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31 鐔津集-宋-釋契嵩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鐔津集巻二      宋 釋契嵩 撰
  輔教編中
   廣原教並叙二十六篇/
叙曰余昔以五戒十善通儒之五常為原教急欲解當
世儒者之訾佛若吾聖人為教之大本雖槩見而未暇
盡言意待别為書廣之原教傳之七年會丹邱長吉遺
書勸余成之雖屬草以所論未至焚之適就其書幾得
[002-1b]
乎聖人之心始余為原教師華嚴經先列乎菩薩乗盖
取其所謂依本起末門者也師智度論而離合乎五戒
十善者也然立言自有體裁其人不知頗相誚訝當時
或為其改之今書乃先列乎人天乗亦從華嚴之所謂
攝末歸本門者也㫖哉五戒十善則不復出其名數吾
所以為二書者盖欲發明先聖設教之大統以諭夫世
儒之不知佛者故其言欲文其理欲簡其勢不可枝辭
蔓説若曲辨乎衆經之教義則章句者存焉知余譏余
[002-2a]
其原教廣原教乎廣原教凡二十五篇總八千一百餘
言是歲丙申也振筆于靈隱永安山舎
惟心之謂道闡道之謂教教也者聖人之垂迹也道也
者衆生之大本也甚乎羣生之繆其本也久矣聖人不
作而萬物終昧聖人所以與萬物大明也心無有外道
無不中故物無不預道聖人不私道不棄物道之所存
聖人皆與是故其為教也通幽通明通世出世無不通
也通者統也統以正之欲其必與聖人同徳廣大靈明
[002-2b]
莫至乎道神徳妙用莫至乎心徇妄縳業莫甚乎迷本
流蕩諸趣莫甚乎死生知衆生之過患莫善乎聖人與
萬物正本莫善乎設教正固明明固妙妙固其道凝焉
是故教者聖人明道救世之大端也夫教也者聖人乗
時應機不思議之大用也是故其機大者頓之其機小
者漸之漸也者言乎權也頓也者言乎實也實者謂之
大乗權者謂之小乗聖人以大小衍攬乎羣機而幽明
盡矣預頓而聞漸預漸而聞頓是又聖人之妙乎天人
[002-3a]
而天人不測也聖人示權所以趨實也聖人顯實所以
藉權也故權實偏圓而未始不相顧權也者有顯權有
冥權聖人顯權之則為淺教為小道與夫信者為其小
息之所也聖人冥權之則為異道為他教為與善惡同
其事與夫不信者預為其得道之逺縁也顯權可見而
冥權不測也實也者至實也至實則物我一也物我一
故聖人以羣生而成之也語夫聖人之權也則周天下
之善徧百家之道其救世濟物之大權乎語夫聖人之
[002-3b]
實也則磅礴法界與萬物皆極其天下窮理盡性之大
道乎聖人者聖人之聖者也以非死生而示死示生與
人同然而莫覩其所以然豈古神靈叡智博大盛備之
聖人乎故其為教有神道也有人道也有常徳也有竒
徳也不可以一槩求不以世道擬議得在於心通失在
於迹較
治人治天莫善乎五戒十善脩夫小小聖小聖莫盛乎
四諦十二緣脩夫大聖以趨乎大大聖莫盛乎六度萬
[002-4a]
行夫五戒十善者離之所以致天合之所以資人語其
成功則有勝有劣語其所以然則天人之道一也夫四
諦十二縁者離之則在乎小聖合之則在乎小小聖語
其成功則有隆殺語其乗之則小聖小小聖同道也夫
六度也者首萬行廣萬行者也大聖與乎大大聖其所
乗雖稍分之及其以萬行超極則與夫大大之聖人一
也萬行也者萬善之謂也聖人之善盖神而為之適變
乗化無所而不在也是故聖人預天人之事而天人不
[002-4b]
測夫神也者妙也事也者麤也麤者唯人知之妙者唯
聖人知之天下以彼我競以儒佛之事相是非而天下
之知者儒佛之事豈知其埏埴乎儒佛者耶夫含靈者
漙天漙地徧幽徧明徧乎愚人禽獸非以神道彌綸而
古今殆有棄物聖人重同靈懼遺物也是故聖人以神
道作
心必至至必變變者識也至者如也如者妙萬物者也
識者紛萬物異萬物者也變也者動之幾也至也者妙
[002-5a]
之本也天下無不本天下無不動故萬物出于變入于
變萬物起于至復于至萬物之變見乎情天下之至存
乎性以情可以辨萬物之變化以性可以觀天下之大
妙善夫情性可以語聖人之教道也萬物同靈之謂心
聖人所履之謂道道有大者焉有小者焉心有善者焉
有惡者焉善惡有厚薄大小有漸奥故有大聖有次聖
有小聖有天有人有須倫有鬼神有介羽之屬有地道
羣生者一心之所出也聖人者一道之所離也聖人之
[002-5b]
大小之端不可不審也羣生之善惡之故不可不慎也
夫心與道豈異乎哉以聖人羣生姑區以别之曰道曰
心也心乎大哉至也矣幽過乎鬼神明過乎日月博大
包乎天地精微貫乎鄰虛幽而不幽故至幽明而不明
故至明大而不大故絶大㣲而不㣲故至㣲精日精月
靈鬼靈神而妙乎天地三才若有乎若無乎若不有不
無若不不有若不不無是可以言語状及乎不可以絶
待𤣥解諭得之在乎瞬息差之在乎毫厘者是可以與
[002-6a]
至者知不可與學者語聖人以此難明難至也乃為諸
教言之義之諭之正之雖夥然多端是皆欲人之不繆
也而學者猶昧今夫天下混謂乎心者言之而不詳知
之而不審苟認意識謂與聖人同得其趣道也不亦逺

情出乎性性隱乎情性隱則至實之道息矣是故聖人
以性為教而教人天下之動生於情萬物之惑正於性
情性之善惡天下可不審乎知善惡而不知夫善惡之
[002-6b]
終始其至知乎知其終而不知其始其至知乎唯聖人
之至知知始知終知㣲知亡見其貫死生幽明而成象
成形天地至逺而起扵情宇宙至大而内於性故萬物
莫盛乎情性者也情也者有之初也有有則有愛有愛
則有嗜欲有嗜欲則男女萬物生死焉死生之感則善
惡以類變始之終之循死生而未始休性也者無之至
也至無則未始無出乎生入乎死而非死非生聖人之
道所以寂焉明然唯感所適夫情也為偽為識得之則
[002-7a]
為愛為惠為親親為踈踈為或善為或惡失之則為欺
為狡為兇為不遜為貪為溺嗜欲為喪心為滅性夫性
也為真為如為至為無邪為清為静近之則為賢為正
人逺之則為聖神為大聖人聖人以性為教教人而不
以情此其藴也情性之在物常然宛然探之不得决之
不絶天地有窮性靈不竭五趣迭改情累不釋是故情
性之謂天下不可不柬也夫以情教人其在生死之間
乎以性教人其出夫死生之外乎情教其近也性教其
[002-7b]
逺也誕乎死生之外而罔之其昧天理而絶乎生生之
源也小知不及大知醯雞之局乎甕瓿之間不亦然乎
心動曰業會業曰感感也者通内外之謂也天下之心
孰不動萬物之業孰不感業之為理也幽感之為勢也
逺故民不睹而不懼聖人之教謹乎業欲其人之必警
也欲其心之慎動也内感之謂召外感之謂應召謂其
因應謂其果因果形象者皆預也夫心動有逆順故善
惡之情生焉善惡之情已發故禍福之應至焉情之有
[002-8a]
淺深報之有輕重輕乎可以遷重乎不可却善惡有先
後禍福有遲速雖十世萬世而相感者不逸豈一世而
已乎夫善惡不驗乎一世而疑之是亦昧乎因果者也
報施不以夫因果正則天下何以勸善人樹不見其長
而日茂礪不見其銷而日無業之在人也如此可不慎

物有性物有命物好生物惡死有血氣之屬皆然也聖
人所以欲生而不欲殺夫生殺有因果善惡有感應其
[002-8b]
因善其果善其因惡其果惡夫好生之心善好殺之心
惡善惡之感可不慎乎人食物物給人昔相負而㝠相
償業之致然也人與物而不覺謂物自然天生以養人
天何頗邪害性命以育性命天道至仁豈然乎哉夫相
償之理冥而難言也宰殺之勢積而難休也故古之法
使不暴夫物不合圍不揜羣也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其止殺之漸乎佛教教人可生而不可殺可不思耶諒

[002-9a]
大信近也小信逺也近反逺逺反近情蔽而然也天下
莫近乎心天下莫逺乎物人夫不信其心而信其物不
亦近反逺逺反近乎不亦迷繆倒錯乎心也者聰明叡
智之源也不得其源而所發能不繆乎聖人所以欲人
自信其心也信其心而正之則為誠常為誠善為誠孝
為誠忠為誠仁為誠慈為誠和為誠順為誠明誠明則
感天地振鬼神更死生變化而獨得是不直感天地動
鬼神而已矣將又致乎聖人之大道者也是故聖人以
[002-9b]
信其心為大也夫聖人愽說之約說之直示之巧示之
皆所以正人心而與人信也人而不信聖人之言乃不
信其心耳自棄也自惑也豈謂明乎哉賢乎哉
修多羅蔵者何謂也合理也經也經也者常也貫也攝
也顯乎前聖後聖所説皆然莫善乎常也持義理而不
亡莫善乎貫也總羣生而教之莫善乎攝也阿毗曇蔵
者何謂也對法也論也論也者判也辨也發明乎聖人
之宗趣莫善乎辨指其道之淺深莫善乎判毗尼蔵者
[002-10a]
何謂也戒也律也律也者制也啓衆善遮衆惡莫善乎
制也人天乗者何謂也漸之漸也導世俗莫盛乎至漸
聲聞乗者何謂也權也漸也小道也緣覺乗者何謂也
亦小道也從其器而宜之莫盛乎權與其進而不與其
退莫盛乎漸菩薩乗者何謂也實也頓也大道也即人
心而授大道莫盛乎菩薩乗也其乗與妙覺通其殆庶
幾者也四輪者何謂也曰風也曰水也曰金也曰地也
四輪也者天地之所以成形也觀乎四輪則天地之終
[002-10b]
始可知也三界者何謂也曰欲也曰色也曰無色也三
界也者有情者之所依也觀乎三界則六合之内外可
詳而不疑也六道者何謂也曰地獄也曰畜生也曰餓
鬼也曰脩羅也曰人也曰天也六道也者善惡心之所
感也觀乎六道則可以慎其為心也四生者何謂也曰
胎也曰卵也曰濕也曰化也四生也者情之所成也觀
乎四生則可以知形命之所以然也何家無教何書無
道道近而不道逺天下何以知逺乎教人而不教他類
[002-11a]
物其有所遺乎夫幽者逺者固人耳目之所不及也惚
恍者飛潜者固人力之不能䘏也人之不能及宜聖人
能及之人之不能䘏宜聖人能䘏之聖人不能及天下
其終昧夫幽逺者耶聖人不能䘏含靈者將淪而無所
拯乎是故聖人之教逺近幽明無所不被無所不著天
下其廣大悉備者孰有如吾聖人之教者也
天之至髙地之至逺鬼神之至幽脩吾聖人之法則天
地應之舉吾聖人之言則鬼神順之天地與聖人同心
[002-11b]
鬼神與聖人同靈盖以其類相感而然也情不同則人
暌類不同則物反非其道則孺子不從今夫感天地振
鬼神得乎百姓夷狄更古今而其心不離則吾聖人之
道其大通大至㫁可見矣
佛者何謂也正乎一者也人者何謂也預乎一者也佛
與人一而已矣萬物之謂者名也至理之謂者實也執
名而昧實天下其知至乎道在乎人謂之因道在乎佛
謂之果因也者言乎未至也果也者言乎至也至則正
[002-12a]
矣正則無所居而不自得焉佛乎豈必形其形迹其迹
形迹者乃存其教耳教也者為其正之之資也别萬物
莫盛乎名同萬物莫盛乎實聖人以實教人欲人之大
同也聖人以遺名勸人防人之大異也觀夫聖人之所
以教則名實之至㫁可見矣
何人無心何心無妙何教無道何道無中槩言乎中則
天下不趨其至道混言其妙則天下不求其至心不盡
乎至心至道則偽者狂者矜者慢者由此而不脩也生
[002-12b]
者死者因循變化由此而不警也妙有妙有大妙中有
事中有理中夫事中也者萬事之制中者也理中也者
性理之至正者也夫妙也者妙之者也大妙也者妙之
又妙者也妙者百家者皆言而未始及其大妙也大妙
者唯吾聖人推之極乎衆妙者也夫事中者百家者皆
然吾亦然矣理中者百家者雖預中而未始至中唯吾
聖人正其中以驗其無不中也曰心曰道名焉耳曰中
曰妙語焉耳名與言雖異而至靈一也一即萬萬即一
[002-13a]
一復一萬復萬轉之展之交相融攝而浩然不窮大妙
重𤣥其如此也矣夫故其擲大千於方外納須彌扵芥
子而至人不疑曰妙而已矣曰中而已矣又何以加焉
曰海固深矣而九淵深於海夷谿之子豈能知哉
教不可泥道不可罔泥教淫迹罔道棄本泥也者過也
罔也者不及也過與不及其為患一也聖人所以為理
必誠為事必權而事與理皆以大中得也夫事有宜理
有至從其宜而宜之所以為聖人之教也即其至而至
[002-13b]
之所以為聖人之道也梁齊二帝梁武齊/文宣也反其宜而事
教不亦泥乎魏周二君魏武/周武泯其至而預道不亦罔乎
夫聖人之教善而已矣夫聖人之道正而巳矣其人正/人之其
事善事之不必僧不必儒不必彼不必此彼此者情也/僧儒者迹也聖人垂迹所以存本也聖人行情所以順
性也存本而不滯迹可以語夫權也順性而不溺情可/以語大實也昔者石虎以柄國殺罰自疑其事佛無祐
而佛圖澄乃謂石虎曰王者當心體大順動合三寶如/其兇愚不為教化所遷安得不誅但刑其可刑罰其可
罰者脫刑罰不中也雖傾財奉佛何以益乎宋文帝謂/求那䟦摩曰孤愧身徇國事雖欲齊戒不殺安得如法
也䟦摩曰帝王與匹夫所脩當異帝王者但正其出言/發令使乎人神恱和人神恱和則風雨順風雨順則萬
[002-14a]
物遂其所生也以此持齊齋亦至矣以此不殺徳亦大/矣何必輟半日之飡全一禽之命為之脩乎帝撫几稱
之曰俗迷逺理僧滯近教若公之言真所謂天下之達/道可以論天人之際矣圖澄䟦摩古之至人也可謂知
權/乎已上十六行正文也/舊板脫誤今補之
聖人以五戒之導世俗也教人脩人以種人脩之則在
其身種之則在其神一為而兩得故感人心而天下化
之與人順理之謂善從善無迹之謂化善之故人慕而
自勸化之故在人而不顯故天下不可得以校其功天
下不可得以議其徳然天下鮮惡孰知非因是而損之
[002-14b]
天下多善孰知非因是而益之有謂佛無所助夫王者
之治天下者此不睹乎理者也
善不脩則人道絶矣性不明則神道滅矣天地之生生
者神也萬物之靈族者人也其神暗生生者所以異也
其人失靈族者所以衰也聖人重人道所以推善而益
之也聖人重神道所以推性而嗣之也人者天者聖人
者孰不自性而出也聖人者天者人者孰不自善而成
也所出者固其本也所成者固其教也衆成之大成者
[002-15a]
也萬本之大本者也聖人以性嗣盖與天下厚其大本
也聖人以善益盖與天下務其大成也父母之本者次
本也父母之成者次成也次本次成能形人而不能使
其必人也必人必神必先其大本大成也而然後及其
次本次成是謂知本也夫天下以父子夫婦為人道者
是見人道之緣而不見其因也縁者近也因者逺也夫
天下知以變化自然為乎神道者是見其然而不見其
所以然也然者顯也所以然者幽也是故聖人推其所
[002-15b]
以然者以盡神道之幽明也推其逺而畧其近者以騐
人道之因果也聖人其與天下之終始乎聖人不自續
其族舉人族而續之其為族不為大族乎哉聖人不自
嗣其嗣舉性本而與天下嗣之其為嗣不亦大嗣乎哉
教謂布施何謂也布施吾原教雖論而未盡此盡之也
布施者聖人之欲人為福也夫福豈有象邪在其為心
之善不善耳貪婪慳恡者心之不善者也濟人惠物者
心之善者也善心感之則為福不善心感之則為極福
[002-16a]
極之理存乎儒氏之皇極矣皇極者盖論而不議者也
夫布施之云為者聖人欲人發其感福之心也其發之
者有優劣則應之者有厚薄以佛事而發其施心者優
也以世事而發其施心者劣也聖人欲人之福必厚故
先優而後劣劣者謂之卑優者謂之勝儒曰福者備也
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之謂備此道其縁而不道
其因非因則天下不知其所以為福也所種之地薄則
所成之物不茂所種之地嘉則所成之物必碩也矣是
[002-16b]
故聖人示人之勝劣豈有所苟乎如以財而施人者其福
可量也以法而施人者其福不可量也可量者并世而
言之也不可量者以出世而言之也
教必尊僧何謂也僧也者以佛為姓以如來為家以法
為身以慧為命以禪恱為食故不恃俗氏不營世家不
修形骸不貪生不懼死不溽乎五味其防身有戒攝心
有定辨明有慧語其戒也潔清三惑而畢身不汙語其
定也恬思慮正神明而終日不亂語其慧也崇徳辨惑
[002-17a]
而必然以此脩之之謂因以此成之之謂果其於物也
有慈有悲有大誓有大惠慈也者常欲安萬物悲也者
常欲拯衆苦誓也者誓與天下見真諦惠也者惠羣生
以正法神而通之天地不能揜宻而行之鬼神不能測
其演法也辯説不滯其䕶法也奮不顧身能忍人之不
可忍能行人之不能行其正命也丐食而食而不為恥
其寡欲也糞衣綴鉢而不為貧其無争也可辱而不可
輕其無怨也可同而不可損以實相待物以至慈修已
[002-17b]
故其於天下也能必和能普敬其語無妄故其為信也
至其法無我故其為讓也誠有威可敬敬或/作警有儀可則
天人望而儼然能福於世能導於俗其忘形也委禽獸
而不恡其讀誦也冒寒暑而不廢以法而出也遊人間
徧聚落視名若谷響視利若㳺塵視物色若陽豔煦嫗
貧病瓦合輿儓而不為卑以道而䖏也雖深山窮谷草
其衣木其食晏然自得不可以利誘不可以勢屈謝天
子諸侯而不為髙其獨立也以道自勝雖形影相弔而
[002-18a]
不為孤其羣居也以法為屬會四海之人而不為混其
可學也雖三蔵十二部百家異道之書無不知也他方
殊俗之言無不通也祖述其法則有文有章也行其中
道則不空不有也其絶學也離念清浄純真一如不復
有所分别也僧乎其為人至其為心漙其為徳備其為
道大其為賢非世之所謂賢也其為聖非世之所謂聖
也出世殊勝之賢聖也僧也如此可不尊乎
以世法籍僧何謂也籍僧者非古也其暴周之意耳僧
[002-18b]
也者逺塵離俗其本䖏乎四民之外籍僧乃民畜僧也
吾聖人之世國有僧以僧法治國有俗以俗法治各以
其法而治之也未始聞以世法而檢僧也豈非聖人既
隱其道大衰其徒汙雜太甚輔法不勝其人而然乎羽
嘉生應龍應龍生鳯皇鳯皇生衆鳥物久乃變其勢之
自然也既變則不可不制也制乎在於區之别之邪正
曲直不可槩視也石有玉草有蘭人乎豈謂無其聖賢
邪旌一善則天下勸善禮一賢則天下慕賢近古之髙
[002-19a]
僧者見天子不名預制書則曰師曰公鍾山僧逺鑾輿
及門而牀坐不迎虎溪慧逺天子臨潯陽而詔不出山
當世待其人尊其徳是故其聖人之道振其徒尚徳儒
曰貴徳何為也為其近於道也儒豈不然哉後世之慕
其髙僧者交卿大夫尚不得預下士之禮其出其䖏不
若庸人之自得也况如僧逺之見天子乎况如慧逺之
自若乎望吾道之興吾人之修其可得乎存其教而不
須其人存諸何以益乎惟此未嘗不涕下
[002-19b]
教謂住持者何謂也住持也者謂藉人持其法使之永
住而不泯也夫戒定慧者持法之具也僧園物務者持
法之資也法也者大聖之道也資與具待其人而後舉
善其具而不善其資不可也善其資而不善其具不可
也皆善則可以持而住之也昔靈山住持以大迦葉統
之竹林住持以身子尸之故聖人之教盛聖人之法長
存聖人既隱其世數相失茫然久乎吾人徼倖乃以住
持名之勢之利之天下相習沓焉紛然幾乎成風成俗
[002-20a]
也聖人不復出其孰為之正外衛者不視不擇欲吾聖
人之風不衰望聖人之法益昌不可得也悲夫吾何望

僧置正而秩比侍中何謂也置正非古也其姚秦之所
始也置正可也置秩不可也僧也者委榮利以勝徳髙
世者也豈預寵祿乎與僧比秩不亦造端引後世之競
勢乎道䂮不明不知窒其漸道䂮之過也夫僧也者出
於戒定慧者也夫正也者出於誠明者也僧非誠明孰
[002-20b]
能誠戒誠定誠慧也不誠乎戒定慧則吾不知其所以
為正也宋齊梁陳四代亦㳂秦而置正二魏髙齊後周
革秦之制而置統隋承乎周亦置之統唐革隋則罷統
而置錄國朝㳂唐之制二京則置錄列郡則置正夫古
今㳂革雖異而所尸一也天下難扵得人而古今皆然
果得其正則吾人庶幾無邪也慎之乎慎之乎難其人

有形出無形無形出有形故至神之道不可以有㝷不
[002-21a]
可以無測不可以動失不可以静得聖人之道空乎則
生生奚來聖人之道不空乎則生孰不泯善體乎空不
空於聖人之道其庶幾乎夫騐空莫若審有形審有形
莫若知無形知無形則可以窺神明窺神明始可以語
道也道也者神之藴也識之所自出也識也者大患之
源也謂聖人之道空此乃溺乎混茫之空也病益病矣
天下其孰能治之乎哉
天下不信性為聖人之因天下不信性為聖人之果天
[002-21b]
下惑性而不知修性天下言性而不知見性不信性與
聖人同因自昧也不信性與聖人同果自棄也不修性
而性溺惑也不見性而其言性非審也或無上/二而字是故指
修莫若乎因尅成莫若乎果全性莫若乎修審性莫若
乎證因也者修性之表也果也者成性之效也修也者
治性之具也證也者見性之驗也天下其心方散之亂
之惰之慢之謂不必因而罔其表者則天下何以勸其
修性而趨其成乎天下之心方疑之惑之而不定也謂
[002-22a]
不必果而罔其效者則天下何以示其成性而顯其果
有所至乎謂不必修而罔其具者則天下其性能不蔽
而果明且浄乎天下之有見無見㫁見常見其說方紛
然相糅而不辨謂不必證而罔其驗者則天下可以别
其見性之正乎邪乎至哉不至哉百家者皆言性而不
事乎因焉果焉修焉證焉其於性也果效白乎諸子務
性而不求乎因也果也修也證也其於性果能至之乎
是故吾之聖人道性必先夫因果脩證者也㫖哉天下
[002-22b]
可以思之矣
聖人之教存乎道聖人之道存乎覺覺則明不覺則不
明不明則羣靈所以與聖人相間也覺也者非漸覺也
極覺也極覺乃聖人之能事畢矣覺之之謂佛况之之
謂乘覺之以成乎聖人之道乗之以至乎聖人之域前
聖也後聖也孰不然乎哉稽聖人之所覺在乎羣生之
常覺也衆生日覺而未始覺覺猶夢曉而猶昧是故聖
人振而示之欲其求之引而趨之欲其至之人夫謂佛
[002-23a]
何拒而訩之為家而投珎蹈路而捨地惑亦甚矣覺也
者以言乎近則息塵勞靖神明正本以脩末以言乎逺
則了大偽外死生至寂而常明閑閑與聖人同徳覺之
效也如此大哉至乎不可以言盡不可以智得神而明
之存乎其人
吾聖人之作當周之盛世也瑞氣見乎昭王而周書不
書避異也化人自西極而至將穆王以神游聖人其兆
扵諸夏也十八異僧如秦而始皇怪之佛法其東播之
[002-23b]
漸也夢於漢而聲教遂振其㝠數之當興也出於彼而
不出於此何也以彼一天下之大中也將表其心其權
其道之大中乎聖人以道作以權適宜以所出示迹夫
道也者聖人之理中也權也者聖人之事中也所出也
者聖人之示中也示中則聖人之心可知也理中則聖
人之道之至也事中則聖人之事之得也傳謂彼一天
下其所統者若中國之所謂其天下者殆有百數而中
國者以吾聖人非出中國而夷之豈其所見之未博乎
[002-24a]
春秋以徐伐莒不義乃夷狄之以狄人與齊人盟于邢
得義乃中國之春秋固儒者聖人之法也豈必以所出
而議其人乎然類不足以盡人迹不足以盡道以類而
求夫聖人不亦繆乎以迹而議夫聖人之道不亦妄乎
聖人見乎五帝三王之後而不見乎五帝三王之先何
謂也聖人非苟見也聖人以人心所感而見也五帝三
王之前羣生之心不感而聖人不來也五帝三王之後
羣生之心感聖人之迹所以至也道在衆生之謂因道
[002-24b]
在聖人之謂緣因緣有稔焉有未稔焉因緣稔矣雖羣
生不求而聖人必至因縁未稔雖羣生求之而聖人不
應是知聖人與衆生盖以道而自然相感非若世之有
所為者以情而取之以情而舎之也
聖人之知逺至逺也聖人之先覺至覺也是故其教推
索乎太極之前却道乎天地之更始故其書為博為多
為不約浩浩乎不可以一往求不可以一日盡治其書
之謂學學其教之謂審審其道之謂至天下非至無本
[002-25a]
非教無明非書無知是故研聖人之道者不可捨其教
也探聖人之教者不可捐其書也今辨其道而拒其教
校其教而不顧其書不亦妄乎儒曰雖有嘉肴弗食不
知其㫖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不其然哉謂其
道不足法推已道以辨之謂其書不足詳援已書以較
之夫與鄉人訟而引家人證當乎必也不當矣道也者
天下之本也書也者天下之迹也事也者天下之異也
理也者天下之同也以理而質事天下之公也尋迹以
[002-25b]
驗本天下之當也夫委書而辨道舎理而㫁事天下若
此而為之者公乎當耶
古之有聖人焉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則一其迹則異夫
一焉者其皆欲人為善者也異焉者分家而各為其教
者也聖人各為其教故其教人為善之方有淺有奥有
近有逺及乎絶惡而人不相擾則其徳同焉中古之後
其世大漓佛者其教相望而出相資以廣天下之為善
其天意乎其聖人之為乎不測也方天下不可無儒無
[002-26a]
百家者不可無佛虧一教則損天下之一善道損一善
道則天下之惡加多矣夫教也者聖人之迹也為之者
本或/無之聖人之心也見其心則天下無有不是循其迹則
天下無有不非是故賢者貴知夫聖人之心文中子曰
觀皇極讜議知佛教可以一矣王氏殆見聖人之心也
 
 
 
[002-26b]
 
 
 
 
 
 
 
 鐔津集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