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9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強思齊 (master)


[011-001a]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十一  可二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榮 注
    西 華 法 師 成 玄英䟽
    濛 陽 强 思 齊 纂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上經明道下/經辨德上經
   亦具明道德但以道爲正以德爲傍/下經亦具明道德然以道爲傍以德
   爲正據傍正爲論故有道德經上下/此經一卷凡四十四章一經大分義
   開三別第一一章正開德宗第二四/十二章廣明德義第三一章總結前
   旨/也
[011-001b]
   第一正開德宗就此章中又開四別/第一顯上下二德妄
   執不同第二辨仁義禮之德明澆淳/世異第三明去本之末勸令息末崇
   本第四斥禮爲浮僞/之始示其取捨向方
    第一顯上下二德妄執不同夫義/頊道尊唐虞化美皆處無爲之事
    同樂自得之場不矜名聲無善誇/伐合天地之清鎮齊日月之貞明
    在物能知行身不費可謂上德不/德玄之又玄謙卑而光道合三皇
    之首動而能寂爰標陸栗之時則/知行禮行仁洎乎澆浮漸興故憲
    法斯執正卯誅兩館之間賢聖不/明姬昌致七年之禍不能忘義在
    道遂乃處薄居華失妙/於大全寔愚夫之弗鑒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011-002a]
 御註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
 以無德德者道之用也莊子曰物得以生
 謂之德時有淳醨故德有上下上古淳樸
 德用不彰無德可稱故云不德而淳德不
 散無爲化清故云是以有德逮德下衰功
 用稍著心雖體道迹涉有爲執德可稱故
 云不失迹涉矜有比上爲麤故云是以無
 德爾○御䟽上者舉時也德者辯用也謂
 上古淳樸無爲而理體道之主任物自然
 是上古之淳德故云上德至德潜運人無
[011-002b]
 能名故云不德而淳風和暢物遂生成德
 用常全故云有德注云物得以生謂之德
 者此莊子雜篇之文○河上公曰上德不
 德上德謂太古無名號之君德大强名故
 言上德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
 然養人性命其德不見故言不德是以有
 德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氣流行民得以全
 也○榮曰明古之皇道宅太虚以爲心凝
 至一而爲體不言均天地之化無事成萬
 物之功未規揖讓之名豈有干戈之爭雖
[011-003a]
 復處宗處極而乃非爭非名無爲自然故
 云上德爲而不恃成功不居故云不德畜
 養萬物物得以成故云有德内明德與道
 合厥義可尊故云上德道既無象德亦虚
 玄韜光藏用故云不得雖藏於用無用之
 用用矣乃韜於光不耀之光光矣有用有
 光濟人濟物故云是以有德○成䟽上者
 高勝是超出之名德者得也以尅獲爲義
 言上德之人妙契道境境智冥會得失兼
 忘得失兼忘故言不德境智冥會故言有
[011-003b]
 德有德則遣其失不德則遣其得也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御䟽此言淳風漸散德亦下衰故聖人美
 無爲之風而百姓尚無爲之迹尚迹爲劣
 故云下德迹著則有德可稱故云不失德
 稱不失迹涉矜有矜有之弊淳樸不全故
 云是以無德○河上公曰下德不失德下
 德謂號謚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不
 失德者其德可見其功可稱是以無德蓋
 以有名號及其身故也○榮曰道德之風
[011-004a]
 幾乎將失仁義之化殆欲斯興文字既彰
 澆漓漸矣故云下德以德爲德以功爲功
 恃德伐功故云不失德執言有德不及無
 爲故云是以無德内明體同虚寂者德之
 上事有紛累者德之下封執在心故云不
 失德執者失之是以無德也○成䟽證未
 造極故稱爲下執德不忘故言不失未能
 㝠會故無德也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
 御註知無爲而無爲者非至也無以無爲
[011-004b]
 而無爲者至矣故上德之無爲非徇無爲
 之美但含孕淳樸適自無爲故云而無以
 爲此心迹俱無爲○御䟽此覆釋上德也
 夫上德潜運無爲而理淳樸不散故無名
 迹今言上德之無爲者但含孕淳樸適自
 無爲非知無爲之美而爲此無爲故云而
 無以爲豈惟無迹可矜抑亦無心自化故
 注云此心迹俱無爲也○河上公曰上德
 無爲言法道安靜無所施爲而無以爲言
 無以名號爲○榮曰以用也上用無爲以
[011-005a]
 化下下用無爲以事上也○成䟽以用也
 上德無爲至本凝寂而無以爲迹用虚妙
 此明無爲而爲爲即無爲也
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御註下德爲之者謂心雖無爲以功用彰
 著而迹涉有爲故云爲之言下德無爲有
 所以爲而爲此心無爲爾○御䟽此覆釋
 下德也下德爲之者爲心美無爲之化而
 爲此無爲故云爲之語心雖欲無爲論迹
 即涉矜有故云而有以爲言下德之爲有
[011-005b]
 所以而爲也故注云心無爲迹有爲也○
 河上公曰下德爲之言爲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爲言以爲己取名號也○榮曰上
 用有爲以導下下亦以有爲以事上何者
 草則逐風以西東影則隨形而曲直故知
 君海内者不可以多事理歸虚靜訓弟子
 者不可以非禮義存忠孝也○成䟽心不
 忘德故稱爲之迹仍有事故言有爲
    第二辨仁義禮之/德眀澆淳世異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
[011-006a]
 御註仁者兼愛之名下德衰而上仁見所
 以兼愛爲仁故云爲之行仁而忘仁亦欲
 求無爲故云而無以爲則此心有爲而迹
 無爲也且上仁稱無爲者據迹欲無爲而
 方上義爾未可以語下德之有爲○御䟽
 此下明道廢則仁義遂行言上仁者謂以
 仁爲上他皆仿此仁者兼愛之名也大道
 之行物無私惠淳風漸散兼愛遂存今明
 所以爲兼愛之仁故云上仁爲之行仁而
 忘仁雖云施不求報兼愛即難普終是小
[011-006b]
 惠未孚是以語心常爲有事故云爲之論
 迹即近無爲故云而無以爲故注云此則
 心有爲而迹無爲也○河上公曰上仁爲
 之上仁謂行仁之君其仁無上故言上仁
 也爲之者爲仁恩也而無以爲功成事立
 無以執爲○榮曰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
 義爲之而有以爲兼愛博施仁也賞善罰
 惡義也恒其道德其宜上也上德下德亦
 澆淳之化有殊無爲有爲明得失之政斯
 别下德之稱有爲者是上德之劣也上仁
[011-007a]
 之稱無爲者是上義之優也○成䟽仁慈
 也有心覆育故言爲之不責恩報故言無
 以爲確論上仁不及下德對義仁勝故稱
 無以爲三寳之中以慈爲首故五德之内
 亦以仁爲先
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御註義者裁非之謂謂爲裁非之義故云
 爲之有以裁非之事斷割令得其宜故云
 而有以爲此則心迹俱有爲○御䟽義者
 宜也謂裁制斷割令物得宜夫淳樸已殘
[011-007b]
 是非斯起將欲裁非就是令得所宜故云
 上義爲之謂心有裁非就是有所以而爲
 故云而有以爲故注云此則心迹俱有爲
 也○河上公曰上義爲之爲義以斷割也
 而有以爲動作以爲己殺人以成威賦下
 以自奉○成䟽義主止惡裁非即經中戒
 律是也然戒之起本被下機事涉有爲未
 階虚妙故言而有以爲也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御註六紀不和則爲禮以救故云爲之禮
[011-008a]
 尚往來不來非禮行禮於彼而彼不應則
 攘臂而怒爾○御䟽禮履也謂可履而行
 也莊子曰以禮爲翼所以行於世也夫制
 禮者所以救衰弊也故禮經三百威儀三
 千曲爲之防事爲之制淳源一失衆務爭
 馳且在檢外之迹非曰由中之數故揖讓
 崇其禮文玉帛昭其報施往而不來非禮
 來而不往亦非禮今上禮爲之往而莫應
 則攘臂而怒以相仍引故云攘臂而仍之
 ○河上公曰上禮爲之謂上禮之君其禮
[011-008b]
 無上也爲之者言爲禮制度序威儀也而
 莫之應言禮者華盛實衰飾偽煩多動即
 離道不可應也則攘臂而仍之言煩多不
 可應上下忿爭故攘臂相仍引○榮曰上
 禮經三百威儀三千以此教人故曰爲之
 禮煩則亂下不能行故云而莫之應可謂
 信不足有不信相信自可忘言不信則生
 忿爭是以揮拳攘臂更相牽引○成䟽上
 禮爲之而莫之應禮尚威儀即經中敷齊
 威儀等是也且至道沖寂大象無形今乃
[011-009a]
 賤素貴華重文輕質不崇忘淡唯尚威儀
 雖爲漸教法門而未能與理相應非但内
 乖於道外亦不能應物故言爲之而莫之
 應則攘臂而仍之仍因也禮尚往來更相
 責望因其禮薄即攘臂怒之欲明上禮爲
 教之弊故莊子云魯酒薄邯鄲圍即其事
 也
    第三眀去本之末/勸令息末崇本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
義而後禮也
[011-009b]
 御註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
 道夫道德仁義者時俗夷險之名也故云
 道衰而德見德失仁存仁亡義立義喪而
 禮救斯皆適時之用爾故論禮於淳樸之
 代非狂則悖忘禮於澆漓之日非愚則誣
 若能改而更張者當退禮而行義退義而
 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合道人反淳樸
 則上德之無以爲○御䟽此却明致弊之
 由也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
 道爾上經云大道廢有仁義莊子云道隱
[011-010a]
 於小成道無不在而此云失者約人而言
 爾故時淳則大道公行俗澆則小成遂作
 小成作而大道隱仁義行而至德衰此則
 代俗淳醨之殊聖人適時之務爾故淳樸
 漸散則失道而後德德又喪則失德而後
 仁兼愛之迹存則失仁而後義裁非不足
 則失義而後禮且論禮於淳樸之代非狂
 則悖忘禮於澆漓之日非愚則誣是故聖
 人救代之心未嘗有異而夷險之迹不得
 一爾○河上公曰故失道而後德言道衰
[011-010b]
 德化生失德而後仁言德衰而仁愛見也
 失仁而後義言仁衰而分義明也失義而
 後禮義衰則禮施躬行玉帛也○榮曰玄
 古淳和物情誠實人皆自足不假仁義以
 煦濡家悉無爲各懷道德以游泳爻象不
 作教迹未興混親䟽忘貴賤此則太上下
 知大道之化也此風既散謚號乃興畜養
 之義行焉成濟之功見矣聖人潜被黎首
 自安此上德之化也親惠情生泛愛功起
 親則有所不普愛則有所不同澆風以漸
[011-011a]
 也親愛不足以化俗賞罰於是以理人又
 喪賞罰之義廢仁義之禮教之以折旋行
 之以玉帛而君欺於上臣誑於下淳源已
 遠澆浮孔熾也○成䟽故失道而後德道
 上德也有情衆生澆波漸盛道化斯隱應
 物隨時下德方見失德而後仁德化漸替
 仁恩繼之失仁而後義仁慈不行厥義方
 起失義而後禮自道喪淳漓於斯爲極不
 能止惡方事節文雖復强作威儀而浮偽
 已甚
[011-011b]
    第四斥禮爲浮僞之/始示其取捨向方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御註夫者發語之端也言末代聖人所以
 行於禮教者由救忠信之衰薄爾若使人
 懷忠信復奚假於禮法乎而亂之首者以
 禮防亂則但可爲理亂之首爾而非道德
 之正也○御䟽制禮者爲忠信衰薄而以
 禮爲救亂之首爾用禮者在安上理人豈
 玉帛乎哉○河上公曰夫禮者忠信之薄
 言禮廢本治末忠信日衰薄而亂之首禮
[011-012a]
 者賤質而貴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亂日以
 生○榮曰人皆敦厚各懷忠信亦無煩曲
 禮但忠信已薄澆浮更厚惑亂滋甚以禮
 理之賤質貴文轉增邪亂故言亂始也○
 成䟽徒自外彰文飾未是情發於衷既非
 信實之厚適足忠誠之薄不懲浮悖之元
 更資昏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御註識者人之性識也謂在人性識之前
 而制此檢外之禮雖欲應時實喪淳樸故
[011-012b]
 云道之華禮以救亂所貴同和而失禮意
 者則將矜其玉帛貴其拜跪如此之人愚
 昧之始○御䟽前識者制禮之人也謂之
 前識者言在人性識之前而制此檢外之
 禮道順人性禮存外迹以此之道乖夫質
 素所以爲道之華也而愚之始者夫禮以
 靜亂因亂救之貴在協和歸於淳樸而代
 之行禮者不務由中之性唯務形外之飾
 敬愛不足幣帛有餘非達觀所存誠爲愚
 之首故云而愚之始也○河上公曰前識
[011-013a]
 者道之華不知而言知爲前識此人失道
 之實得道之華也而愚之始言前識之人
 愚闇之唱始○榮曰道德者道之實也仁
 義者道之華也先知仁義者識華不識實
 也夫明者自然合理闇者方俟師教知禮
 非上智之基乃是下愚之始○成䟽不知
 而强知曰前識謂識在知前也言此前識
 之人於修道行中甚爲華偽既非大智慧
 源乃是愚痴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
[011-013b]
其華
 御注有爲者道之薄禮義者德之華故聖
 人處無爲之事處其厚也不處其薄矣退
 禮義之行不居其華也自居其實矣○御
 䟽大丈夫者有道之君子即前上德之君
 也道德無爲謂之厚實禮義有爲謂之薄
 華言聖人先道德之化故云處厚處實後
 禮義之教故云不居華薄○河上公曰是
 以大丈夫處其厚大丈夫謂得道之君也
 處其厚者處其身敦樸也不居其薄不處
[011-014a]
 身違道爲世煩亂也處其實處忠信也不
 居其華不上華言也○榮曰是以大丈夫
 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云
 去彼取此散樸以爲器原其始也至淳失
 道而後德要其終也澆薄是以仁非本性
 義異自然信不由衷禮飾於外是非戰爭
 奸巧紛紜父子失慈孝之心君臣乖忠義
 之道於是大聖老君痛時命之大謬愍至
 道之崩淪欲抑末而崇本息澆以歸淳故
 舉大丈夫經國理家修身立行必須取此
[011-014b]
 道德之厚實去彼仁義之華薄則捐俗禮
 歸眞道○成䟽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
 其薄丈長也夫扶也謂有勇猛慈救之智
 堪爲群品之長以扶護蒼生也其志弘普
 故稱大丈夫大丈夫當懷道德之厚豈處
 禮義之薄耶居其實不居其華達道之人
 方外之士當留情於淳樸之實豈處心於
 前識之華
故去彼取此
 御註去彼華薄取此淳厚○御䟽彼謂禮
[011-015a]
 義也此謂道德也聖人去禮義之浮華取
 道德之厚實故云去彼取此確論聖人百
 慮歸一二際俱泯豈有彼此而去取設教
 引凡託言之爾○河上公曰去彼華薄取
 此厚實○成䟽去彼華薄則是絶仁棄義
 取此實厚則是反樸還淳且上德聖人體
 無分别豈有心於彼此情繫於去取者乎
 蓋明不去而去雖去不去不取而取雖取
 不取非去之而去非取之而取者也去取
 既爾彼此亦然
[011-015b]
   昔之得一者章第三十九昔之章則/是第二大
   段第一章正廣明德義就此章内義/分有三第一舉得一之能示其有益
   第二眀失一之弊顯其必損第/三明道謙虚結成得一之義
   第一舉得一之能示其有益夫一炁/初分天
   地標二儀之大三才肇位王侯稱萬/國之尊既流清濁之源又執陶鈞之
   柄迎不見首漢文帝於是迷方隨不/見終河上公於焉發覆㝠寞善貸具
   物咸資谷得以盈王得以貴故知沖/融妙本混三界而難思㝠然眞宗貫
   九重而莫測生妙/之理其在兹乎
昔之得一者
 御註一者道之和謂沖氣也以其妙用在
[011-016a]
 物爲一故謂之一爾○御䟽昔往古也一
 者沖和之氣也稱爲一者以其與物合同
 古今不二是謂之一故易繫曰一陰一陽
 之謂道蓋明道氣在陰與陰合一在陽與
 陽合一爾言昔得者將欲原始要終抑末
 歸本故引昔得以證今得得一之數略如
 下云○河上公曰昔往也一無爲也道之
 子也○嚴曰一者道之子於神爲無於道
 爲有元元之元始始之始窅然獨存玄妙
 獨處變化之要也○榮曰昔之得一者天
[011-016b]
 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
 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
 下正一元氣也未分無二故言一也天地
 雖大所禀者元一萬物雖富所資者沖和
 王侯雖貴所賴者眞道是以清澄以廣覆
 寧靜以厚載變化以精靈虚豁以盈滿安
 樂以全生無爲而正定何以致然皆得一
 於道○成䟽昔古也一道也言曩昔劫初
 得道之者所得之狀具列下文斯則御今
 而引古也
[011-017a]
天得一以清
 御註氣象之大者莫過乎乾穹崇廣覆也
 御䟽氣象之大者莫大乎乾元故先標之
 得一之首純陽之氣由得一故故能穹崇
 廣覆資始萬物○河上公曰天得一故能
 垂象清明地得一故能安靜不動摇也
 成䟽禀得道炁積陽成天清浮在上
地得一以寧
 御註形質之大者莫過乎坤儀純陰之質
 由得一故能磅礴厚載資生萬物○御䟽
[011-017b]
 形質之大者莫大乎坤儀純陰之質由得
 一故故能磅礴厚載資生萬物○成䟽同
 禀一道故凝陰成地寧靜於下
神得一以靈
 御䟽神者妙萬物以爲言由得一故故能
 通變無方不可形詰○河上公曰神得一
 故能變化無形也○成䟽神道處陰幽㝠
 難測由其得一故靈知無方莊子云神鬼
 神帝生天生地
谷得一以盈
[011-018a]
 御註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物者通
 該動植有識無情運動無竭○御䟽水注
 川爲溪注溪爲谷由得一故故能泉源流
 潤盈滿不竭○河上公曰谷得一故能盈
 滿而不絶也○成䟽谷川谷也言谷得一
 故能泉源流潤溪壑盈滿
萬物得一以生
 御䟽物者通該動植有識無情總謂之物
 得沖氣故故能生成運動而不歇滅○河
 上公曰萬物皆須道生成○成䟽有識無
[011-018b]
 情通號萬物同禀一道故得生成
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御註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致之物得
 道用因用立名道存名立用失而實喪矣
 故天清地寧神靈谷盈皆資妙用以致爾
 故云其致之云爾也○御䟽侯王人主也
 侯者五等之爵王者萬乘之主言侯王得
 一故能永有天下無思不服而爲天下正
 平也正有作貞字者貞即正也○河上公
 曰侯王得一故能爲天下平正○成䟽帝
[011-019a]
 王公侯莫不禀爲化只以無爲得一故能
 布正天下放勛文命是也
其致之
 御䟽此總釋前義而生後文致得也言天
 之清澄地之寧靜神之靈變谷之盈滿物
 之生成侯王之正平者何以致其然耶皆
 得道之妙用爾此明得道之爲益下文誡
 失道之爲損○河上公曰致試也謂下六
 事也○榮曰道無興廢物有得失得之者
 益如前失之者損如後也○成䟽致得也
[011-019b]
 通結前六咸得一道也若作内解者通是
 一人而有六種行門也
 第二明失一之弊顯具必損
天無以清將恐裂
 御註此致誡之辭○御䟽無以者致誠之
 辭以用也夫矜存者喪執得者失言天得
 道用以致清浮若不守道沖和而但矜用
 其清將恐之於破裂不成象也○河上公
 曰天當有陰陽施張晝夜更相用事不可
 但欲清明無已時將恐分裂不爲天也
[011-020a]
 榮曰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
 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
 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高貴將恐蹶眞
 一之道不可失也失之成象恐之於破裂
 成形恐之於動發不測將恐以歇絶虚間
 將恐以枯竭生靈將恐以死滅尊貴將恐
 於顚蹷也○成䟽以用也無不也裂壞也
 言天不能用道清虚則日月勃蝕星辰失
 度灾變屢彰恐當圻裂
地無以寧將恐發 
[011-020b]
 御註誡其矜用爾○御䟽言地得道用而
 致寧靜當須忘其寧靜若矜用其寧靜將
 恐至於發泄不成形也○河上公曰地當
 有高下剛柔氣節五行不可但欲安靜無
 已時將恐發洩不爲地也○成䟽發變動
 也言地不能用道寧靜則恐有崩淪之災
 昔岐山崩三川震是也
神無以靈將恐歇
 御註誡神矜用不能妙爾○御䟽言神得
 道用而能靈變無方當須忘其精靈若矜
[011-021a]
 用其靈將恐之於歇絶不妙用也○河上
 公曰神當有王相囚死休廢不可但欲靈
 無已時將恐虚歇不爲神也○成䟽歇廢
 也神不依道則智用愚殆既無靈驗恐將
 廢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
 御註誡將矜滿爾○御䟽言谷得道用而
 能虚受當須忘其盈滿若矜用盈滿將恐
 之於枯竭不能流潤也○河上公曰谷當
 有盈縮虚實不可但欲盈滿無已時將恐
[011-021b]
 枯竭不爲谷○成䟽竭塞也言川谷乖一
 灾否斯起致泉源枯竭流注不通也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御註誡其有用生成爾○御䟽言萬物得
 道用而能生成當須忘其生若矜而有之
 將恐之於死滅不爲生靈也○河上公曰
 萬物當隨四時死生不可常生將恐滅亡
 不爲物也○成䟽一切萬物得一而生若
 喪道乖眞則死滅俄頃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011-022a]
 御註得一者不可矜其用故誡天無以其
 清而矜之將恐分裂地無以其寧而矜之
 將恐發泄神矜則靈歇谷矜則盈竭物矜
 則生滅侯王矜其貴則將顚蹶矣聖教垂
 世本爲生靈雖遠舉天地之清寧而會歸
 秪在於侯王守雌靜爾○御䟽蹶顚仆也
 言侯王得道之用而能爲天下之主當忘
 其尊榮謙以自牧若矜其尊貴將恐之於
 顚仆不能正定天下也注云聖教垂世本
 爲生靈者書云天生萬物唯人爲靈元后
[011-022b]
 作父母是知聖教所屬在乎一人雖始誡
 天地使忘清寧之功終誡侯王無矜化育
 之德用謙之道具如下文○河上公曰侯
 王當屈己下人汲汲求賢不可但欲高貴
 於人將恐顚蹶失其位也○成䟽蹶敗也
 君王不能用道守貴而乖理悖德將恐神
 器顚覆社稷傾危夏桀殷紂即其人也
   第三眀用道謙虚結成得一之義
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
 御註侯王高貴兆民賤下爲國者以人爲
[011-023a]
 本基當勞謙以聚人令樂其愷悌之化不
 有離散○御䟽高貴言侯王賤下謂黎庶
 言侯王因黎庶而得貴是知賤下爲高貴
 之本基也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人君
 務謙聚人可謂固邦之本也注云令樂其
 愷悌之化者詩云愷悌君子人之父母愷
 樂也悌易也言君子有樂易之德愛養於
 人故百姓思之如子於父母也若爲德反
 是者則人離散矣○河上公曰故貴以賤
 爲本言必欲尊貴當以薄賤爲本若禹稷
[011-023b]
 躬稼舜陶河濱周公下白屋也高以下爲
 基言必欲尊高當以下爲本基由築墻造
 功因卑成高下不堅固後必傾危○榮曰
 故貴以賤爲本此則國以人爲本亦言從
 賤以至貴也高以下爲基九重之臺起於
 累土○成䟽故貴以賤爲本貴尊高也賤
 卑下也得一之君故能謙下失道之主必
 致驕矜故知驕矜是賤下之基謙卑是尊
 貴之本校量得失故有斯戒高以下爲基
 九重之臺起於累土百仞之高元乎一籄
[011-024a]
 以况尊貴卑下爲基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爲本耶
非乎
 御註孤寡不穀凡情所惡侯王自稱以謙
 爲本非乎者明是以賤爲本爾○御䟽是
 以者結前義也侯王自謂孤寡不穀者按
 左氏春秋云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圖是也
 稱寡人者即先君以寡人爲賢之例是也
 稱不穀者即不穀惡其無誠德之例是也
 又案禮無父稱孤無夫曰寡穀善也不穀
[011-024b]
 猶不善也凡此三名人之所鄙而侯王以
 爲稱首者蓋謙以自牧不矜其尊也此其
 以賤爲本耶者言若此豈非以賤爲本非
 乎者假問之辭應答云實是以賤爲本也
 ○河上公曰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孤
 寡喻孤獨不穀喻不能如車轂爲衆輻所
 凑此其以賤爲本耶侯王至尊貴能以孤
 寡自稱此非以賤爲本乎以曉於人也非
 乎嗟嘆之辭○榮曰是以侯王自謂孤寡
 不穀孤寡不穀王侯之謙稱此亦不忘於
[011-025a]
 本此其以賤爲本耶非言其實以賤爲本
 ○成䟽不穀由不善也王侯貴人智慧聰
 達放體縱傲是喪身之本謙爲貴盛之基
 故能俯接下凡以卑自牧乃稱孤寡不穀
 豈非以賤爲本耶而言非乎者蓋是嗟難
 假問之辭云爾
故致數輿無輿
 御註數輿則無輿輪轅爲輿本數貴則無
 貴賤下爲貴本轅爲輿本當存轅以定輿
 賤爲貴本當守賤以安貴將戒侯王以賤
[011-025b]
 爲本故致數輿之談耳○御䟽故者仍上
 之辭也前明侯王因賤得貴貴無定相其
 理難明故借數輿以况之極輿之數竟無
 輿名乃是輪轅假合爲輿之名本以喻侯
 王數侯王之貴竟無貴名乃是賤下假借
 爲侯王之貴本輪轅爲輿本當存本則有
 輿無本則無輿賤下爲貴本當存本則有
 位去本則無位言此者欲戒侯王愛養下
 人不棄惇獨爾○河上公曰致就也人就
 車數之爲輻爲輪爲轂爲衡爲輿無有名
[011-026a]
 爲車者故成爲車以喻侯王不以尊號爲
 名故能成其貴也○榮曰王侯實貴而以
 賤爲名者此有道之君也歌謡頌德不以
 爲譽此則數譽無譽懸謗從諫不以爲毁
 此則數毁無毁也明體道君子外寵辱得
 失不驚心忘毁譽喜愠不形色也○成䟽
 輿車也箱輻轂輞假合而成徒有車名數
 即無實五物四大爲幻亦然所以身旣浮
 虚貴將安寄是故處貴應須謙下
不欲録琭如玉落落如石 
[011-026b]
 御曰琭琭玉貌落落石貌以賤爲本○御
 䟽夫玉貴而石賤如玉者自貴也如石者
 自謙也侯王旣以賤爲本故不欲琭琭如
 玉而自尊貴當須落落如石以守謙卑也
 ○河上公曰琭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
 見貴石多故見賤言不欲如玉爲人所貴
 如石爲人所賤當處其中○嚴曰不少不
 多不貴不賤無以身爲故神明不釋無以
 天爲故天下與之俱也○榮曰玉琭琭少
 故貴石落落多故賤者人所惡貴者物所
[011-027a]
 攻俱不安也處貴而謙退不欲如玉之被
 攻在賤而思齊不欲如石之被棄得之以
 一處之以中唯上與下無不安也○成䟽
 玉貴也石賤也琭琭少也落落多也若内
 惑於身外迷於物者則賤物而貴身也今
 既數車無車即悟物我虚幻故能自化平
 等貴賤不殊離形去知㝠於至道所以不
 欲琭琭如玉之可貴落落如石之可賤也
   道之動章第四十反者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得一
   之人謙虚用道故次此章即明此人/從本降迹俯應蒼生就此一章義開
[011-027b]
   三别第一明慈悲救物反聖同凡第/二明雖復教迹多端無過柔弱第三
   明二儀萬象/從道而生
   第一眀慈悲救物反聖同凡夫寂然/不動常
   凝大赤之中妙矣難名迴亘始青之/上合元一之炁布三才之功判天地
   之剛柔運陰陽之亭育使龍首爲德/獨載虞强虎兕爲威行隨董奉天書
   晃朗七十二字之文雲篆光芒八十/一篇之奥夏禹尊之而祚遠闔閭竊
   之而國亡瑶池有穆后宴游漢水問/昭玉不復則知得道之要靈祇所以
   福人失道之凶妖祥於焉喪滅反者/謂動誠如所言語寂則妙想湛然論
   應則接凡爲用至/道反貸實信言乎
反者道之動
[011-028a]
 御註此明權也反者取其反經合義反經
 合義者是聖人行權行權者是道之運動
 故云反者道之動也○御䟽反以反俗爲
 義動是變動之名謂權道也言衆生矜執
 其生而失於道故聖人變動設權令物反
 俗順道爾注云反經合義者經常也義宜
 也令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有以無爲
 用初則乖反常情而後順合於道故謂此
 爲道之運動也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
 以權道反常而難曉故舉棠棣之喻言其
[011-028b]
 華反而後合以喻權道先逆而後順也○
 河上公曰反本也道之所以動生萬物背
 之則亡也○榮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
 用道以柔弱爲用動皆反俗俗以剛强在
 心舉皆失道者也○成䟽反還也動悲也
 得道聖人超凌三境但以慈悲救物反入
 三羅混迹有中赴機應化故上經云遠曰
 反
   第二明雖復教迹多端無過柔弱
弱者道之用
[011-029a]
 御註此明實也弱者取其柔弱雌靜柔弱
 雌靜者是聖人處實處實者是道之常用
 故云弱者道之用○御䟽此明實道也人
 皆賤弱而貴强是知强梁雄躁者是俗之
 用道以和柔而勝剛是知柔弱雌靜是之
 常用故云弱者道之用○河上公曰柔弱
 者道之所常用故能長乆也○成䟽逗機
 設教抑乃多端欲論切當無過柔弱故即
 以此柔弱爲化用之先也
   第三明二儀萬象從道而生
[011-029b]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御註夫實之於權猶無之生有故行權者
 貴反於實用有者必資於無然至道沖寂
 離於名稱諸法性空不相因待若能兩忘
 權實雙泯有無故致數輿無輿可謂超出
 爾○御䟽言天下有形之物莫不以形相
 襌故云生於有窮其有體必資於無故列
 子曰形動不能生形而生影無動不能生
 無而生有故曰虚者天地之根無者萬物
 之源言此者欲令衆生窮源識本而悟道
[011-030a]
 爾有無旣爾權實亦然故注云實之於權
 猶無之生有也又云至道沖寂離於名稱
 諸法性空不相因待者言道至極之體沖
 虚凝寂非權亦復非實何可稱名諸法實
 性理中不有亦復不無事絶因待所言物
 生於有有生於無者皆是約代法而言爾
 若知數輿無輿即知數諸法無諸法豈有
 有無權實而可言相生乎悟斯理者可謂
 了出爾○河上公曰天下萬物生於有天
 下萬物皆從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
[011-030b]
 於有也有生於無天地神明蜎飛蠕動皆
 從道生道無形故言生於無也此言本勝
 於華弱勝於强謙虚勝盈滿也○榮曰有
 者天地也天地有形故稱有天覆地載物
 得以生故言生於有無者道也道非形相
 理本清虚故曰無天地從道生有生於無
 也故曰虚者天地之根無者萬物之源迷
 者失道不識本元聖人垂教明於祖始若
 能歸道超生死而出有無必其昏俗淪有
 無而繫生死形神合而見相故言生於有
[011-031a]
 形神散而無體故言生於無○成䟽有其
 應道所謂元一之炁也無爲妙本所謂㝠
 寂之地也言天地萬物皆從應道有法而
 生即此應道從妙本而起元乎妙本即至
 無也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十一




[011-03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