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71 升菴集-明-楊愼 (master)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升菴集卷四十五     明 楊慎 撰
  上下左右前後
大學論絜矩之道曰上下曰前後曰左右經生講師皆
朦朧其説不知為何等人也有問於余余曰此五倫也
上下君臣也注曰不以無禮使之不以不忠事之此即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也上下非君臣而何莫為于
前後将何述莫為于後雖美弗彰論幹蠱曰克葢前愆
[045-1b]
論傳家曰垂裕後昆前後非父子而何至于左右則内
而弟兄長幼也外而交鄰寮友也五倫盡于是矣或曰
何以遺夫婦曰夫婦不可以絜矩言也婦有惡禮有七
去夫有惡則曰夫之不幸妾之不幸奈何去之婦死有
再娶之禮夫死無再嫁之義夫婦豈可以絜矩言乎大
學之絜矩即中庸之自責自脩也子臣弟友五倫盡矣
亦不言夫婦何也豈可云所求乎婦以事夫未能乎是
知大學中庸曽子子思相傳之轍如一也
[045-2a]
  鳶飛魚躍
陳白沙詩曰君若問鳶魚鳶魚體本虚我拈言外意六
籍也無書香山益菴陳夢祥辯之曰道具體用體則天
命之性用則率性之道也性道皆實理所為故曰誠者
物之終始體何嘗虚耶六經所以載道一字一義皆聖
賢實理之所寓實心之所發以之發言則言必有物以
之措行則行必有恒故曰君子學以致其道書何嘗以
實為虚幻以有為無妄也其曰言外意即佛老幻妄之
[045-2b]
意非聖人之藴也嗚呼陳公此言鑿鑿乎聖賢之真傳
不待曲説傍喻而切於日用是真知道明理之學也近
日講理學者多諱言之惟整菴羅公與之相合而未相
聞也陳公仕為雲南副使有才幹尚氣節裁抑鎮守太
監錢能為其中傷去官滇人至今思之其出處之正學
問之純如此而人罕知憑虚者易髙而摭實者反下翼
飛者騰譽而特立者蔑聞是可慨也
  活潑潑地
[045-3a]
中庸章句引程子云活潑潑地僧家語録有云頂門之
竅露堂堂脚根之機活鱍鱍又云圓陀陀活潑潑程子
之言未必用僧語葢當時有此俗語故偶同爾有人問
尹和靖曰伊川語録載人問鳶飛魚躍答曰㑹得時活
潑潑地㑹不得時只是㺯精魂不知當時曽有此語否
先生曰便是學者不善紀録伊川教人多以俗語引之
人便記了此兩句焞嘗問莫只是順理否伊川曰到此
吾人只得㸃頭今不成書先生教人㸃頭嗚呼和靖親
[045-3b]
炙伊川其言若此葢恐俗語誤後人可謂不阿所好矣
朱子乃以入章句所見何其不同邪余嘗評之曰説文
之解字爾雅之訓詁上以解經下以修辭豈不正大簡
易哉世之有説文爾雅猶中原人之正音也外此則侏
&KR0867之俚言商賈之市語漢唐以下解經率用説文爾雅
匪惟解經為然也鳩摩羅什以漢語譯梵書亦用説文
爾雅可見二書可通行百世矣至宋時僧徒陋劣乃作
語録儒者亦學僧家作語録正猶以土音市語而變中
[045-4a]
原正音或一方之語不可通於他方一時之言不可施
於後世如喫緊活潑便辟近裏今不知為何語欲求易
曉反為難知本欲明經適以晦道矣甚者因陋就簡以
打乖筋斗入詩章以閉眉合眼入文字曰我所述程朱
之説道理之談辭達而已不求工也噫左矣
  鬼神為徳
中庸鬼神之為徳一章其實言祭祀鬼神也故始贊其
盛而次言體物不遺又次言齋明承祭洋洋如在言體
[045-4b]
物之實也又次引詩言神之格思格至也明是祭祀鬼
神也宋儒著鬼神二字支離太甚既以二氣言又以造
化言又以伸為神歸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是以伸為神
指人物而言其言一物是合幽明隂陽為言也既曰人
物又曰造化之迹則有形有聲視之可見聴之可聞矣
豈不與中庸本文背馳哉且中庸一書本是平常之理
而引之髙深虚無又豈子思作書之㫖乎此章之㫖二
言以蔽之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而巳平常之理
[045-5a]
本如是學者試平心思之神者聖人所不語葢非通幽
明達天徳者未易言而精氣遊魂鬼神情状於易言之
何也易者知化盡神之書非養䝉之具而中庸則垂訓
教人初學易知易行者也故朱子引程張二氣良能造
化之迹諸説移以解易之鬼神則可解中庸之鬼神則
不可愚嘗言解書如治病須對證下藥藥如對證牛溲
馬勃亦能奏功藥不對證雖金膏水碧反以戕命
  何邵公述古薦禮文
[045-5b]
春祠薦尚韭卵夏禴薦尚麥魚秋嘗薦尚黍肫冬蒸薦
尚稻鴈此所謂薦其時食也天子四祭四薦諸侯三祭
三薦大夫再祭再薦祭于室求之于幽祭于堂求之于
明祭于祊求之于逺皆孝子博求之義也大夫求諸明
士求諸幽尊卑之等也殷人先求諸明周人先求諸幽
質文之義也
  方策
聘禮百名以上書于策不及百名書于方方小而策大
[045-6a]
也方木版也策編簡也簡是一片版策衆簡相連也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相三君其卒也無衣帛之妾食粟之馬無藏金
玉無重器備左氏侈然稱之黄東發曰行父怨歸父之
謀去三家至掃四大夫之兵以攻齊方公子遂弑君立
宣公行父不能討反為之再如齊納賂焉又帥師城莒
之諸鄆二邑以自封植其為妾馬金玉也多矣是亦公
孫𢎞之布被王莽之謙恭也然則小亷乃大不忠之節
[045-6b]
乎時人皆信之故曰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夫子不然之
曰再斯可矣此言微婉葢曰再尚未能何以云三思也
使能再思不黨簒而納賂專權而興兵封植以肥己矣
不得其解者乃云思至于三則私意起而反惑誠如其
言則中庸所謂思之不得弗措也管子所云思之思之
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吳臣勸諸葛恪十思
者皆非矣然則以三思稱季文子者亦左氏之流也夫
  改火
[045-7a]
鑽燧改火四時而五物焉朱子謂夏火太盛故再取此
意料之言耳先王取火法五行也春行為木榆柳色青
以象木也木生火夏行為火棗杏色赤以象火也火生
土季夏行為土桑柘色黄以象土也土生金秋行為金
槐檀色白以象金也金生水冬行為水柞楢色𤣥象水
也四時平分而夏乃有二焉何也土位在中宫而寄王
於四時季夏者土之中位故月令於仲夏之後列中央
土素問謂之長夏是其説也統之則為四時分之則為
[045-7b]
五行五行各七十二日土分王於四時之末各分十八
日合之亦七十二日總五行之七十二日合三百六十
而成一嵗也慎十四五時先祖留耕公教説如此且云
見宋儒某書今不能記其為何書何人也
  子見南子
子見南子子路不悦子矢之辭亦甚昭矣而後世王符
劉子𤣥猶有異説雖朱子謂矢為誓否謂不合理不由
道亦淺之乎觀聖賢矣孔鮒云古者大享夫人與焉於
[045-8a]
時猶有行之者意衛君夫人享夫子則夫子亦弗獲已
矣欒肇曰見南子者時不獲也猶文王之居羑里也天
厭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厭也合二説而觀之則
矢者直告之非誓也否音否塞之否古者仕於其國則
見其小君子路意以孔子既不仕衛矣而又見其小君
是求仕不説者不説夫子之仕非不説夫子之見也子
直告之曰予道之不行其否屈乃天棄絶也天之所棄
豈南子所能興而吾道頼之行哉見之者不過答其禮
[045-8b]
耳如此則聖賢之心始白而王符之徒亦無所吠其聲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
今之説者不意舜之作樂至於如此若如其説則孔子
之視舜劣而小之甚矣且孔子嘗曰樂則韶舞又曰韶
盡美矣非不知韶也非不知舜也舜之大聖其樂盡美
固其所也而曰不意非小之乎譬今有二士一有文名
一素無積學有聞而登髙科聞者以為固其所也素無
[045-9a]
積學而登髙科人必曰不意至於如此也使舜而非聖
則曰不意作樂至此盛可也其説病甚矣按古注相傳
謂不意齊之作樂至此耳葢舜為君夔典樂則其盛宜
也君非舜工非夔而忽見於齊廷詫齊也非詫舜也此
一説也或曰齊之田氏乃舜裔舜以揖遜有天下而田
恒乃弑其君故孔子聞韶而嘆曰不意盛徳之後而乃
簒弑乎有所感也此又一説也
  不觚
[045-9b]
古者獻以爵而酬以觚説文所謂鄉飲酒之爵也博古
圖載其制云觚口容一爵足容二爵韓詩外傳所謂三
升曰觚是也腹之四稜削之可以為圓故史記云破觚
而為圓也足之四稜漢宫鳳闕效之以為角文選云上
觚稜而栖金雀也下為四象禮所謂象觚也此所云觚
皆酒器也後世以木簡謂之觚急就章所謂急就竒觚
與衆異陸士衡文賦云或操觚而率爾是也孔子所嘆
之觚則酒器而非木簡也何以知其然以觚為簡起于
[045-10a]
秦漢以後孔子未嘗見之也又以勢言之酒觚可削而
圓木簡不可削而圓也木簡而規圓之豈不成趕麵杖
邪是以知孔子所歎葢酒器而非木簡也然則孔子何
以歎也曰古人制器必尚象以一觚言之上圓象天下
方象地且又取其置頓之安穩焉春秋之世葢已有破
觚為圓者矣徒取其利于工之易鑄而不知失其象便
于人之易持而不計其頓之危也孔子于獻酬之際見
而歎之其事雖小而輕變古制不師先王已有秦人開
[045-10b]
阡陌廢井田焚詩書尚法律之漸矣與春秋大復古而
譏變法同一㫖歟
  去喪無所不佩
王逸曰行清潔者佩芳徳光明者佩玉能解結者佩觿
能决疑者佩玦故孔子無所不佩也
  夫子與㸃
四子侍坐而夫子啓以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葢試言其
用於世者何如也三子皆言為國之事答問之正也子
[045-11a]
路乃率爾以對先蹈於不辭讓而對之非禮矣夫子哂
之葢哂其不遜非哂為國也曾晳是時手方鼓瑟而心
口相與曰夫子其不悦于為國乎又見赤與求之答夫
子無言竊意夫子必不以仕為悦矣故一承㸃爾何如
之問從容舎瑟而試問曰異乎三子者之撰葢逆探夫
子之意也夫子云亦各言其志而㸃乃為浴沂詠歸之
説葢迎合之言非答問之正也夫子以行道救世為心
而時不我與方與二三子私相講明於寂漠之濵而忽
[045-11b]
聞曽晳浴沂之言若有獨契其浮海居夷之志曲肱飲
水之樂故不覺喟然而嘆葢其意之所感者深矣所與
雖㸃而所以嘆者豈惟與㸃哉至于三子出而曽㸃後
葢亦自知答問之非正而䝉夫子之獨與故歴問之而
夫子歴道三子之美夫子豈以忘世自樂為賢獨與㸃
而不與二三子哉後世談虚好髙之習勝不原夫子喟
嘆之本㫖不詳本章所載之始末單摭與㸃數語而張
皇之遺落世事指為道妙但欲推之過髙而不知陷于
[045-12a]
談禪其失豈小哉程子曰子路冉有公西華言志自是
實事此正論也又曰夫子與㸃葢與聖人之志同便是
堯舜氣象又曰上下與天地同流且天地同流惟堯舜
可以當之曽㸃何如人而與天地同流有堯舜氣象乎
且聖人之志老安少懷安老必有養老之政懐少必有
慈幼之政非隱居放言亦為政之事也㸃之志與聖人
豈若是班乎此言或出於謝上蔡之所録非程子之言
亦不可知縱真程子之言吾亦闢之矣程子之賢不及
[045-12b]
孟子孟子曰琴張曽晳牧皮者孔子之所謂狂也㸃也
人品之髙下孟子已有定論且與琴張牧皮為伍琴張
牧皮又可與子路冉有若是班乎嗟乎今之學者循聲
吠影徒知聖人之所與而不知聖人之所裁也孔子曰
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自陳
歸魯欲裁正之者正為晳輩惜乎不知所以裁㸃之事
而徒傳與㸃之語使實學不明于千載而虚談大誤于
後人也朱子晩年有門人問與㸃之意朱子曰某平生
[045-13a]
不喜人説此話論語自學而至堯曰皆是工夫又易簀
之前悔不改浴沂註一章留為後學病根此可謂正論
矣吕與叔程子之門人而上蔡之友也其詩曰可憐曽
㸃惟鳴瑟獨坐春風詠不休又曰終日孔門無一事只
輸顔氏得心齋又因程子吟風㺯月之言而演為心齋
之説心齋乃荘子之寓言此詩不惟厚誣曽㸃又嫁非
于顔子矣其去竹林七賢南朝八逹者幾希審如是何
不徑學荘列而學孔孟孔孟固如是乎夫子歴聘卒老
[045-13b]
於行荷蕢晨門長沮桀溺植杖楚狂之徒非笑譏諷而
夫子之轍不囘而佛肸公山之徒召亦欲徃豈以不仕
為髙者耶充㸃之志而不知聖人之裁則與桀溺之忘
世荘列之虚無晉人之清談宋人之禪學皆聲應氣求
響合影附不至於猖狂自恣放浪無檢不止也鼓之舞
之流於異端而不覺者豈非堯舜氣象一言為之厲階

  陳恒弑君
[045-14a]
孔子沐浴而朝於義盡矣胡氏乃云仲尼此舉先發後
聞可也是病聖人之未盡也果如胡氏之言則不告於
君而擅興甲兵是孔子先叛矣何以討人哉胡氏釋之
於春秋朱子引之於論語皆未知此理也岳飛承金牌
之召或勸之勿班師飛曰此乃飛反非檜反也其從容
君臣之義雖聖人不過是也慎按孔子時已致仕家無
藏甲身非主兵何所為發必欲先發是非司冦而擅殺
也聚衆則逋逃主也獨徃則刺客靡也二者無一可焉
[045-14b]
而曰先發後聞謬矣疑者謂胡氏之失耳詳考胡氏此
言見於春秋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之傳引孔子此
事而繼之曰鄰有弑逆聲罪致討雖先發後聞可也葢
指宋陳三國之君移兵以討州吁為言而非謂孔子也
若可以先發孔子當先為之不待後人之紛紛也
  史魚尸諫
史魚以尸諫衛靈公虞世南夢進讜言於唐太宗忠臣
之竒節史冊之異聞也
[045-15a]
  上達下達
君子上達謂士人君子學成行尊優入聖賢之域故曰
上達小人下達謂農工商賈各治其事遂其終身之業
故曰下達○君子上達公卿大夫明明求仁義也小人
下達農工商賈明明求財利也君子小人位有不同上
下相須故皆曰達若凶人為不善不敗則亂烏能達乎
  禹稷躬稼
論語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孟子云禹稷三過門而不入
[045-15b]
或疑禹未嘗躬稼稷未嘗三過門不入是不然皆紀實
也書云禹曰予乗四載隨山刋木暨益奏庶鮮食予决
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
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葢禹為司空稷為田正益為虞土
田山澤鳥獸魚鼈其所掌也是三人均主水土治水之
役所當偕行孟子云益掌火烈山澤而焚之是益偕行
之證也山海經廣都之野有后稷之迹是稷偕行之證
也而尚書之暨益稷尤為明證禹過門不入稷豈獨入
[045-16a]
乎稷躬稼而禹以非田正坐視乎三人同受舜命必同
寅協恭豈如後世避侵官離局之嫌乎
  桓文譎正
五霸莫大于桓文桓文之事莫大于㑹盟㑹盟之舉莫
大于葵丘踐土然葵丘之㑹定太子以安王室公義也
故曰齊桓公正而不譎踐土之㑹挾天子以令諸侯私
情也故曰晉文公譎而不正此宋横浦張九成之説殊
為理長集注所言雖皆二公之事乃其小者爾當表出
[045-16b]
之聖人復起不易斯言矣
  無為而治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揚子法言或問無為曰奚
為哉在昔虞夏襲堯之爵行堯之道法度彰禮樂著垂
拱而視天民之阜也無為矣紹桀之後簒紂之餘法度
廢禮樂虧安坐而視天民之死無為乎荘子曰無為也
則用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
人貴夫無為也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是下與上同徳
[045-17a]
下與上同徳則不臣下有為也上亦有為也是上與下
同道上與下同道則不主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
為而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嗚呼荘揚二子之言可
以發夫子未盡之藴矣使夫子九原可作亦必以其言
為然矣當合而觀之
  匏𤓰
吾豈匏𤓰也哉言匏苦而人不食之非謂匏不能飲食
也植物之實何物能飲食哉左傳曰匏不才於人共濟
[045-17b]
而已正與孔子之言及詩匏有苦葉相合
  八士姓名
大理董難曽見宋人小説周有八士姓名八人而叶四
韻伯達伯适一韻也仲突仲忽一韻也叔夜叔夏夜音
亞一韻也季隨季騧隨音馱騧音窩一韻也周人尚文
於命子之間亦緻密不茍如此
  用我吾為東周
明道先生曰吾其為東周乎葢孔子必行王道東周衰
[045-18a]
亂所不肯為也亦非革命之謂也伊川先生曰東周之
亂無君臣上下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言
不為東周也二程之言如此因論曰周轍不西王綱解
紐孔子作春秋托始于平王葢傷東周之衰也詩亡而
後春秋作孔子刪詩于王風首録黍離其詩曰悠悠蒼
天此何人哉傷興復之無人也録變風于鄶下曰誰将
西歸懷之好音其心未嘗一日而忘西周故又曰彼美
人兮西方之人兮其在雅之詩也曰大東小東杼軸其
[045-18b]
空雪山王氏曰平王遷于王城此大東也敬王避子朝
之難又去王城而入成周此小東也東而又東澤為束
薪而道為茂草西方益逺矣其在論語則曰吾不復夢
見周公其在中庸則曰憲章文武又曰文武之道布在
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夢周公欲行周公之道也憲章
文武欲舉其政也其心豈一日而忘西周耶故公山不
狃以費叛佛肸以中牟叛孔子皆欲徃究而言之不狃
叛季氏非叛魯也子之欲往安知其不欲因之以張公
[045-19a]
室乎按左傳吳将伐魯叔孫轍助之不狃曰非禮也君
子不以所惡廢鄉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不亦難乎
其不忘故國如此則其以費叛也正欲張公室也佛肸
之中牟亦猶不狃之費矣或曰傳者謂興周道于東方
是乎答曰是未喻乎字之微㫖也其微㫖若曰如有用
我吾其肯為東周之微弱偏安而已乎當是時東周之
臣如宰咺家父容悦之臣也非安社稷者也萇𢎞城成
周有安社稷之志者劉康公成肅公有安社稷之功者
[045-19b]
也未及乎天民大人也惟聖人有過化存神之妙撥亂
反正之才必欲挽東周為西周也或曰不狃佛肸皆以
叛書何也答曰論語之書豈孔子自作哉門人弟子之
筆也魯人知有季氏而不知有魯公久矣况知宗周乎
仲由冉求在四科之列而為季氏聚斂且助之伐顓臾
况其下乎左傳之言曰家臣而欲張公室罪莫大焉是
以黨惡滅君為功反以張公室為罪其書不狃佛肸之
叛曷怪乎觀書者當求于意外不然紙上陳言矣
[045-20a]
  梁惠王遺事
梁惠王謂孟子曰晉國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
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注疏及朱子注皆不詳按
戰國策甘茂謂秦王曰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梁君
伐楚勝齊制韓趙之兵驅十二諸侯朝天子於孟津後
子死身布衣而拘於秦又蘇秦説齊閔王曰魏王擁土
千里帶甲三十六萬恃其强而㧞邯鄲又從十二諸侯
朝天子以西謀秦秦用商鞅計以言佯尊而驕之魏王
[045-20b]
乃廣公宫制丹衣柱建九斿從七星之旗此天子之位
也於是齊楚怒伐魏殺其太子覆其十萬之軍魏王大
恐跣行而東次于齊然後天下乃捨之當是時秦王垂
拱而受西河之外不以徳魏則所謂天下莫强者伐楚
勝齊㧞邯鄲也所謂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即所謂秦王
垂拱而受西河之外也惟徒跣而次于齊布衣而拘於
秦史記及司馬公通鑑皆不載無以見其實事關係亦
大且可合孟子之書宜書之
[045-21a]
  子思子語
子思子云君子以心導耳目小人以耳目導心即孟子
小體大體之論
  霸伯同
論語憲問篇註曰霸與伯同長也左傳成公二年齊國
佐對晉人曰四王之王也樹徳而濟同欲焉五伯之霸
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黄震曰天下之主謂之王諸侯
之長謂之伯此指其定位而名也以徳方興而為天下
[045-21b]
所歸則王平/聲轉聲而為王去/聲王政不綱而諸侯之長自
整率其諸侯則伯入/聲轉聲而為伯去/聲皆有為之稱也正
音為靜字轉聲為動字以此證之左傳四王之王上如
字下音旺五伯之霸上伯字入聲下霸字去聲王字無
别體故同用王字伯字有霸字為别體故上用伯下用
霸左傳不惟文精用字亦不茍矣註疏未發明故特著

  賢聖之君六七作
[045-22a]
朱子註云由湯至於武丁中間太甲太戊祖乙盤庚慎
按尚書無逸稱殷之賢君曰其在太戊其在髙宗其在
祖甲又總之曰自殷王中宗及髙宗及祖甲及我周文
王茲四人廸哲以祖甲與中宗髙宗並稱而不言太甲
則祖甲並美二宗而賢於太甲明矣以祖甲與周文王
而並言則其賢益明矣朱子稱殷之賢君獨不及祖甲
何哉予詳考而思司馬遷作史記未見古文尚書乃取
國語帝甲辭之一語而衍之曰祖甲淫亂孔安國注尚
[045-22b]
書遂以祖甲為太甲甚矣安國之愚也不信經而信史
不信周公而信司馬遷即使祖甲為太甲無逸之書何
以置祖甲於中宗髙宗之後言之至再其序皆然周公
不如此之顛倒也朱子不稱祖甲者葢亦信史記及孔
安國之過也王伯厚曰祖甲之賢與髙宗侔在殷亦當
稱宗特以世數未及祧期而殷亡故不及崇宗號耳此
説得之
  志至氣次
[045-23a]
志之所在氣必至焉故曰志至氣次至者至到之至而
非極至之至次者次舎之次而非次第之次也思氷而
寒思火而熱此志自内至而氣次焉之驗也驚而汗出
哀而淚下此志自外至而氣次焉之驗也以文觀之則
曰至曰次似志甲而氣乙也以氣驗之豈志甲而氣乙
云乎公孫丑不達實以為甲乙之差故復有問而孟子
有志壹氣壹之辯亦既曉然矣今之説者猶以至次為
甲乙則公孫丑之問為是而孟子之言虚矣
[045-23b]
  配義與道
孟子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朱子注云配者合而有助之
謂近髙泉謝氏云合字是也而有助字却非謂其有彼
此之分也文公此解縁信師説太過延平先生云配是
襯貼起來又云氣與道義一滚出來一滚出來之説極
精而襯貼起來之説欠瑩文公語録云配義與道不是
兩物相補貼只是一滚發出來此説極精則解配字只
消一合字足矣不應并取補貼之説而添有助字也曰
[045-24a]
有助則又似兩物相補貼而與一滚出來之意異矣余
謂髙泉之説善矣張子曰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
吾其性程子曰天人一也更不分别浩然之氣乃吾氣
也又曰天人合一已是賸一合字其言妙得孟子配字
之㫖余子積性書有云氣嘗輔理之美矣理豈不能救
氣之衰乎羅整菴云不謂理氣交相為暢如此嗚呼是
即合而有助之説之病也
  置郵傳命
[045-24b]
孟子置郵傳命古註置驛也郵馹也或問余驛與馹置
與郵何分别乎余曰考之説文馹傳也驛置也置緩而
郵速驛遲而馹疾也置有安置之意如今制云日行一
程郵有過而不留之意猶今制云倍道兼行左傳楚子
乘馹車㑹師于臨品之上又祁奚乗馹而見范宣子又
子木使馹謁諸王又云吾将使馹聘問諸晉以上馹字
見於左傳者四條皆言速馳之意後世不達馹字之義
而吏牘俗書又以馹為驛之省文本朝刻春秋大全皆
[045-25a]
認馹為俗書省文盡改左傳四馹字為驛作者之精意
隱矣○漢制四馬髙足為置傳皆君與大夫所乗其行
安舒故不得不遲一馬二馬為軺傳軍書使命之用故
不得不疾漢文帝自代來乗六傳車亦取其速○驛與
馹二字於文義為小異混而不分則解經皆謬矣元許
白雲曰馬遞曰置步遞曰郵葢想像妄説初無所祖不
思古注郵訓為驛若是歩遞字何以從馬乎
  廛字義
[045-25b]
鄭司農周禮注曰廛市中空地無肆城中空地無宅者
即今之虚也説文市物邸舎曰廛即今人浮鋪也此極
明析矣陳相之滕願受一廛使其有肆有宅豈得奪人
之居以處他國乎日月所經之道曰辰又曰躔亦從廛
葢辰為天壤亦如地上城市之空地此尤可證
  氓字訓
氓之為字从亡从民流亡之民也周禮凡治野以下劑
致氓以田里安氓以樂昬擾氓以土宜教氓又云新氓
[045-26a]
之治注新徙來者也若是本國之民已授田矣又何必
以田里安之已安土矣又何必以土宜教之乎以詩與
孟子證之尤可驗詩曰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
來即我謀送子渉淇至于頓丘此葢氓之離其本土而
淫于外州者也孟子陳相自楚之滕願受一廛而為氓
此葢去其本土而占籍於他國者也又曰天下之民皆
悦而願為之氓若是本國何得云天下之民若是本民
又何得稱氓乎
[045-26b]
  立賢無方
孟子言湯執中立賢無方者亦何取其義至於窮旦夜
之思而汲汲若是乎葢嘗考之虞夏用人止於世族左
傳八元八凱則髙陽辛之才子史記禹稷世系同所自
出孔安國書傳以益為臯陶之子臯陶則髙陽氏才子
庭堅也周之家法以親親為重以異姓為後武王兄弟
九人若魯衛管蔡霍曹郕郜皆列為顯諸侯召奭亦以
同姓為上公雖凡民之俊秀論於王朝不過州閭族黨
[045-27a]
之官出長入治之職如三公吕望六卿蘇公諸侯三恪
之外異姓僅此矣逮至春秋孔門髙弟仕者不過家臣
一有所進則謂之逺間親新間舊矣葢其一時之弊周
公諒亦知其未廣矣故日夜之所思惟以湯之立賢無
方為中道今觀商書一則曰敷求哲人二則曰旁招俊
乂伊尹萊朱巫賢傅説諸大臣非以親舊以其賢也葢
主於立賢則有徳是親固不間親之情主於親則未必
皆賢且妨賢之路矣信矣立賢無方為不易之中道而
[045-27b]
周公徃徃言之亦未得盡行其志也何以知其然也管
蔡之叛雖未發而周公明哲豈不能逆知之周公知之
而亦難於言葢言之必不用管蔡當時習俗已久必謂
周公間親間舊而忠言反為薄論孟子所謂周公之過
不亦宜乎者正此之謂也武王數紂之惡曰官人以世
此豈獨紂之罪自唐虞以來已如此矣武王雖惡紂之
官人以世而已不能改積習之常久則難變也故曰周
公亦未得盡行其志也孟子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将
[045-28a]
使卑踰尊疏踰戚以今言之國君用賢亦何不得已之
有葢尊者親者未必賢必進疏逺之賢而用之則尊與
戚之黨嚻然而議是其時積習使然也若在今日則朝
釋耒耜暮登槐衮人亦安之矣又通論之魯之三桓鄭
之七穆楚之昭屈景其子孫盤據苗裔嬋嫣雖貪如狼
狠如羊蠢如豕虣如虎皆用之而當時秀民才士屈於
族姓而老死田野者不知其幾矣惜哉至秦用客卿漢
用刀筆而此弊始除迨東晉六朝又踵其弊南之王謝
[045-28b]
北之崔盧雖貪狼蠢虣皆據顯位謂之華腴膏粱南之
并韶北之侯景亦憤族姓之下而至於作亂景在江南
求娶於王謝不得乃按劍曰㑹須令吳兒女作奴雖其
凶悍出於天性致亂亦有由矣然則湯之立賢無方豈
非萬世君人相國之第一義乎
  周公思兼三王
孟子云禹惡㫖酒云云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宋儒
註云或謂各舉其盛亦非也聖人亦無不盛此言是也
[045-29a]
但引其端而不竟其説愚謂孟子此章専贊周公事業
之盛非贊三王也葢言周公欲兼三王之事以相天子
然禹之大功在治水周公時無水可治則法禹之惡㫖
酒好善言也湯之大功在伐桀救民周公則無桀可伐
則法其執中立賢也文王至徳則以服事殷今無殷可
事則法其愛民求道也武王之大業在伐紂救民今紂
已伐矣則法其不泄邇不忘逺以廣守成之大業立太
平之基可也葢三王之治功為君道之極所以立後世
[045-29b]
相天下者之標凖也
  博約
博學而詳説之将以反説約也或問反約之後博學詳
説可廢乎曰不可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禮三
千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母不敬今教人止誦思無邪母
不敬六字詩禮盡廢可乎人之心神明不測虚靈不昧
方寸之地億兆兼照者也若塗閉其七竅折堕其四支
曰我能存心有是理乎
[045-30a]
  舜避堯之子
堯授舜舜授禹舜禹受堯舜天下非私也何避之有受
終於文祖受命神宗天之厯數在爾躬見於尚書著於
論語矣何至孟子乃有此論乎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
泰孟子既言之矣如其不當受則顯辭於庭何必俟君
薨而後避如其當受而偽為遜避則如曹操司馬懿鬼
蜮狐媚之術也而謂舜禹為之乎且堯舜不以天下私
其子恐以一人病天下也舜禹固私丹朱商均為一人
[045-30b]
之私徳而忘天下之大計又豈聖人之心乎今日方避
而明日偃然又來是何舉措乎至謂益避禹之子尤為
無稽禹未嘗禪於益孟子嘗曰唐虞禪夏后殷周繼矣
何其言之自相戾乎孟子於武成取二三策善觀孟子
者例是可也荀子云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此類
之謂乎
  瞽瞍殺人
問有所不必答不答是也答之非也不答可也兩兒論
[045-31a]
日孔子不答其事有無不可知傳之者正以見聖人存
而不論也孟子於桃應之問不答可也必再三言之愈
起後人之議是不若不答之為愈也予又思為之説曰
人之殺人者雖其凶悖然亦必有由非有犯之則有求
而不得也瞽瞍既為天子父尊之至誰則犯之以天下
養何求不得而殺人耶使瞽瞍而獸也則不可馴獸而
少有知則梁鴦之虎可媚也况亦人類乎即使其果殺
人則議貴之辟在臣下且然烏有天子之父一犯法而
[045-31b]
遽拘于狴犴親伏歐刀乎即使臯陶果執之舜可逃也
則大寶将安歸士師将何以自解於天下乎桃應之言
果如小兒之辯惜乎孟子不能如孔子之不應也
  尹和靖對髙宗
宋髙宗問尹焞曰紂亦君也孟子何以謂之一夫焞對
曰此非孟子之言武王誓師之辭也獨夫受洪惟作威
髙宗又問曰君視臣如土芥臣便可視君如㓂讐焞對
曰此亦非孟子之言書云撫我則后虐我則讐髙宗大
[045-32a]
喜嗚呼儒者對君之言從容中道若此所養可知矣近
世名公以道學自負一趨宣召對君自稱學生何以異
於野人哉
 
 
 
 
 
[045-32b]
 
 
 
 
 
 
 
 升菴集巻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