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9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強思齊 (master)


[020-001a]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二十   覆三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榮 注
    西 華 法 師 成 玄英䟽
    濛 陽 强 思 齊 纂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天下柔弱章/所以次前者
   前章對辯剛柔其陳損益故次此章/舉水爲喻顯柔弱之能就此一章義
   開三别第一起譬喻明剛劣柔勝第/二合喻嘆凡不能行第三舉聖證成
   示其/正道
   第一起譬喻明剛劣柔勝夫至德卑/柔莫過於
[020-001b]
   水大匠取則賢人此心東流于川孔/丘驚於逝者南注于瀆郭璞嘆其靈
   長秋水初來莫辯牛馬冬冰始結行/聽狐狸濟河泛於毛車歸海乘於將
   筏柔弱之德大破堅强白石鐺煮石/成泥黃金竈煉金成粉皆水之力無
   物能加爲夭下主必稱孤寡受國之/垢誠謂吉祥說彘不欲於身肥乘鶴
   必資於體瘦君子以淡交比德明靈/用傾酌標心臣能懷忠呼風召雨婦
   若恭孝庭泉自流其大矣哉水之爲/義也言人爲行須處恬和不得以我
   臨人必委蛇而順物/水性清舉吾將德焉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
 御註以堅破堅必兩堅俱損柔擊强者則
 强損柔全故用攻堅强其無以易於水者
[020-002a]
 矣○御䟽水之爲性善下不爭動靜因時
 方圓隨器故舉天下之柔弱者莫過於水
 矣而攻堅强莫之能勝者夫水雖柔而能
 穴石石雖堅而不能損水若以堅攻堅則
 彼此而俱損以水攻石石損而水全故知
 攻堅伐强無先水者故云莫之能勝○河
 上公曰天下柔弱莫過於水在圓中則圓
 在方中則方壅之則止决之則行而攻堅
 强者莫之能勝水能懷山襄陵磨鐵銷銅
 莫能勝水而成功也○榮曰觀之於一切
[020-002b]
 總之於萬有柔弱之至者水之爲最也銷
 金石破丘陵無能過水水最勝也破堅强
 法水既爲勝故不可易之理身者若能以
 謙爲德以道爲用必可破之於强敵摧之
 於驍雄而道最爲先故無易於道也修身
 者能守雌柔之至自破剛强之人我解宅
 虚靜之至理妙絶是非之交爭唯道爲勝
 無以代之○成䟽物性柔弱無過於水天
 下堅强莫先金石然水雖柔弱利用無窮
 攻擊堅强莫在先者無爲破有其義亦然
[020-003a]
其無以易之
 御䟽夫水雖至柔用攻堅强之物無能易
 之者豈不以其有不爭之德無守勝之心
 乎理國修身亦當如此○河上公曰夫攻
 堅强者無以易於水○成䟽言水能攻擊
 自然不易之事無爲破有萬代不刊之術
   第二合喻嘆凡不能行
故柔勝剛弱勝强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御註柔弱之道勝於剛强天下人莫能知
 此道不能行○御䟽柔弱之道勝於剛强
[020-003b]
 天下之人皆知此義但惑於自賢以己爲
 尚無能行其所知者故云不能行○河上
 公曰弱之勝强水能滅火陰能消陽柔之
 勝剛舌柔齒剛齒先舌亡天下莫不知知
 柔弱者乆長剛强者折傷莫能行耻謙卑
 好强梁○榮曰多好剛强少存柔弱不能
 謙退競處物先也○成䟽水能攻於金石
 故知柔勝於剛强此乃愚智同知而舉世
 無能依行者也
   第三舉聖證成示其正道
[020-004a]
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杜稷主受國不
祥是謂天下王
 御註引萬方之罪是受國之垢獨稱孤寡
 不穀是受國之不祥其德如此則社稷有
 奉也○御䟽舉聖人之言證成上義此即
 能行以柔勝剛之行者垢穢辱也言人君
 能含受垢穢引萬方之罪在己則人仰德
 美而不離散社稷有奉故云是謂社稷主
 也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者祥善也人君
 能謙居用柔受國之不善稱孤寡不穀則
[020-004b]
 四海歸仁是謂天下王矣○河上公曰故
 聖人言謂下事也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之
 主人君能受國之垢濁者若江海不逆小
 流則能長保社稷爲一國君主也受國不
 祥是謂天下王君能引過自與代民受不
 祥之殃可以王有天下也○嚴曰忍人所
 醜受人所惡當民大禍不以爲德計在喪
 國不失天心慮在殺身不失民福夫如是
 者天地與之俯仰所加者亡所圖者服天
 下蕩蕩并爲一域向風仰化靡不蒙澤○
[020-005a]
 榮曰體柔弱之道則物無不包悟幽玄之
 境則事無不納含非遏惡受國之垢也罪
 己責躬受國不祥也適可以爲物主故言
 天下王也此言反於俗而合於道故云正
 言若反也垢穢也祥善也修身者雖復歷
 之於穢净穢净兼忘經之於善惡善惡同
 舍照一理之元寂建萬境之皆空可以成
 道爲法王也以俗觀之垢净善惡心爲有
 以道觀之并悉是空故云反也○成䟽是
 以聖人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國邦域也
[020-005b]
 垢辱也言體道之主處於人世謙退柔弱
 達於違從身受屈辱而不與物爭故堪爲
 社稷主以牧蒼生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故不祥猶不善也言聖人靈鑒虚通達於
 善惡若有不祥之事輒自責躬引過歸己
 此可爲天下君王也湯自焚千里來雲即
 其事也前言社稷可寄諸侯後舉天下宜
 屬天下
正言若反
 御註受國之垢爲社稷主受國不祥爲天
[020-006a]
 下王是必正言初如反俗故云正言若反
 ○御䟽此一句結上文也夫受國垢濁即
 爲社稷主受國不祥即爲天下王其言乖
 背不同於俗故老君詳質云是必眞正之
 言行之而信但常俗聞之初若乖反爾○
 河上公曰此乃爲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
 爲反言也○嚴曰輕己重人安於醜辱反
 俗情之見乃治國之正言也○成䟽當理
 正言似如反俗何者俗皆好善好榮而今
 乃受垢辱不善故若反也而言若者欲明
[020-006b]
 不反而反雖反不反雖反不反恒順於俗
 不反而反順俗而眞欲示反不定反故加
 若也上文云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
 後乃至大順即其義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和大怨章所以/次前者前章廣
   明剛强柔弱其於至極猶未洞忘故/次此章蓋即遣前玄以彰重玄之致
   就此章中義開三别第一雖離二邊/未階極道第二明聖人虚會妙契重
   玄第三辨有德/無德忘執之異
   第一雖離二邊未階極道夫皇天無/親能行則
   善大怨將設雖和不寧是以聖人虚/心利物執左契而無責懷有德而司
[020-007a]
   生譬重明登天六合俱照陽和發地/萬物皆春有力之載博焉無情之道
   大矣如何守輒恒計是非子建東傾/心已馳於吴會荆軻南望志欲效於
   燕秦或怨曠於洛川乃悲歌於易水/豈若鱸魚鱠美見張翰之思歸白鹿
   松貞聞劉倉之念舊常須務本善業/斯崇抱元炁於一純不流情於三惡
   體合眞寂識洞玄微多迷風下之燈/大覺鏡中之像即爲證長生之道入
   妙門/耶
和大怨必有餘怨
 御註和大怨與身爲怨對之大者情欲也
 和謂調和也此言人君欲以言教調和百
 姓使無情欲故曰和大怨也必有餘怨立
[020-007b]
 教化人不能無迹斯迹之弊還與爲怨故
 曰必有餘怨○御䟽厥初生人身心清靜
 而今耽染塵境失道淪胥者情欲之所爲
 也則知與身爲怨之大者其唯情欲乎和
 調和也此言百姓已困於情欲而生矯偽
 人君不能我無爲令其自化方欲設教立
 法制其奸詐調而和之故曰和大怨必有
 餘怨者既設教立法不能無迹斯迹之弊
 還與爲怨故云必有餘怨○河上公曰和
 大怨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以相和報也必
[020-008a]
 有餘怨任刑者失人情必有餘怨及於良
 民○榮曰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
 物我齊一則是非不起彼此糾紛則怨讎
 斯作故禮有報怨之義法有償死之刑怨
 往怨來怨怨不息思欲息怨和之令去逆
 以從順乎使反惡而爲善然口善而心不
 善面從而意不從不善不從餘怨餘恨此
 則更起於惡何得用之爲善欲得爲善未
 若無爲怨無爲怨何須和順既不和順亦
 無忤逆逆順斯忘怨讎自息不知善之爲
[020-008b]
 善始可名爲至善○成䟽怨對也即是有無
 美惡等一切待對之法也言學人雖捨有
 無得非有非無和二邊爲中一而猶是前
 玄未體於重玄理也此雖無待未能無不
 待此是待獨未能獨獨故有餘對
安可以爲善
 御注既有餘怨則安可爲善○御䟽設教
 立法其迹生弊既有餘怨則安可爲善是
 則善性於學以求復其初者爾若能上化
 清淨無事無爲人有淳樸之風迹無餘怨
[020-009a]
 之弊方可爲善矣○河上公曰一人吁嗟
 則失天心安可以和怨爲善○成䟽安何
 也言雖遣二邊未忘中一故何可盡善也
   第二明聖人虚會妙契重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民
 御註左契者心也心爲陽藏與前境契合
 故謂之左契爾聖人知立教則必有迹有
 迹則是餘怨故執持此心使令清淨下人
 化之則無情欲不煩誅責自契無爲○御
 䟽左契者心也心爲陽藏與前境契合故
[020-009b]
 謂之左契聖人知立教則必有迹有迹則
 是餘怨故執持此心令不散亂下人化之
 則無情欲不煩誅責自契無爲矣○河上
 公曰是以聖人執左契古者聖人執左契
 合符信無文法律刻契合符以爲信也而
 不責於人但刻契之信不責人以他事也
 ○嚴曰契符信也聖人執道之符操德之
 信合之於我不責於人故將欲有爲必契
 於天將欲有行必驗於符信求過於我不
 尤於人歸禍於己不怨於人爾○榮曰古
[020-010a]
 者聖人刻木爲契君執於左臣執於右爲
 信合人於符契不復制之以法律於物無
 罰故言不責於人也○成䟽契信也合也
 左陽也生也言體道聖人境智冥符能所
 虚會超兹四句離彼百非故得乆視長生
 義言執左此即不執而執也猶如常主握
 於左契所以徵攝萬機聖人妙契寰中故
 能匡御億兆而言不責者聖人雖復匡御
 衆生而忘其德芻狗百姓故不責其恩報
   第三辯有德無德執忘之異
[020-010b]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御註司主也徹通也言有德之君主司心
 契則人自化之無德之主則立法制以通
 於人爲法之弊故未爲善○御䟽司主也
 徹通也言有德之君主司心契則人將自
 化無德之主不能虚心而忘己唯欲作法
 以通人作法則弊生故爲無德爾○河上
 公曰有德司契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
 無德司徹無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之所失
 ○嚴曰徹亦作殺也無德之主政失亂生
[020-011a]
 不求於己專司人失督以嚴刑故人有過
 咎家有罪名有德之主是非自定黑白自
 分未動而夭下應不令而天下然也○榮
 曰司主也契合也徹離也有德之君心之
 所主上合無爲之道混然冥一下爲萬物
 所歸信之符契若其無德不解行善非執
 契於道抑亦衆人離散也内明有德合理
 故云司契無德乖眞故云司徹也○成䟽
 司主也徹迹也言上德之人主意妙契不
 執名言無德之者猶滯筌蹄未能洞遣迹
[020-011b]
 既不泯故言司徹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御註司契則清淨立法則凋殘皇天無親
 唯德是輔故人君者常思化淳於無爲不
 可立法而生事也○御䟽雖天道平施而
 與善不欺故司契唯清靜者天福其善則
 吉無不利立法殘傷者天降以殃則孳不
 可逃豈非皇天無親唯德是輔者乎○河
 上公曰夭道無有親䟽唯與善人則司契
 者也○榮曰夭道平等無有親䟽惡人遠
[020-012a]
 道致有䟽善者近眞故生親稱至理爲語
 不䟽不親但以善人行善天乃福之故云
 與善人也然乃與善及不與不善是知輔
 德不輔無德若能行於德善善德自然歸
 之也○成䟽天眞之理何有親䟽上善之
 人自然符會即向執左契不責於人者是
 也
   小國寡民章第人十小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雖顯
   二玄之致於行未圓故次此章正明/從小入大就此章内文有四重第一
   明小學之人不入塵境第二明虚心/證理舍教忘筌第三明反古還淳和
[020-012b]
   光同俗第四體眞/會道妙絶往來
   第一明小學之人不入塵境夫炎漢/之時君
   唯和於端拱羲農之代人但守於無/爲穴處用避於風霜巢居將逆於夏
   暑十五載而一孕數百年而方終死/皆積薪生乃含哺豈有大國稱帝小
   國稱臣雲官不助其謀風后不施其/智何計什伯之器誰爲令長者哉雖
   有舟輿置之推於江陸雖有甲兵藏/之守而不用結繩之化自高雅樂之
   風轉至老死不相往來洎乎末代澆/危君王戰爭殷奪夏政周侵紂邦伊
   尹則負鼎而來同謀放桀相如則佩/璧而去詐妄欺秦始皇廢周赧爲庶
   人劉裕縊晋恭於殿柱臣奪君政鳴/呼孰堪豈知大道之時各抱無爲之
   化以今方古/何痛深哉
[020-013a]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御䟽寡少也什伍也伯長也器材器也此
 論淳古之代也言國小者明不求大言人
 少者明不求多不求大則心無貪競不求
 多則事必易簡易簡之道立則淳風著適
 使有人之材器堪爲什伍之伯長以絶於
 人者亦無所用之矣○河上公曰小國寡
 民聖人雖治大國猶以爲小儉約不奢泰
 民雖衆由若寡之不敢勞也使民有什伯
 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貴賤不相犯也人之
[020-013b]
 器而不用器謂農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徵
 召奪民良時也○嚴曰小國者地狹人少
 無磐石之固有累卵之危以道治人則轉
 禍爲福矣○榮曰聖人理國用無爲之道
 所有軍戎器械或少或多若伯若千皆悉
 不用小國猶爾况大國乎○成䟽國域也
 謂域心住故言小國即小乘寡欲之人亦
 是謙小國寡欲之行器即六根十惡之兵
 器也根雖有六用乃無窮言什伯者舉其
 大數而不用者言靜息諸根不染塵境也
[020-014a]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御䟽徙遷移也化歸淳樸政不煩苛人懷
 其生所以重死敦本樂業無所外求各安
 其居故不遠遷移○河上公曰使民重死
 君能爲民與利除害各得其所則民重死
 貪生不遠徙正令不煩則民安其業故不
 遠遷徙離其常也○嚴曰建之以道德人
 則樂生安壽不爲盜賊當此之時無鍾鼔
 而萬人娱不賞與而萬人足各安其居不
 遷其鄉有百倍之利者亦不去其國也○
[020-014b]
 榮曰政逢有事物乃輕生化屬無爲人皆
 重死父既保子妻不失夫各得樂業安居
 無復流亡遷徙○成䟽諸行重靜知足守
 分故得修其天年而不遠逐前境也
   第二明虚心證理舍教忘筌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御䟽舟輿之設本以通水陸濟有無既無
 往來則舟輿棄舍無所乘用矣莊子云至
 德之代山無蹊隧澤無舟梁○河上公曰
 清净無爲不作繁華不好出入游娱也○
[020-015a]
 榮曰夫水行用舟陸行用輿無爲之代山
 無蹊隧澤無舟輿絶本去末何乘之有○
 成䟽舟輿謂三乘之教也舟在於水喻教
 能舟航萬物度於生死海也故升玄經云
 乆曠生死海隔絶貪愛流輿處於陸輿能
 輪轉喻教能轉凡成聖也得理忘言故能
 遣教而不用也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御䟽甲兵所陳本以討不服御寇敵上行
 道德下無離異既却攻戰之事則甲兵韜
[020-015b]
 戢而無陳也○河上公曰無怨惡於天下
 ○榮曰兵以討逆武以靖亂上既行道下
 乃好德自然從化何事陳兵也○成䟽雖
 有身心兵甲隳體坐忘物境既空何所陳
 設此一句覆結前什伯之器而不用也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御䟽古者書契未興結繩紀事故系辭云
 上古結繩而理後代聖人易之以書契欲
 明結繩之代人人淳樸文字既興是生詐
 偽今將使人忘情去欲歸於淳古故云使
[020-016a]
 人復結繩而用之○河上公曰去文反質
 信無欺也○榮曰古者書契未作結繩爲
 政文字既興澆薄尤甚聖人設教義在無
 爲欲使反澆還淳去華歸實也○成䟽既
 虚心證理舍教忘筌故寄結繩示其反本
 此一句結雖有舟輿無所乘之也
   第三明反古還淳和光同俗
甘其食美其服
 御䟽食之甘者在於適適則所食皆甘服
 之美者在於當當則所服皆美苟不適當
[020-016b]
 則雖玉食錦衣不足稱甘美也○河上公
 曰甘其食甘其蔬食不漁食百姓也美其
 服美其惡衣不貴五色○榮曰甘其食美
 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物情不悦食玉衣錦
 不以爲美人心既適飯蔬被褐足可爲甘
 令陶聖化過大鈞人無貴賤所食者皆甘
 也服無好惡所衣者皆美也家無貧富所
 居者皆安也鄉無豐儉所住者皆樂也既
 無遠徙之者故絶弱喪之人○成䟽甘其
 食味至道也美其服德瑩身也
[020-017a]
安其居樂其俗
 御䟽無欲故所居則安化淳故其俗可樂
 若逐欲無節將自不安其居苛政且煩焉
 得復樂其俗○河上公曰安其居安其茅
 茨不好文飾之屋也樂其俗樂其質樸之
 俗不轉移○成䟽安其居所在皆安動而
 寂也樂其俗和光人世寂而動也
   第四明體眞會道妙絶往來
鄰國相望鷄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

[020-017b]
 御䟽列國相望鷄犬相聞蓋言其近人至
 老死不相往來者由彼此俱足無所求及
 故爾○河上公曰鄰國相望鷄犬之聲相
 聞去近也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無情欲
 也○榮曰兩國爲鄰望之在目鷄鳴狗吠
 聽之聞耳從始至終以少及老不相往來
 人人皆自足家家俱有道故曰人相忘於
 道術魚相忘於江湖此謂也○成䟽鄰國
 相望鄰近也國謂生死之域與道境也言
 此二域近在内心故言相望也鷄狗之聲
[020-018a]
 相聞鷄以伺晨狗以警夜譬一切言教警
 長昏之夜伺智慧之晨也此之言教近詮
 一心故云相聞也使民至老不相往來會
 理體眞即道即道既不從生死而來亦無
 道理可往二域既一故不相往來二際無
 際也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信言章即是/第三段文總
   結前旨就此章内義分有三第一明/上德之人妙絶言辯第二明上德之
   人財德兩施第三總/結上德利物忘功
   第一明上德之人妙絶言辯夫良藥/苦口信
[020-018b]
   言不美大辯若訥博者不知散道德/以教凡愚聖人不積嘆長昏而迷不
   曉我草斯凡臨欲海不解褰裳見邪/山誰能舉足不鳴不飛之鳥一起沖
   天懷痴懷騃之夫百年何悟勞大道/指訓枉造化生成暗而不知更何言
   矣余竊覽至誠修身理國上致白日/騰景翱翔雲天下可清腸洗心從游
   人代行無爲之事道也斯尊處沖和/之源德可資物良冶之子必自爲裘
   吾徒佩眞何不集矣所媿黄卷學淺/清溪道貧夙夜競惶無舍寐寤恨不
   得想象聖影物色函關疲骨殘魂/勞嘆伺極同志之者無忘此心也
信言不美
 御䟽信言謂聖教信實之言也老君欲以
 自明所立言教化導衆生實爲精信故與
[020-019a]
 俗相違代人以爲不美○河上公曰信言
 者如其實也不美者樸且質也○榮曰信
 言不美美言不信言以宣心非關妄作務
 存實理不在華詞故云信言不美甘言失
 眞輕諾寡實故言美言不信也○成䟽信
 言不美美言不信信實也美浮艶也言上
 德之人冥冥契道所說言教實而不華浮
 艷之言俗中小說既乖至理所以不信故
 莊子云犬不以善吠爲良人不以善言爲
 賢也
[020-019b]
美言不信
 御䟽美言謂代教甘美之言也言多浮華
 動合於俗既非信實不可化人信言所以
 不美正以代教美言不信故爾○河上公
 曰滋美之言者孳孳華辭不信者飾偽多
 空虚也
善者不辯
 御䟽悟教之善在於修行行而忘之曾不
 執滯故不辯說也○河上公曰善者以道
 修身不采文也○嚴曰容䟽者訥謂之不
[020-020a]
 辯輓輓而成默默而信故能成善何也動
 得天心靜得地意君子之本爲百行之長
 矣○榮曰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大辯若訥
 無勞詞費善者不辯也偏詞過當多言數
 窮辯者不善也○成䟽辯别也善體至道
 之人指馬夭地以爲喻故無可分别也儒
 墨是非堅執人我分别者良由未證善道
 故也
   第二明上德之人財德兩施
辯者不善
[020-020b]
 御䟽但能辯說者言教曾不悟了修行惑
 滯既多故爲不善○河上公曰辯者謂巧
 言不善者舌致患也山有玉掘其山水有
 珠竭其淵辯口多言亡其身也○嚴曰散
 樸澆淳誣夭誣地變化文辭以傾家國故
 不善也
知者不博
 御䟽知了悟也博多聞也言體道了悟之
 人在乎精一不在多聞故莊子云博溺心
 ○河上公曰知者謂知道之士不博者守
[020-021a]
 一元○嚴曰趨被務本多識萬端目窺人
 事無所窮極爲道之博萬物離散是不知
 於道者也○榮曰子能知一萬事畢知者
 不博也文滅質博溺心迷至理不知也○
 成䟽知道之人忘言絶學所以不博博學
 之士耽滯名教所以不知故西升經云人
 能圖知天地萬物不知己之所由生是大
 不知又云子能知一萬事畢莊子云文滅
 質博溺心
博者不知
[020-021b]
 御䟽夫多聞者則滯於言教滯教則終日
 言而盡物既非了悟故曰不知○河上公
 曰博者多見聞不知者失要眞也重明上
 德之人財德兩施
聖人不積
 御䟽積滯聚也聖人妙達理源深明法性
 悟文字虚假了言教空無所說之理既明
 能說之言亦遣則於彼言教一無滯積故
 云聖人不積爾○河上公曰聖人積德不
 積財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也○嚴曰
[020-022a]
 聖人去博與辯如彼虚空無所貯積與物
 俱變爾○榮曰聖人不積既以與人己愈
 有既以與人已愈多不積者虚懷也猶如
 日月流輝照臨方嵎物得已見轉益光華
 猶聖人智徹於物法施無窮也江海灑潤
 善利萬物物得以生而源流不竭亦猶聖
 人財施不盡也○成䟽積聚也聖人有財
 惠物有德教人故不積也
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御䟽既盡也言聖人雖不積滯言教然衆
[020-022b]
 生發明慧心必資聖人誘導故聖人以清
 淨理性盡與凡愚而教導之於聖人慧解
 之性曾不减耗故云愈多注云有明自性
 多明外益者悟理之性既非他有故云自
 性因教之益不自中來故云外益明聖人
 教導凡愚心彌慧解故云愈有惟斆學者
 理益精暢故云愈多爾○河上公曰既以
 與人己愈有既以爲人施設德化己愈有
 德化己愈有德也既以與人己愈多既以
 財賄布施與人己財益多如日月之光無
[020-023a]
 有盡時也○嚴曰無爲之旨盡以與人己
 益明盡以與人已益壽矣○成䟽既以與
 人己愈有既盡也爲施化也言己所有道
 德盡特教人而無鄙吝德彌高遠故言愈
 有此德施既以與人己愈多所有財寳盡
 特施散而果報彌廣故云愈多此財施也
   第三總結上德利物忘功
天之道利而不害
 御䟽天道施生長養萬物利也無所宰割
 不害也舉喻欲明聖人之道弘益爾○河
[020-023b]
 上公曰夭生萬物愛育之令長大無所傷
 害也○榮曰天道施生利也常善救人而
 不害也爭由心起爲因事生聖人無心自
 然無事事既無事爲亦無爲○成䟽天然
 之道生成萬物利益弘多有何損害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御䟽聖人之道凡所作爲而與物不爭者
 聖人無所積滯與人愈有是以不爭爾○
 河上公曰聖人法天所施爲化成事就不
 與人爭功名故能全其聖功也○成䟽聖
[020-024a]
 人上德法道虚通施爲至教化被群品謙
 以自牧成功不居推功於物故言不爭也



道徳眞經玄德纂䟽卷之二十 






[020-0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