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01 文選-梁-蕭統 (master)


[054-1a]

54 《文選》卷五十四



論四



陸士衡五等論一首



夫體國經野,
先王所慎;
創制垂基,
思隆後葉。
然而經略不同,
長世異術,
五等之制,
始於黃唐。
郡縣之治,
創自秦漢。
得失成敗,
備在典謨,
是以其詳,
可得而言。
[054-2a]


夫先王知帝業至重,
天下至曠。
曠不可以偏制,
重不可以獨任;
任重必於借力,
制曠終乎因人。
故設官分職,
所以輕其任也;
並建五長,
所以弘其制也。
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
財其親疏之宜,
使萬國相維,
以成盤石之固,
宗庶雜居,
而定維城之業。
又有以見綏世之長御,
識人情之大方;
知其為人不如厚己,
利物不如圖身;
安上在於悅下,
為己在乎利人。
故易曰:
「說以使民,
民忘其勞。」
孫卿曰:
「不利而利之,
不如利而後利之之利也。」
是以分天下以厚樂,
而己得與之同憂;
饗天下以豐利,
而我得與之共害。
利博則恩篤,
樂遠則憂深。
故諸侯享食土之實,
萬國受世及之祚矣。
夫然,
則南面之君,
各務其治;
九服之民,
知有定主。
上之子愛於是乎生,
下之體信於是乎結。
世治足以敦風,
道衰足以御暴。
故強毅之國,
不能擅一時之勢;
雄俊之士,
無所寄霸王之志。
然後國安由萬邦之思治,
主尊賴群后之圖身。
譬猶眾目營方,
則天網自昶;
四體辭難,
而心膂獲乂。
三代所以直道,
四王所以垂業也。
[054-3a]


夫盛衰隆弊,
理所固有;
教之廢興,
繫乎其人。
愿法期於必涼,
明道有時而闇。
故世及之制,
弊於彊禦;
厚下之典,
漏於末折。
侵弱之舋,
遘自三季;
陵夷之禍,
終于七雄。
昔者成湯親照夏后之鑒,
公旦目涉商人之戒,
文質相濟,
損益有物。
故五等之禮,
不革于時,
封畛之制,
有隆焉爾者,
豈玩二王之禍,
而闇經世之筭乎?
固知百世非可懸御,
善制不能無弊,
而侵弱之辱,
愈於殄祀,
土崩之困,
痛於陵夷也。
是以經始權其多福,
慮終取其少禍。
非謂侯伯無可亂之符,
郡縣非致治之具也。
故國憂賴其釋位,
主弱憑其翼戴。
及承微積弊,
王室遂卑,
猶保名位,
祚垂後嗣,
皇統幽而不輟,
神器否而必存者,
豈非置勢使之然與?
[054-4a]


降及亡秦,
棄道任術,
懲周之失,
自矜其得。
尋斧始於所庇,
制國昧於弱下,
國慶獨饗其利,
主憂莫與共害。
雖速亡趨亂,
不必一道;
顛沛之釁,
實由孤立。
是蓋思五等之小怨,
忘萬國之大德,
知陵夷之可患,
闇土崩之為痛也。
周之不競,
有自來矣。
國乏令主,
十有餘世,
然片言勤王,
諸侯必應,
一朝振矜,
遠國先叛。
故彊晉收其請隧之圖,
暴楚頓其觀鼎之志,
豈劉項之能闚關,
勝廣之敢號澤哉?
借使秦人因循周制,
雖則無道,
有與共弊,
覆滅之禍,
豈在曩日!
[054-5a]


漢矯秦枉,
大啟侯王。
境土踰溢,
不遵舊典。
故賈生憂其危,
朝錯痛其亂。
是以諸侯阻其國家之富,
憑其士民之力,
勢足者反疾,
土狹者逆遟。
六臣犯其弱綱,
七子衢其漏網。
皇祖夷於黥徒,
西京病於東帝。
是蓋過正之災,
而非建侯之累也。
然呂氏之難,
朝士外顧;
宋昌策漢,
必稱諸侯。
逮至中葉,
忌其失節,
割削宗子,
有名無實,
天下曠然,
復襲亡秦之軌矣。
是以五侯作威,
不忌萬邦;
新都襲漢,
易於拾遺也。
光武中興,
纂隆皇統,
而猶遵覆車之遺轍,
養喪家之宿疾。
僅及數世,
姦軌充斥,
卒有彊臣專朝,
則天下風靡,
一夫縱衡,
則城池自夷,
豈不危哉!
[054-6a]


在周之衰,
難興王室,
放命者七臣,
干位者三子。
嗣王委其九鼎,
凶族據其天邑,
鉦鼙震於閫宇,
鋒鏑流乎絳闕。
然禍止畿甸,
害不覃及,
天下晏然,
以治待亂。
是以宣王興於共和,
襄惠振於晉鄭。
豈若二漢。
階闥蹔擾,
而四海已沸,
孽臣朝入,
而九服夕亂哉!
[054-7a]


遠惟王莽篡逆之事,
近覽董卓擅權之際,
億兆悼心,
愚智同痛。
然周以之存,
漢以之亡,
夫何故哉?
豈世乏曩時之臣,
士無匡合之志歟?
蓋遠績屈於時異,
雄心挫於卑勢耳。
故烈士扼腕,
終委寇讎之手;
中人變節,
以助虐國之桀。
雖復時有鳩合同志,
以謀王室,
然上非奧主,
下皆市人,
師旅無先定之班,
君臣無相保之志。
是以義兵雲合,
無救劫弒之禍;
民望未改,
而已見大漢之滅矣。
或以諸侯世位,
不必常全,
昏主暴君,
有時比迹,
故五等所以多亂。
今之牧守,
皆以官方庸能,
雖或失之,
其得固多,
故郡縣易以為治。
夫德之休明,
黜陟日用,
長率連屬,
咸述其職,
而淫昏之君,
無所容過,
何則其不治哉?
故先代有以之興矣。
苟或衰陵,
百度自悖,
鬻官之吏,
以貨準才,
則貪殘之萌,
皆如群后也。
安在其不亂哉?
故後王有以之廢矣。
且要而言之,
五等之君,
為己思治;
郡縣之長,
為利圖物。
何以徵之?
蓋企及進取,
仕子之常志;
修己安民,
良士之所希及。
夫進取之情銳,
而安民之譽遟。
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
在位所不憚;
損實事以養名者,
官長所夙夜也。
君無卒歲之圖,
臣挾一時之志。
五等則不然,
知國為己土,
眾皆我民,
民安己受其利,
國傷家嬰其病。
故前人欲以垂後,
後嗣思其堂構,
為上無苟且之心,
群下知膠固之義。
使其並賢居治,
則功有厚薄;
兩愚處亂,
則過有深淺。
然則八代之制,
幾可以一理貫;
秦漢之典,
殆可以一言蔽矣。
[054-8a]


劉孝標辯命論



主上嘗與諸名賢言及管輅,
歎其有奇才而位不達。
時有在赤墀之下豫聞斯議,
歸以告余。
余謂士之窮通,
無非命也。
故謹述天旨,
因言其致云。
[054-9a]


臣觀管輅,
天才英偉,
珪璋特秀,
實海內之名傑,
豈日者卜祝之流乎?
而官止少府丞,
年終四十八,
天之報施,
何其寡與?
然則高才而無貴仕,
饕餮而居大位,
自古所歎,
焉獨公明而已哉!
故性命之道,
窮通之數,
夭閼紛綸,
莫知其辯。
仲任蔽其源,
子長闡其惑。
至於鶡冠甕牖,
必以懸天有期;
鼎貴高門,
則曰唯人所召。
譊譊讙咋,
異端斯起。
蕭遠論其本而不暢其流,
子玄語其流而未詳其本。
嘗試言之曰:
夫通生萬物,
則謂之道;
生而無主,
謂之自然。
自然者,
物見其然,
不知所以然,
同焉皆得,
不知所以得。
鼓動陶鑄而不為功,
庶類混成而非其力。
生之無亭毒之心,
死之豈虔劉之志。
墜之淵泉非其怒,
升之霄漢非其悅。
蕩乎大乎,
萬寶以之化;
確乎純乎,
一化而不易。
化而不易,
則謂之命。
命也者,
自天之命也。
定於冥兆,
終然不變。
鬼神莫能預,
聖哲不能謀,
觸山之力無以抗,
倒日之誠弗能感。
短則不可緩之於寸陰,
長則不可急之於箭漏。
至德未能踰,
上智所不免。
是以放勛之世,
浩浩襄陵;
天乙之時,
焦金流石。
文公𨆫其尾,
宣尼絕其糧。
顏回敗其叢蘭,
冉耕歌其芣苢。
夷叔斃淑媛之言,
子輿困臧倉之訴。
聖賢且猶若此,
而況庸庸者乎?
至乃伍員浮尸於江流,
三閭沈骸於湘渚。
賈大夫沮志於長沙,
馮都尉皓髮於郎署。
君山鴻漸,
鎩羽儀於高雲;
敬通鳳起,
摧迅翮於風穴。
此豈才不足而行有遺哉?
[054-10a]


近世有沛國劉瓛,
瓛弟璡,
並一時之秀士也。
瓛則關西孔子,
通涉六經,
循循善誘,
服膺儒行。
璡則志烈秋霜,
心貞崑玉,
亭亭高竦,
不雜風塵。
皆毓德於衡門,
並馳聲於天地。
而官有微於侍郎,
位不登於執戟,
相次殂落,
宗祀無饗。
因斯兩賢以言古,
則昔之玉質金相,
英髦秀達,
皆擯斥於當年,
韞奇才而莫用,
徼草木以共彫,
與麋鹿而同死,
膏塗平原,
骨填川谷,
堙滅而無聞者,
豈可勝道哉!
此則宰衡之與皁隸,
容彭之與殤子,
猗頓之與黔婁,
陽文之與敦洽。
咸得之於自然,
不假道於才智。
故曰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其斯之謂矣。
[054-11a]


然命體周流,
變化非一,
或先號後笑,
或始吉終凶,
或不召自來,
或因人以濟。
交錯糾紛,
迴還倚伏,
非可以一理徵,
非可以一途驗。
而其道密微,
寂寥忽慌,
無形可以見,
無聲可以聞。
必御物以效靈,
亦憑人而成象;
譬天王之冕旒,
任百官以司職。
而或者覩湯武之龍躍,
謂龕亂在神功;
聞孔墨之挺生,
謂英睿擅奇響;
視彭韓之豹變,
謂鷙猛致人爵;
見張桓之朱紱,
謂明經拾青紫。
豈知有力者運之而趨乎?
故言而非命,
有六蔽焉爾。
請陳其梗概。
[054-12a]


夫靡顏膩理,
哆噅顣頞,
形之異也。
朝秀晨終,
龜鵠千歲,
年之殊也。
聞言如響,
智昏菽麥,
神之辨也。
同知三者定乎造化榮辱之境,
獨曰由人,
是知二五而未識於十。
其蔽一也。
[054-13a]


龍犀日角,
帝王之表;
河目龜文,
公侯之相。
撫鏡知其將刑,
壓紐顯其膺錄。
星虹樞電,
昭聖德之符;
夜哭聚雲,
鬱興王之瑞。
皆兆發於前期,
渙汗於後葉。
若謂驅貔虎,
奮尺劍。
入紫微,
升帝道,
則未達窅冥之情,
未測神明之數。
其蔽二也。
[054-14a]


空桑之里,
變成洪川;
歷陽之都,
化為魚鼈。
楚師屠漢卒,
睢河鯁其流;
秦人坑趙士,
沸聲若雷震。
火炎崑嶽,
礫石與琬琰俱焚;
嚴霜夜零,
蕭艾與芝蘭共盡。
雖游夏之英才,
伊顏之殆庶,
焉能抗之哉?
其蔽三也。
[054-15a]


或曰明月之珠,
不能無纇;
夏后之璜,
不能無考。
故亭伯死於縣長,
相如卒於園令。
才非不傑也,
主非不明也,
而碎結綠之鴻輝,
殘懸黎之夜色,
抑尺之量有短哉?
若然者,
主父偃公孫弘對策不升第,
歷說而不入,
牧豕淄原,
見棄州部。
設令忽如過隙,
溘死霜露,
其為詬恥,
豈崔馬之流乎?
及至開東閤,
列五鼎,
電照風行,
聲馳海外,
寧前愚而後智,
先非而終是?
將榮悴有定數,
天命有至極,
而謬生妍蚩。
其蔽四也。
[054-16a]


夫虎嘯風馳,
龍興雲屬,
故重華立而元凱升,
辛受生而飛廉進。
然則天下善人少,
惡人多,
闇主眾,
明君寡。
而薰蕕不同器,
梟鸞不接翼,
是使渾敦檮杌踵武於雲臺之上,
仲容庭堅耕耘於岩石之下。
橫謂廢興在我,
無繫於天。
其蔽五也。
[054-17a]


彼戎狄者,
人面獸心,
宴安鴆毒,
以誅殺為道德,
以蒸報為仁義,
雖大風立於青丘,
鑿齒奮於華野,
比於狼戾,
曾何足喻?
自金行不競,
天地板蕩,
左帶沸脣,
乘閒電發,
遂覆瀍洛,
傾五都,
居先王之桑梓,
竊名號於中縣,
與三皇競其萌黎,
五帝角其區宇,
種落繁熾,
充仞神州。
鳴呼!
福善禍淫,
徒虛言耳!
豈非否泰相傾,
盈縮遞運,
而汨之以人?
其蔽六也。
[054-18a]


然所謂命者,
死生焉,
貴賤焉,
貧富焉,
治亂焉,
禍福焉。
此十者,
天之所賦也。
愚智善惡,
此四者,
人之所行也。
夫神非舜禹,
心異朱均,
才絓中庸,
在於所習。
是以素絲無恒,
玄黃代起,
鮑魚芳蘭,
入而自變。
故季路學於仲尼,
厲風霜之節;
楚穆謀於潘崇,
成殺逆之禍。
而商臣之惡,
盛業光於後嗣;
仲由之善,
不能息其結纓。
斯則邪正由於人,
吉凶在乎命。
[054-19a]


或以鬼神害盈,
皇天輔德。
故宋公一言,
法星三徙,
殷帝自翦,
千里來雲。
若使善惡無徵,
未洽斯義。
且于公高門以待封,
嚴母掃墓以望喪,
此君子所以自彊不息也。
如使仁而無報,
奚為修善立名乎?
斯徑廷之辭也。
[054-20a]


夫聖人之言顯而晦,
微而婉,
幽遠而難聞,
河漢而不測。
或立教以進庸怠,
或言命以窮性靈,
積善餘慶,
立教也;
鳳鳥不至,
言命也。
今以其片言辯其要趣,
何異乎夕死之類而論春秋之變哉。
且荊昭德音,
丹雲不卷;
周宣祈雨,
珪璧斯罄;
于叟種德,
不逮勛華之高;
延年殘獷,
未甚東陵之酷。
為善一,
為惡均,
而禍福異其流,
廢興殊其迹,
蕩蕩上帝,
豈如是乎?
詩云:
「風雨如晦,
雞鳴不已。」
故善人為善。
焉有息哉?
夫食稻粱,
進芻豢,
衣狐貉,
襲冰紈,
觀窈眇之奇儛,
聽雲和之琴瑟,
此生人之所急,
非有求而為也。
修道德,
習仁義,
敦孝悌,
立忠貞,
漸禮樂之腴潤,
蹈先王之盛則,
此君子之所急,
非有求而為也。
然則君子居正體道,
樂天知命,
明其無可奈何,
識其不由智力,
逝而不召,
來而不距,
生而不喜,
死而不慼。
瑤臺夏屋,
不能悅其神;
土室編蓬,
未足憂其慮。
不充詘於富貴,
不遑遑於所欲。
豈有史公董相不遇之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