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52 高僧傳-梁-慧皎 (TKD)


[32-0814c]
釋慧
遠一釋慧
持二釋慧
永三釋僧
濟四釋法
安五釋曇
邕六釋道
祖七釋僧
䂮八釋道融
九釋曇影十
釋僧叡十一
釋道恒十二釋僧肇十三釋慧遠本
姓賈氏鷹門數煩人也弱而好書珪
璋秀發年十三隨舅令狐氏遊學許
洛故少爲諸生愽綜六經尤善莊老
性度弘愽風鑑朗拔雖宿儒英達莫
不服其深致年二十一欲渡江東就
范宣子共契嘉遁値石虎巳死中原
寇乱南路阻塞志不獲従
[32-0815a]
時沙門釋道安立寺於太行恒山
贊像法聲甚著聞遠遂徃歸之一面
盡敬以爲眞吾師也後聞安講波若
經豁然而悟乃歎曰儒道九流皆糠
粃耳便與弟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
業旣入乎道厲然不羣常欲捻攝綱
維以大法爲已任精思諷持以夜續
晝貧旅無資縕纊常闕而昆弟恪恭
終始不懈有沙門曇翼毎給以燈燭
之費安公聞而喜曰道士誠知人矣遠
藉慧解於前因發勝心於曠刧故能
神明英越機鑑遐深安公常歎曰使
道流東國其在遠平年二十四便就
講說嘗有客聽講難實相義徃復移
時彌増疑昧遠乃引莊子義爲連類
於是惑者曉然是後安公特聽慧遠不
廢俗書安有弟子法遇曇徽皆風才
照灼志業清敏並推伏焉後隨安公
南遊奘河僞秦建尤九年秦將符丕
寇斥襄陽道安爲朱序所拘不能得
去乃分張徒衆各隨所之臨路諸長
德皆被誨約遠不蒙一言遠乃跪曰獨
無訓勗懼非人例安曰如公者豈復
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張廣
[32-0815b]
相憂遠於是與弟子數十人南適荊
州住上明寺後欲徃羅浮山及届潯
陽見廬峰清靜足以息心始住龍泉
精舎此處去水大遠遠乃以杖扣地
曰若此中可得拪立當使朽壤抽泉
言畢清流涌出後卒成溪其後少時
潯陽亢早遠詣池側讀海龍王經忽
有巨蛇従地上空須臾大雨歲以有
年因号精舎爲龍泉寺焉時有沙門
慧永居在西林與遠同門舊好遂要
遠同止永謂刺史桓伊曰遠公方當
弘道今徒屬巳廣而來者方多貧道
所拪褊猍不足相處如何桓乃爲遠
復於山東更立房殿卽東林是也遠
創造精舎洞盡山美却負香爐之峯
傍帶瀑布之壑仍石累基卽松栽搆
清泉環階白雲滿室復於寺内別置禪
林森樹烟凝石莚苔合凡在瞻履皆
神清而氣肅焉遠聞天竺有佛影是
佛昔化毒龍所留之影在北天竺月氏
國那竭呵城南古仙人石室中經道取
流沙西一万五千八百五十里毎欣
感交懷志欲瞻覩會有西域道士叙
高僧傳卷苐六苐三張廣
[32-0815c]
其光相遠乃背山臨流營築龕室妙
筭畫工淡彩圖鴈色疑積空望似煙
霧暉相炳煥若隱而顯遠乃著銘曰
廓矣大像理玄無名體神入化落影
離形迴暉層巖凝映虛亭在陰不昧
處闇逾明宛步蟬蛻朝宗百靈應不同方
迹絕杳冥其一茫茫荒宇靡酄
靡獎淡虛寫容拂空傳像相具體微
冲姿自朗白毫吐曜昏夜中爽感徹
乃應扣誠發響留音停岫津悟冥賞撫之有
會功弗由曩其二旋踵忘敬罔
慮罔識三光掩暺万像一色庭宇幽
藹歸途莫測悟之以靖開之以力慧
風雖遐維塵攸息匪聖玄覧熟扇其極
希音遠流乃眷東顧欣風慕道

仰規玄度妙盡毫端運微輕素託綵
虛凝殆映霄霧迹以像眞理深其趣
奇興開衿祥風引路清氣迴軒昏交未曙髣
髴神容依悕欽遇其四銘之圖
之曷營曷求神之聽之鑑尒所
庶茲塵軌映彼玄流漱情靈沼飮和
至柔照虛應簡智落乃周深懷冥託宵想
神遊畢命一對長謝百憂
其五高僧傳卷苐六苐四張廣
[32-0816a]
又昔潯陽陶侃經鎭廣州有漁人於
海中見神光毎夕艶發經旬彌盛恠
以白侃侃徃詳視乃是阿育王像卽
接歸以送武昌寒溪寺寺主僧珎嘗
徃夏口夜夢寺遭火而此像屋獨有
龍神圍繞珎覺馳還寺寺旣焚盡唯
像屋存焉侃後移鎭以像有威靈遣
使迎接數十人擧之至水及上船船
又覆沒使者懼而反之竟不能獲侃
㓜出雄武素薄信情故荊楚之間爲
之謠曰陶惟劒雄像以神摽雲翔泥宿
邈何遥遥可以誠致難以力挌及遠
創寺旣成祈心奉請乃飄然自輕徃
還無梗方知遠之神感證在風諺矣
於是率衆行道昏曉不絕釋迦餘化
於斯復興旣而謹律息心之士絕塵
清信之賓並不期而至望風遥集彭城
劉辵民豫章雷次宗鴈門周續之新
蔡畢穎之南陽宗炳張菜民張季碩
等並棄世辵榮依遠遊止遠乃於精
舎無量壽像前建齋立誓共期西方
乃令劉辵民著其文曰惟歲在攝提
秋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師
高僧傳卷苐六苐五張廣
[32-0816b]
釋慧遠貞感幽奥宿懷特發乃延命
同志息心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
集於廬山之陰般若臺精舎阿彌陀
像前率以香華敬廌而誓焉惟斯一
會之衆夫緣化之理旣明則三世之傳
顯矣遷感之數旣符則善惡之報必
矣推交臂之潛淪悟無常之期切審
三報之相催知險趣之難拔此其同
志諸賢所以夕愓宵勤仰思攸濟者
也蓋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求
必感之有物則幽路咫尺苟求之無主
則眇茫河津今幸以不謀而僉心西
境叩篇開信亮情天發乃機象通於
寢夢攸歡百於子來於是雲圖表暉
影侔神造功由理諧事非人運茲實
天唘其誠冥運來萃者矣可不剋心
重精疊思以凝其慮哉然其景績參
差功德不一雖晨祈云同夕歸攸隔
卽我師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焉
胥命整矜法堂等施一心亭懷幽極
誓茲同人俱遊絕域其有驚出絕倫
首豋神界則無獨善於雲嶠忘兼全
於幽谷先進之與後昇勉思筞征之
高僧傳卷苐六苐六張廣
[32-0816c]
道然復妙覲大儀唘心貞照識以悟
新形由化革籍芙蓉於中流蔭瓊柯
以詠言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
年體忘安而彌穆心超樂以自怡臨
三塗而緬謝慠天宮而長辭紹衆靈
以繼軌指太息以爲期究茲道也豈
不弘哉遠神韻嚴肅容止方稜凡預
瞻覩莫不心形戰慄普有沙門持竹
如意欲以奉獻入山信宿竟不敢陳
竊留席隅默然而去有慧義法師强
正少憚將欲造山謂遠弟子慧寶曰
諸君庸才望風推服今試觀我如何
至山値遠講法花毎欲難問輒心悸
汗流竟不敢語出謂慧寳曰此公定
可訝其伏物蓋衆如此殷仲堪之荊
州過山展敬與遠共臨北澗論易體
移景不勌見而歎曰識信深明實難
爲庶司徒王謐護軍王默等並欽慕風
德遥致師敬謐修書曰年始四十而
衰同耳順遠答曰古人不愛尺璧而
重寸陰觀其所存似不在長年耳檀越
旣履順而遊性乘佛理以御以因此
而推復何羡於遐齡聊想
斯理久已高僧傳卷第六第七張廣
[32-0817a]
得之爲復酬來信耳盧修初下據江州
城入山詣遠遠少與修父瑕同爲書
生及見修歡然道舊因朝夕音問僧
有諌遠者曰修爲國寇與之交厚得不
疑乎遠曰我佛法中情無取捨豈不
爲識者所察此不足懼及宋武追討
盧修設悵乘尾左右曰遠公素王盧
山與修交厚宋武曰遠公世表之人必
無彼此乃遣使齎書致敬幷辵錢米
於是遠近方服其明見初經流江東
多有未備禪法無聞律藏殘闕遠慨
其道缺乃令弟子法淨法領等遠尋衆
經踰越沙雪矌歲方反皆護梵本得
以傳譯昔安法師在関請曇摩難提
出阿毗曇心其人未善晉言頗多疑
滯後有罽賓沙門僧伽提婆愽識衆
典以晉太元十六年來至潯陽遠請
重譯阿毗曇心及三法度論於是二學
乃興幷製序摽宗貽於學者孜孜爲
道務在弘法毎逢西城一賓輒懇惻
諮訪聞羅什入関卽遣書通好曰釋
慧遠頓首去歲得姚左軍書具承德
問仁者曩絕殊域越自外境于時音
高僧傳卷苐六苐八張廣
[32-0817b]
譯未交聞風而悦但江湖難冥以形
乖爲歎耳頃知承否通之會懷寳來
遊至止有問則一日九馳徒情欣雅
味而無由造盡寓目望途固巳増其
勞佇毎欣大法宣流三方同遇雖運
鍾其末而趣均在昔誠未能扣津妙
門感徹辵靈至於虛衿辵契亦無
日不懷夫旃檀移植則異物同熏摩
尼吐曜則衆珎自積是惟教合之道
猶虛徃實歸况宗一無像而應不以
情者乎是故負荷大法者必以無報
爲心會友以仁者使功不自巳若令
法輪不停軫於八正之路三寶不輟
音於將盡之期則滿願不專美於絕
代龍樹豈獨善於前蹝今徃比量衣裁
願豋高座爲著之幷天漉之器此旣
法物聊以示懷什答書曰鳩摩羅耆
婆和南旣未言面又文辭殊隔導心之
路不通得意之緣圯絕傳驛來况粗
承風德比復如何必備聞一途可以蔽
百經言末後東方當有護法菩薩勗
哉仁者善弘其事夫財有五備福戒
愽聞辯才深智兼之者道隆未具者疑
高僧傳卷苐六苐九張廣
[32-0817c]
滯仁者備之矣所以寄心通好因譯
傳意豈其能盡粗酬來意耳損所致
比量衣裁欲令豋法座時著當如來
意但人不稱物以爲愧耳今徃常所用
鍮石雙口澡灌可備法物之數也幷
辵偈一章曰旣巳捨染樂心得善攝
不若得不馳散深入實相不畢竟空
相中其心無所樂若悦禪智慧是法
性無照虛誑等無實亦非停心處仁
者所得法幸願示其要遠重與什書
曰日有涼氣比復何如去月法識道
人至聞君欲還本國情以悵然先聞
君方當大出諸經故來欲便相諮求
若此傳不虛衆恨可言今輒略問數
十条事冀有餘暇一二爲釋此雖非
經中之大難欲取決於君耳幷報偈
一章曰本端竟何従起滅有無際一
微涉動境成此頹山勢惑想更相乘
觸理自生滯因緣雖無主開途非一
世時無悟宗匠誰將握玄契來問尙
悠悠相與期暮歲後有弗若多羅來
適関中誦出十誦梵本羅什譯爲晉
文三分始二而多羅棄世
遠常慨其未高僧傳卷第六第十張廣
[32-0818a]
備及聞曇摩流支入秦復善誦此部
乃遣弟子曇邕致書祈請令於関中
更出餘分故十誦一部具足無闕晉地
獲本相傳至今蔥外妙典関中勝說
所以來集茲土者遠之力也外國衆
僧咸稱漢地有大乘道士毎至燒香
礼拜輒東向稽首獻心廬岳其神理
之迹故未可測也先是中土未有泥
洹常住之說但言壽命長遠而巳遠乃
歎曰佛是至極至極則無變無變之
理豈有窮耶因著法性論曰至極以
不變爲性得性以體極爲宗羅什見論
而歎曰邊國人未有經便闇與理合
豈不妙哉秦主姚與欽德風名歎其
才思致書慇懃信餉連接贈以龜茲
國細縷雜變像以申款心又令姚嵩
獻其珠像釋論新出興送論幷辵書
曰大智論新譯訖此旣龍樹所作又
是方等旨歸冝爲一序以申作者之
意然此諸道士咸相推謝無敢動手
法師可爲作序以貽後之學者遠答
書云欲令作大智論序以申作者之意
貧道聞懷大非小褚所容汲深非短
高僧傳卷苐六苐十一張廣
[32-0818b]
綆所測披省之曰有愧高命又體羸
多疾觸事有廢不復屬意巳來其日
亦久緣來告之重輒粗綴所懷至於
研究之美當復期諸明德其名高遠
固如此遠常謂大智論文句繁廣初
學難尋乃抄其要文撰爲二十卷序
致淵雅使夫學者息過半之功矣後
桓玄征殷仲堪軍經廬山要遠出虎
溪遠稱疾不堪玄自入山左右謂玄
曰昔殷仲堪入山礼遠願公勿敬之
玄答何者此理仲堪本死人耳及至
見遠不覺致敬玄問不敢毀傷何以
剪削遠答云立身行道玄稱善所懷
問難不敢復言乃說征討之意遠不
答玄又問何以見願遠云願檀越安
隱使彼亦無他玄出山謂左右曰實乃
生所未見玄後以震主之威苦相延
致乃貽書騁說酄令豋仕遠荅辭堅
正礭乎不柭志踰丹石終莫能迴俄而
玄欲沙汏衆僧教僚屬曰沙門有能
申述經誥畼說義理或禁行修整足
以宣寄大化其有違放此者悉皆罷遣
隹廬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簡之例遠
高僧傳卷苐六苐十二張廣
[32-0818c]
與玄書曰佛教凌遲穢雜日乆毎一尋
至慨憤盈懷常恐運出非意淪湑將
及竊見清澄諸道人教實應其本心
夫涇以渭分則清濁殊勢狂以直正
則不仁自遠此命旣行必一理斯得
然後令飯僞者絕假通之路懷眞者
無負俗之嫌道世交興三寶復隆矣
因廣立條制玄従之昔成帝㓜冲庾
氷輔正以爲沙門應敬王者尙書
何充僕射禇昱諸葛惔等奏不應敬
禮官議悉同充等門下承氷旨爲駮
同異紛然竟莫能定及玄在姑熟欲
令盡敬乃與遠書曰沙門不敬王者旣
是情所未了於理又是所未喻一代
大事不可令其體不允近八座書今以
呈君君可述所以不敬意也此便當
行之事一二令詳盡想必有以釋其
所疑耳遠答書曰夫稱沙門者何耶謂
能發曚俗之幽昏唘化表之玄路方
將以兼忘之道與天下同徃使希高
者挹其辵風漱流者味其餘津若然雖
大業未就觀其超步之迹
所悟固巳弘矣反袈裟非朝
宗之服鉢盂非廊高僧傳卷苐六苐十三張廣
[32-0819a]
廟之噐沙門塵外之人不應致敬王
者玄雖苟執先志恥卽外従而覩遠
辭旨趑趄未決有頃玄篡位卽下書
曰佛法宏大所不能測推奉主之情
故興其敬今事旣在已冝盡謙光諸
道人勿復致礼也遠乃著沙門不敬王
者論凡有五篇一曰在家謂在家奉法
則是順化之民情未變俗迹同方内故有
天屬之愛奉主之礼礼敬有本遂因之
以成教二曰出家謂出家者能遁世以
求其志變俗以達其道變俗則服章
不得與世典同礼遁世則冝高尙其迹
大德故能極溺俗於沈流拔玄根於重
刧遠通三乘之津近開人天之路如
令一夫全德則道洽六親澤流天下
雖不處王侯之位固巳愶契皇極在
宥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屬之重而不
逆其孝外闕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也三日求宗不順化謂反本求宗者不
以生累其神超落塵封者不以情累
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則其生可滅不
以生累其神則其神可冥冥神絕境
故謂之泥洹故沙門雖抗礼万乘高尙
高僧傳卷苐六苐十四張廣
[32-0819b]
其事不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四曰體
極不兼應謂如來之與周孔發致雖殊
潛相影響出處咸異終期必同故雖
曰道殊所歸一也不兼應者物不能兼
受也五日形盡神不滅謂識神馳騖
隨行東西也此是論之大意自是沙
門得全方外之迹矣及桓玄西奔晉
安帝自江陵旋于京師輔國何無忌
酄遠候觀遠稱疾不行帝遣使勞問
遠修書曰釋慧遠頓首陽月和暖願
御膳順冝貧道先嬰重疾年衰益甚
狠蒙慈詔曲垂光慰感懼之深實百
于懷幸遇慶會而形不自運此情此
慨良無以喻詔答陽中感懷知所患
未佳其情耿耿去月發江陵在道多諸
惡情遲兼常本冀經過相見法師旣
養素山林又所患未痊邈無復因増
其歎恨陳郡謝靈運負才慠俗少所
推崇及一相見肅然心服遠内通佛
理外善羣書夫預學徒莫不依擬時
遠講喪服經雷次宗宗炳等並執卷
承旨次宗後別著義疏首稱雷氏宗
炳因寄書朝之曰昔與足下共於釋
高僧傳卷苐六苐十五張廣
[32-0819c]
和上閒面受此義今便題卷首稱雷
氏乎其化兼道俗斯類非一自遠卜
居廬阜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迹不入
俗毎送客遊履常以虎溪爲界焉以晉
義凞十二年八月初動散至六日困
篤大德耆年皆稽顙請飮豉酒不許
又請飮米汁不許又請以蜜和水爲
漿乃命律師令披卷尋文得飮與不
卷未半而終舂秋八十三矣門徒號
慟若喪孝妣道俗奔赴轂繼肩隨遠以
凣夫之情難割乃制七日展哀辵命使
露骸松下旣而弟子收葬潯陽太守
阮保於山西嶺鑿壙開隧謝靈運爲造
碑文銘其辵德南陽宗炳又立碑寺
門初遠善屬文章辭氣清雅席上談
吐精義簡要加以容儀端整風彩灑落
故圖像于寺遐邇式瞻所著論序銘贊
詩書集爲十卷五十餘篇見重於世
釋慧持者慧遠之弟也冲默有遠量
年十四學讀書一日所得當他一旬
善文史巧才製年十八出家與兄共
伏事道安法師遍學衆經遊刃三藏
及安在襄陽遣遠東下持亦
俱行初高僧傳卷苐六苐十六張廣
[32-0820a]
憩荊州上明寺後適廬山皆隨遠共止
持形長八尺風神俊爽常躡革屣納
衣半脛廬山徒屬莫匪英秀徃反三
千皆以持爲稱首持有姑爲尼名道
儀住在江夏儀聞京師盛於佛法欲
下觀化持乃送姑至都止于東安寺
晉衞軍琅琊王珣深相噐重時有西域
沙門僧伽羅叉善誦四含珣請出中
阿含経持乃挍閱文言搜括詳定後還
山少時豫章太守范甯請講法花毗
曇於是四方雲聚千里遥集王珣與
范甯書云遠公持公孰愈范答書云誠
爲賢兄弟也王重書曰但令如兄誠
未易有况復弟賢耶兗州刺史琅琊
正恭致書於沙門僧撿曰遠持兄弟
至德何如撿答曰遠持兄弟也綽綽
焉信有道風矣羅什在關遥相欽敬
致書通好結爲善友持後聞成都地
沷民豐志徃傳化兼欲觀瞩峨嵋振
錫岷岫乃以晉隆安三年辭遠入蜀
遠苦留不止遠歎曰人生愛聚汝乃樂
離如何持亦悲曰若滯情愛聚者本
不應出家今旣割欲求道正以西方
高僧傳卷苐六苐十七張廣
[32-0820b]
爲期耳於是兄弟收淚憫默而別行
逵荊州刺史殷仲堪礼遇欣重時桓
玄亦在彼玄雖涉學功踈而一徃神
出見持有隣幾獨絕尤歎是今古無
比大欲結歡持旣疑其爲人遂棄而
不納殷桓二人苦欲留之持益無停
意臨去與玄書日本欲拪病峨嵋之
岫觀化流沙之表不能負其發足之
懷便束裝首路玄得書惆悵知其不
可止遂乃到蜀止龍淵精舎大弘佛法
井終四方慕德成侣刺史毛璩雅相崇
挹時有沙門慧巖僧恭先在岷蜀人情
傾蓋及持至止皆望風推服有昇持堂
者皆号豋龍門恭公㓜有才思爲蜀郡
僧正巖公内外多解素爲毛壉所重
後蜀人譙縱因鋒鏑之機攻煞毛璩
割據蜀土自号成都王乃集僧設會
逼請巖公巖不得巳而赴璩旣宿昔
檀越一旦傷破覩事増悲痛形顏色
遂爲誰縱所足因而被害擧邑紛擾
白黑危懼持避難憩隦懸中寺縱有
従子道福凶悖尤甚將兵徃隦有所
討戮還過入寺人馬浴血衆僧大怖
高僧傳卷苐六苐十八張廣
[32-0820c]
一時驚走持在房前盥洗神色無忤
道福直至持邊持彈指漉水淡然自
若福愧悔流汗出寺門謂左右曰大
人故與衆異後境内清怗還止龍淵
寺講說齋懺老而愈篤以晉義凞八
年卆于寺中舂秋七十有六臨終辵命
務勗律儀謂弟子曰經言戒如平地
衆善由生汝行住坐臥冝其謹哉以
東間經籍付弟子道泓在西閒法典
囑弟子曇蘭泓業行
清敏蘭神悟天發並係軌師蹤焉釋
慧求姓潘河内人也年十二出家伏
事沙門竺曇現爲師後又伏膺道安
法師素與遠共期欲結宇羅浮之岫
遠旣爲道安所留永乃欲先踰五嶺
行經潯陽郡人陶範苦相要留於是
且停廬山之西林寺旣門徒稍盛
又慧遠同築遂有意終焉永貞素自
然清心剋巳言常舎笑語不傷物耽
好經典善於講說蔬食布衣率以終
歲又別立一茅室於嶺上毎欲禪
思輒徃居焉時有至房者並聞殊香
之氣永屋中常有一虎人或
畏者高僧傳卷第六第十九張廣
[32-0821a]
輒驅令上山人去後還復馴伏永嘗
出邑薄晩還山至烏槗烏槗營主醉
騎馬當道遮永不聽去日時向晚永
以杖遥指馬馬卽驚走營主倒地永捧
慰還營因尒致疾明晨徃寺向永悔
過永曰非貧道本意恐戒神所爲耳
白黑聞知歸心者衆矣後鎭南將軍
何無忌作鎭潯陽陶爰集虎溪請永
及慧遠遠旣久持名望亦雅足才力
従者百餘皆端整有風序及高言華
論擧動可觀永怗然獨徃率尒後至
納衣草屣執杖提鉢而神氣自若清
散無矜衆咸重其貞素翻更多之遠
少所推先而挹永高行身執卑恭以
希冥福永厲行精苦願生西方以晉
義凞十年遇疾綿篤而專謹戒律執志
愈勤雖枕痾懷苦顏色怡悦未盡少
時忽斂衣合掌求屣欲起如有所見
衆咸驚問答云佛來言終而卒舂
秋八十有三道俗在山咸聞異香七
日乃歇時廬山又有釋僧融亦苦節
通靈能降伏鬼物云
釋僧濟未詳何許人晉太元中來人
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張廣
[32-0821b]
廬山従遠公受學大小諸經及世典
書數皆遊錬心抱貫其深要年始過立
便出邑開講歷當元匠遠毎謂曰共
吾弘佛法者尒其人乎後停山少時
忽感篤疾於是要誠西國想像彌陀
遠辵濟一燭曰汝可以建心安養競諸
漏刻濟執燭憑机停想無乱又請衆僧
夜集爲轉無量壽經至五更中濟以
燭授同學令於僧中行之於是蹔臥
因夢見自秉一燭乘虛而行覩無量
壽佛接置于掌遍至十方不覺欻然
而覺具爲侍疾者說之且悲且慰自省
四大了無疾苦至于明夕忽索履起
立目逆虛空如有所見湏臾還臥顏
色更悦因謂傍人云吾其去矣於是
轉身右脅言氣俱盡舂秋四十有五矣
釋法安一名慈欽未詳何許人遠公之
弟子也善戒行講說衆經兼習禪業
善能開化愚曚拔邪歸正晉義凞中
新陽縣虎灾縣有大社樹下築神廟
左右居民以百數遭虎死者夕有一
兩安嘗遊其縣暮逗此村民以畏虎
早閉閭安徑之樹下通夜坐禪向曉
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一張廣
[32-0821c]
聞虎負人而至投之樹北見安如喜
如驚跳伏安前安爲說法授戒虎踞
地不動有頃而去旦村人追虎至樹
下見安大驚謂是神人遂傳之一縣
士庶宗奉虎灾由此而息因改神廟
留安立寺左右田園皆捨爲衆業後
欲作畫像湏銅靑困不能得夜夢見
一人迂其牀前云此下有銅鍾覺卽
掘之果得二口因以靑成像後以銅
助遠公鑄佛餘武昌太守熊
無患借視遂留之安後不知所終釋
曇邕姓楊關中人少仕爲秦至衞將
軍形長八尺雄武過人太元八年従
符堅南征爲晉軍所敗還至長安因
従安公出家安公旣徃乃南投廬山
事遠公爲師内外經書多所綜涉志
尙弘法不憚疲苦後爲遠入關致書
羅什凡爲使命十有餘年鼓擊風流
搖動峯岫强捍果敢專對不辱京師道
塲僧鑑挹其德解請還楊州邕以遠
年高遂不果行然遠神足高抗者其
類不少恐後不相推謝因以小緣託
擯邕出邕奉命出山容無怨忤
乃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二張廣
[32-0822a]
於山之西南營立茅宇與弟子曇果
澄思禪門嘗於一時果夢見山神求
受五戒果曰家師在此可徃諮受後
少時邕見一人著單衣帽風姿端雅
従者二十許人請受五戒邕以果先
夢知是山神乃爲說法授戒神䞋以
外國匕筯礼拜辭別倏忽不見至遠
臨亡之日奔赴號踴痛深天屬後徃
荊州卆於竹林寺
釋道祖矣國人也少出家爲臺寺支
法齊弟子幼有才思精勤務學後與
同志僧遷道流等共入廬山七年並
山中受戒各隨所習日有其新遠公
毎謂祖等易悟盡如此輩不復憂後
生矣遷流等並年二十八而卒遠歎
曰此子並才義英茂清悟日新懷此
長徃一何痛哉道流撰諸經目未就
祖爲成之今行於世祖後還京師瓦
官寺講說桓玄毎徃觀聽乃謂人曰道
祖後發愈於遠公但儒傳不逮耳及
玄輔正欲使沙門敬王祖乃辭還吴
之臺寺有頃玄暮位勅郡送祖出京
祖稱疾不行於是絕迹人事講道終
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三張廣
[32-0822b]
曰以晉尤凞元年卆舂秋七十二矣遠
有弟子慧要亦解經律而尤長巧思
山中無刻漏乃於泉水中立十二葉
芙蓉因流波轉以定十二時晷景無差
焉亦嘗作木鳶飛數百步遠又有弟
子曇順曇詵並義學致譽順本黃
龍人少受業什公後還師遠蔬食有
德行南蠻挍尉劉遵於江陵立竹林
寺請經始遠遣徙焉詵亦清雅有風
則注維摩及著窮通論等又有法幽
道恒道授等百有餘人或義解深明或
匡拯衆事或戒行清高或禪思深入
並振名當世傳業于今
釋僧䂮姓傳氏北地泥陽人晉河閒
郞中令遐之元子也少出家止長安
大寺爲弘覺法師弟子覺亦一時法
匠䂮初従受業後遊靑司樊沔之閒
通六經及三藏律行清謹能匡振佛
法姚萇姚興早挹風名素所知重及僣
有関中深相頂敬興旣崇信三寶盛弘
大化建會設齋煙蓋重疊使夫慕道
捨俗者十室其半自童壽入關遠僧
復集僧尼旣多或有愆漏興日凡未
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四張廣
[32-0822c]
學僧未階苦忍安得無過過而不⬤
過遂多矣冝立僧主以清大望因下
書曰大法東遷於今爲盛僧尼巳多
應湏綱領宣授遠規以濟頹緖僧
䂮法師學優早年德芳暮齒可爲國内
僧主僧遷法師禪慧兼修卽爲悦衆
法欽慧斌共掌僧錄給車輿史力䂮
資侍中袠傳詔羊車各二人遷等並
有厚給共事純儉允愜時望五衆肅
清六時無怠至弘始七年勅加親信伏
身白従各三十人僧正之興䂮之始
也䂮躬自步行車輿以給老疾所獲
供卹常充衆用雖年在秋方而講說
經律勗衆無倦以
弘始之末九十於長安大寺舂秋七
十矣釋道融汲郡林慮人十二出家
厥師愛其神彩先令外學徃村借論
語竟不齎歸於彼巳誦師更借本覆
之不辵一字旣嗟而異之於是恣其
遊學迄至立年才解英絕内外經書
闇遊心府聞羅什在関故徃諮禀什
見而奇之謂姚興曰昨見融公復是
奇特聰明釋子興引見歎重勅
入逍遥園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五張廣
[32-0823a]
參正詳譯因請什出菩薩戒本今行
於世後譯中論始得兩卷融便就講
剖扸文言預貫終始什又命融令講
新法花什自聽之乃歎曰佛法之興
融其人也俄而師子國有一婆羅門
聰辯多學西土俗書䍐不披誦爲彼
國外道之宗聞什在関大行佛法乃
謂其徒曰寧可使釋氏之風獨傳震
旦而吾等正化不洽東國遂乘馳負
書來入長安姚興見其口眼便僻頗
亦惑之婆羅門乃唘興曰至道無方
各尊其事今請與秦僧捅其辯力隨
有優者卽傳其化興卽許焉時関中
僧衆相視缺然莫敢當者什謂融曰
此外道聰明殊人捔言必勝使無上
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
道得志則法輪摧軸豈可然乎如吾所
覩在君一人融自顧才力不減而外
道經書未盡披讀乃密令人寫婆羅
門所讀經目一披卽誦後剋日論義
姚興自出公卿皆會闕下関中僧衆四
遠必集融與婆羅門擬相詶抗鋒辯飛
玄彼所不及婆羅門自知辭理已屈
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六張廣
[32-0823b]
猶以廣讀爲夸融乃列其所讀書幷
秦地經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因
嘲之曰君不聞大秦廣學那忽輕尒
遠來婆羅門心愧悔伏頂礼融足數
日之中無何而去像運再興融有力
也融後還彭城常講說相續問道至
者千有餘人依隨門徒數盈三百性
不狎諠常豋樓披翫慇懃善誘畢命
弘法後卆於彭城舂秋七十四矣所
著法華大品金光明十地維摩等義
疏並行於世矣
釋曇影或云北人不知何許郡懸性
虛靖不甚交遊而安貧志學擧止詳
審過似淹遲而神氣駿捷志與形反
能講正法華經及光讃波若毎法輪
一轉輒道俗千數後入關中姚興大
加礼接及什至長安影徃従之什謂
興日昨見影公亦是此國風流標望
之僧也興勅住逍遥園助什譯經初
出成實論凡諍論問答皆次第徃反
影恨其支離乃結爲五畨竟以呈什
什曰大善深得吾意什後出妙法華
經影旣舊所命宗特加深思乃著法
華義疏四卷幷注中論後山栖隱處
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七張廣
[32-0823c]
守節塵外修功立善愈
老愈篤以晉義凞中卒舂秋七十矣
釋僧叡魏郡長樂人也少樂出家至
年十八始獲従志依投僧賢法師爲
弟子謙虛内敏學與時競至年二十
二慱通經論嘗聽僧朗法師講放光
經屢有機難朗與賢有濠上之契謂
賢曰叡比格難吾累思不能通可謂
賢賢弟子也至年二十四遊歷名邦
處處講說知音之士負袠成羣常歎
曰經法雖少足識因果禪法未傳厝
心無地什後至關因請出禪法要
三卷始是鳩摩羅陀所製末是馬鳴
所說中間是外國諸聖共造亦稱菩
薩禪叡旣獲之日夜修習遂精錬五
門善入六淨爲司徒公姚嵩深相礼
貴姚興問嵩叡公何如嵩答實鄴衞
之松柏興勅見之公卿皆集欲觀其
才噐叡風韻霔流含吐彬蔚興大賞
悦卽勅給俸卹吏力人輿興後謂嵩曰
乃四海標領何獨鄴衞之松柏於是
美聲遐布遠近歸德什所翻經叡並
參正昔竺法護出正法華經受
決品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八張廣
[32-0824a]
云天見人人見天什譯經至此乃言
此語與西域義同但在言過質叡曰
將非人天交接兩得相見什喜曰實
然其領悟標出皆此類也後出成實
論令叡講之什謂叡曰此諍論中有
七變處文破毗曇而在言小隱若能
不問而解可謂英才至叡唘發幽微
果不諮什而契然懸會什歎曰吾傳
譯經論得與子相値眞無所恨矣著
太智論十二門論中論等諸序幷著
大小品法華維摩思益自在王禪經
等序皆傳於世初叡善攝威儀弘贊
經法常迴此諸業願生安養毎行住坐
臥不敢正背西方後自知命盡忽集
僧告別乃謂衆曰平生誓願願生西
方如叡所見或當得徃未知定免狐
疑成不但身口意業或相違犯願施
以大慈爲永刧法朋也於是入房洗
浴燒香礼拜還牀向西方合掌而卆
是日同寺咸見五色香煙従叡房出
舂秋六十七矣時又有沙門僧揩與
叡公同學亦有高名云
釋道恒藍田人年九歲戲于路隱士張
高僧傳卷苐六苐二十九張廣
[32-0824b]
忠見而嗟曰此小兒有出人之相在
俗必有輔政之功處道必能光顯佛
法恨吾老矣不得見之恒少失二親事
後母以孝聞家貧無蓄常手自畫繪
以供瞻奉而篤好經典學兼宵夜至
年二十後母又亡行喪盡禮服畢出
家遊刃佛理多所兼通學該内外才思
清敏羅什入関卽徃修造什大嘉之
及譯出衆経並助詳定時恒有同學
道標亦雅有才力當時擅名與恒相
次秦主姚興以恒標二人神氣侯朗
有經國之量乃勅僞尙書令姚顯令
敦逼恒標罷道助振王業又下書恒
標等曰卿等皎然之操實在可嘉但
君臨四海治急湏才今勅尙書令顯
令奪卿等法服助翼贊時世苟心存
道味寧繫白黑望體此懷不以守
節爲辭也恒標等答曰奉去月二十
日詔令奪恒標等法服承命悲懷
五情失守恒等才質闇短染法未深
緇服之下誓畢身命並習佛法不閑
世事徒廢非常之業終無殊異之功
昔光武尙能縱嚴陵之心魏文容管
高僧傳卷苐六苐三十張廣
[32-0824c]
寕之摻抑至尊之高心遂疋夫之微
志况陛下以道御物兼弘三寶願鑑
元元之情垂曠通物之理也興又致
書於什䂮二法師曰別巳數旬毎有
傾想漸暖比休泰耳小虜遠舉更無
處分正有憒然耳頃万事之慇湏才
以理之近詔恒標二人令釋羅漢之服
尋大士之蹝然道無不在願法師等
助以喻之什䂮等答曰蓋聞太上以
道養民而物自是其復有德而治天
下是以古之明主審違性之難御悟
任物之多因故堯放許由於箕山文
軾干木於魏國高祖縱四晧於終南
升度辭滿輪於漢岳蓋以適賢之性
爲得賢也今恒標等德非圓逵分在
守節少習玄化伏膺佛道至於敷拆
妙典研究幽微足以唘悟童稚助
功德願陛下施旣徃之恩縱其微志
也興後頻復下書闔境救之殆而得
勉恒乃歎曰古人有言益我貨者損
我神生我名者煞我身於是竄影巖
壑畢命幽藪蔬食味禪緬迹人外晉
義凞十三年卆于山舎舂秋七
十二高僧傳卷苐六苐三十一張廣
[32-0825a]
恒著釋駮論及百行箴標作舎利佛
毗曇序幷吊王喬文並行於世矣
釋僧肇京兆人家貧以傭書爲業遂
因繕寫乃歷觀経史備盡墳籍愛好
玄微毎以莊老爲心要嘗讀老子德
章乃歎曰美則美矣然期神冥累之
方猶未盡善也後見舊維摩經歡喜頂
受披尋翫味乃言始知所歸矣因此
出家學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
而名振関輔時競譽之徒莫不猜其
早逵或千里趍負入関抗辯肇旣才
思幽玄又善談說承機挫銳曾不流
滯時京兆宿儒及関外英彥莫不挹
其鋒辯負氣摧衄後羅什至姑藏肇
自遠従之什嗟賞無極及什適長安肇
亦隨返姚興命肇與僧叡等入逍遥
園助詳定經論肇以去聖乆遠文義
多雜先舊所解時有乖謬及見什諮
禀所悟更多因出大品之後肇便著
波若無知論凡二千餘言竟以呈什什
讀之稱善乃謂肇曰吾解不謝子辭
當相挹時廬山隱士劉遺民見肇此
論乃歎曰不意方袍復有平叔因以呈
高僧傳卷苐六苐三十二張廣
[32-0825b]
遠公遠乃撫机歎曰未常有也因共
披尋翫味更存徃復辵民乃致書肇曰
頃飡徽問有懷遥仰歲末寒嚴體中
何如音寄壅隔増用悒蘊弟子沉痾
草澤常有弊瘁願彼大衆康和外
國法師休悆不去年夏末見上人波
若無知論才運清俊旨中汶允推步
聖文姚然有歸披味置懃不能釋手
眞可謂洛心方等之淵悟懷絕冥之
肆窮盡精巧無所間然但聞者難曉
猶有餘疑今輒條之如左願從容之睱
粗爲釋之肇答書曰不面在昔佇想
用勞得前疏幷問披尋反覆欣若蹔
對涼風戒節頃常何如貧道勞疾毎
不佳卽此大衆尋常什師休勝秦主
道性自然天機邁俗城塹三寶
弘道是務由使異典勝僧自遠而至
靈鷲之風萃乎茲土領公遠擧乃是
千載之津梁於西域還得方等新經二
百餘部什師於大寺出新至諸經法
藏淵曠日有異聞禪師於瓦官寺教
習禪道門徒數百曰夜匪懈邕邕肅肅
致自欣樂三藏法師於中寺出律部本
末精高僧傳卷苐六苐三十三
張廣
[32-0825c]
悉若覩初制毗婆沙法師於石羊寺
出舎利佛毗曇梵本雖未及譯時問
中事發言新奇貧道一生猥參嘉運遇
茲盛化自恨不覩釋迦泥洹之集餘
復何恨但恨不得與道勝君子同斯
法集耳稱詠旣深聊復委及然來問
婉切難爲郢人貧道思不関微兼拙於
華語且至趣無言言則乖旨云云不
巳竟何所辯聊以狂言示詶來旨也
肇後又著不眞空論物不遷論等幷
注維摩及製諸経論序並傳於世及什
之亡後追悼永徃翹思彌厲乃著涅
槃無名論其辭曰経稱有餘無餘涅
槃涅槃秦言無爲亦名滅度無爲者取
乎虛無寂寞妙絕於有爲滅度者言
乎大患永滅超度四流斯蓋鏡像之所
歸絕稱之幽宅也而曰有餘無餘者蓋
是出處之異号應物之假名余嘗試言
之夫涅槃之爲道也寂寥虛曠不可以
形名得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超
羣有以幽昇量太虛而永久隨之佛
得其蹤迎之罓眺其首六趣不能攝

[32-0826a]
若徃五目莫覩其容二聽不聞其響
窈窈冥冥誰見誰曉彌倫靡所不在
而獨曵於有無之表然則言之者失
其眞知之者返其愚有之者乖其性
無之者傷其軀所以釋迦掩室於摩
竭淨名杜口於毗耶湏菩提唱無說
以顯道釋梵乃絕聽而雨花斯皆理爲
神御故口爲之緘默豈日無辯辯所不
能言也經曰眞解脫者離於言數寂滅
永安無終無始不晦不明不寒不暑
湛若虛空無名無證論曰涅槃非有亦
復非無言語路絕心行處滅尋夫經論
之作也豈虛搆哉果有其所以不有故
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無故不可
得而無耳何者本之有境則五陰永
滅推之無鄕則幽靈不竭幽靈不竭
則抱一湛然五陰永滅則万累都捐
万累都捐故與道通同抱一湛然故
神而無功神而無功故至功常在與
道通同故冲而不改冲而不改不可
爲有至功常在不可爲無然則有無
絕於内稱謂淪於外視聽之所不曁
四空之所昏昧悟兮而夷泊焉而泰
高僧傳卷苐六苐三十五張廣
[32-0826b]
九流於是乎交歸衆聖於此乎冥會
斯乃希夷之境太玄之鄕而欲以有
無題牓其方域而語神道者不亦邈
哉其後十演九折凡數千言文多不
載論成之後上表於姚興曰肇聞天
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君王得一以
治天下伏惟陛下叡哲欽明道與神
會妙契環中理無不曉故能遊刃万
機弘道終日依被蒼生垂文作範所
以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涅槃之道
蓋是三乘之所歸方等之淵府眇茫
希夷絕視聽之域幽致虛玄非羣情
之所測肇以微軀猥蒙國恩得閑居
學肆在付公門下十有餘年雖衆經
殊趣勝致非一涅槃一義常爲聽習先
但肇才淺闇短雖屢蒙誨喻猶懷漠
漠爲竭愚不巳亦如似有解然未經
高勝先唱不敢自決不幸什公去世
諮參無所以爲永恨而陛下聖德不
孤獨與什公神契目擊道存決其方
寸故能振彼玄風以唘末俗一日遇
蒙答安成侯嵩問無爲宗極頗渉涅
槃無名之義今輒作涅槃無名論有
高僧傳卷苐六苐三十六張廣
[32-0826c]
十演九折慱採衆經託證成喻以仰
述陛下無名之致豈日開詣神心窮
究遠當聊以擬議玄門班喻學徒耳
若少參聖旨願勅存記如其有差伏
承旨授興答旨慇懃備加贊述卽勅
令繕寫班諸子姪其爲時所重如此
晉義
凞十年卒於長
安舂秋三十有一矣高僧傳
卷第六
乙巳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
雕造高僧傳卷苐六苐三十七張廣
[32-0827a]
高僧傳卷第七義解四内梁會
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