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11 經義考-清-朱彝尊 (master)


[171-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一百七十一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春秋四/
胡母氏生/春秋條例
  佚
 漢書胡母生字子都齊人治公羊春秋為景帝博士
與董仲舒同業仲舒著書稱其德年老歸教於齊齊
[171-1b]
 之言春秋者宗事之
 何休曰孔子知秦將燔詩書其説口授相傳至漢公
 羊氏及弟子胡母生等乃始記於竹帛 又曰胡母
 條例多得其正
 鄭康成曰治公羊者胡母生董仲舒
 徐彥曰子夏口授公羊高高五世相授至漢景帝時
 公羊夀共弟子胡母生乃著竹帛胡母生雖以公羊
 傳授董氏猶自别作條例故何氏取之
[171-2a]
董子仲舒/春秋繁露
  七錄十七卷
   存
 班固曰仲舒遭秦滅學之後六經離析下帷發憤潛
 心大業令學者有所統壹為羣儒首
 王充曰董仲舒讀春秋專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
 窺園菜
 西京雜記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
[171-2b]
 崇文總目春秋繁露十七卷其書八十二篇義或宏
 博然篇第已舛無以是正又即用玉杯竹林題篇疑
 後人取而附著云
 中興書目十卷繁露之名先儒未有釋者按逸周書
 王㑹解天子南靣立絻無繁露注云冕之所垂也有
 聨貫之象春秋屬辭比事仲舒立名或取諸此
 歐陽修跋曰漢書董仲舒傳載仲舒所著書百餘篇
 第云清明竹林玉杯繁露之書蓋略舉其篇名今其
[171-3a]
 書纔四十篇又總名春秋繁露者失其眞也予在館
 中挍勘羣書見有八十餘篇然多錯亂重複又有民
 間應募獻書者獻三十餘篇其間數篇在八十篇外
 乃知董生之書流散而不全矣方俟挍勘而予得罪
 夷陵秀才田文初以此本示予不暇讀明年春得假
 之許州以舟下南郡獨卧閲此遂誌之董生儒者其
 論深極春秋之㫖然惑於改正朔而云王者大一元
 者牽於其師之説不能高其論以明聖人之道惜哉
[171-3b]
 樓郁序曰六經道大而難知惟春秋聖人之志在焉
 自孔子没莫不有傳名於傳者五家用於世纔三而
 止爾其後傳出學散源迷而流分蓋公羊之學後有
 胡母子都董仲舒治其説信勤矣嘗為武帝置對於
 篇又自著書以傳於後其微言至要蓋深於春秋者
 也然聖人之㫖在經經之失傳傳之失學故漢諸儒
 多病專門之見各務高師之言至窮智畢學或不出
 聖人大中之道使周公孔子之志既晦而隱焉董生
[171-4a]
 之書視諸儒尤博極閎深者也本傳稱玉杯繁露清
 明竹林之屬今其書十卷又總名繁露其是非請俟
 賢者辨之太原王君家藏此書常謂仲舒之學乆鬱
 不發摹印以廣之於天下就予求序因書其本末云
 程大昌曰右繁露十七卷紹興間董某所進臣觀其
 書辭意淺薄間掇取董仲舒策語雜置其中輒不相
 倫比臣固疑非董氏本書矣又班固記其説春秋凡
 數十篇玉杯繁露清明竹林各為之名似非一書今
[171-4b]
 董某進本通以繁露冠書而玉杯清明竹林特各居
 其篇卷之一愈益可疑他日讀太平寰宇記及杜佑
 通典頗見所引繁露語言顧董氏今書無之寰宇記
 曰三皇驅車抵谷口通典曰劔之在左蒼龍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
 鈎之在前朱雀之象也/冠之在首𤣥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餙也此數語者
 不獨今書所無且其體致全不相似臣然後敢言今
 書之非本眞也牛亨問崔豹冕旒以繁露者何答曰
 綴玉而下垂如繁露也則繁露也者古冕之旒似露
[171-5a]
 而垂是其所從假以名書也以杜樂所引推想其書
 皆句用一物以發已意有垂旒凝露之象焉則玉杯
 竹林同為託物又可想見也漢魏間人所為文有名
 連珠者其聨貫物象以達己意略與杜樂所引同如
 曰物勝權則衡殆形過鏡則影窮者是其凡最也以
 連珠而方古體其殆繁露之所自出歟其名其體皆
 契合無殊矣 又曰淳熈乙未予佐蓬監館本有春
 秋繁露既嘗書所見於卷末而正定其為非古矣後
[171-5b]
 又因讀太平御覽凡其部彚列叙古繁露語特多如
 曰禾實於野粟缺於倉皆竒怪非人所意此可畏也
 又曰金干土則五榖傷土干金則五榖不成張湯欲
 以鶩當鳬祀宗廟仲舒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為不
 可又曰以赤統者幘尚赤諸如此類赤皆附物著理
 無憑虚發語者然後益自信予所正定不謬也御覽
 太平興國間編輯此時繁露之書尚存今遂逸不傳
 可歎也已
[171-6a]
 晁公武曰漢董仲舒撰史稱仲舒説春秋事得失聞
 舉玉杯繁露清明竹林之屬數十篇十餘萬言皆傳
 於後世今溢而為八十二篇又通名繁露皆未詳隋
 唐卷目與今同但多訛舛
 陳振孫曰按隋唐及國史志卷皆十七崇文總目凡
 八十二篇館閣書目止十卷萍鄉所刻亦財三十七
 篇今本乃樓攻媿得潘景憲本卷篇皆與前志合然
 亦非當時本書也先儒疑辨詳矣其最可疑者本傳
[171-6b]
 載所著書百餘篇清明竹林繁露玉杯之屬今總名
 曰繁露而玉杯竹林則皆其篇名此決非其本眞況
 通典御覽所引皆今書所無者尤可疑也然古書存
 於世希矣姑以傳疑存之可也又有寫本作十八卷
 而但有七十九篇考其篇次皆合但前本楚莊王在
 第一卷首而此本乃在卷末别為一卷前本雖八十
 二篇而闕文者三實七十九篇也
 樓鑰後序曰繁露一書凡得四本皆有高祖正議先
[171-7a]
 生序文始得寫本於里中先傳而讀之舛訛至多恨
 無他本可挍已而得京師印本以為必異而相去殊
 不遠又竊疑竹林玉杯等名與其書不相關後見尚
 書程公跋語亦以篇名為疑又以通典太平御覽太
 平寰宇記所引繁露之書今書皆無之遂以為非董
 氏本書且以其名謂必類小説家後自為一編記雜
 事名演繁露行於世開禧二年今編修胡君仲方宰
 萍鄉得羅氏蘭臺本刋之縣庠考證頗備先程公所
[171-7b]
 引三書之言皆在書中則知程公所見者未廣遂謂
 為小説者非也然止於三十七篇終不合崇文總目
 及歐陽文忠公所藏八十二篇之數余老矣猶欲得
 一善本聞婺女潘同年叔度景憲多収異書屬其子
 弟訪之始得此本果有八十二篇是萍鄉本猶未及
 其半也喜不可言以挍印本各取所長悉加改定義
 通者两存之轉寫相訛之古語亦有不可强通者春
 秋㑹解一書闕/     所集仲方摭其引繁露
[171-8a]
 十三條今皆具在余又據説文解字王字下引董仲
 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
 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許叔重在後漢和帝時今所
 引在王道通三第四十四篇中其餘傳中對越三仁
 之問朝廷有大議使使者及廷尉張湯就其家問之
 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也反是三策中言天之
 仁愛人君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故王
 者任德教而不任刑之類今皆在其書中則其為仲
[171-8b]
 舒所著無疑且其文詞亦非後世所能到也左氏傳
 猶未行於世仲舒之言春秋多用公羊之説鳴呼漢
 承秦敝旁求儒雅士以經學專門者甚衆獨仲舒以
 純儒稱人但見其潛心大業非禮不行對策為古今
 第一余竊謂非仁人之對曰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
 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又有言曰不由其道而勝不如
 由其道而敗此類非一是皆眞得吾夫子之心法蓋
 深於春秋者也自揚子雲猶有媿於斯況其他乎其
[171-9a]
 得此意之純者在近世惟范太史唐鑑為庶幾焉褒
 貶評論惟是之從不以成敗為輕重也潘氏本楚莊
 王篇為第一他本皆無之前後增多凡四十二篇而
 三篇闕焉惟玉杯竹林二篇之名未有以訂之更俟
 來喆仲方得此尤以為前所未見相與挍讐將寄江
 右漕臺兼祕閣公刻之而謂余記其後
 黄震曰繁露分十二世為三等哀定昭三世君子之
 所見也襄成宣文四世君子之所聞也僖閔莊桓隱
[171-9b]
 五世君子之所傳聞也
 程端學曰繁露或謂非董子之書
 王鏊曰繁露説春秋宛然公羊之義公羊之文雖或
 過差而篤信其師之説可謂深於春秋者也
春秋決事漢志作公羊治獄七錄作春秋斷獄新舊唐/書作春秋決獄崇文總目作春秋決事比
  漢志十六篇七錄五卷隋唐志/崇文總目十卷
   佚
 王充曰仲舒表春秋之義稽合於律無乖異者
[171-10a]
 桓寛曰春秋治獄論心定罪志善而違於法者免志
 惡而合於法者誅
 應劭曰膠東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議數
 遣廷尉張湯親至陋巷問其得失於是作春秋決獄
 二百三十二事動以經對言之詳矣
 王應麟曰仲舒春秋決獄其書今不見太平御覽載
 二事其一引春秋許止進藥其一引夫人歸于齊通
 典載一事引春秋之義父為子隱應劭謂仲舒作春
[171-10b]
 秋決獄二百三十二事今僅見三事而已
    按藝文類聚有引決獄君獵得麑一事
 馬端臨曰按此即獻帝時應劭所上仲舒春秋斷獄
 以為幾焚棄於董卓蕩覆王室之時者也仲舒通經
 醇儒三策中所謂任德不任刑之説正心之説皆本
 春秋以為言至引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以折江
 都王尤為深得聖經賢傳之㫖趣獨災異之對引两
 觀桓僖亳社火災妄釋經意而導武帝以果於誅殺
[171-11a]
 與素論大相反西山眞公論之詳矣決事比之書與
 張湯相授受度亦災異對之類耳帝之馭下以深刻
 為明湯之決獄以慘酷為忠而仲舒乃以經術附㑹
 之王何以老莊宗㫖釋經昔人猶謂其罪深於桀紂
 況以聖經為縁餙淫刑之具導人主以多殺乎其罪
 又深於王何矣 又按漢刑法志言自公孫𢎞以春
 秋之義繩下張湯以峻文決理於是見知腹誹之獄
 興湯傳又言湯請博士弟子治春秋尚書者補廷尉
[171-11b]
 史蓋漢人專務以春秋決獄陋儒酷吏遂得以因縁
 假餙徃徃見二傳中所謂責備之説誅心之説無將
 之説與其所謂巧詆深文者相類耳聖賢之意豈有
 是哉常秩謂孫復所學春秋商君法耳想亦有此意
春秋決疑論
  隋志一卷
   佚
嚴氏彭祖/春秋左氏圖
[171-12a]
  七錄十卷
   佚
古今春秋盟㑹地圖
  七錄一卷
   佚
春秋公羊傳
  隋志十二卷唐志五卷/
   佚
[171-12b]
 漢書嚴彭祖字公子東海下邳人與顏安樂俱事眭
 孟孟弟子百餘人惟彭祖安樂為明質問疑誼各持
 所見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樂各顓
 門教授由是公羊春秋有顏嚴之學彭祖為宣帝博
 士至河南東郡太守以高第入為左馮翊遷太子太
 傅授琅邪王中為元帝少府中授同郡公孫文東門
 雲雲為荆州刺史文東平太傅
 鄭𤣥曰董仲舒弟子嬴公嬴公弟子眭孟眭孟弟子
[171-13a]
 嚴彭祖顔安樂
    按嚴氏顔氏竝以公羊春秋顓門教授顔有
    冷任筦㝠之學而嚴氏流派史未之詳見於
    傳者山陽丁恭子然北海周澤穉都汝陽鍾
    興次文北海甄宇長文陳留樓望次子豫章
    陳曾秀升南陽樊儵長魚蜀郡張霸伯饒張
    楷公超潁川李修九江夏勤又侍郎申輓伊
    推宋顯許廣皆同嚴氏大議殿中者大抵為
[171-13b]
    嚴氏之學者也
顏氏安樂/公羊記
  漢志十一篇
   佚
 漢書顔安樂字公孫魯國薛人官至齊郡太守丞安
 樂授淮陽令豐次君淄川任公公為少府豐淄川太
 守由是顔家有泠任之學
 鄭𤣥曰安樂弟子有泠豐劉向王彦
[171-14a]
 徐彦曰何休序謂説者倍經任意反傳違戾按演孔
 圖云文宣成襄所聞之世也而顔氏以為從襄二十
 一年之後孔子生訖即為所見之世分張一公而使
 兩屬是任意也宣十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日食
 之道不過晦朔與二日言日不言朔者是二日明矣
 而顔氏以為十四日日食是反傳違戾也 又曰顔
 氏以襄公二十三年邾婁鼻我來奔傳云邾婁無大
 夫此何以書以近書也又昭公二十七年邾婁快來
[171-14b]
 奔傳云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以近書也二文不異
 同宜一世若分两屬理似不便
馮君失名/嚴氏春秋章句
   佚
 洪适曰漢嚴訢碑政和中出於下邳云訢字少通治
 嚴氏春秋馮君章句兩漢傳春秋嚴氏學無姓馮者
 蓋史之闕文也
    按馮君章句見於漢碑灼然可據乃班固儒
[171-15a]
    林傳未之載杜佑通典引公羊説主藏太廟
    室西壁中以備火災或問髙堂隆曰昔馮君
    八萬言章句説正廟之主各藏太室西壁之
    中遷廟之主於大祖太室北壁之中按逸禮
    藏主之處似在堂上壁中答云章句但言藏
    太祖北壁中不别堂室所云馮君章句係説
    公羊春秋者當即嚴訢所治之書始知儒林
    傳所載尚有遺漏也
[171-15b]
㝠氏都/春秋
   佚
 漢書始貢禹事嬴公成於眭孟疏廣事孟卿廣授琅
 邪筦路禹授潁川堂谿惠惠授太山冥都都為丞相
 史都與路又事顔安樂故顔氏復有筦㝠之學
 賈公彦曰㝠氏作春秋若晏子吕氏春秋之類
尹氏更始/春秋榖梁傳釋文序錄/作章句
  七錄十五卷
[171-16a]
   佚
 漢書瑕丘江公受榖梁春秋於魯申公傳子至孫為
 博士其後浸微唯魯榮廣王孫皓星公二人受焉廣
 與公羊大師眭孟等論數困之好學者頗復受榖梁
 沛蔡千秋少君梁周慶㓜君丁姓子孫皆從廣受榖
 梁議郎汝南尹更始翁君本事千秋為諫大夫長樂
 户將又受左氏傳取其變理合者以為章句傳子咸
 及翟方進琅邪房鳯姓授楚申章昌曼君始江博士
[171-16b]
 授胡常常授梁蕭秉君房由是榖梁春秋有尹胡申
 章房氏之學
 王應麟曰漢儒兼通榖梁左氏胡常尹更始也
陳氏欽/春秋
   佚
 後漢書陳元父欽習左氏春秋事黎陽賈䕶與劉歆
 同時而别自名家王莽從欽受左氏學以欽為厭難
 將軍也
[171-17a]
 後漢書注欽字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自名陳氏春秋
閔氏因/春秋叙
   佚
    按閔因未詳何時人徐氏公羊傳疏引之孔
    子得百二十國寳書其叙中之言也考春秋
    緯感精符考異郵説題辭咸有此文而徐氏
    獨據其叙或出於緯書之前未可定也姑附
    於此
[171-17b]
石渠春秋議奏
  漢志三十九篇
   佚
 漢書甘露元年召五經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大
 議殿中平公榖同異時公羊嚴彭祖申輓伊推宋顯
 許廣榖梁尹更始劉向周慶丁姓王亥議三十餘事
 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經義對多從榖梁
 經義考卷一百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