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84 山谷集-宋-黃庭堅 (master)


[092-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谷年譜巻二十六


  宋 黄㽦 撰


  元祐五年庚午


  先生是嵗在祕書省兼史局


  寄忠玉提刑


  按實録元祐五年六月巳未右宣德郎馬珹提
㸃淮南西路刑獄又八月戊戌以淮南西路提
[092-1b]
㸃刑獄馬珹為兩浙路提㸃刑獄雖蜀本於四
年注稱先生巳不作詩只得附於是嵗先生有
真蹟藁本題云贈送忠玉提刑朝奉市骨蘄千
里量珠買娉婷駑駘驂逸駕西子泣深屏吾人
材髙秀胷次别渭涇嚴能喜劇部持節按祥刑
萑蒲稍衰息郡縣或空囹讀書頭欲白見士眼
終青今時斧斤地虚次待發硎早晚太微禁占
來有使星 此篇元載外集


[092-2a]
  元祐六年辛未


  先生是嵗在祕書省兼史局


  三月詔為起居舍人以韓川有言行著作佐郎


  按國史三月癸酉詔鄧温伯趙彦若范祖禹曽
肇林希各遷一官陸佃為龍圖閣直學士黃庭
堅為起居舍人並以神宗實録書成賞勞也中
書舍人韓川有言詔黃庭堅行著作佐郎又按
國史初呂大防欲用庭堅太皇太后曰恐再繳
[092-2b]
不如依例與改官


  六月特封母壽光縣太君為安康郡太君以先生陳
乞以書成轉官恩回授


  先生有辭免轉官及乞回授狀載别集


  六月十八日丁母安康太君憂


  先生叔父給事有與郭明叔提舉書云家世不
祐六月間李氏嫂傾逝此懐苦楚何以堪任諸
姪已扶護歸分寧幸䝉朝廷恩賜優厚感戴何
[092-3a]
已盖嘗䝉朝廷賻恤耳


  元祐七年壬申


  先生是嵗正月八日護母安康郡太君喪抵家


  五月叔父給事歿于京師


  叔父即夷仲五月丙申歿于官先生有與洪甥
書云老舅方此荼毒百骸殄瘁又聞給事叔父
之訃一慟欲絶奈何


  元祐八年癸酉


[092-3b]
  先生是嵗居喪六月外除


  二月戊申葬母氏安康太君祔于臺平祖域之内康
州使君之兆


  七月除編修官


  按國史七月壬寅呂大防言神宗皇帝正史限
一年了畢契勘昨修兩朝正史係差史官五員
今來止有三員切慮猝難就緒欲差前實録院
檢討官黃庭堅正字秦觀為編修官從之


[092-4a]
  九月除服具奏辭免編修之除


  先生有辭免史院編修狀載别集


  癸酉八月同百丈肅禪師温湯作小詩呈九僊舜公
長老 此篇元載别集


  宿靈湯文室


  詩中有月明漸映簷東出置機東牀夜蕭瑟之
句恐是同時作 此篇元載外集


  叔父給事挽詞十首


[092-4b]
  按樞密直學士劉奉世撰給事墓誌銘以元祐
八年九月丁酉葬于雙井之原又先生有與宇
文伯修書云九月之末方畢叔父給事葬事又
云欲乞一宫觀時已免喪矣


  江西道院賦


  序云元祐八年秋九月


  次韻章禹直開元寺觀畫壁兼簡李德素


  禹直名嗣功嘗以上書言新法羈管洪州


[092-5a]
  次韻道輔雙嶺見寄三疊


  次韻章禹直魏道輔贈答之詞


  和答魏道輔寄懐十首


  道輔名泰襄陽人曽子宣夫人之弟作東軒筆
録碧霞腴漢南隠書自號漢南處士道輔嘗留
豫章此詩有今來冬日至之句政先生還鄉之


  窻日


[092-5b]
  詩中有添得思堂一巻書之句


  次韻道輔旅懐見寄


  先生有與章禹直手簡云兩日不會曷勝馳情
昨與德素天倪會語縣庭殊思與公同之又云
與道輔唱酬詩皆和得浄本巳送道輔昨巳宿
雙嶺想未見本少間得空别録呈也今日不出
能見過否故禹直道輔諸詩悉附于此 巳上
十五篇並元載外集


[092-6a]
  紹聖元年甲戌


  先生是嵗居鄉待辭免之命


  除知宣州又除知鄂州


  先生有跋東坡磨衲賛云紹聖元年五月甲子
新宣城假守黃庭堅書又先生有與李獻父知
府書云伏奉手誨勤篤并煩遣騎馳送宣城勅
感佩至意又有與運使中舍書云伏䝉賜書存
問曲折感慰無量失宣城得武昌消息盈虚誠
[092-6b]
如尊諭按國史閏四月甲申以禮部侍郎孔武
仲為寳文閣待制知宣州從所請也其新差權
發遣宣州黃庭堅别與差遣


  三月丁亥宿王子居息菴


  先生有草書跋尾云元祐九年三月丁亥宿王
子居息菴為表弟舜功作此草按國史改元在
四月癸丑降御札云其因盛夏之辰載新元統
之號


[092-7a]
  五月到城下


  先生與李獻父書有云庭堅但須分寧卸鹽船
空即解維後月初必獲參展許借兩舟至海昏
盛暑使賤累少得清涼實受賜也書後題二十
一日而書中有竊審公庭無留事内外得職履
夏具宜之語發書當在四月間又有題唐本蘭
亭後云紹聖元年六月辛未上藍院南軒同程
正輔觀正輔名德孺蜀人


[092-7b]
  六月離城下八月到彭澤


  先生有彭澤縣題名云紹聖元年六月八日來
謁石興宗李㡬道在焉尋勝至此休於橘陰者
久之伯氏元明舍弟天民將姪樸桓自微徑來
江西黃庭堅魯直記又有彭澤讀書巖題字云
尉石興宗諸子讀書巖中號橘林三少故予為
立巖名興宗名振三少謂&KR1026憑悠


  七月奉祠因舟行淮南


[092-8a]
  按國史紹聖元年六月丁亥新知鄂州黃庭堅
管句亳州明道宫於開封府界居住報國史院
取會文字又先生有與運使中舍書云十三日
受勅管句亳州明道宫并得堂劄巳除范祖禹
提舉明道宫奉聖㫖各於開封界居住報應國
史院取會文字亦能識時解音㫖且泛舟迤邐
向淮南耳又按國史紹聖元年九月壬午修國
史蔡卞林希言先帝日厯自熈寧二年正月以
[092-8b]
後至三年終係元祐中祕書省官孔武仲黃庭
堅司馬康修纂自熈寧四年以後至七年終係
范祖禹修纂而黃庭堅司馬康范祖禹又皆係
修先帝實録官其間所書相為表裏用意増損
多失事實縁修國史院巳得㫖重修所有昨來
范祖禹所進日厯伏乞一就看詳改正務盡事
實使後世考觀無所疑惑從之


  九月復過池州


[092-9a]
  先生有池州齋山焦筆巖題名云江西黃大臨
弟庭堅叔獻叔達子樸相棿孫杰紹聖元年九
月辛丑泛舟同來


  十月離分寧


  先生有與天民知命初八日書云今日至武寧
見諸官畢即行又有十七日書云道中適晴暖
行李甚得所七哥清快葷味亦不乏吾上路來
尤輕安三十三切勿過憂亦聞裏面事稍慢或
[092-9b]
嵗初便得歸也漫寄少梨棗去作冬節按蜀本
詩集注云山谷初寓太平州之蕪湖事具與王
瀘州書與其兄元明俱來陳留事具與梁大夫
書云伯氏越州司理相送至府畿後止東寺之
凈土院事具與趙伯充書且云一室明暖容膝
有餘舟行時與東坡相遇於江上山谷有題東
坡真賛云紹聖之元吾見東坡於彭蠡之上其
貎不爾又與佛印書云惠州偶阻風相會三日
[092-10a]
與黃門相遇於貴池其後山谷在荆州黃門與
書云貴池相别於今八年今以先生前後書尺
真蹟石刻及彭澤池陽題名等一一參考以月
日是嵗先生自分寧赴宣城舟行由海昏過城
下赴官道間得祠其與東坡相遇時按國史是
嵗四月東坡落職知英州按東坡年譜有乞舟
行赴英州狀云帶家屬數人前去汴泗之間乘
舟泛江倍道而行至南康軍出陸赴任又東坡
[092-10b]
有與先生作銅爵臺研銘親筆刻研上乃紹聖
元年七月十三日東坡居士書則是相遇之時
當在六七月間先生九月復過池州與蕪湖相
距才一二程耳考之家書則又十月離分寧與
元明同行書中之語有云或嵗初便得歸意是
挈家略歸即為陳留之役時元明得官越州樸
得官杭州其後復挈家寓蕪湖以候分骨肉相
養也盖王瀘州書中止言兄弟同庖盖四十口
[092-11a]
得罪東南勢不可扶將皆寓太平州之蕪湖是
書乃已謫居黔中在紹聖二年則是骨肉復寓
蕪湖於它書亦可互見耳天民名叔獻先生之


  十一月至陳留供報文字


  按國史黃慶基言神宗實録隠没先朝良法美
意輙以微言含寓諷刺數十事修編令府界供
答文字未見施行乞早誅責


[092-11b]
  十二月尚在陳留俟命


  先生有與公藴知縣書云被㫖至陳留略巳六
十日又有書壽禪師垂戒碑贈朱時發乃十二
月丙申陳留凈土院深明閣書按國史十二月
丙申三省同進呈臺諫官前後章疏言實録院
所修先帝實録類多附會姦言詆熙寧以來政
事乞重行竄黜及國史院取㑹到編修官范祖
禹趙彦若黃庭堅所供文狀各稱别無按據得
[092-12a]
之傳聞事上曰文字巳盡見史官敢如此誕慢
不恭章惇曰不惟多稱得於傳聞雖有臣僚之
家取到文字亦不可信但其言以傳聞修定欺
誕敢爾安燾曰自古史官未有如此者亦朝廷
不幸又曰常日進呈文字多先議定上早來章
惇言合取自聖斷即未經聚議輕重惇曰合取
自聖意裁度上曰庭堅供答尤不遜莫量分等
第章惇等曰三人事體不甚相逺恐不須分上
[092-12b]
曰須各與安置惇等曰據罪當如此又奏臣僚
入劄子言國史院簽貼實録詆誣編落事元祐
大臣乃欲塵玷先朝政事援引司馬光蘇軾兄
弟門下之人皆平昔不得志者其於事跡徃徃
刪除漏落或縁飾詆誣意欲掩覆先帝之光烈
為臣不忠莫大焉欲乞根究詣實應提舉史院
呂大防修史官趙彦若范祖禹等重行貶責以
示萬世大公至正之法詔祖禹責貶武安軍節
[092-13a]
度副使永州安置彦若責授安遠軍節度副使
澧州安置庭堅責授涪州别駕黔州安置


  次韻元日


  詩中有四十九年蘧伯玉之句意是今春首作
此篇元載外集


  贈石敏若


  敏若名&KR1026興宗之子此詩蜀本載之崇寧元年
合在是嵗詳見前注


[092-13b]
  題大雲倉達觀臺二首


  按先生有手書石刻跋云永利禪寺東偏遵微
徑攀古松登髙丘四達而平所瞻皆數百里問
其地主曰戴器之因名曰達觀臺而屬器之築
屋於其上器之忻然曰敢不諾因為作二詩踰
旬屋成器之置酒命歌舞者二三時與鎮官蘇
臺范光祖同賞焉余既去越三年聞器之以疾
不起但増感歎爾山徑荒蕪好事者遠聞而來
[092-14a]
或不得一登而去問其故曰更數尉以為臺上
窺見其室家故鍵閉而藏其鑰余笑曰人家不
過有五七婦女亦當在室屋中作女工事豈常
鋤耘於後圃耶州西酺池寺僧伽浮屠髙三百
六十尺下見親賢宅旁見禁中游人以時登未
聞官典其鑰也岳陽樓下瞰郡官數家游者無
虚日特未之思耳余流落䕫梓間九年而歸見
智遠長老莊嚴此院甚有意思而詩以經元符
[092-14b]
間掊撃不存臺上石刻聞尉公密令彎生碎之
復來求本故書遺之并紀敘鍵閉游人之意冀
即識者能思之耳崇寧元年五月朔黃庭堅書
即此跋推之合在是嵗 此篇元載外集


  寂住閣


  深明閣


  按蜀本詩集注云二篇陳留淨土院作元注云
陳留宿一&KR1148堂因書為寂住閣


[092-15a]
  雜詩


  詩中有誰知佛印祖師禪之句當是今夏與佛
印相遇時作 此篇元載别集


  紹聖二年乙亥


  先生是嵗拜黔州謫命


  按國史先生本傳章惇蔡卞與羣姦論實録詆
誣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摘千餘條示之謂
為無驗證繼而院吏考閲悉有据依所餘才三
[092-15b]
十二事殊細瑣庭堅書鐡龍𤓰治河有同兒戲
至是首問焉對曰庭堅時官北都親見之真兒
戲耳凡有問皆直辭以對聞者壯之云云先生
被命即行其與公藴知縣書云庭堅以謬於史
事遠竄黔中罪大恩寛惟有感涕即日俟受命
即行又按國史紹聖二年春正月黄履言朝廷
以趙彦若等修纂先帝實録厚加誣毁皆巳竄
逐惟監修官呂大防獨得幸免今訊治大防親
[092-16a]
有撰述筆迹甚明若不例謫何以示公翟思言
呂大防始以典領史特遷兩官合行追奪劉拯
言范祖禹趙彦若黃庭堅擅敢増損誣毁先帝
為臣不忠罪不可赦詔呂大防特追奪兩官趙
彦若范祖禹陸佃曽肇林希並追奪一官除林
希在職日淺外曽肇與小郡陸佃候服闋與小
郡庭堅特追一官當用過回授恩澤


  先生赴貶所伯氏元明同行


[092-16b]
  按書萍鄉縣㕔壁云初元明自陳留出尉氏許
昌渡漢沔略江陵上䕫峽過一百八盤涉四十
八渡送余安置于摩圍山之下


  三月辛亥次下牢關壬子之夕宿黃牛峽癸丑夕宿
鹿角灘下


  具黔南道中行記


  四月二十三日到黔州


  具到黔州謝表


[092-17a]
  寓居開元寺


  先生有與張和叔書云下處在南寺摩圍閣及
有四月二十六日與大主簿三十三書云安下
處是南寺一位有水閣山亭極蕭灑末云黔州
摩圍閣發又批云蜀人呼天為圍此閣臨江正
對摩圍峰也大主簿即先生姪樸字匠師元明
之長子授先生奏薦三十三即先生之女名睦
後嫁舒城李文伯


[092-17b]
  竹枝詞二首并跋


  予既作竹枝詞夜宿歌羅驛夢李白相見於山間
曰予往謫夜郎於此聞杜鵑作竹枝詞三疊世傳
之否予細憶集中無有請三誦乃得之


  前詩有跋語云紹聖二年四月甲申盖十九日
與此詩皆道中作


  元明題歌羅驛竹枝詞 此篇元載外集


  竹枝詞二首


[092-18a]
  詩中皆有䕫州竹枝語 此篇元載别集


  和答元明黔南贈别


  先生書萍鄉縣㕔壁云元明送余安置于摩圍
山之下淹留數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
肯行揜淚握手為萬里無相見期之别詩中有
急雪鶺鴒相並影驚風鴻鴈不成行之句盖冬
時所作然元明却是六月十二日離黔州具先
生所與天民知命書此詩盖追和耳


[092-18b]
  紹聖三年丙子


  先生是嵗在黔州


  按蜀本詩集注云初山谷既未能以家來二年
之秋其弟知命自蕪湖登舟山谷與秦少章書
云叔達附蘇伯固船自蕪湖登舟攜一妾一子
妾所謂李慶具知命家書今趙彦清家有録本
子名祖小字韓十盖仲子也具家書及與秦少
章宋子茂書及山谷之子相小名小德小字四
[092-19a]
十并其所生母俱來知命中道生一女又與其
從兄嗣直會於䕫州是嵗五月六日抵黔南又
任氏注云山谷書云知命居士得三月二十八
日書知慶兒巳免娠入䕫州巳回客次俱無恙
嗣直又適得相會何慰如之嗣直名叔向給事
之子山谷五月書云初五日宿大浩初六日可
來趂疊石早飯又云今日甚思汝軰同剥粽子


[092-19b]
  題瘦驢嶺馬鋪知命


  行次巫山宋楙宗遣騎送折花厨醖知命


  次韻楙宗送别二首知命


  戲答劉文學知命


  外姪李光祖徃見尚垂髫今觀寄嗣直小詩巳可愛
因次韻書其後知命


  上南陵坡知命


  題小猿呌驛知命


[092-20a]
  馬上口號呈建始李令知命


  建始屬施州


  次浮塘驛見張施州小詩次其韻知命


  將次施州先寄張十九使君三首知命


  和仲謀送别二首知命


  次韻答清江主簿趙彦成知命


  宋楙宗寄䕫州五十詩三首知命


  右知命二十詩元附先生集中今從舊本


[092-20b]
  題蘇若蘭回文錦詩圖


  元雜置知命詩中


  紹聖四年丁丑


  先生是嵗在黔州


  按蜀本詩集注云其春知命徃見嗣直於涪州
生一子是為小牛秋冬間還黔具山谷與知命
嗣直書今以先生與七兄司理書考之有云知
命挈攜在涪陵十月乃歸又云庭堅處摩圍之
[092-21a]
下安固寂静無時不湛然願勿以遞中書浮湛
動念也盖正月初三日書又四月書陰真君詩
贈王瀘州之季子跋云紹聖四年丙午黔中禪
月樓中書而六月嘗為王聖涂作忠州復古記
十一月為劉退夫臨為蘭亭跋云紹聖四年十
一月乙夘摩圍閣中書


  楊明叔惠詩格律詞意皆薰沐去其舊習予為之喜
而不寐石刻有然字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葉
[092-21b]
也故次韻作四詩報之耕禮義之田而深其耒石刻
作本字明叔言行有法石刻作物當官又敏於事而䘏民

故予期之以石刻作故相期以逺者大者


  按蜀本石刻真蹟止寫前兩篇題作故次韻作
二頌以為報而第三篇却别題云荐辱明叔佳
句又作一頌奉報老人作頌不復似詩如蜂采
花但取其味可也


  庭堅老嬾衰墮石刻作老衰嬾墮多年不作詩巳忘其體律
[092-22a]
因明叔有意於斯文試舉一綱而張萬目盖以俗
為雅以故為新百戰百勝如孫呉石刻作孫武呉起之兵
棘端可以破石刻作當鏃如甘蠅飛衛之射此詩人之
竒也明叔當自得之公眉人鄉先生之妙語震耀
石刻作驚一世我昔從公石刻作盖從此公得之故今以此事
相付


  按蜀本石刻真蹟添前篇第四首却題云再和
二頌并序


[092-22b]
  明叔惠示二頌云見七佛偈似有驚覺乃是見道之
端發於此以二頌為報


  按蜀本石刻真蹟有此二篇而集中遺逸故載
于此蜀本詩集注云楊皓字明叔眉之丹稜人
官于黔中時在山谷遷謫後與明叔書帖可攷
此詩盖黔中所作故有我已魑魅禦之句黔中
詩絶少姑附是嵗


  謫居黔南五首


[092-23a]
  按蜀本詩集注云右摘樂天句元題云謫居黔
南今附于此盖明年又遷於戎州云今蜀本有
十首元注摘樂天句近世曽慥端伯作詩選載
潘邠老事云山谷十絶詩盡用樂天大篇裁為
絶句盖樂天長於敷衍而山谷巧於剪裁端伯
所載如此必有依據然敷衍剪裁之説非是盖
山谷謫居黔南時取樂天江州忠州等詩偶有
會於心者摘其數語寫置齋閣或嘗為人書世
[092-23b]
因傳以為山谷自作然亦非有意與樂天較工
拙也詩中改易數字可為作詩之法而楊氏増
注云後五篇當是責宜州時作冷齋夜話以老
色日上面及輕紗一幅巾二篇為責宜州時則
三篇可見也今以後五篇附其一云老色日上
面歡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其二
云嘖嘖雀引雛梢梢笋成竹時物感人情憶我
故鄉曲其三云苦雨初入梅瘴雲稍含毒泥秧
[092-24a]
水畦稻灰種畬田粟其四云輕紗一幅巾小簟
六尺牀無客盡日静有風終夜凉其五云病人
多夢醫囚人多夢赦如何春來夢合眼在鄉社


  王聖涂二亭歌


  以是年為王聖涂作忠州復古記故附此


  送昌上座歸成都 此篇元載外集



[092-24b]









  山谷年譜巻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