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20 懷麓堂集-明-李東陽 (master)


[063-1a]
欽定四庫全書
 懐麓堂集巻六十三
              明 李東陽 撰
 文後稿三
  序
   兩京同年倡和詩序
同年倡和詩若干首南京吏部侍郎梁公廷美與在朝諸同
年所作也公與同年在南京者七人㑹而有詩各八首太子
[063-1b]
太保吏部尚書倪公舜咨為序比公以萬夀聖節入賀京師
京師同年亦如南京之數㑹公於學士焦公孟陽之第公復
為詩其數如南㑹㑹者亦皆和之和之者其韻與數不必如
公惟興所適而止時予有期服不與㑹明日諸公以倪公之
簡屬焉方公之來知公者多惜其久勞於外而公獨以盛滿
自居蓋嘗指屈數計以為同藩之舉於郷者百有九人舉禮
部者十有三人禮部之士同為兩京給事者二十有三人多
者四十餘年少者二三十年今之在仕途者惟予一人而已而
[063-2a]
官至三品封及二代子有䕃孫有養有服食輿馬之奉
官曷嘗負予哉噫此士君子之素心而予所按以信公
之賢者也夫仕之境升沉高下逺邇勞逸各有不同而
士之所存不為之變惟知吾職所當盡視吾力之所得
為者而已若君子之交亦惟以德義功業相期勵而不
計其他苟徒以聚散疏數為欣戚者皆其細也然則知
公者之於公其猶不如公之自知已哉觀公之詩其所
為眷戀者固藹乎其厚所與期勵者又矍乎其壯而諸
[063-2b]
公之志於是詩也亦可以觀矣予既為序以久不作詩
故獨辭和章而公復不予置因畧次其首尾二韻附諸
巻末云
   戸部尚書王公之南京詩序
古者司徒主民職兼敎養司冦掌刑以弼敎二者異事
而實相須今之戸部專於養民無預乎所謂敎及其久
也人但視為財利之司不知其為民而設刑部與察院
理寺分為三法司但知為刑獄之官而於敎化尤不相
[063-3a]
渉雖身任其職者亦莫之知也夫外本内末舍彜敎而
任法律失古之意而狥時之見則户與刑者非特不能
相通亦并其所專務者而失之矣可勝嘆哉吾友王君
用敬起家大理評事歴按察副使為都臺佐督儲南京
巡撫貴藩又入為大理卿而後有南京户部尚書之命
敭歴中外徧閲所謂三法司者所領皆刑也其為政精
練法比識達體要而以平直恕易行之從容暇裕久而
不勌亦可謂有優為矣顧户部所掌必使民有定業而
[063-3b]
後可以責其賦役其綏撫之方會計之籍非諳練閲歴
之深且久者猝不能辨畱都之地有宗廟城闕百司庶
府祭祀禄給之用東南賦税多此焉供政出納之際必
假都臺之重專官特任與曹務相表裏而公實嘗為之
蓋已得其經制之概矣今以正卿長羣屬當全曹之寄
則其去彼而就此也就謂其枘鑿之不相入函矢之不
相為謀哉譬之醫焉攻炙與補益異術而皆生之道也
况當民窮財匱之時㑹計之中尤不可無撫綏之意苦
[063-4a]
鰓鰓然以斗斛尺度為有益於國則豈朝廷設官分職
之本心哉亦豈公之所自處者哉公舊僚少卿何公仲
衡輩暨部院諸公賦詩贈之請序於予予與公同出湖
藩又同舉進士知公之賢當優於是官也公之行方請
於朝得取道省墓此國家之殊寵郷邦之偉觀然君子
不以私廢公不以家事辭王事古之義也故先論其職
任之大而後及其私焉詩凡二十五首
   成國莊簡公輓詩序
[063-4b]
外舅成國莊簡公卒於南都公卿以下弔哭輓送官屬
部士哀號而攀慕以至窮簷委巷童兒婦女亦辦香束
楮私祭而對泣其能詩者則賦為執紼之歌京師聞之
和者亦衆噫何其感人之深如此哉公奉英憲兩朝之
命在畱司者三十有三年以愛君憂國為懐以養兵卹
民為務以通今博古禮賢下士為文温言和氣誠心直
道不為矯異詭激之行故人始疑之中信之終而念慕
之愈久而不能忘揆理度事有不求而自得者也夫人
[063-5a]
之心術事業必久而後見於世子産之治鄭其初政有
弗便者民蓋將甘心焉既久而頌之不衰曹參之相漢
始若不事事清静寧壹之效其後民乃歌之彼騁力舞
智以毆時誑俗苟取聲譽於旦夕之間逮其智窮力困
掩䕶藏匿之所不及叢怨積怒極而後發焉挺刅之相
仇瓦礫之相報者亦有之矣然則人之賢不肖固若是
殊而若公者豈易得哉宜其人之不能忘而歌頌碑誌
之作有不容己也公與予先公為文字交折節忘勢視
[063-5b]
猶兄弟絲蘿之好蓋凡三致然諾歴十五年而後成焉
其道義之相孚肝腑之相託雖桓氏之於鮑宣季氏之
於孫明復有不是過獨區區髫丱之年羇旅之迹有未
能盡其愚者以瞻望懸企之餘又不能為慿棺執紼之
舉聞人之哀之其能恝然於中耶公賜葬於昌平北澤
山二王墓次其子輔既嗣封爵又繼總留務方以清慎
謙抑不改其父之政家規手澤殆於是有徵焉予故因
其請而序之公諱儀字炎恒加太子太傅贈特進光禄
[063-6a]
大夫左柱國太師莊簡其賜謚也
   送都御史陳公之南京詩序
屬者留臺告闕吏部簡於衆得二人以請刑部左侍郎
旴𣅿陳公德政實值允命拜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以
行舊侍郎滿九載者或加禄或復官猶未盡擢公未五
年而遽擢二品殆常格所不及顧公舉天順甲申進士
自吏部而南專領刑獄囘翔郎署間久乃授浙東一府
數載而後得擢歴雲南陜西布政遷副都御史巡撫河
[063-6b]
南又數載而後被召然則今日之進宜也非過也豈惟
公哉予同舉進士者其始固多滯也資至而後舉望積
而後擢未嘗有超捷僥躐之跡今兩京臺省聨翩而進
一嵗之内遷至數人而為官之長者合前後計之蓋十
有餘人矣校之疾行躓歩彼不足而此有餘者亦詎非
盈虧謙益之理固然乎哉此猶以資格論也公在刑部
務持法為郡守務愛民出入臺省則兼行而並用其敦
實之心恒久之行積而至於今日出廷薦而簡帝衷者
[063-7a]
非過也亦宜也公所代洛陽翟公廷瑞為南京刑部尚
書翟公所代浮梁戴公廷珍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公
所代吳興閔公朝瑛為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皆同年
也積而久久而遷出入之均勞交承之相須又孰非理
之同然者哉且北曹雖繁所領不過一事南臺雖簡而
職司紏察百寮庶府之政未始不得言有不止於刑獄
之間者必其訊鞫明允足以止暴亂彈紀公當足以厭
人心論議正大足以禆國政然後為稱以公之賢為之
[063-7b]
刑惡有不平而論惡有不正者哉
   茶陵譚氏族譜序
吾茶陵譚氏舊有譜累代多缺元至正間處士漢章修
之國朝洪武間訓導𢎞敬又修之今行人司副玉瑞又
修之而其譜始備蓋自唐咸通間有可奕翁者居州之
上塘其孫三人五代時仕於馬氏長金吾將軍進頗進
頗之孫二人居茶郷之大傳分東西泒東泒為處士全
忠又六世為處士儒儒之子為石礱知縣宋徽宋徽之
[063-8a]
子三人長邦達邦達之子五人其一出繼下市其四各
自為泒次泒為評事朝弼又七世為處士原和始遷於
毗塘又三世為處士錫是為玉瑞之父以高年例賜冠
服後以玉瑞貴贈承事郎行人司副而譚氏始顯此譜
之所以修也蓋自宗法不行於天下士大夫始以家譜
代世本然惟其族之賢者有之及泒演而指衆亦惟其
人之賢者而後不廢顧兵燹之摧剥道途之遺失或郡
得一族焉或族得一人焉其幸存而未冺者誠不可以
[063-8b]
忽而視也夫譜存則祖宗之名系行業皆可考而知可
據而守孝弟之心不容以不生念祖修德顯親揚名之
行有不容己者其於倫理名教實亦有助焉知存者之
有助則知亡之者之不能無責也世之亡其譜者不能
以盡責而亦有不足責者然則不于士大夫之賢其誰
望乎譚之以國氏邈矣譜所及載如金吾之世曰進鴻
進峰者已不可知邦達之世其曰必達上達者後皆弗
嗣而大傳之西泒亦不復振東泒之盛亦惟于毗塘之
[063-9a]
泒乃得貴且賢如司副者不可謂不難矣然則及此而
修之推究據守以圖廓大司副之責誠不容以不盡此
譜之所以修也由此而推之則凡為譚氏之後者亦豈
可以忽視之哉吾州之望稱陳譚周李予與周給事鼎
生於京師陳氏侍郎琬僉都御史瑶居全州御史銓居
永州皆在外地其顯於本郡者惟譚氏爾山川風氣之
相通閭里婣戚之相屬有不能恝然於懐而譚氏舊娶
於李及於今日婚婣不絶因以司副之請序其譜而歸
[063-9b]

   壽冢宰尹氏序
古之大臣必其德望足以表朝署才猷足以經邦國而
又夀考康裕歴試而久任則其勲業乃可以大見於世
然蚤仕者多不至顯庸晩達者不能無日暮途逺之嘆
故忠願有餘而日力每不足其弗稱者固不論也豈不
難哉公在正統間舉進士為給事中已偉然負公輔之
望十餘年而至吏部其仕可謂蚤矣歴事累朝階躋極
[063-10a]
品謀謨廟堂進退人物為國家天下重者二十年天下
之士自州縣以至公卿不出於所銓注者蓋亦無幾其
閎才碩德之見於用亦久矣及謝事之日首尚未頒居
藩會之地饗山林之樂優遊泮奐俯仰自得又二十年
如一日每冡宰告闕大夫士之公薦於廷私議於家者
往往及公使其果及則固不必安車而行禮杖而朝出
入居起綽乎其有餘力而荏苒侵尋竟莫之致於是公
之所養益深而所積者益厚矣若公之精鑑强記當籍
[063-10b]
數名閲時雖卑官小吏乆而猶識其面其所評隲以為
窮通顯晦者騐之於後如燭照蓍卜未始不合暨其老
也猶能先事而度刻期而中聞者皆駭且服之故雖深
藏静蓄不必再試於天下而志氣之完固神采之充溢
占諸壽祉殆亦有徵焉且公之予龍繼舉進士嘗官至
侍郎今其孫繼祖以䕃為中書舍人箕裘之業固於是
在則公之輟鞅掌之勞以成鞠育之效者其為得失亦
較然明甚又何名秩勲業之足計哉抑古之論福者先
[063-11a]
壽後富而不言貴今以貴頌人則諛以富頌人則陋惟
壽之為頌則義歸於正君子之所以得為凡所與厚者
皆然也然則予之於公寧獨在衍聖二公之後哉是為

   益陽劉氏族譜序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益陽劉君廷式為族譜以請於予
曰願為憲序所以作之意按劉氏之先本出南昌有伯
川者仕元為翰林學士出守常德因流寓桃源元末兵
[063-11b]
亂伯川之子明逺偕其六子徙益陽入國朝遂定居焉
少子崇賓為郷飲大賓崇賔之子綱憲父也以子貴累
贈大理左寺丞自憲而上得五世五世而上其名與字
蓋不可得而知也其所謂五世者或為農或為士皆隠
於郷而未有仕者然其生平履歴婚姻墳墓之詳則無
有不知者也夫五世者身之所自出也其先又五世之
所自出也而有知不知之異者此譜之所以作也且子
孫之於祖父世漸逺則其勢漸疏故為服制者至四而
[063-12a]
限論世澤者至五而斬君子之情豈不欲窮其所自出
哉顧於勢有不得不然者耳其勢之所至非惟不得為
服乃或至於名與字皆不得知為子孫者其容以但已
乎譜之作所以推本及始舉其勢之所不得為以伸其
情之所得為者也歐陽氏之譜以五世蘇氏之譜以六
世蓋取諸四世之親而各為首尾逓相聨絡以至於無
窮者其情與世而為之者也今天下非士大夫家莫知
為譜幸而有之乃或牽合附會冐他人之祖考而不知
[063-12b]
其非則雖炫於一時而不可傳於後世其弊有甚於無
譜者是譜固不可無而亦烏可以易為哉劉氏之族自
漢以後為賜姓所汨往往不能辨若欲旁引而曲附之
無所不可而益陽之譜乃止於五世五世之上則固曰
不得而知也此其敦本務實豈非譜之善者乎且族之
盛衰視子孫之賢否而譜之存不存亦係焉憲起進士
在内臺為名御史在大理寺為名丞激揚之力平反之
惠召募巡撫之績簡聖心副公望者方隆而未艾譜之
[063-13a]
作固於是乎始亦其所恃以為重者也若其祖父之懿
範雅操見於傳封章命秩載於乗而皆於譜乎觀為劉
氏子孫者尚慎守而善繼之亦豈徒知其名字履歴之
粗而止哉
   壽祭酒羅先生七十詩序
予同年進士在翰林者冰玉羅先生年最長先生以南
京國子祭酒來考績不及國門二百里即抗疏請老而
去予輩嘗以書遥餞之而未有賦者迨歸泰和六七年
[063-13b]
年既滿七十時予在告累月求去不可得又不能倡而
賦之比先生以詩至謂平生無外慕而於此有不能忘
情者諸同年聞之蓋爽然自失也既閲歳乃合賦而遥
夀之予既次來韻二章又序所以賦之意以謝不敏於
是先生之年又加一矣方先生之壯齡强仕高談雄辨
動以古人為凖視天下事無不可為經帷國學力深而
效遠資格之淹滯道里之䟦渉又交阨乎其間其所以
攄志騁力於功業之途者殆無幾也及乎奉身而退葆
[063-14a]
光藏名目不視書簿之辭耳不聞敲扑之聲深居簡接
孤吟獨眺俯仰左右無所郷而不適雖嵗月流邁齒髪
變易人事之代遷者雜然而不齊環視内顧而吾之所
有固在也是其展布於前者其勢常不足㳺衍於後者
其地若有餘果孰使之然哉夫自履祥迪吉之説不行
於天下功名福祉或以為造物所忌故世之負才抱德
大行而顯施往往不良於厥終此其言不幸而中君子
有不能廢者今先生才有遺藝行有遺業深藏厚積反
[063-14b]
諸身而求之綽然而有餘向使其快志遂氣惟所欲為
而莫之道今日之夀亦未可知也持此校彼豈無得失
多寡之足論乎若槩以為天道之難知物理之不可推
則亦過矣且先生有子六人孫四人承顔候色養志繼
業乃人之所恃以為壽而尤不能備者此則天倫之樂
非富貴爵禄之比外慕不足道先生之壽其誠有樂於
此乎又聞楊文貞公嘗夢鶴入其庭先生之生額有一
痣觀其貞心潔操鍾靈應瑞盛鳴乎文章之世高舉乎
[063-15a]
山林之境其於壽不益有徵也哉諸詩有言鶴事者予
故先之以正義而附及之詩十首太子太保刑部尚書
閔公而下皆同年其二禮部尚書張公而下則其郷人

   壽舅氏劉公八十詩序
人之志氣壯則健老則衰惟武事為尤甚然非閲歴諳
練之深且久則雖有才諝亦無以自見於世斯二者恒
不能以相合况或限於資格或不為人所知蚤達而驟
[063-15b]
陟者殆不多見及其老也或㩀鞍上馬以示可用而時
已不逮矣豈不惜哉吾舅氏叅將劉公年躋八十而耳
目精力矍鑠不少衰毎劇談高論凡南蠻西戎北狄之
道里形勢馬軍歩隊之進止城守野戰握竒出正之機
變如掌指數計畧無凝滯其於所謂才諝志氣者蓋兼
有之顧承藉世䕃階累級積年踰五十而出試邊閫歴
守寧夏二城又十年而得甘肅叅將一年而遂致事中
間䟦渉之日多而展布之時少使其徘徊跂望少待而
[063-16a]
不去則分閫授鉞之任猶可坐而致而公又不屑比當
疆圉多事老兵退將往往起而承任使領行陣與少壯
者齒公亦無復置意其間元戎列侯欲訪之而不能致
也於是謀有遺智勇有遺力深居燕息優㳺容與於都
邑㕓市之中識者蓋深惜之然回視曩昔同年而生並
命而出覆車蹶馬相尋而不絶者亦瞠乎其不相及矣
故纓弁介胄之家論恬退者必歸之而亦羡其福壽之
得於天者在此而不在彼也公七十時大夫士多賦詩
[063-16b]
為壽東陽實序首簡今公壽益高公卿之賦者益衆乃
復取而序之詩之義或最其戰伐之勞或侈其官閥之
盛或稱其謀勇志氣之美而所以為壽者則同賢子順
孫皆加於舊則前序所未悉也東陽自叨禄秩以來吾
母夫人已弗逮養雖以先公之壽不過古稀惟吾舅巋
然如靈椿古栢孤存而獨茂俯仰外内不勝肝腑肉骨
之感又豈直如諸公之羡慕而止哉
   春雨堂稿序
[063-17a]
静逸先生嘗謂詩與文各有體而每病於不能相通意
若非予鮮可與言者予憮然感之夫文者言之成章而
詩又其成聲者也章之為用貴乎紀述鋪敘發揮而藻
飾操縱開闔惟所欲為而必有一定之凖若歌吟咏嘆
流通動盪之用則存乎身而高下長短之節亦截乎不
可亂雖律之與度未始不通而其規制則判而不合及
乎考得失施勸戒用於天下則各有所宜而不可徧廢
古之六經易書春秋禮樂皆文也惟風雅頌則謂之詩
[063-17b]
今其為體固在也近代之詩李杜為極而用之於文或
有未備韓歐之文亦可謂至矣而詩之用議者猶有憾
焉况其下者哉後之作者連篇累牘汗牛充棟盈天地
間皆是物也而轉盻旋踵卒歸於澌盡冺滅之地其卓
然可傳者不過千萬之十一而已豈不難哉且今之科
舉純用經術無事乎所謂古文歌詩非有高識餘力不
能專攻而獨詣而况於兼之者哉先生自為諸生時所
為詩文已逈出流俗及以省元及第入翰林居史職益
[063-18a]
肆為宏衍優裕之言既乃刋落華靡澡雪鈆黛深造逺
詣超然有獨得之妙蓋其初詩主少陵文主昌黎後則
專尚太白六一間以其所自得者參之他於諸子百家
之行非惟有所擇而若有弗屑焉者及其章成而聲協
足以上鳴國家之盛而下為學者指歸其可謂一代之
傑作也已孔子謂有德必有言先生之儉德雅操清心
寡慾名滿天下位甫及四品未嘗幾㣲見言面端居静
守終其身而不少易故發而為言質諸其内可以無愧
[063-18b]
所以勸得而戒失者施之天下亦不可無而體裁之善
又不俟論也知言者尚於是觀之先生嘗自輯其詩若
文若干巻題曰春雨堂稿其子中書舍人爰并其續稿
若干巻將板刻以傳於是天下學者蓋望之久矣先生
諱釴字鼎儀静逸其所自號蘇之太倉人天順甲申進
士官至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讀憲廟時為東宫講官今
上即阼進經筵日講年止五十與修撰張滄洲先生同
郷同進同以其學鳴而皆未究其藴以没天下共惜之
[063-19a]
滄洲之詩刻於淮安予既序其端矣然則於先生其容
以已乎哉若曰我知言如先生所云者則予不敢以自
謂也
   甲申十同年詩序
甲申十同年圖一巻蓋吾同年進士之在朝者九人與
南京來朝者一人而十會於太子太保刑部尚書吳興
閔公朝瑛之第而圖焉者也圖分為三曹自巻首而觀
其高觀多髯髯强半白䄂手右向而側坐者為南京户
[063-19b]
部尚書公安王公用敬微鬚髪頒白鳶肩高聳背若有
負而中坐者為吏部左侍郎泌陽焦公孟陽微鬚多鬂
白毵毵不愛櫛面骨稜層起左向坐右手持一册册半
啟閉者為禮部右侍郎掌國子祭酒事黄岩謝公鳴治
又一曹微鬚頳面笑齒欲露左手握帶右向而坐者工
部尚書郴州曽公克明虎頭方面大目豐凖鬚髯微白
而長左手携牙牌右握帶中左坐者閔公也白鬚黎面
面老皺兩手握帶中右坐者工部右侍郎泰和張公時
[063-20a]
達無鬚頳面聳肩袖手而危坐且左顧者都察院左都
御史浮梁戴公廷珍又一曹為户部右侍郎益都陳公
亷夫者面微長且頳眉濃鬚半白稍右向而坐為兵部
尚書華容劉公時雍者面微方而長鬚鬂皓白左手握
帶右手按膝而中坐予則面微長而臞髭數莖白且盡
中若有隠憂右手持一巻如授簡狀坐而向左居巻最
後者是也十人者皆畫工面對手貌槩得其形模意態
惟焦公奉使南國弗及㑹預畱其舊所圖者而取之故
[063-20b]
僅得其半而已是日謝公倡為詩吾八人者皆和焦公
歸亦和焉以年論之閔公年七十有四張公少二嵗曽
公又少二嵗謝焦二公又少一嵗劉戴陳王四公又逓
少一嵗予於同年為最少今年五十有七亦已就衰追
憶曩時之少者壯者使猝然而逢之若不相識也然則
今日之會豈徒然哉唐九老之在香山宋五老之在睢
陽歌詩宴會皆出於休退之後今吾十人者皆有國事
吏責故其詩於和平優裕之間猶有思職勤事之意他
[063-21a]
日功成身退各歸其郷顧不得交倡迭和鳴太平之樂
以續前朝故事則是詩也未必非寄情寓意之地也因
梓而序之以各藏於其家閔公名珪張公名達曽公名
鑑謝公名鐸焦公名芳劉公名大夏戴公名珊王公名
賦陳公名清今各以次舉而予則太子太保户部尚書
兼謹身殿大學士長沙李東陽賔之也進士舉於天順
之八年會則於𢎞治十六年癸亥三月二十五日越翼
日乃序
[063-21b]
   夀工部尚書曽公七十詩序
予同年進士年踰七十者吳興閔公朝瑛泰和張公時
達今年工部尚書郴州曽公克明始躋七十於是二長
者帥諸少者具觴酒賦詩成帙以賀於其家時閔公以
太子太保為刑部尚書張公為工部侍郎台州謝公鳴
治以禮部侍郎掌國子祭酒事南陽焦公孟陽為吏部
侍郎華容劉公時雍為兵部尚書浮梁戴公廷珍為都
察院左都御史益都陳公亷夫為户部侍郎暨公凡九
[063-22a]
人今之言執政者必曰六部都察院而九人者一時分
職徧布其間蓋自登科籍以來歴三朝四十年更出迭
入而後得此固以為難且所謂九人而躋七十者乃得
其三其難尤甚故其所為賀者不以爵而以齒而詩之
次第席之先後亦以齒也夫士之仕於朝苟不出於㨗
徑躐等必累任積級而後獲躋顯位故爵與齒常相應
而不相逺公歴工刑吏三部屬官又嘗以通政領誥籍
太僕掌馬政亦兵之事則所謂六部者已預其四閲歴
[063-22b]
既深而勲績亦久矣且古之論政必詢事而考言循名
而責實故或畧細而舉大日計或不足而嵗計則有餘
今枚數而舉指屈而計凡獄訟之斷决資品之釐正戎
功馬數之勾穉以至於工作器物出納修治百凡之用
擇才而任之容亦有繁簡異宜左右之不相有者考公
之所嘗試有公望而無私負也則其累積之極以至於
此也豈易而得哉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論以予觀之同
遊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間恃才
[063-23a]
數夸聲譽善始而不令終者亦多矣然則篤厚易直持
恒守儉由壯及老而不少易如公也者其齒尊而爵貴
豈非有以稱之然歟今日之賀固非不以爵而亦以其
德也唐之香山宋之睢陽歌詩燕會皆出於休退之後
諸公當盛時居顯位方與公合志協力為國家耆俊為
天下用故其詩多和平豐裕之辭為今日道者予與公
望湖南不得歸使他日獲遂優暇往來都邑間所為倡
和當不止此故為諸公序之而不敢以少而辭云時𢎞
[063-23b]
治癸亥六月二十三日也
   茶陵譚氏族譜序
譚於茶為望族余曽譜其系於行人司副矣及讀先國
史集其序西郭之支泒里居書香宦轍為較著過宋司
空相國處堯墓又有關西尚有子孫賢之句余益羡譚
氏之其發也逺其流也長郡以譚為右而西郭其譚之
翹楚也會韶僉判時中南寧令時用以譜蠧欲梓馳書
請序余維譜者紀世族昭世德世族者易而靡定如天
[063-24a]
道之運行於上寒暑往來剥復相繼世德者㩀而可久
如原泉之流行於地江淮河漢今古不息理數應爾大
抵氣厚者發必暢根深者枝必榮是以古之君子必敦
德以綿族誠如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譚氏孝行忠
貞世堅其節秉禮和義世篤其修以故唐咸通間鼻祖
可奕而下三世得金吾將軍進頗兄弟三人衍十八𢎞
𢎞伸長子全仁派居清水由清水而城南而星沙昭港
住址叠遷在宋不數世成進士者十八人其尤著者彦
[063-24b]
成翁世勣立朝勁節建炎初封端潔公贈延康殿大學
士蒙松栢有心於嵗寒始見璠璵至寳豈烈火能遷之
宸褒郡祀郷賢第一十六世為釋褐狀元提舉用式以
其子昭寳中理宗神童科上第早世疑城南舊宅不利
占徙城西西郭之發祥蓋昉諸此至十八世為郷舉武
昌教授印南南之子湘州刺史天佑此其顯於元者也
國朝洪武間十九世為乙丑進士中書惟善又一世為
處士德明後以子貴贈其子為戊辰進士大理正卿璧
[063-25a]
兄子為郷魁祭酒子發廬州教授子高又一世為行舉
任本州訓導惟仁越二世即今時中時用也後先濟美
宦武繩繩而弁冕時髦噪聲萟林積行待舉者更駸駸
乎未有艾焉先集之序西郭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其
洵然歟余與譚氏通家聲氣應趾美前言且樂誌其盛
為厥裔敦忠教睦之一助因允兹請用弁其首云
   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馬公輓詩序
鈞陽馬公為南京大理卿時喪其先公後歴官若干年
[063-25b]
累贈先公為今官本朝文臣之盛於斯為盛而所以慕
其親者益深諸卿士以公之故嘗為先公哀輓之詩積
為若干篇蓋皆尚書以後所得者東陽比得而盡觀焉
噫何其感人之深至此哉夫自虞殯之歌肇於春秋之
世若薤露蒿里各有所施漢魏故事惟大臣之喪則有
輓歌然皆用於轝紼之間所以嘆光景感情事其意一
也馬公雖老韋布而以子貴贈至一品則用大臣之理
固宜顧其没已久其哀有窮恒俗常例之所不必備而
[063-26a]
作者方殷繼者未巳則又人之所難寧非有以致之然
乎予聞公剛介特立信義孚於郷事親恭順視疾居喪
曲至勞戚友愛諸弟必均其産至於周貧極難皆極力
為之是其積德累慶不在其身而在其子孫乃有閎才
碩德耆年宿望極一代之盛如少師公者則能亢其宗
而顯公之名然則朝野道路此人人之所羡慕而嘆悼
之不置蓋非特光景情事感激於一時者之為也詩之
作向非有以致之曷為其然哉彼導轝執紼徒為文具
[063-26b]
者其所哀之人以澌盡冺滅而不復存矣而况其辭哉
公有子四人長文玉次文麟次少師公名文升次文馭
孫十一人某某曽孫幾人蓋所謂在其子孫者乂如此
然則所謂羡慕而嘆悼者寧有既耶東陽之舉京闈少
師公實以御史監試事後獲同朝甚久故辱以是詩見
屬謹稽其先德而序之
   夀方石先生七十詩序
𢎞治甲子春正月二十二日禮剖右侍郎掌國子祭酒
[063-27a]
事方石謝先生夀七十吾同年在朝者以例賦詩為夀
蓋自己未之嵗至於是凡三焉先生舉天順甲申進士
成化間歴翰林侍講家居且十年𢎞治戊申以史事召
旋擢南京祭酒致仕歸又十年而有今命中間出與處
之迹相半古之所謂仕優而學學優而仕者殆兼之矣
至是而德並成望亦日益重天下之言達尊者必歸焉
山斗之仰不獨於諸生然也夫所謂老成人者其詩書
已稱之蓋非宿學耆德無以為政法之蓍龜教化之標
[063-27b]
凖是不可以汎得而易視必養之於數十年而後得一
二於千百斯人之夀實天下之所為重也故平格之文
殷純嘏之保魯見於簡篇歌咏之辭亦惡可少哉方先
生之再召也抗章引避至於再三而朝廷遣使敦迫加
官示重迨其踰年復請而留之愈堅任之愈專比又以
考滿封其二世而特追旌其祖母為節婦以助風教出
於常典之外今先生耳目聰明志氣强毅雖内懐謙抑
而不獲自遂風節之所振勵教澤之所漸被文章之所
[063-28a]
賁飾者與嵗而俱深然則先生之夀固係乎天下而非
一郷之父兄一官之長伯比也昔有虞氏養國老於上
庠養庶老於下庠歴代因之以為盛事是學校固貴德
尚齒之地况儒師之官手握教化身備齒德而先生者
豈非朝廷之所宜優而公卿大夫士之所同重者哉况
同時並進有通家之誼稱兄弟如吾徒者哉詩之作雖
私例而公言之朝著臺省之間為衣冠故事可也先生
晩得子及孫各一人皆在故里他日俾取是詩而誦之
[063-28b]
寧獨非侑觴稱夀之一助也哉
 
 
 
 
 
 
 懐麓堂集巻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