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9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強思齊 (master)


[004-001a]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四    使四
    唐 玄 宗 御 註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 榮 註
    西 華 法 師 成玄 英䟽
    濛 陽 强 思 齊 纂
   寵辱若驚章第十三寵辱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辯
   根塵等法舉體不眞故以此章明身/反榮華適爲患本就此一章分爲三
   别第一總言寵辱貴患不殊第二假/設疑問辯其所以第三校量貴愛顯
   其得/失
   第一總言寵辱貴患不殊夫代上尊/榮無過九
[004-001b]
   五人之死地唯十有三開寵辱之兩/途明衆生之不悟家門赫赫大冠長
   劍之雄禄爵窺窺佩劍垂纓之盛豈/知夫玄勳一秩赤族便來故霍光以
   芒刺生憂楊惲以豆萁成禍老君大/戒寵辱須驚念我凡夫心情不鑒入
   朝廷而不賞出當寵而恒安/田竇所以相傾爲執當之要
寵辱若驚
 御注操之則慄捨之則悲未忘寵辱故皆
 驚也○御䟽若如也言寵辱之驚相如也
 夫操之則寵捨之則辱言人不能心齊榮
 辱矜徇功名執權既以爲光寵失勢自傷
 於卑辱光寵則矜恃卑辱則驚嗟故陳戒
[004-002a]
 使若驚欲令齊其寵辱○河上公曰身寵
 亦驚身辱亦驚○榮曰官高而慮危賤極
 而多耻皆懼也○成疏寵爲榮愛之名辱
 是戮耻之稱若如也驚恐也言人得寵則
 逸豫喜歡遭辱則怵惕憂恚故得寵心驚
 喜遭辱心驚怖喜怖雖異爲驚即同故言
 若也然喜怖之情皆非眞性者也是以達
 者譬窮通於寒暑比榮辱於儻來生死不
 撓其神何貴賤之能驚也
貴大患若身
[004-002b]
 御注身爲患本故矜貴其身即如貴大患
 矣此合云貴身如貴大患而乃云貴大患
 如身者欲明起心貴身即是大患有貴即
 身是大患故云貴大患如身若如也此上
 兩句正標也○御䟽貴矜貴也若亦如也
 身者禍患之源夫耽玩聲色矜競榮華皆
 爲有身遂成患本即貴其身者復何貴乎
 貴大患矣即身是患等無有異未能無患
 秪爲有身即此貴身同貴大患若能無患
 亦復忘身是知患由貴生身爲患本故云
[004-003a]
 貴大患若身○河上公曰復還自問故畏
 大患至身也○榮曰夫外其身者得失難
 駭貴其身者寵辱易驚若也貴身即有大
 患故言貴大患若身也○成疏貴謂爵位
 亦是自貴己身也大患謂煩惱老病等也
 言凡人但知矜貴此身而惡大患不知大
 患即是我身多求資養終歸滅壞故貴身
 即是貴患惡患即可惡身爲貴與大患俱
 以身爲本故言若也
   第二假設疑問辯其所以
[004-003b]
何謂寵辱寵爲下
 御注前標寵辱如驚恐人不了故問何謂
 寵辱夫得寵驕盈無不生禍足知寵爲辱
 本故答云寵爲下也○御䟽前標寵辱若
 驚恐人不曉故設問云何謂寵辱還自答
 云寵爲下所以明寵爲下者夫恃寵即憍
 盈驕盈則生禍因寵獲禍則寵爲辱本故
 云寵爲下也○河上公曰何謂寵辱問何
 謂寵何謂辱寵者愛榮辱者耻及身還自
 問者以曉人也寵爲下辱爲下賤○榮曰
[004-004a]
 何謂寵辱起問寵爲下釋出也寵爲貴應
 言上辱爲賤應言下今說寵則知有辱言
 下自明於上不能具出略舉也若依文而
 解俗愛榮華以寵爲上居高近危榮來辱
 及寵爲下○成䟽何謂寵辱假設疑問也
 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解釋其義也
 世情顛倒以寵爲上惠心觀照足爲鄙下
 何者爲得寵心驚喜失寵心驚怖此之兩
 驚本由一寵故可爲下也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爲寵辱若驚
[004-004b]
 御注寵辱循環寵爲辱本凡情或滯驚辱
 而不驚寵故聖人戒云汝之得寵當如汝
 得辱而驚則汝之失寵得辱亦如吾戒汝
 得寵而驚懼也故經云是謂寵辱若驚○
 御疏得則爲寵失則爲辱若驚者夫寵辱
 循環故寵爲辱本代間衆生得寵則欣喜
 得辱則驚懽故聖人戒云禍福循環譬之
 糺墨寵辱無定豈可獨驚辱來既驚其禍
 患寵至亦驚其驕逸其驚相若故經云是
 謂寵辱若驚也○河上公曰得之若驚得
[004-005a]
 者寵榮驚者處高位如臨危貴不敢憍富
 不敢奢失之若驚失者失寵處辱驚者恐
 禍重來是爲寵辱若驚解上得之而驚失
 之而驚也○榮曰寵則榮來辱便祐至得
 之與失并悉皆驚唯虚澹之人不駭其慮
 是謂寵辱若驚也結上義也○成疏是謂
 寵辱若驚結成辱寵之義
何謂貴大患若身
 御註恐人不曉即身是患本故問也○河
 上公曰復還自問故畏大患至身也○榮
[004-005b]
 曰問也○成疏假設問
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
 御注身相虚幻本無眞實爲患本者以吾
 執有其身痛癢寒温故爲身患○御䟽吾
 所以有此大患者爲吾執有身相好榮惡
 辱辯是與非不得則大憂懼心神内竭於
 貪欲形骸外困於奔競□然疲役非患而
 何○河上公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
 身則憂其勤勞念其饑寒觸情從欲則遇
 禍患榮解也有身滯榮悴之病兼生死之
[004-006a]
 灾故云大患也○成䟽此答前問執著我
 身不能忘遣爲身愁毒即是大患故知貴
 我身者與患不殊故西昇經云身爲惱本
 痛癢寒温吾拘於身知爲大患也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御註能知天地委和皆非我有離形去智
 了身非身同於大道夫有何患也○御䟽
 無身者謂能體了身相虚幻本非眞實即
 當坐忘遺照隳體黜聰同大通之無主均
 委和之非我自然榮辱之途泯愛惡之心
[004-006b]
 息所謂帝之懸解復何繫於大患乎故云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注云委和者莊子承
 答舜云身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河上
 公曰使吾無身體得道自然輕舉昇雲岀
 入無間與道通神當有何患○嚴曰休心
 道德記志神明和爲中主澹若不生無計
 之計經營天地無慮之慮翱翔混冥存忘
 變化不以爲異尊寵卑賤無所少多貴大
 亡於身故大患不能得天網不能取也○
 榮曰虚己忘心無身也是非患累起在於
[004-007a]
 身身苟忘也則死生不能累寵辱不能驚
 何患之有○成䟽只爲有所以有身患身
 既無矣患豈有焉故我無身患將安託所
 言無者坐忘喪我隳體離形即身無身無
 身非是滅壞而稱無也
   第三校量貴愛顯其得失
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
下若可託天下
 御註此章首標寵辱之戒後以寄託結成
 者夫寵辱若驚未忘寵辱貴愛以爲未忘
[004-007b]
 貴愛故以辱校寵則辱不如寵以貴方愛
 則貴不如愛驚寵辱者尚有寵辱介懷存
 貴愛者未爲兼忘天下故初則使驚寵辱
 後欲令寵辱俱忘假寄託之名辯兼忘之
 極致忘寵辱無所復驚忘身即無爲患本
 忘天下則無寄託之近名○御䟽言人君
 自矜貴其身以爲天下之主者貴身則陵
 人人故不附可暫寄耳若自愛其身以爲
 天下之主者愛身則慈人人則樂推故可
 託身於萬人之上長爲之主矣然此章首
[004-008a]
 標驚寵辱結以寄託者欲明驚寵辱不若
 忘寵辱存貴愛不若忘天下故爲大患爲
 吾有身驚寵辱未能物我都忘則百慮一
 致矜有則萬殊爭長故忘寵辱則無所復
 驚忘身則無爲患本忘天下則無寄託之
 近名然後上有太上之君下有下知之臣
 無爲無不爲不德而有德矣○河上公曰
 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言人君故
 貴其身而賤人欲爲天下主者則可寄立
 不可以乆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言
[004-008b]
 人君能愛其身非爲己也乃欲爲萬民之
 父母以此德爲天下主者乃可以託其身
 於萬民之上長無咎也○榮曰太上貴德
 不貴身明王愛人不愛己苟能如此則可
 以長乆也若貴身而賤物愛己以憎人不
 能同天地之仁齊日月而均照則寄託而
 已○成䟽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
 不知身是大患矜而貴之自貴其身恒欲
 陵物如此之人適可暫寓於世間不得乆
 視於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寄
[004-009a]
是暫時寄寓託謂永相附託言能保愛己
身不輕馳騖謙以自牧雌而順物者則可
以託化於天下故德經云自愛不自貴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視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舉
   身爲大患戒勿耽貪此章則顯妙體/希夷勸令修學先病後藥所以次之
   今就此章義分爲六第一明不一而/一散一爲三第二明不三而三混三
   歸一第三明道非愚智妙絶名言第/四明體雜色聲而無方應物第五明
   非無非有不古不今第六/明而古而今爲綱爲紀
   第一明不二而一散一爲三夫玄道/幽潜洪
   源湛邃陟三天而罕見昇八境而難/尋狀鷄子之未分仰猶龍而莫睹杳
[004-009b]
   冥昏默理絶隨迎故軒帝失之於崑/丘唐堯邈之於姑射不生不滅跨萬
   古而長存無色無形貫三清而首出/從本降迹闢衆妙門廓天地氤氲開
   造化延埴闡眞文於玉笈納群生於/寳珠故劉安致八公之仙王母獲雙
   童之侍麻姑暫對指海水之三移丁/令歸歌知鄉關之一變妙道之用其
   大矣哉
視之不見名曰夷
 御注此明道也夷平易也道非色故視不
 可見以其於無色之中而能色故名曰夷
 ○御䟽此章明道也夫視之者以色求道
 聽之者以聲求道摶之者以形求道道非
[004-010a]
 色聲形法故求竟不得以不得故欲謂之
 無乃於無色之中能應衆色無聲之中能
 和衆聲無形之中能狀衆形是有無色之
 色無聲之聲無形之形故謂之夷希微夷
 希微者所謂明道而非道也夷平易也希
 者聲之微妙也持執持也○河上公曰無
 色曰夷言一無彩色不可得視而見也○
 榮曰道遠乎哉眼可不見聖人體之獨見
 曉焉名之曰夷夷平也大道甚夷坦然善
 謀也○成疏夷平也言至道微妙體非五
[004-010b]
 色不可以眼識求故視之不見若其有色
 色則參差只爲無色故夷然平等也
聽之不聞名曰希
 御註希者聲之微也道非聲故聽之不聞
 以其於無聲之中獨能和焉故名曰希也
 ○河上公曰無聲曰希言一無音聲不可
 得聽而聞之○榮曰大音希聲耳所不聞
 聖人洞之獨聞和焉名曰希玄教難遇希
 言自然也○成疏希簡少也體非宫商不
 可以耳根聽故曰希也
[004-011a]
摶之不得名曰微
 御註摶執持也微妙色也道無形故執持
 不得以其於無形之中而能形焉故名曰
 微也○河上公曰無形曰微言一無形體
 不可摶持而得之○榮曰大象無形難可
 摶觸聖人玄悟了達虚無故言微者機也
 動而應物機也妙絶有無○成䟽摶觸也
 微妙也言體非形質不可摶觸而得故名
 微妙也又臧公三一解所謂精神炁也精
 者靈智之名神者不測之用炁者形相之
[004-011b]
 目總此三法爲一聖人不見是精不聞是
 神不得是炁既不見不聞不得即應云無
 色無形何爲乃言夷希微耶明至道雖言
 無色不遂絶無若絶無者遂同太虚即成
 斷見今明不色而色不聲而聲不形而形
 故云夷希微
   第二不三而三混三歸一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
 御註三者將以詰道道非聲色形法故詰
 不可得但得夷希微耳道非希微故復混
[004-012a]
 而爲一也○御䟽此三者希夷微也致得
 也詰責也混同也妙本微妙精一難名色
 聲形法焉得詰責欲以色聲形詰但得夷
 希微耳謂之夷希微則三世也夷希微但
 假名欲明道用道非聲色形等則夷希微
 復混同爲一矣○河上公曰此三者不可
 致詰三者謂夷希微不可致詰者夫無色
 無聲無形口不能言書不能傳常受之以
 靜求之以神不可詰問而得之也故混而
 爲一混合也故合於三名之而爲一○榮
[004-012b]
 曰希夷微三者也俱非聲色并絶形名不
 足詰長短莫能議混沌無分寄名爲一一
 不自一由三故一三不自三由一故三由
 一故三三是一三由三故一一是三一一
 不成一故三不成三惟其三不成三則無
 三一不成一則無一無一無三自叶忘言
 之理執三執一翻滯玄通之教也○成䟽
 三者即夷希微也致得也詰責也混合也
 眞而應即散一以爲三應而眞即混三以
 歸一一三三一不一不異故不可致詰又
[004-013a]
 解此眞應兩身作三乘義釋具在開題義
 中
   第三明道非愚智妙絶名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御註在上者必明在下者必昩唯道於上
 非上在上亦不明於下非下在下亦不昩
 也○御䟽皎明也昩暗也夫形質之物皆
 有定方在上者則明在下者則昩唯妙本
 惚恍不可定名則在上亦不明在下亦不
 昩而能上能下能明能昩非天下之至賾
[004-013b]
 其孰能與於此○河上公曰其上不皎言
 一在天上不皎皎光明也道上下無極也
 其下不昩言一在天下不昧昩有所闇冥
 也○榮曰其上不皎其下不昩乘乘不可
 名復歸於無物皎明也昩闇也乘乘猶泛
 泛也乘物以遊而無繫也言乎至道不皎
 不昩不可以明闇名非色非聲不可以視
 聽得希夷之理既寂三一之致亦空以超
 群有故曰歸無無無所有何所歸復須知
 無物無物亦無此則玄之又玄遣之又遣
[004-014a]
 也○成䟽皎明也昩闇也言至道幽微非
 愚非智昇三清之上不益其明墜九幽之
 下不加其闇所謂不增不减其在兹乎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御注繩繩者運動不絶之意不皎不昩運
 動無窮生物之功名目不得非物能物故
 常生物而未始有物妙本湛然故云復歸
 於無物○御䟽繩繩者運動不絶之意也
 妙本生化運動無窮生物之功强名不得
 物物而不物生生而不生尋責不得則妙
[004-014b]
 本湛然未曾有物故云復歸於無物也○
 河上公曰繩繩不可名繩繩者動行無窮
 極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
 黑别非一聲也不可以商角徵羽聽非一
 形也不可以長短大小度之也復歸於無
 物物質也復當歸之於無質○嚴曰沉沉
 汎汎復歸虚空曲成萬物皆得以存窮微
 極妙盡得以然周流上下莫睹其無也○
 成疏繩繩正直也猶繩墨之義也言聖人
 既能政理復能政他故云不可執名求理
[004-015a]
 故不可名也又解繩繩運動之貌也言至
 道運轉天地陶鑄生靈而視聽莫尋故不
 可名也復歸者還源也無物者妙本也夫
 應機降迹即可見可聞復本歸根即無名
 無相故言復歸於無物也
   第四非色聲而無方應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御註是謂無形狀之狀無物質之象不可
 名有不可名無無有難名故謂之惚恍也
 ○御䟽狀形狀也象物象也言妙本混成
[004-015b]
 本無形質而萬化資禀品物流形斯可謂
 有無狀之形狀有無物之物象不可名爲
 有亦不可格之於無無有難名故謂之惚
 恍○河上公曰是謂無狀之狀言一無形
 狀而能爲萬物作形狀也無物之象一無
 形質而爲萬物設形象也是謂惚恍言一
 惚惚恍恍若存若亡不可見也○嚴曰無
 狀之狀無所不狀無象之象無所不象光
 於惚恍無所不顯大而若小存而若亡也
 ○榮曰超有物而歸無物無物亦無色視
[004-016a]
 聽而契希夷希夷還寂恐迷途之未悟但
 執無形示失路之有歸更開有象無狀之
 狀此乃從體起用無物之象斯爲自應還
 眞自應還眞攝迹歸本也從體起用自寂
 之動也自寂之動語其無也俄然而有攝
 迹歸本言其有也忽爾而無忽爾而無無
 非定無恍然而有有非定有有無恍惚無
 能名焉○成䟽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狀
 貌象形妙本希夷故稱無狀無物亦能生
 化故云狀之象
[004-016b]
   第五明非無非有不古不今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御註無始故迎之不見其首無終故隨之
 不見其後○御䟽至精無形至大可圍故
 迎之者不得其首隨之者不得其後無首
 則無始無後即無終無始無終故非隨迎
 所得也○河上公曰一無影迹可得見知
 也○榮曰有也有前可接無也無後可追
 迎不見非有隨之不見非無也○成䟽迎
 不見其首明道非古無始也隨不見其後
[004-017a]
 明道非今無終也
   第六明而古而今爲綱爲紀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御註執古無爲之道以御今有爲之事則
 還反淳樸矣○御䟽此明古先帝王能以
 無爲道化以化人故戒令能執守古之所
 行無爲之化以御理今之有爲之事則不
 言而化矣○河上公曰聖人執守古道生
 一以御物知今當有一也○榮曰御正也
 古道無爲正也今道有爲聖也聖人持無
[004-017b]
 爲之道以正有爲息澆薄之風反淳和之
 化也○成䟽執持也言聖人持太古無名
 之道調御今之有生也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御注能知古始所行是謂道化之綱紀也
 ○御䟽前云執古之道將引之使行此云
 能知古始明道行必化故重云帝王能知
 古始無爲而理當抱守淳樸爰清爰靜者
 是知爲理道之綱紀也○河上公曰人能
 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謂知道之綱紀也○
[004-018a]
 嚴曰執古自然以御於今不爲夷狄變則
 不爲中國改容一以知始一以知終仰制
 於道物無不懸無所不主無所不臨其職
 溥大無所不然爲虚綱紀天地祖宗也○
 榮曰玄古之道難知無爲之道罕悟上御
 下以正下從上以除耶得道之綱要○成
 疏古始即無名道也若知無始無終而終
 而始不今不古而古而今用斯古道以御
 今世者可謂至道之綱紀也
   古之善爲士章第十五古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004-018b]
   正舉所修之境希夷此章即明能修/之智難識境智相會所以次之今就
   此章義開三别第一明能修之人智/德深遠第二强爲容貌令物依修第
   三明顯動寂不/殊故能虚會
   第一明能修之人智德深遠夫大道/之本難
   尋妙象之形莫睹駕龍乘氣遊碧洞/以翱翔馭鶴驂鸞眇丹丘以容豫其
   性也寂其形也眞若不譬之於當今/群品格之而不得欲行于道知三冬
   之雪深忽造于非恐四鄰之許覺修/奉振慴其狀若斯豈此未愚放情流
   蕩生理五慾之境死入三塗之中豈/識古士之心自矜而若是者也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御注士事也言古之善以道爲事者於彼
[004-019a]
 微言妙道無不玄鑒通照而德容深篴不
 可識知也○御䟽古者昔也士者事也言
 古昔之人善以道爲事者精微要妙玄深
 通達體道了言涣然無滯而其宇量冲篴
 不可識知○河上公曰古之善爲士者謂
 用道之君也微妙玄通玄天也言其志節
 玄妙精與天通也深不可識道德深遠不
 可識知内視如盲反聽若聾莫知所長○
 嚴曰上通道德之意下達神明之心秉天
 地之常挾陰陽之變猶以隱匿形容絶滅
[004-019b]
 端緒作事由反不可識知○榮曰昔之道
 者難行也古之知士能循也道乃機微要
 妙玄寂虚通行亦極細窮微不滯無壅行
 與道合不測難知不可以言言言之者非
 道不可以識識識之者乖眞故云不可識
 也○成䟽古之善爲士者古昔也善者惡
 相對也爲者修學也前章執古御今此章
 即御今引古故爰昔善修道之士以軌則
 學人也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微妙是能修
 之智玄通是所修之境境智相會能所俱
[004-020a]
 深不可以心識之故嘆之也
   第二强爲容貌令物依修
夫唯不可識故强爲之容
 御註夫唯德量難識故强爲容狀以明之
 謂下文也○御䟽夫惟善士雖正容可以
 悟物而宇泰發於天光德量難窺故强爲
 容狀且求委順之迹將以引化凡愚○河
 上公曰謂下句也○榮曰容相貌也夫道
 既難思行亦頗識恐來人無因豫體道學
 者不知立行下文略舉容相以勸勖也○
[004-020b]
 成䟽容者形貌也獨此不可識之聖智甚
 堪軌物方欲引接群品故於無形之理而
 强爲修學之容
豫若冬涉川
 御註豫閑豫也善士代世聞法如涉冬川
 衆人食著故畏懼今我不染故閑豫也○
 御䟽豫閑豫也若如也川喻代間愛欲所
 以陷溺衆生善士雖處代間不爲愛欲所
 染如涉冬川故多閑豫冬川所以閑豫者
 冬冰堅壯無墜陷之憂也○河上公曰舉
[004-021a]
 事輒加重慎與與兮若冬涉川心難之○
 榮曰履薄冰者恐陷在浮生者慮危兢兢
 不敢爲非勤勤唯知進道也○成䟽豫猶
 豫也猶豫怖懼也言修道學人懼於世境
 意業如冬涉川水心地惶怖恐陷溺也此
 明意業淨
猶若畏四鄰
 御註猶豫疑難畏懼今我不染也上言善
 士不染故閑豫及觀行事甚疑難如今代
 人懼鄰戒也○御䟽猶豫也畏疑難也夫
[004-021b]
 善士無愛欲故多猶豫及觀其行舉動施
 爲恐不合道故多疑難如今之人有事畏
 四鄰之知而加戒慎也○河上公曰其進
 退猶拘制若似人犯法畏四鄰知之○榮
 曰處俗行惡驚鄰保以覺知志道從善懼
 幽明以彈糺也○成䟽又畏塵境如人犯
 罪慎密恐畏四鄰閭里知聞也此明口業
 淨
儼若客涣若冰將釋
 御註雖則儼然若容無所造爲而不凝滯
[004-022a]
 於物涣然若春冰釋散○御䟽善士於愛
 欲無所造作如客對主儼然肅敬爾雖於
 愛欲如客對主而爲善之行不凝滯於物
 涣然若春冰之釋散無留礙爾○河上公
 曰儼若客如客對主人儼然無所造作也
 涣若冰將釋涣者解散釋者消亡除情去
 欲日以虚空○嚴曰無留礙爾客者因應
 而不創順道從天常如儼客不爲主人易
 堂宇改妻妾爾冰者常陰而不陽靜而不
 譁隨事變化與物推移柔弱潤滑無所不
[004-022b]
 可猶冬積爲冰春釋爲水天順時也○榮
 曰儼若客爲客唯事安然修道不宜妄動
 涣若冰將液春曰麗而冰釋玄風舉而累
 消○成䟽儼若客儼矜莊貌記云儼若思
 言學人應須斂勵身心勿得放縱猶如賔
 對主不可輕躁此明身業净涣解散也如
 前修學智慧增明或深明消散如彼冬冰
 之逢春曰也
敦兮其若樸
 御註雖涣然冰釋曾不自矜而能敦厚質
[004-023a]
 樸無所分别○御䟽敦敦厚也樸質樸也
 言雖不凝滯於物而絶浮競其德行敦厚
 若質樸無所分别○河上公曰敦者質厚
 樸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無文采○榮曰
 厚而不薄實而不華也○成䟽敦淳厚也
 樸素質也前既三業已清惑累消除故能
 德行淳和去華歸實也
曠兮其若谷
 御註其德量曠然寬廣無不含容若彼空
 谷也○御䟽曠寬也言善士懷道抱德宇
[004-023b]
 量曠然寬大於物悉能含受如彼虚谷無
 不包容○河上公曰曠者寬大谷者空虚
 不有德名功無所不包容也○榮曰谷之
 虚也容物而應聲心之虚也懷道而濟俗
  成䟽塵累斯盡心靈虚白故道德寬曠
 包容如谷也
渾兮其若濁
 御註和光渾迹若濁而清○御䟽善士心
 照清靜而能容物和光同塵不自殊異渾
 然如濁物莫能知○河上公曰渾者守本
[004-024a]
 眞濁者不照然與衆合同不自尊也榮心
 無分别混也與俗和同濁也懷玉無染握
 珠自明似濁也○成䟽混和雜也濁有爲
 也雖復心靈潔素障累分消而混沌有爲
 之中與塵濁不異也
   第三顯動寂不殊故能虚會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御註孰誰也誰能於彼渾濁以靜澄止之
 令徐自清乎○御䟽因上文云若濁便舉
 水之澄清以况善士之心無染則自然靜
[004-024b]
 止故云孰能於代間愛欲混濁之中而以
 清靜道性靜止之令愛欲不起亦如水之
 濁而澄靜之令徐徐自清乎孰誰也○河
 上公曰孰誰也誰能安靜以乆徐徐以長
 生○榮曰安靜也徐漸也夫息動於心而
 神自靜莫撓於水而濁自清行之者少故
 曰誰能○成䟽徐緩也雖復處有欲之中
 同事利物而在染不染心恒安靜閑放而
 清虚也前則雖清而能混濁此則處濁不
 廢清閑明動而寂也
[004-025a]
孰能安以乆動之徐生
 御註誰能安靜於清以乆更求勝法運動
 修行令清靜之性不滯於法而徐動出也
 生猶動出○御䟽此教於法無滯也誰能
 以清淨之性靜止愛欲如水之性已得徐
 清若便安於此清而以乆滯滯則非悟未
 名了出常須更求勝法運動增修爲道既
 損之而又損按行亦以來而次滅則清靜
 之性不滯於法而徐動出也生猶動出也
 ○河上公曰孰誰也誰能安靜以乆徐徐
[004-025b]
 以長生○榮曰安靜也徐漸也夫息動於
 心而神自靜莫撓於水而濁自清行之者
 少故曰誰能○成䟽雖復安靜即靜而動
 雖復應動心恒閑放而生化群品也明寂
 而動
保此道者不欲盈
 御註欲保此徐清徐生之道當須無所執
 滯若執清求生是謂盈滿將失此道故云
 不欲盈○御䟽滯法安清是名盈滿故云
 若欲保全此徐清徐生之道當須無所染
[004-026a]
 滯得無所得令復滯清求生是謂盈滿盈
 滿則妨道故云不欲盈也○河上公曰保
 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榮曰上來
 陳道行以勸學人人能守之自得清淨義
 存謙退不也事言盈持○此成動䟽寂不
 保殊持一中也道者盈不滿欲住中而盈
 滿也此遣中也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御註夫唯不盈滿之人故能以新證之行
 爲敝薄不以其新成而滯著○御䟽夫能
[004-026b]
 無所凝滯以至無爲於法無住不盈滿者
 能以新證之法以爲敝薄更求勝致不以
 爲新成而便滯爾○河上公曰夫惟不盈
 滿之人能守其敝不爲新成守敝者匿光
 榮新成者貴功名也○榮曰立身者不至
 滿盈匡輔務存忠正雖老而還少在敝而
 更新學道者虚心遺於聲色澡慮蕩於紛
 爭○成䟽獨此遣中聖人於有爲敝濁之
 内復能慈救蒼生成大功德此重結成也
   致虚極章第十六致虚極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境
[004-027a]
   智相會故能妙極重玄故次此章顯/出重玄道果今就此章義分三别第
   一略標道果令物起修第二勸返本/還源歸根復命第三示從小入大妙
   契虚/玄
   第一略標道果令物起修夫虚極眞/宗恬忘要
   者入希夷之奥居惚恍之先理絶百/非言忘四句或遊上界坐蓬嶽而凝
   神時降下凡持舟航而接物開大囿/之境天地納之而不窮處細微之中
   毫末求之而不得厥理清淨其不/思告夫靜退之夫須臻虚極之道
致虚極守靜篤
 御註虚極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禀虚極
 妙本及形有受納則妙本離散今欲令虚
[004-027b]
 極妙本必致於身當須棄塵境染滯守此
 雌靜篤厚則虚極之道自致於身矣○御
 䟽虚極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禀虚極妙
 本是爲正性及受形之後六根愛悦五欲
 奔競則正性離散失妙本矣今欲令虚極
 妙本必自致於身者當須守此雌靜篤厚
 性情而絶欲無狹而不厭則虚極妙本自
 致於身由水之流濕火之就燥矣致者令
 必自來如春秋致師之義○河上公曰致
 虚極修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淨致於
[004-028a]
 虚極守靜篤守清淨行篤厚○榮曰其性
 正而貞其行清而遠守之厚者可得虚極
 之道○成䟽致得也虚極道果也篤中也
 言人欲得虚玄極妙之果者須靜心守一
 中之道則可得也
   第二勸令反本還源歸根復命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御註老君云何以知守雌靜則能致虚極
 乎觀萬物動作云爲及觀其歸復常在於
 靜故爾之也○御䟽此明守靜篤必致虚
[004-028b]
 極之意夫萬物萬形動作不同及觀其歸
 復常在於本易曰雷在地中復復者反本
 之謂也故靜則歸復動則失本也○河上
 公曰萬物并作作生也萬物并生也吾以
 觀其復言吾以觀見萬物無不皆歸其本
 人當念其本○嚴曰始於無爲動於無形
 發於時和以遂成功也○榮曰萬物并作
 凡物常人不能守無爲以安靜爲情而動
 作去眞以從偽失本而逐末也吾以觀其
 復復本也凡人失本而逐末離淳以入澆
[004-029a]
 聖人抑末而崇本返澆以還樸也○成䟽
 作動用也言一切衆生并皆云爲取捨貪
 逐前境以老君聖智觀之悉復在妙本雖
 動不動也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御註又云所以知萬物歸復常在於靜者
 爲物花葉芸芸生性皆復歸於其根故本
 有作芸芸者動作也言夫物芸芸動作者
 及其歸復皆在於根本耳○御䟽此舉喻
 明觀復之意也根者本所受氣而生也今
[004-029b]
 觀萬物花葉芸芸及其生性皆復歸於其
 根而更生虚極妙本人所禀而生也今觀
 情欲熙熙能守靜致虚則正性歸復命元
 而長乆矣○榮曰物亦人也根亦本也言
 人以一心攀縁萬境其事非一故曰芸芸
 聖人皆勸以反本故言各歸其根也○成
 䟽芸芸衆多貌也言衆生所以不能同於
 聖心雖動不動用而無心者只爲芸芸馳
 競不息也若能反本歸根即同於聖照此
 勸之也
[004-030a]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御註花葉芸芸者生性歸根則靜止矣人
 能歸根至靜可謂復所禀之性命也○御
 䟽物歸根則安靜人守靜則致虚木之禀
 生者根歸根故復命人禀生者妙本今能
 守靜致虚可謂歸復所禀之性命矣○河
 上公曰歸根曰靜靜謂根也根安靜柔弱
 謙卑處下故不能死也靜曰復命言安靜
 者是謂復還性命使不死也○嚴曰天地
 反復故能長乆人復寢寐故能聰明龍蛇
[004-030b]
 復蟄故能彰變草木復本故能青青復則
 神明得位與虚無通魂休魄息各得所安
 寧氣順血脉和平也○榮曰在末所以輪
 回也反本寂然不動靜曰復命近而爲語
 强梁不得其死名之中夭虚靜保其天年
 是謂復命遠而言之動則有生有死失於
 其性靜則不死不生復於惠命也○成䟽
 歸根曰靜但能返本還源馳競之心自息
 也靜曰復命命者眞性惠命也既屏息囂
 塵心神凝寂故復於眞性反於惠命
[004-031a]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御注守靜復命可謂有常知守常者更益
 明了○御䟽復命曰常能守雌靜篤厚以
 致虚極妙本虚則復命可謂得常矣知常
 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可謂無恒不恒其德
 窮凶必矣注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者易
 恒卦詞也○河上公曰復命曰常復命使
 不死乃道之所常行知常曰明能知道之
 常行則爲明也○榮曰復命曰常有死有
 生故斷不死不生故知常曰明迷斯理者
[004-031b]
 闇悟此道者明○成䟽復命曰常反於性
 命凝然湛然不復生死因之曰常知常曰
 明既知反命眞常之理者則智惠明照無
 幽不燭
不知常妄作凶
 御注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失常妄作窮必
 矣○御䟽可謂無恒不恒其德窮凶必矣
 注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者易恒卦辭也
 ○河上公曰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詐
 則失神明故凶也○嚴曰失道之人廢棄
[004-032a]
 經常事其聰明縱其志欲妄作凶行故知
 以受禍明以造殃深察以死博辯以亡夫
 何故哉不反元始不復本根動與道乖靜
 與神殊存故不能存也然故不能然也○
 榮曰知常信道所行皆善天祐人助故云
 吉皆道從邪縱情任意觸徒妄作所爲失
 當人誅鬼害故云凶也○成䟽不知性修
 反德而會於眞常之道者則起妄心隨境
 造業動之死地所作皆凶也
   第三示從小入大妙契虚玄
[004-032b]
知常容
 御註知守眞常則心境虚靜如彼空谷無
 不含容也○御䟽知常曰明明則鑒物物
 來必應無不含容故曰知常曰容○河上
 公曰能知道之所常行則除去情欲無所
 不包容○榮曰知常達理量等虚空無所
 不包故曰容也○成䟽體凝常一道悟違
 順兩空故能容物
容乃公
 御註含容應物應物無心既無私邪故爲
[004-033a]
 公正也○御䟽能含容應物乃公正無私
 無私則天下歸往是謂王矣○河上公曰
 無不包容則公正無私衆邪莫當也○榮
 曰正而無私○成䟽公平也既能包容庶
 物所以公正無私
公乃王
 御註能公正無私者則爲物所歸往○河
 上公曰公正無私則可爲天下王治身正
 則形一神明千萬共凑己躬○榮曰偏私
 不堪宰物公正可以君臨也○成䟽王往
[004-033b]
 也只爲包含萬物公正無私所以作大法
 王爲蒼生之所歸往
王乃天
 御註群物樂推如天之覆則與天合德也
 ○御䟽惟天爲大惟王則之其德同天而
 無不覆故曰王乃天○河上公曰王能德
 合神明乃與天通也○榮曰無心廣覆運行
 以時○成䟽既作法王化主爲物所歸復
 蔭覆含靈同於旻昊
天乃道
[004-034a]
 御注王德如天乃能行道○御䟽王德如
 天則無爲而理道化乃行故云天乃道○
○河上公曰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榮曰
 與天地合德共道齊眞䟽通無滯動皆合
 理○成䟽既合上天覆物平等又同大道
 生化無窮
道乃乆
 御注道行天下乃可以乆享福祚矣○御
 䟽道乃乆殁身不殆言守靜致虚歸根復
 命其德如此可以爲王王德合天乃能行
[004-034b]
 道道行則乆享福祚天下之人就之如日
 戴之如天澤之如雨望之如春則終殁其
 身復何危殆之事故云殁身不殆○河上
 公曰與道合同乃能長乆○榮曰道則自
 古以固存聖則永享無期壽也○成䟽量
 等太虚無來無去心冥至道不滅不生既
 與此相符故義說爲乆
 殁身不殆
 御註同天行道則終殁其身長無危殆之
 事矣○河上公曰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
[004-035a]
者純俗道德弘遠無殃無咎與天地俱没
而不危殆也○榮曰没終也與天爲期與
道同乆終於此身永無危殆○成䟽没滅
也殆危也匿端滅迹謂之没身應感赴機
謂之不殆又解迹有與廢故言没身本無
生滅故言不殆


 


道德眞經德纂䟽卷之四
[004-0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