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31 鐔津集-宋-釋契嵩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鐔津集巻五      宋 釋契嵩 撰
  論原初十篇/
   禮樂
禮王道之始也樂王道之終也非禮無以舉行非樂無
以著成故禮樂者王道所以倚而生成者也禮者因人
情而制中王者因禮而為政政乃因禮樂而明效人情
莫不厚生而禮教之養人情莫不棄死而禮正之喪人
[005-1b]
情莫不有男女而禮宜之匹一本/作正人情莫不有親疎而
禮適之義人情莫不用喜怒而禮理之當人情莫不懷
貨利而禮以之節夫禮舉則情稱物也物得理則王政
行也王政行則其人樂而其氣和也樂者所以接人心
而達和氣也宫商角徴羽五者樂之音也金石絲竹匏
土革木八者樂之噐也音與噐一主於樂也音雖合變
非得於樂則音而已矣是故王者待樂而紀其成政也
聖人待樂以形其盛徳也然則何代無樂與何代無禮
[005-2a]
與禮愈煩而政愈隳樂愈舉而時愈亂盖其所制者禮
之儀也非得其實也所作者樂之聲也非得其本也夫
樂之本者在乎人和也禮之實者在乎物當也昔有虞
氏也修五禮故其治獨至於無為㤙洽動植而鳩鵲之
巢可俯而視九韶作而鳯凰來格故孔子曰韶盡美矣
又盡善也蓋言舜修禮得禮之實也作樂得樂之本也
叔孫通制禮事禮之儀者也杜䕫修樂舉樂之文者也
舉文則宜其治之未臻也事儀則宜乎其政之未淳也
[005-2b]
夫禮所以振王道也樂所以完王徳也故王者欲逹其
道而不極極或/作及於禮欲流其徳而不至於樂雖其至聖
無如之何也人君者禮樂之所出者也人民者禮樂之
所適也所出不以誠則所適以餙虗所出不以躬則所
適不相勸是故禮貴乎上行樂貴乎下效也夫宗廟之
禮所以教孝也朝覲之禮所以教忠也享燕之禮所以
教敬也酢醻之禮所以教讓也鄉飲之禮所以教序也
講教之禮所以教飬也軍旅之禮所以教和也婚聘之
[005-3a]
禮所以教順也斬衰哭泣之禮所以教哀也夫教者教
於禮也禮者㑹於政也政以發樂樂以發音音以發義
故聖人治成而作樂也因音以盛徳也因宫音之沈重
廣大以示其聖因商音之剛厲以示其斷因角音之和
緩以示其仁因徴音之勁急以示其智因羽音之柔潤
以示其敬律吕正也以示其隂陽和也八風四氣順也
以示其萬物遂也猶恐人之未睹故舞而象之欲其見
也恐人之未悉故詩以言之欲其知也感而化之則移
[005-3b]
風易俗存乎是矣是先王作樂之方者也
   大政
大政言其大公也大公之道在乎天則君子不苟能也
小人不苟争也徳裕君則君之徳裕臣則臣之何必苟
能得其生則生之得其死則死之何必苟争世無苟且
則法無所閑也人無争奪則兵無所起也堯舜之所以
揖讓治也大公者何推至誠而與天下同適也聖人大
誠故其所為一本/無所則大公也誠以道則以道傳天下也
[005-4a]
誠以正則以正用其人也誠為大則範法乎天地也誠
為小則察㣲乎神妙也故能道成而不私其位也政成
而不有其功也育萬物而不顯其仁也周萬物而不遺
其智也故聖人大有為而無累也大無為而化淳也誠
也者天道也公也者人道也聖人修天道而以正乎人
道也誠者不見也公者見也由所見而審所不見則聖
人之道明矣堯命四正其人稱也物所以遂其時焉民
所以得其死生焉舜命九官四岳十二牧其人當也故
[005-4b]
其政亦臻也教亦顯也堯有子曰朱舜有子曰均二子
道不足以在位也迺以天下之賢人也故授之舜也授
之禹也蓋以天下為公而天下之人之民孰為有苟私
而争也狄人未化而聖人益徳而懐之故徳者得其政
也政者發其誠也誠者貫乎天地人物鬼神也是故聖
聖人或/作君子誠之則五材四時罔不若也易曰中孚豚魚
吉又曰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故
堯舜之政治所以簡也用人所以當也政簡則無煩法
[005-5a]
也用當則無妄官也示五刑所以持民之過失而不章
也修五禮所以正人之恭敬而不怠也政之大至所以
帝也治之大公所以讓也推帝於太上者品治道而所
以勸也歸讓於大徳者辨時宜而所以教也後政不至
謂之帝可乎治不公謂之禪讓可乎大公之化熄而人
甚苟私智以計校欺愚以氣力争當是時也以帝者化
不可也以帝者讓亦不可也故曰賊帝道者自秦始也
亂讓徳者自漢始也
[005-5b]
   至政
至政者言其至義也天下以義舉則政有所伸也政或/作正
邪有所抑也善有所勸也惡有所沮也愛惡是非其事
萬端有所决也夫權可以扶義其權雖重必行也義可
以行權其義雖輕必舉也權不以義㑹甚之則終賊義
不以權扶失之則必亂故古之擅大政者必有其權也
操大柄者必濟其政也湯武運大權其所以扶斯義也
周昭徐偃亡大權故斯義所以愆也義也者何域大中
[005-6a]
而與天下同適者也適之得其所天下謂之有道也適
之非其所天下謂之無道也聖人建厥中以正天下之
所適也其世變而人甚苟私大則私其國次則私其家
小則私其身協義者少也反義者多也而後聖懼其争
且亂也示有刑非苟暴也示有兵非苟殺也欲驅人而
趨其義者也在勢者與人不義衆得以而去之與衆不
義官得以而治之是故禹湯文武周公此五聖人者謹
大政故不苟擅大權也行大權故不苟讓大位也征有
[005-6b]
扈也放夏桀也殛葛也伐紂也攝天下誅管蔡也以家
傳天下而天下之人從而服之而不有怨也盖其政至
矣故逸詩曰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逺而
書曰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時乃功懋哉君子以是不
亦慎政而重權乎迨其政之敝也人因之而作勢其權
之敝也人資之以為亂謂政者名在而實亡也謂權者任
枉或/作竒而忘正也夷王下堂而交諸侯可謂政之不足
也隠公苟讓千乘之國可謂權之不足也齊桓公以伯
[005-7a]
自誇可謂權之始邪也周平王以王自降可謂政之始
㣲也夫政之於權猶量之有槩也權之於政猶衡之從
石也得其人則正之也非其人則欺之也故道也者待
人而隆也孰曰時乎
   賞罰
賞罰公王道振也賞罰私王道熄也聖王欲其道行
故理其公私也賞罰以正善惡公也賞罰以資喜怒私
也公之所以同天下也私之所以異天下也天下同之
[005-7b]
其道不亦興乎天下異之其道不亦寢乎賞罰者天下
之大中也冝與天下共之也王政者所以正善惡也天
下之善不可不賞也天下之惡不可不罰也賞罰中所
以為政也賞也者近乎恩也罰也者近乎威也孰有喜而
不欲推其恩耶怒而不欲加其威耶故曰非至公髙明
之人不可授之以賞罰之權也傳曰可與適道未可與
權盖慎之至也洪範曰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
遵王之路蓋戒之深也周之季非無賞罰也蓋賞罰出
[005-8a]
其私也出於私所以致天下之亂也以私賞則恩歸乎
私者也以私罰則威在乎私者也威以驅衆衆必随之
惡以懐衆衆必效之衆人無常心與利害而推移其利
則苟附也害則苟免也擇之正偽其亦寡矣古人譬之
牛馬唯婁委巳者也柔焉媚之與衆為之不可沮也夫
賞罰者先王行道之大權也欲道之行則不可俾賞罰
之權須㬰在私也小私以之則瀆是刑也大私以之則
瀆是兵也瀆兵則征伐出於諸侯自是始也瀆刑則政
[005-8b]
令出於大夫自是始也故春秋諸侯專征而春秋罪之
春秋諸侯專封而春秋罪之蓋不與其諸侯之賞罰也
春秋之大夫專取而春秋罪之春秋之大夫專與而春
秋罪之蓋不與其大夫之賞罰也春秋者所以示王者
之賞罰也子曰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聖人冒罪而作春
秋所以懼後世之賞罰者也
   教化
禮義者教之所存也習尚者化之所效也非所存則其
[005-9a]
教不至也非所效則其化不正也是故善教者必持厥
禮義也慎化者必防其習尚也天下不可無教也百姓
不可不化也為天下百姓上者教化其可亡乎教化風
也民飛物也風其髙下則物從之浮沉也聖人慮人之
流惡而不返故謹於教化者也夫教者生於官政也化
者成於民俗也禮義者示於朝廷國家而見於天下也
詩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其所生
猶氣脉也所成猶四體也人欲豫其四體而不理其氣
[005-9b]
脈者未之有也所生者正則所成者端也所視者修則
所見者治也是故古之在官政者必先修禮義以正其
已而後推諸其人焉人之未從也必自揣其教之未造
耶則加修以勸之又未之從也此其淫風邪俗者也始
可以舉法以懲其犯禮違義者也湯誥曰其爾萬方有
罪在予一人故誅一罪而人明舉一令而人從此所謂
教修於上而人化於下也後世則不爾也不治所教而
欲其所化也可乎政不正而責人違義教不中而責人
[005-10a]
犯禮是亦惑矣禮也者中也義也者正也上不中正而
下必欺邪焉教化之感蓋其勢之自然也猶影響之從
形聲也諺曰形端影直響順聲和上二句/似文倒及其不直也
不順也責形聲邪責影響邪是故君子入國觀其俗尚
而後議其政治也
   刑法
問曰在古法寛刑省而民之過姦者庸寡後世法謹刑
繁而民之過姦者滿多斯何故爾曰古之以刑法者存
[005-10b]
其本故民過者鮮也後之以刑法者存其末故民過者
多也曰何謂本末乎曰政教者其本也刑法者其末也
苟輕本而重末也與夫灑油救焚用之雖甚而其焚愈
熾何由熄哉或曰僕也故不識政教之所以為本者也
幸吾子盡言之曰人之善惡豈其性之素爾是物移之
而然也故開之利則喜焉推之害則怒焉是故聖人知
其如是也制田里以通其安所生飬致庠塾以導其相
為孝悌澤梁交通教其不相争利闗譏市平教其不相
[005-11a]
欺負十一之賦教其效私奉公為之禮以節其哀樂之
情為之樂以正其遺風舊俗號令以定其言刑法以防
其失不幸有一坐法當刑而聖人猶求諸已曰使民如
此蓋朕教之未至政之未修而寛之不以刑為禹南狩
至蒼梧視其市以罪殺人泣而下車問之左右曰若罪
人也不順而至然君王何以傷之禹曰堯舜之人皆以
堯舜心為其心今朕為君而人自其心是以痛之也文
王之時有虞芮兩國争封而訟於文王文王詞而釋之
[005-11b]
既而曰政之不明使其然也而篤務政虞芮由是息訟
夫人情孰不愛好而憎惡貪生而懼傷苟同有以得安
樂其生得和同其族類得遂性人得美稱豈肯恝然不
相從而為之也雖夷貊之人必不能如此之不變也斯
古聖人之所以力推於教化者也故古之人鮮過者善
其俗者也蓋其政教之致也政教致故無所用其刑法
者矣君子不得巳而用之非專之也孔子曰道之以徳
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005-12a]
故曰刑也者成也上古一切而成之者也刑不預章故
民不知法民不知法則無所生其訟端有虞氏知其後
世益薄懼吏巧法苟陳故制五刑於其書曰流宥五刑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𤯝災肆赦怙終賊刑後
世其徳益衰而書其刑名不可勝數刑愈繁而民愈惡
盖其本末倒持故也逮韓非申子商鞅輩苟作慘酷之
刑秦人用之未終世而其國滅亡不暇然若甫侯之刑
鄼侯之法以至公而持尚可以救一世之敝奈何又後
[005-12b]
之俗吏僥倖文法從其心以淺深刑罰從其情以輕重
夫法者先王所以務禁姦也及其敝也為姦刑者先王
所以制沮暴也及其敝也為暴非特為暴亦所以引人
生暴非特為姦亦所以引人生姦是故君子之論刑法
者重其本而不重其末也或曰子之言可謂迂矣非適
時變也如子之論宜古而非宜於今也今之民滋惡非
刑法不能治古之民尚淳必教化而可勸苟尚以教化
于今世則獄犴益豐而殺人者罔間曰子誠通於時而
[005-13a]
乃塞於道也謂時則古猶今也謂道則善猶惡也古之
民淳盖得其道也今之民偽蓋失其道也予患道徳之
不修不患其民之不速化患政教之不臻不患其民之
不淳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逺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
猶以為逺言道之不逺可修而至之也孔子曰徳之流
行速於置郵而傳命言政教化民之疾也漢文帝修淵
黙為之政務於寛厚恥語人之過失化行而世無告訐
之俗命張釋之為廷尉欲其持法甚輕於是刑罰大省
[005-13b]
嵗卒斷獄四百天下有刑錯之風唐太宗平世禍亂欲
以文治天下引房喬杜如晦諸儒輔相力行王道天下
遂大治貞觀三十年民家外戸不閉嶺表行旅而不裹
粮嵗卒斷獄不過三十人肆之還家而其人應期畢至
當是時也天下亦幾乎刑錯之風然漢唐二世各接乎
秦隋舊俗其民也豈唯雅善乎而其教治之如此也豈
非在其道而不在其時乎古語曰治天下顧其力行何
如耳或人黙然再拜而去
[005-14a]
   公私
公道者𨗳衆也私道者自蹈也公私者殊出而共趨也
所謂共趨者趨乎義也公不以義裁裁或/作材則無以同天
下私不以義處則無以保厥躬義也者二道之闤闠也
公私之所以翕張也是故君子言乎公則專乎公道也
言乎私則全乎私道也不叛公而資私不效私而亂公
故率人而人從守已而已得詩曰豈不懷歸王事靡盬
我心傷悲蓋言其得公道也王事靡盬不能蓻稷黍盖
[005-14b]
言其失私道也彼君子兮不素飡兮蓋言其不以私而
冒公也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蓋言其不以公而忘私也
方周衰而私道强也其諸侯也專征其大夫也專政厥
禮樂祭祀也顛倒不倫二百餘年尨戎大亂而不沮春
秋作故正之公道逮乎秦氏振試商君之法而公道復
强也天下困其賦百姓斃其刑秦不改世尋亦亡矣然
公道不必强也私道不必弱也正而巳矣王制十一之
賦井田則八家九百畆澤梁不禁闗譏不征罪人不孥
[005-15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㓜吾㓜以及人之㓜此乃公私之
鈞也夫公私也者存乎大也則國家朝廷之謂公也百
姓編戸之謂私也存乎小也衆人之謂公也一身之謂
私也苟得義焉雖其小者亦可尊也苟不義焉雖其大
者亦可卑也漢之孝文以千金而罷露䑓可謂䘏私也
以一弄臣而沮法可謂妨公也唐之太宗方議太子投
力而曰拜之爾舅與爾可謂蔽公而耀私也藺相如之
不校㢘頗可謂尊公而卑私也管夷吾之三歸反坫可
[005-15b]
謂尊私而卑公也舅犯可謂始公也荀息可謂終公也
王莽可謂蔑公也蔑私也眺錯請削可謂苟公也平津
示儉可謂苟私也霍光以其寳不討賊可謂不純公也
公儀休袪其葵織可謂純公也曽子寇去而反武城可
謂不苟公也子路結纓而死可謂不苟私也顔真卿以
害其死可謂不用私而屈公也東夏綺甪四生者可謂
以公而屈私也黔婁嚴君平可謂安其私也魯連叚干
木可謂不以公而渝其私也嗚呼公乎私乎大也小也
[005-16a]
其在物也豈不昭昭乎豈自昧而欺其中乎
   論信
人道信之端也人無信雖道何以教乎道推信所以行
也信導道所以逹也君子務道是故謹於信也君之信
存乎政也父之信存乎親也師友之信存乎法也政惑
則民無所信也親欺則子無所信也法失則宦學無所
信也故善為政者正號令而其民不敢違也善為親者
正㤙愛而其子不敢疑也善為法者正學行而其徒不
[005-16b]
敢不敬也君子正信也小人苟信也正信故久行而不
違其道也苟信故乆與而必失其義也小人不信天命
也君子不信不義也不信天命故妄求而多過也不信
不義故無妄而自裕也然則正小人之信莫若發乎君
子之道也奉君子之信莫若免乎小人之過也甚乎後
世之無信也然非人之無信也其所以為信者不足信
故也表逹路者堠書也表人民者教令也堠書惑則逹
路者所以迷南北也教令失則人民者所以欺上下也
[005-17a]
湯武者有教而天下禀也有誓而天下從也是亦其所
表端也為後世者出令而自惑行事而自欺説道而自
反若是則是示無信于其民也于其子也于其徒也其
為無信不亦宜乎恐世失誠堯舜所以謹信也恐世失
信湯武所以誥誓也恐世失誥誓春秋所以謹盟約也恐
世失盟約諸侯所以交質子也然盟愈謹而渝愈數質
愈重而亂愈甚故曰諸侯苟信而非信三王推信而招
信五帝懐信而大信大信故不令而人自化也推信故
[005-17b]
有令而人自從也無信故雖令而人不敬也不令者其
化誠也有令者其教正也雖令者其政亂也武王伐紂
八百諸侯不期而㑹于孟津武王以大義信於天下而
天下不忍不從也唐太宗肆當刑之人以期而其人應
期皆至太宗以大刑信於天下而天下不敢不服也可
信而不信不智也不可信而信不祥也信可信信誠也
信不可信信佞也信佞危之也信誠安之也君子之信
安危之所繫可不慎乎君子信人之言而不揣人之情
[005-18a]
也小人揣人之情而不信人之言也
   説命
物皆在命不知命則事失其所也故人貴盡理而造命
命也者天人之交也故曰有天命焉有人命焉天命者
天之所鍾也人命者人之所授也夫天也者三極之始
也聖人重其始故總曰天命天命至矣人命必矣至之
雖幽明其有效也必之雖貴賤其有定也貴賤有定故
不可曲求於天也曲求於天則廢乎人道也幽明有效
[005-18b]
故不可苟恃乎人也苟恃乎人則逆乎天道也是故古
之人有所為者不敢欺天命也有所守者不敢越人命
也何謂天道乎天道適順者也何謂人道乎人道修教
者也故古之人徳合天道而天命屬之徳臻人道而人
命安之春秋先春而次王此聖人顯王者之尊天命也
以正次王此聖人明文王法天而合乎天道也故得天
命者謂之正統也廢人道者謂之亂倫也曰正統曷詳
哉吾子書云也曰昔者民阨洪水天下病之禹以勤勞
[005-19a]
援天下於既溺功徳合乎天而天命歸之故謂正綂有
夏之末也民不勝其虐天下苦之以湯至仁而天命歸
之故為人統也殷之末也如夏文王以至徳懷民故天
命将歸而武王承之故為天統也秦也隋也而人苦其
敝漢唐始以寛仁振五季偽亂也吾宋以神武平故天
命皆歸焉曰天事幽也莫可聞見接而謂天命也曷以
明之耶曰人心歸其徳而五行七政順其時者也此舜
禹湯武之所以享天下也㤗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聴
[005-19b]
自我民聴此所以明天命也異乎後世則推圖䜟符瑞
謂得其天命也用五行相勝謂得其徳也五勝則幾乎
厭勝也符瑞則幾乎神竒也魏季南北雜然稱制而互
謂自得天命也而以兵相凌四海之内斃民如棄芥
夫天命者因人心而安人也是則人心歸其徳乎五行
七政順其時乎雖曰奉天之命其實安天之命者也後
世不仁而棄徳始異者之致之也坐其罪故不容於刑
天命者大命也人命者禀天而成形亦大命也交大命
[005-20a]
者貴以正氣㑹㑹之不得其正也雖成其人非善人也
雖成其形非美形也故天也常乘正而命人故人也常
持正而乗天如君非得其忠不可推命於其下臣非有
其職不可稟命於其上父命其子必待孝子奉父命必
須恭天人之道也古之所謂正統也者謂以一正而通
天下也統之不正則天下何以通乎後之不及乎古者
多矣豈天命之未至乎正也哉
   皇問
[005-20b]
或者問曰今稱皇者而不列其道真學士固疑之而罔
辯雖然百家雜出君子謂非所信也是果有然是果無
邪吾子至學不謬聖人必能引决為我明之也曰是何云
乎皇道豈無有耶特乃不見耳夫皇道者簡大無為不
可得而言之也淵淵黙黙合體乎元極元也者四徳之
冠也五始之本也體而存之聖人之所以化也推而作
之聖人之所以教也教也者五帝之謂也化也者三皇
之謂也善推教化則皇帝之道皎如也古語云徳合元
[005-21a]
者皇徳合天者帝與仁義合者王仁或/作人孰曰皇無道真
乎曰如此也孔子盍推而廣之而祖述則何獨尊乎堯
舜文武而巳矣曰夫聖人之云為者必以其時之所宜
也苟非其宜雖堯舜必不能徒為也故曰孔子聖之時
者也言其能以時為而為之也昔者孔子處周之衰世
因酌後世之時必也益薄且偽因不稱以簡大之道化
是故推至乎禮樂政刑者也蓋以合乎後世之時為治
之宜也然禮樂大造莫造乎堯舜者也刑政大備莫備
[005-21b]
乎文武者也此孔子所以推尊乎堯舜文武者也故皇
道者聖人存而不推也王道者聖人推而不讓也易曰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此聖人現
皇道而存之者也禮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
之逮也而有志焉此聖人歎皇道而不得行之也適有
贏粮而趨於行者不審其所以徃而趨於行也苐以路
岐相争斯雖愚夫亦笑其不知道也與乎今之學者所
以辯何以異哉老子莊生亦頗論皇道而學士嘗以為
[005-22a]
聖人之書雜其所出而鄙之此亦非詳也夫皇道也以
易言之則文王周公其先徳也彼老荘也又何能始之
乎曰孔氏云伏犧神農皇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
少昊顓帝髙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今子也
而論皇帝而安見其所謂大道常道者耶曰彼孔氏者
以迹其教化而目之也吾本其道真而言之也教化迹
也道本體也窺迹則宜其有大有常極本則皇與帝者
宜一孔氏可謂見其徼者也烏足以知道淵耶或者曉
[005-22b]
然而作
 
 
 
 
 
 
 鐔津集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