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04 景迂生集-宋-晁說之 (master)


[016-1a]
文集卷第十六
   嵩山景迃生晁說之字以道一字伯以
 記
    榮伯樓記
武安鼓山藩其前太醫山殿其後紫山岌其左
百尖山峘其右 㕒&KR0886崒駱馹連属若断而續
薄于太行其中大川四五小川七八逹于漳入
于河凡趙國之建郡縣皆在桑枣平墅未有武
安比冝夫人物擅山川之秀多聞人乃自古寂
[016-1b]


寞無傳至於今何邪或曰武安之水多伏流非
若淮濟之類中伏而卒大發其伏遂絶不出矣
得非其故歟或曰非也有人焉象其山隠水伏
不自表襮世人未之知尒予求之扵古得髙行
一人曰臺佟孝威得大儒一人曰馬光榮伯榮
伯隋開皇中六儒之冠也其五人者或死或逐
獨榮伯顯文帝幸國子學榮伯以慱士升坐講
禮甚洪贍論者莫測淺深當時以次論難者十
餘輩皆一時碩學之士也山東三禮學自熊安
[016-2a]
生後唯宗榮伯一人榮伯𥘉教授瀛愽間門徒
千數後多負笈從榮伯長安榮伯在囯子學数
年丁母憂歸武安故里以疾卒此非其人也邪
予旣以孝威名軒自致予之志又以榮伯名其
楼勸邑子知務學也邑子頋将曰馬榮伯死且
数百歲矣縣令賢其人想其風彩如在以其人
名楼而式之我輩苟自進與榮伯比豈不美㢤
徃時雖有一二人華吾邑而來者烝然秀出矣
若夫客至登楼四望如與榮伯逰而覺山川意
[016-2b]
象徘徊相髙者其樂又未易可道也元符三年
五月日嵩陽晁說之記
    娱山堂記
予讀謝康樂山居賦見其所稱杭頂葺館殷峰
啟軒呈羙表趣百種錯出若圖然輒歎夫境勝
扵情外有所慕而超然獨徃之願迨矣迨陶渊
明賦歸去来雖頗道山川登臨之勝及其所居
則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其深自爱者不過遶屋
之樹中園之𬞞且曰山氣日夕佳耳一何簡易
[016-3a]
耶何所往而不得其楽耶若渊明者真有楽於
山水而不待山水以為楽者也頋視康楽静壽
之徳不其慚歟塞北之狼山無岞崿峭蒨可喜
之姿令人矚寓惟是古昔干戈戰鬪之場與夫
沃盬之所棲界乎隂山羯胡之域非道家所謂
洞天福地而莫睹夫髙人隱士之遺躅壽草靈
獸亦未知或生焉孤宦逺客每覽夫四時積雪
而不勝飄零之感也潁川韓君表倅保州新其
堂瞰狼山而獨楽焉夫旣自得扵清音矣必欲
[016-3b]
極其志尚又取古今畫手隂嵓陽壑脫繪扵屋
壁朝夕寝食啟處便是山間不知狼山之果羙
惡 壁山之眞幻名之曰娱山堂得非有楽扵
山水而不待山水以為楽者歟君表少師諸孫
有别第在潁川嵩少箕隗乃其家山也𥘉仕杭
州幕府窮極呉越山水矣自杭来保塞乃不怒
憎而楽焉如此盖非厭常欣暫者說之早懐嵩
少卜築之志貧未能即日行也聞君表之新堂
恨不相與從容於其上敢辭拒不為之記崇寕
[016-4a]
二年癸未四月乙丑嵩陽晁說之記
    愛萱堂記
中山在戦國時近介於燕趙逺距諸韓魏其土
地不足以當十之一其積粟器械不足以當十
之二其君不知謂誰而足以強其囯其謀臣不
知為誰而相與致一時之盛其势隠然韓魏燕
趙之敵惜古史不存莫可得詳唐自天寳末大
河之北䟦扈不軌無復君臣逮夫廣明中和間
義武王處存者乃獨效微忠扵盜賊﨑嶇之際
[016-4b]
盖常山之靈常衛之徔陶唐氏為侯國時故都
自有所資也㢤 本朝名公偉人作鎮光輝曄
曄接躅雄天下不特號天下勁兵處自忠献魏
公而来其治尚簡易敦大胡虜因知 王國之
尊慕徳懾伏而兵肅民安樂無事或苟失是選
則衆譁然跼蹐雖勞無𥙷朝夕箕櫛視一小侯
無異失 朝廷所以倚重之意以故魏公之績
繪諸丹青鄉人庙祀歲時唯謹不懈其所建閱
古堂亦雄天下彼江湖淮漢間非無危楼傑觀
[016-5a]
擅山川之麗環竒清之賞而於是不得亢其傳
也江夏黄公鎭治數月作堂於閱古之東南棟
楹梴桷則不敢移前人而名之曰爱萱堂惟公
自登進士第即顯於 朝蒙 累聖之知日侍
太夫人食飲康強如壮年不惜金帛重賞勸功
前日疲駑亦克拳扞蹶張無一飯無賔客徔容
文史歌詩壺觴之適凡其施為舉措獨得扵
上心良可楽矣尚何所事而萱之愛㢤豈非公
之所楽者衆能知之而公之所憂衆不足以與
[016-5b]
知乎且自謂所治未至簡易敦大而恐古今聞
人之羞乎不然小物也公亦愛之而不忘乎不
然則衛之詩人所思者自有所在而傳者謬曰
令人忘憂也邪嵇叔夜之爱吾萱者狂矣復何
足道哉客或以是意請扵公公曰吾園中多萱
耳吾不知其他說之聞而歎曰偉㢤記之以待
知者崇寕二年癸未夏六月戊辰承議郎知無
極縣事兼兵馬都監武騎尉賜緋魚袋晁說之

[016-6a]
    王氏雙松堂記
昔夏后𥘉都陽城南踰洛陽百里而逺成湯遷
亳殷東踰洛陽五十里而近皆舍洛陽而不都
周興武王既定鼎郟鄏厥後召公宅洛邑周公
營成周其意盛矣而成王卒不果遷逮夫宣王
中興自鎬之洛狩于圃田及于敖山因以朝諸
侯車攻之詩作焉豈不欲成周召之志歟且宣
王嘗狩于岐而石鼓之詩亦偉矣夫子乃舍而
不錄得非岐之狩為常而東都之狩非常乎惜
[016-6b]
夫宣王卒亦不果遷也至平王是遷而周衰矣
尚復何言唯是三代之盛所遺而不饗者氣象
轇轕輪囷鬱然發而不施山含輝而餘秀川澄
渊而軼潤草木得之異態日新其在風俗逸豫
安舒特冝搢紳先生潛飬之適也盖自李耳為
周柱下史而来風流髙矣而逺不勝道姑以近
世三人者識之唐盧仝之隱不資嵩髙少室之
雄而近在城闕之中草屋数間閉門不出者以
歲紀論㣲韓愈殆莫知其賢哀帝時宰相楊渉
[016-7a]
之子凝式扵學無不通嘗諌其父亡唐而復臣
相梁不淂志因陽狂一時終五代賢者誅戮不
自保之際逸楽白首其中盖有大過人者觀其
丹青遺像知其為偉丈夫而筆墨之妙凛然生
氣猶在也自慶暦来康莭先生卲尭夫貧居天
津之南獨明先聖之道不老不釋卓然振千古
之絶學頗苦志著書而精深難窺矣 天子嘗
命之官不得辭而身不出公卿大夫楽徔之逰
而莫能名其噐既死而名益髙夫此三人者唯
[016-7b]
洛陽之冝也所謂逸豫安舒之風盖可觀已嗚
呼名有帝王山川之勝而實冝夫髙人處士之
奉坐通四海九州之湊何其盛哉以故公卿大
夫功成得謝危楼傑觀水竹花卉之麗甲天下
而不以為侈繩樞甕牖之生終日欣然亦自以
為得孰非所冝者王君聖徒庭鯉世為洛人躬
築别墅建春門裏植雙松以自見其志因以雙
松名其堂日與平生故人徜徉圖畫壺觴之楽
四方之賓客如歸焉靡不適可且自歎曰吾老
[016-8a]
矣恐不得如吾松之壽也而吾之志則不可不
著之異日於是懇予文以記於石予因道古今
之所以然者書之使後之逰者得以賞焉崇寕
四年四月十七日嵩髙晁說之記
    傳易堂記
古者六藝之學必謹師授術/一作其稱是人經明
有家法至東都猶甚嚴也魯商瞿子木受易孔
子五傳而至漢齊田何子装漢之易家盖自田
何始何而上未嘗有書魏管輅謂易安可注者
[016-8b]
其得先儒之心歟古今學者咸謂卜子夏受易
孔子而為之傳然太史公劉向父子班固皆不
論著唐劉子玄知其偽矣是書亡不傳於今今
號為子夏易傳者崇文緫目亦斥其非是而不
知其所作之人予知其為唐張&KR1249之易也是子
夏亦未嘗有書而以易之道教授西河其後汾
晋之間易以故特盛歟漢自田何授東武王同
洛陽周王孫丁寛齊服生四人者乃始為之傳
矣然王氏周氏服氏書各二篇丁氏八篇亦不
[016-9a]
過訓詁舉大義云耳豈為巧慧組繡之靡也耶
而易家著書則自王同始同授淄川楊何所謂
易楊者是也丁寛授碭田王孫王孫授沛施讎
東海孟喜琅邪梁丘賀三家又皆列扵學官最
為盛矣其弟子顓門者衆厥後又有東郡京房
之學亦得立而學官則自楊何始又其後有東
萊費直之易有沛髙相之易唯傳民間此三家
者雖户牖不同而堂奥之安則一也盖皆兼三
才而備錯緫極变通焉房謂其學即孟氏學相
[016-9b]
自言出於丁将軍詎弗信耶惟費氏之傳晚而
益盛東都陳元鄭衆馬融鄭玄荀爽魏王肅王
弼皆其人也自肅而上莫敢悖其所傳唯弼年
少厭舊喜新乃一切擯棄師法攘荘老恍惚虗
無之論專扵人事以怏後生耳目而稱為易之
妙乃不知易之奥妙自有所在而無用荘老汨
之也譬如惰農乞市以飽而弗顧南𤱔之可耘
耔惜哉易之雜乎荘老而專明人事則自王弼
始易家乃始失其所傳焉梁丘施孟三家於是
[016-10a]
乎亡扵晋而孟氏京氏有書無師矣属江左祖
尚玄虗弼之學滋得以盛然其𥘉虞翻傳其家
五世孟氏之學為時推重晋王庾雖喜清談而
專立鄭學于寳輩猶不忘乎京氏而孫盛詆弼
之傅㑹浮麗又已力矣宋元嘉欲矜學校之盛
而王鄭両立逮顔延之為祭酒而黜鄭置王齊
之學王遂大盛陸澄貽王儉書云易自商瞿之
後雖有異家之學同以象数為宗數年後乃有
王弼之說王濟云弼所誤者多何必能頓廢前
[016-10b]
儒予賞味其言未嘗不三歎息之也時王儉在
位善澄之言扵是學者畧知鄭矣至梁何胤之
徒又竊釋氏空有所能異端而誇於弼斯又弼
之罪人也其在河北諸儒則專祖鄭氏所謂衣
冠禮楽盡在中原者此亦其躅也不幸隋興縉
紳學士反浮麗是慕弼之學遂為中原之師而
唐因之於是乎易家古法始泯滅無聞矣然隋
汾晋之間有仲長子光関子明王仲華王通輩
傳易自有指歸不失乎古得非子夏之遺風㢤
[016-11a]
盖漢嚴君平揚子雲魏管輅晋郭璞孫登隋関
朗唐僧一行玄眞子張志和其扵易又特最深
矣是謂一世偉人非有所待而興亦莫得而沮
溺之也至 有宋華山希夷先生陳摶圖南以
易授終南种征君放明逸明逸授汶陽穆㕘軍
脩伯長而武功蘓舜欽子羙亦嘗徔伯長學伯
長授青州李之才挺之挺之授河南邵康節先
生雍堯夫惟康節先生天資旣卓越不群而夜
不施枕惟易之學者三十年其兼三才而錯緫
[016-11b]
変通之妙始大著明矣自希夷而来皆未嘗有
書乃如子木子夏之𥘉歟有廬江范諤昌者亦
嘗受易於种征君諤昌授彭城劉牧而聱隅先
生黄晞及陳純臣之徒皆由范氏知名者也其
扵康莭之易源委𥘉同而淺深不倫矣華山舊
有希夷先生祠堂而种征君實関輔之望後之
好事者并以繪征君之像山中有隠者又知傳
易之所自而并康莭先生之像繪焉榜之曰傳
易堂遊是山者徘徊俯仰三峯萬仞之峥嶸&KR0886
[016-12a]
崒其意壮矣及登斯堂覩三先生之貌聳然加
敬逖觀上古聖人畫卦之本意而知夫防憂患
於㡬㣲身與易準則向之所攬者又将忘之矣
不亦偉乎是堂之傳其與山鎮俱不朽歟康節
先生之子伯温以說之服勤康節之學俾為之
記不得辭乃具道易之授受本末興廢淂失之
由以尊三先生之道亦且效藏諸名山之意云
大觀元年丁亥十有一月甲戌嵩山晁說之記
    蘭室記
[016-12b]
大觀庚寅白侯将 天子命於淮浙而道踰汴
絶淮渡揚子江又千里渡浙江逹于甬江其所
至則刺史縣令群有司莫不奔走迎候部使者
亦勤弗敢懈既至甬東乃獨揖予扵衆人中留
與之語意若有所向於予者既又兩訪予扵𬋩
庫之舍曰我京師有所居之室名曰蘭室非特
仰喬木脩竹而俯幽花恠石中有經史百氏之
書而緗帙牙籖也我之所以楽此者朝夕𧺫居
蕭然玩古自得視此数物猶善人君子而吾室
[016-13a]
乃芝蘭之室也子其為我記之予於是恐懼愧
汗辭甚力而不得免累日則自念曰侯之為人
異㢤特立而不懼者歟乃告侯曰蘭之為物乆
被誣而且難辨何則或者見楚大夫屈原侘傺
怫鬱之辭多以蘭為況乃曰蘭生荆楚江湖之
山非中州之所有不知詩易禮記左氏所載之
草木皆因其土物而致意焉非若後人徒逞浮
虗不根之語也則蘭為中州之物而曰國香曰
王者香矣此孔子自衛反魯見扵隠谷之中喟
[016-13b]
然長歎而為之賦猗蘭操者也予乆以是為蘭
之𬒳誣而莫或告焉侯曰是足以明吾之室也
侯又不知屈原之所賦者秋蘭也後之人則
菊秋而蘭春矣原又以木蘭石蘭稱今曾不辨
之生扵石與林之異也原於蘭則九畹而蕙百
𤱔蘭佩而蕙帶蘭不芳則蕙為茅是正蘭而庻
蕙也今則二物相貸而徃徃以蕙為蘭不知幹
一花者蘭而一幹叢花者蕙也其亦難乎侯曰
我未名吾室而先知此乆矣并為我記之頋予
[016-14a]
學迃而才踈荷 上㤙甚厚出罪籍而徔仕然
衆方悪斥之官長不憎則罵者㡬侯獨向之如
此侯其真識蘭哉室中所與居者果皆善士也
乃為之書侯 某字某五月壬子嵩山晁說之

    劉氏藏書記
漢承秦焚書滅學之後頼故老口所誦數得聞
先王之遺訓厥後廣開献書之路至武帝時外
有太常太史愽士之藏内有延閣廣内秘室之
[016-14b]
府雖盛矣然至武帝時乃大備著錄盖約法天
下不出一日之中而藏書掌固必待百年之後
也隋御府書所以特號稱最盛者以其平一南
北而坐兼南北朝之所有也夫縣官之势何如
哉獨扵藏書一事其勤如此况在學士大夫之
家邪劉歆自稱三代之書藴崇於家直不計爾
盖自楚元王而来世尙文雅而護都水使者又
復慱極群書無不充足而歆因得以誇邪昔人
謂三代仕宦而衣五代仕宦而食不知書又在
[016-15a]
衣食之上也都官劉公凝之卓行絶識不待老
而歸休廬山之下其遺子孫者無他物盖唯圖
已/而其子道原少而日誦萬言既長苦心篤志
無所嗜好晝夜以讀書為娱至扵不慕榮利忘
去寒暑司馬温公稱其精慱宋次道稱其該贍
范醇夫稱其宻緻則其所藏復藴崇而不計者
歟且嘗憤疾南方士人家不藏書矣則扵是盖
特加意焉者也公之子羲仲壯輿人視其邁往
不群而自處憚憚循約唯恐前脩之辱也徔仕
[016-15b]
四方妻子不免飢寒而敦然唯是之求索甚於
人之飢渴而赴飲食者則其所得不特𥙷其家
之未足而且有以振發國中之沈鬱也旣已踵
成其父十國紀年而身採周秦以遺文以為十
二國史嘗論著春秋矣而方且為周易之學則
其藏書豈特充牣篋笥而誇緗帙如愚賈潤屋
以金珠邪扵是謹識其所得書之歲月先後以
視子孫其意為不淺也乃俾說之為之記以載
扵目錄之上昔之時如任昉沈約輩號為藏書
[016-16a]
之家者今不復論而論諸 本朝如王文康𥘉
於周相世宗多有唐室舊書今其子孫不知何
在寕論其書之存亡而所有者書目一編使好
事者對之興歎也李文貞所藏旣冨而且闢學
館以延學士大夫不待見主人而下馬直入讀
書供牢餼以給其日力與衆共利之如此冝其
書永乆而不復零落今其家僅有敗屋数楹而
書不知何在也凡名公卿大夫儒林之士所有
之書往往随其人而逝矣傳諸再世者盖寡而
[016-16b]
况曾玄之守邪惟是宋宣献家四世以名徳相
継而兼有畢丞相楊文荘二家之書其冨盖有
王府不及者元符中一夕災為灰燼矣予家則
五世扵兹也雖不敢與宋氏爭多而校讎是正
則未肯自譲乃去年冬火亦吿譴不謂前日悲
愴痛恨乎宋氏者今自涕泣也嗚呼其不艱㢤
壮輿家扵廬山之陽寛閑之野不復有京師火
災之虞 上方興禮楽議封禅則又永不顧盜
賊兵甲之禍而劉氏之書與七澤俱冨矣後之
[016-17a]
人視予言而祗敬先徳不忘前日畜積之艱而
勉强學行則為書之榮也大矣㢤其書凡若干
卷云政和乙未七月十一日戊寅嵩山晁説之

    海榕記
東坡先生謫南海自廬山遇門下士玉澗道人
崔閑者命酒献酬淋漓之餘墮案上自然成根
柢輪囷之状取筆墨絪緼之偃然海上之榕也
復作海榕二字扵其下蕭散不飾實與畫稱其
[016-17b]
後閑舉以遺京師周侯髙魯王諸孫世則從周
侯得之乃懼夫觀者非所覯也屬嵩山晁說之
識之說之伏念九州之中山川草木皆出先生
之文章先生晚扵禹迹之外海嶠之上所得者
又如此恨不能從吾先生遊扵斯時也今日可
勝歎哉宣和二年庚子七月六日甲辰説之記
    鈍庵舊記
臨淄趙子和仁𥙿僻處鄉里不交當世風雨寒
暑晝夜一室中所學無所發施如前文人自名
[016-18a]
其所居之庵曰鈍庵遇嵩山晁説之扵京師曰
吾比捨所學而為黄帝岐伯之學為人脉薬𧺫
死雖善矣乃未能厭吾之心不自揆乃欲極乎
西方佛世尊之道而恨吾東州之所傳者近時
不祖逹磨之禅暨夫慈恩之名相賢首之法性
澄照之淨心所謂法華之本迹顯實湼槃之扶
律顯常者吾東州之人獨無分乎子嘗逰四明
遇天台老師数輩子旣學矣吾何不能學邪説
之於是乎謝之曰吾曹有此三千中一物之身
[016-18b]
㣲而昬散極為狂愚迷性垢心違理惡行必扵
二死五住者孰利而非鈍也邪盖惟佛之在斯
世也嘗有利根然灵山法華之席其衆已云鈍
矣所謂十地菩薩大阿羅漢者亦鈍也惟佛一
人得以利根聞然則奈此昬散而狂愚何曰惟
佛有法惟智者振出之止以止散而不狂觀以
觀昬而不愚所謂無量法門者畢於此二字而
莫之加也止則定觀則慧止則寂觀則照止則
断觀則智止則四時觀則八教止則般若觀則
[016-19a]
法華靡不圎通也止乃觀之止觀乃止之觀靡
不融妙止觀之門雖極乎三十有六而不過乎
三曰約行曰附法曰託事又不過乎二曰惟識
事曰實相理又不過乎一曰三千三千三諦三
觀派之彌合㑹之彌分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或
曰理有事無或曰事有理無或曰事理各有或
曰事理共有皆足以明三千之妙也於是乎有
性有脩有具有造各具互具遍具而一心三觀
三觀一心一境三諦三諦一境全無相境彂無
[016-19b]
縁智心佛與衆生三無差别也三千即空蕩一
切法三千即假立一切法三千即中玅一切法
徔假入空觀是謂體眞止是謂二諦觀是謂慧
眼是一切智是謂了因佛性是謂性量是謂所
趣是謂聲聞辟支佛是謂楽法意生身是謂寂
而常照法門身是謂無生是謂破見思感成般
若徳徔空出假觀是謂方便随縁止是謂平等
觀是謂法眼是謂道種智是謂縁因佛性是謂
性具是謂能趣是謂菩薩是謂三昧意生身是
[016-20a]
謂照而常寂相好身是謂無量是謂破塵沙惑
成解脫徳中道第一義觀是謂息二邊分别止
是謂正觀是謂佛眼是謂一切種智是謂正因
佛性是謂性徳是謂非趣非不趣是謂佛是謂
自性意生身是謂非寂非照而寂而照實相身
是謂無作是謂破無明惑成法身徳言乎般若
之脩則為宗為智為教為淨為法縁慈為真諦
為報身佛為正偏知為四枯為修徳非豎而豎
以攝經般若言乎解脱之修則為用為力為行
[016-20b]
為楽為衆生縁慈為俗諦為應身佛為應供為
四榮為化他非横而横以攝經淨名言乎法身
之性則為體為性為理為常楽為無縁慈為中
諦為法身佛為如来為非枯非榮為性徳即此
横豎雙非攝經涅槃夫性徳之性為眞性軌則
般若為觀照軌解脱為資成軌般若之脩為觀
照般若則法身為實相般若解脱為文字般若
觧脱之修為方便淨則法身為真性淨般若為
圎淨是三淨亦曰三涅槃亦曰三菩提惟是性
[016-21a]
徳修徳化他三諦以成不思議妙境有不思議
境則有不思議智惟智惟境惟境惟智以理觀
觀十境顯本寂三千以事觀觀十乗顯造三千
非但惟心亦乃惟色惟聲惟香惟味非但心攝
一切亦乃一切攝心而性惡以體之理毒以析
之四運以推之十如以思之四悉以觀之六即
以㑹之去丈就尺去尺就寸是之謂理具而全
具為造全造為変以成圓教則鈍與利何在邪
其曰藏教者其曰通教者其曰别教者皆不足
[016-21b]
以與此惟圎教之事也其别接通者圓接通者
圎接别者亦或庻㡬扵此乎其曰凡聖同居土
者其曰方便聖居土者其曰實報荘嚴土者皆
不足以與北此惟常寂光土之事也是事荆溪
嘗為李華言之梁肅又嘗自為統例其後士大
夫知之者鮮矣或知華嚴之頓而不知法華之
圓亦可哀也巳子知正乎智助乎情正乎本助
乎迹正乎正助乎依而知圎之有權偏之有實
則得於具而觀乎妄心或自一法入或自二三
[016-22a]
法入或法次第入或不次第入於其對轉兼具
四者之教賖促断伏四者之行開示悟入四者
之妙皆得扵四三昧而念念刹刹惟一常坐三
昧端身正坐猶如奠石上焉如空中風無依止
處下焉如宻室中燈照物明了身見及心三事
調適以上上智断下下惑利浄鈍穢利體鈍析
俱絶待矣且自言曰吾今此身至何位断何惑
證何理則吾言刋諸石為座右銘既自覺而又
覺乎東州之人則子和之逹孰禦哉宣和三年
[016-22b]
辛丑正月甲寅嵩山晁説之東里易堂記
    濯鳯軒記
周内史過曰周之興也鸑鷟鳴扵岐山以故古
岐州今為府曰鳯翔然得鳳之一則鳳過之得
鳯之二則鳯翔之自是而西二百里曰鳯州鸑
鷟山則名以大之者得鳯之三而鳯集之歟故
其驛曰鳯集驛又西而百有五十里曰成州鳯
凰山乃以鳯凰之正名名之則其得鳯之四而
鳯春秋下之得鳯之五而鳯沒身居之者不然
[016-23a]
何以又有潭曰鳯凰潭是其濯羽之所也若又
極乎西則濯羽弱水矣然則乾符中僧休夢扵
鳯凰山得一峯曰鹿玉山者乃杜工部賦詩之
鳯凰䑓也實有亭亭然臺之状可玩焉元祐中
王仲至侍郎據酈道元注水經以長舉之鳯凰
臺状如雙闕漢有鳯凰降焉者為正而偽之臺
并斥乎工部恐不得以彼漢瑞正吾周儀也且
異時而二地各以為名庸何傷乎天壌間以鳯
凰名䑓者尚多矣何必一之也哉今成州雖不
[016-23b]
得居仉池山之勝而西則雞頭山東則雞幘山
以屬乎鳯凰山亦國中冨乎山者也雞幘山或
名曰龍堂峽鳯凰潭或名曰萬丈潭若大雲潭
杜工部昔日所居之地新祠而奉之者也其扵
守居爲最近守居清心堂之背叢竹之面新有
軒乃以濯鳯名之近式乎工部之所居逺本乎
周内史之所志則吾州雖小而𥙿乎鳯翔而集
焉者居守可無自菲陋而楽斯志也已宣和四
年壬寅二月二十六日乙邜具官嵩山晁說之
[016-24a]

   清風詩十韻七首
    翰林學士晁 迥
仙馭来相慰解顔良㑹稀病蠲冝飬素趣遠欲
忘機懲躁寕無漸延齡或可祈影揺珠箔細聲
泛鈿筝㣲委佩餘班扇流驩入楚衣陶潜知夢
穏韓壽畏香飛氣爽蒼龍闕涼生白虎闈健資
雞距筆偷撼獸環扉松下琴心逸江東鱠縷肥
宿懐真隠處終約與同歸
[016-24b]
    翰林學士楊 億
素魄離箕舌鳴鳶載錦韜㣲涼生玉宇餘韻散
蘭臯竿轉相烏數厨揺翣脯劳渚蘋偏靃靡苑
樹更蕭騷五斗酲𥘉析三年翼自髙陶䆫時拂
祍楚榭正揮毫塵篋悲鸞扇雲帆戒鷺濤洞庭
驚木葉騎省歎霜毛勢好摶羊角心終憶蟹螯
泠然知有待仙冦異吾曹
    大理評事祕閣校理劉 筠
閶闔重門啟飛廉别館深歊蒸全已却雅興可
[016-25a]
能任雲起汾陽駕旌揺楚國心過蕭添爽籟拂
野蕩層隂夕勁淮陽桂晨棲越鄂衾登髙徔落
帽晏寢任吹襟珠網踈難掩銅鑪冷易侵急翻
池上葉遥送月前砧舞袖更囬態歌梁極緒音
最憐鵰鶚意瞬息度千岑
    太僕少卿直祕閣錢 惟演
溽暑迎秋盡涼颷逗曉廽起蘋初浙瀝獵樹更
徘徊欲引長烟素㣲飄畫燭煤墜桐侵玉井拂
柳度章䑓已覺雲翻動還驚月恍開鮫簾移亂
[016-25b]
影瑶瑟泛餘哀扇掩藏鸞羽荷傾側露盃正當
河左界不待雨東来自好摶垂翅寕勞起死灰
楚宫誰第賦宋玉正多才
    翰林學士李 宗諤
閑舘方回暑商飈乍應金天髙𥘉起籟松澹更
冝琴汾棹傳歌遠班詩託興深東陽仁自布西
顥氣還侵太液翻晴旭靈和亂翠隂舟輕飛燕
𬒮臺迥楚王襟阮嘯經時歇齊蝉度日吟愁生
孤戍角響續莫城砧空静消雲縷庭虗轉蕙心
[016-26a]
賢哉吉甫誦千載有遺音
    右諌議大夫薛 映
爽氣乗秋至凉飈蕩暑𥘉泠泠含逺籟摵摵動
輕𥚑翠幕波無際脩篁韻有餘潜驚塞草綠乍
拂井桐踈素髮悲郎将霜䊵感婕妤䆫光流熠
燿簾影亂蟾蜍塵襲青絲騎香飄紺憲車故宫
經馺娑别館度諸胥薄莫来金埒凌晨上玉除
寕同起窮巷睠欲賦愁予
    左諌議大夫張 秉
[016-26b]
何處來蘋末蕭騷盡四隣金莖吹曉露玉宇動
輕塵易水離歌闋齊䊵怨思新泛蘭迷舊澤落
帽㑹佳晨籬菊飄香逺庭梧墜葉頻㠶開五湖
客槎去九霄人曲浦鋪紋簟平蕪偃緑茵鴻飛
資羽翮鷹擊助精神山馭歸堪待琴䆫韻更真
披襟同楚榭千古自相親
    清風軒記
成州守居之東隅有軒曰清風叠嶂前後為之
屏几清風無時而不来也嗟夫囯中若此名者
[016-27a]
数千百處而多也實其而稱則惟吾郡也哉何
則吾郡漢武都郡之所領也有漢武都太守阿
陽李翕伯都竟寕四年之碑在魚竅峡其辭曰
民歌徳惠穆如清風昔人其本諸此而名斯軒
歟它邦安得而與㢤其所謂清風者何在豈不
在太守之徳惠乎且彼為何時李侯者乃能恭
其職如此今當何時為之守者苟不能宣布
上恩冝亦媿矣夫于時清風之生請言其状予
則不能然予祖嘗倡而作之矣属而和者六人
[016-27b]
曰楊大年劉中山錢司空李昌武薛尚書張宻
學其辭盛行於世著之西崑集今大夫學士或
不得而聞見謹因是軒而刋於石亦古之人藏
諸名山之意也且其唱和墨迹乃不在吾家而
藏諸楊氏無錫眷中今両浙不幸盗賊兇殘血
變江水不保是詩之能存也未必異日不託此
山城深靚無虞而傳焉或評諸公之詩曷為此
郡而作㢤予曰天下之清風一也風之為物非
若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而変有楚雲
[016-28a]
秦雲之異也盖天下之清徳一也其來居守者
或鞅掌不給或湮鬱無聊或覉旅去國之恨不
自勝一攬諸公之符采自澄其心思俄而穆如
之風獵鬢泛襟而鳯凰之山亦為爾歌吉父之
誦矣以御嘉賓以柔斯民亦以楽哉詩凡七首
如上宣 五年癸卯五月日戊午朝請大夫知
成州軍州事嵩山晁說之謹記
    發興閣記
唐成州治上祿縣同谷尤僻左杜子羙来自三
[016-28b]
川謂可託死焉未㡬土蕃之禍尤熾子羙不得
有其居而捨去予始因子羙之故居而祠之距
祠堂而南還十步有萬丈潭敕利澤庙惜也陋
甚白日必待燭入乃能有見且礙眉觸帽使人
俯不得仰又復有可歎者屋其山之羙正如據
要路而蔽賢掩善忌人出言而寢黙之予因正
其神像南向之位抗髙納明使青壁之嵳峩硊
磥直上千仞木章竹个皆出以効其峭蒨若一
日来自它方者而仍舊之三楹則稱地形而全
[016-29a]
民力也庙之東有地可建小閣以盡山川之勝
其南則棧道窈窕抵鳯凰臺望西崖以極白沙
渡實杜子羙入蜀之道也時方惡房琯而并棄
杜子羙使終身不復入長安則此道為可恨者
也北而水磑髙下相聞如笙鏞如鼓鍾不閒晝
夜則邦人安職楽生之具也逺而岡嶺星耕隴
𤱔棲粮則刺使縣令之尤所楽焉者也四時異
態虎巡鹿守猿猱騰倚以植僧居清淨之業盖
有不可勝言者彼四方㳺子假借須臾之適各
[016-29b]


隨所語而聞諸逺邇必得顧凱之宗處士乃可
圖畫而詩則絶筆於杜子美矣雖然陶渊明謝
康楽韋蘇州輩復生焉則不能自已扵斯也閣
今𥘉成予周覽而惘然自失不覺誦子羙萬丈
潭之詩曰造幽無人境發興自我輩一歎而三
致意焉則以發興名其閣復念此州自寳應𥘉
沒土蕃後三置行州𥘉在泥公山再徙寳井堡
卒治同谷得非有待扵此閣之建歟時方御名/太上
亂也杜子羙無以託廬而閱歲逮今承平之乆
[016-30a]
疇人子孫白首爼豆有終身不入城府者豈不
幸哉予将投劾東歸輒記諸壁間以視来者使
知昔人此日良可惜之所感而不惜登臨之費
云宣和六年甲辰三月二十四日壬申朝請大
夫知成州賜紫金魚袋昭徳晁說之記并書
    鈍庵新記
臨淄趙子和仁𥙿少力學御名/今上言行恐奕世盛
徳之辱乆不得調耻乎獨善則為黄帝岐伯之
學雖克起死而自謂隘也乃退而為佛學頗聞
[016-30b]
天台智者之教而歎曰聖師不可得而見矣願
得人師焉人師亦不可得而見乎顧無經師㢤
且復歎曰南山之律南宗之 與觀師之經基
師之經若論其在青齊濟岱間童 與知也唯
是天台智者之教曾無一人之近縁乎吾庵之
鈍名不亦稱乎宣和庚子夏京師遇嵩山晁説
之曰子聞天台智者之教冝以聞我則謹謝之
曰無状年過五十飄零甬江遇四明尊者法智
諸孫幸而知智扵灵山法華㑹猶見如𥘉而未
[016-31a]
散也則釋迦佛不滅而多寳佛塔亦在吾目前
而不沒赫然放大光明以照我身亦照子身我
之所及者亦子之所及也子無以鈍自屈且文
殊不識妙音三昧弥勒不識地涌一人善吉茫
然以弃鉢身子怖畏而却花子謂鈍乎利乎華
嚴日出建立法界彼鈍根菩薩乃扵般若有聞
焉而後入乎法界否則待法華乃入又否則待
涅槃乃入子謂利乎鈍乎法華開權顯實而華
嚴般若者皆吾法華之方便也前有無量義以
[016-31b]
導法華之言後有觀普賢行法以篤法華之行
法華乃徔三請四止示一佛乗火宅以接势力
窮子以誘聲聞薬草以歸大乗化城之有定繫
珠之無定髻珠之集功徳醫予之不集功徳皆
利乎鈍者也若常不輕菩薩與夫喜根比丘扵
一切衆生皆強毒之寕鈍而不利世固未嘗有
鈍者也同成一佛也彼維摩行乎非道仁王法
性五隂楞伽不思議熏不思議轉涅槃以衆生
為非衆生為衆生金光明無明故有占察法依
[016-32a]
妄心分别故有佛藏示相地持對教圓覺三觀
法楞嚴七推心皆不為利恨而興悲也自佛示
滅之後得斯㫖者曰龍樹菩薩立一心三觀是
謂妙境是謂妙觀由是而有天台教焉即三而
一名之曰止即一而三名之曰觀止觀者定慧
寂照智断之異名也一切佛法盡扵茲矣先是
南嶽禅師明不空如来藏具性具相智者因之
開門傾倉行大法施横該四教豎徹三境是謂
妙圓是謂妙中兼乎楞伽之変華嚴阿含之造
[016-32b]
大集楞嚴佛藏之具其要則三種觀法二種觀
境四種三昧得乎觀意證乎觀相其在四三昧
中覺意三昧百千三昧中法華三昧六波羅蜜
中禅波羅蜜則去丈就尺去尺就寸者也子根
利也請以法行入句句𧺫觀請修眞如觀證心
寂三昧鈍則請以信行入藕絲懸山請修唯識
觀證色寂三昧究觀智者之十境十乗在隂界
入心在煩惱心在病患心其扵四念處則在一
念無明心荆溪法師則唯在隂界入妙楽觀不
[016-33a]
出五隂輔行觀不出根塵一念厥後唯吾四明
尊者得之乃立觀妄心一法而不觀真心就事
辨所觀心自華嚴之頓以入法華之圎知起信
之圎適可為吾法華之别雖或有排之者卒無
以加損而乆益彰也大抵吾宗所以永異他宗
不容同世並語者其唯三千乎其唯觀具乎其
唯觀心乎唯三千則無法不備本寂三千事変
三千界界三千彼彼三千唯具則性具修具事
具理具造具変具各具互具偏具心攝一切一
[016-33b]
切攝心唯心則不知佛法太髙不厭衆生法太
廣而即一句一字一塵一沙皆入吾心以成法
界於是乎身與心息三者定内合調眠食二者
定外合調而性惡以體之理毒以析之四運以
推之三性以檢之四悉以派之六即以㑹之以
迷中一念為緫而理造事造三千為别或可修
或不可修心次第或不心次第泯絶華嚴之利
鈍是即金光明是即常寂光三千果成咸稱常
樂由是四土之儀亦待吾智者以出也子和乃
[016-34a]
請書之刻于庵壁以代坐右銘予言無一字出
予之私也何惮而不書宣和七年乙巳二月八
日庚申嵩山晁說之記并書
    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記
自古王矦将相而廟祀者皆乗時奮厲冐敗虎
狼死守以身為天下臨衝或巖廊嚬笑以治易
亂即危而安其在鼎彝之外而人有奉焉否則
賢守令眞為民之父母斯民謡頌之不足取其
姓以名其子孫乆益不能忘則一郡之邑祠之
[016-34b]
否則躬徳髙隱崇仁篤行若節媍孝女有功扵
風俗者一鄉一社祠之顧惟老儒士身屯䘮亂
覉旅流寓呻吟飢寒之餘数百年之後即其故
廬而祠焉如吾同谷之於杜工部者殆未之或
有也鳴呼盛矣㢤曰名髙而得之歟曰非也苟
不務實而務名則當時王維之名出杜之上盖
有天子宰相之目且衆方才李白而多之也是
天寳間人物特盛有如髙適岑參孟浩然雲卿
崔顥國輔薛據儲光羲綦毋潜元結韋應物王
[016-35a]
昌齡常建陶翰秦系嚴維暢當閻防祖詠皇甫
冉弟曾張継劉御名/今上虗王季友李頎賀蘭進明崔
署王湾張謂盧象李嶷之詩粲然振耀於世未
肯少自屈而人亦莫敢致之也非湜籍輩扵韓
門比然有良玉必有善賈厚矣韓文公之徳吾
工部也自是而工部嶷嶷絶去一代頡頏不可
揉屈之士而嶽立矣然猶惜也何庸李白之抗
邪昔夫子録秦詩而不録楚詩盖秦有周之遺
俗如玉之人在板屋則傷之也楚則僣周而王
[016-35b]
矣滄浪之水旣以濯吾纓雖濁忍以濯吾足㢤
李則楚也亦不得與杜並矣况餘子哉彼元㣲
之讒謟小人也身不知裴度李宗閔之邪正尚
何有扵李杜之優劣也邪然前乎韓而詩名之
重者錢𧺫後有李商隠杜牧張祐晚惟司空圖
是五子之詩其源皆出諸杜者也以故杜之獨
尊於大夫學士其論不易矣而在 本朝王元
之學白公楊大年矯之專尚李義山歐陽公又
矯楊而歸韓門而梅聖俞則法韋蘓州者也實
[016-36a]
自王原叔始勤扵工部之數集定著一書懸諸
日月矣然孰為眞識者靡靡徒以名得之歟唯
知其為人世濟忠義遭時艱難所感者益深則
眞識其詩之所以尊而冝夫数百年之後即其
流寓之地而祠之不忘也工部之詩一彂諸忠
義之誠雖取以配國風之怨大雅之羣可也或
玩其英華而不薦其實或力索故事之㣲而自
謂有得者不亦負乎祠望鳯凰䑓而臨百丈潭
皆公昔日所為詩賦之所也公去此而汗漫之
[016-36b]
逰逺矣哉而此邦之人思公因石林之虗徐溪
月之澄霽則尚曰公之故廬今公在是也予嘗
北至鄜畤觀公三川之居愛之矣而此又其勝
也不知成都浣花之居復又何如哉信乎居室
可以觀士也已同谷秀才趙惟恭捐地五𤱔縣
涑水郭慥始立祠而屬余為之記使來者羙其
山川而禮其像忠其文且知公自其十有一世
之祖恕予而来以忠許國矣則其所感者既逺
人亦逺而莫之能忘與夫王侯将相之祠未知
[016-37a]
果孰傳邪其像則本之成都之舊云宣和五年
五月己未朝請大夫知成州晁說之記并書
    宋成州淨因院新殿記
佛法自西來至秦鳩摩羅什而大矣什之弟子
曰生曰肈曰融曰睿號為関中四聖其後通教
則廬山逺公别教則少林逹摩玄教則天台智
者始若変見於什門之外而卒㑹帰焉無二無
别惟南山律師宣公為能體融之也南山上崦
天根下嵫地軸日月萬象生焉語其人則宣公
[016-37b]
是已其山之迤邐崷崪而西者是謂成州之諸
山後之人各以名名之其實南山之列也不知
在禹之山西經為何山歟扵是乎襲宣公之遺
風而佛刹髙下相望雖督府㑹郡不是過也州
治之所有淨因院者逺莫知其所自起也而耳
目之所及則佛殿修在唐長興四年其得今名
在晉天福三年殿𥘉三間歲乆而圮若俄頃摧
覆者是院受業比丘廣圎歎曰我雖不得與乎
雨花之席而幸生扵法華之後豈不聞佛種徔
[016-38a]
縁𧺫乎吾之次第縁若在此吾之四衆所縁縁
若在此則吾佛之増上縁在此其易故而新之
增楹三為五闢門所鄉之正位必有以加𬒳我
者此心既運而語猶未音無逺邇強弱咸 楽
布施者汲汲競後先也𥘉曰是役也不三年若
四年則不可而乃吿成扵累月之中山有異材
疑若鬼神之守衛而有待者衆願納諸斧斤而
巖阻溪拒無可徑術之繇及其首而舉之若一
葉然先是此院之東有大梵寺制度嶫然非此
[016-38b]
院之比而易為神霄玉清萬壽宫則稱有三大
像乃仆卧扵它寺寒廡敗席之下或者因果者
惨若疾痛之於躬也廣圎乃建飾于新殿恍如
此世界外東方八百萬億淨光莊嚴世界過去
諸佛以無相之法身助今釋伽文佛接導群迷
其感之以開入者㡬何人耶廣圎先為衆披草
莽建天寕萬壽寺績已不貲矣乃復不猒扵此
則又難也説之世奉真如法門為此郡守無状
靡有風教錙銖夙夜事惟愧逮此崇新殿嚴故
[016-39a]
佛則楽徔圎之請以記之庻㡬善善為邦人之
勸也宣和五年癸邜十月七日丙戌朝請大夫
知成州賜紫金魚袋嵩山晁説之記并書
    成州新修大梵寺記
昔王通謂佛西方聖人温公斥之曰聖人豈有
方所邪盖大夫學士苟知修正者必期放諸四
海而準也以所地論聖人可乎中國之有佛雖
自漢明帝始而傅毅者果何自以對帝之所夢
豈不前有所聞㢤漢武帝昆明池胡人之對向
[016-39b]
神仙傳之所載哀帝元壽元年受大月氏王使
浮圖之書猶信也但武帝甘泉宫列霍去病所
得休屠王祭天金人與夫張騫使大夏聞有身
毒之俗特其名物未闡明若後来所稱謂去云
爾而議者指比教断自漢明則淺之其為言也
今東有五䑓山之文殊西而俄眉山之普賢南
而鴈蕩山之羅漢北而鼓山之羅漢亦自漢明
帝而始邪惟以不思議境照不思議心者可與
於此若其精舍以府寺名之亦非天竺之本名
[016-40a]
盖始出扵漢有司梓匠之後遂同乎府寺而得
名焉𥘉無禍福竒麗之說也逮梁武帝自知平
生惡徳有不可贖者乃殚竭民力扵土木而適
侈心焉顧豈佛之律哉冝夫逹摩面斥其無功
徳而當時廷臣有正直不阿䛕者亦頗知諌爭
豈人人皆與逹摩同致邪又何必以逹摩為超
絶卓異之論乎僕觀洛陽伽藍記見元魏而来
王公将相既得意必作寺宇以相尚否則若有
屈扵人者九州四裔之珍随珠和璧異花恠石
[016-40b]
畢具矣無㡬何其人旣自抵法而所謂危楼傑
觀者徔而灰燼為瓦䃯則佛言因無常者扵是
乎著矣雖然亦嘗一日有清淨士居扵兹也則
其惡果復生善因矣前日灰燼兵戈之餘徃徃
復出扵故地此佛一事必具三世而三世該乎
九世以覺世間者慱乎其大者也傳毅之言梁
武之作尚何觀㢤成州有仁王院其廢已乆不
敢億措其所以廢之之因也何為乆而未之復
興乎其地汚瀦榛莽更㡬姓而不居有所待邪
[016-41a]
屬者故大梵寺僧法詮念其大梵寺建在唐大
中二年今其寺之賜額荷恩厚不毁也乃請於
州以仁王之故地復大梵之舊額凡四分律之
所不可闕者謹以創作僕適知州事法銓請文
以記之僕念華嚴之先照髙山淨名之始坐佛
林般若之徔牛出乳逮乎佛藏之相楞伽之行
地持之教必待法華而成焉維爾法銓尚其勉
諸宣和六年甲辰三月二十一日己巳朝請大
夫知成州嵩山晁説之記并書
[016-41b]


文集卷第十六
[016-4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