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11 經義考-清-朱彝尊 (master)


[275-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七十六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擬經九/
孫氏盛/晉陽秋
  隋志三十二卷唐志二十二卷/
   佚
 晉書孫盛著晉陽秋辭直理正直書枋頭之事桓溫
[275-1b]
 見之怒其子請刪改之盛不可子遂私改之太元中
 孝武博求異聞始得别本於遼東考校多不同書遂
 兩存
 中興書目晉陽秋本二十二卷今止存宣帝一卷懷
 帝下一卷唐人所書康帝一卷餘亡盛不名春秋而
 曰陽秋者避鄭太后名也
 周宻曰簡文鄭后諱阿春故以春秋為陽秋
習氏鑿齒/漢晉陽秋
[275-2a]
  隋志四十七卷唐志五十四卷/
   佚
 檀道鸞曰鑿齒少而博學才情秀逸溫甚竒之自州
 從事歲中三轉至治中後以忤旨左遷户曹參軍滎
 陽太守在郡著漢晉春秋斥溫覬覦之心也
 世説習鑿齒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
 荆州治中後至都見簡文忤旨出為滎陽郡於病中
 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275-2b]
 晉書桓溫覬覦非望鑿齒著漢晉春秋以裁正之起
 漢光武終於晉愍帝於三國之時蜀以宗室為正魏
 武雖受漢禪晉尚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為漢亡而
 晉始興焉凡五十四卷
鄧氏粲/晉陽秋
  唐志三十二卷
   佚
 晉書粲長沙人少以髙潔著名不應州郡辟命荆州
[275-3a]
 刺史桓沖請為别駕
檀氏道鸞/續晉陽秋
  隋志二十卷
   佚
 隋志宋永嘉太守檀道鸞撰
 劉知幾曰晉江左史官自鄧粲孫盛王韶之檀道鸞
 已下相次繼作遠則偏記兩帝近則惟序六朝 又
 曰道鸞好出竒語
[275-3b]
蕭氏方等/三十國春秋
  隋志三十一卷唐志三十卷/
   佚
 隋志梁湘東世子蕭方等撰
 梁書忠壯世子方等字實相世祖長子也時河東王
 為湘州刺史不受督府之令方等乞征之世祖拜為
 都督令率精卒二萬南討至麻溪河東王率軍逆戰
 方等擊之軍敗溺死
[275-4a]
 劉知幾曰劉石等稱制各有國家實同王者晉世臣
 子比諸羣盜忘夫至公至蕭方等始存諸國名諡僭
 帝者稱之以王
 中興書目方等采削諸史以晉為主附列漢劉淵以
 下二十九國又取呉孫皓事起宣帝訖恭帝
 王應麟曰方等梁元帝子為三十國春秋通鑑晉元
 興三年引方等論綱目但云蕭方誤削等字
 楊慎曰佛氏有方等經猶云平等世界也故蕭氏取
[275-4b]
 以為名
    按今刊本新舊唐書宋史通志畧皆削去等
    字矣
武氏敏之/三十國春秋
  唐志一百卷
   佚
崔氏鴻/十六國春秋
  隋志一百卷唐志一百二十卷/
[275-5a]
   佚
 北史後魏崔鴻以劉元海石勒慕容雋苻健慕容垂
 姚萇慕容德赫連勃勃張軌李雄吕光乞伏國仁秃
 髪烏孤李暠沮渠蒙遜馮跋等並因世故跨僭一方
 各有國書未有統一鴻乃撰為十六國春秋勒成百
 卷因其舊記時有增損褒貶鴻二世仕江左故不錄
 晉劉蕭之書稽以長厯考諸舊志又别作序例一卷
 年志一卷凡一百二卷
[275-5b]
 劉知幾曰崔鴻鳩諸偽史聚成春秋其所列者十有
 六家魏收以鴻世仕江左故不錄司馬劉蕭之書今
 觀鴻書之紀綱皆以晉為主亦猶班書之載陳項必
 繫漢年陳志之述孫劉皆宗魏世 又曰魏世黄門
 侍郎崔鴻考覈衆家辨其同異除煩補闕錯綜綱紀
 易其國書曰錄主紀曰傳謂之十六國春秋鴻始以
 景明之初求諸國逸史逮至始元年鳩集稽備而以
 猶闕蜀事不果成書推求十有五年始於江東購獲
[275-6a]
 乃增其篇目勒為十卷鴻没後永安中其子繕冩奏
 上請藏諸祕閣由是宣布大行於時
 國史志鴻書世有二十餘卷舊志乃五十卷葢獻書
 者妄分篇第
 晁説之曰司馬公休言溫公所考十六國春秋非崔
 鴻全書
    按今世所傳十六國春秋乃後人采晉書北
    史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等書集成之非原書
[275-6b]
    也
杜氏延業/晉春秋畧
  唐志二十卷
   佚
 延業自序曰蕭方等采削羣史著三十國春秋囊括
 兩晉之言網羅諸國之事以晉國為主附列二十九
 國延業刪緝題曰晉春秋畧
 晁公武曰唐祕書省正字杜延業撰自王隱而下諸
[275-7a]
 書及諸僭偽傳記皆所詳究而以蕭方等三十國春
 秋刪緝為此書館閣書目作杜光業撰按唐志亦曰
 延業考新舊史他無所見未詳何時人
 趙希弁曰右隋祕書省正字杜延業所述載唐書藝
 文志
 中興書目唐祕書省正字杜光業撰并序起晉宣帝
 訖恭帝一百五十六年以後魏崔鴻撰十六國春秋
 尚未究盡梁蕭方等著三十國春秋以晉為主附列
[275-7b]
 二十九國采集為廣遂加刪緝號曰晉春秋畧凡一
 百八萬餘言
王氏範/交廣春秋
   佚
 裴松之曰太康八年廣州大中正王範上交廣二州
 春秋
索氏綏/涼國春秋
  五十卷
[275-8a]
   佚
 崔鴻曰綏字士艾燉煌人舉孝廉為記室祭酒母喪
 去官又舉秀才著凉國春秋五十卷以著述功封平
 樂亭侯
 劉知幾曰張駿命其西曹邊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
 索綏作凉國春秋五十卷
鮑氏衡卿/宋春秋
  唐志二十卷
[275-8b]
   佚
王氏琰/宋春秋
  隋志二十卷
   佚
 隋志梁呉興令王琰撰
呉氏均/齊春秋
  隋志三十卷
   佚
[275-9a]
 隋志梁奉朝請呉均撰
 劉知幾曰梁奉朝請呉均表請撰齊史乞給起居注
 并羣臣行狀有詔齊氏故事布在流俗聞見既多可
 自搜訪均遂撰齊春秋三十篇其書稱梁帝為齊明
 佐命帝惡其實詔燔之然其私本竟能與蕭氏所撰
 並傳於後 又曰春秋嗣子諒闇未踰年而廢者既
 不成君故不别加篇目是以魯公十二惡視不預其
 流及秦之子嬰漢之昌邑咸亦因胡亥而得記附孝
[275-9b]
 昭而獲聞而呉均齊春秋乃以鬱林為記事不師古
 何滋乖之甚與 又曰春秋三傳並興各釋經義如
 公羊傳屢云何以書記其事也此則先引經語而繼
 以釋辭勢使之然非史體也而呉均齊春秋每書災
 變亦曰何以書記異也夫事無他議言從已出輒自
 問而自答豈是叙事之體
裴氏子野/齊梁春秋
   佚
[275-10a]
 南史裴子野撰齊梁春秋始草創未就而卒
蔡氏允恭/後梁春秋
  唐志十卷
   佚
 舊唐書蔡允恭荆州江陵人仕隋歴著作佐郎起居
 舎人貞觀初除太子洗馬撰後梁春秋十卷
姚氏士粦/後梁春秋
  二卷
[275-10b]
   存
 李作舟序曰余讀姚子所著後梁春秋而知奪嫡之
 不祥仁賢之有後天道若陰為劑量不爽眉髪者吁
 可畏也蓋六代賢𦙍無過昭明不幸以一𤯝慙没嫡
 冢失嗣至有梁神器一歸之簡文再歸之孝元兩君
 固皆武帝子也藉令天意而在兩君則當使之長有
 天下子孫永享顧兩君無論身死人手而聨翩血𦙍
 斬刈不翅草菅孝元兇忍固宜簡文懦弱而諸子斷
[275-11a]
 割尤苦僅僅遺一大圜豈梁武奪嫡之際簡文亦不
 無陰計於其間耶乃宣帝父子則雖羇棲一旅直以
 彈丸荆土依託周魏用抗彊陳者三十餘載而兩主
 稱帝諸子為王昆孫蕃衍七葉宰相與唐盛衰終始
 豈非上天明戒奪嫡黙報仁賢之意乎更觀一時為
 孝元破長沙害河東者莫僧辨若也而僧辨之死似
 實假手霸先至於後梁股肱若蔡王岑栁諸姓莫不
 顯著隋唐而文本亦復作相天意從可知矣此意㝠
[275-11b]
 祕千古未有能道之者適濮陽明府以此書相示因
 共謀梓使此意灼然昭垂於千百年後且謂姚子編
 述是書不獨在繼絶存亡已也姚子名士粦經生而
 貧力於古者尚有西魏春秋余為廩之以需其成萬
 厯丁未
 顔欲章序曰後梁春秋者何曰姚子以親親而尊尊
 賢賢而惡惡内内而外外續梁統也親親者何宣帝
 為梁武孫昭明子於派為嫡於名為順簡文孝元處
[275-12a]
 非其據咸以凶終帝以三世嗣梁歴載三十有三神
 明之胄可無統乎尊尊者何陳氏偷有神器僭假名
 號然梁有一日未亡之𦙍則有一日未亡之號故其
 上則有帝后太子諸王下則有公侯令僕文武以及
 即位崩薨贈諡之法雖小朝廷可無位號乎賢賢者
 何釋裴政之誅昭忠也聽栁遐之歸旌孝也蔡大有
 李廣許孝敬書官書死明節也來徵沈重崇儒也歸
 我三州美字小也惡惡者何張纘伏誅惡禍本也還
[275-12b]
 師江陵殺河東王譽罪孝元也帝殺殷亮明宇文殺
 也復置江陵總管著隋志也内内而外外者何華皎
 内附與其歸也城安湘伐公安不克我所宜讐也呉
 明徹章昭達入宼統在我也客星犯楚熒惑犯太微
 天象在梁也所謂内也陳篡梁而不備書讐相篡也
 周魏之際陳氏諸主僅各一書所謂外也若夫太清
 三年梁猶未亡尋繼以魏之大統此從先帝志也實
 所以明孝元之無父也何也宣帝以賢儲宗𦙍不容
[275-13a]
 於孝元將駢首就戮若河東桂陽則蕭氏宗脈無噍
 類矣不得已而附魏以全宗也附魏則書魏統也孝
 元以全楚兵力樂其父兄之危擁兵不下第與宣帝
 兄弟讐殺坐致父兄死於逆景之手固不得為人君
 且不得為子為弟為臣三綱絶矣是梁不亡於敬帝
 而亡於孝元矣書以魏統蓋用王通氏以元嘉遇弑
 其後不復備書以魏太和繼之之義也此余以春秋
 之義許姚子以尊尊而親親賢賢而惡惡内内而外
[275-13b]
 外續梁統之説也
呉氏兢/唐春秋
  唐志三十卷
   佚
 唐書本傳兢景龍間任史事時武張監領事多不實
 兢不得志私撰唐書唐春秋未就至開元中匄官筆
 札冀得成書詔兢就集賢院論次後貶荆州司馬以
 史草自隨蕭嵩領國史遣使者就兢取書得六十餘
[275-14a]
 篇
 唐㑹要開元十四年七月六日左庶子呉兢奏臣潛
 心積思别撰唐書九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用藏私
 室歴二十餘年尚刊削未就於是彌綸舊紀重加刪
 緝雖文則不工而事皆從實斷自隋大業十三年迄
 於開元十四年春三月即皇家一代之典盡在斯矣
 詔兢就集賢院論次俄令就史館其書未就兢遷荆
 州司馬上令中使往荆州取得五十餘卷
[275-14b]
韋氏述/唐春秋
  唐志三十卷
   佚
 唐書本傳述舉進士時方少考功宋之問曰童子何
 業述曰性嗜書所撰唐春秋三十篇未畢他惟命之
 問曰本求茂才乃得遷固遂上第
陸氏長源/唐春秋
  唐志六十卷
[275-15a]
   佚
 孫樵曰陸長源唐春秋乃編年雜錄掇其潔切峭獨
 可以示懲勸
郭氏昭慶/唐春秋
  三十卷
   佚
 南唐書郭昭慶廬陵人博學能自力著唐春秋三十
 卷保大中補揚子尉後主時擢著作郎
[275-15b]
趙氏瞻/唐春秋
  五十卷
   佚
包氏諝/河洛春秋
  唐志二卷
   佚
 唐志注記安祿山史思明事
 鄭樵曰起安祿山叛訖史朝義敗
[275-16a]
 陳振孫曰唐祥州司功包諝撰記安史之亂
尹氏洙/五代春秋
  通志二卷讀書附志五卷/
   存
 趙希弁曰右河南先生尹洙師魯所作也由梁太祖
 開平元年四月甲子迄於周顯德七年正月甲辰
王氏軫/五朝春秋
  宋志二十五卷
[275-16b]
   佚
 玉海景祐三年七月工部郎中王軫直祕閣軫上五
 朝春秋二十五卷託始於呉越特擢之
呉氏任臣/十國春秋
  十卷
   存
 魏禧序曰錢塘呉任臣撰十國春秋成以示寧都易
 堂魏禧而屬之序禧不敏不敢辭於是序之曰史才
[275-17a]
 之難也久矣世之言史者率右司馬遷而左班固禧
 嘗以謂遷當以文章雄天下史之體則固為得蓋史
 主記事固詳密於體為宜遷則主於為文而已文欲
 畧而後工者則勢不得更詳而歐陽修五代史亦於
 事為畧至十國尤不備任臣生七八百年之後傳聞
 濶絶書籍散亡毅然起而補之其功甚鉅事亦最難
 禧讀其書采擇詳博而精於辨覈為文明健有法自
 史記漢書五代史而外豈亦有能先之者哉禧惟天
[275-17b]
 下之勢分之久則必合合之久則必分而其自合而
 之分也天下魚潰肉爛不可收拾當時所號為豪傑
 者非有殊尤絶異之才其德力皆不能相一峻法重
 歛戰爭不休生民之苦於是為極然吾嘗觀分崩之
 際其人才每為特盛蓋天下之治禮法明而風俗厚
 人心安和雖有竒才異能皆帖首抑志以就䋲墨及
 其亂也憤鬱而思動鋌而走險上焉者紀綱法度不
 立而其下得肆志妄作以自盡其才故自周秦之末
[275-18a]
 以及五代莫不有特起之英踔厲沈深自奮於功名
 王侯將相皆以智力相取而非有倖得當其時有大
 力者出而驅之則合無大力者驅之則分彼帝制自
 為角立爭雄長者要皆韓彭馮鄧秦李曹石之流亞
 然後知天下蓋無時而無才顧所以用之者何如耳
 分崩之際最不足數莫如後五代而十國中人才可
 觀者既已如是任臣是書豈獨補古史之闕取備見
 聞云爾哉士不幸生其時當思所以自奮毋徒碌碌
[275-18b]
 以茍全性命為自得且觀其得則知十國之能分者
 何在觀其失則知十國之終於分而不能合者何故
 夫能以智力爭城畧地而不知定天下之有規模能
 屈志協力以得將士之用而不能深仁厚澤以得民
 心嗚呼此有志之士所為掩卷長太息者也任臣志
 行端慤博學而思深著有山海經廣注字彚補已版
 行而是書關係古今尤大惜無有能授之梓人以傳
 於世者傳曰人之欲善誰不如我吾知其必有望矣
[275-19a]
茍氏廷詔/蜀國春秋
   存
    按茍氏蜀國春秋予㓜時見川中刻本經亂
    先人遺書盡失不能記其卷目體例矣茍氏
    名廷詔字宣子華陽人崇禎十六年進士
亡名氏歴代善惡春秋
  宋志二十卷
   佚
[275-19b]
 
 
 
 
 
 
 
 經義考卷二百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