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15 震川集-明-歸有光 (master)


[010-1a]
震川先生集巻之十
 贈送序
  送同年李觀甫之任江浦序
凡進士同年相善而同門尤加善焉同門者主司分
經考校同為一人之所取者既於主司有師生之分
誼視他同年㑹聚尤數亦時以徳業相攷而知其志
意之所極如吾李君者恂恂焉可以知其器識之逺
大矣於是受命為江浦令故事同門外補其留京及
未選者例當分撰文字以送之而予得李君夫為文
以送行者必有芬芳之辭余固拙者之尤且不能為
[010-1b]


世俗之語而於情終不能自己乃遂勉爲之唯江浦
爲京縣然在大江以西故時六合隷於淮陽 髙皇
帝定鼎特以六合分爲江浦以爲兩縣而屬之京兆
葢以畿輔重地不當爲一衣帶水所隔而凡爲其令
與其民者朝夕有事京兆渡江以爲常余嘗北上出
龍江闗渡經行其縣縣朴陋不類江以南然自此而
西北行至滁州涉清流闗爲建康要道而神州赤縣
其地固不爲輕矣獨以君之才宜得望劇顧屈就於
此葢今選人之法有與之難地以觀其才亦有以其
地之難而擇才之優者以畀之則今江浦之命以及
[010-2a]
君者豈不謂荒萊之土之所當墾治歟彫瘵之民之
所當嫗拊歟京輔之邑之所當封固歟夫今天下所
在獨患民貧而上不之䘏財力大屈而歛之不己能
知所以生之之道與其取之之方雖儉陋之邦亦足
以收富庶之効如江浦者尤宜休養生息之者也當
天下初定之時嘗徙民屯種和州等田矣又數賜民
田租矣其意未嘗不在壯畿輔以重根本也顧今天
下縣邑疲病何獨江浦即江以南號為天下膏腴今
亦近貧瘠矣又將數年殆不可為此今日守令者之
責也李君勉之吾見三年報政以治行徴為天下最
[010-2b]
者其在君矣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
進士同榜者其始數百人常相聚自春官進於冡宰
而後分送諸曹各隨所隷以去謂之辦事今年賜第
者三百九十有四人既分曹則余所同工部辦事者
四十有六人而五人者選入史館今夏首選凡若干
人皆得外補夫同年而又同部宜日相聚以觀其徳
業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無所事事而當選
者亡何又各得官以去是所謂同榜者亦若率相值
而已此余於諸同年未嘗不歎其相聚之難也是選
[010-3a]
也龍陽丁君得嘉興之平湖故事同部送行余次當
為序故余道其於同年之情如此嘉興本古㑹稽呉
郡之地唐時猶隷蘇州為縣其後乃割於呉然風土
民俗猶一也余故呉人敢以其所知者告之凡今之
選為令呉中者人之憂之未嘗不以賦稅之難夫以
天下財賦悉在東南欲其辦集誠難矣田租之入率
數十倍於天下然父子祖孫二百年來以為當然固
無望其減而獨畏其日加也歴三紀以來民間未嘗
放赦而水旱之災蠲貸之令亦少矣又經島夷焚剽
之後海上之戍不徹而加編海防嵗増月益江淮以
[010-3b]
南益騷然矣軍府之乾没動數百萬此皆生民之膏
脂也凡為大吏其勢與民日逺一切以趨辦為能民
之疾苦非有闗於其心也若為令者則民皆吾之赤
子朝夕見之亦何忍使之逮繫鞭笞流離殭仆而不
之䘏也夫額供之數固民之所樂輸者其他水旱流
冗荒萊姦蠧之所積逋與今權宜一切之征求謂宜
有調停委曲於其間此令宰之所宜留意者也余歴
觀前政有不以催科為事而事亦未嘗不辦集往往
為大官以去者而其急於催科者其功名反或不逮
然則獨以催科為東南之吏告者其流祸於生民多
[010-4a]
矣傳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逺矣莊子論
解牛曰彼節者有間而刀刃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
恢乎其於游刃有餘地矣夫如是天下事夫何憂其
難余固為吾丁君告亦并以為諸同年之吏於東南
者告也
  送同年光子英之任真定序
余讀史觀項羽救趙諸侯兵軍鉅鹿下者十餘壁莫
敢縦兵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
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韓信以兵數萬
東下井陘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與趙大戰破
[010-4b]
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楚威振天下及漢破楚垓
下以得淮隂侯而淮隂之功始此皆在今真定之境
嘗欲一至觀其戰處而不可得真定本古中山國趙
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北畧地其事固已偉矣典午之
南劉石慕容苻秦繼起燕趙而慕容道明建國都於
此固亦一代之雄也唐自大曆貞元以後强藩不制
而成徳一軍尤為驍悍天下視河北若回鶻吐蕃然
葢不為王土者百年宋因石晉失山後諸州則真定
遂與契丹為境其後金人䧟兩河二路尋亦不守而
國事不可為矣國家今為畿輔重地而太平二百年
[010-5a]
議者以為其悲歌慷慨之習已大變於古而不知燕
趙之人出於其性然者獨以朝廷威靈有所俛首畏
伏而終不能以帖然也葢古所謂驍悍不可制者其
平時未嘗不俛首畏伏及其一旦激於其所不可忍
而驍悍之性乃得而見耳夫以中山之地為古豪傑
力戰之區而姦雄竊據之所都唐失河北勢日陵夷
宋沒兩路國遂南渡况今翼衛神京為萬世帝王之
業比古京兆馮翊扶風之地非得良有司拊循教化
無以使之安土樂業而壯國家之藩衛也今使驛之
所出兵調之所加坐派日增民生蹙耗甚矣而議者
[010-5b]


徒思重三闗之戍守煩邉徼之供億謂燕趙之民荏
弱屏息而可怵者亦未之思也欒城韓山童之事可
以鑒矣今制推府佐郡治獄然常為監御史之所委
寄而監御史實能制一方之命余以是為光君告焉
君與余同年進士今選為真定府推官者也奥學通
才為人聰明仁恕犴獄之事余無足以為君贅矣
  送同年孟與時之任成都序
安定孟與時與余同年進士而以余年差長常兄事
之余好古文辭然不與世之為古文者合與時獨心
推讓之出於其意誠然也與時以選為成都推官余
[010-6a]
亦為令越中將别無以為與時贈者惟推府為郡司
理儒者能道前世論刑之說詳矣余讀尚書古文欽
哉欽哉惟刑之䘏哉此今世所用孔氏書語也而伏
生今文以䘏為謐漢儒傳之而太史公本紀云惟刑
之静哉静即謐也自古論刑取其要未有静之一言
為至此真聖人之語余以是為與時告焉余生呉中
獨以應試經行齊魯燕趙之郊嘗慕遊西北顧無繇
而至與時自安定往來長安中又從太行山以來京
師今又官蜀中行卭郲九折坂覽劒閣石門之勝豈
不亦壯哉昔王介甫初仕大名為司理而韓魏公為
[010-6b]


守嘗告以君年少當讀書不宜専以吏事而介甫實
未嘗不讀書也以此恨韓公為不知己而韓公之意
則美矣故余於與時尤望於吏治之暇無忘學古之
功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
者往時張文隠公嘗為余言今時人材惟趙孟静在
史館難得嘉靖二十九年敵騎薄都城公卿㑹内廷
趙先生獨申大議至廷罵阿黨風節凛然有汲長孺
所不及者京師人至今能道之趙先生成都人也余
故為文隠公所知而趙先生以是亦知余顧無繇一
見之士之相知豈在於見不見哉然余懐之久矣而
[010-7a]
羡與時之獲見先生也而又以喜與時之得師也
  送王子敬之任建寕序
余始五六嵗即知有紫陽先生而能讀其書迨長習
進士業於朱氏之書頗能精誦之然時虚心反覆於
聖人之本㫖則於當時之論亦未必一一符合而或
時有過於離析附㑹者然其大義固不謬於聖人矣
其於金谿往來論辯終不能有同後之學者分門異
戸自此而始顧二先生一時所争亦在於言語文字
之間而根本節目之大未嘗不同也朱子既沒其言
大行於世而世主方主張之自九儒從祀天下以為
[010-7b]
正學之源流而國家取士稍因前代遂以其書立之
學官莫有異議而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争自為說
創為獨得之見天下學者相與立為標幟號為講道
而同時海内鼎立迄不相下餘姚之說尤盛中間暫
息而復大昌其為之倡者固聰明絶世之姿其中亦
必獨有所見而至於為其徒者則皆倡一而和十剿
其成言而莫知其所以然獨以先有當世貴顯髙名
者為之宗自足以鼓舞氣勢相與踴躍於其間此則
一時士習好名髙而不知求其本心為遯世不見知
而不悔之學則流風之弊也夫孔氏之門學者所為
[010-8a]
終身孜孜不怠者求仁而已其後子思為尊徳性道
問學之說而髙明廣大精微中庸新故之目皆示學
者為仁之功欲其全體不偏語意如臯陶所稱直温
寛栗之類也獨用掲此以立門戸謂之講學朱陸之
辯固已啟後世之紛紛矣至孟子所謂良知良能者
特言孩提之童自然之知能如此即孟子之言性善
已盡之又何必偏掲良知以為標的耶今世不求博
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之實而囂然以求名於天下
聚徒數千人謂之講學以為名髙豈非莊子所謂聖
賢不明道徳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者也夫
[010-8b]
今欲以講學求勝朱子而朱子平生立心行事與其
在朝居官無不可與天地對者講學之徒考其行事
果能有及於朱子萬分之一否也奈何欲以區區空
言勝之余友王子敬舉進士得建寧推官余固慕遊
朱子之鄉而未獲者忻忻然願從之而不可得因告
之以凡為吏取法於朱子足矣間謁紫陽之祠以瓣
香為余默致其祝俾先生有神知數百載之後亦有
余之自信不惑者也一篇葢既作論道之文臨餞别/此文係崑山刻本常熟本另是
今并存于後/時又叙情欵耳
   送王子敬還呉奉母之建寧序
[010-9a]
 嘉靖乙丑吾崑山之士試南宫得薦者四人余與
 王子敬陳敬甫皆賜第而王明徳請告以去余爲
 都水試吏與敬甫同待選而子敬先有建寧之命
 便道還家迎太夫人之任敬甫當得内署而余官
 内外未定然留京師已半載忽當秋候凉風蕭颯
 起視中庭明月悄然不寐余與敬甫同有思家之
 感羡子敬之早還也昔潘安仁作閒居賦以太夫
 人在堂不能違膝下而逺從役意以為官者妨于
 養也今子敬榮還又得侍養人子遂志無如此者
 初子敬辭太夫人嘗奉教不欲其在北云吾少生
[010-9b]
 長京師北地風土尚能識之汝即官南方吾雖老
 當從汝行而子敬果得今官又子敬之舅雍里公
 持憲八閩嘗為女兄道粤中山水之勝太夫人所
 熟聞今遂南行之志将徜徉武夷山水之間不減
 安仁版輿輕軒之奉也漢雋曼倩為京兆尹每行
 縣錄囚徒還其母輒問所平反幾何其子多有所
 平反母喜笑為飲食言語異于他時亡所出即怒
 為之不食故雋京兆為吏嚴而不殘子敬之奉太
 夫人以孝道率先閩人而其治獄内奉慈訓必能
 不媿古人而太夫人亦將逺與雋母流芳名于百
[010-10a]
 世矣子敬之行敬甫與余出餞崇文門别而為書
 此是嵗八月朔日也
  送張子忠之任南昌序
張子忠之令南昌也孫子竒趙元和與凡同事於禮
部者二十有六人於其將行相與餞之而屬序於予
凡序之為處者送行者之詞也予又辱與子忠善因
不敢辭葢昔夫子與其門人論政載於論語之書甚
詳雖其為言不一然皆為政之事未嘗及之而/道而于為政之求其
一言以盡之者曰君子學道則愛人而已今世之所
患不知道而不能愛人夫不知道而不能愛人其為
[010-10b]
嵬瑣恣睢之徒固不足言至其有所樹立號為能吏
者不過徒事聲跡之間一時赫然燁然衆人以為美
而天下之元氣日以耗而有不自知者世亦何賴於
此故學道而能愛人不當復論其水土之風氣與夫
時之變化而無所不可辟之水能流而已至於為灉
為濋為瀾為波為潜為滸為沱為洵為沙為濆為汧
為汜為淪為涇惟其流之所至不能預期也君子能
為道而已至於為栗為立為恭為敬為毅為温為亷
為塞為義為平康正直為彊弗友之剛克為燮友之
柔克為沉潜之剛克為髙明之柔克惟其道之所至
[010-11a]
不能預期也夫非特令於楊粤之間宜也令於齊魯
燕趙秦晉之間亦宜也雖至於入為九卿為天子之
宰相宜也今南昌三司治所大吏鎮壓于其上可以
抗而或有所當承可以隨而或有所當執且又獨無
所以感動諷諭之乎士大夫登朝著與其居於鄉者
繼踵接武裁以法逆於情通以情骩於法又獨無至
公大義且于道徳之重者不可隆南州髙士之禮乎
其民好訐以訟懲其狡猾矣獨不可使吏治蒸蒸不
至於姦乎財賦不若吾呉之繁重而上供之不可廢
搜其隠匿矣獨不可恤其災害而蠲以與民乎地介
[010-11b]
江湖盗賊多有殲其魁傑矣又獨不可使聞教令而
解散安土樂業如渤海之政乎昔太祖髙皇帝建都
金陵與僞漢爭天下諸將血戰堅守豫章以挫其鋒
迄成底定之功今忠臣廟在焉然二百年來强藩不
軌蠻夷竊發江湖之盗無處不有而議者以今日三
陲多警唯江右晏然以是為子忠喜是猶以劇易利
害言也吾所言者道而已矣吾聞安成有鄒祭酒吉
水有羅諭徳方居深山講明聖賢之學子忠試往而
質之必以吾言為然也十三字皆削去篇中遂無照/崑山刻本篇首作序之由三
常熟本/應今從
[010-12a]
  送陳子達之任元城序
陳氏在吾崑山家世以科名顯子達前年試南宫不
第欲就選時有傳權貴人語以某地某官相許者子
達曰吾可以賄而求仕耶即往而責償於其民可耶
遂拂衣以歸今年試南宫以一字失格不得終試遂
復就選適銓部政清請謁不行或有以中人為地者
率置之蠻徼荒逺之區天下士集京師皆以為朝廷
清明太平可望而子逹得爲縣大名之元城元城賦
輕人朴雖在三河之間於今畿輔地獨僻逺仕宦者
得此以為清髙子達因其土俗而無撓之易以為治
[010-12b]
而余以為今之為令之難非難於其官而難於其為
其官之上者自昔置令以百里付之故譬之為人牧
牛羊為之善其牢芻擇其水草時其絼放而主人不
問觀其牛羊之羸茁而己矣今以一令而大吏數十
人制於其上牛羊之羸茁不問也牢芻水草絼放之
事不使之為也而煩為之使苛為之責欲左而掣之
使右欲右而掣之使左以牧一人而伺其主十人而
主人各以其意喜怒之凡吏之勤苦焦勞日夜以承
迎其上無餘事也故曰令之難非難於其宫而難於
其爲其官之上者今 天子委任元輔作新吏治而
[010-13a]
子達方有志於為民而為其官之上者庶幾或少變
前之為者使之得盡其為牧之事余於子達之行有
望焉且以告其為其官之上者也反牛系也周禮封/按絼與紖同文忍
牛者常熟本誤刪此句/人置絼注着牛鼻所以牽
  送毛君文髙之任元城序
先王建官必有牧監參伍殷輔長兩正貳而上大夫
受縣縣邑之長曰尹曰公曰大夫其重古矣葢亦必
有參伍兩貳之屬也至漢仍秦制為郡縣縣萬戸以
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戸為長秩五百石至
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
[010-13b]
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之秩是為少吏是知令丞尉皆
長吏也夫令為天子親民所為臨軒顧問者墨綬進
賢兩梁冠其選即為州牧刺史丞為其佐亦不輕矣
今制重内故令輕令輕則丞輕矣而令又往往恣睢
傲誕自輕其丞者何也凡縣之事丞理其繁而令得
以簡丞效其勞而令得以逸令過丞規之令不及丞
輔之則令之於丞其可輕也予友陳子達受命為大
名之元城餘三月矣而皖城毛君文髙今往為其丞
子達剛直不阿遇事發憤而毛君為人謹厚生以佐
之必和而能濟也元城之民其有賴乎余觀郡乗自
[010-14a]
古遊宦魏郡知名者不少其在元城樂廣以令李若
水以尉仇覧蒲鄉一亭長耳而漢史傳之毛君其亦
可自輕其官也哉君之先人樂善好施晚嵗無子嘗
捐貲修其縣之崇恵觀其上梁之日縣令親為酹酒
於三清像前曰毛某善士今喜捨鼎新此觀願天予
之四子先予之名曰梁曰棟曰材曰柱後果生四子
命以其所命名其事頗異梁者即文髙也信知古稱
禱於神而生者良有之今毛氏之後世尚當有人而
毛君之為丞生有神符其必有異政豈可輕也哉
  送南駕部呉君考績北上序
[010-14b]
駕部吴君之先憲副公與吾郡陸生鳴鑾之先大夫
同在嚴郡有寮寀之舊陸生是以得從君遊君將以
考績北上陸生為君請贈行之辭且致君之意甚勤
余固鄙野之人又不閑于世俗之文其何以辱命然
聞君之髙誼久矣况其情之惓惓烏得無言己乎國
家自永樂遷都兩京並建如古鎬洛之制百司庶府
之在南者悉仍其舊而稍省其員額兵部尚書預掌
留鑰寄任特隆而車駕清吏司得以揀選上十二衞
之驍勇翊衞皇宫葢古光禄勳之職領五營七署之
事所以佐大司馬寓兵機於環衞之間非特掌輿輦
[010-15a]
車乗郵驛廐牧而已髙皇帝以兵定天下歛百萬之
師於神京國家晏然有泰山之安於今且二百年邇
者營卒羣噪極其猖狂幾如元魏神策虎賁羽林之
禍朝廷紀綱所繫不小矣夫兵衆之所聚統馭者或
不能知其情人之情不能知其蓄之之久則憤憾而
思有所一出此固其勢然者于是欲求其情而加慰
勞之彼方自以為得而安于自恣如是則向之所謂
情不生於情而將生于習彼以其一旦憤憾之氣而
狃之以為習國家可一日恃之以為安哉異時遼陽
之師嘗囂矣撫之而後安雲中之師又囂矣撫之而
[010-15b]
後安此邉疆之患四肢之虞也今京輦腹心之地惴
惴如此然又烏知不以異時之事無所懲而效之也
如使之無所懲而效之則吾未知其所止也天下之
變無不起于微唐中葉始於平盧一軍之亂當時不
折其芽萌釀成至于五代一百六十年不可除之痼
疾武宗時澤潞擅命李徳裕請討之而横水戍兵叛
入太原奉楊弁主留事議者頗言兵皆可罷徳裕遽
趣王逢起榆社軍斬弁獻首京師而澤潞亦平徳裕
之為相不盡滿人意而臨事有制如此故能使河北
三鎮畏脇而㑹昌之政稱美於世葢天下善者能制
[010-16a]
其機嬴縮變化無所不可獨患因循不决僥于目前
之無虞而制之不出于己此所以可慮也陸生言君
勤敏於吏事凡監牧舟艦諸蠧敝多所釐革而親王
之國兼兵工二部之務沛然有餘予以為此得君之
粗者今兹北上必能以天下之大機賛於廟堂矣余
何詞以助之哉餘字今從常熟本/崑山刻本妄刪八十
  送周給事興叔北上序
今天下之用人與士之為天下用與古異者其求之
與為其求者皆非古之所宜有葢古之士上之人知
重之也故士亦有以自重而不輕於進今世則自進
[010-16b]
而已雖然有至於今而不可易者亦常有自重之義
存乎其間而後可以任天下之事葢孔子孟子之時
世已莫知尊用其道而孔孟固未能忘情於斯世亦
與之相驅馳而終以不可為而止則孔子孟子之所
以自重者也後世學者守其家法雖至於千百年未
嘗變也孟子之於伊尹孔子葢力攻當時好事者誣
聖人以成其苟進之私至於百里奚自鬻亦深爲之
辯孟子以為百里奚之所就小矣猶不肯自鬻以成
其君夫苟至於自鬻雖五伯之業不可為也由是言
之士之欲托於功名而苟冐以進者雖自詭以有所
[010-17a]
成亦誣矣臨安周興叔以進士為令江南入為給事
中時宰慕其名頗示意㫖欲邀致之門下興叔即引
疾以去 先皇帝之末年朝廷方舉遺逸㑹 新天
子即位一時雲集闕下莫不驟致顯擢興叔宜以時
起以觀 天子之新政而方且髙臥自若國家故事
大臣之在告者非有召不得入其非三品以上凡在
廷之臣賜告者皆自赴闕而後天子命以職二年冬
興叔未赴闕也而除書獨下於是乃應命而出興叔
可謂得古自重之義矣余官吳興往來臨安嘗訪興
叔於西湖古寺中讀書著文山深徑迂人迹所不至
[010-17b]


臨安㑹城士大夫皆髙尚其道今興叔之出真能自
重不苟然者給事中為諫諍之臣 天子既嘉奬直
言人得以有所建論每下之公卿大臣亦不逆其言
每奏輒行葢遭時聖明其言之易行如此夫以其言
之易行當思其言之難而後可也自古如賈誼陸贄
王吉崔寔魏徵之徒其言莫不有闗於一代之治體
今天子承統繼阼屬世道一變之㑹天下治忽之機
與人心風俗之所趨興叔獨居深山中熟觀之久矣
其必有不徒言者以稱朝廷任属之意某自念方徘
徊於進退之塗未知所裁何足以賛興叔之行顧平
[010-18a]
生受知最深而樂興叔之道行也因為序之云
  送余先生南還序
太史余先生以進士第三人入翰林今年南宫試士
先生受命司考校所取士三十人天下以為得人未
幾以官滿一考推封其父母尋得予告還鄊所取士
于先生之南行也謂宜有文以送之以齒序屬于余
夫大人君子之得位也觀其所施于天下其未得位
也觀其所以養之者而已矣今之館閣其未嘗當天
下之任也夫自一命之微皆有職業獨以為輔相育
材之地于天下之事一無所縈其思慮使之虚静純
[010-18b]
明以居其徳業而博考古人之書自聖人之經以至
于諸子百氏之說古今治亂之故無不盡其心則所
以為輔相者具矣而後一旦畀之位以當天下之任
無不宜也此國家所以儲館閣之意也予至京師見
先生與吾郡王太史先生皆以年少登髙第入則同
館出則聯轡其氣冲然如有所不足其貌粥然如有
所不能汲汲乎思有以進于古人而不自知其地望
名位之崇可以為大臣宰相之器矣而吾余先生于
其所取士與之處未嘗不邴邴乎其喜也引而進之
惟恐其不可及也所取士于先生之去也惘惘乎其
[010-19a]
如有失也其日遲先生之來也夫士以一日之相遇
而定其終身之分非特主司之求士欲得其人而士
亦欲得主司之賢以為歸韓吏部稱陸相之考文章
也甚詳而自幸在選中以吏部之髙視一世顧亦自
附于陸公以為其門人可以無媿予久困于試而特
為先生之所識拔天下尤以此多先生其感恩宜倍
于尋常兹不敢具述者葢為序以送行者諸君子之
意也
  送顧太僕致政南還序
士大夫於出處進退之際常自度於其心非人之所
[010-19b]
能知人亦不得而知之夫其心有纎毫之不安不可
以一日居也至其無所不安雖召公之告老周公猶
諄諄留之周召二聖人在位周公之為召公猶召公
之自為也何嫌於不去而必以去為髙潔哉今世論
士之去位徒以髙潔而已豈所以語出處進退之義
而為知道者之所無以議為哉然使其心有纎毫於
其中而去乃亦其所以為髙潔者也疏廣受二子以
年老辭位漢史具述其事韓退之又稱之以為送楊
少尹序亦以具見當時之人能知所慕愛二疏者而
二疏之所以去孟堅不能言也退之之於楊侯亦然
[010-20a]
而曽子固之送周屯田直以得釋於煩且勞以為樂
夫士大夫致身國家豈獨以能自釋於煩勞為樂耶
班與韓曽之文世皆以為不可及吾猶以為未能究
出處之義而自度於其心非為論之精者余與太僕
顧公少相知公之為給事中放廢二十餘年間與之
言居官時事輒笑未嘗自道及在京師始叩之知當
時奉使勘蜀事能為朝廷不别疏骨肉得大體其請
赦還大禮大獄諸得罪臣止禱祠尤時所難言及起
廢四遷至今官其在寺所建明多可紀要之居其職
必欲以有所為不異往時為給事少年鋒銳之時亦
[010-20b]


可以稱為得盡其職矣一旦引年以去豈不謂之髙
潔哉然其志意之所在不自言者人亦莫得而測也
先是吾呉致仕去者陽羡萬宗伯而海虞陳奉常則
以病告去二公皆知吾者公還其以吾文示之其必
有當於其心者吾所以論士大夫出處進退之際韓
退之曽子固之所未及也
  送許子雲之任分宜序
嘉靖癸丑之春余與子雲北上自句曲入南都渡江
時北風猶勁千里積雪過清流闗馬行髙山上相與
徘徊四望而歎息至徐沛間水潦方盛流冗滿道私
[010-21a]
心惻然以為得作一令寧使夫人至于此而子雲為
人寛厚有度居鄉時人多愛之行役所至視頓舎食
飲不自取便利四方之士與㑹逆旅中飲酒别去依
依有情予以是識子雲之賢葢同行者四人而子雲
獨登第明年得袁州之分宜議者以分宜為今宰相
之鄊求其為令者咨訪數日得子雲於四百人之中
子雲所以副其望者亦難矣古稱江湖之間山水清
逺民俗敦茂易以為治不知今與古何如而獨知子
雲所以居鄉與人者以此心推之為令無不可也夫
宰相求治其縣而已縣治而宰相之望慰矣外是何
[010-21b]
求哉今世民俗吏治益不如古嘗願天子與二三大
臣留意郡縣慎擇守令庶幾有反朴還淳之漸聞之
長老云往者 憲 孝之際禁網疏濶吏治烝烝不
格姦葢國家太平之業比隆于成康文景之世者莫
盛于此時今之文吏一切以意穿鑿専求聲績庶務
號為振舉而天下之氣亦以索矣如豪民武斷田稅
侵匿所在有之今則芟夷搜抉殆無遺力吏之與民
其情甚狎今而尊嚴若神遇事操切畧無所縱貸葢
昔之為者非矣而天下之民常安田常均而法常行
今之為者是矣而天下之民常不安田常不均而法
[010-22a]
常不行此可以思其故也已無察察之政者有醇醇
之徳無赫赫之名者有冥冥之功子雲之道近之吾
懼其以為居官與平昔異而稍變易其度故于其行
而勉之且以為天子之大臣非私一鄉葢舉子雲以
風天下使天下為吏者知其意之有所在也
  送陸嗣孫之任武康序
昔陸子潜先生在黄門論奏多所建明而文章一去
吴中靡麗之習要歸于古雅以余之鄙拙亟為先生
之所稱許顧恨不獲一日從之㳺而其從子嗣孫于
嘉靖十九年與余同鄊薦數相從試于南宫又數屈
[010-22b]
于有司相憐也長洲之陸文學功業往往有聞于世
嗣孫號為其家才子弟宜得顯仕而今年以親老謁
選天曹出宰湖之武康太湖浸匯三州湖州與吾郡
皆瀕湖壤界相連即古㑹稽一郡之地武康又其州
下邑僻在湖澳嗣孫為令于此不離鄉郡蒞治之餘
得以奉其尊君汎舟三萬六千頃之中曲隈迂嶺尋
仙靈之所棲採芳擷甘歌舞進觴以為歡豈不足自
適哉夫人之所處無問其所之要以貴于能適其意
意苟適則凡所措置精神丰采事無大小必得所處
其或不然而徒欝欝以居何異羈騏驥而檻鳳凰也
[010-23a]
其能有所為乎今世仕者其親在數千里之外何以
一日安也嗣孫既得奉其親而優游徜徉湖山之間
吾知武康之政宜有以異于人矣同年中如嗣孫者
葢少又余之所感而嘆者也
  贈俞宜黄序
國家於州縣之吏多從布衣諸生選任寄之以百里
之命未及三載輙遷去而課其賢不肖悉聽於監司
凡監司之所奏罷者固不論至其所薦舉必極其褒
美雖古之龔黄卓魯無以過夫龔黄卓魯未必一嵗
而成則今之薦者過龔黄卓魯逺矣然及其遷以去
[010-23b]
也其為州縣猶故也而未有稱治者如此則吏之賢
否果皆其實乎抑其為名者之多耶而上亦以名求
之而已其於民果何益也予識宣平俞君君為撫之
宜黃獨其志汲汲於民而無意於為名然而名亦歸
之至考其實則惟以平恕為心而未嘗刻覈以求一
切宜黄在山中數燬于兵君為縣草創而能視如家
事自神祠學舎縣廨橋梁之政無不悉舉凡此皆非
今之所以為吏課者君獨汲汲為之無不辦治至其
為政又持平恕則今之吏吾於宜黄推賢矣雖然君
亦有遇焉夫縣之士大夫為士民之望其知吾政尤
[010-24a]
明於監司然苟非其人未有不以私故撓法者其求
於有司者無已也稍不如其欲而毁隨之矣宜黄之
仕者葢少而今少司馬譚公獨能戢其家而一聽於
吏之治其於有司無求也故無怨焉且又加敬而為
之延譽君於是曰司馬公如此吾於監司自今無得
罪者矣至於比縣之吏亦以媢嫉傾排者多以故毁
譽不明而監司亦無以得其實吾友蔣子徵在臨川
與君相愛雅故推轂之君以此益得展其志榖梁子
曰志行既通而名譽不著友之過也余以是又仰少
司馬之盛徳與吾友之賢非獨宜黄之吏治獨善於
[010-24b]
今世云戊辰之春與君司入覲還共舟因得熟語而
備知之渡江將别書以為贈
  送福建按察司王知事序
天下之治恒係乎人情之達與不達舉目前之近人
之所共知獨蔽乎其上而有不達者則四海之内其
所隠覆者何限古者盛治之極至于鰥寡無葢况于
其人近在于目前者乎今天下之官一命皆總于吏
部以數人之耳目欲周知天下士人之衆則人才不
能自達者有矣其僥冐而莫為之覺遭誣而莫為之
理者有矣書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凖人綴衣虎賁嗚
[010-25a]
呼休兹知恤鮮哉夫常伯常任凖人固其重者至于
綴衣虎賁亦加知恤此周之所以盛也太倉王君以
太學髙第選為上林苑録事九載陞南京光禄署丞
尋有人欲得其處者亦選為署丞以逼王君是時王
君先入署已三月無除目不受代其人乃復從吏部
得某州同知之檄予王君乃去而代者從後媒孽之
以考察當調王君于是家居久之以今年赴部冡宰
知王君之寃業已在調例乃除為福建按察司知事
知事于州倅品秩為降然衣豸衣自郡守二千石皆
與抗禮于外省為清階葢吏部之直王君者如此王
[010-25b]
君家世科目顯貴為人有才藝厯上林九載以最陞
為太官三月以過謫此人所以為王君不直者也而
天子之大臣乃能知恤之可謂不遐遺矣太倉實吾
崑山故境而王君與余家世有姻好今年其從弟一
誠又與予同舉進士用是書之以寵其行且以歎今
世一命而能自達于上者如此也
  送北城副兵馬指揮使周君序
昔余初來京師見前軰長者言吾縣風俗之厚時邑
之縉紳在列位者至與大省埒毛文簡公為大宗伯
朱恭靖公顧文康公皆在翰苑然凡同鄉之士自九
[010-26a]
卿下至六舘學士與諸從事有秩者在京師遇有郷
邑慶賀皆聯名敘㑹不以秩之髙庳相别異葢謂余
時之所見固異於前矣今數年來諸公皆已謝世其
居顯任為京朝官者已落落無復往時之盛而鄉曲
之誼亦不能無少衰也今年余幸登第同時舉者三
四人皆相勉以厚道易風俗而余友葛秋官誠源張
給事虚江皆敦尚髙誼於鄉曲尤厚於是周君漢卿
以太學生調北城徼循之寄諸公皆往為賀又徵余
文為送之赴任而親友陸小樓亟來請因為序之君
少有美姿為膠庠之秀陞成均歴事憲臺官長與其
[010-26b]
同舎皆器之為人温恭孝友又諸公之所敬愛非特
鄉曲之私而已是為序
  送吴祠部之官留都序
凡為天下之用必資乎賢與才國家之所以孳孳而
求之重祿髙位以待之葢為此至求其實乃有不然
者士而果賢與才必將有以自見而蘄稱其職嘗不
得同乎已者而值其異乎已者以此天下之真賢與
才未有不罹讒搆者也其大者為輔相卿佐近者為
郎署諫諍獻納之臣為岳牧州縣果有所負則必遭
顛躓其所負愈大則顛躓愈甚惟不見其賢與才不
[010-27a]
求稱其職也混混而已世必争譽之其爵愈髙其禄
愈重安行乎順利之途而莫或尼之此自古有志之
士出而用世其憂虞困悴時有之至於與世無是非
委隨狥俗終其身安享禄位者比比也孝豐吴侯舉
進士司理建寧召入為祠部所謂以賢與才自見者
於是有州倅之遷其在吾州風厲震踔炳朗宣耀威
愛行於一州尋有郡倅之遷威愛又行於一郡如是
其賢與才之可見者宜乎不能久安於朝也雖然今
天下治平庶政頗號嚴切惟獨銓部之謫調猶持大
體侯雖外補然若吾鄉之州若郡皆畿輔重地才賢
[010-27b]
之髙選非古遷人之比余觀唐史自中朝出為外州
多在嶺海絶徼之區至終其身望還而不可得其有
量移者皆謂為曠蕩之恩今侯為州郡一嵗中三遷
遂復入郎署則朝廷之用人寛大愛惜天下之才賢
其又異於古矣故嘗謂士之用世不挫抑不足以見
其賢與才稍挫抑矣旋復大用以此知朝廷用賢與
才之急也余於是樂吳侯之升也侯為呉興右族再
世登朝籍父兄皆為顯官侯方以盛年繼武而起居
吳不久而吳人咸懐之予友潘京兆與侯之兄憲副
君嘗為東郡屬侯在太倉感侯之徳於侯之赴建康
[010-28a]
也故邀予為序
  贈石川先生序
昔周成王之時召公告老周公留之曰苟造徳不降
我則鳴鳥不聞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後人迷又曰予
惟曰襄我二人其汝克敬徳明我俊民在讓後人於
丕時古之大臣以身繫天下之重雖其老而欲去而
不得遂其去如此故禮有七十致仕之文葢精神血
氣有所不逮上之人思休而息之非棄之也下之人
以其倦而求歸非以為髙也至於不得遂其去雖其
自留而不以為不潔也後世君臣之際豈可言哉不
[010-28b]
以其人繫天下之重故棄之而不恤其人亦無所與
於天下之重故去之以為髙夫是以用之不盡其才
休而息之不待其年則後世之致仕與古異矣石川
張先生為通政司㕘議九廟災大臣得自陳致仕先
生例未得自陳即上書引去悠然自放於吴越山水
之間世之君子稱其達而惜其以不盡之才當未可
以休而息之之年也乙巳之嵗先生年始六十有光
辱以姻末稱觴堂下周覽壁間之文多息老之詞竊
謂未盡其意故稱古者致仕之義以為言
  贈給事中劉侯北上序代作
[010-29a]
昔孔子之門人皆輔相天下之姿而以其才試于大
夫之家葢由其小可以知其大施於一方而天下可
推也故子西言於楚昭王以為王之輔相將帥官尹
及使諸侯無有如顔淵子路宰予子貢者以孔子據
有土壤而子弟為佐可以王天下葢皆常試于其小
而知之也後世循吏之名始自西漢江都相董仲舒
内史公孫弘倪寛皆儒者通於世務以經術飾吏治
天子器之仲舒自引去而弘寛皆至三公其後公卿
有缺必選所表郡國守相有治理者以次用之至如
東京卓茂劉矩之徒無不位至三公即其仁信篤誠
[010-29b]
感物行化真宰相之器也吾同郡劉侯某舉進士為
温之瑞安自士大夫至于閭巷之小民無不得其懽
心其所興革便于民者者八事之謡及被召之日奔
走攀號填溢街巷温之屬縣鄰界之民無不至焉則
劉侯豈非古所謂循吏者耶侯之召也入為吏科給
事中天子亦將以公卿處之矣某以為侯之所以治
邑者以之為天下無所不可也然天下之人才亦有
宜于小不能其大者黄覇之治潁川是也余獨以知
侯之無所不可則既親見而得之矣某為教青田適
侯在瑞安之日而瑞安至青田止一舎嘗往來其縣
[010-30a]
候館饔餼將饋之禮無不畢給而虚已下士不間于
㣲賤以某之蹇拙淪落而待之有加焉某嘗夜辭侯
去遊東塔山觀海比明登山則道士已出迓餼饋皆
具矣瑞安之學官以公罪當輸金力未能償因某以
為言侯云前二日已為代輸報監司而學官葢未知
也晉史稱麻思還冀州請于王猛猛曰束装行矣至
暮而符下及出闗郡縣皆已被符其令行禁止無留
事至於纎悉莫不皆然猛所以為覇王之器以此某
以是知侯之才擬之古人可以無愧嘉靖三十七年
春侯請告還家某適有南太學之命侯未幾尋北上
[010-30b]
因書此以贈其行葢自以為不獨侯之知某而某之
所以知侯者尤深也
  贈戚汝積分教大梁序
余少時與李亷甫遊亷甫與汝積尤親善時邀余出
郭造汝積汝積方家居授徒至則余三人相對無一
語但啜茗至暮而返意甚懽然後亷甫登第余獲薦
於鄉而汝積在郡膠二十餘年始以貢計偕北上是
時亷甫以都御史自江陵還臺余將試春官意吾三
人者復當相聚而汝積已得開封之司訓以去亷甫
方病在告余竟落落而歸已而亷甫卒於鄆州以余
[010-31a]
之無似不足爲道而汝積抱有用之才淹抑至此迨
亷甫之沒世汝積方始出仕則士之窮達蚤暮不可
以一槩論也始余過徐州問黄河道所自舟人往往
西指遡河入汴梁處獨念大梁夷門東苑平臺之故
迹及前古帝王之陵寢近世京邑之麗藩省之富與
夫黄河之壯而不得一往今汝積旦夕游焉且以温
良淳厚之器以作成大梁之士其亦有足樂者矣士
所志于天下其大者樹勲績於世常患於不能遂而
或有累髙致至之危汝積居名都日觀仲尼廟堂陳
爼豆與諸生揖讓其間講論六藝之文昔人所謂擇
[010-31b]
官而仕未有逾於此也恨余與汝積南北乖違不得
相與共歎亷甫今日遂無此日月吾徒居世隨所在
盡吾事而已他尚何求哉汝積所教縣中子弟以其
師行未及有贈㑹其子揚將至大梁請余為序以補
送行之闕云
震川先生集巻之十 崑山後學李可汧訂
[010-1a]
震川先生别集卷之十
 古今詩
  遊靈谷寺
晨出東郭門初日照我顏春風吹習習好鳥聲緜蠻
巖阿見黃屋登坡尋神山半日猶山麓十里長松間
蜿蜒芳草路寂寞古禪關畫廊落丹雘朱户蝕銅鐶
殿起無梁逈塔留玩珠攀蒼䑕戲樹㨗野鹿看人閒
山深静者愛日宴未知還
  讀史二首
謝公四十餘高臥東山間妻子來相問掩口笑不言
[010-1b]
長安公與卿富貴多少年狥時豈不能吾志不其然
所以任公子長垂百丈緡
劉毅無甔石一擲百萬錢淮陰置母塜行營萬家田
英豪不在此意氣聊復然安能效拘儒規規翦翦焉
東海有大鵬扶揺負靑天可憐蜩與鳩相笑榆枋間
  京邸有懷
帝國雲天上鄉關渺何許城頭日色黃隔壁聞吳語
忽忽有所思黙黙久延佇人情别離好共處誰憐汝
  甫里送妹
甫里縣西角吳淞水流澌吾往不能歸入門復咨齎
[010-2a]
小女來相將牽衣問何之人生㑹有適憐汝送姑時
  金山寺
長江湧塊石萬古江中浮倚空結危構凌波成竒遊
僧呼黿鼉出客指蛟龍湫雲開鍾山岑日映扶桑洲
海峯三數㸃南北一航舟百年戰爭息江水此安流
  金陵還家作
自從出門日預言相見期西風揚子渡猶嫌歸棹遲
于今對寒月芭蕉露灕灕一兒縣城西一女松江湄
心情兩縈繫有如蛛網絲
  和俞質甫夏雨效聯句體三十韻
[010-2b]
浮雲方靉靆光景遂已戢浹旬深霪澍千里破封蟄
茫茫河伯歎蕭蕭山鬼泣靈曜邃髙居朱明閟赫翕
希微澹將開淅瀝吹又急遇夜轉連綿釃流更湁潗
萬壑㘊霵鳴百川灌注入池容添紋縠林色浸淤浥
離畢月暫耿宿井星恒濕㶑灔湖光翻蹙咽海潮澁
霓旌尚髙翔雲衣猶日緝水覆詎可收天漏誰能葺
馬牛三江混鴻濛九峯立嗟我來自東獨行阻虚邑
夢離思明兩筮坎成洊習誰假卜商葢但戴杜甫笠
繽紛餘花落寂寞愁烏集窮巷長閉門高河近通汲
天地政氤氲雷風逓呼吸悽悽聽晨鳥濛濛睇宵熠
[010-3a]
作乂徵時暘思文憂民粒鼃黽費灰洒魚蝦饒掇拾
廣室坐增悽匡牀聽生悒何由度日闋安能使家給
泥塗跲重繭梅潤侵什襲寒袍故戀綈瀾簡慵啓笈
顧嘆風雲滿寧使蛟龍縶短屐徒齒齒折巾空岌岌
俯仰觀宇宙坱圠迷原隰阻饑知不免寅亮豈所及
不選當以此故今攺押汲字似較穩/舊刻作髙河近通楫楫字非韻錢宗伯
  濠梁驛
﨑嶇江北道復此渡淮水策馬向廣原蒼茫見帝里
葱葱綠樹陵欝欝紫雲起日炤城上樓寒鴉飛髙埤
原野何蕭條曠望彌百里當時侯與王此地常纍纍
[010-3b]
今惟負販人亭午倚虚市空然八尺軀短褐飢欲死
當時興王佐未遇亦如此
  淮陰侯廟
吾如淮陰祠淸槐蔭朱户當時長樂宫千載有餘怒
五年戰龍虎結束在肉爼努力赴功名功成良自苦
  舟阻沽頭閘陸行二十餘里到沛縣
上沽下沽頭有如百里隔曲河見舟檣相去只咫尺
舍舟遵平途馬蹄生羽翮麥穗垂和風披拂盈廣陌
吾聞江北人終年饑無食吾來江北地毎喜見秀麥
行行野樹合已到古沛驛漢帝遺原廟屋瓦殘靑碧
[010-4a]
龍化巳千秋鷄犬如昨昔欲尋歌風處閭里亂遺跡
今人泗水上猶樹歌風石
  南旺
嗟我南行舟日夜向南浮今日看汶水自此南北流
帝京忽巳遠落日生暮愁當年宋尚書廟貌崇千秋
丈夫苟逢時何必有大猷歎我學禹貢胸中羅九州
杖策空去來令人笑白頭嘗疑伯顏策毋乃非令謀
洪範天錫禹大道衍箕疇五行有汩陳三事乃不修
鯀隄日以興百川失其由不見徐房間黃河載髙丘
  沛縣
[010-4b]


泗水抱城堙東去日潾潾豐沛至今存漢事已千春
嗟我亦何爲獨歎往來頻封侯不可期白日坐沉淪
毎見沛父老旅行泗水濱雞犬如昨日此亦非昔民
空傳泗水亭井邑疑未眞城外綠楊柳高帘懸風塵
猶有賣酒家王媪幾世親髙廟神靈在英雄却笑人
  徐州同朱進士登子房山
入舟忽不樂呼侣登崇丘子房信髙士祠處亦淸幽
俯視徐州城黃河映帶流靑山如環抱一髪懸孤州
河流日侵齧淼淼洞庭秋烏犬爭死人岡隴多髑髏
使者沉白馬守臣記黃樓歎我亦何爲空爾生百憂
[010-5a]
生民隨大運孰能知其由覩此名邦舊懷古思悠悠
壹自徐偃王獨有靑山留劉項亦何在子房空運籌
但從赤松子不用待封侯
  自徐州至吕梁述水勢大畧
黃河漫徐方原野層波生萬人化爲魚凛然餘孤城
僅見沮洳間檐楹半頽傾日月照蛟室風波棲蜑氓
侵薄連羣山浩蕩烟霞明山迴時復圓盂盎涵光晶
忽然覩開豁天末翠黛橫此來頓覺異日在江湖行
吕梁遂安流泯泯無水聲狼牙沒深沉一夜走長鯨
三洪坐失險蛟龍不能爭乃知房村間尚未得瀉傾
[010-5b]
如人有疾病腹堅中膨脝空役數萬人績用何年成
  鯉魚山
鯉魚山頭日日落山紫赤遥見兩君子登岸問苦疾
此地饒粟麥乃以水蕩潏水留久不去三年已不食
今年雖下種濕土乾芽茁因指柳樹間此是吾家室
前月水漫時羣賊肆狂獝少弟獨騎危射死五六賊
長兄善長鎗力戰幸得釋因示刀箭痕十指尚凝血
問之此何由多是屯軍卒居民亦何敢爲此强驅率
始者軍掠民以後軍民一民聚軍勢孤民復還刧卒
鯉魚山前後遂爲賊巢窟徐沂兩兵司近日窮勦滅
[010-6a]
軍賊選驍健叱呼隨主帥民賊就擒捕時或有奔逸
其中稍黠者通賄仍交密以此一月間頗亦見寧謐
二人旣别去予用深歎息披髪一童子其言亦能悉
民賊猶可矜本爲饑荒迫軍賊受犒賞乃以賊殺賊
吾行淮徐間毎聞邳州卒荆楚多剽輕養亂非弘策
  自劉家河將出海口風雨還天妃宫二首
到海忽雷雨髙雲起崔巍紛披船幕濕錯落酒杯飛
波浪半天黒神龍助風威探遐方未極初意遂巳非
無緣覲海若稽首乞天妃願爲一日晴令我攬光輝
八月尚徂暑白露未爲霜雲物結蒸欝雨勢恣淋浪
[010-6b]
江水競飛溢螭龍爭廻翔金樞浴大明此夜不可望
極目觀㝠漲天際何微茫直恨非西風吹我到扶桑
  自海虞還阻風夜泊明日途中有作
百里見靑山言旋諒非徐風波仍水宿龍蛇驚夜居
明發尤慘澹川途尚修紆水駛凌方約雲寒日未舒
彌亘多芳草寂歷少畋漁寒光冒明湖朔風轉髙墟
舊事成往跡餘生惟讀書古人不可見歲莫安所如
  淮上作
長淮餞落日圓光正如赭傾紅注流波殊景不可寫
淮水自西流黃河從北下併合向東行終年無停瀉
[010-7a]
哀此千里客春至復已夏獨立空惆悵所與晤言寡
  寳應縣阻風
夜泊淮陰城蚤向淮南路理棹逢西風猖狂恣號怒
淸河千里中東風日相悞祈此一日風終竟不可遇
蒼天豈有心莫可詰其故但看北去舟凌風如飛渡
翻爲去人快頓忘吾所務淼淼湖波深今日何可渡
  壬戌南還作
自出皇都門淥水明可掬髙風摶羊角飛沙旋霧縠
乘快得順流遡行又轉轆長河亘千里迴溪毎九曲
時序値暮春光景信明淑市邑臨水折岸柳新雨沭
[010-7b]


欲問北州故但以南期促同行近百艘晨夕相追逐
掛席鴈翅接轉棹魚尾續長聞夜集喧又見風排簇
所遇皆南金胡爲棄荆玉非有彈冠慶相呼入山麓
  又
半月困漳衛今旦望鄒嶧景風時迎舟積水不盈尺
行路日淹留歸思愈急迫昔往冐飛雪今來見秀麥
藴抱無經綸徒旅空絡繹西苑方呈兎東郡亦雨鯽
番禺有假號建州乃充斥奈何唐堯朝不用賈生策
玄文故幽處巵䗶益潤澤天命苟無常人生寔多僻
去去勿復言牧豕在大澤
[010-8a]
  登濟城望城武
城武漢時縣乃在兗西南曾考昔爲令期年化方覃
性本愛瀟散候望苦不堪飛雪漬烏㡌棄擲欲投簮
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時當 孝皇日仁治正漸
涵我來登濟城落日已半含西望適相仍竚立獨悲
喑明經幾累世淪廢良可慙
  淮陰舟中晩坐寫懷二十四韻
淸浦輕風渡赤日微雲遮昨問圯橋履今卽下邳街
淮酒市醽醁楚音雜琵琶二麥吐新穗百草敷繁葩
紛披盈廣陌離𬎼被平沙寂寂坐向晩悠悠思轉加
[010-8b]
先皇昔在宥世道尚亨嘉朝廷制作盛公卿議禮譁
庶僚或登庸諸生多起家蹇拙遭時廢荏苒謝年華
不得寄一命空慙讀五車迨乎鴻羽漸幾將龍馭遐
暫有靑雲望奈何白髮髿黽勉小縣吏奔走大府衙
循已常黯黯看人方呀呀何地棲鸞鳳並處混龍蛇
世途行益畏吾生固有涯萬事巳如此一官豈足賖
行矣歸去來莫使微名汚平泉記草木寢丘任菑畬
補亡綴貍首考古注君牙期以餘日月方將㩜雲霞
自是性所適良非爲世誇苟無媿尼父或可俟侯芭
  隆慶己巳赴京寓城西報國寺贈宇上人
[010-9a]
慈宮崇象教搆此絕華炫深巖閟香火危峻瞰郊甸
欝欝蚪松枝低壓遶廣殿當年帝舅親削髮住兹院
說經老龍聽出手五獅現曾聞長老言天雨曼陀遍
吾識宇上人頭陀今突弁脩容㝠法相妙悟在論讃
導我畫廊行指示西方變晨起供淸茗時共禪悅飯
我老欲歸去世事今已倦當結塵外縁山中儻相見
  邢州敘述三首
壯歲成濩落末路藉先容所恨賤姓名蚤聞在諸公
旣奉大廷對觀政於司空得友天下士旦夕相過從
道窮孔孟奥文推遷固工說詩慕匡鼎草玄擬楊雄
[010-9b]


通達如賈誼俊少踰終童守髙稱汲直曲學陋孫弘
自以支離疏攘臂于其中一朝除書下淪落故鄣東
黽勉爲祿養折腰媿微躬
鄣東餘二載恪遵聖人經雅志存敎化除嬈去煩刑
門䦨弛走卒千人皆造庭分遣毎日旰庭中無一人
沉冤出殊死無葢盡羣生時有縱囚歸皆言賦役平
引納壯健兒誓之以丹靑萑苻多宿盜擒斬爲一淸
餘粮棲隴畝絶無犬吠驚維以哀㷀獨不能畏髙明
睚眦生怨恚&KR0579甚鏌鎁兵風雨日飄揺拮据徒辛勤
涕泣西河守古道竟無成
[010-10a]
爲令旣不卒稍遷佐邢州雖稱三輔近不異湘水投
過家葺先廬决意返田疇所以泣岐路進止不自由
亦復戀微祿俶裝戒行舟行行到齊魯園花開石榴
捨舟遵廣陸梨棗列道周始見栽苜蓿入郡問驊騮
維當撫彫瘵天馬不可求閭閻省徵召上下無怨尤
汝南多名士太守稱賢侯戴星理民政宣風達皇猷
郡務日稀簡吾得藉餘休閉門少將迎古書得校讐
自能容吏隱退食毎優游但負平生志莫分聖世憂
竚待河冰泮稅駕歸林丘
  瓊州張子的與余同年俱爲縣令江南子的自
[010-10b]


  建德攺當塗今入覲又攺榮縣一歲中三易縣
  居京師旅寓相近以詩爲别
嶺表生異人始興最開先余公亦掘起屹屹天聖間
聖代丘文莊富學邁昔賢憶余童丱時嘗聽家君言
吾郡有桑生恃才頗輕儇公見卽識之進奬席毎前
夫人出佩玉珍饌羅綺筵當時吐哺風與古能比肩
公文根理要不肯事纖妍奈何浮薄子輒爾論議喧
子的來公鄉年往志愈堅共余曲江宴面帶鯨海顏
問公石屋在世業存遺編君今爲縣吏宦轍如郵傳
廟堂亦無意何以不少憐使君自天來萬里往復旋
[010-11a]
君才豈不辦古道多屯邅嘆息時所尚爲廢循吏篇
  詠史
昔在齊威王選人以治氓惟彼阿大夫籍籍日有聲
唯此卽墨宰小人共讒傾是非並顚倒四境交侵兵
安得召左右阿黨盡爲烹昔在楚莊王三年不聽政
膝上置美女飲酒不曾醒有鳥止於阜不蜚亦不鳴
安得任伍舉一朝霸名成昔在帝武丁三年不出令
恭默以思道殷國未能寧安得夢聖人求之傅岩形
  奉託俞宜黃訪求危太朴集并屬蔣蕭二同年
  及長城吳博士
[010-11b]
昔年宋學士嘗稱太朴文獨力撑頽宇淸響薄髙雲
余少畧見之諷誦毎忻忻淡然玄酒味曾不涉世芬
如欲復大雅斯人眞可羣苟非知音賞宋公安肯云
嗟乎輕薄子狂吠方狺狺惜哉簡袠亡家簏少所蘊
徒爲甞一臠盈鼎未有分四賢宦遊地博達多前聞
爲我一咨訪庶以慰拳勤
  奉酬馮太守行視西山關隘次宋庄見棄田有
  作
雲代搏胡兵千里羽書亟戒鄰畏明牧循山轉危躓
通谷數行週在所皆行至獫狁雖匪茹中國亦有備
[010-12a]
所悲雲漢詩餘黎靡孑遺今歲洪水割懷襄頗不異
巨浪落髙崖排蹙萬石墜周原昔膴膴一朝化磧地
野老向天哭前古所未記迢迢孤嶺絶習習陰風吹
月明淸霜白虚舘不成寐何計䘏疲氓賦詩以言志
往往展卷讀紙上見殘淚昔聞舂陵行今人豈軒輕
余亦忝祿食空爾徒歎媿
  送袁太守之興都
靑陽降江水萬靈朝漢東 先皇昔南狩樂飲慶善
宮父老拜賜復歌兒如沛中忽忽二十載百姓號胡
弓奈何長陵令猶告杼柚空袁侯忠孝姿爲吏稱明
[010-12b]
公當宁選良牧璽書特褒崇行爲解苛嬈愷悌揚仁
風千年䕶陵寢遠與豐鎬同
  贈孫太倉
君侯粤中產羽林忠孝門曾爲三輔吏遺愛至今存
昨歲來守州芳名益騰鶱自從海水飛蠻舟翳朝暾
吳㑹日創殘江海多軍屯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論
君侯勤撫字百里載仁恩自古設官職事事有本原
所以置守令無非惠元元兹任良匪輕 天子之選
掄何以不奉天斬伐蹶其根粲粲元道州名與南岳
尊追呼尚不忍千載聞此言哀哉誅求盡慟哭滿江
[010-13a]
村作詩代民謡庶以達周爰
  讀佛書
天竺降靈聖利益其在此雪山眞苦行九惱尚纒已
非徒食馬麥空鉢良可恥紛紛旃荼女謗論或未已
不知手指中猶出五獅子
  書王氏墓碣寄子敬澱山湖上
少小慕節義溝壑誠所安櫽括遊燕都侯王不可干
甘從渭濱叟垂老尚投竿于世無一能性頗好詞翰
王子欽姊節興言涕汍瀾兩髦尚如見廿年骨已寒
丐余書貞石庶幾垂不刋吾書復自讀亦能淸肺肝
[010-13b]
一掃齊梁習諒可追孟韓
  素庵詩
唯易有太素太素質之始白賁垂皇象彤車資帝理
大饗尚玄尊大路素幬爾伊尹言素王後代滋文軌
素冠時所庶素衣時所喜素鞸心藴結素絲國風美
五入爲五色以是悲墨子素功日以飾素封日以侈
素位日以逾素質日以毁素悃日以詐素道日以靡
素飡日以濫素節日以委素書日以&KR0579素問人日死
流俗相糾錯紛紛競齊紫莊子膠朱目周鼎攦垂指
捄僿莫如忠世變詎能止東海揚素波中林潛素士
[010-14a]
吾其甘素飯自可崇素履素抱何足言素心但如此
因愛素庵人作詩揚素㫖
  淸夢軒詩次孺允韻
王生思妙道獨居自相羊乃以淸夢語掲之在幽房
處世寔大夢于夢差爲長擾擾無時淸眞精且淪亡
孰能寡嗜欲引之大覺鄉魯侯一何愚欲往憂無梁
太淸日淵澄中有生者忙吾聞接輿言斯豈大無當
古之得道者夏能造冰凉西方有聖人淸淨聞身香
飛龍遊上天至冬乃伏藏誰知疑黃泉可以登大皇
  淸夢軒詩再次孺允韻
[010-14b]
汗漫恣容與寥廓任徜徉小搆非廣厦幽棲獲便房
圖書委魚蠧庭砌雜蘭芳境寂羣動息神怡獨寐長
栩栩意象適蘧蘧物化忘於此觀世俗迫隘非吾鄉
玉璽謬通漢金甌㑹圯梁竊帶固云擾銜髪亦以忙
瞡瞡容自嵬喋喋冠何當恍如乗靉靆泠然御淸凉
鈞天聆廣樂玄都聞妙香繆昔騁駿往簡後書史藏
終慚在三季未可儗九皇則前首疑缺二句/據此首乃十三韻
  山茶
山茶孕竒質綠葉凝深濃往往開紅花偏在白雪中
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歲寒無後凋亦自當春風
[010-15a]
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梅君特素潔廼與夷叔同
  東房夾竹桃花
奇卉來異境粲粲敷紅英芳姿受命獨奚假桃竹名
昔來此花前時聞歩屧聲今日花自好兹人已遠行
無與共幽賞長年鎻空庭昨來一啓户嘆息淚縱橫
  火魚
水畜非昔種火魚自新肈僅以數寸奇忽見五色皦
勺水停淵澄方池恣廻繞春雨生綠萍秋風夢紅蓼
眞於盆盎中獨覺江湖淼毎看銀鬛起時覩寳尾掉
濡沫蹄涔寛呑舟㘭堂小少年共咄叱窮日相戲嬲
[010-15b]
飼蟲疲僰童汲泉困王媪海上家盡然吳中時倣傚
誰思聞鶴唳直比豢龍擾此物多變幻爲狀異昏曉
鮮妍駭羽化憔悴悵色皫物理呈怪象天宇信奔鳥
何者爲妖祥何者爲吉兆 天子今萬年皇圖日綿
紹滄海竟淸晏小冦悉刳剿周山進白鹿霜毛何皎
皎㑹當長此魚貢之躍靈沼
  鍾山行二首
鍾山雲氣何蒼蒼長江萬里來湯湯龍蟠虎踞宅帝
王鑿山斷嶺自秦皇孫吳司馬六代至南唐神臯帝
輦爭輝煌餘分紫色那可當偏安假息眞徬徨宋金
[010-16a]
之季元兵强腥風六合雲日黃百年理極胡運亡天
命眞人靖八荒手持尺劒旋天網一洗乾坤混萬方
考卜定鼎開百皇鍾山雲氣何蒼蒼
鍾山雲氣何蒼蒼中有殿閣琉璃閃爍黃金黃蒼松
老栢馳道旁朱紅交午岐路當貔貅百萬晝伏藏日
色澹照官衙墻北風蕭蕭吹日光白頭老人涕泣爲
指點東是長陵西未央
  鄆州行寄友人
去年河溢徐房間至今塡閼之土髙屋顚齊魯千里
何蕭然流冗紛紛滿道邊牽挽小車載家具穴地野
[010-16b]
燒留處處丈夫好女乞丏不羞恥五歲小兒皆能閑
跪起賣男賣女休論錢同牀之愛忍棄捐相携送至
古河邊囘身號哭向靑天原田一望如落鴉環坐蹣
跚掘草芽草芽掘盡樹頭髠歸家食人如食豚今年
不雨已四月二麥無種官儲竭近聞沂泗多嘯聚鄆
州太守坐調兵食愁無措烏鴉羣飛啄入腦生者猶
恨死不早自古天下之亂多在山東况今中扼二京
控引江淮委輸灌注于其中王㑹所圖禹貢所供三
吳百粤四海之㑹同若人咽喉不可以一息而不通
使君宣力佐天子憂民痌深謀遠慮宜一知其所終
[010-17a]
無令竹帛專美前人功
  談侍郞歌
侍郞妙筆世莫如侍郞恩賜常滿車玄天壇上泥金
字大道殿中漱玉書朝入直廬衣獅子暮歸邸第著
飛魚近承詔㫖許馳驛樓船畵舫還故閭咲吾文章
空磊落垂老無成跨蹇驢
  黃樓行
五日彭城去住舟狂風吹雪不肯收推來冰凌大如
屋舟人夜半呼不休老夫擁衾只匡坐雪中日日看
黃樓東坡先生不在世令人輕我東家丘
[010-17b]
  二石歌
太湖波翻江海連二石飛來墮我前大者恢詭作蠻
舞髙者翛翛特淸楚憶昔秦公闢西圃巖崿爭來獻
庭戸悠然日與西山伍大賢名蹟成往古我見拜之
禮亦可近者尚書稱豪武致石如此頗可數初如大
旗絶漠起睨視嶷然又若九皇聖人鶉居鳥行衣垂
羽獨立崆峒之野觀天宇雲將鴻䝉不得語自我有
此日婆娑無酒且能發髙歌屬當遠行奈若何遲囘
尚得一月多來觀莫厭數百過嗟我安能龍食淸垂
老疲役違吾情
[010-18a]
  趙州石橋歌
 余同年友蔡鳴陽守趙州爲余言石橋之奇以圖
 經見示余數往來京師恨不過此因蔡侯之言而
 爲作歌
六王爭鬬趙更驕壯哉武靈尤雄梟嘗遊大陵感竒
夢天錫神女有孟姚改服騎射致其兵拓境千里功
何髙北地方從代犬通嵬嵬靈壽起岧嶤一日沙丘
變叵測空憶前夢花如嬌後來趙遷入函谷李牧誅
死廉頗逃此來趙地更百變悠悠千載歲月遥至今
誰言鄗事醜獨有河薄洛水流迢迢問之趙人懵不
[010-18b]
知共誇洨河大石橋此橋之建眞竒獝神師斵成班
爾屈蛟龍若伸勢敵虹扶㧞欲動光揺日天下萬里
九衢通地平如掌長河失仙人張公倒騎驢蹄涔印
石宛然出趙州太守政絶殊得以餘閒綴圖書嗚呼
太守之名遠與此橋俱
  表兄澱山大參以自在居士墨竹俾予題詩
奉常余之外高祖儒雅風流絶近古少年侍直承明
廬重瞳屢回加慰拊玉堂無事只寫竹影落縑緗生
風雨翠葉蒼筠滿人間凌海越嶂爭購取吾家寳藏
三大軸其一今在尚書府二幅翻飛入島夷神物化
[010-19a]
去不可覩吾兄安得此尺素千緡不吝讐海賈盛夏
張之紫薇省凉氣歘忽週堂廡劃然北壁開戸牖雨
勢欲滴風披舞此時静坐亦何有滿眼不復見塵土
湘妃帝子對之泣藐姑神人誰與伍吾兄好畫識畫
意余方潦倒困蓬戸墨竹昔稱李夫人湖州孟端皆
堪譜高人自有千載名世上兒子何足數作詩題竹
非爲竹俯仰自覺吾心苦東坡先生豈浪語知我之
兄惟老可
 文湖州東坡之從表兄也與東坡最爲知己坡有
 子期之比坡詩云老可能爲竹寫眞
[010-19b]
  十八學士歌
十八學士誰比方爭如瑚璉登明堂立本丹靑褚亮
贊至今遺事猶焜煌有隋之季天壤坼英雄草昧皆
侯王眞人揮霍静區宇遂偃干戈興文章天策弘開
盛儒雅羣髦㑹萃皆才良丈夫逢時能自見智謀藝
術皆雄長惜哉嘉猷亦未遠風流猶自沿齊梁吾讀
成周卷阿詩吉士藹藹如鳳皇能以六典致太平遠
追二帝軼夏商唐初得士宜比迹胡爲致治非成康
中間豈無河汾徒晻遏師門竟不揚吁嗟房杜巳如
此何恨薛生先蚤亡
[010-20a]
  題異獸圖
昔年曾讀山海經所稱怪獸多異名仲尼刪書述禹
貢九州無過萬里程搏木靑羗何以至伯益所疏疑
非眞西旅底貢召公懼作書訓戒尤諄諄周史獨著
王㑹篇睢盱百怪來殊庭載筆或是誇卓犖傳久孰
辨僞與誠雖然宇宙亦何盡環海之外皆生人陰陽
變幻靡不有異物非異亦非神曾聞漢朝進扶㧞唐
時方貢來東旌壹角馬尾出絶壁綠毛忽向人間行
近代所聞非孟浪往往史牒皆有徵今之畫者何所
似毋廼誕漫不足評攷古圖記豈必合任情意造皆
[010-20b]
成形畫狐似可作九尾赤首圜題隨丹靑嗚呼孰謂
解衣盤礴稱良史不識騶牙與麟趾
  甫里天隨寺
偶過白蓮院爲尋綠鴨池僧開蟲罥户人到鳥驚枝
斜日半庭雨淸風數卷詩空門住遺像千載爾爲思
  恨詩二首
淸輝比秋月遊魂散朝霞首丘言猶在易簀意何嗟
平生丈夫志寄死宮人斜曽參爲原母杜氏豈無家
  又
悞落靑烏計眞成黃鳥哀隋珠彈燕雀寳劒失風雷
[010-21a]
文武今宵盡乾坤此日頽吾方從汝去安事制麻衰
  寓漕湖錢氏錢本吳越王裔聚族于此地名錢
  港
錢港湖鄉杳名家古木栽微茫諸水滙飄泊一船來
問遺交情厚流連笑口開因看吳越譜世事使人哀
  馳驛
密殿朱衣客圓牌金字符恩光留日月歌吹渺江湖
百館牙盤饋千夫錦䌫呼何如乘一葉來往似飛鳬
  甲寅十月紀事
滄海洪波蹙蠻夷竟歲屯羽書交郡國烽火接吳門
[010-21b]
雲結殘兵氣潮添戰血痕因歌祈父什流淚不堪論
  其二
經過兵燹後焦土遍江村滿道豺狼跡誰家鷄犬存
寒風吹白日鬼火亂黃昏何自征科吏猶然復到門
  乙卯冬留别安亭諸友
黽勉復行役殷勤感故知悠悠寒水上獵獵朔風吹
彈雀人多笑屠龍世久嗤往來誠數數公等得無疑
  姜御史年九十六
柱後千寮竦林間百歲將同官皆不在異世巳如忘
猶辨蠅書細能令鳩杖光洪崖今可見未必有丹方
[010-22a]
  郭都綂戍劉家河因讌次壁間韻
將軍此日建雙旄袄䘲今年漸欲銷東海自然仍地
險南夷非復似天驕龍旗春動旋風汛虎壘秋淸枕
夜潮卽見功成報 明主海王繫頸盡來朝
  西苑觀刈麥
御苑淸風正麥秋金輿晩出事宸遊兩岐凝露垂黃
茂萬斛連雲際綠疇先爲祈年多瑞雪節來甘雨應
玄脩豐穰美報非無事粒粒曾關聖主憂
  送上卿顧東白先生致政還鄉次張奉常韻
詔使讙傳枉聘車漢庭忠厚似相如爭稱在事能數
[010-22b]
馬莫挽辭官返釣魚疏傅田疇多舊業陸生裝槖有
新書故人獨媿馮中尉白首爲郞尚珮琚
  繚絲燈次李西涯楊邃菴二先生韻二首
聖朝威德務懷柔萬里滇南比内州卭竹多年通市
易寳燈今日盛傳流僰人技巧新曽見織女功庸久
未酬却憶當年李學士玉堂詩酒坐淹留
燈火長安照夜紅豐年樂事萬方同四夷離韎歸鞮
鞻南海珠璣屬婦功綺縠淸英呈妙像空方纖麗見
精工 泰陵内直諸元老都在春風湛露中
  賞荷次韻
[010-23a]
碧池淸泚漾天香滿眼芙蓉似水鄉映日新粧爭綽
約迎風小舞稱淸狂須酬佳客千杯綠無奈明時兩
鬢蒼向晩乗凉各歸去一天明月浸滄浪
  疊前韻
紅衣撩亂水泉香醉眼驚看非此鄉滿目烟霞生物
色無情魚鳥任猖狂翠盤琛麗流明月寳葢攅羅逈
昊蒼更見一枝然水底天敎神女浴滄浪
  鄭家口夜泊次俞宜黃韻因懷昔年計偕諸公
飛沙竟日少光輝浪急風髙月色微爲憶含桃催物
候尚淹行李未春歸吳歌獨自彈長鋏楚製堪憐著
[010-23b]


短衣來往常經鄭家口當時同伴共來稀
  小屯
小屯不知名土屋十數家少婦時出汲黃沙沒弓鞋
  淸明濟上
瀛州三月雪中行千里寒風到濟寧道上女郞斜揷
柳始知今日是淸明
  題周冕贈任别駕卷
成山斜轉黒洋通南北神京一望中天錫任矦爲保
障長城隱隱接遼東
江南列郡盡乘城藏穴何人肯出兵惟有使君躬擐
[010-24a]
甲劉家港口看潮生
東倉白晝静城闉烟火連天豺虎嗔忽駕廻潮趨海
道傳呼盡避瘦官人
血戰鯨波日奏膚東南處處望來蘇畵工不解憂勤
意却作南溟全勝圖
  行衛河中
風雨霏微送客舟天涯魂夢日悠悠可憐雙淚空零
落却付漳河向北流
  初發白河
白河流水日湯湯直到天津接海洋我欲乘舟從此
[010-24b]
去明朝便擬到家鄉
胡風刮地起黃沙三月長安不見花却憶故鄉風景
好櫻桃初熟正還家
  過興濟
河水迢迢去路賖春風不住捉飛花行人共說前朝
事指㸃當時戚畹家
  李廉甫憲副書齋小酌
靑燈夜雨十年前今日書齋各黯然不是故人無舊
話凄凉只說楚江邊
  自天津來至此已過一月去闕日遠愴然有作
[010-25a]
漳水悠悠向北流征人日夜駕南州行來忽盡三千
里又下揚州望越州
  隆慶二年朝京師南還與宣平俞宜黃武進陸
  太學同舟贈絶句一首
褰幃初識龔黃面傾葢尋參李郭舟去路不知春欲
暮桃花飛盡過揚州
  又贈陸太學
羨君家在下蒲居百里靑山入具區自種湖田供伏
臘萬竿修竹滿牀書
  贈俞公子
[010-25b]
蓬門端坐獨危然偉器如君最少年他日可能忘父
友莫因下拜嗛文淵
  送同年查都諫山西行省
忽換朱衣拜早衙諫垣初出鎭郇瑕思君昨日鳴珂
地鳷鵲雲邊起暮鴉
  送友人讀書玄墓山己亥庚子余嘗讀書于此
鄧尉山前古佛宮湖波萬頃貯羣峯欲尋老子當年
處五杏叅天寳殿東
  檀溪跳澗
滹沱曾啓中興功脩武先逃隆凖公三百餘年炎燼
[010-26a]
熄猶延廟祏寄蠶叢
  宋康王乘龍渡河
大漠風悲靑葢遥七陵烟雨暮蕭條康王若得眞龍
馭肯向錢塘問海潮
  文淵閣四景圖
晝日承明獨静居怡情閒把畵圖披坐看四序璿璣
轉並是風調雨順時
  題二魚圖
江東四月貢鮮鰣正是含桃薦廟時 聖主遥知來
建業 孝陵南望起遐思
[010-26b]
蓬萊海水千丈起何年得道乘飛鯉不如扁舟向五
湖欲學養魚尋范蠡
  偶成四絶
一自當年謝合歡不堪常見月團圞于今生事如秋
水惟有芙蓉花好餐芙蓉花
未信昌黎能送窮但看登極是稯稯六韜金版知何
用不及鄉鄰賣菜翁稯紛紛也語出莊子/鄉鄰○按極屋棟也稯
西窓睡覺日方曛坐見青山起暮雲賸得少年狂易
在向人猶自說劉殷乞貸
推山調達自相加滿眼婆提與夜叉爲愛如來深法
[010-27a]
坐飛來箭鏃是蓮花忤逆
  髙郵湖爲斷纜所撃幾至失明
湖水悠悠送客征無端飄瓦致虚驚天留雙眼非無
意應爲丘明史未成
  光福山
十載重來古寺中布衣猶似昔年逢山僧却記吾名
姓不擊闍黎飯後鐘
  海上紀事十四首
自是吳分有歲災連年杼軸已堪哀獨饒此地無戎
馬又見椰帆海上來
[010-27b]


二百年來只養兵不敎一騎出圍城民兵殺盡州官
走又下民間點壯丁
海上腥膻不可聞東郊殺氣日氤氲使君自有金湯
固忍使吾民餌賊軍
避難家家盡買舟欲留團聚保鄉州淮陰市井輕韓
信舉手揶揄笑未休
大盜睢盱滿國中伊川久已化爲戎生民膏血供豺
虎莫怪夷兵燒海紅
文武衣冠盛府中輕身殺賊有任公誰人不是黃金
注獨控靑騧滬瀆東
[010-28a]
任公血戰一生餘蓮碧花橋村塢虚義士劉平能代
死吳門今不數專諸
上海倉皇便棄軍白龍魚服走紛紛崑山城上爭相
問舉首呈身稱使君
牛遭鋒鏑半逃生一處烽烟處處驚聽得民間猶笑
語催科且喜一時停
新城斗絶枕東危甲士千人足指麾壁外波濤空日
月城頭忽竪海王旗
海島蠻夷亦愛琛使君何苦遁逃深逢倭自有全身
策消得牀頭一萬金
[010-28b]


海潮新染血流霞白日啾啾萬鬼嗟官司却恐君王
怒勘報瘡痍四十家
海水茫茫到日東敵來恍惚去無蹤寳山新見天兵
下百萬貔貅屬總戎
江南今日召倭奴從此吳民未得蘇君王自是眞堯
舜莫說山東盜已無
  頌任公四首
黃梅風雨自年年今日沙頭浪拍天最是使君多大
畧笑看東海欲投鞭
小醜猖狂捍禦勞跳梁時復似猿猱賀蘭擁衆尤堪
[010-29a]
恨李廣無軍也自逃
落日孤城戰尚賖遥瞻楚幕有棲鴉將軍眞肯分甘
苦士卒何人敢戀家
輕裝白袷日提兵萬死寧能顧一生童子皆知任别
駕巋然海上作金城
  隆慶元年上幸太學賜六館諸生寳鈔陸啓明
   與賜見分數楮
萬乘臨雍拜素王親頒寳楮徧膠黌自憐不與橋門
外隔歲來分鄰女光
  寄胡秀才
[010-29b]
祗爲文章運數屯憐君今日暫沉淪夷吾定自逢知
己唐舉終非錯相人
  氷崖草堂賦
倚玉山之孤峙兮前婁水之迂縈占愷爽於邑中兮
雄面勢於山陽有黙齋之主人兮搆氷崖之草堂旣
命名之特異兮訊斯義其誰當惟兹山之秀麗兮日
悠然其可望覽雲物之生態兮忽朝暮之無常奚所
夏暑冬寒兮歷四時而凝霜知主人之遠志兮托幽
遐以自將少負竒以抗節兮抱終天於蠻荒泣蒼梧
之不返兮踰五嶺以徬徨卒煢煢以自遂兮廓天路
[010-30a]
之翺翔執法度以匡主兮志不毁乎直方逭鈇鉞之
嚴誅兮卽遠竄乎夜郞旋䝉恩以内徙兮賴天王之
聖明秉外臺之憲節兮赫金紫之輝煌一朝去此而
不顧兮飄然來卽乎故鄉嗟夫食肉之多鄙兮人皆
以衣錦爲榮終紛競以火馳兮日炎炎其無央似夸
父之逐日兮孰知暍而慕夫淸凉吾覽斯堂之名兮
洒然如御夫北風之 追范蠡於五湖兮見伯夷於
首陽佩明月之寳璐兮然猶思乎褐裳厭鼎臑之盈
望兮志不去乎糟糠開北牖以仰視兮丹崖翠壁凛
然氷壑之英恍乎雪山之陽兮冽冽乎冬氣之長朝
[010-30b]
受命而夕飲氷兮吾嘗聞此語於䝉莊嘉君子之德
音兮誌志節之彌强爰作賦以頌禱兮祈壽考之無

 嘉靖乙卯九月朔爲憲副默齋六十之誕辰予旣
 爲文以贈而南雲與先生爲布衣交復求予作此
 賦亦以見先生篤於故舊能令南雲睠睠如此云
震川先生别集卷之十 呉門後學張艾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