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9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強思齊 (master)


[017-001a]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十七   可八
    唐 玄 宗 御 註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榮 註
    西 華 法 師 成 玄英䟽
    濛 陽 强 思 齊 纂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其安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雖明滅罪之術於行未圓故次此章/重顯其義就此一章義開四别第一
   法說令制伏初心第二舉喻明罪從/微超第三明衆生迷執乖理喪眞第
   四引聖證成/示其學趣
   第一法說令制伏初心夫地之不動/坤德用寧山
[017-001b]
   岳常安盤根永鎮凡没四迷之境將/昏五濁之衢不如安者易持微而可
   散只如十抱之木生於毫末之中九/層之臺超於一舂之土千里之行發
   於始足之下小必成大譬罪根之漸/深惡乃成愆如累臺之益廣須决無
   明之翳來游玄極之方莫同漢武之/機肉多髓少克整老君之戒實腹虚
   心蔓草猶不可圖况情欲之流散必/須早除根蒂無所溢繁輔萬物之自
   然以契長/生之道矣
其安易持
 御註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言人正性安
 靜之時將欲執持令不散亂次雖欲起心
 尚未形兆謀度絶之使令不起爲易也○
[017-002a]
 御䟽安靜也持執也言人之受生正性清
 淨感物而動則逐欲無窮今明欲心未動
 安靜之時將欲守之令不散亂則易持執
 故云其安易持○河上公曰治身治國安
 靜者易守持也○榮曰其安易持其未兆
 易謀安靜也未兆機不動也怠難防惡難
 止恩除其惡制之於未動慮息其患持之
 於安靜惡兆無由得起不謀自然無怠此
 謂上士防患也○成䟽安靜也言修行人
 靈府寂泊未起舉縁如此之時甚易修守
[017-002b]
其未兆易謀
 御䟽兆萌漸也謀度也情之將起未有萌
 兆謀度絶之亦爲甚易故云其未兆易謀
 ○河上公曰情欲禍怠未有形兆時易謀
 止也○成䟽兆狀也謀圖也其次雖起心
 未縁取而於境未有形狀即宜攝心歸靜
 於業未成故易謀慮也
其脆易破
 御註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欲心初染尚自
 危脆能絶之者脆則易破禍怠初起形兆
[017-003a]
 尚微將欲防之微則易散○御䟽言欲心
 已動柔脆未堅將欲除之易消破也○河
 上公曰禍亂未動於萌情欲未見於色如
 脆弱易破除○榮曰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經罪小易滅惡長難除不能防於未動必
 須制之於微脆此中士除患也○成䟽其
 脆易破其微易散脆虚軟也猶如果瓜結
 實未堅虚脆易破初心起染亦復如是結
 業微淺故易散也
其微易散
[017-003b]
 御䟽細微也禍患細微未至於大防之於
 初欲令散釋亦甚易爾○河上公曰其事
 未彰著微小易散去也
爲之於未有
 御註覆上易持易謀所以者爲營爲之於
 未有形兆爾○御䟽爲修除也此一句釋
 前易持易謀兩句也所以易者明欲心未
 起之時修除杜絶欲惡不生故云爲之於
 未有○河上公曰欲有所爲當以未有萌
 芽之時塞其端也○榮曰所謂其安易持
[017-004a]
 也○成䟽爲修學也言行人修守當在未
 有縁染之時此解其安易持也
治之於未亂
 御註覆上易破易散也所以易者爲除理
 之於未成禍亂爾○御䟽此一句釋上易
 破易散兩句也所以易者眀欲雖有尚自
 脆微未成禍亂故易理爾○河上公曰治
 身治國於未亂之時當豫閉其門也○榮
 曰所謂微脆易破也○成䟽亂者謂結業
 已爲業所牽精神昏亂也今明心雖起染
[017-004b]
 於境未見當爾之時易爲治理此解其未
 兆易謀也
   第二舉喻明罪從微起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上千
里之行始於足下
 御註此三者喻其不早良圖後乃成患爲
 謂營爲執爲執著必生禍患也○御䟽此
 言怠生於微而成於著喻如合抱之大木
 始生如毫毛之末此明自性而生也九層
 之高臺起乎一簣之土此明積習而成也
[017-005a]
 千里之遠行始舉足之下此明遂行不止
 也則夭下之事誠以細微爲始而人多惑
 之遂成患本故舉三喻以證上文○河上
 公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從小以成大也
 九層之臺超於累土從卑至高也千里之
 行始於足下從近至遠也○榮曰合抱之
 木自小而成大九重之臺因下以至高千
 里之行從近以及遠若制之以靜毫末之
 罪不生止之於微一簣之基易破安然不
 動千里之行無至若不能爲之於未有治
[017-005b]
 之於未亂爲有爲而不已必至敗之執惡
 行以爲是終歸喪失此謂下士闇於成事
 以至敗亡也○成䟽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夫百圍大木生於毫微喻三途重釁元乎
 一念而以木爲喻者言木從小至大遂能
 蔭蔽日光譬染心從微至著亦能覆蓋眞
 性也若推此樹起自虚無即空而言樹亦
 非有爲四塵不成故也煩惱爲義亦起自
 虚無即空而言亦非有也九重之臺起於
 累土重級之臺起於一簣之土喻九夜之
[017-006a]
 禍起於一念染心勖諸學者深宜戒慎百
 仞之高起於足下七尺曰仞陟百仞之高
 峰發自初步履八門之苦難起自染心前
 寄九重明結業已成此托百仞况方造未
 息也
   第三明衆生迷執乖理喪眞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御註凡情不能因任營爲分外爲者求遂
 理必敗之於事不能忘遣動成執著執者
 求得理必失○御䟽爲謂營爲也執爲執
[017-006b]
 著也言人不能爲之於未有理之於未亂
 而更有所營爲於性分之外執著於塵境
 之中故必禍敗而失亡也○河上公曰爲
 者敗之有爲於事廢於自然有爲於義廢
 於仁者有爲於色廢於精神也○成䟽至
 道虚玄無爲無執凡情顛倒有執有爲爲
 即危亡故言敗之執乖實當故言失也
   第四引聖證成示其學趣
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御註人之始從事於善者常於近成而自
[017-007a]
 敗之○御䟽聖人無爲安靜故素分成全
 而無敗虚忘無執故眞性常存而無失○
 河上公曰聖人無爲故無敗聖人不爲華
 文故無敗不爲利色故無壞也聖人無執
 故無失聖人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無
 所執藏故無所失於人○榮曰凡庸闇之
 於即事故有敗失之非聖人玄鑒於機前
 無復有爲之恚也○成䟽聖人體道無爲
 故無隳敗虚妄不執故不喪其眞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017-007b]
 御䟽幾近也言常俗之人從於善事常以
 功業近成不能慎終乃復忘敗也○河上
 公曰從爲也民之爲事常於其功德幾成
 貪位好名奢泰盈滿而敗之也○榮曰幾
 近也凡人爲惡不能早除惡事近成自然
 已破若能同聖去危求安始不爲非終不
 獲罪無得無失何敗何成也○成䟽幾近
 也凡人從於有爲之務執心躁競分别取
 舍曾無遠見每欲近成有始無卒故多敗
 也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017-008a]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御註慎其終末常如始從善之心則必無
 禍敗之事○御䟽此老君重申勸誡也人
 若能慎末如初始終常一則無事無敗也
 故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河上公曰
 終當如始不當懈怠○成䟽此戒慎學人
 令心堅固始終若一豈有敗乎六度之中
 終當第四也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御註難得之貨謂性分所無者今聖人於
[017-008b]
 欲不欲不營爲於分外常全其自然是不
 貴難得之貨○御䟽此明聖行以斥凡也
 難得之貨内謂性分所無外謂珠犀寳貝
 聖人於欲無欲内不務於性之所無外不
 營於累德之貨爾○河上公曰是以聖人
 欲不欲聖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顯聖人
 欲伏光人欲文飾聖人欲質樸人欲於色
 聖人欲於德也不貴難得之貨聖人不眩
 晃爲服不賤石而貴玉也○榮曰是以聖
 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備衆人
[017-009a]
 之所過凡情逐欲賤道貴財聖人不貪重
 眞輕寳若也修不爲己學乃爲人食利則
 過生爭名則咎至聖人無欲則遣利絶學
 則忘名不耀一已之能防備衆人之過也
 ○成䟽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聖人虚照自天不
 同凡智了知諸境空幻不見可欲之物故
 於欲中即不見欲相既於欲不欲何玉帛
 之貴乎又達眞假無差故能忘學學即不
 學不學即學學異不學不學異學故西昇
[017-009b]
 經云吾學無所學乃能明自然備防也衆
 人執滯有爲不能忘學故說學不學者以
 防衆生之過患也
學不學復衆民之所過
 御註學不學復衆民之所過以輔萬物之
 自然而不敢爲聖人不求過分之學是於
 學不學將以歸復衆人過分之學以輔自
 然之性故不敢爲俗多欲○御䟽凡夫貴
 難得之貨故矯徇矜尚以學性分之所無
 聖人不求過分之學常全自然之性是於
[017-010a]
 學不學如此者將欲歸復衆人所過分之
 學爾○河上公曰學不學聖人學人所不
 能學人學智詐聖人學自然人學治世聖
 人學治身守道眞也復衆人之所過衆人
 學問過本爲末過實爲華復之者使反本
 也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
 御䟽輔佐也自然物之性本也衆生起妄
 失於性本聖人慈誘勸學無爲將以輔佐
 物之自然眞性故不敢爲於俗學及多欲
[017-010b]
 也○河上公曰以輔萬物之自然教人反
 本實者欲以輔助萬物自然之性而不敢
 爲焉聖人動作因循不敢有所造爲恐遠
 本也○榮曰物之性也本乎自然欲者以
 染愛累眞學者以分别妨道遂使眞一之
 源不顯至道之性難明不入於無爲但歸
 於敗失聖人順自然之本性輔萬物以保
 眞不敢行於有爲導之以歸虚靜也○成
 䟽輔助導也言一切衆生皆禀自然正性
 迷惑妄執喪道乖眞今聖人欲持學不學
[017-011a]
 之方引導令其歸本但聖人窮理盡性亦
 無爲無不爲也今言聖人不爲者亦欲輔
 導群生復此自然之性故言不敢爲也
   古之善爲道章第六十五古之章所/以次前者
   前章舉聖人忘學而能輔導衆生故/次此章即顯爲學之人濟物之行就
   此章内義分有三别第一引古證今/用遣文明第二料簡勝劣以爲楷模
   第三反俗合/眞示其妙趣
   第一引古證今用遣文明夫至道玄/根妙極眞
   浄遺其耳目視聽如愚孔丘發覆而/不知顔回對言而莫解故以智治國
   如盜賊之害人用道修身契無爲而/各得正之楷式不在兹乎則知虚白
[017-011b]
   眞源理貫恬忘之外重玄妙本義超/無有之因非款啓之所聞豈迷途之
   可抑人行之事其殆之矣故曰曹溝/既鑿其身乃囚秦貨既貴厥宗亦墮
   翔而後集鳳鳴於高岡衝而不飛鷁/退於遐路逆時則喪離道則亡若能
   與物反行斯其/大順之理矣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御註人君善爲道者非以其道明示於人
 將導之以和使歸復於樸令如愚爾○御
 䟽言古之人君善能用道爲化者貴夫無
 爲恬淡非炫耀其道明示於人將導以純
 和杜絶智詐令質樸如愚爾○河上公曰
[017-012a]
 古之善爲道者說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
 國者非以明民不以道教民使明智奸巧
 也將以愚之將以道德教民使樸質不詐
 僞也○嚴曰昔者帝王經道德化神明總
 清虚欽大和也非以生知起事導俗務以
 明人也將以塗人耳目塞人之心使人不
 得知歸之自然故人易治而世和平也○
 榮曰欲教令俗先引古人古人用道修身
 理國不將奸智役心眩物此非以明人也
 含光藏耀全眞抱樸分别智息將以愚之
[017-012b]
 也○成䟽爲道猶修道之夫實智内明無
 幽不燭外若愚昩不曜於人閉智塞聰韜
 光晦迹也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御註君將明道以臨下人必使智以應上
 智多則詐興是難治○御䟽人之所以難
 理化者正以其智太多智之太多猶人君
 明道以臨下是使下人役用其智而生奸
 詐故難理爾○河上公曰民不可治理者
 以其智太多而爲巧偽也○榮曰君上守
[017-013a]
 質臣下歸淳未假威刑自然順化若也不
 行虚寂道德唯用奸巧智慧智多亂甚故
 難理也○成䟽治理也智分别也言衆生
 所以難理者爲心多分别不能虚忘故難
 化也
   第二料簡勝劣以爲楷模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御註以用也人君任用多智之臣使令理
 國智多必作法法作則奸生故云賊國也
 ○御䟽以用也賊害也言人君任用智詐
[017-013b]
 之臣使之理國智多則權謀將作謀用則
 情僞斯起僞起則道廢有害於國故云國
 之賊○河上公曰使智慧之人治國必遠
 道德妄作威福爲國之賊也○榮曰故以
 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智慧
 奸巧傷害人深國之賊也質樸無智任物
 自化各事其業俗樂家安物我無傷君臣
 俱泰國之德也○成䟽故以智治國國之
 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若用明察俗以智
 治物者既乖淳和又同賊害而無欲無爲
[017-014a]
 至虚至靜忘心遣智尸居玄默以斯馭世
 者其唯上德乎以此格量勝劣可見治國
 既爾身亦宜然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御註若不用巧智之臣但取純德之士使
 偃息蕃醜弄丸解難自然智詐日薄淳樸
 日興人和年豐曰福○御䟽人君不任智
 詐之臣但求淳德之士使坐進無爲之道
 行大樸之風交泰致和是國之福也○河
 上公曰不使智慧之人治國之政事則民
[017-014b]
 守正直不爲邪飾上下相親君臣同力故
 爲國之福也
知此兩者亦楷式
 御註役智詐則害於人任純德則福於國
 人君能知此兩者委任純德臣爲楷模法
 式○御䟽兩者謂用智與不用智也楷模
 也式法也人君知用智則爲賊不用則爲
 福即當去賊取福如此者可爲理國之楷
 模法式也○河上公曰兩者謂智與不智
 也常能知智者爲賊不智者能爲福是治
[017-015a]
 身治國之法式也○榮曰知此兩者亦楷
 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遠與物反
 然後迺至大順用智不用智兩者也用之
 賊害不用則無傷能知百姓無傷此知理
 國楷模法式也能知法式本固邦寧德之
 妙也德妙不測曰深尋求不逮曰遠人皆
 用智此獨用愚與物反也不逆物性任之
 自然斯大順也亦言道本虚玄俗便滓穢
 順俗求道失之於眞反俗修德入之於妙
 入妙則無可無不可歸眞則無通無不通
[017-015b]
 既其虚應無方故能大順平等○成䟽兩
 者謂前文智與不智能用智爲賊不智爲
 德者則可爲修身之楷模治國之洪範也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御註人君常知所委任是謂深玄至德爾
 ○御䟽玄深也妙也人君常能知此兩者
 爲楷模法式是謂深遠玄妙之德爾○河
 上公曰玄天也能知治身及治國之法式
 是謂與夭同德也○成䟽常能知無分别
 爲治身之楷式者可謂深玄之大德也
[017-016a]
   第三反俗合眞示其妙趣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御註玄德深遠能與物反歸復其本令物
 乃至大順於自然之性爾○御䟽此結難
 也玄德之君無爲而化不測其量深也德
 被無外遠也故能與萬物反歸妙本然後
 乃至大順於自然眞性爾○河上公曰玄
 德深矣遠矣玄德之人深不可測遠不可
 極也與物反矣玄德之人與萬物反異萬
 物欲益己玄德欲施人也乃至大順玄德
[017-016b]
 與萬物反異故能至大順順天理也○成
 䟽玄德深遠與物反冥眞契道謂之玄德
 窮源極際謂之深遠深遠之智智乖於俗
 故與物反然後乃至大順順有兩種一順
 於理二順於俗順理則契於妙本順俗則
 同塵降迹問曰前言反物後言順俗前反
 後順文豈類乎答曰前言反者此明不反
 而反後言順者亦不順而順不順而順順
 不乖反不反而反反不乖順亦何所嫌耶
 問曰經稱大順順亦有大小乎答曰夫以
[017-017a]
 順對違雖順而小今不順不違而爲不順
 順不異違違不乖順所以出處默語唯道
 是從和光同塵而恒順於理不問順與不
 順不順與順順與不順一時皆順是故無
 順無不順亦無無不順而能無不順乃至
 非不順故名爲大順
   江海爲百谷王章第六十六江海章/所以次
   前者前章正明玄德之人反俗順道/故次此章廣顯順道之行就此一章
   義開三别第一舉譬以表虚忘第二/法說用彰謙退第三結嘆柔弱之能
   第一舉譬以表虚忘夫東注百川并/朝宗於大海春
[017-017b]
   生萬物各陶形於自然何故自然能/虚大海能下不虚所以致於谷王乎
   明夫聖人用此爲喻大遣聲色都忘/是非納巨衆以圓通照微塵於方寸
   所之皆謙下所處皆卑柔則天人樂/推誰能與爭焉身在後不足矜功蛇
   足先成翻然奪酒則知玄極密運靜/退恒安堅白徒鳴昧終莫曉共工何
   力折天柱而貽殃秦帝何愚穿地市/而招禍不能懷柔照遠遂乃剛强安
   知國破家亡身屠族滅擲天下於凡/人之手何其劇哉如楊雄著言蓋不
   虚/矣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爲百谷王
 御註江海所以能令百川委輸歸往者以
[017-018a]
 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御䟽言江
 海所以能令百川朝宗而爲王者以其善
 居下流之所致也故易云地道變盈而流
 謙此舉喻也故地道用謙則百川委輸而
 歸往聖人用謙則庶人子來而不厭爾○
 河上公曰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
 善下之故江海以卑下故衆流歸之若人
 歸就王者能爲百谷王以卑下故能爲百
 谷王也○榮曰此舉喻也但海處卑下故
 爲百谷之王明聖人謙虚方爲萬國之主
[017-018b]
 也○成䟽王往也百谷猶百川也言江海
 所以爲百川所往者以其善居窪下之地
 也人能退身謙下虚柔容物者亦蒼生之
 所歸也故能爲百谷王此結成其義故經
 云海爲百川王也
   第二法說用彰謙退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御註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
 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
 而人不害謙爲德柄尊用彌光以言謙下
[017-019a]
 之百姓欣戴故處其上而人不以爲重以
 身退後之百姓子來故處其前而人不以
 爲害之爾○御䟽此合喻也言聖人欲上
 於人則以其言謙下之夫聖人豈欲居人
 上而以言下之耶但聖人知滿必招損故
 言則謙柔名則孤寡以下於物而盛德鴻
 業自然爲物所推上爾○河上公曰是以
 聖人欲上人欲在民之上也以其言下之
 法江海處謙虚○榮曰是以聖人欲上民
 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後之是以處
[017-019b]
 上而人不重處前而民不害謙居物下有
 德故推之以爲上退身度人懷道故尊之
 以在先百姓樂戴不以爲重人皆忠孝誰
 有害心○成䟽欲令一切衆生居己之上
 所以言說柔和恒自謙下
欲先人以其身後之
 御䟽聖人亦不欲先人直以撝謙後己先
 物物自先之○河上公曰欲先民欲在民
 之前也必以身後之先人而後己也○成
 䟽欲令衆生在己身先度所以退身居物
[017-020a]
 之後故經云一切未得度我不有望前處
 下而反高此則守退而翻進也
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
 御䟽此結前也聖人臨大寳之位居至極
 之尊勞身而逸人薄己而厚物在上人得
 以生故不以爲重處前人得以理故不以
 爲害○河上公曰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
 重聖人在民上爲主不以尊貴虐下故民
 戴仰不以爲重處前而民不害聖人在民
 前不以光明蔽後民親之若父母無有欲
[017-020b]
 害之者也○成䟽是以處上而民不重聖
 人恬淡無爲少思寡欲故處民之上爲君
 而使民輕徭薄賦無重勞也又解云聖人
 恩覃於萬物故百姓荷戴而不辭也處前
 而民不害處物之前而爲君主遂使民歌
 擊壤宇内清夷利物弘多而無損害又解
 云聖德遐廣百姓樂推懷荷恩澤豈敢傷
 害
   第三結嘆柔弱之能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017-021a]
 御註以是不重不害之故天下之人樂推
 崇爲之主而不厭倦○御䟽聖人之德弘
 濟無私與物爲春望之如日既不爲重爲
 害是以天下之人樂推崇而無厭倦也○
 河上公曰聖人恩深愛厚視民若赤子故
 天下樂共推進以爲主無有厭之者○榮
 曰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無爭故天
 下莫能與之爭無德者物所同厭有道者
 人皆樂推行揖讓之風順萬物之化誰當
 與爭也○成䟽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
[017-021b]
 其無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所以百姓樂
 推在前而不厭倦者只爲善能謙和不與
 物爭故也既違順平等是非永息誰復與
 不爭者爭故夭下莫能與之爭也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御註聖人謙退不與物爭天下共推誰與
 爭者○御䟽今天下樂推聖人而不厭者
 豈不以聖人言則下之身則後之以其不
 與物爭先故天下之人莫能與聖人爭先
 者矣○河上公曰以其不爭夭下無厭聖
[017-022a]
 人時是由聖人不與人爭先後故天下莫
 能與之爭言人皆爭有爲無與吾爭無爲
 者也
   天下章第六十七天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善能
   謙下翻德處高故次此章廣辨功能/具陳三寳就此章内義有五重第一
   爾不矜夸故能高大第二具陳三寳/令物歸依第三重迭三寳嘆其功用
   第四行乖三寳淪溺死生/第五總嘆大慈功能勝妙
   第一爾不矜夸故能高大夫玄玄至/道肇居五
   太之先窈窈眞宗貫出元和之首其/體大其德凝高排色愛之律横截凡
   蒙之界愚夫所見咫尺無多既不違/於幽玄故謂大而不肖豈知我三寳
[017-022b]
   理寂眞乘不敢爲先常守慈儉夫孟/君之賢智初迷市義之方漢文之大
   才不會積薪之喻何况區區凡鄙冗/冗斯生得知妙道之深以識洪源之
   奥若不非笑/豈名大道哉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御註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謂我道
 大無所象似我則答云○御䟽肖似也老
 君云天下之人皆謂我道虚無廣大似無
 所象似故下文答之○河上公曰老子言
 天下謂我道大我則佯愚似不肖也○榮
 曰天下皆以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
[017-023a]
 肖乆矣其細也夫老君道尊德貴誠可以
 爲大也然則晦迹同塵隱顯不測不似於
 智不似於愚故言不肖不肖不似也唯當
 大聖之人故無所似也若形有定質智有
 常分的有所似道有所得此乃細碎之小
 人豈是虚通之大聖也○成䟽言老君體
 達自然妙果圓極故天下蒼生莫不尊之
 爲大聖也何意得如此耶只爲接物謙和
 不矜夸嗤笑於物故致然也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乆矣其細也夫
[017-023b]
 御註夫唯我道至大故無所象似若如代
 間諸法有所象似則不稱大乆已微細○
 御䟽此答不肖之所由也夫唯我廣大迥
 超物表固非凡情探賾所知故得稱大若
 其有所象似如代間法者則失其所以爲
 大乆矣是微細粗淺之法與俗不殊何足
 稱大也夫者助語也○河上公曰夫唯大
 故似不肖夫獨名德大者爲身害故佯愚
 似若不肖無所分别無所割截不賤人而
 自貴之也若肖乆矣肖善也謂辯慧也若
[017-024a]
 大辯慧之人身高自貴行察察之政所從
 來乆矣其細也夫言辯慧者唯如小人也
 非長者○成䟽獨由聖德高大故不夸笑
 於物若其夸乆是群小也河公本作肖字
 不肖猶不善言衆生不能履善道者皆爲
 我大故也獨由驕慢我大所以不善若能
 履行善道者當卑小謙退也
   第二具陳三寳令物歸依
我有三寳保而持之
 御註我道雖大無所象似然有此三行甚
[017-024b]
 可珍貴能常保倚執持可以理身理國○
 御䟽此明所以似不肖者正以有此三行
 與俗不同故老君言我道雖大無所象似
 然有此三寳甚可珍貴於汝代人當須保
 持執守以修身理國爾○河上公曰老君
 言我有三寳抱持而保倚之也○榮曰我
 有三寳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
 敢爲天下先俗存於利貴之以七珍道在
 於眞重之以三寳三寳之義未是外求若
 能仁慧於萬物好生而惡殺慈之義也薄
[017-025a]
 賦輕徭謹身節用不奢不侈儉之義也忘
 己濟物退身度人不敢爲天下先也持行
 修身用此三者安國寧家寳之大也○成
 䟽老君所以聖德高大獨不夸笑於物者
 爲歸依三寳保而守持之故得然也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御註慈則廣救儉則用足不敢爲先故樂
 推而不厭○御䟽此列三寳之戴也體仁
 博施愛育群生慈也節用厚人不耗於物
 儉也不爲事始和而不唱不敢爲夭下先
[017-025b]
 也弘益之義其如下文○河上公曰一曰
 慈愛百姓若赤子二曰儉賦斂若取之於
 己也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執謙退不爲唱
 始也○成䟽一曰慈愍念蒼生拔苦與樂
 此道寳也二曰儉少欲知足守分不貪此
 經寳也三曰不敢爲天下先謙麾柔弱先
 物後己退身度人此師寳也
   第三重迭三寳嘆其功用
夫慈故能勇
 御註慈仁愍慧則德有餘故勇於救濟○
[017-026a]
 御䟽此覆述三寳之功也凡人貪競不慈
 於果敢致有窮屈今聖人以慈爲行故能
 勇於濟度論語曰仁者必有勇○河上公
 曰以慈仁故能勇於忠孝也○榮曰夫慈
 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
 器長慈心於物物無害者物既無害自無
 前敵以無敵故故言勇也用之奢侈於事
 不足行之儉約處理有餘周於遠大故言
 廣也尚之於謙退守之於雌柔其德能普
 厥行有終爲物所尊故能成器長也○成
[017-026b]
 䟽内韞大慈外弘接物所以勇入三界俯
 救蒼生
儉故能廣
 御註節儉愛費則財有餘故功施益廣○
 御䟽以其節儉愛費不傷財不害人故功
 施益廣○河上公曰夭子身能節儉故民
 日用寬廣○成䟽諸法虚幻含而不貪儉
 素清高其德廣大
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御註慈儉之德謙撝益光推先與人人必
[017-027a]
 不厭故能成神器之長也○御䟽損己益
 人退身進物是不敢爲天下先也故物樂
 推而成神器之長爾○河上公曰不敢爲
 天下先不敢爲夭下首先也故能成器長
 成器長謂得道人也我能爲道人之長○
 成䟽只爲勇救蒼生退身度物故方外則
 獨處玉京爲衆聖之長降世則位居九五
 爲神器之尊
   第四明行乖三寳淪溺死生
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死矣
[017-027b]
 御註今舍其慈且勇勇則害物含儉且廣
 廣則傷財舍後且先先則人怨傷財害物
 聚怨於人是必死之道故爾○御䟽且苟
 且也代情多欲動與道違舍其利物之慈
 苟且害人之勇含其節用之儉苟且奢泰
 之廣舍其謙退之後苟且矜伐之先如此
 之行有違慈儉以之理國則國亡以之修
 身則身喪故云死矣○河上公曰今舍慈
 且勇令世人含慈仁但爲勇武也舍儉且
 廣含其儉約但爲奢泰舍後且先舍其後
[017-028a]
 己但爲人先死矣所行如此動入死道○
 榮曰前明得三寳者處慈而得勇守儉而
 致廣居後以至先今明失三寳者必竟不
 能慈苟且唯知好勇節行不能履儉無度
 但當廣費未解卑身處後鋭意欲在物先
 好勇而不仁則亡用廣而不節則困無德
 而居物先則危故云死矣○嚴曰反和逆
 神動違自然福之與遠禍之與近大命以
 絶神氣分散非命薄也非人賊也廢道而
 尚力
[017-028b]
   第五總嘆大慈功能勝妙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御註用慈以戰利在全衆用慈以守利在
 安人各保安全故勝固爾○御䟽慈爲三
 寳之首故偏嘆美也夫用慈以拒戰則能
 全衆用慈以捍守可以安人皆不失慈故
 能勝固也○河上公曰夫慈仁者百姓親
 附并心一意故以戰則勝敵守衛則堅固
 ○榮曰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
 之以慈衛之以慈爲用不失其道在於戰
[017-029a]
 陣必克前敵故言勝也以之守固無復傾
 危遂言固也以慈爲心玄天所以加護故
 曰救之至道於焉保守故曰衛之内明是
 非交戰爲陣解能破惑爲勝身不失道爲
 守與道同乆曰固自然無害天將救也外
 物不傷道之衛也○成䟽夫慈以戰則勝
 以大慈之心臨於戰陣士卒感恩所以勝
 捷内解即是六根兵馬對於六塵不爲塵
 没故獲勝也以守則固用慈守衛百姓同
 心是以牢固内解以慈心自守虚靜則道
[017-029b]
 心堅固不可拔也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御○以慈戰守豈但人和天道孔明亦將
 救衛戰勝天救也守固天衛也是皆以慈
 故故云天救慈衛○御䟽救助也衛護也
 天道福善善人則吉無不利故以慈戰者
 天將助之以慈守者天將護之戰勝守固
 始賴用慈之功救之衛之終獲孔明之助
 爾○河上公曰天將救助善人必與慈仁
 之性使能自營助也○成䟽天尊大道救
[017-030a]
 度行慈之人還同慈悲俯相衛護也故三
 寳之内以慈爲先四等之中用慈爲首是
 知慈之爲義其大矣哉
   古之善爲士章第六十八古之章所/以次前者
   前章具陳三寳嘆美大慈故次此章/即顯能持三寳之人會於古之極道
   就此一章義開三别第一爰引古實/以勖行人第二略舉三善顯其勝行
   第三結成極/道嘆美功能
   第一爰引古實以勖行人夫雲司火/正之時含
   道懷純之代人心質樸不事矜華爲/士者自守恬和善戰者止戈爲勝死
   灰其慮槁木其形入獸伴而無驚馴/鳥群而不亂故巢公飲犢聽堯讓而
[017-030b]
   莫聞伯成耕田抗禹詞而不顧卓立/其行如華岳之峭謙卑其容若尼山
   之首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對業/龍而不驚處木雁而何懼此乃古之
   善士可若/以配天乎
善爲士者不武
 御註士事也武威武也明德之君用道爲
 理行慈儉而伏物不威武以御人所尚以
 慈故云不武○御䟽士事也善以道爲理
 國之事者尚德故云不武○河上公曰言
 貴道德不好武功○榮曰以慈來物以德
 伏人無鬭以力不好以勇無爲而化斯不
[017-031a]
 武也○成䟽言古者善修道之士靜退無
 爲不捨慈而武勇也
   第二略舉三善顯其勝行
善戰者不怒
 御註事不得已必應敵以慈則善不憑怒
 若用力以爭非善勝令柔遠能邇也○御
 䟽師出應敵事在慈哀蚊蚋致螫驅除而
 已是知善戰在乎止敵不在乎憑怒故云
 善戰不怒○河上公曰善以道戰者禁邪
 於胸心絶禍於未萌無所誅怒○榮曰能
[017-031b]
 息寇亂善戰也救物用慈不怒也○成䟽
 善達前境虚幻故能制敵於未萌妙體違
 順兩空是以心無喜怒
善勝敵者不爭
 御註師克在和和則善勝全勝之善故不
 交爭○御䟽善勝在夫以慈不爭由乎尚
 德若用力爭勝非善勝也今柔遠能邇盡
 暢慈和不與敵爭敵人自伏故云善勝不
 爭○河上公曰善以道勝敵者附近以仁
 來遠以德不與敵戰而敵自服也○榮曰
[017-032a]
 道濟天下四海來王德綏㝢内五兵不作
 物則靡之而不刃故言勝敵無心自然受
 推故言不爭○成䟽不爲塵染名曰勝敵
 既不喜怒何所爭乎
善用人者爲之下
 御註設以使人人盡其力必先下之是爲
 善用爾○御䟽夫善用其人以言謙下人
 必盡力可以成功故易曰以貴下賤大得
 民也○河上公曰善用人自輔佐者常爲
 人執謙下也○榮曰使人不失方圓之器
[017-032b]
 任物各得文武之材善用也寬則得衆謙
 則無咎故言爲下也○成䟽夫能行謙下
 者必爲物所歸故能用於人也
   第三結成極道嘆美功能
是謂不爭之德
 御註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
 配天古之極善勝是不爭之德爲下是用
 人之力能如此者可以配天稱帝是古之
 至極要道也○御䟽此結上文善士者常
 柔而不武善戰者常慈而不怒善勝者常
[017-033a]
 讓而不爭善用者常謙而爲下夫如是者
 物竭其能人盡其用皆謙下之所致豈非
 不爭之德乎○河上公曰謂上爲之下也
 是乃不與人爭鬬道德也○榮曰此結上
 不武不怒而能勝敵也○成䟽不與物爭
 故成己之德此結善勝敵不爭
是謂用人之力
 御䟽夫玄默恭己謙虚下人人皆歡心恩
 竭其力故詩曰悦以使人人忘其勞是用
 人之力也○河上公曰身能爲人下是謂
[017-033b]
 用人臣之力○榮曰此結善用人爲下人
 爲之盡力也○成䟽謙下雌柔不用於物
 物必歸之而爲己用此結善用人爲下也
是謂配天古之極
 御䟽此總結上來四善之行不爭之德能
 行之者可以配天稱帝是古之至極要道
 也○河上公曰是謂配天能行此者德配
 天也古之極也是乃古之極約要道者也
 ○榮曰懷物以道來遠用文不戰而自勝
 無爭而獨尊其德高大比之上天其化淳
[017-034a]
 和比之極古明虚心實腹坐忘合道不假
 威權無勞勇猛故言善爲士者不武也泯
 是非之情除愛憎之見善戰不怒也物無
 害武順而不逆善勝敵不爭也心王既靜
 志在沖虚耳目無擾手足不勞善用人爲
 下也合自然之理故曰配天契昔之眞際
 古之極也○成䟽配合也天自然也極道
 果也言善修之士妙體其空達於逆順不
 與物爭故能合至理之自然契古始之極
 道此總結成也
[017-034b]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