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84 山谷集-宋-黃庭堅 (master)


[067-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谷年譜巻一


  宋 黄㽦 撰


  慶厯五年乙酉


  先生是歲癸未月丙寅日壬辰時生於分寧縣修水
故居葢六月十二日


  皇祐三年辛卯


  先生是歲巳能作詩世傳七歲作牧童詩云騎牛逺
[067-1b]
逺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
用盡不如君 已載桐江詩話


  右蜀本詩集舊譜任氏専為文集詩注故它皆
不録今之譜倣編年凡先生書啟雜文及諸家
雜説可以互見歲月者不敢不廣記備載亦或
重複寧失之繁庶覽者有所據依焉


  皇祐四年壬辰


  先生是歲作詩送人赴舉有云送君歸去玉帝前若
[067-2a]
問舊時黄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巳載西清詩話


  嘉祐四年己亥


  先生是歲以後游學淮南


  按建中靖國元年五月癸未先生跋王子予外
祖劉仲更墨蹟云庭堅年十五六時游學淮南
蓋是時先生母舅李公擇在淮南詳見後注公
擇名常子予名雩


  嘉祐六年辛丑


[067-2b]
  先生是歲在淮南


  先生有作二室墓誌云庭堅年十七從舅氏李
公擇學於淮南始識孫公得聞言行之要啟迪
勸奬使知向道之方者孫公為多孫公憐其少
立故以蘭溪歸之又有和答莘老見贈詩云往
歲在辛丑從師海瀕州莘老名覺


  溪上吟


  清江引 元注時年十七


[067-3a]
  右二詩見豫章外集其後如叔父幼子晬日詩
則又别集所載今蜀本止用文集亦恐家藏遺
藁及士大夫之所藏者蜀中或未盡見今但欲
參攷歲月則不敢有所決擇去取悉附于後
按趙伯山中外舊事云先生少有詩名未入館
時在葉縣大名德州德平詩已卓絶後以史事
待罪陳留偶自編退聽堂詩初無意盡去少作
胡直孺少汲建炎初帥洪州首為先生類詩文
[067-3b]
為豫章集命洛陽朱敦儒山房李彤編集而洪
炎玉父専其事遂以退聴為斷以前好詩皆不
收而不用呂汲公老杜編年為法前後參錯殊
抵迕也


  &KR1228嘗聞先人言先祖尚書諱字見于晬日詩注少䝉先
生友愛蓋嘗編類詩文今家問中先生晩年
答書有云詩文乆欲令寫寄亦為念九三七
書字多誤故未能就後有可委之信或寄草
[067-4a]
本來彼可自抄也此帖尚有墨蹟可攷獨恨


                本可
據今所傳豫章文集即洪氏所次而先生平
生得意之詩及嘗手寫者多在外集㽦竊識
之後見晉陵尤公袤亦疑編次之未當㽦即
具以所聞對公擊節三歎蓋前輩讀書精確
自具眼目如此㽦嘗攷洪氏李氏舊編洪氏
則以古風二首為首不及古賦楚詞而李氏
[067-4b]
所編文集則第一巻首載古賦楚詞第二巻
方及古詩乃以贈别李次翁為首而古風二
首反寘之巻末至外集第五巻題目之首獨
注行役并雜體詩六字竟莫詳其編次綱目
所在但分古詩律詩而於外集之末跋云彤
曩聞先生自巴陵取道通城入黄龍山盤礴
雲牕為清禪師徧閲南昌集自有去取仍改
定舊句彤後得此本於交游間用以是正其
[067-5a]
言非予詩者五十餘篇彤亦嘗見於他人集中
輒已除去共稱不用者後學安敢棄遺今外集
十一巻至十四巻是也又於第十四巻後跋云前
集内休亭賦墨戲賦白山茶賦木之彬彬悲秋演
雅次韻荅王慎中題張澄居士隠居三首題少章
寄寂齋謝從善司業送惠山泉送劉士彦赴福
建運判論語斷篇皆屬先生晚年刪去觀其去
取之閒止據此而已則蜀本詩集任氏所注搜
[067-5b]
校之功不為小補㽦今所編不得不以歲月為
次故具載李氏所䟦而或者復病其諸集互載
後學不見各人詮次之意㽦於是各書元載外
集别集今附于下則雖素所未讀一見亦昭然
矣至於句中之眼言外之意觀者當自得之


  題東寺柱康州詩


  康州諱庶字亞夫先生之父終于康州守此詩載
豫章文集第十一巻元次和涼軒二首後今任氏
[067-6a]
所次和涼軒二首在崇寧二年然康州作詩歲月
在前已不可攷其寺見有先生所書石刻亦不載
歲月不敢寘諸巻末謹附于此


  嘉祐八年癸卯英廟登極


  先生是歲以鄉貢進士入京師


  治平元年甲辰


  先生是歲春以赴禮部試嘗留京師


  先生有作王力道墓誌銘云比歲以鄉舉士俱集
[067-6b]
京師甲辰丁未歲相從也盖先生登第于次舉丁
未歲先生初冠鄉士省試後與喬希聖諸公待榜
相傳先生復在魁列同舍置酒為慶未幾有僕被
髮大呼而入舉三指以示衆問之乃喬與同舍三
人中選先生則不預也座上諸客悉皆散去至有
流涕者獨先生飲酒自若又與希聖同出觀榜愠
結之色畧不少見喬嘗與孫莘老言而重之


  治平三年丙午


[067-7a]
  先生是秋再赴鄉舉詩以野無遺賢命題主文衡者
廬陵李詢讀先生詩中兩句云渭水空藏月傅巖深
鎖煙擊節稱賞以謂此人不惟文理冠埸異日當以
詩名擅四海先生遂膺首選


  先生本傳云治平中兩首鄉薦蓋通前舉而言
也詢字仲同登皇極巳卯歲科後以奉議郎致
仕見周益公必大跋 山谷先生與李彦誠帖
彦誠名忱蓋仲同之孫亦登科元祐六年為洪
[067-7b]
州獄掾與先生以丗契交遊備載書帖云


  觀叔祖少卿奕棊


  少卿諱淳字元之終於太常少卿此詩蓋是聚
族居鄉日先生所作故凡諸父昆弟相與題詠
賡唱不可繫以歲月者悉附于早年鄉居之時
至于鄉曲朋舊亭館等詩亦併附于此


  次韻十九叔父臺源


  叔父諱襄字聖謨别號臺源先生


[067-8a]
  次韻叔父臺源歌


  南屏山 元題次韻和臺源篇九首


  七臺峯


  七臺溪


  疊屏巖


  靈夀臺


  僊橋洞


  靈椿臺


[067-8b]
  雲濤石


  羣玉峯


  次韻叔父聖謨詠鸎遷谷


  叔父釣亭


  巖下放言五首


  息暑巖


  博山臺 巳上二十一篇並元載外集


  用幾復韻伯氏思堂


[067-9a]
  幾復名介豫章西山人先生作幾復墓誌載幾
復年甚少則有意於六經方士大夫未知讀莊
老時幾復為余言云云則是幾復與先生少年
交游蓋幾復自熙寧九年同學究出身為長樂
尉廣州教授楚州推官知四㑹縣仕於嶺南者
十年元祐三年沒于京師故以至樂詞讀莊子
詩係於先生居鄉之日而它詩歲月不可攷者
悉附于後


[067-9b]
  至樂詞寄黄幾復


  録夢篇


  幾復讀莊子戲贈


  讀書呈幾復二首


  阻水呈幾復二首


  漫書呈幾復三首


  留幾復飲


  再留幾復


[067-10a]
  擬古樂府長相思寄黄幾復


  古樂府白紵四時歌


  贈别幾復


  韓信 元注為黄幾復作


  按蜀本云韓生沈鷙非悍勇俛身跨下眞自重
滕公不斬人未知蕭相自追王始用從来儒者
溺所聞竒兵果斬成安君功成千金購降虜東
面置坐師廣武軍前定策収萬全燕齊爭下如
[067-10b]
風旋雖云晚計失踈畧此事已足垂千年君不
見秦丞相衛公子立法治秦薄如紙法行投鼠
不忌器乃是天資少恩爾白頭故人一趙良忠
言過耳棄路旁吾固知功名成敗不足據直觀
古人用心處王直方立之云元豐初山谷過下
邳淮隂廟作以示孫莘老言其太過無含蓄山
谷然之遂改今詩


  淮隂侯


[067-11a]
  顔闔


  午寢


  詩中有二十二年非之句


  先生早年之詩自溪上吟清江引元注歳月其
後間有可攷者不過得之於詩句中其有舊次
在前亦多居鄉所作本以類相從悉附于


  戲贈諸友 元注時詔下是年科舉故附于此


[067-11b]
  侯元功問講學之意


  元功名䝉政和六年為中書侍郎


  新凉示同學 已上二十三篇並元載外集


  治平四年丁未神廟登極


  先生是歲春以赴禮部試留京師登張唐鄉榜第三
甲進士第調汝州葉縣尉


  先生有寄李師載詩云同陞吏部曹往在紀丁
未又有次韻胡彦明同年羈旅京師詩云丁未
[067-12a]
同陞鄉里賢


  初望淮山


  詩中云風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鸝巳夏深三
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歸心蓋得官歸途
所作歸日當在夏末


  新息渡淮


  詩中有京塵無處可軒眉照面淮濵喜自知之
句新息屬蔡州渡淮乃自京回江南之路


[067-12b]
  光山道中 已上三篇元載外集


  詩中有出門捧檄羞閒友歸夀吾親得解顔之


  夷仲叔父幼子晬日


  夷仲諱廉終于給事中幼子諱叔敖字嗣深丙
午九月生馬涓榜登第終于戸部尚書先生伯
氏元明嘗跋此詩云嗣深修撰弟初生骨駿神
秀氣見萬里故山谷有此佳句九方臯之風鑒
[067-13a]
何其神耶借令見今日忠憤義勇憂國愛君壁
立千仞當有蟠空竒崛之語形容大節建炎二
年十月望日鳳山下森爽臺大臨書元明諱大
臨先生伯氏而在羣從兄弟中第七嘗自號寅
菴見寅菴唱和此詩元載别集


  悲秋為知命弟作


  知命諱叔達有詩載集中此篇見載文集


  寄傅君倚同年


[067-13b]
  君倚名肩娶先生從姑詩中有喜君方策名之
句故附于此


  贈元發弟


  元發諱叔度


  答徳甫弟


  學許氏說文贈諸弟


  病嬾 已上四篇並元載外集


  山谷年譜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