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9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強思齊 (master)


[002-001a]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二    使二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 榮 注
   西 華 法 師 成 玄 英䟽
   濛 陽 强  思  齊 纂
  天地不仁章第五天地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虚玄至
  道超萬象之先故次此章顯忘功用/聖人興二儀合德即此章中義開三
  别第一舉聖人天地施化忘功第二/寄橐籥兩器顯明妙用第三斥多聞
  博學不/如體眞
  第一舉聖人天地施化忘功夫一氣
[002-001b]
   儀分判天圓清而上覆地方濁而下/凝皆資大道之生同禀陰陽之氣女
   媧鍊石補天柱而何言夸父飲河死/地角而誰許竪亥步之而不得秦密
   對之而無窮不恩不仁刍狗萬物滔/滔天漢查客不知其遠近渺渺河源
   張騫莫測其短長比之橐籥但見財/成喻之虚心無聞屈竭天道運轉夫
   何以/稱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
爲芻狗
 御注不仁者不爲仁恩也芻狗者結芻爲
 狗也犬以守御則有蔽蓋之恩今芻狗徒
 有狗形而無警吠之用故無情於仁愛也
[002-002a]
 言天地視人亦如人視芻狗無責望爾嘗
 試論之曰夫至仁無親孰爲兼愛愛則不
 至適是偏私不獨親其親則天下皆親矣
 不獨子其子則天下皆子矣是則至仁之
 無親乃至親豈不兼愛乎○御疏仁者兼
 愛之目也芻草也謂結草爲狗以用祭祀
 也莊子師金謂顔回曰夫芻狗之未陳巾
 以文綉及其已陳則蘇者取而爨之今天
 地至仁生成群物亦如人結草爲狗不貴
 其吠守之功不以生成爲仁恩故云不仁
[002-002b]
 也則聖人在宥天下視彼百姓亦當如此
 爾注云蔽蓋之恩者禮記孔子云蔽蓋不
 棄爲埋狗也不獨親其親者禮運文也○
 河上公曰天地不仁天施地化不以仁恩
 性自然也以萬物爲芻狗天地生萬物人
 最爲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
 報也聖人不仁聖人愛養萬民不以仁恩
 法天地任自然以百姓爲芻狗聖人視百
 姓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視意○嚴曰天
 以高而清明地以厚而潤寧陰陽交通和
[002-003a]
 氣流行泊然行無爲而萬物自生非傾心
 以爲仁愛聖人秉道統和清靜不改一以
 變化神明玄達與道同儀天下應之萬物
 自化豈不釋恩慮惶以顯仁愛乎○榮曰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長短相形是非
 相對理自然也仁愛也有愛則有憎天地
 無心絶於憎愛以無愛故曰不仁芻狗者
 結草爲狗古人祝所用已而棄之言於芻
 狗用之不以爲愛棄之不以爲憎喻明天
 地暖然若春氣之自和生者不以爲仁凄
[002-003b]
 若秋霜之自降殺者不以爲義聖人不仁
 以百姓爲芻狗聖人無心與天地合德不
 仁芻狗義可知矣雖恩霑草木澤被肫魚
 宣風闡化必先於人故云百姓也○成疏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仁恩也芻狗草
 狗也莊云已陳之芻狗且圓穹在上方峙
 於下二儀覆載亭毒群生有大至功而言
 不仁者視萬物如一狗也何者夫芻狗之
 爲物但有狗名而無狗實也况一切萬物
 虚幻亦然莫不相與皆空故無恩報之可
[002-004a]
 責也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聖人者與
 天地合其德與日月齊其明故能空心利
 物功侔造化所以先舉天地次顯聖人聖
 人雖復拯救蒼生竟不見能化所化亦同
 芻狗虚幻無實也前舉二儀遍該無識故
 稱萬物後顯聖人意在有情故言百姓非
 是不化無識爲有識能禀教故也
   第二寄橐籥兩器以明妙用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御注橐韝也籥笛也橐之鼔風笛之運吹
[002-004b]
 皆以虚而無心故能動而有應則天地之
 間生物無私者亦以虚而無心之故也○
 御疏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虚而不屈動
 而愈出橐韝也謂以皮爲橐鼓風以吹火
 也籥笛也言天地能芻狗萬物者爲其間
 空虚故生成無私而不責望亦猶橐之鼔
 風笛之運吹常應求者於我無情故能虚
 之而不屈撓動之愈出聲氣以喻人君虚
 心玄默淳化均一則無屈撓日用不知動
 而愈出也○河上公曰天地之間空虚和
[002-005a]
 氣流行故萬物自生人能除情欲節滋味
 清五臟則神明居之也其猶橐籥橐籥中
 空虚故能有聲氣也○榮曰經天地之間
 其猶橐籥虚而不屈動而愈出經橐排橐
 籥樂管屈竭也間中也夫橐籥中空故能
 生品物而無盡言人若能虚心空身運用
 智德無窮極也○成疏橐韓袋也籥簫管
 也夫天地聖人虚心利物譬彼笙管方滋
 韓袋虚心之義繼在下文
虚而不屈動而愈出
[002-005b]
 御注出聲以况聖人心無偏愛則無屈撓
 之時應用不窮可謂動而愈出也○御䟽
 橐籥虚心而不屈撓動之而愈出聲氣○
 河上公曰橐籥空虚無有屈竭時摇動之
 益出聲氣也○嚴曰天地釋虚而事愛則
 變化不通物不盡生聖人釋虚事愛則德
 澤不普海内不升恩不下究功不盡成橐
 籥釋虚而事愛則中外隔閉氣息不依何
 則仁愛之弊矣○成䟽屈竭也橐籥内空
 故出聲氣不竭亦猶天地無心故能生化
[002-006a]
 無窮也動而愈出者言橐籥動則聲氣生
 聖人應則經教出也
   第三斥多聞博學不如體眞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御注多言而不詶故數被窮屈兼愛則難
 遍便致怨憎故不如抱守沖和自然皆足
 也○御䟽多言者多有兼愛之言也多有
 兼愛之言而行則難普故數窮屈不遂是
 知不如忘懷虚應抱守沖和則自然皆足
 矣注云不詶者詶答也謂空有其言而行
[002-006b]
 不詶答也○河上公曰多言數窮多事害
 神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必有禍患不如守
 中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希言也
 ○嚴曰天地不言以其虚無得物之中生
 物不窮聖人不言法令虚而合物則天獄
 空而無禁鬼神靜而無爲天下蕩蕩不識
 不知而大治也○榮曰窮困也若言當理
 滿天下而無過言而不中亦出口而禍云
 入也是困窮然禍福在當與不當得失非
 多與不多今言多則數窮欲戒多言之失
[002-007a]
 動以守中之得使無滯教内契忘言也○
 成䟽多聞博贍也數窮多言也博學多言
 唯益世智既不體道理歸於窮中一道也
 多聞適足有爲守中即長生乆視以此校
 量故不如守中也故莊子云文滅質博溺
 心又陽朱云鄰人以多岐路所以亡羊學
 者以多方所以喪道也
   谷神不死章第六谷神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多聞
   博識不如守中故次此章明只爲守/中故得谷神不死就此章中義分兩
   别第一顯虚玄至道能生立二儀/第二明不斷不常而用無勞倦
[002-007b]
   第一顯虚玄至道能生立二儀蓋聞/天人
   得生皆資妙氣若能修養同獲大全/故黄帝駕龍而騰雲叔卿驂鹿而朝
   漢千年返郭笑墳塚之累累八月歸/查見仙驂之奕奕玄牝氣母綿綿若
   存谷神衛生眇眇長乆守一理以永/固餐五牙以致眞鶴髮復於稚齡龜
   歲延於大壽見朝菌而不嘆納大椿/而有期左拍洪崖之肩右挹高丘之
   神何以臻此攝/衛之理妙乎
谷神不死
 御注谷者虚而能應者也神者妙而不測
 者也死者休息也谷之應聲莫知所以有
 感則應其應如神如神之應曾不休息欲
[002-008a]
 明至道虚而生物妙用難名故舉谷神以
 爲喻說也○御䟽谷神不死是謂玄牝谷
 神者明谷之應聲如道之應物有感即應
 其應如神神者不測之名死以休息爲義
 不測之應未曾休息故云谷神不死玄深
 也牝母也谷神之應深妙難名萬物由其
 茂養故云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
 根玄牝之用有感必應應由物出故謂之
 門門者以出入爲義天地有形之大者不
 得玄牝之用則將分裂發泄故資禀得一
[002-008b]
 以爲根本故云是謂天地根根本也○河
 上公曰谷養也人能養神則不死也神謂
 五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
 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矣○嚴曰太
 和妙氣妙物若神空虚爲家寂泊爲常出
 入無竅往來無間動無不遂靜無不成化
 化而不化生生而不生也○榮曰谷神不
 死是謂玄牝河上公言以爲養神乃是思
 存之法輔嗣言谷中之無此則譬喻之義
 雖眞賢之高見皆指事之說也今則約理
[002-009a]
 嘗試言之谷空也玄道也牝靜也夫有身
 有神則有生有死有生有死不可言道流
 動無常豈得言靜若能空其形神喪於物
 我出無根氣聚不以爲生入無竅氣散不
 以爲死不死不生此則谷神之義也生死
 無常浮動之物也幽深雌靜湛然不動玄
 牝之義也○成疏谷空虚也神靈智也河
 上公言谷養也言蒼生流浪生死皆由著
 欲故也若能導養精神如彼空谷虚容無
 滯則不復生死也
[002-009b]
是謂玄牝
 御注玄深也牝母也谷神應物沖用無方
 深妙不窮能母萬物故寄谷神玄牝之號
 將明大道生畜之功也○河上公曰不死
 之道在於玄牝玄天也於人爲鼻牝地也
 於人爲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
 五氣清微爲精神聰眀音聲五性其鬼曰
 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人鼻與天通故鼻爲
 玄牝地也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於胃
 五味濁辱爲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
[002-010a]
 魄魄者雌也主出入於口與地通故曰爲
 牝也○嚴曰牝以雌柔而能生玄猶幽遠
 而不見雖子物如母莫睹其形○成䟽是
 謂仍上辭也玄者不滯之名牝以雌柔爲
 義欲眀養神如谷令其不死者無過靜退
 雌柔虚容不滯也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御注深妙虚牝能母萬物萬物由生是謂
 之門天地有形故資禀爲根本也○御疏
 玄牝之用有感必應應物由出故謂之門
[002-010b]
 門者以岀入爲義天地有形之大者不得
 玄牝之用則將分裂發泄故資禀得一以
 爲根本故云是謂天地根根本也○河上
 公曰根元也言鼻口之門是乃天地之元
 氣所從往來○嚴曰太和之所以生而不
 死始而不終開導神明爲天地之根元○
 榮曰道之靜也無形無相及其動也生地
 生天氣象從此而出名之曰門天地因之
 得生號之曰根也○成疏言此深玄不滯
 之道雌虚柔靜之法能開通萬物生化兩
[002-011a]
 儀故云根也
   第二明不滯不常而用無勞倦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御注虚牝之用綿綿微妙應用若存其用
 無心故不勤勞矣○御䟽綿綿者微妙不
 絶之意虚牝之用應用無私微妙則稱爲
 若存無私故用不勤倦○河上公曰綿綿
 若存鼻口呼吸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
 復若無有也用之不勤用氣當寬舒不當
 急疾勤勞也○嚴曰動靜玄妙若亡若存
[002-011b]
 成物遂事無所不然光而不滅用之不勤
 者以其生不生之生體無形之形也○榮
 曰綿綿微妙也玄牝之道不生不滅雌靜
 之理非存非亡欲言也不見其形欲亡也
 萬物以生不盛不衰不常不斷故曰綿綿
 也勤者苦也得玄牝之道運用無窮無爲
 逸樂故曰不勤也○成疏綿綿微細不斷
 貌也若似也存有也若言神空則是斷見
 若言神有則是常見前說神空故得不死
 仍恐學者心滯此空今言若存即治於斷
[002-012a]
 也又恐學人心溺於有故繼似字以治於
 常也即用此非無非有之行不常不斷之
 心而爲修道之要術者甚不勤苦而契眞
 也故西昇經云動則有載劫自惟甚苦勤
 吾學無所學乃能明自然
   天長地乆章第七天長地乆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虚
   玄至道能安立二儀故吹此章即托/於二儀而爲修習之法就此章内文
   有三重第一正舉二儀假設問答第/二略顯聖智修營之能第三結嘆聖
   人獨成/尊貴
   第一正舉二儀假設問答夫三才肇/氤二儀克
[002-012b]
   固日月懸景明星燭幽乘飛龍而御/天載牝馬而行地作威於雷電播氣
   於陰陽自道而生有物之母賤而可/貴陶侃飛於八門智有不愚叔度澄
   於萬頃不發不泄大道所以貸形乆/安乆寧妙象於焉陶鑄下鎮山嶽上
   浮烟雲累卵所以不/虧其實大道之力也
天長地乆
 御注標天地長乆者欲明無私無心則能
 長能乆結喻成義在乎聖人後身外身無
 私成私爾○御䟽此標章門也天以氣象
 故稱長地以形質故稱乆○河上公曰說
 天地長生乆壽以喻教人也○榮曰天長
[002-013a]
 地乆天地所能長乆者以其不自生故能
 長生日月迴薄虧昃之運難停陰陽慘舒
 寒暑之期易往萬物於焉不足兩儀所以
 獨長故標天地之德問乎長乆之由莫不
 本彼無心不自營生也言人若能法天地
 以無心不自營以厚養仙骨冠金石以長
 存惠命絡方圓而永固若不能捐是非以
 契道遺情欲以凝眞聲色聾盲於耳目香
 味困爽於鼻口形勞於外心疲於内則百
 年同於朝露千金齊於暮槿故曰人之輕
[002-013b]
 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輕死也○成䟽二
 儀雖大猶有劫盡之期然就形相之中稍
 爲賖遠故舉天地以况聖人
天地所以能長且乆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

 御注天地生物德用甚多而能長且乆者
 以其資禀於道不自矜其生成之功故爾
 矣○御䟽前標門此假問問云天地所以
 能長乆者以其覆載萬物長育群材而皆
 資禀於妙本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以是
[002-014a]
 之故故長能生物又解云不自生者言天
 地但生養萬物不自饒益其生故能長生
 ○河上公曰天地所以能長且乆者以其
 不自生天地所以獨長且乆者以其安靜
 施不求報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生之利
 奪人以自與也故能長乆以其不求生故
 能長生不終也○成䟽天地所以能長乆
 者假設疑旨發明其義以其不自生假答
 前問釋其所由言天地但施生於萬物不
 自營己之生也故能長乆結釋也○節解
[002-014b]
 天長者謂泥丸也地乆者謂丹田也泥丸
 下至絳宫丹田上升行一上下元炁流離
 百節浸潤和氣自生大道畢矣故曰長生
 也
   第二略顯聖智修營之能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御注後身則人樂推故身先外身則心忘
 淡故身存○御疏是以聖人效天地之覆
 載必均養而無私故推先與人百姓忻頼
 爲下所仰故身先也不自矜貴而外薄其
[002-015a]
 身天下歸仁則無畏害故身存也○河上
 公曰是以聖人後其身先人而後己也而
 身先天下敬之先以爲官長也外其身薄
 己而厚人也而身存百姓愛之如父母神
 眀祐之若赤子故身常存也○嚴曰聖人
 威震八表聰明四達委慮於無欲歸計於
 不爲卑身以尊天後己以安人故不爲而
 成不言而信人願爲主故先人逆身以順
 道外己以安人功大無外而不可見德高
 如蓋而不可聞化與神明通流壽與山川
[002-015b]
 爲常故存○榮曰忘情息機者少逐欲乖
 眞者多唯聖人能行此行謙退以居物後
 德尊所以居先存道於是外身身存自與
 道合也○成䟽是以聖人是以仍上以合
 喻也聖人即與天地合德者也舉其高行
 楷模群有也後其身先度物也而身先超
 三界也外其身隳肢體也而身存得長生
 也
   第三結嘆聖人獨我尊貴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002-016a]
 御注天地忘生養之功是無私而能長且
 乆是成其私聖人後外其身是無私而能
 先能存是成其私也○御䟽天地所以長
 乆聖人所以先存者非以其無自私之心
 故能成此長乆先存之私乎○河上公曰
 非以其無私耶聖人爲人所愛神明所祐
 非以其公正無私所致乎故能成其私人
 以爲私者欲以厚己聖人無私而已自厚
 故能成其私也○榮曰凡情幽滯靈識不
 通無至公之心有偏私之行尊已而加物
[002-016b]
 厚身而薄人欲先而不能超物須存而報
 體已亡聖人無心欲居物先自然在先無
 情欲得存固自然存固故曰成其私也○
 成疏此其無尸故能成其尸尸主也言聖
 人觀物我虚幻名實俱空故能後己先人
 忘我濟物故無主也而言成其尸者結難
 聖人也只爲德合二儀芻狗百姓故獨居
 三界之尊成天人之化主也
   上善若水章第八上善章所以次前/者前章略明忘我
   之行未顯功能故次此章廣舉忘我/之人有殊能妙用就此一章義開三
[002-017a]
   别第一正標上善法喻兩陳第二汎/舉三能廣眀七德第三結嘆柔弱所
   以無/疵
   第一正標上善法喻兩陳夫至德幽/玄眞宗秘
   賾鑒萬象於虚室産三才於自然衆/妙之門群生并入恬忘之户蠢動滋
   生何以喻之其將若水濫觴之溢成/大海之滔天尾閭之山括洪河而泄
   地雖浩汗莫測而澄恬至柔蕩垢濁/於人間守清泠於性表道之爲用斯
   可近/乎
上善若水
 御注將明至人上善之功故舉水性幾道
 之喻○御䟽上善者標人也若水者舉喻
[002-017b]
 也至人虚懷於法無住忘善而善是善之
 上上善之行如水之能其在下文皆合法
 喻○河上公曰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榮
 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衆人
 之所惡故幾於道理本深遠難可測知善
 人修道行亦微妙故借於水以爲喻焉水
 能潤物道能濟人故言善利水則壅决任
 人道則大順平等故言不爭物多惡下人
 多愛上今水流趣下道行謙退故言處惡
 幾者近也水性與道相近故取以爲譬焉
[002-018a]
 ○成疏水有二種一執二忘此是忘善故
 稱爲上水有多種利用故偕况之利用功
 能具列於下○節解善者謂口中津液也
 以口漱之則甘泉出含而咽之下利萬神
 子欲行之常以晨朝漱華池令津液滿口
 即昂頭咽之以利萬神而益精炁
   第二汎舉三能廣明七德
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

 御注幾近也○御䟽水善利萬物又不爭
[002-018b]
 處衆人之所惡水性甘凉散灑一切被其
 潤澤蒙利則長故云善利此一能也天下
 柔弱莫過於水平可取法清能鑒人乘流
 遇坎與之委順在人所引嘗不競爭此二
 能也惡居下流衆生恒趣水則就卑受濁
 處惡不辭此三能也故幾於道幾近也利
 物明其弘益不爭表其柔弱處惡示其含
 垢此水性之三能也唯至人之一貫其行
 如此去道不遠故云近爾○河上公曰水
 善利萬物水在天爲霧露在地爲泉源也
[002-019a]
 又不爭處衆人之所惡衆人惡卑濕垢濁
 水獨靜流居之故幾於道水性幾與道同
 也○成疏水善利萬物言水在天爲霧露
 在地爲泉源津潤霑洽利物處多以此功
 能故况聖德聖德應感善功機權方便開
 化其義如水故以爲喻也又不爭水性柔
 和不與物爭方圓任器壅决隨人上善之
 行應物亦爾處衆人之所惡所惡者卑下
 之地卑下之地水則居之言衆人皆捨下
 趣高憍慢陵物上善獨去高取下柔和靜
[002-019b]
 退故幾於道幾近也言行此三能故近於
 道三能已了次明七德
居善地
 御注上善之人處身柔弱亦如水之居地
 潤益一切地以卑用水好下流也○御䟽
 至人所居善能弘益如水在地利物則多
 又地道用卑水好流下同至人之謙順幾
 道性之柔弱故云居善地○河上公曰水
 性善於地在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於
 化動而下人也○榮曰水不擇地隨處俱
[002-020a]
 流行道之人所居皆善也○成䟽水性趣
 下以下爲安上善好謙以謙爲吉故用卑
 下而爲善地所謂處乎不競之地
心善淵
 御注用心深靜亦如水之淵停也○御䟽
 至人之心善於安靜如水之性湛爾泉源
 水靜則清明心閑則了悟淵深靜也故云
 心善淵○河上公曰水心空虚淵深清明
 ○榮曰水心靜而明人心虚而鑒也○成
 䟽淵止水也言止水清潔泓澄淵深難測
[002-020b]
 上善心源虚遠靜照亦然故淵靜則鑒人
 心虚則照物
与善仁
 御注施與合乎至仁亦如水之滋潤品物
 矣○御䟽至人弘濟常以與人善施之功
 合乎仁行如水滋潤無心愛憎故云與善
 仁○河上公曰萬物得水以生與虚不與
 盈也○榮曰水洽於物人惠於俗○成䟽
 仁恩也言水性霑濡惠潤於物聖德慈救
 恩被蒼生慈救則不隔怨親霑濡則豈揀
[002-021a]
 淨穢
言善信
 御注發言信實亦如水之行險不失其信
 矣○御䟽上善之言言必眞實引化凡庶
 善信不欺如彼流泉豈殊坎險故云言善
 信注云行險而不失其信者周易坎之詞
 也○河上公曰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清○
 榮曰水之影物妍醜不失其形仁者爲言
 終始不乖其實○成䟽信實也水能澄鑒
 儀貌妍醜不欺聖言證理信如符契亦言
[002-021b]
 海水三潮不失時候况聖智逗機不遺三
 品○節解謂神炁既行形中萬神合會故
 口中甘泉自出漱咽無已人既不知安能
 行也故聖人淡泊行一則何華不先也
政善治
 御注從政善理亦如水之洗滌群物令其
 清淨矣○御䟽政正也至人於事動合無
 心正容悟物物自從正正則自治非善而
 何如彼水性洗滌群物令其清净故云善
 理○河上公曰無有不洗清且平也○榮
[002-022a]
 曰太平莫盛於停水無偏不越於善人○
 成䟽水性平而無僻聖心正而治邪莊云
 平中凖大匠取則焉
事善能
 御注於事善能任用亦如水性方圓隨器
 不滯於物矣○御䟽至人圓明於物無礙
 凡有運動在事皆通通則善能是明照了
 如彼水性决之爲川壅之爲池浮舟涵虚
 無所不爲是善能也○河上公曰能方能
 圓曲直隨形○榮曰水之無用不成君子
[002-022b]
 何爲不可○成疏水性多能隨事利益聖
 智虚察順物成功
動善時
 御注物感而應其不失其時亦如水之春
 泮冬凝也○御䟽至人之心喻彼虚谷方
 之鏡像物感斯應如彼水性春泮冬凝與
 時消息故云動善時○河上公曰夏散冬
 凝應感而動不失天時○榮曰水冬凝夏
 液不差其節君子相時而動未失其宜也
 ○成䟽水冬凝夏釋流結隨時况聖智虚
[002-023a]
 忘感來則應觀機動寂不失事宜岀處默
 語不二而一○節解謂聖人事道以治身
 去却邪偽特爲後賢而作軌範夫此七善
 者皆因一行形中萬神自善也
   第三結柔弱所以無疵
夫唯不爭故無尤
 御注上善之人虚心順物如彼水性壅止
 决流既不違逆於物故無尤過之地也○
 御疏尤過也至人善行與物無傷虚心曲
 全未嘗爭競波流頽摩委順若斯既不違
[002-023b]
 逆於物故無尤過之地矣○河上公曰夫
 唯不爭壅之則止决之則流聽從人也故
 無尤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也○
 嚴曰人者體柔守弱去高處下受辱如地
 含垢如海言順人心身在人後人之所惡
 常獨處之恬若無心蕩若無已變動無常
 與道流止去己任因莫過於水帝王體之
 用之爲治其德微妙有何尤矣○榮曰水
 本無心人能虚己不與物爭自然之道也
 ○成疏夫唯義同前釋唯水與聖獨以不
[002-024a]
 爭爲能虚柔順故無尤過也



道徳眞經玄徳纂䟽卷之二






               
[002-0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