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9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強思齊 (master)


[012-001a]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十二   可三
    唐 玄 宗 御 註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榮 註
    西 華 法 師 成 玄英䟽
    濛 陽 强 思 齊 纂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上士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明應道虚玄本迹俱妙故次此章即/明上士能悟非下士所聞今就此章
   義開三别第一明三人聞道機性不/同第二辨體道之人韜光匿耀第三
   嘆道功能/生成庶品
   第一明三人聞道機性不同夫道設/三科人
[012-001b]
   稟萬品自有高飛天路萬里壓於鵬/雲自有跼迹泥丘百年埋於蟻垤愚
   者調下賢人氣高故海畔有逐臭之/夫漢閣有含香之士上智勤行于道
   下流拊掌笑之迷於清泉恒游濁水/嗚呼風雨如晦何不思之鷄鳴既其
   不勤相鼠如何知醜/三等差異在於斯耶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御註了悟故勤行也○御䟽上智之士深
 識洞鑒聞道權則微明實則柔弱聞斯行
 諸曾不懈怠故云勤而行之○河上公曰
 上士聞道勤苦竭力而行也○榮曰信道
 彌篤强行有志寒暑變而不革其心金石
[012-002a]
 銷而不移其操始終常一確乎不拔勤行
 也○成䟽上機之士智慧聦達一聞至道
 即悟萬法皆空所以勤苦修學遂無疑怠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御註中士可上可下故疑疑則若存若亡
 ○御䟽中庸之士明昧未分聞說妙道或
 信或否謂明則若存而信奉謂昧則若亡
 而疑貳未果决志故曰若存若亡○河上
 公曰中士聞道治身以長存治國以大平
 欣然而存之退見財色榮譽或於情欲而
[012-002b]
 復亡之也○榮曰素絲無恒逐玄黄而改
 色中士不定隨好惡而異心聞眞道存身
 以安國則存道而忘俗見財色悅性以娱
 情則存俗而忘道也○成䟽中機智闇照
 理不明雖復聞道未能妙悟若斂情歸道
 即時得空心纔涉世塵即滯於有境與奪
 不定故云存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御註迷而不信故笑之也○御䟽下士識
 不及理聞道不信謂爲虚誕則嗤笑之亦
[012-003a]
 由章甫致賤於越人和璞見遺於楚國故
 莊子云曲士不可以語於道爾○河上公
 曰下士貪狠多欲見道柔弱謂之恐懼見
 道質樸謂之鄙陋故大而笑之也○榮曰
 心迷得失知近不知遠情昏眞偽識淺不
 識深但悅塵垢之小行反笑清虚之大道
 也○成䟽下機之人根性愚鈍聞眞道玄
 遠至言宏博心既不悟謂爲虚誕遂生誹
 謗撫掌笑之
不笑不足以爲道 
[012-003b]
 御註不爲下士所笑不足以爲玄妙至道
 ○御䟽至道幽玄深不可識明而若昧理
 反常情所以致笑若不爲下士所笑未曰
 精微乃是淺俗之法不足以爲道以道非
 代間法故爲凡愚所笑是以爲妙道也○
 河上公曰不爲下士所笑不足以爲道○
 榮曰道深甚奥下士之所難知微妙玄通
 下愚故非易識今笑之不能令眞使混濁
 適足彰道之清遠也○成䟽不爲凡人所
 笑不足稱爲聖道
[012-004a]
建言有之
 御註建立也將欲立言明此三士於道不
 同也○御䟽建立也將立言以釋上士勤
 行之道中士存亡之致下士所笑之由有
 之者指下明道等也○河上公曰建設也
 道設言已有道當如下句○榮曰物情不
 一取舍異心聖人設法無教無不教凡情
 向背有不信之也○成䟽建立也言上士
 所行之道建在下文有之即明道等文是
 也
[012-004b]
   第二明體道之人韜光匿耀
明道若昧
 御註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士
 勤行於明若昧於進若退於夷若纇故中
 士疑之而下士大笑爾○御䟽明照了也
 昧昏闇也謂道德修行之人以昧養明遺
 形去智而實明了故云若昧言上士勤行
 於明若昧下士不達是以笑之中士初聞
 明道故若存後聞如昧故若忘爾○河上
 公曰明道之人若闇昧無所見也○榮曰
[012-005a]
 智無不周明也光而不耀昧也○成䟽昧
 闇也照達眞道之人晦迹同俗不顯其明
 若愚闇也
進道若退
 御䟽進道之人内心不起外事都忘功名
 日損大成若缺下士觀之似如退敗○河
 上公曰進取道者若退不及也○榮曰聞
 道勤行進也大成若缺退也○成䟽大學
 之人不見其迹内雖進修外若其退
夷道若類
[012-005b]
 御䟽夷平也類絲之不匀者夫識心清淨
 塵欲不生坦然平易與物無際而外若絲
 之有纇然○河上公曰夷平也大道之人
 不自殊别若多比類也○榮曰緬平一等
 夷道也和光同塵若類也○成䟽夷平也
 證太平等道修行之人知一切衆生與己
 同體不見愚智之别等差一類也此義河
 成李三家所解即爲類字
上德若谷
 御註虚縁而容物也○御䟽言勤行之士
[012-006a]
 謂之上德德用光備則無不含容故云若
 谷○河上公曰上德之人若深谷不耻垢
 濁○榮曰無不容也○成䟽勝上道德之
 人與太虚等量故能包容萬物若彼空谷
 也本亦作俗字者言亦能忘德不異囂俗
 也
大白若辱
 御註純潔而含垢也○御䟽白純凈也辱
 塵垢也得純凈之道者晦迹同塵故稱若
 辱而實純白獨全備爾○河上公曰大潔
[012-006b]
 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顯也○榮曰麤而
 不穢大白也混而似濁若辱也○成䟽白
 潔靜也辱污染也言大潔白高行之人和
 光同塵不曜於物故能混迹揚波若污辱
 也故東方先生云潔其道而穢其迹即斯
 義也
廣德若不足
 御註大成而執謙也○御䟽言至人德無
 不被廣也守柔用謙故常若不足也史記
 曰良賈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012-007a]
 河上公曰德行廣大之人若愚頑不足也
 ○榮曰大滿若沖也○成䟽廣大也言懷
 大德之士體道虚忘故内智有餘而外若
 不足老子傳云良賈深藏若虚大德容貌
 若愚
建德若偷
 御註立功而不衒也○御䟽建立也偷盗
 也言建立陰德之人潜修密行如彼盜竊
 常畏人知故曰若偷○河上公曰建設道
 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虚也○榮曰潜行
[012-007b]
 密被○成䟽偷盗也言建立大德之人藏
 名隱迹如彼偷竊不用人知故上經云猶
 若畏四鄰
質眞若渝
 御註淳一而和光也○御䟽眞淳一也渝
 變改也言道德行人其德淳一而無假飾
 若可渝變與物同波而和其光也○河上
 公曰質樸之人若五色有渝淺不明也○
 榮曰渝變也性無染濁體實常存質眞也
 忘死生合變化若渝也○成䟽質實也渝
[012-008a]
 變也言素實體眞之士寂而動眞而應變
 見無常故若渝也
大方無隅
 御註不小立圭角也○御䟽方正也隅角
 也夫砥礪名節以作廉隅此爲束教之人
 非曰大方之士磨而不磷在涅不淄大方
 也而能和光同塵不自殊異無隅也故曰
 大方無隅○河上公曰大方正之人無委
 曲廉隅○榮曰寰㝢有象有方也至道無
 形無隅也○成䟽隅角也言體道大智方
[012-008b]
 雅之人因循順物不守節操不立隅角所
 謂上達節也
大器晚成
 御註且無近功○御䟽備物之用曰器以
 晚故能成大是以上士勤行積功而證得
 之於漸非一朝一夕故曰晚成○河上公
 曰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璉不可卒成也○
 榮曰積習生常美成在乆故知修行非一
 朝一日可以致也○成䟽瑚璉九鼎非一
 朝可成喻大學之人豈近心能證必須累
[012-009a]
 劫修研方致虚極即任公子釣魚是也
大音希聲
 御註不飾小說○御䟽夫道能應衆音大
 音也聽之無聲希聲也以况聖人開闡一
 乗則法音廣被待感而應故曰希聲○河
 上公曰大音猶雷霆待時而動喻常愛炁
 希言也○榮曰鴻鐘應節而鳴玄教隨機
 而作也○成䟽希猶無也至道大音寂乎
 無聲自本降迹而聲無聲也故師曠聽之
 而不聞瓊音震乎宇宙欲明即迹即本故
[012-009b]
 言大音希聲也
大象無形
 御註故能應萬類也○御䟽夫涉形器者
 則滯於一方矣唯大象之道本無形質隨
 感而應能狀衆形故曰大象無形○河上
 公曰大法象之人質樸無形容也○榮曰
 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虚無羅於有象故言
 大象大象無象故曰無形形不可睹故言
 道隱絶於稱謂故曰無名也○成䟽大道
 之象象而無形無形而形無形也離朱視
[012-010a]
 之莫見其形也色象遍乎虚空欲明即有
 而無故云大象無形也
道隱無名
 御註不彰功用○御䟽目其通生則强謂
 之道忘其功用隱無名氏欲用名以言詔
 體而妙本無象則體不可名故曰道隱無
 名也○河上公曰道潜隱使人無能指名
 也○成䟽至道妙本幽隱窈冥非形器之
 所測量豈名言之能詮辯
   第三嘆道功能生成庶品
[012-010b]
夫唯道善貸且成
 御註雖隱無名氏而實善以沖和妙用資
 貸萬物且成熟之○御䟽此結道之功用
 夫嘆也唯獨也貸施與也嘆美此道雖復
 無名無氏無形無聲獨能布氣施化貸施
 萬物且成熟之故曰善貸且成○河上公
 曰成就也言道善禀貸人精氣且成就之
 也○榮曰夫進而若退進無進也若退而
 進退無退也明若昧非明也昧若明非昧
 也至眞之道非進非退非明非昧無色無
[012-011a]
 聲無形無名雖復無名亦何名而不立雖
 復無象亦何象而不見是故布氣施化貸
 生於萬有爲而不恃付之於自然也○成
 䟽貸借也獨此無名之道有大慈悲故能
 俯救衆生借其善力亭毒群品生化三才
 種種方便趣令成就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道生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大
   道權應善貸生成故次此章即明所/生之物無由次第就此一章義開三
   别第一明權道應化生物所由第二/顯出物情勸修中順第三廣辨柔弱
   爲學/之先
[012-011b]
   第一明權道應化生物所由夫一炁/裁成理
   貫希夷之妙三清首出義歸沖寂之/眞或駕雲龍而游大羅視之不見或
   振簫鼓而升寳界聽之不聞虚淡出/於人間靜默超於象外雖千乗萬騎
   老君適於罽賔亦勤而不行天尊坐/於黎土則知生三吹萬負陰抱陽皆
   有納於弘和眞/妙定之巨力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御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者沖氣也
 言道出沖和妙氣於生物之理未足又生
 陽氣陽氣不能獨生又生陰氣積沖氣之
 一故云一生二積陽氣之二故云二生三
[012-012a]
 爾三生萬物陰陽含孕沖氣調和然後生
 成故云三生萬物○御䟽道者虚極之神
 宗一者沖和之精氣生者動出也言道動
 出和氣以生於物然於應化之理由自未
 足更生陽氣積陽氣以就一故謂之二也
 純陽又不能生更生陰氣積陰就二故謂
 之三也三生萬物者陰陽交泰沖氣化醇
 則遍生庶彙也此明應道善貸生成之義
 爾○河上公曰道生一道始所生者一也
 一生二一生陰與陽也二生三陰陽生和
[012-012b]
 清濁三氣分爲天地人也三生萬物天地
 人共生萬物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榮
 曰道生一虚中動氣故曰道生元氣未分
 故言一也一生二清濁分陰陽著也二生
 三運二氣三才三生萬物圓天覆於上方
 地載于下人主統於中何物不生也○成
 䟽一元氣也二陰陽也三天地人也萬物
 一切有識無情也言至道妙本體絶形名
 從本降迹肇生元氣又從元氣變生陰陽
 於是陽氣清浮升而爲天陰氣沈濁降而
[012-013a]
 爲地二氣升降和氣爲人有三才次生萬
 物欲明道能善貸次第列之
   第二顯出物情勸修中順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
 御註萬物得陰陽沖氣生成之故故負抱
 陰陽含養沖氣以爲柔和○御䟽言物之
 生也旣因陰陽和氣而得成全當須負荷
 陰氣懷抱陽氣愛養沖氣以爲柔和故廣
 成子告黄帝曰我守其一以抱其和故我
 修身千二百歳矣而形未嘗衰是知元氣
[012-013b]
 沖和群生所賴也老君舉此者明人既禀
 和氣以生則氣爲生本人當固柔和守雌
 弱此存本也○河上公曰萬物負陰而抱
 陽萬物無不負陰而向陽回心而就日沖
 氣以爲和萬物中皆有元氣得以和柔若
 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與氣
 通故得乆生也○榮曰陽氣熱孤亦不能
 生物陰氣寒單亦不足成形故因大道以
 通之借沖氣以和之所以得生也○成䟽
 萬物負陰而抱陽負背也抱向也陽生也
[012-014a]
 陰死也言一切萬物有識無情莫不背陰
 向陽好生惡死然惡死不遂免死好生未
 嘗得生聖人愍之故此下爲說長生之術
 也沖氣以爲和沖中也和順也言人欲得
 不死者必須處心中正謙和柔弱此則長
 生也故下文云剛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
 之徒是也
   第三廣辨柔弱爲學行之先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
 御註萬物皆以沖和之氣爲本而沖氣和
[012-014b]
 柔守本者當須謙卑守柔弱故王公至尊
 而稱孤寡不穀者以謙柔爲本故也○御
 䟽沖氣柔弱爲生之本故舉王公謙卑以
 敦其本孤寡不穀不善之名非尊榮之稱
 人所惡之而王公以爲名者謙之至也言
 王公爲風化之主存亡所繫天下具瞻若
 不崇尚謙柔以安社稷則物所不歸故取
 謙柔爲本以致巍巍之功也○河上公曰
 孤寡不穀者不祥之名而王公以爲稱者
 處謙卑法空虚和柔也○榮曰抱沖和之
[012-015a]
 氣無好無惡失一元之道有愛有憎但敦
 富貴之名不悅孤寡之稱唯有道王公卑
 以自牧義存謙退以此爲名也○成䟽孤
 獨鰥寡乃不善之事以此爲惡人之常情
 而王公貴人用斯自牧足明貴以賤爲本
 高以下爲基以勸修行之人必須處心謙
 順 
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御註自損者人益之自益者人損之故朝
 宗者善於下謙弱者德之柄孤寡爲稱不
[012-015b]
 亦宜乎○御䟽故者仍上之辭也損貶毁
 也言王公稱孤寡以自毁損則爲百姓樂
 推尊敬而事之而致益也或益之而損者
 若王公貴寵其身居上而驕則下人離散
 而致損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斯之謂也
 ○河上公曰故物或損之而益引之不得
 推讓必還或益之而損夫增高者崩貪富
 貴者致患○榮曰有道以富貴而稱孤寡
 損也謙光日新益也無德虚貴自以爲益
 材下位高必至傾覆損也○成䟽謙卑柔
[012-016a]
 弱損己濟物物必歸之故生道獲全矜誇
 傲誕益己凌物物必挫之故致危敗危敗
 是損全生是益損益之驗其義盡然故言
 損之而益益之而損也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御註老君云人君所欲立教教人者當以
 吾柔弱謙虚之義以教之○御䟽人謂人
 君也人君爲政教之首一國之風繫乎一
 人而化故老君昌言之曰人君欲行言教
 以化人者當須用我沖虚柔弱之義以教
[012-016b]
 之也○河上公曰人之所教謂衆人所以
 教去弱爲强去柔爲剛我亦教之言我教
 衆人使去强爲弱去剛爲柔也○榮曰人
 間所行之教理歸仁義事在剛强然剛强
 者死之類仁義者道之華亦我義教之者
 欲使去剛强而存柔弱遠仁義而安道德
 也亦言聖人是於能教衆生是於所教以
 能教所縁教得宜義者宜也○成䟽言俗
 人儒教亦尚謙柔我之法門本崇靜退然
 儒俗謙柔猶懷封執我之靜退貴在虚忘
[012-017a]
 所以爲異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
 御註强梁之人動與物抗求益而損物或
 擊之故不得其死○御䟽强梁謂剛暴屈
 强之人也强暴之人失養生之要必自夭
 其天數不得壽終而死注云動與物抗物
 或擊之者抗敵也物擊之者易益卦上九
 辭云莫益之或擊之○河上公曰强梁者
 謂不信玄妙皆叛道德不從經教尚勢任
 力不得其死者爲天之所絶兵刃所伐王
[012-017b]
 法所殺不得以命終也○嚴曰强秦以專
 制而滅大漢以和順而昌强梁者失道剛
 躁者失神安得存矣○榮曰强梁者不得
 其死吾將以爲教父不從君父之命不順
 聖人之教貪榮而守勝尊己以凌人强梁
 也違科犯法不盡天年中道而夭不得其
 死也物皆合道聖人無不設教凡情失理
 化主所以與言由仁義之華彰道德之實
 因强梁之性演柔弱之法父本也以强梁
 爲教之本也○成䟽强梁者不得其死吾
[012-018a]
 將以爲教父强梁猶剛躁也父始也言强
 梁之人必當夭折不得依天命壽終而死
 老君雖復闡法多端妙教法門匪一而每
 說柔弱爲善剛强爲惡以此切當將爲學
 道之先
吾將以爲教父
 御註吾見强梁者亡柔弱者全故以此柔
 弱之教爲衆教之父○御䟽父本也此一
 句結修學之元老君舉强梁者亡以之爲
 誡表柔弱者全以之爲勸以爲教父者父
[012-018b]
 爲子本言吾將此柔弱之教爲衆教之本
 如子之於父故云以爲教父○河上公曰
 父始也老子以强梁之人爲教戒之始也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天下章所/以次前者
   前章明柔弱之教爲學道之先故次/此章重顯柔弱之能無爲之益就此
   章内文有三重第一舉譬明柔勝剛/劣第二明柔弱之行能入無間第三
   明結嘆無爲是希有之教
   第一舉譬明柔勝剛劣夫五才并用/唯水德之靈
   長四大分形乃至柔之最勝馳騁天/下奔突堅强八月槎至識君平之在
   蜀三秋偶泛誠孟嘗之入秦河彭所/以昭昭清流於焉湛湛水之有鑒道
[012-019a]
   也無心混沌所以能生柔弱借/之爲喻酌不可竭斯近道乎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御註天下之至柔者正性也若馳騁代務
 染雜塵境情欲充塞則爲天下之至堅爾
 ○御䟽夫人之正性本自澄清和氣在躬
 爲至柔也若馳騁情欲染著世塵爲聲色
 所誘則正性離散爲至堅也○河上公曰
 至柔者水也至堅者金石也水能貫堅入
 剛無所不通也○嚴曰道能馳騁經綸天
 地萬物也○榮曰有象之至柔者水也無
[012-019b]
 形之至柔者道也水至柔而能消金穿石
 破彼堅强道至柔而能遺彼忘我破兹固
 執言人若能鑒之於水體之於道足能洞
 之於人我經之於丘山微妙玄通都無滯
 礙此謂馳騁之至堅也○成䟽至柔水也
 至堅金也馳騁是攻擊貫穿之義也言水
 至柔能攻金石之堅喻無爲至弱能破有
 爲之累故下文云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
 攻堅强者莫之能先
   第二明柔弱之行能入無間
[012-020a]
無有入無間
 御註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無有者不染塵境令心中一無所有無間
 者道性清凈妙體混成一無間隙夫不爲
 可欲所亂令心境俱靜一無所有則心與
 道合入無間矣故聖人云吾見身心清淨
 即能合道是知有爲之教不如無爲爾○
 御䟽無有者謂人了悟諸法一無所有則
 返歸正性與道合同入無間矣無間道也
 入謂與同也以道爲無間者明道性清凈
[012-020b]
 混然無際而無間隙也○河上公曰夫無
 有謂道也道無形質故能出入無間通神
 明濟群生○嚴曰神明在身出入無間無
 爲之益也○榮曰水無有礙道無有形有
 間無處不入○成䟽間隙也言顚倒之流
 空見爲有達觀之士即有而空故言無有
 也有爲麤䟽故有隙無爲微密故無間既
 而即有即無故能入無間之妙理也
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御䟽吾者老君自稱也此章亦通誡人君
[012-021a]
 以無爲化理天下故老君云吾見衆生正
 性柔弱及乎馳騁奔競則至堅强若使照
 了心境一無所有即合道矣是知清凈無
 爲理國理身有益於人也以此推之有爲
 之教不及無爲之有益也○河上公曰吾
 見道無爲而萬物自化成是以知無爲之
 有益於人也○榮曰道無形物得成聖無
 爲人得化此乃是無爲之益○成䟽柔能
 破剛無能遣有是以知無爲之教大益脩
 行之人
[012-021b]
   第三明結嘆無爲是希有之教
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御註言天下衆教少能及之者○御䟽至
 道無言物以之生聖人無爲化以之清即
 不恃立言然後成教天下希及之者言九
 流百氏希有能及無爲之教者也又云自
 非體道之君莫之能及故曰希也○河上
 公曰不言之教法道不言師之以身也無
 爲之益法道無爲治身則有益精神治國
 則有益萬民不勞煩也天下希及之天下
[012-022a]
 謂人主也希能有及道無爲無爲之治治
 身治國者同○嚴曰有聲之聲聞於百里
 無聲之聲動於無外言之所言者異類不
 通不言之言陰陽化天地感且道德不言
 而天地成天地不言而四時往復也○榮
 曰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前稱無爲之益未
 知何曰無爲行不言之教教即忘言任因
 循之事事即無事君安於上臣悅於下此
 無爲之益也天下希及之得有爲者多及
 無爲者少也○成䟽所謂不言非關杜口
[012-022b]
 在理旣即有即無在教亦即言即默故名
 不言之教即有即無故名無爲之益益既
 不益而益而教豈不教而教哉斯乃盡性
 窮理蓋世之談世間名教罕能逮者故天
 下希及之
   名與身孰親章四十四名與身孰親/章所以次前
   者前章嘆美柔弱爲道之樞機故次/此章明知足舍貪是修眞之要術就
   此章内文有三重第一假設三問科/簡得失第二明耽著名利損智敗身
   第三明知足捨/貪可以長乆
   第一假設三問科簡得失夫天地有/形乃東西
[012-023a]
   而傾缺陰陽含質信母子之殂亡故/問曰名身孰親得亡孰病故伯夷高
   道去君位於首陽武仲潜名脱塵蒙/於潁水周公爵官而不受伊堯讓帝
   而見辭四子蹈無爲之風二士屈饑/貧之辱何者名位虚假揚雄有赤族
   之談富貴傷軀孔子發白雲之嘆甚/愛大費多藏厚亡聖人眞言誠宜大
   誡/也
名與身孰親
 御註名者實之賔代人徇名以亡身設問
 誰親欲令去功與名而全其眞○御䟽此
 以名較量身也孰誰也詳問云夫以矜徇
 功名保養身命兩者既畢誰者與全眞保
[012-023b]
 年之道爲親乎傷代人不能忘名以存身
 爾○河上公曰名遂身則退也○榮曰名
 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名者
 外之稱譽貨者俗之財帛身爲忠孝之本
 抑亦道德之基理須外名利存身神反無
 爲修至道而弱喪者不反逐欲者失眞遂
 爲名以殺身因財而害己迷淪者衆聖人
 憫之故詳問云爲得名得利爲病爲失名
 失利爲病俗得名利爲善而得之則身亡
 失之爲惡亡之則已立得失病利誰能定
[012-024a]
 乎亡失也○成䟽身内也實也名外也賔
 也孰誰也世皆求外喪内貪名亡實何者
 夫令譽方名本爲身者也身既爲名致死
 名竟何所施爲老君愍兹顚倒故問之名
 之與身誰是汝親乎而汝貪名忘身耶以
 斯校量親䟽可見故莊子云伯夷死名於
 首陽之下
身與貨孰多
 御註徇名者將以求財財得而亡身設問
 敦多欲令擲玉毁珠以全其和○御䟽多
[012-024b]
 者可貴重之意也言身與貨兩者既别誰
 可貴耶云此者欲令悟身爲多不貴於貨
 也注云擲玉毁珠者莊子外篇之辭也○
 河上公曰財多則害己身也○成䟽夫資
 貨者本爲我身迷惑之徒喪身徇貨故老
 君責言汝去貨存身利多耶聚貨喪身利
 多耶故莊子曰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
得與亡孰病
 御註問得名貨與亡名貨孰者病其身也
 ○御䟽此總問二句得名貨與亡名貨誰
[012-025a]
 爲病耶得名貨則亡身存身則亡名貨歷
 然殊致爲病可知而迷倒之徒莫之先覺
 故後文詳答之爾○河上公曰好得利則
 病於行也○成䟽夫多貪得財必喪己少
 欲亡貨則存身然則得是喪己之徵亡是
 存身之驗喪己可以爲病存身可以爲藥
 世人翻以得爲遇以亡爲病者不亦謬乎
 故教主云得之與亡定誰是病耶
   第二明耽著名利損智敗身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012-025b]
 御註甚愛名者必勞神非大費乎多藏貨
 者必累身非厚亡乎○御䟽此兩句總答
 前問甚愛必大費者此答名與身敦親費
 猶損也親猶愛也甚愛名者矯企情性損
 費心神所愛既甚所費彌大矣多藏必厚
 亡者此答身與貨敦多藏貨既多其亡亦
 厚劍玉賈害譬諸懷璧詩書發冢只爲含
 珠唯貨之損可爲殷鑒○河上公曰甚愛
 必大費甚愛色者費精神甚愛財者遇禍
 患所愛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費也多藏
[012-026a]
 必厚亡生多藏於府庫死多藏於丘墓生
 有攻劫之憂死有掘冢探柩之患○榮曰
 是故甚愛必大費爲名以殺身斯大費多
 藏必厚亡爲財以傷己斯厚亡○成䟽是
 故甚愛必大費費損也爲是義故甚愛名
 譽之人必大於勞形怵心費神損智此句
 解名也
多藏必厚亡
 御䟽夫多藏賄於府庫者必有劫盜之患
 非但喪失財物亦乃害及己身其爲敗亡
[012-026b]
 禍必深厚故書云匹夫無罪懷璧其辜莊
 云大儒臚傳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
 布施死何含珠爲於是以金鎚控其頤徐
 别其頰無傷口中珠是也此一句解貨
   第三眀知足舍貪可以長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乆
 御注知足者不甚愛知止者不多藏既無
 辱殆故可長乆○御䟽辱損累也殆危亡
 也夫不邇聲名知足也不殖貨財知止也
 知足故名當其實而無過分之累知止故
[012-027a]
 貨不多藏而無貪求之害旣不辱不殆乃
 可長存而乆壽也○河上公曰知足不辱
 知足之人絶利去欲不辱於身也知止不
 殆知可止則止財利不累於身聲色不亂
 於耳目則終身不危殆也可以長乆人能
 知止足則福禄在己治身者神不勞治國
 者民不擾故可長乆○榮曰知足不辱不
 分外以求名遠耻辱也知止不殆不非理
 以窺財無危殆也可以長乆外之以名利
 遠之於危殆理國可以長存修身可以乆
[012-027b]
 視○成䟽知足不辱體知財賄虚假守分
 不貪清廉知足故無耻辱此一句結貨知
 止不殆既悟名譽非眞所以止而不著全
 身遠害故無危殆上經云名亦既有夫將
 知止此句結名可以長乆知止於名知足
 於貨亡名亡利可長乆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大成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舉知足知止於修學之道未圓故次/此章顯大滿大成以示虚妄行就此
   一章義開三别第一泛辨五大爲學/行楷模第二舉譬明躁劣靜勝第三
   結釋靜/之功能
[012-028a]
   第一泛辨五大爲學行楷模夫自造/洪爐載
   鰲山而稱大陶甄妙匠亘鵬域而成/高盡包一氣之中視之如缺總括七
   重之内用之若沖則知象帝氤氲鑒/虚空於掌握至精恍惚藏海宇於心
   田堅玄步之而不窮大撓推之而莫/得清凈之風遐扇則九五無爲安徐
   之道廓然則萬姓咸遂/大成之器理會於斯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御註學行大成常如玷缺謙則受益故其
 材用無弊時○御䟽凡曰學人功行大成
 衆德圓備常自虚忘有如玷缺如是則用
 不窮也道德大成之君亦復如是等天地
[012-028b]
 生育之功齊日月照臨之德所成理大故
 曰大成然不恃其成有如玷缺以斯爲用
 用則無窮也○河上公曰大成若缺謂道
 德大成之君若缺者滅名藏譽如毀缺不
 備也其用不弊其用心如是則無弊盡時
 ○榮曰道圓德備名曰大成猶如不足故
 云若缺然大壑酌之而不竭明鏡應之而
 忘疲不弊也○成䟽言行業大成就之人
 能忘其成故雖大成如似缺少不足也只
 爲忘其成故終日作用而得無弊損是以
[012-029a]
 莊子云小成隱道也夫成者不缺缺者不
 成而今成而似缺者忘缺忘成故也不見
 成異缺故如缺而實成不見缺異成故大
 成而似缺也謂目光也閉目内觀致神明
 也若月之缺而復盛故曰缺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御註禄位盈滿常若沖虚儉不傷財故所
 用不窮○御䟽沖虚也窮匱也此明聖人
 禄位充盈恭儉自牧不爲盈滿故若沖虚
 所謂有若無實若虚故其運用而無窮匱
[012-029b]
 也○河上公曰大盈若沖謂道德大盈滿
 之君也如沖者貴不敢驕富不敢奢其用
 不窮其用心如是則無窮盡也○榮曰四
 達有是而俱照六通無幽而不燭斯大滿
 也不以照爲照不以盈爲盈若沖也用不
 以心故無極也○成䟽沖虚也窮盡也言
 道德大盈滿足之人能忘其滿故雖滿如
 似空虚無物也只爲忘滿沖虚故能利用
 無竭也夫滿者不虚虚者不滿今滿而虚
 者欲明忘滿忘虚故能即虚即滿滿而若
[012-030a]
 虚也
大直若屈
 御註直而不肆故若屈也○御䟽直正也
 屈曲也前四句兼明體用此下三句但出
 其體不書其用略文以見義類可知也夫
 潔己而垢人舉直而措枉小直也不執是
 以辨非不正己而矯物大直也曲隨物宜
 故云若屈也注云直而不肆下章經文也
 ○河上公曰大直謂修道法度正直如一
 如屈者不與俗人爭如可屈折謂平肩正
[012-030b]
 身元一流行○榮曰㝠同正道大直也以
 欲從人若屈也○成䟽屈曲也大直質素
 之人不顯直相故能混迹同塵委曲隨物
 故若屈也是知直躬小直也
大巧若拙
 御註巧者傷於分外故若拙也○御䟽矜
 粉繪之工騁鈎繩之妙小巧也因材致用
 任物成功不失其宜大巧也無所裁割不
 見其工似若樸拙爾莊子稱造化刻雕衆
 形而不爲巧○河上公曰大巧謂多才術
[012-031a]
 也如拙者示不敢見其能○榮曰匠成萬
 物大巧也似不能爲若拙也○成䟽匠成
 萬物爐錘群生有大功巧而忘巧用晦迹
 同凡故若拙莊子云刻雕衆形而不爲巧
 是知工倕小巧也
大辯若訥
 御註不飾小說故若訥也○御䟽合譬飾
 辭結繩竄句小辯也行不言之教辯雕萬
 物窮理盡性大辯也至言去言無所抑揚
 如謇訥爾○河上公曰大辯智無疑也如
[012-031b]
 訥者無口辭○榮曰談天暢理大辯也言
 即無言如訥之也○成䟽妙能剖析眞宗
 詮量玄極者所言不能言也不同世間口
 才捷利故若蹇訥也莊子云不言之辯亦
 云大辯不言是知楊墨小辯也
   第二舉譬眀躁劣靜勝
躁勝寒靜勝熱
 御註於躁勝者寒寒薄也於靜勝者熱熱
 和也故若屈者大直清靜者爲正節躁勝
 寒謂形動則津液流注○御䟽此舉喻以
[012-032a]
 示教也以執成者必敗持滿者必傾故聖
 人功濟天下見大成其如缺所以無弊位
 尊萬乗視盛位其若沖所以不窮也恐人
 不曉故寄陽氣動靜以喻之躁動也勝極
 也言春夏陽氣發於地上萬物因之以生
 陽氣動極則寒寒則萬物由之以衰死以
 明躁爲死本盛爲衰源喻功成不缺者必
 敗持盈不沖者必傾有爲剛躁者必死靜
 勝熱者謂秋冬陽氣靜於黄泉之下靜極
 則熱熱和氣發生也萬物因之以生生託
[012-032b]
 靜而起故知靜爲生本亦爲躁君取喻大
 成大滿由能缺能沖所以無弊無窮而致
 生爾夫能無爲清凈者則趣生之本此勸
 人當務靜以祈生不當輕躁而赴死○河
 上公曰躁勝寒勝極也春夏陽氣躁疾於
 上萬物盛大極則寒寒則零落死亡也言
 人不當剛躁也靜勝熱秋冬萬物靜於黄
 泉之下極則熱熱者生之源也○榮曰陰
 陽二氣遞相爲用陽氣躁而熱陰氣靜而
 寒陽氣盛則熱勝而寒劣陰氣盛則靜勝
[012-033a]
 而躁劣此則氣序遷移互爲勝劣夫大成
 若缺大滿若沖則盛無盛也其用不弊其
 用不窮則衰無衰也不盛不衰不寒不熱
 遺成而不敗忘勝而無劣也○節解靜勝
 熱謂其無爲則精神守一成䟽躁陽也靜
 陰也勝極也言四時運轉陰極陽生陽極
 陰起陰起故一切凋落陽生故庶物咸盛
 喻靜是長生之本躁是死滅之元以勸學
 之人去躁歸靜也又解云從本降迹即躁
 勝寒息迹歸本即靜勝熱以明動寂適時
[012-033b]
 也
   第三結釋靜之功能
清靜爲天下正
 御䟽此結眀前義也夫聖人有以觀陽氣
 之進退知躁爲趣死之源靜爲發生之本
 理人事育群生持本以統末以務清靜之
 道則可爲天下之正爾○河上公曰能清
 能靜則爲天下長持身正則無終已時也
 ○榮曰爲陰陽之所寒熱者未清也爲生
 死之所流動者不靜也明聖人生死無變
[012-034a]
 於己寒熱不累於身清靜也有輪轉處生
 死皆爲耻也無輪轉絶生死爲天下正○
 成䟽清虚寧靜可以自利利他以正治邪
 故爲天下正此則結釋靜勝躁劣之義也
 ○節解謂得道入深山清靜以守自然則
 爲眞人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十二


[012-03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