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01 文選-梁-蕭統 (master)


[050-1a]

50 《文選》卷五十



史論下



范蔚宗後漢書二十八將傳論一首



論曰:
中興二十八將,
前世以為上應二十八宿,
未之詳也。
然咸能感會風雲,
奮其智勇,
稱為佐命,
亦各志能之士也。
[050-2a]


議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職,
至使英姿茂績,
委而勿用。
然原夫深圖遠筭,
固將有以為爾。
若乃王道既衰,
降及霸德,
猶能授受惟庸,
勳賢兼序,
如管隰之迭升桓世,
先趙之同列文朝,
可謂兼通矣。
降自秦漢,
世資戰力,
至於翼扶王室,
皆武人屈起。
亦有鬻繒盜狗輕猾之徒,
或崇以連城之賞,
或任以阿衡之地,
故勢疑則隙生,
力侔則亂起。
蕭樊且猶縲紲,
信越終見葅戮,
不其然乎!
自茲以降,
訖于孝武,
宰輔五世,
莫非公侯。
遂使縉紳道塞,
賢能蔽壅,
朝有世及之私,
下多抱關之怨。
其懷道無聞,
委身草莽者,
亦何可勝言。
故光武鑒前事之違,
存矯枉之志,
雖寇鄧之高勳,
耿賈之鴻烈,
分土不過大縣數四,
所加特進朝請而已。
觀其治平臨政,
課職責咎,
將所謂導之以法,
齊之以刑者乎!
[050-3a]


若格之功臣,
其傷已甚。
何者?
直繩則虧喪恩舊,
撓情則違廢禁典,
選德則功不必厚,
舉勞則人或未賢,
參任則群心難塞,
並列則其弊未遠。
不得不校其勝否,
即事相權。
故高秩厚禮,
允荅元功,
峻文深憲,
責成吏職。
建武之世,
侯者百數,
若夫數公者,
則與參國議,
分均休咎,
其餘並優以寬科,
完其封祿,
莫不終以功名,
延慶于後。
昔留侯以為高祖悉用蕭曹故人,
郭伋亦議南陽多顯,
鄭興又戒功臣專任。
夫崇恩偏授,
易啟私溺之失,
至公均被,
必廣招賢之路,
意者不其然乎!
[050-4a]


永平中,
顯宗追感前世功臣,
乃圖畫二十八將於南宮雲臺,
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
合三十二人。
故依本第,
係之篇末,
以志功次云爾。
[050-5a]


范蔚宗宦者傳論一首



易曰:
「天垂象,
聖人則之。」
宦者四星,
在皇位之側,
故周禮置官,
亦備其數。
閽者守中門之禁,
寺人掌女宮之戒。
又云:
「王之正內者五人。」
月令:
「仲冬,
閹尹審門閭,
謹房室。」
詩之小雅,
亦有巷伯刺讒之篇。
然宦人之在王朝者,
其來舊矣。
將以其體非全氣,
情志專良,
通關中人,
易以役養乎?
然而後世因之,
才任稍廣。
其能者,
則勃貂管蘇有功於楚晉,
景監繆賢著庸於秦趙。
及其弊也,
豎刁亂齊,
伊戾禍宋。
[050-6a]


漢興,
仍襲秦制,
置中常侍官。
然亦引用士人,
以參其選,
皆銀璫左貂,
給事殿省。
及高后稱制,
乃以張卿為大謁者,
出入臥內,
受宣詔令。
文帝時,
有趙談北宮伯子,
頗見親幸。
至於孝武,
亦愛李延年。
帝數宴後庭,
或潛遊離館,
故請奏機事,
多以宦人主之。
元帝之世,
史游為黃門令,
勤心納忠,
有所補益。
其後弘恭石顯以佞險自進,
卒有蕭周之禍,
損穢帝德焉。
[050-7a]


中興之初,
宦官悉用閹人,
不復雜調他士。
至永平中,
始置員數,
中常侍四人,
小黃門十人。
和帝即祚幼弱,
而竇憲兄弟專揔權威,
內外臣僚,
莫由親接,
所與居者,
惟閹官而已。
故鄭眾得專謀禁中,
終除大憝,
遂享分土之封,
超登宮卿之位。
於是中官始盛焉。
[050-8a]


自明帝以後,
迄乎延平,
委用漸大,
而其資稍增,
中常侍至有十人,
小黃門亦二十人,
改以金璫右貂,
兼領卿署之職。
鄧后以女主臨政,
而萬機殷遠,
朝臣圖議,
無由參斷帷幄,
稱制下令,
不出房闈之閒,
不得不委用刑人,
寄之國命。
手握王爵,
口含天憲,
非復掖庭永巷之職,
閨牖房闈之任也。
其後孫程定立順之功,
曹騰參建桓之策,
續以五侯合謀,
梁冀受鉞,
迹因公正,
恩固主心,
故中外服從,
上下屏氣。
或稱伊霍之勳,
無謝於往載;
或謂良平之畫,
復興於當今。
雖時有忠公,
而競見排斥。
舉動迴山海,
呼吸變霜露。
阿旨曲求,
則寵光三族;
直情忤意,
則參夷五宗。
漢之綱紀大亂矣。
[050-9a]


若夫高冠長劍,
紆朱懷金者,
布滿宮闥;
苴茅分虎,
南面臣民者,
蓋以十數。
府署第館,
基列於都鄙;
子弟支附,
過半於州國。
南金、
和寶、
冰紈、
霧縠之積,
盈牣珍藏;
嬙媛、
侍兒、
歌童、
舞女之玩,
充備綺室。
狗馬飾彫文,
土木被緹繡。
皆剝割萌黎,
競恣奢欲。
構害明賢,
專樹黨類。
其有更相援引,
希附權彊者,
皆腐身薰子,
以自衒達。
同弊相濟,
故其徒有繁,
敗國蠹政之事,
不可殫書。
所以海內嗟毒,
志士窮棲,
寇劇緣閒,
搖亂區夏。
雖忠良懷憤,
時或奮發,
而言出禍從,
旋見孥戮。
因復大考鉤黨,
轉相誣染。
凡稱善士。
莫不罹被災毒。
竇武何進,
位崇戚近,
乘九服之囂怨,
協群英之勢力,
而以疑留不斷,
至於殄敗。
斯亦運之極乎!
雖袁紹龔行,
芟夷無餘,
然以暴易亂,
亦何云及!
自曹騰說梁冀,
竟立昏弱。
魏武因之,
遂遷龜鼎。
所謂
「君以此始,
必以此終」,
信乎其然矣!
[050-10a]


范蔚宗逸民傳論一首



易稱
「遯之時義大矣哉」。
又曰:
「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
是以堯稱則天,
而不屈潁陽之高;
武盡美矣,
終全孤竹之絜。
自茲以降,
風流彌繁,
長往之軌未殊,
而感致之數匪一。
或隱居以求其志,
或迴避以全其道,
或靜己以鎮其躁,
或去危以圖其安,
或垢俗以動其概,
或疵物以激其清。
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
憔悴江海之上,
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
亦云介性所至而已。
故蒙恥之賓,
屢黜不去其國;
蹈海之節,
千乘莫移其情。
適使矯易去就,
則不能相為矣。
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
然而蟬蛻囂埃之中,
自致寰區之外,
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荀卿有言曰
「志意修則驕富貴,
道義重則輕王公」
也。
[050-11a]


漢室中微,
王莽篡位,
士之蘊藉義憤甚矣。
是時裂冠毀冕,
相攜持而去之者,
蓋不可勝數。
揚雄曰:
「鴻飛冥冥,
弋人何篡焉。」
言其違患之遠也。
光武側席幽人,
求之若不及,
旌帛蒲車之所徵賁,
相望於巖中矣。
若薛方逄萌聘而不肯至,
嚴光周黨王霸至而不能屈。
群方咸遂,
志士懷仁,
斯固所謂舉逸人則天下歸心者乎?
肅宗亦禮鄭均而徵高鳳,
以成其節。
自後帝德稍衰,
邪孽當朝,
處子耿介,
與卿相等列,
至乃抗憤而不顧,
多失其中行焉。
蓋錄其絕塵不及,
同夫作者,
列之此篇。
[050-12a]


沈休文宋書謝靈運傳論一首



史臣曰:
民稟天地之靈,
含五常之德,
剛柔迭用,
喜慍分情。
夫志動於中,
則歌詠外發,
六義所因,
四始攸繫,
升降謳謠,
紛披風什。
雖虞夏以前,
遺文不覩,
稟氣懷靈,
理或無異。
然則歌詠所興,
宜自生民始也。
[050-13a]


周室既衰,
風流彌著,
屈平宋玉導清源於前,
賈誼相如振芳塵於後,
英辭潤金石,
高義薄雲天。
自茲以降,
情志愈廣。
王褒劉向楊班崔蔡之徒,
異軌同奔,
遞相師祖。
雖清辭麗曲,
時發乎篇,
而蕪音累氣,
固亦多矣。
若夫平子艷發,
文以情變,
絕唱高蹤,
久無嗣響。
至于建安,
曹氏基命,
三祖陳王,
咸蓄盛藻,
甫乃以情緯文,
以文被質。
[050-14a]


自漢至魏,
四百餘年,
辭人才子,
文體三變。
相如工為形似之言,
二班長於情理之說,
子建仲宣以氣質為體,
並摽能擅美,
獨映當時。
是以一世之士,
各相慕習,
源其飆流所始,
莫不同祖風騷。
徒以賞好異情,
故意製相詭。
[050-15a]


降及元康,
潘陸特秀,
律異班賈,
體變曹王,
縟旨星稠,
繁文綺合。
綴平臺之逸響,
采南皮之高韻,
遺風餘烈,
事極江右。
在晉中興,
玄風獨扇,
為學窮於柱下,
博物止乎七篇。
馳騁文辭,
義殫乎此。
自建武暨于義熙,
歷載將百,
雖比響聯辭,
波屬雲委,
莫不寄言上德,
託意玄珠,
遒麗之辭,
無聞焉爾。
仲文始革孫許之風,
叔源大變太元之氣。
[050-16a]


爰逮宋氏,
顏謝騰聲,
靈運之興會摽舉,
延年之體裁明密,
并方軌前秀,
垂範後昆。
若夫敷衽論心,
商搉前藻,
工拙之數,
如有可言。
夫五色相宣,
八音協暢,
由乎玄黃律呂,
各適物宜。
欲使宮羽相變,
低昂舛節,
若前有浮聲,
則後須切響。
一簡之內,
音韻盡殊;
兩句之中。
輕重悉異。
妙達此旨,
始可言文。
至於先士茂製,
諷高歷賞,
子建函京之作,
仲宣灞岸之篇,
子荊零雨之章,
正長朔風之句,
並直舉胸情,
非傍詩史,
正以音律調韻,
取高前式。
自靈均以來,
多歷年代,
雖文體稍精,
而此秘未覩。
至於高言妙句,
音韻天成,
皆暗與理合,
匪由思至。
張蔡曹王,
曾無先覺,
潘陸顏謝,
去之彌遠。
世之知音者,
有以得之,
此言非謬。
如曰不然,
請待來哲。
[050-17a]


沈休文恩倖傳論一首



夫君子小人,
類物之通稱。
蹈道則為君子,
違之則為小人。
屠釣,
卑事也;
板築,
賤役也。
太公起為周師,
傅說去為殷相。
非論公侯之世,
鼎食之資,
明󰈼幽仄,
唯才是與。
[050-18a]


逮于二漢,
茲道未革,
胡廣累世農夫,
伯始致位公相;
黃憲牛毉之子,
叔度名動京師。
且士子居朝,
咸有職業,
雖七葉珥貂,
見崇西漢,
而侍中身奉奏事,
又分掌御服,
東方朔為黃門侍郎,
執戟殿下。
郡縣掾吏,
並出豪家,
負戈宿衛,
皆由勢族,
非若晚代分為二塗者也。
[050-19a]


漢末喪亂,
魏武始基,
軍中倉卒,
權立九品,
蓋以論人才優劣,
非謂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
遂為成法。
自魏至晉,
莫之能改,
州都郡正,
以才品人,
而舉世人才,
升降蓋寡。
徒以憑籍世資,
用相陵駕,
都正俗士,
斟酌時宜,
品目少多,
隨事俯仰,
劉毅所云下品無高門,
上品無賤族者也。
歲月遷訛,
斯風漸篤,
凡厥衣冠,
莫非二品,
自此以還,
遂成卑庶。
周漢之道,
以智役愚,
臺隸參差,
用成等級。
魏晉以來,
以貴役賤,
士庶之科,
較然有辨。
夫人君南面,
九重奧絕,
陪奉朝夕,
義隔卿士,
階闥之任,
宜有司存。
既而恩以狎生,
信由恩固,
無可憚之姿,
有易親之色。
孝建泰始,
主威獨運,
空置百司,
權不外假,
而刑政糾雜,
理難遍通,
耳目所寄,
事歸近習。
賞罰之要,
是謂國權,
出納王命,
由其掌握,
於是方塗結軌,
輻湊同奔。
人主謂其身卑位薄,
以為權不得重。
曾不知鼠憑社貴,
狐藉虎威,
外無逼主之嫌,
內有專用之功,
勢傾天下,
未之或悟,
挾朋樹黨,
政以賄成,
鈇鉞瘡痏,
搆於床笫之曲,
服冕乘軒,
出於言笑之下,
南金北毳,
來悉方艚,
素縑丹魄,
至皆兼兩,
西京許史,
蓋不足云,
晉朝王石,
未或能比。
及太宗晚運,
慮經盛衰,
權倖之徒,
慴憚宗戚,
欲使幼主孤立,
永竊國權,
搆造同異,
興樹禍隙,
帝弟宗王,
相繼屠勦。
民忘宋德,
雖非一塗,
寶祚夙傾,
實由於此。
嗚呼!
漢書有恩澤侯表,
又有佞幸傳。
今采其名,
列以為恩幸篇云。
[050-20a]


史述贊



班孟堅史述贊三首



述高紀第一



皇矣漢祖,
纂堯之緒。
寔天生德,
聰明神武。
秦人不綱,
網漏于楚。
爰茲發迹,
斷蛇奮旅。
神母告符,
朱旗乃舉。
粵蹈秦郊,
嬰來稽首。
革命創制,
三章是紀。
應天順民,
五星同晷。
項氏畔換,
黜我巴漢,
西土宅心,
戰士憤怨。
乘舋而運,
席卷三秦。
割據河山,
保此懷民。
股肱蕭曹,
社稷是經。
爪牙信布,
腹心良平,
恭行天罰,
赫赫明明。
[050-21a]


述成紀第十



孝成皇皇,
臨朝有光。
威儀之盛,
如珪如璋。
閫闈恣趙,
朝政在王。
炎炎燎火,
光允不陽。
[050-22a]


述韓英彭盧吳傳第四



信惟餓隸,
布實黥徒。
越亦狗盜,
芮尹江湖。
雲起龍驤,
化為侯王。
割有齊楚,
跨制淮梁。
綰自同閈,
鎮我北疆。
德薄位尊,
非祚惟殃。
吳克忠信,
胤嗣乃長。
[050-23a]


范蔚宗後漢書光武紀贊一首



贊曰:
炎政中微,
大盜移國。
九縣飆迴,
三精霧塞。
民厭淫詐,
神思反德。
世祖誕命,
靈貺自甄。
沈機先物,
深略緯文。
尋邑百萬,
貔虎為群。
長轂雷野,
高旗彗雲。
英威既振,
新都自焚。
虔劉庸代,
紛紜梁趙。
三河未澄,
四關重擾。
神旌乃顧,
遞行天討。
金湯失險,
車書共道。
靈慶既啟,
人謀咸贊。
明明廟謀,
赳赳雄斷。
於赫有命,
系我皇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