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11 經義考-清-朱彝尊 (master)


[093-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九十三
          翰林院檢討朱彛尊撰
   書二十二/
明世宗皇帝書經三要
  三卷
   未見
 黄虞稷曰三要者臯陶謨伊訓無逸三篇也嘉靖四
[093-1b]
 年十一月帝謂周書無逸一篇與聖祖御注洪範一
 篇皆治天下大法因命輔臣撰序刋布大學士費宏
 等言皇上勵精圖治眞與聖祖同心一徳兹欲刋布
 亦宜依御注洪範體式因經分注直解肯綮繕寫成
 書以備觀覽已復有㫖再注伊訓及二書分為三冊
 共為一書宏等請以洪範居首次伊訓次無逸以洪
 範雖演於箕子而原出夏禹且注自聖祖序之先後
 宜然已乃帝製洪範序略一篇後将臯陶謨伊訓無
[093-2a]
 逸等篇通加注釋名曰書經三要
文氏彦博/尚書二典義
  一卷
   存
 彦博進表曰臣伏覩尚書序曰仲尼討論墳典㫁自
 唐虞以下訖於周所以堯舜二典為書之首篇垂世
 立教示人主以軌範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舉而行
 堯舜二典並云曰若稽古帝堯帝舜以謂二帝並能
[093-2b]
 順考古道而行之乃知人主之聖必由稽古恭惟皇
 帝陛下日御經筵集講官説尚書盖聰明文思稽考
 古道垂意於安天下之民天下幸甚臣以衰殘忝位
 保傅得侍經閣為幸已深又不自揆輙於二典之中
 采掇事義數條兼以訓傳或理有切近治體亦以愚
 短之義附之庶幾粗有所備夫以齊之霸國而孟軻
 陳堯舜之道於齊王之前欲勉進之今臣遭堯舜之
 時陳堯舜之道固其宜矣臣愚不勝區區之誠謹録
[093-3a]
 以上進
程子頤/堯典舜典解
  宋志一卷
   存
陸氏佃/二典義
  通考一卷
   未見
 陳振孫曰陸佃農師撰佃為王氏學長於考訂
[093-3b]
范氏浚/堯典論
  一篇
   存
羅氏欽順/堯典説
  一篇
   存
汪氏琬/九族考
  一篇
[093-4a]
   存
晁氏説之/堯典星日歳考
  一卷
   存載嵩山集/
陳氏櫟/堯典中星考
  一篇
   存
貝氏瓊/中星考
[093-4b]
  一篇
   存
 江南通志瓊字廷臣一字廷琚崇徳人領鄉薦張士
 誠據吳隱於殳山累徴不就洪武三年徴修元史六
 年除國子助教遷中都國子學助教致仕
程氏廷䇿/中星圖説
  一卷
   未見
[093-5a]
吳氏觀萬/閏月定四時成歳講義
   佚
 徽州府志休寕人字亨夀篤尚考亭之學
來氏汝賢/虞書解
   未見
 毛竒齡曰菲泉來氏汝賢蕭山人嘉靖壬辰進士
袁氏黄/虞書大㫖
   未見
[093-5b]
茅氏瑞徵/虞書箋
  二卷
   存
 瑞徵自序曰古稱極治唐虞尚矣乃考其時九年之
 洪水每厪其咨七旬之干羽尚煩訓定而猾夏震師
 紀述不絶於書亦烏覩所謂泰寕之象哉其廷臣動
 色相戒一則曰無怠無荒再則曰無若丹朱傲曾未
 嘗以神聖䛕其君而其君亦不敢寛然以神聖自命
[093-6a]
 兢兢業業常若不能一日安於臣民之上故曰堯舜
 其猶病諸只此一念便足千古此帝王相傳之治脈
 也今主上每事誦法堯舜而廷臣将順不遑卒遜處
 於稷契臯夔之後頃歳邉庭告警水旱時聞大似唐
 虞儆予之日惟諸臣共以堯舜事君而無虚以堯舜
 頌君此亦千載一時矣南局多暇日取唐虞論治之
 書讀之意有所㑹輙次數語簡端久便成帙漫題曰
 虞書箋葢曰此其最淺淺者予未有知云爾崇禎壬
[093-6b]
 申
羅氏泌/六宗論
  一篇
   存載路史餘論/
沈氏顔/象刑解
  一篇
   存載唐文粹/
程氏大昌/象刑説
[093-7a]
  一篇
   存
朱子熹/舜典象刑説
  一篇
   存
戴氏亨/人心道心説
  一篇
   佚
[093-7b]
倪氏思/昆命元龜説
  一卷
   佚
 葉紹翁曰寕皇嘉定初拜右相制麻翰林權直陳晦
 偶用昆命於元龜事時倪文節公思帥福閫即束装
 奏疏謂哀帝拜董賢為大司馬有允執其中之詞當
 時父老流涕謂漢帝将禪位大司馬寕宗得思疏甚
 駭宣示右相右相拜表以為臣一時恭聴王言不暇
[093-8a]
 指摘乞下思疏以示晦晦翼日除御史遂上章徧舉
 本朝自趙普而下凡拜相麻詞用元龜事至六七且
 謂臣嘗詞科放思思非不記此特出於一旦私憤遂
 忘故典以藩臣而議王制不懲無以示後文節遂不
 復敢再辨免所居官陳與眞文忠最厚葢辨明故典
 頗質於文忠云
 周密曰嘉定初元史忠獻彌逺拜右丞相相麻翰林
 權直陳晦之筆也有昆命元龜使宅百揆之語時倪
[093-8b]
 文節思知福州即具申朝省謂昆命元龜此乃舜禹
 揖遜授受之語見於大禹謨非僻書也據漢書董賢
 為大司馬冊文云允執其中蕭咸謂此乃堯禪舜之
 文非三公故事今昆命元龜與允執其中之詞何以
 異若聖上初無是意不知詞臣何從而援引此言受
 此麻者豈得安然而不自明乎給舍臺諫又豈得不
 辨白此事乎竊見曩之詞臣以聖之清聖之和褒譽
 韓伲胄以有文事有武備褒譽蘇師旦然亦未敢用
[093-9a]
 人臣不當用之語昔歐陽修論韓琦富弼范仲淹立
 黨事在為河北轉運使時故敢援此為比乞行貼麻
 史相得之甚駭遂拜表繳奏且謂當時惟知恭聴王
 言所有制詞㑹合取㑹詞臣合與不合貼麻時陳晦
 已除侍御史遂具奏之其詞内云兹方艱於論相顧
 無異於象賢昆命元龜使宅百揆此葢演述陛下卜
 相之意甚明而思乃以為人臣不當用之語臣觀尚
 書所稱師錫帝曰虞舜與乃言底可績者其上下文
[093-9b]
 顯是揖遜授受之語而孫近行趙鼎制云亶由師錫
 之公蔣芾行洪适制云用符師錫之公陳誠之行沈
 該制云言皆可績僉曰汝諧從大禹謨之文惟口出
 好興戎朕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帝曰禹
 官占惟先蔽志昆命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
 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
 汝諧今以本朝宰相制詞考之吕夷簡制曰或營求
 方獲或枚卜乃從富弼制曰遂膺枚卜實契具瞻王
[093-10a]
 欽若制曰廟堂虚位龜筮協謀曽公亮制曰拂龜而
 見祥端扆而定制稽用師言之錫進居台路之先陳
 執中制曰考嘉績而惟茂質枚卜以僉同趙鼎制曰
 龜弗克違既驗詢謀之協陳康伯制曰詢於僉言蔽
 自朕志無非用大禹謨此一叚中語此類甚多不敢
 盡舉唐人作韋見素相制曰爾惟不矜朕志先定此
 兩全句皆用禹事本朝蘇軾草賜范純仁詔亦曰蔽
 自朕志賜文彦博詔亦曰朕命不再至於歴試諸難
[093-10b]
 葢堯舜事軾於吕大防胡宗愈詔屢用歴試二字然
 臣不敢援此為例恐未是命龜的證國初趙普拜相
 制曰詢於元龜歴選羣后又有甚的切者唐元和中
 裴度拜相制曰人具爾瞻天方賚予昆命元龜爰立
 作相云云古人舉事無大小未嘗不命龜如洪範周
 禮左傳皆可攷也今思乃以董賢冊文允執其中為
 比以聖上同之漢哀云云凡臣所陳事理甚明所有
 已降相麻即不合貼改繼得㫖陳晦援證明白無罪
[093-11a]
 可待倪思輕侮朝廷肆言誣罔可特降兩官其後文
 節作辨析一狀甚詳又専作一書曰昆命元龜説備
 載始末然一時公論多以文節出位而言近於忿激
 而陳之論辨雖詳終不若不用之為佳也
王氏惲/百獸率舞説
  一篇
   存
漢禹貢圖
[093-11b]
  一卷
   佚
 後漢書王景傳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乃引見景問
 以理水形便景陳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善之又以嘗
 修浚儀功業有成乃賜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
 錢帛衣物
裴氏秀/禹貢地域圖
  十八篇
[093-12a]
   佚
 晉書裴秀字季彦河東聞喜人武帝受禪官尚書令
 左光禄大夫乆之以為司空秀儒學洽聞職在地官
 以禹貢山川地名從來乆逺多有變易後世説者或
 彊牽引漸以暗昧於是甄摘舊文疑者則闕古有名
 而今無者皆隨事注列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奏之
 藏於秘府
 秀自序曰圖書之設由來尚矣自古立象垂制而賴
[093-12b]
 其用三代置其官國史掌厥職暨漢屠咸陽丞相蕭
 何盡收秦之圖籍今秘書既無古之地圖又無蕭何
 所得惟有漢時輿地及括地諸雜圖各不設分率又
 不考正凖望亦不備載名山大川雖有麤形皆不精
 審不可依據或荒外迂誕之言不合事實於義無取
 大晉龍興混一六合以清宇宙始於庸蜀罙入其阻
 文皇帝乃命有司撰訪吳蜀地圖蜀土既定六軍所
 經地域逺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圖記罔或有
[093-13a]
 差今上考禹貢山海川流原隰陂澤古之九州及今
 之十六州郡國縣邑疆界鄉陬及古國盟㑹舊名水
 陸徑路為地圖十八篇制圖之體有六焉一曰分率
 所以辨廣輪之度也二曰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
 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髙下五曰方邪
 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險之異
 也有圖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逺近之差有分率而
 無凖望雖得之於一隅必失之於他方有凖望而無
[093-13b]
 道里則施於山海絶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
 無髙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逺近之實
 相違失凖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參而攷之然逺近
 之實定於分率彼此之實定於道里度數之實定於
 髙下方邪迂直之筭故雖有峻山鉅海之隔絶域殊
 方之迴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凖望之法
 既正則曲直逺近無所隱其形也
顧氏愷之/夏禹治水圖
[093-14a]
  一卷
   佚
 宣和畵譜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無錫人義熈中
 為散騎常侍今御府所藏有夏禹治水圖
無名氏禹貢圖
  二卷
   佚
    右見唐裴孝源貞觀公私畵史
[093-14b]
孔氏武仲/禹貢論
  一篇
   存
毛氏晃/禹貢指南
  二卷
   未見
    按文淵閣書目有禹貢指南一冊不著撰人
    姓名疑即晃書昆山葉氏菉竹堂目亦有之
[093-15a]
程氏大昌/禹貢論
  宋志五卷萬卷堂目二卷/
   存
禹貢論圖
  宋志五卷萬卷堂目二卷/
   未見
禹貢後論
  宋志一卷
[093-15b]
   未見
 彭椿年序曰禹迹所及周遍天下而載之禹貢者僅
 餘千言其施置閎大而書法嚴簡絶非一見可以遽
 解故薦紳先生難言之漢永平間詔遣王景治汴而
 賜以禹貢圖曰圖云者為其道里悠逺功緒汗漫故
 圖以著之則禹貢有圖其已乆矣予嘗恨古圖不存
 歴世諸儒耳受臆决無所稽據毎對禹貢輙闕然不
 滿紹興初肇復大學與今泉守程公偕冠而中弟子
[093-16a]
 員俱業書又適同一舍毎相與談經至不安處輙共
 嘆諸儒之説未能通貫時方事塲屋作舉子文字未
 暇究竟也淳熈四年程公以侍從講尚書禁中門下
 省頒行其奏劄曰禹貢大川七而諸儒沿襲乃譌其
 六予聞之有㑹於心而疑其是正之難也已而聞上
 御講殿問黒水甚詳知公有見俾之來上程公具以
 其所知為書以奏上見之大加褒勞詔付秘書省藏
 以垂後予聞諸學士大夫稱其精博實未嘗一見其
[093-16b]
 書也六年出管閩舶明年而程公以敷文閣直學士
 來鎭泉南暇日論文因請觀之程公欣然出副本相
 示予取以歸熟而復之則其書條理甚備辨正經指
 者著之於論論凡五十有二論嘗指事説理而當證
 以山川實地者則事為之圖圖三十有一至其事不
 𨽻虞夏而源流本出此經者則又為後論八篇數千
 年間州域更革山川迹道率皆本禹語以為之宗而
 後采取歴世載籍以為之證其所據謂是者必其協
[093-17a]
 諸經而協乃始皆措而其救正前人違悞者亦皆稽
 案經語而執規矩以格方圓其不合者有状而指自
 出若語也至於執以為據者惟輿圖史志之所載兵
 師使驛之所經實有其地甫以立辨至於稗説怪語
 竒聞異教荒忽誕謾不可案核者悉棄不取嗚呼亦
 勤矣而無一語不從禹貢以出予乃知衆稱精博者
 不誣也若九河之淪於海三江之當為一嘉陵江誤
 為西漢而漢中之漢本無二派濟水通溢為滎而濟
[093-17b]
 之為濟實非濳行地下弱水之既西黒水之入南歴
 世禹河漢河之别貢道入河入菏之誤以其言而質
 之禹貢若合符節無所差爽予始念孟子之言曰天
 之髙也星辰之逺也苟求其故千嵗之日至可坐而
 致也程公之於地理禹迹可謂求之而知其故也矣
 是可傳也且其奏御之語曰東西朔南漸被聲教皆
 自此規摹以出則其拳拳不獨為夏世故書發語而
 已聖天子亦既知其志之不狹矣從而褒諭之曰禹
[093-18a]
 貢於古今山川地理無不該貫最為難明卿著論以
 要其歸為功甚大則所得褒寵亦不止義訓之近也
 郡博士陳君應行請以其著刻木郡庠布之學者而
 求予文為表予不容辭故為之書
 陳應行後序曰閣學尚書程公曩在經筵進黑水之
 説上動天聴因以禹貢為論為圖啓沃帝心且以東
 漸西被教暨朔南為惓惓之忠盡在於此嗚呼大哉
 言乎其本藏之秘館天下學者欲見而不可得嵗在
[093-18b]
 庚子公以法從出守温陵而編修彭公提舶於此與
 公有同舍之舊得其副本應行一日摳衣彭公之門
 質疑之餘出示書一編曰此程公所進禹貢論圖也
 子見之乎因再拜以請而三復其説見其議論宏博
 引證詳明皆先儒之所未及乃請於公願刋之郡庠
 以與學者共之公曰是吾志也乃出公帑十五餘萬
 以佐其費復請公序以冠其首凡所畫之圖以青為
 水者今以黑色與水波别之以黄為河者今以雙黑
[093-19a]
 線别之古今州道郡縣疆界皆畫以紅者今以單黑
 線别之舊説未安今皆識之以雌黄斷線别之斯文
 一傳使學者觀帝王之疆理見宇宙之寥廓感慨今
 昔皆有勒功燕然之心則閲此書者豈小補哉淳熈
 辛丑上元後五日
 大昌自序曰臣惟帝王臨御天下凡四海九州之面
 勢名山大川之向背九夷八蠻之區域必先究其曲
 折表裏然後宅撫大略得以審所施置而效之於事
[093-19b]
 禹之出也其所遭者水也故其經畫必以奠髙山大
 川為始葢髙山既奠則避礙有方大川不迷則濬距
 有向是以功力所及地平天成不愆於素知所指而
 措之罄無不宜也今具載之禹貢雖曰主為水役而
 區處夷夏播敷政教使四海得為唐虞其遺範所詔
 葢帝王必當取法者也孔子採録而紀之書豈直為
 行河者之地哉大有為之主將陟禹迹以方行天下
 是書也即禹輿地圖志而可稽者矣然而極天下大
[093-20a]
 川如江淮河漢濟黑水弱水此七者宇宙不能越之
 以自大禹功不能外之以自立而其名稱迹道世傳
 失實七繆其六人主苟欲追㑹禹蹟而不得七者之
 眞正猶禹之行水髙山大川其猶未奠而欲行其荒
 度則将何據以為施置之序也然則士而考古以待
 有國者之採擇推諸世務宜無要於此書者矣然去
 古益逺簡編不與禹接其辨正實難顧有一者經文
 雖簡而於事情無所不該如即其簡而得其該則雖
[093-20b]
 茫茫之迹見於千餘言亦既無所乏少若但病其簡
 言外輙無餘見必且越而求之經文之外説成而經
 不應則於稽據何頼臣為此故方其疑牾古説則盡
 屏訓傳獨經文而熟復之研味既乆忽於一言一字
 之間覺其意指可以總括後先則主以為據而益加
 叅校暨其通之一經而合質之旁史而信稽諸人情
 物理而凖於是躍然喜渙然悟知甚簡之中有甚該
 者焉如人有脈緜緜若存可以精察而不可以亟見
[093-21a]
 然後知聖經之異於凡史也積其所見撰次成論凡
 五十有一篇豈敢謂能有明然章而習之白首不知
 止亦冀施之實用不徒為此空言爾臣近因進講黒
 水遂得陳道其素聖明盡下不以為愚而寵褒之且
 宣諭臣曰禹貢於古今山川地理無不闗貫最為難
 明卿著論以據證之用功甚矣嘉賞至於再三俾之
 來上臣恭禀睿訓豈敢以淺陋為辭謹具所著論繕
 寫塵獻夫其淺聞而博考居千百世後而討究前人
[093-21b]
 之未安持窽啓之見以敷露於天縱聖學之前極自
 知其不量然千慮之愚或庶幾其一得者率皆本經
 而求之傳㑹傳而反諸經因禹貢以言禹貢未始舍
 經而自出一見以此致之君上非臣之敢為若言也
 禹也書叙載其經啓功用曰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
 朔南暨聲教臣惓惓所願效忠者正在此語也若夫
 山川方域散在四海而名稱迹道不啻千百其變臣
 所著論撮總其事而不能縷陳其方鄉位置則别為
[093-22a]
 之圖以表著之苟䝉采擇庶幾便於省覽又自序
 後論曰臣惟禹之水功被頼萬世而大河特不輟為
 治世之患較其勞費殆若一敵國然而民又未嘗得
 寕也汴渠規模不出於禹而轉輸之利愈於未有汴
 時臣以是知天下事其迹状未形於前則雖聖人亦
 無所感發以出其智故周監二代而文物郁郁漢創
 笞杖徒流以代肉刑而百世遂不可易葢見其形而
 後知所措也臣本為稽攷禹貢而及古今山川曲折
[093-22b]
 於是念河汴二水本朝極嘗闗意而其間應講求以
 偹稽用者實云有之輙隨見記録以為禹貢後論比
 因奏對忝䝉睿㫖宣取臣不敢以愚陋為辭謹此録
 進夫事未至而逆知其理之當然則事至而䇿畫審
 定此臣區區愚誠也
 陳振孫曰凡論五十三篇後論八篇圖三十一其於
 江河淮漢濟黒弱水七大川以為舊傳失實皆辨證
 之淳熈四年上進宇宙廣矣上下數千載幅員數萬
[093-23a]
 里身不親歴耳目不親聞見而欲决於一心定於一
 説烏保其皆無牴牾然要為卓然不詭隨傳注者也
 中興書目禹貢論五卷後論一卷専論河汴二水之
 患又禹貢論圖五卷因禹貢偹論歴代山川郡縣名
 稱改易以唐世地書為正
 王應麟曰淳熈四年七月刑部侍郎程大昌上禹貢
 論五十二篇後論八篇詔付祕閣
 周密曰程泰之以天官兼經筵進講禹貢闕文疑義
[093-23b]
 疏説甚詳且多引外國幽奥地理阜陵頗厭之宣諭
 宰執云六經斷簡闕疑可也何必强為之説且地理
 既非親歴雖聖賢有所不知朕殊不曉其説想其治
 銓曹亦如此也既而補外
 歸有光䟦曰禹貢論五十二篇得之魏恭簡公而亡
 友吳純甫家藏有禹貢圖皆淳熈辛丑泉州舊刻也
 泰之此書世稱其精博然予以為山川土地非身所
 履終無以得其眞太史公言張騫窮河源烏覩所謂
[093-24a]
 崑崙者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使驛治運河土番朶甘
 斯西鄙星宿海所謂河源者始得其眞如泰之所辨
 鳥鼠同穴數百言以為二山而吾郡都太僕常親至
 其山見鳥鼠來同穴乃知宇宙間無所不有不可以
 臆斷也
王氏炎/禹貢辨
  一卷
   未見
[093-24b]
 
 
 
 
 
 
 
 經義考卷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