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01 文選-梁-蕭統 (master)


[041-1a]

41 《文選》卷四十一



書上



李少卿荅蘇武書一首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
策名清時,
榮問休暢,
幸甚幸甚!
遠託異國,
昔人所悲,
望風懷想,
能不依依!
昔者不遺,
遠辱還荅,
慰誨懃懃,
有踰骨肉。
陵雖不敏,
能不慨然!
[041-2a]


自從初降,
以至今日,
身之窮困,
獨坐愁苦,
終日無覩,
但見異類。
韋韝毳幙,
以禦風雨。
羶肉酪漿,
以充飢渴。
舉目言笑,
誰與為歡?
胡地玄冰,
邊土慘裂,
但聞悲風蕭條之聲。
涼秋九月,
塞外草衰。
夜不能寐,
側耳遠聽,
胡笳互動,
牧馬悲鳴,
吟嘯成群,
邊聲四起。
晨坐聽之,
不覺淚下。
嗟乎子卿!
陵獨何心,
能不悲哉!
與子別後,
益復無聊。
上念老母,
臨年被戮;
妻子無辜,
並為鯨鯢。
身負國恩,
為世所悲。
子歸受榮,
我留受辱,
命也如何!
身出禮義之鄉,
而入無知之俗,
違棄君親之恩,
長為蠻夷之域,
傷已!
令先君之嗣,
更成戎狄之族,
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
不蒙明察,
孤負陵心,
區區之意,
每一念至,
忽然忘生。
陵不難刺心以自明,
刎頸以見志,
顧國家於我已矣。
殺身無益,
適足增羞,
故每攘臂忍辱,
輒復苟活。
左右之人,
見陵如此,
以為不入耳之歡,
來相勸勉。
異方之樂,
秖令人悲,
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
人之相知,
貴相知心,
前書倉卒,
未盡所懷,
故復略而言之:
[041-3a]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
出征絕域,
五將失道,
陵獨遇戰。
而裹萬里之糧,
帥徒步之師,
出天漢之外,
入強胡之域。
以五千之眾,
對十萬之軍,
策疲乏之兵,
當新羇之馬。
然猶斬將搴旗,
追奔逐北,
滅跡掃塵,
斬其梟帥。
使三軍之士,
視死如歸。
陵也不才,
希當大任,
意謂此時,
功難堪矣。
匈奴既敗,
舉國興師,
更練精兵,
強踰十萬。
單于臨陣,
親自合圍。
客主之形,
既不相如;
步馬之勢,
又甚懸絕。
疲兵再戰,
一以當千,
然猶扶乘創痛,
決命爭首,
死傷積野,
餘不滿百,
而皆扶病,
不任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
創病皆起,
舉刃指虜,
胡馬奔走;
兵盡矢窮,
人無尺鐵,
猶復徒首奮呼,
爭為先登。
當此時也,
天地為陵震怒,
戰士為陵飲血。
單于謂陵不可復得,
便欲引還。
而賊臣教之,
遂便復戰。
故陵不免耳。
[041-4a]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
困於平城,
當此之時,
猛將如雲,
謀臣如雨,
然猶七日不食,
僅乃得免。
況當陵者,
豈易為力哉?
而執事者云云,
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
罪也;
子卿視陵,
豈偷生之士,
而惜死之人哉?
寧有背君親,
捐妻子,
而反為利者乎?
然陵不死,
有所為也,
故欲如前書之言,
報恩於國主耳。
誠以虛死不如立節,
滅名不如報德也。
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
曹沬不死三敗之辱,
卒復勾踐之讎,
報魯國之羞。
區區之心,
切慕此耳。
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
計未從而骨肉受刑,
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041-5a]


足下又云:
漢與功臣不薄。
子為漢臣,
安得不云爾乎?
昔蕭樊囚縶,
韓彭葅醢,𣋋
錯受戮,
周魏見辜,
其餘佐命立功之士,
賈誼亞夫之徒,
皆信命世之才,
抱將相之具,
而受小人之讒,
並受禍敗之辱,
卒使懷才受謗,
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舉,
誰不為之痛心哉!
陵先將軍,
功略蓋天地,
義勇冠三軍,
徒失貴臣之意,
剄身絕域之表。
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
何謂不薄哉?
[041-6a]


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
適萬乘之虜,
遭時不遇,
至於伏劍不顧,
流離辛苦,
幾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
皓首而歸。
老母終堂,
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聞,
古今所未有也。
蠻貊之人,
尚猶嘉子之節,
況為天下之主乎?
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
受千乘之賞。
聞子之歸,
賜不過二百萬,
位不過典屬國,
無尺土之封,
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
盡為萬戶侯,
親戚貪佞之類,
悉為廊廟宰。
子尚如此,
陵復何望哉?
且漢厚誅陵以不死,
薄賞子以守節,
欲使遠聽之臣,
望風馳命,
此實難矣。
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
陵雖孤恩,
漢亦負德。
昔人有言:
「雖忠不烈,
視死如歸。」
陵誠能安,
而主豈復能眷眷乎?
男兒生以不成名,
死則葬蠻夷中,
誰復能屈身稽顙,
還向北闕,
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
願足下勿復望陵!
[041-7a]


嗟乎子卿!
夫復何言!
相去萬里,
人絕路殊。
生為別世之人,
死為異域之鬼,
長與足下生死辭矣!
幸謝故人,
勉事聖君。
足下胤子無恙,
勿以為念,
努力自愛。
時因北風,
復惠德音。
李陵頓首。
[041-8a]


司馬子長報任少卿書一首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
曩者辱賜書,
教以順於接物,
推賢進士為務。
意氣懃懃懇懇,
若望僕不相師,
而用流俗人之言。
僕非敢如此也。
僕雖罷駑,
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顧自以為身殘處穢,
動而見尤,
欲益反損,
是以獨鬱悒而與誰語。
諺曰:
「誰為為之?
孰令聽之?」
蓋鍾子期死,
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何則?
士為知己者用,
女為說己者容。
若僕大質已虧缺矣,
雖才懷隨和,
行若由夷,
終不可以為榮,
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
書辭宜荅,
會東從上來,
又迫賤事,
相見日淺,
卒卒無須臾之間,
得竭至意。
今少卿抱不測之罪,
涉旬月,
迫季冬;
僕又薄從上雍,
恐卒然不可為諱。
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
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
請略陳固陋,
闕然久不報,
幸勿為過。
[041-9a]


僕聞之:
脩身者,
智之符也;
愛施者,
仁之端也;
取與者,
義之表也;
恥辱者,
勇之決也;
立名者,
行之極也。
士有此五者,
然後可以託於世,
而列於君子之林矣。
故禍莫憯於欲利,
悲莫痛於傷心,
行莫醜於辱先,
詬莫大於宮刑。
刑餘之人,
無所比數,
非一世也,
所從來遠矣。
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
孔子適陳;
商鞅因景監見,
趙良寒心;
同子參乘,
袁絲變色。
自古而恥之。
夫以中才之人,
事有關於宦豎,
莫不傷氣,
而況於慷慨之士乎!
如今朝廷雖乏人,
奈何令刀鋸之餘,
薦天下豪俊哉?
[041-10a]


僕賴先人緒業,
得待罪輦轂下,
二十餘年矣。
所以自惟,
上之不能納忠効信,
有奇策才力之譽,
自結明主;
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
招賢進能,
顯巖穴之士;
外之又不能備行伍,
攻城野戰,
有斬將搴旗之功;
下之不能積日累勞,
取尊官厚祿,
以為宗族交遊光寵。
四者無一遂,
苟合取容,
無所短長之效,
可見如此矣。
嚮者,
僕常廁下大夫之列,
陪外廷末議。
不以此時引維綱,
盡思慮。
今以虧形為掃除之隸,
在闒茸之中,
乃欲仰首伸眉,
論列是非,
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嗟乎!
嗟呼!
如僕尚何言哉!
尚何言哉!
[041-11a]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僕少負不羈之行,
長無鄉曲之譽,
主上幸以先人之故,
使得奏薄伎,
出入周衛之中。
僕以為戴盆何以望天?
故絕賓客之知,
亡室家之業,
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
務一心營職,
以求親媚於主上。
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夫。
[041-12a]


僕與李陵俱居門下,
素非能相善也。
趣舍異路,
未嘗銜盃酒,
接慇懃之餘懽。
然僕觀其為人,
自守奇士,
事親孝,
與士信,
臨財廉,
取與義。
分別有讓,
恭儉下人,
常思奮不顧身,
以徇國家之急。
其素所蓄積也,
僕以為有國士之風。
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
赴公家之難,
斯以奇矣。
今舉事一不當,
而全軀保妻子之臣,
隨而媒㜸其短,
僕誠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
深踐戎馬之地,
足歷王庭,
垂餌虎口,
橫挑彊胡,
仰億萬之師,
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
所殺過半當。
虜救死扶傷不給,
旃裘之君長咸震怖,
乃悉徵其左右賢王,
舉引弓之人,
一國共攻而圍之。
轉鬭千里,
矢盡道窮,
救兵不至,
士卒死傷如積。
然陵一呼勞,
軍士無不起,
躬自流涕,
沫血飲泣,
更張空拳,
冒白刃,
北嚮爭死敵者。
陵未沒時,
使有來報,
漢公卿王侯,
皆奉觴上壽。
後數日,
陵敗書聞,
主上為之食不甘味,
聽朝不怡。
大臣憂懼,
不知所出。
僕竊不自料其卑賤,
見主上慘愴怛悼,
誠欲効其款款之愚,
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
能得人死力,
雖古之名將,
不能過也。
身雖陷敗,
彼觀其意,
且欲得其當而報於漢。
事已無可奈何,
其所摧敗,
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
僕懷欲陳之,
而未有路,
適會召問,
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
欲以廣主上之意,
塞睚眥之辭。
未能盡明,
明主不曉,
以為僕沮貳師,
而為李陵遊說,
遂下於理。
拳拳之忠,
終不能自列。
因為誣上,
卒從吏議。
家貧,
貨賂不足以自贖,
交遊莫救;
左右親近,
不為一言。
身非木石,
獨與法吏為伍,
深幽囹圄之中,
誰可告愬者?
此真少卿所親見,
僕行事豈不然乎?
李陵既生降,
隤其家聲;
而僕又佴之蠶室,
重為天下觀笑。
悲夫!
悲夫!
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
[041-13a]


僕之先,
非有剖符丹書之功,
文史星曆,
近乎卜祝之間,
固主上所戲弄,
倡優所畜,
流俗之所輕也。
假令僕伏法受誅,
若九牛亡一毛,
與螻蟻何以異?
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
特以為智窮罪極,
不能自免,
卒就死耳。
何也?
素所自樹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太山,
或輕於鴻毛,
用之所趨異也。
太上不辱先,
其次不辱身,
其次不辱理色,
其次不辱辭令,
其次詘體受辱,
其次易服受辱,
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
其次剔毛髮嬰金鐵受辱,
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
最下腐刑,
極矣。
傳曰:
「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勵也。
猛虎在深山,
百獸震恐,
及在檻穽之中,
搖尾而求食,
積威約之漸也。
故有畫地為牢,
勢不可入,
削木為吏,
議不可對,
定計於鮮也。
今交手足,
受木索,
暴肌膚,
受榜箠,
幽於圜牆之中。
當此之時,
見獄吏則頭槍地,
視徒隸則正惕息,
何者?
積威約之勢也。
及以至是,
言不辱者,
所謂強顏耳,
曷足貴乎!
且西伯,
伯也,
拘於羑里;
李斯,
相也,
具于五刑;
淮陰,
王也,
受械於陳;
彭越張敖,
南面稱孤,
繫獄抵罪;
絳侯誅諸呂,
權傾五伯,
囚於請室;
魏其,
大將也,
衣赭衣,
關三木;
季布為朱家鉗奴;
灌夫受辱於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
聲聞鄰國,
及罪至罔加,
不能引決自裁,
在塵埃之中,
古今一體,
安在其不辱也?
由此言之,
勇怯,
勢也;
強弱,
形也。
審矣!
何足怪乎?
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
以稍陵遲,
至於鞭箠之間,
乃欲引節,
斯不亦遠乎?
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
殆為此也。
[041-14a]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
念父母,
顧妻子,
至激於義理者不然,
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僕不幸,
早失父母,
無兄弟之親,
獨身孤立,
少卿視僕於妻子何如哉?
且勇者不必死節,
怯夫慕義,
何處不勉焉!
僕雖怯懦欲苟活,
亦頗識去就之分矣。
何至自沈溺縲紲之辱哉?
且夫臧獲婢妾,
由能引決,
況僕之不得已乎?
所以隱忍苟活,
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
恨私心有所不盡,
鄙陋沒世,
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041-15a]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不可勝記,
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賦離騷;
左丘失明,
厥有國語;
孫子臏腳,
兵法脩列;
不韋遷蜀,
世傳呂覽;
韓非囚秦,
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
大厎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此人皆意有鬱結,
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
思來者。
乃如左丘無目,
孫子斷足,
終不可用,
退而論書策,
以舒其憤,
思垂空文以自見。
[041-16a]


僕竊不遜,
近自託於無能之辭,
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略考其行事,
綜其終始,
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上計軒轅,
下至于茲,
為十表,
本紀十二,
書八章,
世家三十,
列傳七十,
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
草創未就,
會遭此禍,
惜其不成,
已就極刑而無慍色。
僕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
傳之其人,
通邑大都,
則僕償前辱之責,
雖萬被戮,
豈有悔哉?
然此可為智者道,
難為俗人言也。
[041-17a]


且負下未易居,
下流多謗議,
僕以口語遇此禍,
重為鄉黨所笑,
以污辱先人,
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丘墓乎?
雖累百世,
垢彌甚耳!
是以腸一日而九迴,
居則忽忽若有所亡,
出則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恥,
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身直為閨閤之臣,
寧得自引於深藏岩穴邪?
故且從俗浮沈,
與時俯仰,
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無乃與僕私心剌謬乎!
今雖欲自雕琢,
曼辭以自飾,
無益,
於俗不信,
適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
然後是非乃定。
書不能悉意,
略陳固陋,
謹再拜。
[041-18a]


楊子幼報孫會宗書一首



惲材朽行穢,
文質無所厎。
幸賴先人餘業,
得備宿衛。
遭遇時變,
以獲爵位,
終非其任,
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矇,
賜書教督以所不及,
慇懃甚厚。
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
而猥隨俗之毀譽也。
言鄙陋之愚心,
則若逆指而文過,
默而自守,
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
故敢略陳其愚,
惟君子察焉!
[041-19a]


惲家方隆盛時,
乘朱輪者十人,
位在列卿,
爵為通侯,
總領從官,
與聞政事。
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
以宣德化。
又不能與群僚并力,
陪輔朝廷之遺忘,
已負竊位素飡之責久矣。
懷祿貪勢,
不能自退,
遂遭變故,
橫被口語,
身幽北闕,
妻子滿獄。
當此之時,
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
豈得全其首領,
復奉先人之丘墓乎?
伏惟聖主之恩,
不可勝量。
君子遊道,
樂以忘憂;
小人全軀,
說以忘罪。
竊自念過已大矣,
行已虧矣,
長為農夫以沒世矣。
是故身率妻子,
勠力耕桑,
灌園治產,
以給公上。
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
[041-20a]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
聖人弗禁。
故君父至尊親,
送其終也,
有時而既。
臣之得罪,
已三年矣。
田家作苦,
歲時伏臘,
烹羊炮羔,
斗酒自勞。
家本秦也,
能為秦聲。
婦趙女也,
雅善鼓琴,
奴婢歌者數人,
酒後耳熱,
仰天撫缶而呼嗚嗚。
其詩曰:
「田彼南山,
蕪穢不治;
種一頃豆,
落而為萁。」
人生行樂耳,
須富貴何時?
是日也,
拂衣而喜,
奮袖低昂,
頓足起舞,
誠淫荒無度,
不知其不可也。
惲幸有餘祿,
方糴賤販貴,
逐什一之利。
此賈豎之事,
汙辱之處,
惲親行之。
下流之人,
眾毀所歸,
不寒而慄。
雖雅知惲者,
猶隨風而靡,
尚何稱譽之有?
董生不云乎:
「明明求仁義,
常恐不能化民者,
卿大夫之意也;
明明求財利,
常恐困乏者,
庶人之事也。」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
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僕哉?
[041-21a]


夫西河魏土,
文侯所興,
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遺風,
稟然皆有節概,
知去就之分,
頃者足下離舊土,
臨安定。
安定山谷之間,
昆夷舊壤,
子弟貪鄙,
豈習俗之移人哉!
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方當盛漢之隆,
願勉旃,
無多談。
[041-22a]


孔文舉論盛孝章書一首



歲月不居,
時節如流。
五十之年,
忽焉已至,
公為始滿,
融又過二。
海內知識,
零落殆盡,
惟有會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於孫氏,
妻孥湮沒,
單孑獨立,
孤危愁苦。
若使憂能傷人,
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傳曰:
「諸侯有相滅亡者,
桓公不能救,
則桓公恥之。」
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
天下談士,
依以揚聲,
而身不免於幽縶,
命不期於旦夕。
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
而朱穆所以絕交也。
公誠能馳一介之使,
加咫尺之書,
則孝章可致,
友道可弘矣。
[041-23a]


今之少年,
喜謗前輩,
或能譏評孝章。
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
九牧之人,
所共稱嘆。
燕君市駿馬之骨,
非欲以騁道里,
乃當以招絕足也。
惟公匡復漢室,
宗社將絕,
又能正之。
正之術,
實須得賢。
珠玉無脛而自至者,
以人好之也,
況賢者之有足乎?
昭王築臺以尊郭隗,
隗雖小才而逢大遇,
竟能發明主之至心,
故樂毅自魏往,
劇辛自趙往,
鄒衍自齊往。
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
臨難而王不拯,
則士亦將高翔遠引,
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稱引,
自公所知,
而復有云者,
欲公崇篤斯義。
因表不悉。
[041-24a]


蓋聞智者順時而謀,
愚者逆理而動,
常竊悲京城太叔以不知足而無賢輔,
卒自棄於鄭也。
伯通以名字典郡,
有佐命之功,
臨民親職,
愛惜倉庫,
而浮秉征伐之任,
欲權時救急,
二者皆為國耳。
即疑浮相譖,
何不詣闕自陳,
而為滅族之計乎?
[041-25a]


朱叔元為幽州牧與彭寵書一首



朝廷之於伯通,
恩亦厚矣,
委以大郡,
任以威武,
事有柱石之寄,
情同子孫之親。
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飡,
豈有身帶三綬,
職典大邦,
而不顧恩義,
生心外叛者乎!
伯通與吏民語,
何以為顏?
行步拜起,
何以為容?
坐臥念之,
何以為心?
引鏡窺景,
何以施眉目?
舉厝建功,
何以為人?
惜乎!
棄休令之嘉名,
造梟鴟之逆謀,
捐傳葉之慶祚,
招破敗之重災,
高論堯舜之道,
不忍桀紂之性,
生為世笑,
死為愚鬼,
不亦哀乎!
[041-26a]


伯通與耿俠遊俱起佐命,
同被國恩。
俠遊謙讓,
屢有降挹之言,
而伯通自伐,
以為功高天下。
往時遼東有豕,
生子白頭,
異而獻之。
行至河東,
見群豕皆白,
懷慚而還。
若以子之功高論於朝廷,
則為遼東豕也。
今乃愚妄,
自比六國。
六國之時,
其勢各盛,
廓土數千里,
勝兵將百萬,
故能據國相持,
多歷年所。
今天下幾里,
列郡幾城,
奈何以區區漁陽而結怨天子?
此猶河濱之民,
捧土以塞孟津,
多見其不知量也!
[041-27a]


方今天下適定,
海內願安,
士無賢不肖,
皆樂立名於世。
而伯通獨中風狂走,
自捐盛時,
內聽嬌婦之失計,
外信讒邪之諛言,
長為群后惡法,
永為功臣鑒戒,
豈不誤哉!
定海內者無私讎,
勿以前事自疑,
願留意顧老母少弟。
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
而為見讎者所快。
[041-28a]


陳孔璋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一首



十一月五日,
洪白:
前初破賊,
情奓意奢,
說事頗過其實。
得九月二十日書,
讀之喜笑,
把玩無猒,
亦欲令陳琳作報。
琳頃多事,
不能得為。
念欲遠以為懽,
故自竭老夫之思。
辭多不可一一,
粗舉大綱,
以當談笑。
[041-29a]


漢中地形,
實有險固,
四嶽三塗,
皆不及也。
彼有精甲數萬,
臨高守要,
一人揮戟,
萬夫不得進。
而我軍過之,
若駭鯨之決細網,
奔兕之觸魯縞,
未足以喻其易。
雖云王者之師。
有征無戰,
不義而強,
古人常有。
故唐虞之世,
蠻夷猾夏;
周宣之盛,
亦讎大邦。
詩書歎載,
言其難也。
斯皆憑阻恃遠,
故使其然。
是以察茲地勢,
謂為中才處之,
殆難倉卒。
來命陳彼妖惑之罪,
敘王師曠蕩之德,
豈不信然!
是夏殷所以喪,
苗扈所以斃;
我之所以克,
彼之所以敗也。
不然,
商周何以不敵哉!
昔鬼方聾昧,
崇虎讒凶,
殷辛暴虐,
三者皆下科也。
然高宗有三年之征,
文王有退脩之軍,
盟津有再駕之役,
然後殪戎勝殷,
有此武功。
焉有星流景集,
飆奪霆擊,
長驅山河,
朝至暮捷,
若今者也!
[041-30a]


由此觀之,
彼固不逮下愚,
則中才之守,
不然明矣。
在中才則謂不然,
而來示乃以為彼之惡稔,
雖有孫田墨氂,
猶無所救,
竊又疑焉。
何者?
古之用兵,
敵國雖亂,
尚有賢人,
則不伐也。
是故三仁未去,
武王還師;
宮奇在虞,
晉不加戎;
季梁猶在,
強楚挫謀。
暨至眾賢奔絀,
三國為墟。
明其無道有人,
猶可救也。
且夫墨子之守,
縈帶為垣,
高不可登;
折箸為械,
堅不可入。
若乃距陽平,
據石門,
攄八陣之列,
騁奔牛之權,
焉肯土崩魚爛哉!
設令守無巧拙,
皆可攀附,
則公輸已陵宋城,
樂毅已拔即墨矣。
墨翟之術何稱?
田單之智何貴?
老夫不敏,
未之前聞。
[041-31a]


蓋聞過高唐者,
效王豹之謳;
遊睢渙者,
學藻繢之綵。
間自入益部,
仰司馬楊王遺風,
有子勝斐然之志,
故頗奮文辭,
異於他日。
怪乃輕其家丘,
謂為倩人,
是何言歟?
夫綠驥垂耳於林坰。
鴻雀戢翼於汙池,
褻之者固以為園囿之凡鳥,
外廄之下乘也。
及整蘭筋,
揮勁翮,
陵厲清浮,
顧盼千里,
豈可謂其借翰於晨風,
假足於六駁哉!
恐猶未信丘言,
必大噱也。
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