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69 歐陽文粹-宋-歐陽修 (master)


[010-1a]
外集卷第十 歐陽文忠公集六十
  經旨
   石鷁論
夫據天道仍人事筆則筆而削則削此春秋之所作
也援他說攻異端是所是而非所非此三傳之所殊
也若乃上揆之天意下質諸人情推至隱以探萬事
之元垂將来以立一王之法者莫近扵春秋矣故杜
預以謂經者不刋之書范寗亦云義以必當爲理然
至一經之指三傳殊說是彼非此學者疑焉魯僖之
十六年隕石于宋五六鷁退飛過宋都左氏傳之曰
[010-1b]
石隕于宋星也六鷁退飛風也公羊又曰聞其磌然
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故先言石而後言五視之則鷁
徐而視之則退飛故先言六而後言鷁榖梁之意又
謂先後之數者聚散之辭也石鷁猶盡其辭而況扵
人乎左氏則辨其物公榖則鑒其意噫豈聖人之旨
不一邪將後之學者偏見邪何紛紛而若是也且春
秋載二百年之行事隂陽之所變見災異之所著聞
究其所終各有條理且左氏以石爲星者莊公七年
星隕如雨若以所隕者是星則當星隕而為石何得
不言星而直曰隕石乎夫大水大雪為異必書若以
[010-2a]
小風而鷁自退非由風之力也若大風而退之則衆
鳥皆退豈獨退鷁乎成王之風有拔木之力亦未聞
退飛鳥也若風能退鷁則是過成王之風矣而獨經
不書曰大風退鷁乎以公羊之意謂數石視鷁而次
其言且孔子生定哀之間去僖公五世矣當石隕鷁
飛之際是宋人次扵舊史則又非仲尼之善志也且
仲尼隔數世修經又焉及親數石而視鷁乎糓梁以
謂石後言五鷁先言六者石鷁微物聖人尚不差先
後以謹記其數則扵人之褒貶可知矣若乃西狩獲
麟不書幾麟鸜鵒来巢不書㡬鸜鵒豈獨謹記扵石
[010-2b]
鷁而忽扵麟鸜鵒乎如此則仲尼之志荒矣殊不知
聖人紀災異著勸戒而已矣又何區區扵謹數乎必
曰謹物察數人皆能之非獨仲尼而後可也噫三者
之說一無是矣而周内史叔興又以謂隂陽之事非
吉凶所生且天裂陽地動隂有隂陵陽則日蝕陽勝
隂則歲旱隂陽之變出為災祥國之興亡由是而作
旣曰隂陽之事孰謂非吉㐫所生哉其不亦又甚乎
   辨左氏
左丘明作春秋外傳以記諸國之語其記柯陵之㑹
曰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逺而歩髙且告魯成公以晉
[010-3a]
必有禍亂成公問之曰天道乎人事也單子曰吾非
瞽瞍焉知天道吾見晉侯之容矣又曰觀其容知其
心後卒如單子之言甚矣丘明之好竒而欲不信其
書以傳後世也若單子之言然則夫單子者未得為
篤論君子也幸其言與事㑹而已不然丘明從後書
之就其言以合其事者乎何以論之觀其容雖聖人
不能知人之心知其必禍福也夫禮之為物也聖人
之所以飾人之情而閑其邪僻之具也其文為制度
皆因民以為節而為之大防而巳人目好五色爲制
文物采章以昭之耳樂和聲為制金石絲竹以道之
[010-3b]
體安尊嚴爲制冕弁衣裳以服之又懼其佚而過制
也因為之節其登車也有和鑾之節其行歩也有佩
玉之節其環拜也有鍾鼓之節其升降周旋莫不有
節是故有其服必有其容故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視
儼然人望而畏之則外閑其邪而使非僻之心不入
而已衣冠之不正瞻視之不尊升降周旋之不節不
過不中禮而已天之禍福於人也豈由是哉人之心
又䏻以是而知之乎夫喜怒哀樂之動乎中必見乎
外推是而言猶近之單子則不然乃以絶義棄徳因
其視瞻行歩以觀之又以謂不必天道止扵是而禍
[010-4a]
福扵是皆可以必此故所謂非篤論君子而其言幸
與事㑹者也書曰象恭滔天又曰巧言令色孔壬夫
容之與心其異如此故曰觀其容雖聖人不能知其
心堯舜之無後顔回之短命雖聖人不可必夫君子
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而巳若曰因容以知
心遂又知其禍敗則其可乎
   三年無改問
或問傳曰三年無改扵父之道可謂孝矣信乎曰是
有孝子之志焉蹈道則未也凡子之事其親莫不盡
其心焉爾君子之心正正則公盡正心而事其親大
[010-4b]
舜之孝是也蓋嘗不吿而娶矣豈曰不孝乎至公之
道也惟至公不敢私其所私私則不正以不正之心
事其親者孝乎非孝也故事親有三年無改者有終
身而不可改者有不俟三年而改者不敢私其所私
也衰麻之服祭祀之禮哭泣之節哀思之心所謂三
年而無改也世其世奉其遺體守其宗廟遵其教詔
雖終身不可改也國家之利社稷之大計有不俟三
年而改者矣禹承堯舜之業啓嗣之無改焉可也武
王繼文之業成王嗣之無改焉可也使舜行瞽之不
善禹行鯀之惡曰俟三年而後改可乎不可也凡爲
[010-5a]
人子者幸而伯禹武王爲其父無改也雖過三年忍
改之乎不幸而瞽鯀爲其父者雖生焉猶將正之死
可以遂而不改乎文王生而事紂其死也武王不待
畢䘮而伐之敢曰不孝乎至公之道也魯隠譲桓欲
成父志身終以弑春秋譏之可曰孝乎私其私者也
故曰凡子之事其親者盡其心焉爾心貴正正則不
敢私其所私者大孝之道也曰然則言者非乎曰夫
子死門弟子記其言門弟子死而書寫出乎人家之
壁中者果盡夫子之云乎㢤
   易或問
[010-5b]
或問曰王弼所用卦爻彖象其說善乎曰善矣而未
盡也夫卦者時也時有治亂卦有善惡然以彖象而
求卦義則雖惡卦聖人君子無不可為之時至其爻
辭則艱厲悔吝凶咎雖善卦亦嘗不免是一卦之體
而異用也卦彖象辭常易而明爻辭嘗恠而隱是一
卦之言而異體也知此然後知易矣夫卦者時也爻
者各居其一位者也聖人君子道大而智周故時無
不可爲凡卦及彖象統言一卦之義爲中人以上而
設也爻之爲位有得失而居之者逆順六位君子小
人之雜居也君子之失位小人之得位皆凶也居其
[010-6a]
位而順其理者吉逆其理者亦凶也六爻所以言得
失逆順而告人以吉凶也爻辭兼以中人以下而
設也是以論卦多言吉考爻多凶者由此也卦彖象
辭大義也大義簡而要故其辭易而明爻辭占辭也
占有剛柔進退之理逆順失得吉凶之象而變動之
不可常者也必究人物之狀以爲言所以告人之詳
也是故窮極萬物以取象至于臀腓䑕豕皆不遺其
及于恠者窮物而取象者也其多隱者究物之深情
也所以盡萬物之理而爲之萬事之占也或曰易曰
君子順天休命又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其繫辭曰
[010-6b]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易之爲說一本扵天乎其
兼扵人事乎曰止扵人事而己矣天不與也在諸否
泰然則天地鬼神之理可以無乎曰有而不異也在
諸謙知此然後知易矣泰之彖曰君子道長小人道
消否之彖曰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夫君子進小人不
得不退小人進君子不得不退其勢然也君子盛而
小人衰天下治扵泰矣小人盛而君子衰天下亂扵
否矣否泰君子小人進退之間爾天何與焉問者曰
君子小人所以進退者其不本扵天乎曰不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故君子進以道上下不交而其志不通
[010-7a]
則小人進以巧此人事也天何與焉又曰泰之彖不
云乎天地交而萬物通否之彖不云乎天地不交而
萬物不通乎曰所以云者言天地也其曰上下之交
不交者言人事也嗚呼聖人之扵易也其意深其言
謹謙之彖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
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聖人之扵事知之
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所以言出而萬世信也夫日中
則呉之月缺則盈之天吾不知其心吾見其虧盈扵
物者矣物之盛者變而衰落之下者順而流行之地
吾不知其心吾見其變流扵物者矣貪滿者多損謙
[010-7b]
卑者多福鬼神吾不知其心吾見其禍福之被人者
矣若人則可知其情者也故天地鬼神不可知其心
而見其迹之在物者則据其迹曰虧盈曰變流曰害
福若人則可知者故直言其情曰好惡故曰其意深
而言謹也然㑹而通之天地神人無以異也使其不
與扵人乎修吾人事而巳使其有與扵人乎與人之
情無以異也亦脩吾人事而已夫專人事則天地鬼
神之道廢叅焉則人事惑使人事脩則不廢天地鬼
神之道者謙之彖詳矣治亂在人而天不與者否泰
之彖詳矣推是而之焉易之道盡矣或問曰今之所
[010-8a]
謂繫辭者果非聖人之書乎曰是講師之傳謂之大
傳其源葢出扵孔子而相傳扵易師也其来也逺其
傳也多其間轉失而増加者不足恠也故有聖人之
言焉有非聖人之言焉其曰易之興也其扵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其文王與紂之事歟殷之末世
周之盛徳歟若此者聖人之言也由之可以見易者
也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幽賛神明而生蓍兩儀生四
象若此者非聖人之言凡學之不通者惑此者也知
此然後知易矣
   詩解統序蜀中詩本義有此九篇/他本無之故附扵此
[010-8b]
五經之書世人號爲難通者易與春秋夫豈然乎經
皆聖人之言固無難易繫人之所得有深淺今考于
詩其難亦不讓二經然世人反不難而易之用是通
者亦罕使其存心一則人人皆明而經無不通矣大
抵謂詩為不足通者有三曰章句之書也曰淫繁之
辭也曰猥細之記也若然孔子為泛儒矣非唯今人
易而不習之考于先儒亦無幾人是果不足通歟唐
韓文公最為知道之篤者然亦不過議其序之是否
豈足明聖人本意乎易書禮樂春秋道所存也詩關
此五者而明聖人之用焉習其道不知其用之與奪
[010-9a]
猶不辨其物之曲直而欲制其方圓是果扵其成乎
故二南牽於聖賢國風惑扵先後豳居變風之末惑
者溺扵私見而謂之兼上下二雅混扵小大而不明
三頌昧扵商魯而無辨此一經大槩之體皆所未正
者先儒旣無所取捨後人因不得其詳由是難易之
說興焉毛鄭二學其說熾辭辯固巳廣博然不合于
經者亦不爲少或失扵踈略或失扵謬妄葢詩載關
雎上兼商世下及武成平桓之間君臣得失風一作/土
俗善惡之事闊廣邃邈有不失者鮮矣是亦可疑也
予欲志鄭學之妄益毛氏踈略而不至者合之扵經
[010-9b]
故先明其統要十篇庻不爲之蕪泥云爾
   二南爲正風解
天子諸侯當大治之世不得有風風之生天下無王
矣故曰諸侯無正風然則周召可為正乎曰可與不
可非聖人不能斷其疑當文王與紂之時可疑也二
南之詩正變之間可疑也可疑之際天下雖惡紂而
主文王然文王不得全有天下爾亦曰服事扵紂焉
則二南之詩作扵事紂之時號令征伐不止扵受命
之後爾豈所謂周室衰而關雎始作乎史氏之失也
推而别之二十五篇之詩在商不得爲正在周不得
[010-10a]
爲變焉上無明天子號令由已出其可謂之正乎二
南起王業文王正天下其可謂之變乎此不得不疑
而輕其與奪也學詩者多推扵周而不辨扵商故正
變不分焉以治亂本之二南之詩一有/而字在商爲變而
在周爲正乎或曰未諭曰推治亂而迹之當不誣矣
   周召分聖賢解
聖人之治無異也一也統天下而言之有異焉者非
聖人之治然矣由其民之所得有淺深焉文王之化
出乎其心施乎其民豈異乎然孔子以周召為别者
蓋上下不得兼而民之所化有淺深爾文王之心則
[010-10b]
一也無異也而說者以為由周召聖賢之異而分之
何㢤大抵周南之民得之者深故因周公之治而繫
之豈謂周公䏻行聖人之化乎召南之民得之者淺
故因召公之治而繫之豈謂召公能行聖人之化乎
殆不然矣或曰不繫扵雅頌何也曰謂其本諸侯之
詩也又曰不統扵變風何也曰謂其周迹之始也列
扵雅頌則終始之道混矣雜扵變風則文王之迹殆
一作/始矣雅頌焉不可混周迹之始其將略而不具乎
聖人所以慮之也由是假周召而分焉非因周召聖
賢之異而别其稱號爾葢民之得者深故其心厚心
[010-11a]
之感者厚故其詩切感之薄者亦猶其深故其心淺
心之淺者故其詩略是以有異焉非聖人私扵天下
而淺深厚薄殊矣二南之作當紂之中世而文王之
𥘉是文王受命之前也世人多謂受命之前則太姒
不得有后妃之號夬后妃之號非詩人之言先儒序
之云爾考扵其詩惑扵其序是以異同之論争起而
聖人之意不明矣
   王國風解
六經之法所以法不法正不正由不法與不正然後
聖人者出而六經之書作焉周之衰也始之以夷懿
[010-11b]
終之以平桓平桓而後不復支矣故書止文侯之命
而不復録春秋起周平之年而治其事詩自黍離之
什而降扵風絶扵文侯之命謂教令不足行也起扵
周平之年謂正朔不足加也降扵黍離之什謂雅頌
不足興也教令不行天下無王矣正朔不加禮樂徧
出矣雅頌不興王者之迹息矣詩書貶其失春秋憫
其微無異焉爾然則詩處扵衛後而不次扵二南惡
其近扵正而不明也其體不加周姓而存王號嫌其
混扵諸侯而無王也近正則貶之不著矣無王則絶
之太遽矣不著云者周召二南至正之詩也次扵至
[010-12a]
正之詩是不得貶其微弱而無異二南之詩爾若然
豈降之乎太遽云者春秋之法書王以加正月言王
人雖微必尊扵上周室雖弱不絶其王苟絶而不與
豈尊周乎故曰王號之存黜諸侯也次衛之下别正
變也桓王而後雖欲其正風不可得也詩不降扵厲
幽之年亦猶春秋之作不在恵公之世爾春秋之作
傷典誥之絶也黍離之降憫雅頌之不復也幽平而
後有如宣王者出則禮樂征伐不自一作/在諸侯而雅
頌未可知矣柰何推波助瀾縱風止燎乎
   十五國次解
[010-12b]
國風之號起周終豳皆有所次聖人豈徒云㢤而明
詩者多泥扵䟽說而不通或者又以爲聖人之意不
在扵先後之次是皆不足爲訓法者大抵國風之次
以兩而合之分其次以爲比則賢善者著而醜惡者
明矣或曰何如其謂之比乎曰周召以淺深比也衛
王以世爵比也鄭齊以族氏比也魏唐以土地比也
陳秦以祖裔比也鄶曹以美惡比也豳能終之以正
故居末焉淺深云者周得之深故先扵召世爵云者
衛爲紂都而紂不能有之周幽東遷無異是也加衛
扵先明幽紂之惡同而不得近扵正焉姓族云者周
[010-13a]
法尊其同姓而異姓者爲後鄭先扵齊其理然也土
地云者魏本舜地唐爲堯封以舜先堯明晉之亂非
魏褊儉之等也祖裔云者陳不能興舜而襄公能大
扵秦子孫之功陳不如矣一有/聖字穆姜卜而遇艮之随
乃引文言之辭以爲卦說夫穆姜始筮時去孔子之
生尚十四年爾是文言先扵孔子而有乎不然左氏
不爲誕妄也推此以迹其怪則季札觀樂之次明白
可驗而不足爲疑矣夫黍離已下皆平王東遷桓王
失信之詩是以列於國風言其不足正也借使周天
子至甚無道則周之樂工敢以周王之詩降同諸侯
[010-13b]
乎是皆不近人情不可爲法者昔孔子大聖人其作
春秋也旣微其辭然猶不公傳於人苐口受而已況
一樂工而敢明白彰顯其君之惡㢤此又可驗孔子
分定爲信也本其事而推之以著其妄庻不爲無據

   定風雅頌解
詩之息乆矣天子諸侯莫得而自正也古詩之作有
天下焉有一國焉有神明焉觀天下而成者人不得
而私也體一國而成者衆不得而違也㑹神明而成
者物不得而欺也不私焉雅著矣不違焉風一矣不
[010-14a]
欺焉頌明矣然則風生扵文王而雅頌雜扵武王之
間風之變自夷懿始雅之變自厲幽始覇者興變風
息焉王道廢詩不作焉秦漢而後何其滅然也王通
謂諸侯不貢詩天子不採風樂官不逹雅頌國史不
明變非民之不作也詩出扵民之情性情性其䏻無
㢤職詩者之罪也通之言其幾扵聖人之心矣或問
成王周公之際風有變乎曰豳是矣幸而成王悟也
不然則變而不能復乎豳之去雅一息焉葢周公之
心也故能終之以正
   魯頌解
[010-14b]
或問諸侯無正風而魯有頌何也曰非頌也不得巳
而名之也四篇之體不免變風之例爾何頌乎頌惟
一章而魯頌章句不等頌無頌字之號而今四篇皆
有其序曰季孫行父請命于周而史克作之亦未離
乎強也頌之本一人是之未可作焉訪扵衆人衆人
可之猶曰天下有非之者又訪扵天下天下之人亦
曰可然後作之無疑矣僖公之政國人猶未全其恵
而春秋之貶尚不能逃未知其頌何從而興乎頌之
美者不過文武文武之頌非當其存而作者也皆追
述也僖公之徳孰與文武而曰有頌乎先儒謂名生
[010-15a]
於不足冝矣然聖人所以列爲頌者其說有二貶魯
之強一也勸諸侯之不及二也請扵天子其非強乎
特取扵魯其非勸乎或曰何謂勸曰僖公之善不過
復土宇修宫室大牧養之法爾聖人猶不敢遺之使
當時諸侯有過扵僖公之善者聖人忍絶去而不存
之乎故曰勸爾而鄭氏謂之僃三頌何㢤大抵不列
扵風而與其爲者所謂憫周之失貶魯之強是矣豈
鄭氏之云乎
   商頌解
古詩三百始終於周而仲尼兼以商頌豈多記而廣
[010-15b]
録者㢤聖人之意存一頌而有三益大商祖之徳其
益一也予紂之不憾其益二也明武王周公之心其
益三也曷謂大商祖之徳曰頌具矣曷謂予紂之不
憾曰憫廢矣曷謂明武王周公之心曰存商矣按周
本紀稱武王伐紂下車而封武庚扵宋以爲商後及
武庚叛周公又以微子繼之是聖人之意雖惡紂之
暴而不忘湯之徳故始終不絶其爲後焉或曰商頌
之存豈異是乎曰其然也而人莫之知矣三字一/作知之
仲尼武王周公之心殆而成湯之徳微毒紂之惡有
不得其著矣向所謂存一頌而有三益焉者豈妄云
[010-16a]

   十月之交解
小雅無厲王之詩著其惡之甚也而鄭氏自十月之
交已下分其篇以爲當刺厲王又妄指毛公爲詁訓
時移其篇第因引前後之詩以爲據其說有三一曰
節刺師尹不平此不當譏皇父擅恣予謂非大亂之
世者必不容二人之專不然李斯趙髙不同生扵秦
也其二曰正月惡褒姒滅周此不當疾艷妻之說出
於鄭氏非史傳所聞況褒姒之惡天下萬世皆同疾
而共醜者二篇譏之殆豈過㢤其三曰幽王時司徒
[010-16b]
乃鄭桓公友此不當云番惟司徒予謂史記所載鄭
桓公在幽王八年方爲司徒爾豈止桓公哉是三說
皆不合於經不可按法爲鄭氏者獨一作/又不能自信
而欲指他人之非斯亦惑矣今考雨無正巳下三篇
之詩又其亂說歸向皆無刺厲王之文不知鄭氏之
說何從而爲據也孟子曰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
辭害意非如是其能通詩乎
外集卷第十
[010-17a]
 按公墓誌等皆云詩本義十四卷江浙閩本亦然
 仍以詩圖總序詩譜𥙷亡附卷末惟蜀本増詩解
 統序幷詩解凡九篇共為一卷又移詩圖總序詩
 譜𥙷亡自爲一卷總十六卷故綿州扵集本収此
 九篇它本則無之今附此卷中
石鷁論獨經一作/經獨
辨左氏人事也一作/乎瞽瞍一作/史
易或問文海作荅問/卦爻彖象於泰 於否文海作而/泰而否
二南爲正風解可與不可與一/作亦
[010-17b]
定風雅頌解滅然滅字/疑
十月之交解亂說歸向
[010-1a]
奏議卷第十 歐陽文忠公集一百六
 諌院
   論大臣不可親小事劄子慶暦三年
臣伏見兵興累年天下多故樞宻之職事任非輕雖
典兵戎體均一作/同宰輔至於大小機務其繁文倍於
中書所以國家舊制都副承㫖皆用士人位比屬僚
事參謀議祖宗之制一作/世尤慎擇材或取其歷職詳
練者以為副使自承平以来綱紀墮廢惟用人吏備
貟而已當四方無事之時兩府檢例行事上下尸曠
恬然不恠自兵戎既動中外事繁猶務因循致多敗
[010-1b]
誤今承㫖不親職事惟署文書凡百行遣皆委諸房
小吏使副大臣不免親臨細事既不得精心思慮專
意廟謀至於碎務繁多又不能躬自檢察遂使邊防
急奏多苦滯留軍國宻謀動成漏洩凡關事體不便
處多皆由樞臣難自躬親而承㫖不能舉職也臣今
欲乞依祖宗舊制承㫖特用士人如武臣中難得其
人即請於文官中精選材能換與合入官資責其舉
職仍令樞宻使副條列常行事目有可以分職責成
者悉以委之使大臣專意廟謀屬吏分行職事時叅
國論一作/論議庶有禆𥙷一作/助既復朝廷之舊制又於事
[010-2a]
體而合冝伏望聖慈特賜裁擇取進止
   論中書増官屬主文書劄子同前
臣伏見近来朝廷號令煩數更改又頻降出四方多
不遵禀而朝廷之臣無專主者亦不勾校稽違考責
實効以不銳之意行不信之言冝乎空文雖多而下
不畏聽今百職廢壊弊實由斯臣竊見漢丞相官屬
甚多欲乞精選材臣采漢名號増置兩府官屬官一
二員使專掌政令之出者置簿拘管俟天下施行報
應校其稽違舉行朝典即不得以承受回申便為報
應湏是施行實迹具以條聞旋行勾銷以見能否臣
[010-2b]
謂苟設此官則天下知朝廷有責實之意今後可使
令出必行官無曠職如允臣所請一作/奏乞下兩府重
議施行取進止
  論班行未有舉薦之法劄子同前
臣伏見朝廷選任百官文武叅用文官在選者各以
舉主遷京朝官其間雖容時有濫冐然孤寒有才行
之人亦往往獲進惟有武官中近下班行並無賢愚
分别一例以年歳遞遷自借職得至供奉官湏是三
十餘年使賢愚同滯而國家緩急要人使用無由知
其能否或要人使則臨時只看脚色點差多是不副
[010-3a]
所選臣謂班行入仕之人雖多端然其中亦極有才
能可任用者但國家舉選之法全未精博臣欲乞將
近下班行比類選人别立舉官之法凡無人舉者官
有所止更不例遷有舉主者一作舉/主足者方與遷轉或且
令無舉主者依舊年限遷轉將有舉主者别作任使
&KR4236嚴為約束重其連坐之法使舉者不容冐濫則
才與不才漸可分别而用人不濫況今四方多事天
下都監廵檢監當之類盡要得人方能一作/可集事不
必邊任并閤職方用舉薦其他要切使喚處多如允
臣所請乞付樞宻院商量立定法制頒行取進止
[010-3b]
   論乞放還蕃官胡繼諤劄子同前
臣竊見朝廷前歳以延州蕃官胡繼諤因為邊臣所
疑移入内地見任亳州都監以子守清悉領父之諸
部風聞近為不服一作/安亳州水土死一無/死字亡却家族
身又疾病曽有奏陳乞移一京西地涼之處臣謂方
今西鄙用兵之際朝廷冝廣推恩信撫御蕃夷既欲
守清盡死於邊疆當厚遇繼諤保全其家族豈有既
任其子又疑其父繼諤求一作/來遷内地其實異郷雖
曰居官乃是囚繫致其失所身病家亡況彼初心又
無顯過在繼諤之身巳有幽囚冤枉之嘆於守清之
[010-4a]
分又失駕馭豪傑之方萬一繼諤疾病死而不歸守
清父子之心豈得無恨反視中國乃為世讎必與邊
陲别生患害其餘部族亦必離心國家自用兵以来
几有計謀未聞勝筭尤於招撫蕃夷之術常失㤙威
致使離叛者多皆願附賊在於繼諤處置特乖臣欲
乞因其有請召至京師與雪前疑厚加禮遇放還本
族示以推誠守清得父子復完必思盡節繼諤感國
家之遇必有所施若朝廷猶以為疑即乞先以此意
詔問守清計其必無弃父之理若彼自不欲其歸則
他日可無後患取進止
[010-4b]
   繳進王伯起上書狀同前
右臣今月二十五日出外至夜歸家有相州進士王
伯起看臣不見後留下長書一封中言為檢匣抑塞
言事者責臣不能規諌人主開益聦明及自言有䇿
可以弱北虜使十年不為害又言有上皇帝書為有
司所抑不得上逹仍於長書後卷却奏狀一封意欲
令臣繳奏臣竊詳王伯起所與臣書詞理極有可採
但未知奏狀内所言何事縁臣本不識其人又無處
尋訪只據所與臣書内言有䇿可使北虜十年不為
害此一事是朝廷當今急務其奏狀臣不敢滯留謹
[010-5a]
并元與臣書繳連上進伏望聖慈特賜省覽或有可
採乞下開封府尋訪本人更加詢問謹具狀奏聞
  論大理寺斷冤獄不當劄子同前
臣風聞大理寺近奏斷徳州公案一道為一班行王
守度謀殺妻事止斷杖六十私罪其守度所犯情理
極惡本因踰濫欲誘一求食婦人為妻自持刄杖恐
逼正妻阿馬令其誣以姦事髠截頭髪又自以一作/將
繩索付與阿馬守度持刀在旁逼令自縊其命垂盡
只為未有棺器却且解下其後又與繩索令自縊阿
馬偶得生逃臣略聞此大㮣其他守度兇惡之狀備
[010-5b]
於案牘人不忍聞阿馬幽苦冤枉一作/之冤如此而法吏
止斷誣姦降以杖罪竊以刑在禁惡法本原情今阿
馬之冤於情可憫守度所犯其惡難容若以法家斷
罪舉重而論則守度誣姦不實之罪輕迫人以死之
情重原其用意合從謀殺凡謀殺之罪其類甚多或
有兩相爭恨理直之人因發忿心殺害理曲之人者
死與未死湏𬒳謀殺之刑豈比守度曲在自身阿馬
本無所爭備極陵辱迫以自裁一作/殘虐害之情深於
謀殺逺矣臣甞伏讀真宗皇帝賜諌臣之詔曰冤枉
未申賞刑踰度者皆許論列今之冤婦臣職當言者
[010-6a]
也豈有聖主在上國法方行而令強暴之男而敢逼
人以死臣恐守度不誅則自今強者陵弱踈者害親
國法遂隳人倫敗矣其王守度一宗公案伏望聖慈
特令中書細詳情理果如臣之所聞即乞行刑法以
止姦凶取進止
  論内臣馮承用與外任事劄子同前
臣伏見内官馮承用近因過失為臣寮論奏二作/奏劾
下親發睿斷不私小人聽納群言逐去左右中外之
士莫不相慶然𥘉聞朝議將與外任至今多日木見
指揮近日外靣虚傳云却得教㘦勾當留在京師竊
[010-6b]
以方今内外臣寮若有罪犯便湏勘劾依法行遣今
承用本因有過超轉官資只與外任尚爲優幸若更
遲留不遣則使今後伏事陛下左右者恣爲過惡無
以戒勸承用從来過犯甚衆人皆畏懼不敢明言自
其罷却入内已来舊跡漸一作/甚多彰露内廷之事臣
不細知外邊作過頗有實狀今若未行逺黜則言事
臣寮不免再有論奏勾連獄訟生事轉多其馮承用
伏乞早與一外任閑慢差遣便令出京可以戒勵後
人外弭物論取進止
奏議卷第十
[010-7a]
奏議卷第十一 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七
  河北轉運
   論臺官上言按察使狀慶曆四年八月新除河/北轉運按察使未行
右臣伏覩近降朝㫖約束諸路按察使備載臺官所
上之言意謂按察使等所奏之人多不實或因迎送
文移之間有所闕失挾其私怒枉奏平人朝廷都不
深思輕信其說臣自聞降此約束日夕憂嗟竊思國
家方此多事難了之時正是責人展効之際獎之猶
恐不竭力疑之誰肯盡其心昨大選諸路按察之際
兩府聚㕔數日盡破常例不次用人中外翕然皆謂
[010-7b]
一時之極選凡一有/彼字𬒳選之者皆亦各負才業乆無
人知常患無所施爲一旦忽蒙擢用各思宣力爭奮
所長不惟欲報朝廷豈一作/寧不更希進用豈可頓爲
欺罔便徇私情料其心必未至此苟或如臺官所說
則是兩府聚㕔數日選得不公之人其或不至如斯
何必更加約束竊以任人之術自古所難常能力主
張猶或有沮者何况更一作/過生疑異使其各自心䦨
如此用人安能集事况按察之任人所難能或大臣
薦引之人或權勢僥倖之子彼按察使者下當怨怒
上忤權勢而不敢避者只頼朝廷主張而已今按察
[010-8a]
者所奏則未能施一作/與行沮毀者一言則便加輕信
皆由朝廷未知官吏爲州縣大患而按察可以利民
委任之意不堅故毀謗之言易入也所可惜者自差
諸路按察今雖未有大効而老病昬昧之人望風知
懼近日致仕者漸一作/甚多州縣方欲澄清而朝廷自
沮其事臣欲乞聖慈令兩府召臺官上言者至中書
問其何路按察之一作/何人因挾私怒苟有迹狀乞下
所司辨明若實無人乃是妄說其近降劄子乞賜抽
還不使四方見朝廷自沮按察之權而爲貪贓老繆
之吏所快謹具狀奏聞伏候勑旨
[010-8b]
   論兩制以上罷舉轉運使副省府推判官等
   狀慶曆五年誤寘于此
右臣近準御史臺牒爲臣寮上言待制以上舉省府
推判官轉運使副等事奉聖㫖去年勑命更不行用
令臣知委者臣竊詳臣寮上言悉渉虚妄蓋因近日
陛下進退大臣改更庻事小人希合欺罔天聦臣試
請辨之據上言者云若令兩制以上保舉則下長犇
競之路方今上自朝廷下至州縣保舉之法多矣只
如臺官亦是兩制以上舉以至大理詳斷審刑詳議
刑部詳覆等官三路知州知縣通判選人改京官學
[010-9a]
官入國學班行遷閤職武臣充將領選人入縣令下
至天下茶鹽埸務榷埸及課利多處酒務凡要切差
遣無大小盡用保舉之法皆不聞以犇競而廢之豈
可獨於省府等官獨一作/偏長犇競而可廢此其欺妄
可知也上言者又云遂令端士並起馳騖且馳騖盡
一作/自是小人豈名端士至如自來舉官之法多矣豈
能盡絶小人干求況自頒新勑以来何人舊是端士
頓然改節馳騖於何門而得舉乞賜推究姓名若果
無之則見其欺妄可知也上言者又云不因請託人
莫肯言此又厚誣之甚也今内外臣寮無大小曽受
[010-9b]
人舉者十八九豈可盡因請託而得自兩府大臣而
下至外處通判以上人人各曽舉官豈可盡因請託
而舉若云其它舉官不請託只此勑舉官湏請託即
非臣所知也今兩制之中好人不少繁難一作/重要害
之地皆巳委信任用二字一作/而任之豈可不如外郡通判
等不堪委任舉官況兩制之臣除此勑外亦更别許
舉官豈可舉他官則盡公惟此勑則頓一作/徒徇私請
此其欺妄可知也又云毎歳舉一百五十人致人多
而争差遣臣筭一人有三人舉主方敢望差遣一百
五十人湏一歳内有四百五十員兩制爲舉主今兩
[010-10a]
制不及五十人使人人歳舉三人即纔各是一人舉
主豈敢便争差遣況有不曽舉人者或舉不及三人
者乞賜檢㑹去年終兩制以上舉到人數便可知其
恣情欺妄也近日改更政令甚多惟此一事尤易辨
明故臣不避煩言而辨者伏冀陛下因此深悟小人
希合而欺妄也縁自去年陛下用范仲淹冨弼在兩
府值累年盗賊頻起天下官吏多不得力因此屢建
舉官之議然亦不是自出意見皆先檢祖宗故事請
陛下擇而行之所以元降勑文首引國書爲言是也
當時臣寮並不論議近因仲淹等出外與朝廷經畫
[010-10b]
邊事讒嫉之人幸其不在左右百端攻擊只此事朝
廷不暇審察便與施行臣昨見冨弼自至河北縁山
傍海經畫勤勞河北人皆云自來未有大臣如此其
經畫所得事亦不少歸至國門臨入而黜使河北官
吏軍民見其盡忠而不知其罪狀小人貪務希合又
不爲朝廷惜事體凡事攻擊至今未巳況朝廷用人
屢有進退豈有一人纔出便不問是非盡改所行之
事若大臣一度進退政令一度改更如此紛紜豈有
定制伏望陛下重一作/審察愛憎之私辨其虚實之說
凡於政令更慎改張臣檢詳元降舉官勑意亦一作/本
[010-11a]
是於國書檢用祖宗所行之法今上言者却云因諌
官論列致差遣不定而有更張事渉臣身不敢自辨
然臣在諌署日言事無狀致今來臣寮指以爲辭豈
可尚冐寵榮不能自劾請從黜罰以弭人言臣伏見
陛下聖徳仁慈保全忠正之士進退之際各有恩意
此所以能使忠臣義士忘身報國至死而不已也其
今後臣寮希附上言攻擊前兩府所行之事乞賜辨
明擇其實有不便者方與改更庻全大體則天下幸
甚也臣伏覩去年八月二日元降勑命節文云比於
國書擇一作/撮諸治要見其官人之際尤慎外臺之選
[010-11b]
又云然其進任必屬近臣又命告示賞罰之命皆三
朝之攸行此是元議舉官因依乞賜詳酌臣無任激
切祈天待罪之至
   論劉三嘏事狀慶暦四年
臣伏見契丹宣徽使劉三嘏挈其愛妾兒女等七口
向化南歸見在廣信軍聽候朝㫖竊慮朝廷只依常
式投來人等依例約囬不納國家大患無如契丹自
四五十年來智士謀臣晝思夜筭未能爲朝廷出一
竒䇿坐而制之今天與吾時使其上下乖離而親貴
臣忽來歸我此乃陛下威徳所加祖宗社稷之福竊
[010-12a]
慮憂國之臣過有思慮以謂納之别恐引惹臣請略
陳納之却之二端利害伏望聖慈裁擇其可徃年山
遇捨元昊而歸朝邊臣爲國家存信拒而遣之元昊
甘心山遇盡誅其族由是河西之人皆怒朝廷不納
而痛山遇以忠而赤族吾旣自絶西人歸化之路堅
其事賊之心然本欲存信以懷元昊而終至叛逆㡬
困天下是拒而不納未足存信而反與賊堅人心此
已驗之効也其後朝廷悟其失計歸罪郭勸悔巳難
追矣此事不逺可爲鑒戒伏望陛下思之此不可拒
而可納一也三嘏是契丹貴臣秉節鉞兼宣徽可謂
[010-12b]
至親且貴矣一旦君臣離心走而歸我是彼國中大
醜之事必湏掩諱不欲人聞必不敢明言求之於我
此其可納二也況彼來投又無追者相繼旣絶蹤跡
别無明驗雖欲索之於我難以爲辭此其可納三也
三嘏旣彼之貴臣彼國之事無不與知今旣南來則
彼之動静虚實我盡知之可使契丹日夕懼我攻取
之不暇安敢求索於我自起兵端若使契丹疑三嘏
果在中國則三四十年之間卒無南向之患此又納
之大利其可納四也彼旣窮來歸我若拒而遣之使
其受山遇之禍則幽燕之間四五十年來心欲南向
[010-13a]
之人盡絶其歸路而堅其事狄之心思爲三嘏報仇
於中國又終不能固契丹之信此爲誤計其失尤多
且三嘏在中國則契丹必盡疑幽燕之人是其半國
離心常恐向背凡契丹南冠常藉幽燕使其盡疑幽
燕之人則可無南寇之患此又可納大利五也古語
曰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此不可失之㡬也其劉三嘏
伏望速降宻㫖與冨弼令就近安存津遣赴闕惟乞
決於睿斷不惑群言取進止
   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一作上皇帝辨/杜韓范冨書慶
暦五/年
[010-13b]
臣聞士不忘身不爲忠言不逆耳不爲諌故臣不避
群邪切齒之禍敢干一作/冐一人難犯之顔惟頼聖明
一作/慈幸加省察臣伏見杜衍韓琦范仲淹冨弼等皆
是陛下素所委任之臣一旦相繼罷黜一作/而罷天下之
士皆素知其可用之賢而不聞其可罷之罪臣雖供
一作臣/職雖在外事不盡一作/審知然臣竊見自古小人
讒害忠賢其說一作/識不逺欲廣䧟良善則不過指爲
朋黨欲動揺大臣則必湏誣以專權其故何也夫去
一善人而衆善人尚在則未爲小人之利欲盡去之
則善人少過難爲一二求瑕惟有指以爲朋一作惟/指以爲
[010-14a]
朋/黨則可一時盡逐至如大臣巳𬒳知遇而蒙信任一/有
者/字則難難字一/作不可以他事動揺惟有專權是上一作/人主
所惡故湏此說方可傾之臣料衍等四人各無大過
而一時盡逐弼與仲淹委任尤深而忽遭離間必有
以朋黨專權之說上惑聖聦一有/者字臣請試辨辨字一/作詳言
之昔年仲淹𥘉以忠言讜論聞於中外天下賢士争
相稱慕當時姦臣誣作朋黨猶難辨明自近日陛下
櫂此數人並在兩府察其臨事可以辨而明也蓋衍
爲人清愼而謹守規矩仲淹則恢廓自信而不疑琦
則純正而質直弼則明敏而果銳四人爲性旣各不
[010-14b]
同雖皆歸於盡忠而其所見各異故於議事多不相
從至如杜衍欲深罪滕宗諒仲淹則力爭而寛之仲
淹謂契丹必攻河東請急脩邊備冨弼料以九事力
言契丹必不來至如尹洙亦號仲淹之黨及爭水洛
城事韓琦則是尹洙而非劉滬仲淹則是劉滬而非
尹洙此數事尤彰著陛下素已知者此四人者可謂
天下至公四字一/作公正之賢也平日閑居則相稱羙之不
暇爲國議事則公言廷諍而不一作/無私以此而言臣
見衍等真得漢史所謂忠臣有不和之節而小人讒
爲朋黨可謂誣矣臣聞有國之權誠非臣下之得專
[010-15a]
也然一無/此字臣竊思仲淹等自入兩府巳一作/以來不見
其專權之迹而但見其善避權也權者二字一/作夫權得名
位則可行故好一作/行權之臣必貪一有/名字位自陛下召
琦與仲淹於陜西琦等讓至五六陛下亦五六召之
三有至/如二字冨弼三命學士兩命樞宻副使毎一命皆再
三懇讓讓者愈切陛下用之愈堅皆再至愈堅十五/字一作未甞不懇
讓懇讓之者愈切而陛下用/之愈堅此天下之人所共知一有/但字見其避讓大繁
不見其好一作/專權貪位也及陛下堅不許辭方敢受
命然猶未敢别有所爲陛下見其皆未作一作/行六/字
一作飲/其作事乃特一無/此字開天章召而賜坐受一作/授以紙筆
[010-15b]
使其條事一作/列然衆人避讓不敢下筆弼等亦不敢
獨有所述因此又煩聖慈特出手詔指定姓名專責
弼等一字一/作其條列大事而施行二字一/作行之弼等遲囬又
二字一/作近反一月方敢略條數事然一無/此字仲淹深一作/老
練世事必知凢百難猛一作凢/事難遽更張故其所陳志在
逺大而多若迂緩但欲漸而行之以乆冀皆有効弼
性雖銳然亦一無/此字不敢自出意見但多一無/此字舉祖宗
故事請陛下擇而行之自古君臣相得一言道合遇
事便行臣方恠弼等蒙陛下如此堅意委任遇事至/委任十
八字一作遇事而近更無推/避弼等蒙陛下堅意委任□督責丁寧而猶遅緩自
[010-16a]
疑作事不果然小人巧譛巳一作/而曰專權者豈不誣
哉至如兩路宣撫聖一作/國朝常一作/累遣大臣况自中
國之威近年不振故元昊叛逆一方而勞困及於天
下北虜乗釁違盟而動其書辭侮慢至有貴國二字/一作
祖宗之言陛下憤恥雖深但以邊防無備未可與
爭屈志一作/意買和莫大之辱弼等見中國累年侵凌
之患感陛下不次進用之恩故各自請行力思雪國
家之前耻八字一作/力思雪耻沿一作/縁山傍海不憚勤勞欲使
武備再脩國威復振臣見弼等用心本欲尊陛下威
權以禦四夷未見其侵權而作過也伏惟陛下睿哲
[010-16b]
聦明有知人之聖臣下能否洞見不遺故於千官百
辟之中特一作/親選得此數人驟加擢用夫正士在朝
羣邪所忌謀臣不用敵國之福也今此數人一旦罷
去而使羣邪相賀於一作/于内四夷相賀於一作/于外此
臣所一有/以字爲陛下惜之一無/此字也伏惟陛下聖徳仁慈
保全忠善退去之際恩禮各優今仲淹四路之任亦
不輕矣惟一無/此字願陛下拒絶羣謗委任一作/信不疑使
盡其所爲猶有禆補方今西北二虜交爭未巳正是
天與陛下經營之時如弼與琦豈可置之閑處伏望
陛下一無此/二字早辨讒巧特加圖任則不勝幸甚臣自
[010-17a]
前歲召入諌院十月之内七受聖恩而致身兩制方
一作/常思君一作/榮寵至深未知報効之所今群邪爭進
讒巧一有/而字正士繼去朝廷乃臣忘身報國之秋一作/時
豈可緘言而避罪敢竭愚瞽惟陛下擇之臣無任祈
天待罪懇激屏營之至臣脩昧死再拜
 右正文乃今盰台守施宿所藏當時真本也一作
 疑是後來公所改定如以水落為洛之類及其餘
 文意皆不若一作爲長至如貴國二字注一作責
盖用綿本及李燾長編今真蹟元用貴國按慶曆
 二年契丹求關南書云貴國 祖先肇創基業尋
[010-17b]
 與敝境繼為善鄰暨乎
 太宗紹登寳位於有征之地才定并汾以無名之
 師直抵燕薊
 仁宗命王拱辰草答書云
 太宗皇帝親駕并郊匪圖燕壤當時貴國亟發援
 兵既交石嶺之鋒遂舉薊門之役則是貴國二字
 彼此用之公此奏後改為責耳
[010-1a]
居士集卷第十 歐陽文忠公集十
  律詩六十首
   送王汲宰藍田
喧喧動車馬共出古都門落日催行客東風吹酒罇
樹揺秦甸緑花入輞川繁若遇西來旅時應問一作/望
故園
   徽安門曉望
都門收宿霧佳氣鬱葱葱曉日寒川上青山白霧一/作
中樓臺萬瓦合車馬九衢通恨乏登髙賦徒知京
邑雄
[010-1b]
   送孟都官知蜀州
名郎出粉闈佳郡古關西㡬驛秦亭盡千山蜀鳥啼
朱輪照耕野緑芋覆秋畦向闕應東望雲深隴樹迷
   南征回京至界上驛先呈城中諸友
朝雲來少室日暮向箕山本以無心出寧隨倦客還
春歸伊水緑花晚洛橋閑誰有餘罇酒相期一解顔
   逸老亭一本注彭城公白蓮庄
上相此忘榮怡然物外情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鳥窺華衮春壷勞耦耕枕前雙鴈没雨外一川晴
解組金龜重調琴赤鯉驚雖懷安石趣豈不爲一作/念
[010-2a]
蒼生
   廣愛寺
都人布金地紺宇巋然存山氣蒸經閣鍾聲出國門
老杉春自緑古壁雨先昬應有幽人屐來留石蘚痕
   弔黃學士三首名鑑
麗正讎書乆蘭臺約史成迎親就江水厭直出承明
世德無雙譽詩豪第一評風流今頓盡響像憶平生
沈約多清瘦文園仍病痟共疑天上召更欲水邊招
金馬人相弔長沙物易妖秋風吹越樹歸旐自飄飄
自古蘭衰早因令蕙歎深書遺茂陵藁病作越郷吟
[010-2b]
蒿里無春色閩山蔽夕隂空嗟埋玉樹齎志永沉沉
   雨後獨行洛北
北闕望南山明嵐雜紫煙歸雲向嵩嶺殘雨過伊川
樹繞芳隄外橋橫落照前依依半荒苑行處獨聞蟬
   陪府中諸官遊城南一本注西京作
一雨郊圻迥新秋榆棗繁田荒溪溜入禾熟雀聲喧
燒出空槎腹人耕廢廟垣閑追向城客落日隱髙原
   智蟾上人遊南岳
終日念雲壑南歸心浩然青山入楚路白水望湖田
野渡惟浮鉢山家少施錢到時春尚早收茗緑巖前
[010-3a]
    送左殿丞一作/直入蜀
 傳聞蜀道難行客若登天紫竹深無路黃花忽見川
 聞禽嗟異域問俗訪耆年欲識京都遠惟應望日邊
    秋郊曉行一作望
 寒郊桑柘稀秋色曉依依野燒侵河斷山鴉向日飛
 行歌採樵去荷鍤刈一作/治田歸&KR1045一作/村酒家家熟相
 邀白竹扉
    𬒳牒行縣因書所見呈寮友
 周禮恤凶荒軺車出四方土龍朝祀雨田火夜驅蝗
 木落孤村迥原髙百草黃亂鵶鳴古堞寒雀聚空倉
[010-3b]
桑野人行饁魚陂鳥下梁晚煙茅店月𥘉日棗林霜
墐戸催寒候叢祠禱歳穰不妨行覽物山水正蒼茫
   緱氏縣作
亭候徹郊畿人家嶺坂西青山臨古縣緑竹繞寒溪
道上行收穗桑間晚漑畦東臯有深趣便擬卜幽棲
   又行次作
秋色滿郊原人行禾黍間雉飛橫斷澗燒響入空山
野水蒼煙起平林夕鳥還嵩嵐乆不見寒碧更孱顔
   送梅秀才歸宣城
從學方年少還家罄橐金乆爲江北客能作洛生吟
[010-4a]
罷亞霜前稻鉤輈竹上禽歸帆何處落應拂野梅林
   鞏縣陪祭獻懿二后回孝義橋道中作
落日漢陵道𥘉寒慘暮飊遥看山口火暗渡洛川橋
不見新園樹空聞引葬簫林鵶棲已定猶一作/獨此倦
征鑣
   送謝學士歸闕
供帳拂朝煙征鞍去莫攀人醒風外酒馬度雪中關
舊府誰同在新年獨未還遥應行路者偏識綵衣斑
   河南王尉西齋
寒齋日蕭索天外敞簷楹竹雪晴猶覆山䆫夜自明
[010-4b]
禽歸窺野客雲去入重城欲就陶濳飲應須載酒行
   張主簿東齋
官舍掩寒扉聊同隱者棲溪流穿竹過一作/逈山鳥入
城啼賔主髙談勝心㝠外物齊惟應朝枕夢長猒隔
一作/林
   留守相公禱雨九龍祠應時獲澍呈府中同
   寮
古木鬱沉沉祠亭相衮臨雷驅山外響雲結日邊隂
霡霂來𥘉合依微勢稍深土膏濳動脉野氣欲成霖
隴上連雲色田間擊壤音明光應奏瑞黃屋正焦心
[010-5a]
帝邑三川美離宫萬瓦森廢溝鳴故苑紅蘤發青林
南畒猶須勸餘春尚可尋應容後車一作/車後客時作洛
生吟
   春日獨遊上林院後亭見櫻桃花奉寄希深
   聖俞仍酬遞中見寄之什
昔日尋春地今來感歳華人行巳荒徑花發半枯槎
髙榭林端出殘陽水外斜聊持一罇酒徙倚憶天涯
   獨至香山憶謝學士一作希深
伊水弄春沙山臨水上斜曽爲謝公客徧一作/偏入梵
王家隂澗𥘉生草春嵓自落花却尋題石處歳月巳
[010-5b]
堪嗟
   春晚同應之偶至普明寺小飲作
偶來林下逕共酌竹間亭積雨添方一作/芳沼殘花點
緑萍野隂侵席潤芳氣襲人醒禽鳥休驚顧都忘兀
爾形
   黃河八韻寄呈聖俞
河水激箭險誰言航葦遊堅冰馳馬渡伏浪卷沙流
樹落新摧岸湍驚忽改洲鑿龍時退鯉漲潦不分牛
萬里通槎漢千帆下漕舟怨歌今罷築故道失難求
灘急風逾響川寒霧不收詎能窮禹迹空欲問張侯
[010-6a]
   和應之同年兄秋日雨中登廣愛寺閣寄梅
   聖俞
經年都洛與君交共許詩中思最豪舊社更誰能擁
鼻新秋有客獨登髙徑蘭欲謝悲零露籬菊空開乏
凍醪縱使河陽花滿縣亦應留滯感潘毛
   晚過水北
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日暮人歸盡沙禽上釣舟
   罷官西京回寄河南張主簿
歸客下三川孤郵暫解鞍鳥聲催暮急山氣欲晴寒
已作愁霖詠猶懷祖帳歡更聞溪溜響疑是石樓灘
[010-6b]
   寄西京張法曹
幕府三年客羣居㡬日親𥘉分闕一作/關口路猶見洛
陽人壠麥晴將秀田花晚自春向家行漸近豈復倦
征輪
   離彭婆值雨投臨汝驛回寄張九屯田司録
投館野花邊羸驂晚不前山橋斷行路溪雨漲春田
樹冷無棲鳥村深起暮煙洛陽山巳盡休更望伊川
   朱家曲一本有并引字
朱家曲自許縣北門上赤坂岡分道西行入小/路三十里有村市臨古河商賈之販京師者舟
車皆㑹此居民繁雜宛然如江郷予/以事偶至此宿旅邸明日遂赴京師
[010-7a]
行人傍衰柳路向古河窮桑柘田疇美漁商市井通
薪歌晚入浦舟子夜乘風旅舍孤煙外天京王氣中
山川許國近風俗楚郷同宿客雞鳴起驅車猶更東
   行至椹澗作
霜後葉𥘉鳴羸驂遶澗行川原人遠近禾黍日晴明
病質驚殘歳歸塗猒一作/壓暮程空林聚寒雀疑巳作
春聲
   送謝希深學士北使
漢使入幽燕風煙兩國間山河持節遠亭障出疆閑
征馬聞笳躍雕弓向月彎禦寒低便面贈客解刀環
[010-7b]
鼓角雲中壘牛羊雪外山穹廬鳴朔吹凍酒發一作/啓
朱顔塞草生侵磧春榆緑滿關應須鴈北嚮方值使
南還
   送賈推官赴絳州
白雲汾水上人北鴈南飛行李山川遠風霜草木腓
郡齋賔榻掛幕府羽書稀最有題輿客偏思玉麈揮
   送張如京知安肅軍
相逢舊從事新命忽臨戎界上山河壯軍中鼓角雄
朔風馳駿馬塞雪射驚鴻試取封侯印何如筆硯功
   送威勝軍張判官
[010-8a]
北地不知春惟看榆葉新岑牟多武士玉麈重嘉賔
野燐一作/燒驚行客烽煙入遠一作/暮塵繫書沙上鴈時
寄日邊人
   送同年史襃之武功尉
乆作遊邊客常悲入塞笳今茲一尉遠猶困折腰嗟
白馬關中道青天一作/煙棧外家過秦應弔古惟有故
山斜
   送祝熈載之東陽主簿
呉江通海浦畫舸候潮歸疊鼓山間響髙帆鳥外飛
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鳴機試問還家客遼東今是非
[010-8b]
   鄭十一先輩赴四明幕一本注初授/洋川辭不行
梁漢襃斜險夫君畏遠遊家臨越山下帆入海潮頭
岸柳行稍盡江蓴歸漸秋故郷看衣錦寧羡李膺舟
   送丁元珍峽州判官一作送未處仁
爲客乆南方西游更異郷江通蜀國遠山閉楚祠荒
油幕無軍事清猿斷客腸惟應陪主諾不費日飛觴
   送楚建中潁州法曹
冠蓋盛西京當年相府榮曽陪鹿鳴宴徧一作/偏識洛
陽生共歎長沙讁空存許劭評堪嗟桃李樹何日見
隂成
[010-9a]
   送王尚恭隰州幕
去國𥘉游宦從軍苦寂寥愁雲帶一作/傍城起畫角向
山飄秋勁方馳馬春寒正襲貂遥知爲客恨應頼酒
盃消
   送王尚喆三原尉
初仕便西轅驪駒兩佩環山河識天府風雨度函關
桑柘千疇富人煙萬井閑欲爲京洛詠應苦簿書間
   送餘姚陳寺丞
銅墨佩腰間中流望若一作/似仙鳴蟬汴河柳畫鷁越
郷船下瀬逢江鴈瞻氛落海鳶山川仍客思盡入隱
[010-9b]
侯篇
   送廖八下第歸衡山
曽作關中客甞窺百二疆自言秦隴一作/嶺水能斷楚
人腸失意倦京國羇愁成鬢霜何如伴征鴈日日向
衡陽
   夏侯彦濟武陟尉
風煙地接懷井邑冨田垓河近聞氷坼山髙見雨來
官閑同小隱酒美足衘盃好去東籬菊迎霜正欲開
   遠山
山色無遠近看山終日行峯巒隨處改行客不知名
[010-10a]
   宋宣獻公挽詞三首
望繫朝廷重文推天下工清名畏楊綰故事問胡公
物議垂爲相風流頓已窮仁言博哉利獻替有遺忠
識度推明哲風猷藹縉紳何言止中壽遂不秉洪鈞
翰墨時爭寳詞章晚愈新哭哀文伯母悲感路傍人
結髪一作/綬逢明主馳聲著兩朝奠楹先有夢升屋豈
能招贈服三公衮兼榮七葉貂春風笳鼓咽松栢助
蕭蕭
   𥘉出真州泛大江作
孤舟日日去無窮行色蒼茫杳靄中山浦轉帆迷向
[010-10b]
背夜江看斗辨西東滮田漸下雲間鴈霜日𥘉丹水
上楓蓴菜鱸魚方有味遠來猶喜及秋風
   江行贈鴈
雲間征鴈水間棲矰繳方多羽翼微歳晚江湖同是
客莫辭伴我更南飛
   松門巳下五首一本屬夷陵九詠
島嶼松門數里長懸崖對起碧峯雙可憐勝境一作/景
當窮塞飜使留一作/流人戀此邦亂石驚灘喧醉枕淺
沙明月入船䆫因遊始覺南來遠行盡荆江見蜀江
   下牢津
[010-11a]
依依下牢口古戍鬱嵯峨入峽江漸曲轉灘山更多
白沙飛白鳥青障一而/嶂合青蘿遷客𥘉一作甞/一作多經此
愁詞作楚歌
   龍溪
潺潺出亂峯演漾緑蘿風淺瀬寒難渉危槎路不通
朝雲起潭側飛雨徧江中更欲尋源去一作/上山深不
可窮
   勞停驛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樹杪帆𥘉落峯頭月正圓
荒煙㡬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發驚灘鳥道前
[010-11b]
   黃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萬樹蒼煙三峡
暗滿川明月一猿哀非郷況復驚殘歳慰客偏冝把
酒盃行見江山一作/山河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
   望州坡
聞說夷陵人爲愁共言遷客不堪遊﨑嶇㡬日山行
倦却喜坡頭見峽州
居士集卷第十
 熈寧五年秋七月男發等編定
  紹熈二年三月郡人孫謙益校正
[010-12a]
逸老亭雨外一作/後
弔黃學士越郷一作/山
𬒳牒行縣呈寮友一作呈/諸寮友
行次作寒碧一作/凝碧
東齋賔主一作/至
黃河馳馬一作/無馬
和應之登廣愛寺閣經年一作/終年
江行贈鴈征鴈一作/秋鴈
[010-12b]
[010-1a]
書簡卷第十 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
   與十四弟煥字大明/皇祐二年
某啓仕宦多故乆不附書冬寒計與諸眷安和某爲
太君年老多病未能一歸郷里親拜墳墓祖墳更望
與照管餘託鄭齋郎致意此外保愛不宣某書上十
四弟秀才閏月六日
   又皇祐五年
某罪逆深重不自死滅禍罰上延太君以去年三月
十七日有事攀號冤呌五内分崩不孝深蒼天罪逆
深蒼天見在潁州持服咋者鄭齋郎自郷中來得十
[010-1b]
四弟書知與骨肉奉親各安某爲於潁州卜葬所以
未及歸得只候服闋南歸相見書言回陂樹倒但勿
令人斫伐爲幸諸大小墳域且望更與掛意照管年
歳間某歸相見餘不多言今因嗣立人回奉此不具
兄押書寄十四弟秀才四月七日 兖墨宣筆表逺

   又同前
十四弟秀才前者嗣立人力回魯附書及筆墨等想
得逹邇來暑熱上下各安某今者扶護太居靈柩歸
葬先遣嗣立歸凡有可幹事爲嗣立少心力吾弟且
[010-2a]
與同共勾當相見不逺秋熱好將息不次某書白十
四弟七月十五日
   又同前
十四弟昨自扶護南歸得相見庶事頗相牽率自别
計安諸姪亦計無恙某初十日巳至家一行如常但
憂墳塋惟託勤爲照管諸巳靣諭更不言也此外教
諸姪爲學各令謹慎爲佳時寒好將攝因人頻附書
來言墳頭子細是切不具兄某書送十四弟
   又皇祐六年是歳三/月改至和元年
十四弟别後計與諸眷各安自離吉水後未曾得來
[010-2b]
書中間景歸曽有書必逹八郎近寄信來回陂門垣
及水道並已改了不知是否因書言及今因寒食遣
人力去上墳望與至少卿墳頭一轉爲地逺只附錢
去與買香紙酒等澆奠小叔西街小大郎諸骨肉並
與伸意前曽附書更不冩書也更附錢五伯文與回
陂墳頭張旺取伊一領狀封來仍指揮伊修蓋墻垣
看鎻門户千萬千萬如有事書中細與言來春暄各
好將息不次兄押書送十四弟
   又至和二年
書寄十四弟秀才乆别計安樂吴榮來得書回陂墳
[010-3a]
所必與照管今因寒食令人力蕭及去上墳將錢伍
伯省請與買酒食去澆奠回陂墳并與覷當垣墻門
户錢一索與看墳張旺仍指揮伊覷當樹木及取領
狀一紙來春暖好將息不具兄押書白十四弟秀才
二月四日外封題云書附吉州小市三院巷兄翰林/學土知制誥史館修撰兼修唐書勾當三
班院某今其玄孫名釣龜甞請/鄉舉尚居此巷仍藏公之真蹟
   又嘉祐元年
人力來得書知骨肉並安深慰深慰爲今春使契丹
寒食不曽遣得人徃墳所吾弟並與到諸墳深感深
感脩見乞洪州亦只爲先墳也未得間恐吾弟因出
[010-3b]
入且爲照管兄押書送十四弟四月十五日
   與十二姪通理/皇祐四/年任象州司理
自南方多事以來日夕憂汝得昨日遞中書知與新
婦諸孫等各安守官無事頓解逺想吾此哀苦如常
歐陽氏自江南歸明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𬒳榮
顯致汝等並列官裳當思報効偶此多事如有差使
盡心向前不得避事至於臨難死節亦是汝榮事但
存心盡公神明亦自祐汝慎不可思避事也昨書中
言欲買朱砂來吾不闕此物汝於官下冝守㢘何得
買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飲食物外不曽買一物汝可
[010-4a]
安此爲戒也巳寒好將息不具吾書送通理十二郎
   又
承示近文秖如此作得也但古詩中時復要一聮對
屬尤見工夫并門當因書言去昔選人有陳竒者舉
主十六人仁宗見其未甞歷選調特旨不改官以戒
馳騖者初官冝少安之
   與十三姪奉職皇祐五年
奉職自赴任不曽得書到官下想安樂汝孤寒曽受
辛苦知道官職難得每事當思愛惜守㢘守貧慎行
刑保此寸禄而已十四郎今却令回此子自縣中來
[010-4b]
見其衣裝單薄汝只親兄弟兩人今食禄庻事冝均
給更且戒約勿令出入無事令學書識取些字從來
失教訓是事不㑹男子如此何以養身今遣人去知
府舎人處求太君墓誌若此人將得來即更不言若
未得來即汝因事至府中靣告言吾令汝請文字且
與請取求的便附來春寒好将息不具吾押送十三
奉職正月十四日十四郎此中與綿襖子兩領并
褁纒錢三索省只十七八程可到恐伊别亂破錢也
   與大寺丞發治平四年
王澤與書未行間孫宗古來得汝書知與㓜小各安
[010-5a]
甚寛憂想惟真所傳神改了甚善梅都官者必巳畫
了所是韓孟惟真旣言自有本便可畫也湏是四㡠
頭靣髣髴一般大小方好看且傳語催伊早畫了才
到亳便去取也押付發■宅圖且勿與看■梅須亦
帶接籬不然帶楮冠子但取好畫隐士帽亦好
   又同前
吾二十五日離潁二十八日一行平安至亳初二日
上事臨離潁時累有書去約汝於遞中發書令先至
亳及至此兩日杳不得一字何故何故以此不無憂
想不知爾來汝與諸㓜各安樂否迎孫婆孫入夏來
[010-5b]
長進否婆孫瘡痍較未不瘦否此吾日夕所念也今
專遣急脚子去勾當將來山陵發引排祭一事汝冝
用心速與問當早令回報蓋慮後時難辦也其餘事
更三兩日黄清去别有書也此外夏熱汝與諸㓜各
好將息遞中頻發一書來不必湏候專人也五月二
十九日至亳後第一書押付發■今令急脚子計㑹
王昌及杜延禧問當進奏官及轉問北京定州進奏
官前次仁宗山陵發引時北京定州排祭用何儀式
其祭前排列明器人物等用多少數目祭食味數贈
作錢馬數目並令一一問取今體例來今别具畫一
[010-6a]
劄子汝速召王昌杜延禧令體問早令此急足回來
要作準備如杜延禧短使即令王昌用心勾當不管
悮事此急脚子回時買明黄羅一疋附來
   又同前
初三日遣急脚子發到亳後第一書爲問山陵致祭
事書必巳到此中兩日内却併得遞中來者兩書知
汝與諸㓜各安只是聞得婆孫患臟府後甚煩惱蓋
孩兒三好兩惡巳多時且湏用心調理及知道妳子
亂喫物道不得但向道候到亳州■你不得迎子何
不與青黛丸喫此是汝小時服之得効者前時王澤
[010-6b]
附去者豆䓻丸亦是汝軰患臟府時得効者可與婆
孫喫醫人藥中用黄連甘草者與兒喫此中日夕惟
是憂煩二孫過夏不易且喜汝今夏一成安樂然更
湏慎食生冷吾自蔡河舟中大熱食生冷不節所以
到潁渇淋復作潁肉誠不及京師乍從京師來誠不
好及食之日乆亦不覺酒則絶佳於舊日巨魚鮮羙
鰕蟹極多皆他郡所無以至水泉𬞞菓皆絶好諸物
皆賤閑居之樂莫此若也吾此只爲一歳計不候宅
成只候買得材料便決去躬親蓋造必更精潔也此
郡閑僻未去間足以頥養孃瘦及食少心頭氣滿與
[010-7a]
其餘並如在京時汝可勿憂黄清李徳今並遣回餘
事當續附書此外夏熱汝曹各好將息稍無人便即
於遞中附書千萬六月七日第二書付發押 王昌
令買明黄羅一疋白生羅二疋巳指揮與也要知要
知 七郎得書知在京安樂且與頻照管 山陵致
祭紙錢贈作駞馬等此中可造惟是祭前排立人物
此中做不得須令王昌及早商量定令人家依數做
下準備使用不可悮事也 箔埸近日如何般墮并
出買如何也向後可㬠折欠此事常冝用心 王昌
處米麥絹錢索足未今並在何處收附所云趙祐請
[010-7b]
米又是何米後信子細說來出京時舊曆上未請物
數令王昌録一本來仍開說後來巳請見今未請
惟真處畫四本㹅了便與附來 黎直講并彭州劉
比部書並早與附逹見吴省副再三伸意續有書也
近日群議如何謝上表到後莫有云云否因的書中
略說來不妨曽學士書汝去相看自送與
   又同前
十八日王昌等到得汝書并寄來生日信物依數並
領知汝與諸㓜各安此中上下並如常汝可勿憂只
是聞得迎孫患痢甚憂得王昌來時書中只言稍减
[010-8a]
次日送黄清急脚回書中並不言増減以此不能無
憂才得婆孫稍安又却大姐患痢料得煎迫可知醫
人須着照管且頻與錢但於房錢内取及他事少錢
使但於房錢内隨多少取使不湏先來問也只是分
明上曆記數與隨手印押夏陸二人或請一月米各
與五石昨送香合來依常年例各與酒一瓶侯威亦
與一瓶汝昨寄文字比舊甚進可惜中止已得塗轍
可以力進也吾此公事絶少渇巳減但瘦少力及耳
聽漸重然未甚妨事皆可勿憂此後恐人便漸少但
過十日無人便發書即於遞中附一信來此外夏熱
[010-8b]
各好将息六月二十三日押付發 潁酒二瓶且可
喫亳酒更不及團茶新舊三餅 紙請取一月九舅
作捉箔場亦湏照管 排祭事已指揮王昌也只是
祭文不知用不用速與問如用時覔一箇本子寄來
蓋全不知體面也更是靈駕起時百官皆服𥘉喪恐
代拜要孝衣更早擘畫 韓維龍圖昨因何出辭潁
求襄何故不得而得汝問沖卿便知書中報來待發
書徃汝略要知爾 謝上表到多時因何不傳若傳
人言謂何及今諸事有何議論亦問沖卿便知子細
報來此中如井底 焦祕挍所論如何且頻與見彼
[010-9a]
新自南來必載柴米来如無時速報來 曽學士處
國史送來足也未或未足早取令足報來
   又熈寧四年
昨晚令此防送兵士將書去今早果是送汝兵士回
得汝書知到潁安樂頓解千萬憂想自此三五日因
人或縣遞頻附一信來也他事若漸有次緒亦言來
謝大伯花園與漕口莊帳曽問當未花園目見如果
可買亦緩爲之莊難看勿憑說者切在子細也吾今
日已在假餘事續書言去二月二十三日押 所云
州官來則復謁思之未便如倅幕縣宰須一先謁常
[010-9b]
禮不可闕也冩書了又思得此助役事方欲議行人
戸驚搔見說潁亦如此旦夕得安撫文移陜西軍賊
撲㓕巳多其餘些小潰散更俟續報若一成定揲則
過聖節可陳乞爾恐知恐知二哥一向不得書憂損
憂損吾却且視事蓋不請假亦自可下表在亳時如
此也此中吴寺丞乆不安似虚勞恐知恐知
   又同前
近送配軍人行有書去必到㝷而急足回得汝書知
在潁安樂甚慰甚慰數日無書去爲等姚都官行然
家中上下安樂别無事可勿憂吾在告巳十餘日二
[010-10a]
哥自京有書來言自家求休退都下别無議論西事
亦不如傳聞别無警急但一二相愛者恐時方惡人
求退懼有不如意事爾若止如此苦無可䘏三五日
欲遂入削爾恐知恐知候入削了去報也常保屋必
巳下手也如前所說甚好只是郭天錫不可專委須
自掛心韋保屋了汝且謀歸要去時却去此中近故
也州官盡曽看否且與周旋續思潁詩何爲却不刻
石問得言來更數事别有畫一向熱好將息頻附書
歸三月五日押付大哥 襄州酒二瓶不甚好但少
勝潁爾少喫發風物酒亦少飲千萬千萬科埸尚逺
[010-10b]
勿甚勞也
   又同前
初六日姚都官行令急足隨去附書并酒計昨日已
到也前日揚嬰入州得汝書并信物等並足知汝在
彼安樂甚慰此中内外並如常吾在假巳十七八日
表并劄子冩下數日遷延未發今日待發凌晨忽聞
邊事警急又却未敢發然素計蹉跌身心躁撓無地
自容蓋悔恨者去就之計不能自決若去秋在潁便
陳乞安有今日之悔到蔡又直遲疑至今是自家做
得今欲歸咎何人然昨爲黎教授云云遂陷惑至此
[010-11a]
初八日決巳發表封遞角次又得黎書切怪在假仍
戒勿輕發遂又遲疑信知是一冤家冤家邊事未有
涯自家退計杳未有也汝書言待蓋草堂并庵此不
急之務不是汝去時議定且只修房錢緊急因何又
却及此吾此書到切更勿議蓋也那取人工物料錢
物等候韋保屋修了更修取此房錢賢急處千萬千
萬今此書只爲言此一事切聽切聽此外好將息頻
附書歸三月十一日押付發■謝家園子前書巳言
去莊帳子不要今却附去致莊之說且巳候汝歸細
議也有說有說
[010-11b]
   又同前
劉宗去後防送人回得汝書知汝在彼安樂甚慰只
是知二十三日方卓立韋家屋子約湏一月方了不
知汝甚時歸得本望聖節前到家爾兼漸向熱冝且
歸也此中上下並安可勿憂吾已出㕔五六日本爲
西賊驚傳今得諸處關報皆云招捉潰散無多也吾
之進退自此以後自決於心如事從容希恩禮悠悠
之談相悮至此也劉宗去時書中事甚詳此更不多
言文論并詩頻作甚好惟愈熟則工矣青州兩料職
租不乆來當盡送去修房錢也恐知云遣郭天錫日
[010-12a]
望其來此外好將息三月廿五日押送大哥 二哥
此中亦乆不得書可恠可恠
   又同前
前日兩歩闕兵士防送行有書并掩子必到今日蔡
州大風㣲雨斗寒思汝數日前盡將綿衣寄歸不知
彼中隂晴與此同否憂汝驟寒都無綿衣吾與孃憂
心不能安今立走急足送綿衣去急足到立便令回
或汝歸時帶來亦得未歸先遣回亦得餘事前書已
說也好將息四月九日押送大哥
   又同前
[010-12b]
近兩歩闕押賣藥人去有書續又專遣急足送綿衣
去有書計皆巳到今日郭順來得汝書知在彼安樂
甚解憂想此中老㓜各安可勿過憂蔡人今歳絶不
疾疫但寒暑不常昨初九日大風寒所以專令送綿
衣去及問郭順乃云九日潁州大熱方解憂心郭順
云修造有次第汝欲二十頭可歸然不知何故更令
郭天錫先歸也累書去問汝歸日皆不言孃甚恠然
韋業了其餘小者可委劉宗大者必下手未得也此
中亦自有事要汝歸靣議此書到千萬且歸它事前
書巳詳餘好將息四月十二日晚押送大哥二哥
[010-13a]
十頭出京三五日到家恐知恐知
   又同前
前日吴廷平來得汝書知安樂近郭天錫來後便遣
兵士作子等去望人到汝便離潁至今巳八九日並
無息秏不免憂疑蓋潁蔡深夏不免人多不安故也
此中内外甚安吾十九日已入却致仕文字若近例
一削便允則旦暮間便有命尤要汝歸故更遣急足
去如人到尚未起來即速且歸韋業巳了只是屋下
生活可委劉宗其餘前書已言候汝歸商量也所是
準備吾歸潁之計今更未暇汝但且歸此中旦夕專
[010-13b]
望路中好將息四月廿六日午時押付發
   與二寺丞奕/熈寧三年
自聞汝失意便遣郭順去接汝次日又遞中附書去
方憂悶次今日劉玉自京來得汝八日書稍知動静
若至潁見了大哥便先歸則今應巳在路得失常事
命有遲速汝必㑹得應不甚勞心却是旅中不如意
漸熱難行故未免憂想若此書到尚在潁則且先歸
爲孃切要見汝蓋憂汝煩惱也汝切寛心求安如過
亳州只約黎曹二君南臺相見勿入城千萬千萬此
外路中好將息此急脚子如路中逢見便帶取回一
[010-14a]
路使喚二月二十六日押付二哥奕
書簡卷第十
與大寺丞第七帖杳未有也有字下/疑脫字修取此房錢此/疑
是此/字
 右書簡十卷命題以各人所至之官故於稱謂不
 必相應雖並注嵗月而先後間有差互既巳誤刋
 重於改易姑附注其下又不可知則闕之 吉綿
[010-14b]
  本書簡有論文史問古事之類巳移入外集第十
  六十七十八十九卷中
[010-15a]
[010-1a]
集古録跋尾卷第十 歐陽文忠公集一百四十三
   瘞鶴銘歲月未詳瘞鶴銘黄庭遺教經雖傳自/晉而公疑唐人所書故附此
右瘞鶴銘題云華陽眞逸撰刻於焦山之足常爲江
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時模而傳之徃徃秖得其數
字云鶴壽不知其㡬而已世以其難得尤以爲竒惟
余所得六百餘字獨爲多也按潤州圖經以爲王羲
之書字亦竒特然不類羲之筆法而類顔魯公不知
何人書也華陽眞逸是顧况道號今不敢遂以爲况
者碑無年月不知何時疑前後有人同斯號者也
集本
[010-1b]
   又
右在焦山之足常爲江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時模
而傳之徃徃秖得其數字云鶴壽不知其㡬而止世
以其難得尤以爲竒惟余所得獨若此之多也潤州
圖經以爲王羲之書字亦竒放然不類羲之筆法而
類顔魯公不知何人書也或云華陽眞逸是顧况道
號銘其所作也右眞蹟
   黄庭經永和十二年
右黄庭經一篇晉永和中刻石世傳王羲之書書雖
可喜而筆法非羲之所爲黄庭經者魏晉時道士養
[010-2a]
生之書也今道藏别有三十六章者名曰内景而謂
此一篇爲外景又分爲上中下三部者皆非也蓋内
景者乃此一篇之義䟽尓流俗又有一篇名曰中景
者尤爲䌓雜鄙俚之所傳也余嘗患世人不識其真
多以内景三十六章爲本經因取永和刻石一篇爲
之注解余非學異說者哀世人之惑於繆妄尓右真蹟
   又
今道藏别有三十六章曰黄庭内景而謂此一篇者
爲外景又有分爲上中下三部者流俗所行又别有
中景者皆非也所謂内景者乃此經之義䟽尓中景
[010-2b]
一篇尤爲繁雜蓋妄人之所作也此本晉永和中刻
石文字時亦脫繆然比今世俗所傳頗爲精也右見/綿本
拾/遺
   又
右黄庭别本一作/刻續得之京師書肆不知此石刻在
何處其字畫頗類顔魯公甚可愛而不完更俟求訪
以足■治平丁未閏月三日書右見綿/本拾遺
   又
右黄庭經二篇皆不著書人姓名余𥘉得後本巳愛
其字不俗遂録之旣而又得前本於殿中丞裴造造
[010-3a]
好古君子也自言家藏此本數世矣與其藏于家不
若附見余之集録可以傳之不朽也余因以舊本較
其優劣而並存之使覽者得以自擇焉世傳王羲之
嘗冩黄庭經此豈其遺法歟右集本
   遺教經
右遺教經相傳云羲之書僞也蓋唐世冩經手所書
集本有/尓字唐時佛書今在者大抵書體皆類此第其精
麤不同尓近有得唐人所書經題其一云薛稷一云
僧行敦書者皆與二人他所書不類而與此頗同即
知冩經手所書也然其字亦可愛故録之蓋今士大
[010-3b]
夫筆畫能髣髴乎此者鮮矣右眞蹟
   小字道徳經開元二十七年
右小字八分道徳經不著書人名氏亦不知其所自
來或云在明州其石今亡矣問今藏書之家皆云未
嘗見也其字畫精妙見者多疑爲明皇書而知非者
以其集本有/首字但題御注而不云御書也右眞蹟
   唐人臨帖
右唐人所臨諸家法帖一卷其前數帖類真卿所書
蓋其筆畫精勁他人未易臻此按唐書言禇無量嘗
請以當時所藏竒書名畫命宰相以下跋尾而玄宗
[010-4a]
不許此乃有宋璟等列名于後又頗多訛繆豈後人
妄増加之也然要爲可翫何必窮較其眞僞今流俗
所傳鍾王遺迹多不同然時時各有所得故雖小小
轉冩失眞不害爲佳物由是悉取前後所得諸家法
帖分入集録蓋以資博覽云右集本
   小字法帖此下皆跋法帖蓋模本也/故類於唐人臨帖之後
右小字法帖者近時有尚書郎潘師旦者以官法帖
私自模刻于家爲别本以行於世余因分以爲類散
入集録諸祑而程邈衛夫人鍾繇王廙宋儋皆以小
字為一類於此余嘗辨鍾繇賀捷表爲非真而此帖
[010-4b]
字畫筆法皆不同傳模不能不失本體以此真僞尤
爲難辨也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書右眞蹟
   又
近時有尚書郎潘師旦者竊取官法帖中數十帖别
自刻石以遺人而傳冩字多轉失然亦時有可佳者
因又擇其可録者分爲十餘卷以入集目聊爲一時
之翫尓其小字尤精故録於此右集本
   十八家法帖
右世傳十八帖者實二十五帖蓋書者十八家爾而
流俗又自集本無/此字有羲之十八帖然皆岀於官法帖
[010-5a]
也太宗皇帝時嘗遣使者天下購募前賢真蹟集以
爲法帖十卷鏤板而藏之毎有大臣進登二府者則
賜以一本其後不賜或傳板本在御書院徃時禁中
火災板𬒳焚遂不復賜或云板今在但不賜爾故人
間尤以官法帖爲難得此十八家者蓋官法帖之尤
精者也余得自薛公期云是家藏舊本頗真今世人
所有皆轉相傳模者也右真蹟
   雜法帖六
嚮於薛十三䖏得法帖一部闕其第一乆而始獲
南朝諸帝筆法雖不同大率意思不逺眇然都不復
[010-5b]
有豪氣但清婉若可佳耳
    二
學書不必憊精疲神於筆硯多閱古人遺蹟求其用
意所得冝多
    三
羲獻世以書自名而筆法相去逺甚父子之間不同
如此然皆有足喜也
    四
吾有集古録■千卷晚又得此法帖歸老之計足矣
寓心於此其樂可涯嘉祐壬寅大雩攝事致齋閑題
[010-6a]
    五
古今事異一時人語亦多不同傳模之際又多轉失
時有難識處惟當以意求之爾嘉祐七年大饗明堂
致齋于中書東閤偶題
    六
老年病目不能讀書又艱於執筆惟此與集古録可
以把玩而不欲屢閱者留爲歸潁銷日之樂也蓋物
維不足然後其樂無窮使其力至於勞則有時而猒
尓然内樂猶有待於外物則退之所謂着山林與着
城郭何異冝爲有道者所笑也熈寜辛亥清心堂書
[010-6b]
右見綿本别/集二十三卷
   懷州孔子廟記後魏太和中誤寘于此
右宣尼廟記文辭事實皆不足采其書亦非佳獨其
字畫多異故特録之以備博覽右見綿/本拾遺
   景福遺文
余在夷陵時得之民家見當時縣有驅使官衙直典
然云米一作/來不 者莫詳其語嘉祐七年五月二十
六日右見綿本别/集二十三卷
   浮槎寺八紀詩
右浮槎寺八紀詩者自云鴈門釋僧皎字廣明作集/本
[010-7a]
無此/字詩雖非工而所載事蹟皆圖經所無可以資博
覽浮槎山在今廬州慎縣其上有泉其味與無錫惠
山水相上下而鴻漸茶經及張又新等水記皆不載
嘉祐中李留後端愿守廬州以其水遺余因爲之記
其事余甚愛山泉而浮槎水特佳頗怪前世遺而不
録及得僧皎紀浮槎八事亦無之乃知物之晦顯有
時也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書右眞蹟
   福州永泰縣無名篆
右在福州永泰縣觀音院後山上世俗多傳以爲僊
篆太常博士黄孝立閩人也嘗爲余言其山無名上
[010-7b]
多頑石無復鐫刻之蹟如人以手指畫泥而成文文
随圎石之形環布之如車輪循環莫知其首尾又言
孝立嘗至廣州見南蕃人以夷法事天日夕焚香拜
金書字號爲天篆者正類此然不能曉也今人亦有
以道家之言譯之者曰勤道守三一中有不死術亦
莫知其是非也右眞蹟
  又
右在福州永泰縣觀音院後山上太常博士黄孝立
閩人也爲余說曰山無名而甚髙峻石皆頑無復鐫
刻之迹如人以手指畫泥而成文文随圎石之形環
[010-8a]
布之又曰孝立嘗至廣州見南蕃人以夷法事天日
夕拜金書字圖號天篆者視其 與此篆正同然不
能考也今世人亦有以道家之言譯之者曰勤道守
三一中有不死術亦莫得而詳焉右集本
   謝仙火
右謝仙火字在今岳州華容縣廢玉眞宫柱上倒書
而刻之不知何人書也傳云大中祥符中玉眞宫爲
天火所焚惟留一柱有此字好事者遂模于石慶曆
中衡山女子號何僊姑者絶粒輕身人皆以爲僊也
有以此字問之者輒曰謝僊者靁部中鬼也夫婦皆
[010-8b]
長三尺其色如玉掌行火於世間後有聞其說者於
道藏中檢之云實有謝僊名字主行火而餘說則無
之由是益以僊姑爲真僊矣近見衡州奏云僊姑死
矣都無神異客有自衡來者云僊姑晚年羸瘦面皮
皺黒第一衰媪也嚮時蘇州有一丏者卧道中相傳
云是得僊者也自天聖中余已聞之後二十餘年尚
在其人姓沈舉世皆傳爲沈卧僊云卧而飲食不漏
州縣吏屢使人監守或潜伺察之皆實卧而不起亦
不漏遂相傳以爲神旣而亦以病死雖素信惑其事
喜爲之稱說者亦不云死時有異也斯二人者皆今
[010-9a]
世人以爲僊者如此故并載之右集本
   張龍公碑乾寜元年
右張龍公碑趙耕撰云君諱路斯潁上百社人也隋
𥘉明經登第景龍中爲宣城令夫人關州石氏生九
子公罷令歸毎夕岀自戌至丑歸常體冷且濕石氏
異而詢之公曰吾龍也蓼人鄭祥逺亦龍也騎白牛
據吾池自謂鄭公池吾屢與戰未勝明日取決可令
吾子挾弓矢射之繫鬛以青綃者鄭也絳綃者吾也
子遂射中青綃鄭怒東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龍穴
山是也由是公與九子俱復爲龍亦可謂怪矣余嘗
[010-9b]
以事至百社村過其祠下見其林樹隂蔚池水窈然
誠異物之所託歲時禱雨屢獲其應汝隂人尤以爲
神也右集本
   又
龍公之事怪㢤余嘗以事至百社村過其祠下見其
林樹隂蔚池水窈然誠異物之所託歲時禱雨屢獲
其應汝隂人尤以爲神也右眞蹟
   周伯著碑
右周伯著碑者在今宿州岀於近歲蓋官部春夫開
汴渠於泥沙中掘得之其文字古怪而磨滅無首尾
[010-10a]
了不可讀伯著不知爲何人其僅可見者云渤海君
玄孫季景長子也其事蹟不可考文辭莫曉而字書
不工徒以其古怪而録之此誠好古之弊也治平元
年七月三十日書右真蹟
   衛秀書梁思楚碑上元元年
秀筆工之善模者也其自謂集書信矣無足多取也
書譬君子皆學乎聖人而其所施爲未必同也右集本
   裴夫人誌天實四年
右裴夫人誌辭翰瀟洒固多清思惜乎不見其名氏
石在長安之萬年矮槐文亦佳在亳州法相寺二者
[010-10b]
皆後得故續附于此熈寜二年六月二十有八日青
州山齋書右見綿/本拾遺
   五代時人署字
右五代時帝王將相等署字合一卷前人遺蹟徃徃
因人家告身莊宅劵契故後世傳之猶在此署字乃
北京人家好事者類而模傳之爾右集本
   楊凝式題名李西臺詩附
右楊凝式題名并李西臺詩附自唐亡道喪四海困
於兵戈及聖宋興天下復歸于治蓋百有五十餘年
而五代之際有楊少師建隆以集本/作巳後稱李西臺二
[010-11a]
人者筆法不同而書名皆爲一時之絶故並録于此
右眞蹟
   徐鉉雙溪院記
右雙溪院記徐鉉書鉉與其弟鍇皆能八分小篆而
筆法頗少力其在江南皆以文翰知名號二徐爲學
者所宗蓋五代干戈之亂儒學道喪而二君能自奮
然爲當時名臣而中國旣苦於兵四方僣僞割裂皆
𥚹迫擾攘不暇獨江南粗有文物而二君者優遊其
間及宋興違命侯來朝二徐得爲王臣中朝人士皆
傾慕其風采蓋亦有以過人者故特録其書爾若小
[010-11b]
篆則與鉉同時有王文秉者其筆甚精勁然其人無
足稱二字集本/作所聞也治平元年上元日書右眞蹟
   王文秉小篆千字文紫陽石磬銘附
右小篆千字文者江南人王文秉書其後題云大唐
唐申歲者建隆元年也僞庚李煜自周師取淮南畫
江爲界以稱臣遂削去年號奉周正朔然世宗特許
其稱帝故文秉猶稱唐而不書年號直云庚申歲也
文秉在江南篆書逺過徐鉉而鉉以文學名重當時
文秉人罕知者學者皆云鉉筆雖未工而有字學一
點一畫皆有法也文秉所書獨余集録屢得之此本
[010-12a]
得於太學楊南仲紫陽石磬銘者張獻撰亦文秉書
右集本
   王文秉紫陽石磬銘
右紫陽石磬銘余獨録於此而不附他書者文秉之
書罕見於今也小篆自李陽冰後未見工者文秉江
南人其字畫之精逺過徐鉉而中朝之士不知文秉
但稱徐常侍者鉉以文章有重名於當時故也歲在
辛酉晉天福六年李昪之昇元五年也五代干戈之
際士之藝有至於斯者太平之世學者可不勉㢤右/見
綿本/拾遺
[010-12b]
   郭忠恕小字說文字源
右小字說文字源郭忠恕書忠恕者集本有五代漢/周之除爲湘隂
公從事/十二字及事皇朝其事見實録頗竒怪世人但知小
篆而不知其楷法尤精然其楷字亦不見刻石者蓋
惟有此耳故尤可惜也五代干戈之際學校廢是謂
集本/作爲君子道消之時然猶有如忠恕者國家爲國百
年天下無事儒學盛矣獨於字書忽廢㡬於中絶今
求如忠恕小楷不可得也故余毎與君謨歎息於此
也石在徐州集本無/此四字嘉祐八年十二月廿日書右眞/蹟
   郭忠恕書隂符經
[010-13a]
右隂符經郭忠恕書篆法自唐李陽冰後未有臻於
斯者近時頗有學者曽未得其髣髴也實録言忠恕
死時甚怪豈亦異人乎其楷書尤精也嘉祐六年九
月十五曰宴後歇泊假閑覽因題右真蹟
   太清石集本/作西闕題名
余自至亳始得悉閱太清之碑其佳者皆集本/作悉巳入
余集古録矣乃知余之集録所得多矣惟兩石闕題
集本無/二字未有今集本無/此字續録于此熈寜元年二月
十九日書右眞蹟
   太清東闕題名
[010-13b]
熈寜元年二月十八日余率僚属謁太清諸殿裴囬
兩闕之下周視八檜之異窺九井禹歩之奇酌其水
以烹茶而歸十九日書右見綿/本拾遺
   賽陽山文太和九年誤寘于此
右䟦尾者六人皆知名士也時余在翰林以孟饗致
齋唐書局中六人者相與飲弈歡然終日而去蓋一
時之盛集也明年夏鄰㡬聖俞卒又九年而原甫長
文卒自嘉祐己亥至今熈寜辛亥一紀之間亡者四
存者三而擇之遭酷吏以罪廢景仁亦以言事得罪
獨余頑然蒙上保全貪冒寵榮不知休止然筋骸憊
[010-14a]
矣尚此勉強而交遊零落無復情悰其盛衰之際可
以悲夫是時同修書者七人今亡者五宋子京王景
彛吕縉叔劉仲更與聖俞也存者二余與次道尓次
道去年爲知制誥亦以封還李定詞頭奪軄因感夫
存亡今昔之可歎者遂并書之熈寜四年三月十五
日病告中書右見綿/本拾遺
集古録跋尾卷第十
瘞鶴銘元第八/十八竒特一作/放
[010-14b]
黄庭經元第/百四
元題作/續跋
又三日一作三/十日
又姓名一作/名氏巳愛其字一作愛/其字畫此本一無此/二字余因一/無
余/字較其一無/其字擇焉一作/之庭經一無/經字治平元年十月十
三日致齋東閤書一有此/十四字
遺教經元第二百/六十三可愛二字上一/有自字
小字道徳經元第九百二十二/至九百二十五
唐人臨帖元第七百/八十八真卿二字上一/有顔字乃有一作/安得然時
三字一/作然時博覽云此下一有此本得於李丕緒少/卿治平元年夏至日書十七字
[010-15a]
小字法帖元第七百/二十九官法帖此下一/有本字
元第七百/七十三於此一作/于此
十八家法帖元第四/百二十集以一無/以字進登一作/登進
雜法帖六元無/卷第
五時有二字上一/有以字
六則有時而厭五字一作/時則有厭
懷州孔子廟記元第二百/八十五一作/碑
景福遺文元無/卷第米不一作/采不
浮槎寺八紀詩元第七百/五十三紀浮槎八事一作記浮/槎八紀事
無名篆元第一百/八十七環布之三字一/作旋布
[010-15b]
又此篆一無/篆字
謝仙火元第二百/六十六傳云一作傳/者云絶粒二字上一/有能字世間
一作/人間而餘一作而/其餘死矣二字上一/有巳字客有衰媪一無/此二
十一/字縣吏一作/官實卧二字上一/有云字并載一無/并字治平元年
上元日書一有此/八字
張龍公碑元第二/百五
周伯著碑元第七百/六十九碑作/勃而録一無/而字
梁思楚碑元第一百/七十五
裴夫人誌元附一/百八亦佳一作亦/可佳
五代時人署字元第七/百三十
[010-16a]
楊凝式題名元第八百/一十四
雙溪院記元第二百/六十九皆能一無/皆字及宋一無/及字其筆一無/其字
小篆千字文元第五百/二十六紫陽書也一無此/十三字治平元
年四月九日書一有此/九字
紫陽石磬銘元附五百/二十六
小字說文字源元第一百/八十四但知此下一/有其字
郭忠恕書隂符經元第五百/八十八
太清西闕題名元第五百/二十三
太清東闕題名元第五百/二十二
賽陽山文元第五百/四十三得罪此下一有/致仕二字
[010-16b]
 翰林學士呉奎知制誥劉敞祠部郎中集賢校理
 江休復工部貟外郎直集賢院祖無擇屯田貟外
 郎編修唐書梅堯臣嘉祐四年四月六日於編修
 院同觀范鎮景仁後至後見眞蹟題此/六人官軄姓名
 集古碑千卷毎卷碑在前跋在後銜幅用公名印
 其外褾以緗紙束以縹帶題其㡨曰某碑卷第㡬
 皆公親蹟至今猶有存者按公嘗自云四百餘篇
 有跋今世所傳本是也其間如唐鄭權碑乃熈寜
 辛亥歲跋又至明年正月方跋鄧艾碑李徳𥙿山
[010-17a]
 居詩四月題前漢鴈足鐙銘後數月而公薨殆集
 録之絶筆也方崧卿裒聚真蹟刻板廬陵得二百
 四十餘篇以校集本頗有異同疑真蹟一時所書
 集本後或改定今於逐篇各注何本若異同不多
 則以眞蹟爲主而以集本所改注其下或繁簡遼
 絶則兩存之謂如後漢樊常侍碑真蹟作永壽四
 年四月而集本改作二月訪得古碑二月爲是至
 於以始元爲漢宣帝年號又稱後周大統十六年
 唐大足二年之類乃公一時筆誤不敢有所更改
 集古跋既刻成方得公子叔弼目録二十卷具列
[010-17b]
[010-1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