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a0026 中阿含經-東晉-瞿曇僧伽提婆 (master)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六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二〇四)《晡利多品》羅摩經第三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於東園鹿
子母堂。


爾時,世尊則於晡時從燕坐起,
堂上來下,告尊者阿難:「我今共汝至阿夷
羅婆提河浴。」


尊者阿難白曰:「唯然。」


尊者阿
難執持戶鑰,遍詣諸屋而彷徉,見諸比
丘,便作是說:「諸賢!可共詣梵志羅摩家。」
諸比丘聞已,便共往詣梵志羅摩家。世尊將
尊者阿難往至阿夷羅婆提河,脫衣岸上,
便入水浴,浴已還出,拭體著衣。


爾時,尊者
阿難立世尊後,執扇扇佛。於是,尊者阿難
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梵志羅摩家極好整頓,
甚可愛樂,唯願世尊以慈愍故,往至梵志
羅摩家。」世尊為尊者阿難默然而受。於是
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至梵志羅摩家。


爾時,梵
志羅摩家,眾多比丘集坐說法,佛住門外,
待諸比丘說法訖竟。眾多比丘尋說法訖,
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敲門,諸比丘聞,
即往開門,世尊便入梵志羅摩家,於比丘
眾前敷座而坐,問曰:「諸比丘向說何等?以
何事故集坐在此?」


時,諸比丘答曰:「世尊!向
者說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歎曰:「善
哉!善哉!比丘集坐當行二事:一曰說法,二
[056-0776a]
曰默然。所以者何?我亦為汝說法,諦聽,
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白曰:「唯然。當受
教聽。」


佛言:「有二種求,一曰聖求,二曰非聖
求。云何非聖求?有一實病法、求病法,實老法、
死法、愁憂慼法,實穢污法、求穢污法。云何實
病法求病法?云何病法耶?兒子、兄弟是病法
也。象馬、牛羊、奴婢、錢財、珍寶、米穀是病害法,
眾生於中觸染貪著,憍慠受入,不見災
患,不見出要,而取用之。云何老法、死法、愁
憂慼法,穢污法耶?兒子、兄弟是穢污法,
象馬、牛羊、奴婢、錢財、珍寶、米穀是穢法害
法,眾生於中染觸貪著,憍慠受入,不見災
患,不見出要,而取用之。彼人欲求無病無
上安隱涅槃,得無病無上安隱涅槃者,終
無是處。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
安隱涅槃,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
上安隱涅槃者,終無是處。是謂非聖求。


「云
何聖求耶?有一作是念:『我自實病法,無辜
求病法,我自實老法、死法,愁憂慼法,穢污法,
無辜求穢污法。我今寧可求無病無上安隱
涅槃,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法無上
安隱涅槃。』彼人便求無病無上安隱涅槃,得
無病無上安隱涅槃者,必有是處。求無老、
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得無
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者,
必有是處。


「我本未覺無上正盡覺時,亦如
是念:『我自實病法,無辜求病法,我自實老法、
死法,愁憂慼法,穢污法,無辜求穢污法,我今
寧可求無病無上安隱涅槃,求無老、無死、無
[056-0776b]
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耶?』我時年少
童子,清淨青髮,盛年年二十九,爾時極多
樂戲,莊飾遊行。我於爾時,父母啼哭,諸親
不樂,我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
無家、學道,護身命清淨,護口、意命清淨。我
成就此戒身已,欲求無病無上安隱涅槃,
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
故,便往阿羅羅伽羅摩所,問曰:『阿羅羅!
我欲於汝法行梵行,為可爾不?』阿羅羅答
我曰:『賢者!我無不可,汝欲行便行。』我復問
曰:『阿羅羅!云何汝此法自知自覺自作證耶?』
阿羅羅答我曰:『賢者!我度一切識處,得無
所有處成就遊。是故我法自知自覺自作證。』


「我復作是念:『不但阿羅羅獨有此信,我亦
有此信,不但阿羅羅獨有此精進,我亦有
此精進,不但阿羅羅獨有此慧,我亦有此
慧。阿羅羅於此法自知自覺自作證。』我欲
證此法故,便獨住遠離、空安靖處,心無放
逸,修行精勤。我獨住遠離、空安靖處,心無
放逸,修行精勤已,不久得證彼法。證彼法
已,復往詣阿羅羅加羅摩所,問曰:『阿羅羅!
此法自知自覺自作證,謂度一切無量識處,
得無所有處成就遊耶?』阿羅羅伽羅摩答
我曰:『賢者!我是法自知自覺自作證,謂度無
量識處,得無所有處成就遊。』阿羅羅伽羅
摩復語我曰:『賢者!是為如我此法作證,汝
亦然,如汝此法作證,我亦然。賢者!汝來共領
此眾。』是為阿羅羅伽羅摩師處,我與同等,
最上恭敬、最上供養、最上歡喜。


「我復作是念:
[056-0776c]
『此法不趣智,不趣覺,不趣涅槃,我今寧
可捨此法,更求無病無上安隱涅槃,求無
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我
即捨此法,便求無病無上安隱涅槃,求無
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已,
往詣欝陀羅羅摩子所,問曰:『欝陀羅!我欲
於汝法中學,為可爾不?』欝陀羅羅摩子答
我曰:『賢者!我無不可,汝欲學便學。』我復問
曰:『欝陀羅!汝羅摩子,自知自覺自作證何
等法耶?』欝陀羅羅摩子答我曰:『賢者!度一切
無所有處,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賢者!
我父羅摩自知自覺自作證,謂此法也。』」


「我復
作是念:『不但羅摩獨有此信,我亦有此信。
不但羅摩獨有此精進,我亦有此精進。不
但羅摩獨有此慧,我亦有此慧。羅摩自知自
覺自作證此法,我何故不得自知自覺自作
證此法耶?』我欲證此法故,便獨住遠離、空
安靖處,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獨住遠離、
空安靖處,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已,不久得
證彼法。證彼法已,復往欝陀羅羅摩子所,
問曰:『欝陀羅!汝父羅摩,是法自知自覺自作
證,謂度一切無所有處,得非有想非無想
處成就遊耶?』欝陀羅羅摩子答我曰:『賢者!我
父羅摩,是法自知自覺自作證,謂度一切無
所有處,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欝陀羅
復語我曰:『如我父羅摩此法作證,汝亦然,
如汝此法作證,我父亦然。賢者!汝來共領
此眾。』欝陀羅羅摩子同師處,我亦如師,最
上恭敬、最上供養、最上歡喜。


「我復作是念:『此
[056-0777a]
法不趣智,不趣覺,不趣涅槃,我今寧可
捨此法,更求無病無上安隱涅槃,求無老、
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我即
捨此法,便求無病無上安隱涅槃,求無
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已,
往象頂山南,欝鞞羅梵志村,名曰斯那。
於彼中地至可愛樂,山林欝茂,尼連禪河
清流盈岸。我見彼已,便作是念:『此地至可
愛樂,山林欝茂,尼連禪河清流盈岸,若族姓
子欲有學者,可於中學,我亦當學,我今寧
可於此中學。』即便持草往詣覺樹,到已布
下敷尼師檀,結跏趺坐,要不解坐,至得
漏盡,我便不解坐,至得漏盡。我求無病無
上安隱涅槃,便得無病無上安隱涅槃。求
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槃,
便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
涅槃。生知生見,定道品法,生已盡,梵行已
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我初覺無
上正盡覺已,便作是念:『我當為誰先說法
耶?』我復作是念:『我今寧可為阿羅羅加摩
先說法耶?』爾時有天,住虛空中,而語我曰:
『大仙人!當知阿羅羅加摩彼命終來至
今七日。』我亦自知阿羅羅加摩其命終來
得今七日。我復作是念:『阿羅羅加摩!彼人
長衰不聞此法,若聞此者,速知法次法。』


「我
初覺無上正盡覺已,作如是念:『我當為誰
先說法耶?』我復作是念:『我今寧可為欝陀
羅羅摩子先說法耶?』天復住空,而語我曰:
『大仙人!當知欝陀羅羅摩子命終已來二七
[056-0777b]
日也。』我亦自知欝陀羅羅摩子命終已來二
七日也。我復作是念:『欝陀羅羅摩子!彼人長
衰不聞此法,若聞法者,速知法次法。』


「我初
覺無上正盡覺已,作如是念:『我當為誰先
說法耶?』我復作是念:『昔五比丘為我執勞,
多所饒益,我苦行時,彼五比丘承事於我,
我今寧可為五比丘先說法耶?』我復作是
念:『昔五比丘今在何處?』我以清淨天眼出
過於人,見五比丘在㮈㮈仙人住處
鹿野園中,我隨住覺樹下,攝衣持鉢,往波
羅㮈加尸都邑。爾時,異學優陀遙見我來,
而語我曰:『賢者瞿曇!諸根清淨,形色極妙,
面光照耀。賢者瞿曇!師為是誰?從誰學道?
為信誰法?』我於爾時即為優陀說偈答
曰:


「 「『我最上最勝,
 不著一切法,
 諸愛盡解脫,
 自覺誰稱師。
 無等無有勝,
 自覺無上覺,
 如來天人師,
 普知成就力。』」



「優陀問我曰:『賢者瞿曇!自稱勝耶?』我復以
偈而答彼曰:


「 「『勝者如是有,
 謂得諸漏盡,
 我害諸惡法,
 優陀故我勝。』」



「優陀復問我曰:『賢者瞿曇!欲至何處?』我時
以偈而答彼曰:


「 「『我至波羅㮈,
 擊妙甘露鼓,
 轉無上法輪,
 世所未曾轉。』」



「優陀語我曰:『賢者瞿曇!或可有是。』如是語
已,即彼邪道經便還去,我自往至仙人住
[056-0777c]
處鹿野園中。時,五比丘遙見我來,各相約勅
而立制曰:『諸賢!當知此沙門瞿曇來,多欲
多求,食妙飲食,好粳糧飯,及[麩-夫+少]酥蜜,麻油
塗體,今復來至,汝等但坐,慎莫起迎,亦莫
作禮,豫留一座,莫請令坐。到已語曰:「卿!
欲坐者,自隨所欲。」』我時往至五比丘所。時,
五比丘於我不堪極妙威德,即從坐起,有
持衣鉢者,有敷床者,有取水者,欲洗足
者,我作是念:『此愚癡人!何無牢固?自立制
度還違本要。』我知彼已,坐五比丘所敷之
座。


「時,五比丘呼我姓字,及卿於我。我語彼
曰:『五比丘!我如來、無所著、正盡覺,汝等莫
稱我本姓字,亦莫卿我。所以者何?我求無
病無上安隱涅槃,得無病無上安隱涅槃。我
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涅
槃,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上安隱
涅槃。生知生見,定道品法,生已盡,梵行已
立,所作已辨,不更受有,知如真。』彼語我曰:
『卿瞿曇!本如是行,如是道跡,如是苦行,尚
不能得人上法差降聖知聖見,況復今日
多欲多求,食妙飲食,好粳糧飯,及[麩-夫+少]酥蜜,
麻油塗體耶?』我復語曰:『五比丘!汝等本時見
我如是諸根清淨,光明照耀耶?』時,五比丘
復答我曰:『本不見卿諸根清淨,光明照耀。
卿瞿曇!今諸根清淨,形色極妙,面光照耀。』


「我
於爾時即告彼曰:『五比丘!當知有二邊行,
諸為道者所不當學:一曰著欲樂下賤業,
凡人所行;二曰自煩自苦,非賢聖求法,無義
相應。五比丘!捨此二邊,有取中道,成明
[056-0778a]
成智,成就於定,而得自在,趣智趣覺,趣於
涅槃,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是謂為八。』
意欲隨順教五比丘,教化二人,三人乞食,
三人持食來,足六人食;教化三人,二人乞
食,二人持食來,足六人食。我如是教,如是
化彼,求無病無上安隱涅槃,得無病無上
安隱涅槃。求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無
上安隱涅槃,得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污
無上安隱涅槃。生知生見,定道品法,生已
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更受有,知如真。


「於是,世尊復告彼曰:『五比丘!有五欲功德
可愛、可樂、可意所念,善欲相應。云何為五?眼
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五比
丘!愚癡凡夫而不多聞,不見善友,不知聖
法,不御聖法,彼觸染貪著,憍慠受入,不見
災患,不見出要,而取用之。當知彼隨弊
魔,自作弊魔,墮弊魔手,為魔網纏,魔羂
所纏,不脫摩纏。五比丘!猶如野鹿,為
纏所纏,當知彼隨獵師,自作獵師,墮獵
師手,為獵師網纏,獵師來已,不能得脫。如
是,五比丘!愚癡凡夫而不多聞,不見善友,
不知聖法,不御聖法。彼於此五欲功德觸
染貪著,憍慠受入,不見災患,不見出要,而
取用之。當知彼隨弊魔,自作弊魔,墮弊魔
手,為魔網纏,魔纏所纏,不脫魔纏。


「『五比
丘!多聞聖弟子見善知識,而知聖法,又御
聖法,彼於此五欲功德,不觸、不染、不貪、不著,
亦不憍慠、不受入,見災患,見出要,而取
用之。當知彼不隨弊魔,不自作魔,不墮
[056-0778b]
魔手,不為魔網所纏,不為魔纏所纏,便解
脫魔纏。五比丘!猶如野鹿得脫於纏,當知
彼不隨獵師,不自在獵師,不墮獵師
手,不為獵師網所纏,獵師來已,則能得脫。
如是,五比丘!多聞聖弟子見善知識而
知聖法,又御聖法,彼於此五欲功德,不觸、
不染、不貪、不著,亦不〔見〕-【明】【聖】見見憍慠、不受入,
見災患,見出要,而取用之。當知彼不隨
弊魔,不自在魔,不墮魔手,不為魔網所
纏,不為魔纏所纏,便解脫魔纏。


「『五比丘!若
時如來出興于世,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
祐,彼斷,乃至五蓋、心穢、慧羸,離欲、離惡不
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彼如是定心
清淨,無穢無煩,柔軟善住,得不動心,修學
漏盡智通作證。彼知此苦如真,知此苦習、
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知此漏如真,
知此漏習、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
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彼於爾時自
在行,自在住、自在坐、自在臥。所以者何?彼自
見無量惡不善法盡。是故彼自在行、自在住、
自在坐、自在臥。


「『五比丘!猶如無事無人民
處,彼有野鹿,自在行、自在住、自在伏、自在
臥。所以者何?彼野鹿不在獵師境界。是故
自在行、自在住、自在伏、自在臥。如是,五比丘!
比丘漏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056-0778c]
不更受有,知如真。彼於爾時自在行、自在
住、自在坐、自在臥。所以者何?彼自見無量惡
不善法盡。是故彼自在行、自在住、自在坐、自
在臥。五比丘!是說無餘解脫,是說無病無
上安隱涅槃,是說無老、無死、無愁憂慼、無穢
污無上安隱涅槃。』」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
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羅摩經第三竟四千一百二十一字


(二〇五)《中阿含含晡利多品》五下分結經第四


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曾說五下分
結,汝等受持耶?」諸比丘默然不答。


世尊復再
三告諸比丘:「我曾說五下分結,汝等受持
耶?」諸比丘亦再三默然不答。


爾時,尊者鬘
童子在彼眾中。於是,尊者鬘童子即從
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曾說
五下分結,我受持之。」


世尊問曰:「鬘童子!
我曾說五下分結,汝受持耶?」


尊者鬘童子
答曰:「世尊曾說初下分結,是我受持,欲、恚、
身見、戒取、疑,世尊說第五下分結,是我受持。」


世尊訶曰:「鬘童子!汝云何受持我說五下分
結?鬘童子!汝從何口受持我說五下分
結耶?鬘童子!非為眾多異學來,以嬰孩
童子責數喻詰責汝耶?鬘童子!嬰孩
幼小,柔軟仰眠,意無欲想,況復欲心纏住耶?
然彼性使故,說欲使。鬘童子!嬰孩幼小,柔
軟仰眠,無眾生想,況復恚心纏住耶?然彼
性使故,說恚使。鬘童子!嬰孩幼小,柔軟仰
[056-0779a]
眠,無自身想,況復身見心纏住耶?然彼性使
故,說身見使。鬘童子!嬰孩幼小,柔軟仰眠,
無有戒想,況復戒取心纏住耶?然彼性使故,
說戒取使。鬘童子!嬰孩幼小,柔軟仰眠,無
有法想,況復疑心纏住耶?然彼性使故,說疑
使。鬘童子!非為眾多異學來,以此嬰孩
童子責數喻詰責汝耶?」於是,尊者鬘童子
為世尊面訶責已,內懷憂慼,低頭默然,
失辯無言,如有所伺。


彼時,世尊面前訶責
鬘童子已,默然而住。爾時,尊者阿難立世尊
後,執扇扇佛。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
曰:「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
諸比丘說五下分結者,諸比丘從世尊聞
已,善受善持。」


世尊告曰:「阿難!諦聽,善思念
之。」


尊者阿難白曰:「唯然。當受教聽。」


佛言:「阿
難!或有一為欲所纏,欲心生已,不知捨如
真,彼不知捨如真已,欲轉熾盛,不可制除,
是下分結。阿難!或有一為恚所纏,恚心生
已,不知捨如真,彼不知捨如真已,恚轉熾
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結。阿難!或有一為
身見所纏,身見心生已,不知捨如真,彼不
知捨如真已,身見轉盛,不可制除,是下分
結。阿難!或有一為戒取所纏,戒取心生已,
不知捨如真,彼不知捨如真已,戒取轉盛,
不可制除,是下分結。阿難!或有一為疑
所纏,疑心生已,不知捨如真,彼不知捨如
真已,疑轉熾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結。


「阿難!
若依道、依跡,斷五下分結;彼不依此道、
不依此跡,斷五下分結者,終無是處。阿
[056-0779b]
難!猶如有人欲得求實,為求實故,持斧
入林,彼人見樹成就根、莖、枝、葉及實,彼人
不截根、莖,得實歸者,終無是處。如是。阿
難!若依道、依跡,斷五下分結;不依此道、不
依此跡,斷五下分結者,終無是處。阿難!
若依道、依跡,斷五下分結,彼依此道、依此
跡,斷五下分結者,必有是處。阿難!猶如有
人欲得求實,為求實故,持斧入林,彼人
見樹成就根、莖、枝、葉及實,彼人截根、莖,
得實歸者,必有是處。如是。阿難!若依道、依
跡,斷五下分結,依此道、依此跡,斷五下分
結者,必有是處。


「阿難!依何道、依何跡,斷
五下分結?阿難!或有一不為欲所纏,若生
欲纏,即知捨如真,彼知捨如真已,彼欲纏
便滅。阿難!或有一不為恚所纏,若生恚纏,
即知捨如真,彼知捨如真已,彼恚纏便滅。
阿難!或有一不為身見所纏,若生身見纏,
即知捨如真,彼知捨如真已,彼身見纏
便滅。阿難!或有一不為戒取所纏,若生
戒取纏,即知捨如真,彼知捨如真已,彼
戒取便滅。阿難!或有一不為疑所纏,若
生疑纏,即知捨如真,彼知捨如真已,彼
疑纏便滅。阿難!依此道、依此跡,斷五下分
結。


「阿難!猶恒伽河,其水溢岸。若有人來彼
岸,有事欲得度河,彼作是念:『此恒伽河,
其水溢岸,我於彼岸有事欲度,身無有
力令我安隱浮至彼岸。』阿難!當知彼人
無力。如是,阿難!若有人覺、滅、涅槃,其心不
向而不清淨,不住解脫。阿難!當知此人
[056-0779c]
如彼羸人無有力也。阿難!猶恒伽河,其水
溢岸。若有人來彼岸,有事欲得度河,彼
作是念:『此恒伽河,其水溢岸,我於彼岸有
事欲度,身今有力令我安隱浮至彼岸。』阿
難!當知彼人有力。如是,阿難!若有人覺、滅、
涅槃,心向清淨而住解脫。阿難!當知此人
如彼力人。


「阿難!猶如山水,甚深極廣,長
流駛疾,多有所漂,其中無船,亦無橋梁。或
有人來彼岸,有事則便求度,彼求度時而
作是念:『今此山水甚深極廣,長流駛疾,多有
所漂,其中無船,亦無橋梁而可度者。我於
彼岸有事欲度,當以何方便令我安隱
至彼岸耶?』復作是念:『我今寧可於此岸邊
收聚草木,縛作椑栰,乘之而度。』彼便岸
邊收聚草木,縛作椑栰,乘之而度,安隱至
彼。如是,阿難!若有比丘攀緣厭離,依於
厭離,住於厭離,止息身惡故,心入離、定故,
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
得初禪成就遊。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彼依
此處,觀覺興衰已,住彼必得漏盡,設住
彼不得漏盡者,必當昇進得止息處。


「云
何昇進得止息處?彼覺、觀已息,內靖、一
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
依此處,觀覺興衰,彼依此處,觀覺興衰
已,住彼必得漏盡,設住彼不得漏盡者,
必當昇進得止息處。云何昇進得止息
處?彼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
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
成就遊。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彼依此處,觀
[056-0780a]
覺興衰已,住彼必得漏盡,設住彼不得漏
盡者,必當昇進得止息處。云何昇進得
止息處?彼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
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依此處,觀
覺興衰,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已,住彼必得
漏盡,設住彼不得漏盡者,必當昇進得
止息處。


「云何昇進得止息處?彼度一切色
想,滅有礙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
處成就遊,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已,住彼必得漏盡,設住彼
不得漏盡者,必當昇進得止息處。云何
昇進得止息處?彼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
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依此處,觀覺興
衰,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已,住彼必得漏
盡,設住彼不得漏盡者,必當昇進得止
息處。云何昇進得止息處?彼度一切無量
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若有所
覺,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彼觀此覺無常,
觀興衰、觀無欲、觀滅、觀斷、觀捨。彼如是
觀此覺無常,觀興衰、觀無欲、觀滅、觀斷、
觀捨已,便不受此世,不受此世已,便不
恐怖,因不恐怖,便般涅槃,生已盡,梵行已
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猶去村不
遠,有大芭蕉,若人持斧破芭蕉樹,破作片,破為十分,或作百分。破為十分,或作百
分已,便擗葉葉,不見彼節,況復實耶?阿
難!如是比丘若有所覺,或樂或苦,或不苦不
樂,彼觀此覺無常,觀興衰、觀無欲、觀滅、觀
斷、觀捨。彼如是觀此覺無常,觀興衰、觀
[056-0780b]
無欲、觀滅、觀斷、觀捨已,便不受此世,不
受此世已,便不恐怖,因不恐怖已,便般
涅槃,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
知如真。」


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世
尊!甚奇!甚特!世尊為諸比丘依依立依,說
捨離漏,說過度漏,然諸比丘不速得無上,
謂畢究竟盡。」


世尊告曰:「如是。阿難!如是。
阿難!甚奇!甚特!我為諸比丘依依立依,說
捨離漏,說過度漏,然諸比丘不速得無上,
謂畢究竟盡。所以者何?人有勝如故,修道
便有精麤,修道有精麤故,人便有勝如。阿
難!是故我說人有勝如。」


佛說如是。尊者阿
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下分結經第四竟二千三百二十六字


(二〇六)《中阿含含晡利多品》心穢經第五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比丘尼
不拔心中五穢,不解心中五縛者,是為
比丘、比丘尼說必退法。云何不拔心中五
穢?或有一疑世尊,猶豫、不開意、不解意、意
不靖。若有一疑世尊,猶豫、不開意、不解
意、意不靖者,是謂不拔第一心穢,謂於世
尊也,如是法、戒、教。若有諸梵行,世尊所
稱譽,彼便責數、輕易、觸嬈、侵害,不開意、不
解意、意不靖,是謂第五不拔心中穢,謂
於梵行也。


「云何不解心中五縛?或有一身
不離染、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若有身
不離染、不離欲、不離愛、不離渴者,彼心
不趣向,不靖、不住、不解,自方便斷燕坐。
[056-0780c]
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靖、不住、不解,自方便
斷燕坐者,是謂第一不解心縛,謂身也。
復次,於欲不離染、不離欲、不離愛、不離
渴。若有於欲不離染、不離欲、不離愛、不
離渴者,彼心不趣向,不靖、不住、不解,自方
便斷燕坐。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靖、不住、
不解,自方便斷燕坐者,是謂第二不解心
縛,謂欲也。


「復次,有一所說聖義相應,柔軟無
疑蓋,謂說戒、說定、說慧、說解脫、說解脫知
見、說損、說不聚會、說少欲、說知足、說斷、
說無欲、說滅、說燕坐、說緣起,如是比丘,
沙門所說者,彼心不趣向,不靖、不住、不解,
自方便斷燕坐。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靖、
不住、不解,自方便斷燕坐者,是謂第三不
解心縛,謂說也。復次,數道俗共會,調亂、憍
慠、不學問。若有數道俗共會,調亂、憍慠、不
學問者,彼心不趣向、不靖、不住、不解,自方
便斷燕坐。若此心不趣向,不靖、不住、不
解,自方便斷燕坐者,是謂第四不解心縛,
謂聚曾也。


「復次,少有所得故,於其中間住,
不復求昇進。若有少所得故,於其中間住,
不復求昇進者,彼心不趣向,不靖、不住、不
解,自方便斷燕坐。若此心不趣向,不靖、
不住、不解,自方便斷燕坐者,是謂第五不
解心縛,謂昇進也。若有比丘、比丘尼不拔
此心中五穢,及不解此心中五縛者,是謂
比丘、比丘尼必退法也。若有比丘、比丘尼
善拔心中五穢,善解心中五縛者,是謂比
丘、比丘尼清淨法。


「云何善拔心中五穢?或有
[056-0781a]
一不疑世尊,不猶豫、開意、意解、意靖。若有
不疑世尊,不猶豫、開意、意解、意靖者,是
謂第一善拔心中穢,謂於世尊也,如是法、
戒、教。若有梵行,世尊所稱譽,彼不責數、
不輕易、不觸嬈、不侵害,開意、意解、意靖,
是謂第五善拔心中穢,謂於梵行也。


「云何解
心中五縛?或有一身離染、離欲、離愛、離渴。
若有身離染、離欲、離愛、離渴者,彼心趣向,
靖、住、解,自方便斷燕坐。若有此心趣向,
靖、住、解,自方便斷燕坐者,是謂第一解
心中縛,謂身也。復次,於欲離染、離欲、離愛、
離渴。若有於欲離染、離欲、離愛、離渴者,彼
心趣向,靖、住、解,自方便斷燕坐。若有此心
趣向,靖、住、解,自方便斷燕坐者,是謂第
二解心中縛,謂欲也。


「復次,有一所說,聖義相
應,柔軟無疑葢,謂說戒、說定、說慧、說解脫、
說解脫知見、說損、說不聚會、說少欲、說
知足、說斷、說無欲、說滅、說燕坐、說緣起,
如是比丘,沙門所說者,彼心趣向,靖、住、解,
自方便斷燕坐。若有此心趣向,靖、住、解,
自方便斷燕坐者,是謂第三解心中縛,謂
說也。復次,不數道俗共會,不調亂、不憍慠
學問。若有不數道俗共會,不調亂、不憍
慠學問者,彼心趣向,靖、住、解,自方便斷燕
坐。若有此心趣向,靖、住、解,自方便斷燕
坐者,是謂第四解心中縛,謂不聚會也。


「復
次,少有所得故,於其中間不住,復求昇進。
若有少所得故,於其中間不住,復求昇進
者,彼心趣向,靖、住、解,自方便斷燕坐。若此
[056-0781b]
心趣向,靖、住、解,自方便斷燕坐者,是謂
第五解心中縛,謂昇進也。若有比丘、比丘尼
善拔此心中五穢,及善解此心中五縛者,是
謂比丘、比丘尼清淨法。彼住此十支已,復
修習五法。


「云何為五?修欲定心成就斷如
意足,依離、依無欲、依滅、依捨,趣向非品,
修精進定、心定、思惟定成就斷如意足,依
離、依無欲、依滅、依捨,趣向非品,堪任第
五,彼成就此堪任等十五法。成就自受者,
必知必見,必正盡覺,至甘露門,近住涅槃,
我說無不至涅槃。猶如雞生十卵,或十二,
隨時覆蓋,隨時溫暖,隨時看視,雞設有放
逸者,彼中或雞子以[此/束]以足,啄破其卵,
自安隱出者,彼為第一。如是比丘成就此
堪任等十五法自受者,必知必見,必正盡覺,
必至甘露門,近住涅槃,我說無不得涅
槃。」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
行。


心穢經第五竟一千三百九十九字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六七千八百四十六字第五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