也諸王封者受茅土
歸以立社胡廣曰諸侯受封皆受茅土歸/立社稷本朝為宮室自有制度罪侯歸國不
得臣吏民至獻帝建安初封曹操為費亭侯亭侯之制
自此始也二十年曹公始制名號侯至五大夫與舊列
[123-5a]
侯關内侯凡六等以賞軍功 魏黄初三年初制封王
之庶子為鄉公嗣王庶子為鄉侯公之庶子為亭伯其
後定制凡國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縣侯次鄉侯次亭
侯次關内侯又置名號侯爵十八級關中侯爵十七級
皆金印紫綬關外侯爵十六級銅印龜紐墨綬五大夫
十五級銅印環紐亦墨綬自關内侯皆不食租虛封爵
自魏始 晉亦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晉令有開/國郡公縣
公郡侯縣侯伯子男及鄉亭/關中關内外等侯爵凡九等武帝受禪之初泰始元年
[123-5b]
封建子弟為王二十餘人以郡為國邑二萬户為大國
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户為次國置上軍下軍
兵三千人邑五千户為小國置一軍兵千五百人王不
之國宮於京師罷五等之制公侯邑萬户以上為大國
五千以上為次國不滿五千户為小國初雖有封國而
王公皆在京師咸寧三年詔徙諸王公皆歸國時楊珧/荀勗以
齊王攸有時名懼惠帝有後難乃追故司/空裴秀立封建之旨遂詔王公悉令歸國中尉領其兵
平原汝南琅邪扶風齊為大國梁趙樂安燕安平義陽
[123-6a]
為次國其餘為小國皆制所近縣益滿萬户又為郡公
制度如小國王中尉領兵郡侯如不滿五千户王置一
軍千一百人亦中尉領之於時唯特増魯國公户邑追
進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為郡公鉅平侯羊祜為南城
郡侯又南宮王丞隨王萬各於泰始中封為縣王邑千
户至是改正縣王增邑為三千户制度如郡侯亦置一
軍自此非皇子不得為王而諸王之支庶皆皇家之近
屬至親亦各以土推恩承其大國次國始封王之支子
[123-6b]
為公承封王之支子為侯繼承封王之支子為伯小國
五千户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公侯之支子皆為男非
此皆不得封其公之制度如五千户國侯之制度如不
滿五千户國亦置一軍千人中尉領之伯子男以下各
有差而不置軍大國始封之孫罷下軍曾孫又罷上軍
次國始封之孫亦罷下軍其餘付以一軍為常大國中
軍二千人上下軍各千五百人次國上軍二千人下軍
千人其未之國大國置守士百人次國八十人小國六
[123-7a]
十人郡侯縣公亦如小國制度既行所增徙各如本奏
既遣就國而諸公皆戀京師涕泣/而去及呉平後齊王攸遂之國凡名山大澤不以封
鹽鐵金銀銅錫始平之竹園别都宮室園囿皆不為屬
國其仕在天朝者與之國同諸入作卿士而其世子年
已壯者皆遣莅國其王公侯以下茅社符璽車旗命服
一如泰始故事凡王金印龜紐練朱綬遠遊三梁冠絳
紗朝服佩山元玉開國郡公縣公金章皁朱紱綬郡侯/青朱綬同進賢三梁冠絳朝服佩山
元玊開國縣侯伯子男/金章朱墨綬冠玊亦同初武帝踐阼封宣帝孫永為東
[123-7b]
莞郡王始置二卿侯以下置官屬隨國大小無定制諸
侯並三分食一 東晉元帝大興元年始制九分食一
元帝以西陽王羕屬尊元會特為設/牀明帝以羕王室元老特為之拜 宋氏一用晉制
凡王子為侯者食邑皆千户諸王世子皆金印紫綬進
賢兩梁冠佩山元玊初江夏王義恭為孝武所忌憂懼
故奏革諸侯㕔事不得南向坐國官正冬不得跣登國
殿及夾侍障扇不得雉尾劒不得鹿盧形但馬不得過
二諸侯常行車前後不得過六隊白直夾轂/不在其限刀不得過
[123-8a]
銀銅為飾諸王子繼體為王者婚葬吉凶悉依諸國公
侯之禮不得同皇弟皇子至孝建中凡國官屬不得/稱臣於其主改稱下官
齊封爵史闕 梁封爵亦如晉宋之制諸王皆假金獸
符第一至第十九諸公侯皆假銅獸符竹使符第一至
第五名山大澤不以封鹽鐵金銀銅鐵錫及竹園别都
宮室園囿皆不以屬國諸王言曰令境内稱之曰殿下
公侯封郡縣者言曰敎境内稱之曰第下自第下稱皆
曰寡人相以下公文上事皆詣典書世子主國其文書
[123-8b]
表疏儀式如臣而不稱臣文書下郡官皆言告諸王公
侯國官皆稱臣上於天朝皆稱陪臣有所陳皆曰上疏
其公文曰言事 陳置九等郡有王嗣王藩王開國郡
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沐食侯
鄉亭侯關内侯關外侯凡十二等鄱陽王之封也遣度
支尚書蕭睿持節兼太宰告於太廟五嶽尚書王質持
節兼太宰告於太社凡親王起家則為侍中若將軍方
得有佐吏無將軍則無府止有國官皇太子子冢嫡者
[123-9a]
封王依諸王起家餘子並封公起家中書郎諸王子並
諸侯代子起家給事王公子起家員外散騎侍郎令僕/子起家秘書郎若員滿亦為板法
曹雖高半階資給秘書郎下次令僕子起家著作佐郎/亦為板行參軍此外若有諸州主簿太學博士國常侍
奉朝請嗣王府參軍/並起家官未令發詔 後魏有王開國郡公散公侯散
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二等道武皇始元年始
封五等至天錫元年減五等之爵始分為四曰王公侯
子除伯男之號皇子及異姓元功上勲者封王皇族及
始藩王皆降為公諸公降為侯侯子亦以此為差於是
[123-9b]
封王者七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者七十九人子者百
有三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縣子封小縣其後
復加伯男焉 北齊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
列大司馬上非親王則在三公下封内之調盡以入臺
三分食一公以下四分食一 後周制封爵郡縣亦有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者皆加開國授柱國大將軍開府
儀同者並加使持節大都督 隋開皇中制國王郡王
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凡九等樊子蓋進爵封為濟/公言其功濟天下特
[123-10a]
為立名無/此郡國至煬帝唯留王公侯三等餘並廢之皇伯叔
昆弟皇子是為親王 唐有國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
郡公縣公開國侯伯子凡九等高祖初受禪以天下未
定廣封宗室從弟及姪年始孩童者數十人皆封為郡
王太宗即位謂侍臣曰徧封宗子於天下便乎尚書右
僕射封德彝對曰不便厯觀往古封王者今日最多兩
漢以降唯封帝子及親兄弟若宗室疎遠者非有大功
如周之郇滕漢之賈澤並不得濫叨名器所以别親疎
[123-10b]
也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封王爵命既崇多給力役蓋以
天下為私殊非至公馭物之道也太宗然之於是率以
屬疎降爵唯有功者數人得王餘並封縣公貞觀十一
年六月詔荆王元景等二十一王為諸州都督刺史咸
令子孫代代承襲非有大故無或黜免其後並不願行
乃止後定制皇兄弟皇子為王皆封國之親王龍朔二/年制諸
王子嫡者封郡王任職從四品下敘其衆子封郡公從/五品上敘貞觀中王珪奏曰三品以上遇親王於塗皆
降乘違法申敬有乖儀准太宗曰卿皆自尊而卑吾子/乎魏徵曰自古迄今親王班次三公之下今三品皆天
[123-11a]
子列卿及八座之長為王降/乘非王所宜當也詔從之太子男封郡王其庶姓卿
士功業特盛者亦封郡王自至德元年至大厯三年封/異姓為王者凡百一十二人
其次封國公其次有郡縣開國公侯伯子男之號亦九
等並無官土其加實封者則食其封分食諸郡以租調
自武德至天寶實封者百餘家自至德二年至大厯/三年食實封者三百六十五家凡食四萬四千八百
六十/户開元四年三月制諸封國自始封至曾孫者其封
户三分減一十年凡諸王以下所食封邑皆以課户充
州縣與國官邑官共執文帳准其户數收其租調均為
[123-11b]
三分其一入官其二入國公所食邑則全給焉二十年
五月敕諸食邑實封並以三丁為限不須一分入官其
物仍令封隨庸調送入京 增文獻通考曰封爵之差
唐制王食邑五千户郡王國公三千户開國郡公二千
户縣公千五百户伯七百户子五百户男三百户又有
食實封者給縑帛每賜爵逓加一級唐末及五代始有
特加邑户而罷實封之給又去縣公之名封侯以郡宋
朝沿其制文臣少卿監以上内職崇班以上有封爵丞
[123-12a]
相學士刺史大將軍諸司使以上有實封但以增邑數
為差不繫爵級邑過其爵則幷進爵焉止於開國郡公
每加食邑自千户至二百户實封自六百户至百户皆
六等親王重臣或特加有踰千户者郡公食邑有累加/至萬餘者實封至
數千者又於王爵之上有國王及/西平南平之號皆非常典所加凡加食邑宰相千户
實封四百户餘降麻官七百户實封三百户直學士以
上五百户實封二百户舎人待制散尚書至少卿監以
上實封一百户食邑三百户封縣開國男五百户封子
[123-12b]
七百户封伯千户封郡侯二千户封公千五百户以上
始加實封惟將相食邑萬户即開國亦或謙而不就者
宋仁宗慶厯七年郊惟夏竦滿萬户中書請封英國公
因詔使相未滿萬户皆得封皇屬有特封郡公縣公或
贈侯者無開國字侯無開國字在/開國郡公之上開寶以來伐國降主
及外臣叛命赦不誅者亦封侯皆因名以著罪焉開寶/四年
劉鋹封恩赦侯九年李煜封違命/侯淳化五年趙保中封宥罪侯又采秦制賜民爵曰
公士其王公以下封國之名舊有大次小三等以為進
[123-13a]
封之次然或封拜又有權升次小者為大國者淳化五/年九月
詔升壽為大國列於晉之下燕之上咸平六年八月故/兖王追封安王升安為大國景德二年八月故雍王追
封鄆王乃升鄆為大國大中祥符七年五月故舒王追/封曹王乃升曹為大國乾興元年三月追封鄧申冀三
大長公主並/升為大國景祐中詔春秋秦漢以來及皇朝所封舊
名分别大次小三等以為定制焉太祖時詔晉王太/宗
廷/美武功郡王德/昭朝會班宰相上太宗太平興國八年
詔自今宰相序立宜在親王上宰相宋琪李昉等頓首
言漢法丞相在諸侯王下請入舊制不許 自燕王薨
[123-13b]
祖宗之後未有封以王爵者慶厯四年以富弼建議遂
次第封拜封德文東平郡王濮王汝南允弼北海允良
華原郡王從藹英國公從煦安國公宗説祁國公宗保
建安郡公宗達恩平郡公守望清源郡公辛已詔德文
等十人並列本班之上少前 巵言曰宋祖之取天下
易於反掌而獨運籌䇿削平僣偽當時佐命諸臣如石
守信高懷德皆一時推戴之誠耳其參謀密勿勘定四
方者不過趙普曹彬潘美數人非有蕭曹良平之竒房
[123-14a]
杜魏徵之識韓彭英衞之勞也而藩鎮之歸附者皆因
其本爵授之故封典闕焉其後惟崇文事不尚武功雖
以李繼隆狄青之勲未有封爵而文臣至於宰執則無
不封國公者矣漢法非軍功不侯而宰相封侯者班史
列之恩澤傳蓋彼以分封為重此以名器為重古今異
變不可以㮣論也 又曰遼之封爵惟有國王郡王國
公三等郡名率以漆水栁城混同蘭陵亦如宋高密建
安之類國名則屢進屢改有加至二國者其初宗室與
[123-14b]
勲戚無異道宗太康五年十一月詔惟王子封一字王
餘並削降蓋虛崇爵號大略如宋制而食邑户數亦不
可考矣遼之外戚多以功/封非盡由恩澤也 續文獻通考曰金熙宗天
眷元年十月始定封國制其制屬於吏部凡封王大國
號二十曰恒明昌二年以漢遼唐宋梁殷楚類皆昔/有天下之號不宜封臣下遂皆改之
舊為/梁舊為/秦舊為/秦舊為/漢舊為/漢舊為/齊趙越譙舊/為
殷/舊為/楚魯冀豫絳舊為/唐兗鄂舊為/呉舊為/蜀舊為/陳
次國三十曰涇舊為/隋鄭衞韓潞豳瀋岐代澤徐滕薛紀
[123-15a]
舊為/原邢翼豐畢鄧鄆霍蔡瀛按金格葛/當在此沂荆榮英壽
溫小國三十曰濮遂舊為/濟道定景後改/為鄒申崇宿息莒鄴
郜舒淄郕萊舊為宋以/避諱改之鄖郯把向管舊為郇興/定元年改密胙任
載鞏將士民須知/曰舊為葛蕭莘苪封王之郡號十金源廣平平
原南陽常山太原平陽東平安定延安封公主之縣號
三十樂安清平蓬萊滎陽棲霞壽光靈仙壽陽鍾秀惠
和永寧慶雲靜樂福山隆平德平文安福昌順安樂壽
靜安靈壽大寧聞喜秀容宜芳真寧嘉祥金鄉華原其
[123-15b]
封爵正從品級高下正從一品曰郡王曰國公正從二
品曰郡公正從三品曰郡侯正從四品曰郡伯正五品
曰縣子從五品曰縣男凡食邑封王者萬户實封一千
户郡王五千户實封五百户國公三千户實封三百户
郡公二千户實封二百户郡侯一千户實封一百户郡
伯七百户縣子五百户縣男三百户皆無實封 又曰
元宗室駙馬通稱諸王歲賜之頒分地之大所以盡夫
展親之義者亦優且渥然初制簡朴位號無稱惟視印
[123-16a]
章以為輕重厥後遂有國邑之名而印章之等猶前日
也 又元制封一字王者金印獸紐兩字王者金印螭
紐次有金印駝紐金鍍銀印駝紐金鍍銀印龜紐有止
用銀印龜紐等級不同如此又同姓有無國邑而稱王
者但曰宗王 元初以親王分封西北其地極遠去京
師數萬里以故其地莫得而詳如寧肅王托克托者太祖
長子卓沁太子之第五子也不載何時封王而見之表
中托克托薨弟伊濟貝嗣至元二年遣使表求分地歲賜
[123-16b]
以賑給軍站京師元無所領至大元年伊濟貝薨子嘉
鼐巴嗣其位下舊賜平陽晉州永州分地歲賦中統鈔
二千四百定自至元己卯歲始給之 明洪武三年詔
立長子標為皇太子封第二子樉為秦王次棡晉王棣
燕王橚呉王楨楚王榑齊王梓潭王把趙王檀魯王姪
孫守謙靖江王皆授以冊寶設置相傅官屬及諸禮儀
八年定諸王宗人禄米每歲親王五萬石靖江王二萬
石郡王六千石郡王諸子年十五人賜田六十頃為永
[123-17a]
業除其租九年定王府官制又定諸王及公主歲供之
等十七年更定冊寶親王俱授以金冊金寶王妃止授
金冊不用寶皇太子之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
王授以塗金銀冊銀印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為王世
子授以塗金銀冊銀印次子及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
冊印亦如之郡王次子授鎮國次孫輔國次曾孫奉國
皆將軍凡三等次元孫鎮國次五世孫輔國次六世孫
奉國皆中尉凡三等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孫
[123-17b]
女曰郡君曾孫女曰縣君元孫女曰鄉君凡五等靖江
王府視郡王降一等
  封爵總載二
原周易曰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又曰利建侯 尚
書曰爵罔及惡德惟其賢 周禮曰諸公之地封疆方
五百里其食者半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參
之一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參之一諸子之
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諸男之地封疆方百
[123-18a]
里其食者四之一 又曰王作六瑞以等邦國公執桓
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 又曰典
命掌諸侯之五儀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其國家
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侯伯七命其國家宮
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
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五為節 左傳曰齊莊公為勇爵
殖綽郭最欲與焉州綽曰東閭之役臣左驂迫還於門
中識其枚數其可以與乎公曰子為晉君也對曰臣為
[123-18b]
隸新 逸周書曰能移於衆與百姓同謂之公 又曰
能樹名生物與天道俱謂之侯 又曰齊衆時作謂之
伯 白虎通曰景風至爵有德封有功 又曰受命之
王致太平之美羣臣上下之功故盡封之及中興征伐
大功皆封盛德之士亦封之以德封者必試之為附庸
三年有功因而封之五十里元士有功者亦為附庸也
其位大夫有功成封五十里卿成封七十里公成封百
里 又曰王者即位先封賢者憂民之急也故列土分
[123-19a]
疆非為諸侯張官設府非為卿大夫皆為民也 孝經
援神契曰侯候也所以守蕃也 孟子曰有天爵有人
爵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
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天爵則惑之甚者也 呂氏春秋
曰太公望封於齊周公旦封於魯二君者甚相善也相
謂曰何以治國太公望曰尊賢上功周公曰親親上恩
太公曰魯自此削矣周公曰魯雖削有齊者亦必非呂
[123-19b]
氏也其後齊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氏有齊國
魯日以削至於僅四十四世亡 管子曰爵不尊禄不
重者不與圖難犯危以其道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
王制軒冕足以著貴賤不求其美設爵禄足以守其服
不求其親使君子食於道小人食於力 淮南子曰爵
禄者人臣之銜轡也 袁子曰今有卿相之才居三公
之位脩其政治以寧國家未必封侯也今軍政之法斬
一牙門將者封侯夫斬一將之功孰與安寧天下者乎
[123-20a]
夫斬一將之功者封侯失封賞之意也 商君書曰明
王之所貴唯爵爵賞不榮其民不急列爵不顯則民不
事爵易得則民不貴禄賞不道則民不以死爭位也
又曰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官爵也國之所以興者農
戰也今民求官爵皆不農戰而以功言虚道此謂勞民
者其國必削 鹽鐵論曰昔太公封營丘之墟辟草萊
而居焉地薄人少於是通利末之道極女工之功是以
鄰國交於齊財蓄貨殖世為彊國管仲相桓公襲先君
[123-20b]
業輕重之變南服彊楚而霸諸侯 史記曰殷以前尚
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於魯衞地各
四百親親之義褒有德也太公兼五侯地尊勤勞也
又曰騶忌見威王王説之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髠見之
曰善説哉髠有愚志願陳諸前髠説畢趨出至門而面
其僕曰是人者吾與之微言五其應我若響之應聲是
必封不久矣 漢書曰李廣與望氣王朔語曰漢擊匈
奴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侯校尉以下材能不及中人
[123-21a]
以軍功取侯者數十人廣不為後人然終無尺寸功以
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耶朔曰將軍自念豈嘗
有所恨者乎廣曰吾為隴西太守羌嘗反吾誘降八百
餘人詐而同日殺之至今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
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也 漢官儀曰皇后父兄
率為特進侯朝會位次三公故章帝啓馬太后曰漢興
舅氏之封侯猶皇子之為王其功臣四姓為朝侯侍祠
侯皆在卿校下 漢雜事曰天子太社以五色為壇封
[123-21b]
諸侯者取其土苴以白茅授之各以所封方之色以立
社於其國故謂之受茅土漢興唯皇子封為王者得茅
土其他臣以户賦租入為節不受茅土不立社 東觀
漢記曰上封功臣皆為列侯大國四縣餘各有差博士
丁恭等議曰古帝王封諸侯不過百里故利以建侯取
法於雷强榦弱枝所以為治也今封諸侯四縣不合法
制上曰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
者乃遣謁者即授印綬 又曰馮勤使典諸侯封事勤
[123-22a]
差量功次輕重國土遠近地勢豐薄不相踰越莫不厭
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 後漢書曰張安世自
昭帝時封為富平侯傳國至八代孫吉無嗣國除經厯
篡亂二百年間未嘗譴黜封者莫與為比 百官表注
曰五等諸公周官金章朱綬朱質四采元文織百四十
首廣尺四寸長一丈六尺朝服進賢三梁冠官品第二
地方七十五里位視三公班次邑三千八百户國秩絹
千八百匹妾六人車前司馬十四人旅賁五十人 又
[123-22b]
曰縣侯漢官也自縣侯而下通號列侯金章紫綬朝服
進賢三梁冠官品第三光武中興論功封大功臣呉漢
鄧禹各四縣賈復朱浮三縣耿弇等二十九人 又曰
縣侯有家丞庶子之官列侯皆亦如之 漢官解詁曰
列侯本為徹侯避武帝諱曰通侯舊時文書或爵通侯
是也後更曰列侯今俗人或都言諸侯乃王爾非此也
列侯歸國不受茅土不立宮室各隨貧富裁别庶以守
其寵 環濟要略曰爵有五等公者無私也故文背厶
[123-23a]
為公 又曰伯把也把持政事也 又曰子猶孳孳恤
下之稱也 又曰男任也任治政事受王命為君也
諡法曰執應八方曰侯 相書曰天中容半印封侯
又曰天中正臽如刀者封侯 增曹冏封建論曰割裂
州國分王子弟封三代之後報功臣之勞士有常居民
有定主枝葉相扶首尾為用 賈誼曰夫欲天下之治
安莫若衆建諸侯而少其力 劉向諫成帝曰臣聞公
族者國之枝葉枝葉不茂則本根無所托庇 令狐德
[123-23b]
棻曰分命賢戚布於内外料其輕重間以親疎首尾相
持遠近為用使其勢位足以扶危權力不能為亂事業
既定僥倖自息 唐太宗曰不井田不封建不足以法
三代之治 唐劉秩曰古者公侯受封之地雖多而制
禄不過十倍其卿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名山大澤不
以封必賜弓矢然後征必賜珪瓚然後鬯有巡狩有述
職有慶有讓 又曰封建者古帝之所以建萬世之長
䇿必以三代之公心行三代之良法乃可不則非君上
[123-24a]
之利非百姓之利並非受封者之利也 歐陽脩曰救
土崩之難莫若建諸侯削尾大之勢莫若置守宰 又
曰封建湯武之不得已也 栁宗元曰封建更古聖王
而莫能去之蓋非不欲去之也勢不可也勢之來其生
人之初乎不初無以有封建封建非聖人意也 胡寅
曰封建與天下共其利天道之公也 呉萊曰井田小
封建也封建大井田也 馬端臨曰必有公天下之心
然後能行封建無則莫若郡縣 又曰秦漢以來所謂
[123-24b]
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
若關内侯則惟以虛名食廩禄而已景武而後始令諸
侯王不得治民不過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又
曰至東都始有未與國邑先賜美名例如靈壽王征羌
侯之𩔖明帝有四姓小侯乃樊郭陰馬外戚子弟也又
肅宗賜東平王蒼列侯印十九枚令王子年五歲以上
者皆帶之 山堂肆考曰易稱建萬國親諸侯蓋親賢
兼封也 又曰漢諸侯王表漢興之初海内新定同姓
[123-25a]
寡少懲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
臣侯者百有餘邑尊王子弟大啓九國諸侯比境周匝
三垂天子自有三河凡十五郡公主郡侯俱邑其中而
藩國之大者跨州兼郡連城數十宗室百官同制京師
可謂矯枉過其正矣 呂覽曰神農封建彌近彌大彌
遠彌小海上乃有十里之邦 蘇軾曰傳稱武王克商
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爵五品而
土三等蓋千八百國周室既衰轉相吞幷春秋之世見
[123-25b]
於經傳者總一百二十四國
  封爵總載三
原建德 䇿勲天子建徳注德有德/諸侯 建善則治 制域 連城周/禮
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遜後漢竇/融辭封曰子頑鈍不可連城廣土詳 讓封 賜履
 執圭賜我先君履注所踐履之/界也 公執桓圭詳前二 正封 就國天子/建國
諸侯正封封疆有定也非史尚父封齊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人曰客寢甚安殆 就國也時難得易失太公聞
遂夜衣而行比至果/萊人來伐爭營丘 藩屏 夾輔左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夾輔周
室/ 建置 懷柔又子產云建置豐氏故又周之有懿/德也猶曰莫若兄弟 封建之其懷
[123-26a]
柔天下也猶/懼有外侮 陪敦 昵近陪多敦厚/ 昵親也 疏爵 高爵
漢書疏爵貴之高漢高/詔公乘已上皆 爵也 啓爾宇 圖爾居詩大啓爾/宇 又我
 圖爾居莫如南/土封申伯也 告后土 私湯沐周禮大宗伯王大/封則先告后土
漢高時大饑自天子至封君其湯沐/邑各為私奉養不領於天下之經費 封都鄉 封不
史闞澤字德潤以儒學勤勞封都鄉侯/ 彭寵蒼頭子密殺寵詣闕封不義侯 桐圭之戲
 鵲印之封成王戲剪桐葉為圭封唐叔/詳後親戚封中 下張顥事 脤膰之禮
 帶礪之誓周禮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 下詳後國及苗裔注 世及之祚
 國除之典立子孫也國漢/制有罪者 除 封以土地 錫之山川
[123-26b]
周禮典瑞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以土地注度地封/諸侯以土圭測日景觀分寸長短制其域也 下毛詩
 列爵惟五 分土惟三周禮五等諸侯也等諸/侯之國大小有三 親
疎並建 功德有加宗無雜居者禮有/功德於民 加地 十有五人
三十六郡武王克商建兄弟之國十有五人李史丞相/綰言燕齊荆地逺請立王而鎮之 斯曰諸
子功臣重賞賜之甚易制天下無異意安寧之術也置/諸侯是樹兵本也始皇曰廷尉議是遂分天下為三十
六/郡 不削而弱 當刑而王主父偃欲削諸侯權請推/恩封子弟人人喜不削而
弱王黥布少時人相曰當刑/而 後果坐法黥布心喜之 天誘歸國 地足容人
蒯瞶歸國使告於王曰天誘其衷獲嗣守封焉/ 穀梁古者天子封諸侯其地足以容其人 同姓
[123-27a]
異姓 益地削地周禮同姓以封異姓以封之禮諸侯/有功則益地取閒田以益 有罪則
削地削地/歸之閒田 降虜悉封 渡遼擅封景帝欲封降虜王/徐盧等五人丞相
亞夫議不可帝悉封侯後漢梁慬為渡遼將軍擅/封單于兄塗奴為羌 授以印綬坐專擅扺罪也 不
得專封 惟乃服命穀梁城楚丘封衛非天子不得專/封雖通其仁義而不與故曰仁不
勝/道 疇其爵邑 脩其禮物疇者算邑/不復減也 不合於天子
 庸建於上公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注以國/附於大國不能自以行其道也 下尚
書/ 曲阜方七百里 樂鄉多四百頃禮成王以周公/有勲勞於天下
是以封周公於曲阜之地方七百里革車千乘多漢匡/衡字稚圭為丞相封僮之樂安鄉郡國誤分界 四百
[123-27b]
頃衡後封臨淮郡之國遣人之僮收田租穀九/千石司𨽻劾衡專地盜土以自益免為庶人 有分
土無分民 出六竒益六邑地理志分民謂計若/干户 下陳平事 建
立子孫 藩屏社稷漢書/高皇 錫以土田 命之車服
建邦啓土 裂地開國史/ 義先立愛 仁不遺親
建賢立德 錫壤開封 綏麟趾之族 廣犬牙之封
 厚骨肉之恩 重山河之誓 宗子維城之固 本
枝磐石之安 齊胙太師永表東海 晉登侯伯大啓
南陽太公也/文公 分茅錫土地列犬牙 疏爵建侯位崇
[123-28a]
龍頟龍頟定遠/並封侯 周建懿親五等列爵 漢封異姓八
國皆王高祖定天下功臣/封八國諸侯王也 周室將遷必依晉鄭之國
 漢家保定亦因齊楚之功 五等開封周乃寵諸兄
弟 七王建國漢則祚及子孫 增分土而開者九國
當高祖之初 同日而立者三王在孝武之世 沛公
矜嚴 東平智惠 周位卿士以同姓 唐列宗室於
輔臣 授桐貽緒 訓梓垂芳 稟潤天潢 承暉日
觀 雅道貴於東平 文藝高於北海 楚詩蚤習
[123-28b]
沛易先通 齊衡兩獻 比迹二南 周公族多聮三
司 唐台司亦用九人 旦奭兼師保之任 勉石稱
宰輔之賢以上俱/玉海 謹文王安否之問敢怠帥行 書
唐宗仁孝之詩仰祈札賜 姬姓作蕃未成人而賜履
 漢宗受社方在褓以錫封 世祖推恩長安立六子
之宅 明皇廣愛華清建百孫之居 將以鼓鐘對峙
黄麾之仗 授以璽紱交輝青輅之旂 貴爵名城寵
冠公侯之上 高牙大斾榮兼將相之崇 深根固本
[123-29a]
以扶不拔之基 强榦弱枝以闡無窮之祚 丕衍洪
圖 茂膺顯冊 烈祖文孫 皇枝帝載 任事而爵
 論功以封 有光帝載 昭宣廟謨 命以圭社
崇其禮物 列爵以旌德 胙土以報功 視儀數於
三台 超爵名於五等 河間禮樂 江夏忠勤
  封爵總載四
原爵以馭貴周禮太宰職云一/曰爵以馭其貴也 爵以辨貴禮記中庸/篇云序爵
所以辨/貴賤也 以賢制爵周禮司徒職云以賢/制爵則民慎德也 以德詔爵
[123-29b]
司士/職云 著德極才白虎通云必封諸侯何重民之至也/善惡比而易知故擇賢而封使治其
民以著其德極其才上以尊天子/稱藩輔下以子養百姓施行其道 論功封爵晉百官/表注云
高祖定天下論功封/爵一百三十有三人 懷萬邦易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建萬國
易/ 建侯樹屏書/ 開國承家易/ 以蕃王室書/ 蕃
衞天子史記高祖功臣表序云書曰協和萬國遷于夏/商或數千歲蓋周封八百幽厲之後見於春秋
尚書有唐虞之侯伯歷三代千有餘載自/全以蕃衞天子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 取象剛柔
晉百官表注云王者之/制公侯伯子男五等 取法於雷詳前/二 國及苗裔
史記功臣表序云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𢃄泰山如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案應劭注曰帶衣帶也礪砥石
[123-30a]
也河當何時如衣帶山當何時/如砥石言如帶砥國乃絶耳 制始黄唐見陸/機論 立
爵五等晉百官表注云周道興隆三聖制法立爵五等/封國八百親親建國則周公宅魯康叔啟衛賢
賢表德則太/公封齊也 制土三等白虎通云制土地三等何/因土地有高下中三等
剖符之封 析圭之爵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云夫邊郡/之士觸白刃冐矢石人懷怒心
如報私讎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位為通侯居列東第 大侯萬家史記高祖功/臣表序云漢
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
六百/户 地方百里 大小相維 萬國相維功臣/表云 五
等法五行 三等法三光並白/虎通 斬一將封侯袁子詳/前二
[123-30b]
 從無爵封侯王粲爵論云後世賞人不由/等級從無爵封為列侯也 名山大
澤不以封白虎通曰不以封者與百姓共之不使一國/獨專也山林之饒水泉之利千里相通所以
均有無/贍不足 巖險之邑不以封魏書相國/晉王奏 國為己土衆
皆我民陸機云立五等則知/國為己土衆皆我民 五命賜則七命賜國周/禮
大宗伯職曰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賜則六命賜官七命賜
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地案鄭注云則者/法也出為子男元謂則 未成國之名 八命作牧
鄭注云謂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專征伐於諸侯 九命作伯鄭注云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為
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 受明器於王室左/傳 錫介圭以作寶詩/嵩
[123-31a]
高篇錫爾介圭以作/爾寶介一尺二寸也 爵人於朝與士共之白虎通云/爵人於朝
者示不私人以官/與衆共之義也 封侯於廟不自專也又云封諸侯/於廟者示不
自專也明法度皆祖/之制也舉事必告焉 任事然後爵之禮王制篇云任/事然後爵之注
曰爵者謂/正其秩次 稱人美則爵之禮/記 封諸侯以夏養賢也
又云封諸侯以夏何陽氣盛養故封諸/侯盛養賢也封立人君陽德之盛者 繼世以立諸
侯象賢也白虎/通 金路九就同姓以封周禮巾車職云/掌公車之政令
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以治其出入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錫樊纓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斿以祀二曰
金路鉤樊纓九就建/大旂以賔同姓以封 象路七就異姓以封又云象輅/朱樊纓七
[123-31b]
就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 革路龍勒以封四衞又云革路龍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
即戎以/封四衛 木路鵠纓以封蕃國又云木路前樊鵠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
  封爵總載五
原詔梁任昉初封功臣詔曰草昧權輿事深締構康俗
成務義在庇民自非羣才並軌文武宣翼將何以啓兹
景祚𢎞此帝圖或運籌帷帳經啓王業或攻城略野殉
義忘生或腹心爪牙折衝禦侮忠勤茂德夷險一致並
宜建國開宇蕃屏王室山河之誓永永無竆
[123-32a]
原論後魏王粲爵論曰依律有奪爵之法此謂古者爵
行之時民賜爵則喜奪爵則懼故可以奪賜而法也今
爵亊廢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奪之民亦不懼賜之民亦
不喜是空設文書而無用也今誠循爵則上下不失實
而功勞者勸得古之道合漢之法以貨財為賞者不可
供以復除為賞者租税損減以爵為賞者民勸而費省
故古人重爵也 晉陸機五等論曰五等之制始於黄
唐郡縣之治創自秦漢得失成敗備在典謨是以其詳
[123-32b]
可得而言夫先王知帝業至重天下至曠曠不可以偏
制重不可以獨任任重必於借力制曠終乎因人於是
乎立其封疆之典財其親疎之宜使萬國相維以成磐
石之固宗庶雜居而定維城之業知其為人不如厚已
利物不如圖身安上在於悦下為己在乎利人是以分
天下以厚樂而已得與之同憂饗天下以豐利而我得
與之共害故諸侯享食土之實萬國受世及之祚夫然
則南靣之君各務其治世治足以敦風道衰足以禦暴
[123-33a]
故彊毅之國不能擅一時之勢雄俊之士無所寄霸王
之志降及亡秦棄道任術懲周之失自矜其得尋斧始
於所庇制國昧於弱下國慶獨享其利主憂莫與共害
雖速亡趣亂不必一道顛沛之釁實由孤立是蓋思五
等之小怨忘經國之大德知陵夷之可患闇土崩之為
痛漢矯秦枉大啓侯王境土逾溢不遵舊典是以諸侯
阻其國家之富憑其士民之力勢足者反疾土狹者逆
遲六臣犯其弱綱七子衝其漏網皇祖夷於黥徒西京
[123-33b]
病於東帝是蓋過正之災而非建侯之累也
  親戚封一
原毛詩曰乃命魯公俾侯于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
又曰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于海邦淮夷來同 左氏
傳曰王將以狄伐鄭富辰諫曰不可臣聞之太上以德
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
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衞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
郇文之昭也䢴晉應韓武之穆也凡蔣邢茅胙祭周公
[123-34a]
之𦙍也 孟子曰象至不仁封諸有庳仁人之於弟也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親之欲其貴也愛
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者富貴之也身為天子弟為匹
夫可謂親愛之乎 帝王世紀曰成王元年周公為冢
宰攝政王生少未能治事故號曰孺子八年春正月朔
王始躬政事以周公為太師封伯禽於魯父子並命周
公拜於前魯公拜於後王以周公有勲勞於天下故加
魯以四等之土兼二十四附庸地方七百里 史記曰
[123-34b]
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予虞曰以唐封汝史佚因
言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
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漢書曰漢興之初尊王子弟大啓九國京師内史凡
十五郡公主列侯頗邑其中蕃國大者跨州兼郡連城
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諸呂之難賴於諸侯也 增
左傳僖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
於成周而作詩曰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
[123-35a]
兄弟 周語五等之侯兩社之輔三等之采六遂之邑
有封畛土略以處之彞器分物以昭之祝宗上史以秩
之宗氏分族以聯之 左傳昭二十六年王子朝曰武
王成康並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無專享文武之功
 二十八年成鱄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
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 定四
年子魚曰成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 襄二十九年叔
侯曰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 隱六年我周之
[123-35b]
東遷晉鄭焉依 僖五年宮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
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周語宣王欲任國子之
能導訓諸侯者樊穆仲曰魯侯孝乃命魯孝公於夷宮
賈侍中云國子諸侯之嗣/子欲使訓導諸侯子也 荀子周公立七十一國姬
姓獨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孫茍不狂惑者莫不為天下
之顯諸侯 史記表文武成康所封數百而同姓五十
三 賈誼傳高皇帝擇良日立諸子雒陽上東門之外
畢以為王而天下安注顏師古曰諸侯國在/關東故於東門外立之 史記表
[123-36a]
高祖子弟同姓為王者九國惟長沙異姓注徐廣曰齊/楚荆淮南燕
趙梁代淮陽/荆絶乃封呉 唐世系表漢鑒秦務廣宗室世其土地
 黄圖漢儀冊封諸王必於祖廟冊命之示不敢專也
 漢書諸侯王表文帝采賈生之議分齊趙景帝用晁
錯之計削呉楚武帝施主父之䇿下推恩之令 王子
侯表大哉聖祖之建業也後嗣承序以廣親親至於孝
武以諸侯王疆土過制或僭差失軌而子弟為匹夫輕
重不相準於是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
[123-36b]
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自是支庶畢侯矣 主
父偃傳偃説上曰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
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
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使人人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
其國必稍自銷弱矣上從其計 史記三王世家制曰
康叔親屬有十而獨尊者褒有德也周公祭天于郊故
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賢不肖差也朕甚慕焉
 又曰自呉楚後五宗王世漢為置二千石去丞相曰
[123-37a]
相銀印諸侯獨得食租税注景帝子十三人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為一宗故曰五
宗/ 後漢書光武紀建武十五年初巴蜀既平大司馬
呉漢上書請封皇子不許重奏連歲乃詔諸臣議大司
空融等議曰古者封建諸侯以藩屏京師周封八百同
姓諸姬並為建國高祖聖德光啓天下封立兄弟諸子
不違舊章陛下興復宗統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廣
地或連屬縣今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宜因盛夏吉時
定號位以廣藩輔 後漢書百官志注臣昭曰高祖謀
[123-37b]
深慮久封建子弟蕃維盤固齊代淮楚皆為外重哀平
之際劉氏徧於四海宗正著錄遂以萬數後漢循前規
光武十子並列畿外近郡孝明八國不能開庇遠民國
近則不可以大不大則不足為彊本支之援終以少固
漢氏得之微猶能四百載魏氏失之甚不滿數十年
晉世矯枉太過非簡賢之授無愚智之辨 魏東阿王
植上疏曰權之所在雖疏必重勢之所去雖親必輕蓋
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 晉武
[123-38a]
十三王傳泰始之受終也乃憲章往昔廣誓山河大開
藩屏文昭武穆方駕於魯衞應韓磐石犬牙連衡於呉
楚齊代 唐膠東王傳唐始興務廣支蕃鎮天下封德
彞曰漢所封惟帝子若親昆弟其屬遠非大功不王如
周郇滕漢賈澤尚不得茅土所以别親疎也於是疏屬
王者皆降為公唯嘗有功者不降 贊曰天下已定帝
與名臣蕭瑀等喟然講封建事欲與三代比隆而魏徵
李百藥皆謂不然徵以民人始復生業遽起而瓜分之
[123-38b]
故有五不可之説百藥舉春秋二百四十六年之禍亟
於哀平桓靈詆曹元首陸士衡之言以為謬悠天子由
是不復議至名儒劉秩目武氏之禍至謂郡縣可以小
寧不可以久安大抵與曹陸相上下而杜佑栁宗元深
探其本據古驗今而反覆焉
  親戚封二
原王者始起封諸父昆弟白虎通云王者始封諸父昆/弟示與已共財之義故可以
共土/也 天下太平乃封親屬又云天下太平乃封/親屬者示不私也 割
[123-39a]
名都以建周親後漢書章帝紀論云章/帝割裂名都以崇周親 推私恩以分
子弟史記王子侯表序云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 並建母
左傳曰召伯盈逐王朝奔楚使告於諸侯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並建母弟也 以
輔王室史記諸侯年表曰武王成康所封數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過百里下三十里以輔衞王室
 褒有德又曰周封伯禽康叔於魯/衞親親之義褒有德也 愛所愛韓詩外/傳云周
兼制天下立國七十二姬姓獨居五十五周之子孫茍/不狂惑莫不為天下顯諸侯夫是之謂能愛其所愛矣
 犬牙相制漢文帝紀云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謂磐石之宗也 封域相近
晉起居注/武帝詔 承衞天子史記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廣彊庶孽以鎮撫四海用承衞
[123-39b]
天子/也 蕃輔京師又史記諸侯年表曰呉楚時前後諸/侯或以適削地名山陂海咸納於漢
諸侯稍微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數十里上足以/奉貢職下足以供祭祀以蕃輔京師索隱曰適音宅或
作/過 淮南四子漢淮南王傳云孝文八年憐淮南王王/有子四人年七八歲乃封子安為阜陵
侯子勃為安陽侯子賜為/陽周侯子良為東城侯 齊王七人漢書文帝紀云/四年封齊悼惠
王肥子七/人為列侯 桓公封鄭史記鄭世家曰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
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 周章君呉又呉太伯世家云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以
君呉因/而封之 封之於畢又魏世家云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封之於畢 封之韓
又韓世家云韓之先與周同姓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 悔者不信説/苑
[123-40a]
云周成王與幼弟戲於地得葉以與弟曰以此封唐周/公曰選日王曰戲耳不封也周公曰王者重言封人而
悔者不信於/是遂封之 粲然不殊漢書宣帝詔曰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然不殊
其封故昌邑王賀為海昏侯如淳曰粲或作散殊或作/誅案師古注曰粲明也殊絶也常明於仁恩不離絶也
 封周公於曲阜史記魯世家云封周/公於少昊之墟曲阜 封康叔於河
又衞世家云以武庚餘民封康/叔為衞君於河淇間故商墟也 克庸祇德邦之於
書蔡仲命篇曰惟周公位冢宰羣叔流言乃致辟管/叔於商囚蔡叔於郭鄰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為卿
士叔卒乃命諸/王邦之於蔡也 建爾元子俾侯于魯詩閟宮篇云王/曰叔父建爾元
子俾侯于魯大啓爾宇為周室輔毛萇注王成/王元子首子也叔父謂周公也封首子伯禽也 周公
[123-40b]
宅魯康叔啓衞晉百官表注云周道興隆三聖制/法以懿親建國則周公宅魯云云 大
師維蕃宗子維城詩/ 周公拜前魯公拜後公羊傳曰/世室者何
魯公之廟也周公稱太廟魯公稱世室羣公稱宮曷為/謂之世室世世不毁也周公何以稱太廟於魯封魯公
以為周公也周公拜乎前魯公拜乎後曰生以養周公/死以為周公主然則周公之魯乎曰不之魯也封魯公
以為周公主然則周公曷為/不之魯欲天下之一乎周也 增虞舜封弟孟子舜踐/祚封其弟
象於有庳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税焉 夏后封子夏少康恐禹祭絶祀/乃封其庶子於越號
曰無餘春秋祀/禹墓於會稽 分以寶玉周書武王乃昭德之致於/異姓之邦無替厥服分寶
玉於伯叔之/國時庸展親 親以脤膰周禮春官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慶賀之禮親異姓
[123-41a]
之/國 高祖誓盟漢高祖刑白馬著盟誓曰非劉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擊
之/ 元狩賜策漢武帝元狩六年立皇子閎為齊王旦/為燕王胥為廣陵王皆賜䇿各以國土
風俗申/戒焉 益三郡漢景帝二年諸王來朝有詔更前稱/壽歌舞長沙定王但張袖少舉手左
右笑其拙上怪問之對曰臣國小地狹/不足廻旋帝乃以武陵零陵桂陽益焉 削三縣漢武/帝時
燕王旦自以次第當為太子上書求入宿衞上怒曰生/子當置齊魯禮義之鄉乃置之燕果有爭後坐匿亡命
削三/縣 定位號 謝政事東漢光武建武十五年有上/書請封皇子者詔羣臣議奏
曰今皇子孫能勝衣趨拜宜定位號以廣藩輔制曰可/ 呉王五子傳自光武以來諸王有制惟得宮内自娯
不得臨民/干預政事 置之上座漢書齊悼惠王肥孝惠二年來/朝宴飲太后前帝以王為兄置
[123-41b]
之上座如/家人之禮 優以大封光武建武二十八年徙魯王興/為北海王以魯益東海帝以東
海王彊去就有禮故優以大封食二十九/縣賜虎賁旄頭設鐘簴之樂擬於乘輿 留侍國邸
漢成帝無嗣體常不平定陶共王來朝上謂曰我未有/子一朝有他不復相見爾可留侍我因留國邸朝夕侍
上甚見/親重 止食數縣東漢明帝永平中封皇子恭等六/人為王帝親定其封域裁令半楚
淮陽馬后曰諸子止食數縣於制不以儉乎帝/曰我子豈宜與先帝子等歲給二千萬足矣 十王
宅 百孫院唐明皇諸子同為大宅分院而居開元十/五年夏五月作十王宅百孫院每王院宮
人四百餘百孫院亦以三四十人禁中置維城/庫以給諸王月俸宣宗大中間又作五王宅 武幹
得封唐宗室道宗為靈州總管梁師都引突厥數萬圍/之道宗乘間出擊大破之斥地千餘里唐主以道
[123-42a]
宗武幹立為/任城郡王 童孺亦王唐高祖欲强宗室以鎮天下/自三從昆弟以上雖童稚亦
封為王封德彞以為今封爵太廣恐非所以示天/下至公乃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不降 三
為太傅後魏睢陽王頎大統中為太傅/再為太師自古人臣未有此例 五拜太師會/要
宗親王拜太師者五人楚王元佐燕王儼呉王灝燕王/俁越王偲皆以父兄行而得之紹興中嗣秀王伯圭以
宗室特為太師葢以孝/宗為親叔父用優禮也 語言如鐘遼史蜀國王葉穆/元祖子身長多力
語言如鐘三為徳哷勒部封/額爾竒木年四十五卒追 教民𣗳植遼史隨國王實/嚕亦元祖子駢
脅多力賢而有智為約尼氏裕悦/始敎民種植桑麻重熙中追封 人稱長者遼晉王/阿嚕威
天祚子初封晉王出繼大丞相耶律隆運/後喜揚人善勸其不能中外稱為長者 才兼文武
[123-42b]
金越王永功世子本名宗格又名廣孫沉黙寡言笑勇/健過人涉書史好法書名畫大定四年封鄭王厯進曹
冀魯郢譙大安/二年進越王 聽造宮邸元史秦王莽噶拉世祖第/三子至元九年封安西王
十年進秦王别賜金印其府在長安者/為安西在六盤者為開成皆聽為宮邸 傳國子孫元/史
穆呼哩崆根果斡之第三子沉毅多智略善射與博爾/濟等事太祖以忠勇稱太祖稱帝以穆呼哩為左萬户
伐金滅之拜太師封魯國忠武王/賜黄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絶 弱冠器重元多爾/濟穆呼
哩六世孫托克托子授集賢學士未及冠/一時同寅諸老皆器重之後封遼陽王 不受食邑托/克
托字大用巴延姪至正中以賢/相封鄭王食邑安豐辭不受 蜀秀才蜀王椿太祖第/十一子博綜典
籍容止都麗嘗闢西堂延攬名士與李叔/荆蘇伯衡等商㩁文史太祖呼為蜀秀才 明竒士明/寧
[123-43a]
獻王權生而神姿秀朗白晳美鬚髯初自稱大明奇士/晩構精廬蒔花藝竹鼓琴著書其間又自號臞仙建生
墳緱嶺之上/數往遊焉 新樂府周憲王有燉勤學好古製誠齋/樂府傳竒若干種音律諧美李
夢陽汴中元宵絶句云中山孺子倚新妝趙女燕/姬總擅場齊唱憲王新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賔
竹集秦簡王嗣位後日賦一詩積三十年薨後妃/某氏命紀善强晟校刻其詩號賔竹小鳴集 河
間江夏之比蜀自獻王椿四葉皆有文集行世昭王仁/厚好儒術孝宗嘗賜詩以河間禮樂江夏
忠勤/為比 淮南梁苑之風趙康王嗜學博古文藻𢎞麗折/節愛賔客文酒讌游有淮南梁
苑之/風
  親戚封三
[123-43b]
原詔魏明帝詔曰古之帝王封建諸侯所以蕃屏王室
也詩不云乎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秦漢繼周或强或弱
俱失厥中大魏創業諸王開國隨時之宜未有定制非
所以永為後法也其改封諸王皆以郡為國 梁任昉
武帝追封永陽王詔曰亡兄德履沖粹識業深通徽聲
善譽風流籍甚道長世短清塵𬗟邈感惟既往永慕慟
心可追封永陽郡王 又追封丞相長沙王詔曰夫褒
崇名器率由舊章光昭德祀永世作則亡兄道被如仁
[123-44a]
功深微管懸諸日月久而彌新故能拯龜玉於已毁導
涸淵於將塞今理運惟新賢戚並建感惟永遠觸目崩
心可追封長沙郡王 又追封衡陽王桂陽王詔曰亡
弟暢風標秀特器體淹𢎞朱方之役盡勤王事䇿出無
方物惟不賞亡弟融業行清簡風度閒綽蚤優名輩夙
廣令聞朕應天紹命君臨萬宇祚啓郇滕感興魯衞事
往運來永懷傷切暢可追封衡陽郡王融可追封桂陽
郡王 又封臨川安興建安等三王詔曰神州帝城冠
[123-44b]
冕列岳渚宮樊鄧形勝是歸居中作衞翼宣戎重隆兹
寵號寔允舊章並非親勿居惟賢是授宏朕之介弟早
富德譽董一蕃政緝是嘉庸國禮家情瞻寄隆重季風
穎儁邁識業標簡任居蕃翰政以化成偉體韻淹穆神
㝢凝正經綸夷險參贊王業 陳徐陵始興王詔曰漢
祖天倫伯叔追封晉元世系瑯邪傳國仰惟二后重光
率由前典朕昔因蕃次蒙繼本宗分在要荒久離寒燠
天嘉紹祚别命皇枝歸自崤函禮隔登獻每至霜庭可
[123-45a]
履矚垣寢而懷悲風樹鳴條望章陵而增感今嗣王乖
德獲罪慈訓永言主奠宜自朕躬但國步時艱皇基務
切復奉家業升纂帝圖重違情理言深哽慟可以第二
皇子升陵為始興王 增唐李嶠授建昌郡王攸寧冬
官尚書制曰事典職隆禮闈望切自非明德莫允具瞻
具官某道遵八元名高兩獻行兼為善學茂多才待問
七車屢聞獻替參司百揆多所𢎞益頃以牙璋首路羽
檄乘邊委以樽俎之謀藉其股肱之用而卑以自牧成
[123-45b]
而不居固守鳴謙願離劇職重違雅志用成其美宜遷
九法之司回典百工之任 周世宗顯德四年追封皇
弟詔曰禮以緣情恩以悼往矧在友于之列尤鍾惻愴
之情故皇弟贈太尉侗贈司空信景運初起天年不登
俾余終鮮實動於懷侗可封太傅進封剡王信司徒杞
王 宋紹興元年封安定郡王世開詔曰太祖皇帝創
業垂統德被萬世神祖詔封子孫一人為安定郡王世
世勿絶今其封不舉朕甚憫之有司其上合封人名遵
[123-46a]
故事施行 宋洪邁封大宗正東平郡王制曰周建國
以親諸侯用侈宗盟之慶漢置官而敘九族是司屬籍
之蕃睠時叔父之賢首我内朝之望博稽輿頌董正皇
支升之上將之壇賜以鉅邦之履飭宣丕號申詔治廷
具官某樂易而不流溫恭而有守河間學古入對三雍
之宮沛獻好文爰作五經之論裔襲神明之胄地依日
月之華大輅大旂傳鼎彞於故府法言法服蹈規矩於
先王曏疇進律之文顯陟承明之任德齒參邵魁然祭
[123-46b]
酒之尊名實兩崇展矣戚藩之冠載念齊家之要必嚴
糾族之權示以褒儀屬兹蕭艾用是由譙城之留務總
鄜畤之成師踐辟彊之班聮式彰清靜胙憲王之封域
用答勤勞合集寵光布章物采於戲問雞鳴之寢朕方
形立愛之風誦麟趾之詩爾尚輯惇宗之典若梓材之
來兄弟若葛藟之庇本根其追配於前人亦有辭於永
世 明洪武十六年封諸王詔曰朕荷天地百神之靈
祖宗之福起自布衣囏難創業惟時將帥用命遂致十
[123-47a]
有六年混一四海功成治定以應正統考諸古昔帝王
既有天下子居嫡長者必正位儲貳若其衆子則皆分
茅胙土封以王爵蓋明長幼之分固内外之勢也朕今
有子十人前歲已立長子標為皇太子爰以今歲四月
分王諸子授以冊寶設置相傅官屬凡諸典禮已有定
制於戲衆建藩輔所以廣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
親友之厚古今通誼朕何敢私尚賴中外臣鄰相與維
持弼成政化故兹詔示咸使聞知
[123-47b]
原策漢武帝使御史大夫策諸子立閎為齊王曰於戲
小子閎受兹青社朕承祖考道惟稽古建爾國家封於
東土世為漢蕃輔於戲念哉共朕之詔惟命不於常人
之好德克明顯光義之丕圖俾為君子無怠爾心允執
厥中 又立子旦為燕王曰小子旦受兹元社建爾國
家封於北土 又立子胥為廣陵王曰小子胥受兹赤
社建爾國家封於南土戰戰兢兢乃惠乃慎無同好佚
無邇小人
[123-48a]
原章魏曹植改封陳王謝恩章曰臣既弊陋守國無效
自分削黜以彰衆誡不意天恩霶霈潤澤横流猥蒙加
封茅土既優爵賞必重非臣虛淺所宜奉受非臣灰身
所能報塞 又封二子為公謝恩章曰詔書封臣息男
苗為高陽鄉公志為穆鄉公臣伏自惟文無升堂廟算
之功武無摧鋒接刃之效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
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影慙形流汗反側
洪恩罔極雲雨增加既榮本榦枝葉並蒙苗志小豎既
[123-48b]
頑且稚猥荷列爵並佩金紫施崇一門惠及父子 齊
謝朓為宣城公拜章曰惟天為大日星度其象謂地蓋
厚河岳宣其氣斯冕旒所以貞觀袞職所以代終慙下
穆而上尊豈南征而北怨何以克詠九歌載宣七德銘
彼旂常勒斯鐘鼎
原表魏曹植謝初封安鄉侯表曰臣抱罪即道憂惶恐
怖不知刑罪當所限齊陛下哀愍臣身不聽有司所執
待之過厚即日於延津受安鄉侯印綬受詔之日且懼
[123-49a]
且悲懼於不脩始違憲法悲於不慎速此貶退上增陛
下垂念下遺太后見憂臣自知罪深責重受恩無量精
魂飛散忘軀殞命 又封鄄城王表曰臣愚駑垢穢才
質疵下過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
厚德而狂悖發露始干天憲自分放棄抱罪終身茍貪
視息無復睎幸不悟聖恩爵以非望枯木生葉白骨更
肉非臣罪戾所當宜蒙俯仰慙惶五内戰悸奉詔之日
悲喜參至雖因拜章陳答聖恩下情未展 又轉封東
[123-49b]
阿王謝表曰奉詔太皇太后念雍丘下濕少桑欲轉東
阿當合王意可遣人按行知可居不奉詔之日伏増悲
喜臣以無功虚受國恩爵尊禄厚用無益於時脂車秣
馬志在黜放不圖陛下天父之恩猥宣皇太后慈母之
念遷之陛下幸為久長計聖㫖惻隱恩過天地臣在雍
丘劬勞五年左右罷怠居業向定園果萬株枝條始茂
私情區區實所重棄然桑田無業左右貧窮食裁餬口
形有躶露臣聞古之仁君必有棄國以為百姓况乃轉
[123-50a]
居沃土人從蒙福江海所流無地不潤雲雨所加無物
不茂若陛下念臣入從五年之勤少見佐助此枯木生
華白骨更肉非臣之敢望也飢者易食寒者易衣臣之
謂矣 呉胡綜請立諸王表曰受命之主繫天而王建
化垂統為一代制雖禮有損益事有質文至於崇建懿
親列土封爵内蕃國朝外鎮天下古今同契其揆一也
周室之興寵秩子弟姬姓之國五十有五諸王子受國
者漸多光武中興四海擾攘衆諸制度未遍而九子受
[123-50b]
國明章即位男則封王女為公主故詩曰既受帝祉施
於孫子陛下踐祚以來十有二載皇后無號公主無邑
臣下歎息逺近失望是以屢獻愚懷依據典禮庶請具
陳足寤聖心深辭固拒不蒙進納恐天下有識之士將
謂呉臣闇於禮制不知陛下謙以失之也加今迎夏盛
德在上大呉之慶於是乎始開國建號吉莫大焉惟陛
下割謙謙之德副兆民之望留臣祐許天下幸甚 晉
孫毓賀封諸侯王表曰臣聞軒轅二十五宗黄祚以繁
[123-51a]
姬姓建國七十周過其歷故禦侮莫如同德伏惟陛下
聖哲欽明稽乾作則越五超三與靈協契天祚明德克
昌祚𦙍秦王楚王淮南王光濟碩美冠於羣后改建大
國分鎮方岳皇太子皇孫並啓土宇培敦潼索制𢎞往
代内輔皇畿外蕃九服羣生仰德向風懷義率土臣妾
莫不稱慶 梁任昉為蕭侍中拜襲封表曰詔書拜臣
襲封竟陵郡王臣以凡庸素乏才植皇朝尚德詔爵惟
賢遂復出脩職貢入頒卿士但有道之守海外重扃蕃
[123-51b]
籬近甸無勞擊柝仰閲舊章俯增私感報國承家豈云
萬一
原奏宋傅亮尚書八座封諸皇弟皇子奏曰臣聞懿親
廣樹聖主所先明德並建古之休典所以維城皇代磐
石帝基内衞畿服外綏四海者也第某皇弟皇子等神
姿穎哲大成俱茂地均魯衞德兼庸賢顯進徽號啓建
疆宇𢎞道作屏光翰邦家並可封郡王 謝莊為尚書
八座封皇子郡王奏曰臣聞桐圭睦親書河汾之策賜
[123-52a]
 帶懷賢敬東平之祚諒以訓經終始義洽垣墉第某皇
 弟等器彩明敏令識穎悟並宜憲章前典光啓祚宇作
 屏王室式雍帝載臣等參議可封郡王
 
 
 
 
 
[123-52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