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48 御製數理精薀-清-聖祖玄燁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數理精藴下編卷九
  線部七
   借衰互徵
   疊借互徵
[014-2a]
  借衰互徵
借衰互徵者有總數而無分數或有分數而無總數
或無總數分數之實率而但有其盈率則不得不别
借一衰數以為比例然後可以得其真數故曰借衰
然而所借之衰又各不同有借於本數之中者有借
於本數之外者借彼徵此借虚徵實故曰互徵葢先
借各項衰數合而為總衰數以總衰數與總真數相
比即若各項衰數與各項真數之比也或先借總衰
[014-2b]
數加減出各衰數之較以各衰數之較與真數之較
相比即若總衰數與總真數之比也或以各衰數之
較與真數之較相比即若各項衰數與各項真數之
比也要之皆就比例之法而推廣之耳
設如有銀一千八百兩命甲乙二人按分分之甲分
 比乙分有五倍問甲乙各得幾何
     法借一為乙衰五為甲衰併之得六為
     一率總銀一千八百兩為二率乙衰一
     為三率得四率三百兩即乙所分之數
[014-2b]
     與一千八百兩相減餘一千五百兩即
[014-3a]
     甲所分之數以三百兩與一千五百兩
     相較則甲有乙之五倍也此法既云甲
     有乙五倍則是甲有五分乙有一分故
     借一為乙衰五為甲衰倂之得六為總
     衰以總衰與總銀之比卽若乙一衰與
     乙銀一分之比也此法卽和數比例因/借衰之首故設一最
     易者以發/明其理云
設如有三官接任共歴一百年第二官比前官加一
[014-3b]
 倍零六年第三官比 二官加一倍少二年問每
 官各該幾年
     法借一衰為第一官年數借二衰多六
     年為第二官年數借四衰多十年為第
     三官年數倂三官衰數得七為一率倂
     後二官共多十六年於總年數内減之
     餘八十四年為二率第一官一衰為三
     率得四率十二年為第一官年數倍之
     加多六年得三十年為第二官年數又
[014-3b]
     倍第二官年數減少二年得五十八年
[014-4a]
     為第三官年數合三數而共為一百年
     也此法第一官既借一衰則第二官加
     一倍零六年者當借二衰多六年而第
     三官既比第二官又加一倍則當借四
     衰多十二年因少二年故借四衰多十
     年為第三官衰數也
設如有甲乙丙三人共銀四十四兩乙比甲銀多一
 倍零四兩丙比甲乙二人共數又多六兩求各人
[014-4b]
 銀數幾何
     法借一為甲衰借二多四兩為乙衰借
     三多十兩為丙衰倂三衰得六為一率
     併乙丙二人多數為十四兩於總銀内
     減之餘三十兩為二率甲衰一為三率
     得四率五兩卽甲銀倍之加多四兩得
     十四兩為乙銀併甲乙銀又加多六兩
     得二十五兩即丙銀也此法既以一為
     甲衰乙比甲加一倍零四兩故借二多
[014-4b]
     四兩為乙衰也丙併甲乙共數多六兩
[014-5a]
     故借三多十兩為丙衰也甲衰一乙衰
     二併之為三乙比甲多四兩丙比甲乙
     共數又多六兩併之為十兩也
設如有甲乙二人入山採果共得三百枚但云甲數
 加六百枚乙數加二百枚則甲數比乙數多二倍
 問甲乙各得幾何
     法借三為甲衰借一為乙衰併之得四
     為一率以三百枚與六百枚二百枚相
[014-5b]
     加得一千一百為二率乙衰一為三率
     得四率二百七十五卽乙一分之數減
     加數二百餘七十五卽乙數以七十五
     與三百枚相減餘二百二十五卽甲數
     以乙七十五與甲二百二十五相較則
     甲多二倍也此法既云甲比乙多二倍
     則甲為三分乙為一分故借三為甲衰
     一為乙衰併之為總衰作一率又以原
     果與兩加數相併為總數作二率葢總
[014-5b]
     衰與總數之比即乙一衰與乙果一分
[014-6a]
     之比也
設如有銀一百九十六兩買駝四匹馬六匹驢十頭
 馬比驢價加一倍零二兩駝比馬價加一倍零四
 兩問各價銀若干
     法借一衰為驢價以驢十因之得十借
     二衰多二兩為馬價以馬六因之得十
     二衰多十二兩一馬多二兩六/馬故多十二兩借四衰
     多八兩為駝價以駝四因之得十六衰
[014-6b]
     多三十二兩一駝多八兩四駝/故多三十二兩併三色
     衰數驢十馬十/二駝十六共三十八為一率又併
     駝馬多價駝三十二兩/馬十二兩共四十四兩於
     總銀内減之餘一百五十二兩為二率
     驢一衰為三率得四率四兩即驢一頭
     之價倍之加多二兩得十兩即馬一匹
     之價又倍之加多四兩得二十四兩即駝
     一匹之價也此法既借一衰為驢價馬
     比驢加一倍零二兩故借二衰多二兩
[014-6b]
     為馬價也駝比馬又加一倍當借四衰
[014-7a]
     多四兩再加多馬四兩則四衰多八兩
     為駝價也乃以各數因之驢十馬/六駝四故得
     各項總衰數也
設如問一人歳數答曰我比弟長二年父年倍我仍
 多兩歳伯父兼我三人歳數再加四年整百歳問
 四人各得年數幾何
     法借一衰為其弟歳數借一衰零二年
     為本人歳數倍之得二衰零四年再加
[014-7b]
     多兩歳得二衰零六年為其父歳數總
     併之得四衰零八年為其伯之歳數即
     以四衰為一率八年四年相併得十二
     年與百歳相減餘八十八年為二率其
     弟一衰為三率得四率二十二即其弟
     之歳數加長二年得二十四即本人之
     歳數倍本人歳數再加多兩歳得五十
     即其父之歳數併三人歳數得九十六
     即其伯之歳數再加四年是為整百歳
[014-7b]
     也此法既借一衰為其弟歳數本人較
[014-8a]
     長二年故借一衰零二年為本人歳數
     也其父年比本人加倍又多兩嵗故借
     二衰零六年為其父歳數也加倍為二/衰零四年
     又加多兩歳故為/二衰零六年也將三人歳數相併得
     四衰零八年為其伯之歳數再加四年
     方整百嵗則減四年又減所零之八年
     餘八十八年即四衰相當之數也
設如漏壺一具上有渴烏注水凡十二時而滿下有
[014-8b]
 一孔通天池洩水凡十八時而盡若上注下洩問
 幾時可得水滿
     法以十二時與十八時相乘得二百一
     十六時卽借二百一十六分為壺水衰
     數又以十二時與十八時相減餘六時
     卽借六分為一時水滿分數乃以六分
     為一率一時為二率二百一十六分為
     三率得四率三十六卽是水滿一壺之
     時也此法以十二時乘十八時者卽借
[014-8b]
     一壺水作二百一十六分算也十二時
[014-9a]
     滿二百一十六分則一時滿十八分十
     八時盡二百一十六分則一時洩十二
     分一時滿十八分而洩十二分則壺中
     所存止得六分故以十二減十八餘六
     分為一時所滿之水也滿水六分既得
     一時則壺中滿二百一十六分而得三
     十六時矣
設如漏壺一座注水於内下有三孔大孔流水二時
[014-9b]
 而盡中孔流水三時而盡小孔流水六時而盡若
 三孔齊開問水幾時可盡
     法以大孔之二時乘中孔之三時得六
     時又以小孔之六時乘之得三十六時
     卽借三十六分為壺水總衰數以大孔
     二時除之得十八分以中孔三時除之
     得十二分以小孔六時除之得六分併
     三數得三十六為一率一時為二率借
     衰三十六為三率得四率一時卽一時
[014-9b]
     水可盡也此法葢以三色之數連乘為
[014-10a]
     共分其大孔二時流盡則一時流十八
     分中孔三時流盡則一時流十二分小
     孔六時流盡則一時流六分故併三數
     而為一時所流者有三十六分今壺水
     止有三十六分故一時可以流盡也
設如有人自鄉上城共一百二十里今行尚未到若
 以行過路六分之一與餘路三分之一相加便是
 到城里數問該若干
[014-10b]
     法借十五衰為一率一百二十里為二
     率餘路三分卽借三衰為三率得四率
     二十四里卽到城里數也此法借十五
     衰為一率者因餘路取三分之一尚餘
     二分又取行過路六分之一補足餘路
     二分之數是行過路之一分卽抵餘路
     之二分也今將餘路一分借一衰則行
     過路一分當借二衰六分則當借十二
     衰再加餘路三衰是共得十五衰故十
[014-10b]
     五衰與一百二十里之比卽餘路三分
[014-11a]
     與二十四里之比也每分該/八里
設如有井深至底二丈六尺不知水深若干但云自
 水面向上取三分之一從水面往下取四分之一
 相併便是水深數問該幾何
     法借十三衰為一率二丈六尺為二率
     自水面往下四分卽借四衰為三率得
     四率八尺卽水之深也此法借十三衰
     為一率者因水面往下取四分之一尚
[014-11b]
     餘三分又取水面向上三分之一補足
     水面下三分之數是水面上之一分卽
     準水面下之三分也今將水面下一分
     借一衰則水面上一分當借三衰一分
     借三衰則三分必當借九衰再加水面
     下四衰是共得十三衰故十三衰與二
     丈六尺之比卽水面下四分與八尺之
     比也
設如有人問此時係何時刻答曰自子正到此時時
[014-11b]
 刻折半與自此時到午正三分之一相加便是此
[014-12a]
 時時刻
     法借二衰為自子正到此時衰數時折/半者
     定為一衰今用/全數故借二衰又借三衰為自此時到
     午正衰數三分故借三衰因三分之一/與折半之數相等故亦將一
     分借/一衰併之得五衰為子正到午正之分
     為一率又計子正到午正得十二小時
     因化為七百二十分為二率自子正到
     此時二衰為三率得四率二百八十八
[014-12b]
     分收為四小時三刻三分即定為寅正
     三刻三分也此法因題言自子正到此
     時時刻折半故以折半數借為一衰今
     用全數為自子正起算故借二衰題又
     言到午正時刻三分之一與折半之數
     相加則是折半數即與三分之一之數
     相等故將三分亦借為三衰是子正到
     午正共為五衰矣計子正到午正時刻
     得七百二十分故五衰與七百二十分
[014-12b]
     之比即二衰與二百八十八分之比既
[014-13a]
     得二百八十八分收為四小時三刻三
     分即自子正到寅正三刻三分也
設如有人問到日落得幾時答曰自日出到此時時
 刻取四分之一從此時到日落時刻折半兩數相
 加即是此時時分
     法借二衰為自此時到日落時衰數時/折
     半者借一衰今用/全數故借二衰又借四衰為自日出
     到此時衰數四分故借四衰因四分之/一與折半之數相等故亦
[014-13b]
     將一分/借一衰併之得六衰為一率又察晝夜
     長短如自日出至日落止有十小時卽
     化作六百分為二率自此時到日落二
     衰為三率得四率二百分收為三小時
     一刻五分即到日落之時分也此法因
     題言自此時到日落時刻折半故以折
     半數借為一衰今用全數則當借為二
     衰題又言自日出到此時四分之一與
     折半之數相加則是折半數即與四分
[014-13b]
     之一之數相等故將四分亦借為四衰
[014-14a]
     是日出到日落共為六衰矣如日出至
     日落時刻得六百分則六衰與六百分
     之比即二衰與二百分之比故以二百
     分收為三時一刻五分也
設如有羊一羣不知數目但云賣去三分之一又分
 四分之一另為一羣下餘一千隻問原共數幾何
     法以兩分母相乘得十二為總衰内減
     三分之一餘八又減四分之一餘五為
[014-14b]
     一率一千為二率總衰十二為三率得
     四率二千四百即共數也此法因題言
     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兩分子同分母不
     同故以兩分母相乘為總衰分内減三
     分之一又減四分之一所餘五即如總
     數分十二分而一千為其五分也故五
     衰與一千之比即如十二衰與二千四
     百之比也
設如有羊一羣不知數目但云賞人七分之五又將
[014-14b]
 所餘者賣五分之三尚餘八百隻問原共數若干
[014-15a]
     法以兩分母相乘得三十五為總羊衰
     數内去七分之五餘一十將三十五分/為七分每分
     得五今去五分為二/十五故仍餘一十也又將一十為所餘
     羊衰數内去五分之三餘四將一十分/為五分每
     分得二今去三分/為六故仍餘四也卽以四為一率所餘
     羊八百隻為二率總衰三十五為三率
     得四率七千卽原羊共數也此法葢因
     共數為七千内去七分之五是去五千
[014-15b]
     餘二千又將二千去五分之三是去一
     千二百仍餘八百故借總衰三十五内
     去七分之五所餘又去五分之三而得
     餘衰四以餘衰四與餘羊八百之比卽
     若總衰三十五與總羊七千之比也此
     法與前法㣲異者前法雖有三分四分
     之不同是於總數中計分故其為分則
     一此法賞人七分之五者是去總數内
     七分之五而賣五分之三者乃賞人後
[014-15b]
     所餘之五分之三也立法少異故借衰
[014-16a]
     中總分餘分相減亦别至減餘歸四率
     其比例仍同也
設如有田七百四十二畝内有耕者種者耘者種者
 比耕者得十分之七耘者比種者得五分之三問
 每項各幾何
     法以兩分母兩分子互相連乘共得一
     千零五十為耕者衰數此數十分之取
     其七分得七百三十五為種者衰數此
[014-16b]
     數五分之取其三分得四百四十一為
     耘者衰數併三衰數得二千二百二十
     六為一率七百四十二畝為二率以耕
     者衰數一千零五十為三率得四率三
     百五十畝即所耕之田以種者衰數七
     百三十五為三率得四率二百四十五
     畝即所種之田以耘者衰數四百四十
     一為三率得四率一百四十七畝即所
     耘之田也此法因分母分子皆不同恐
[014-16b]
     借數有竒零故即以本題分數連乘之
[014-17a]
     得數後仍依各項分之則衰數無竒零
     而各分各數俱可比例而得矣
設如逺望一塔上露三丈二尺中有林木遮去三分
 之二下尚露五分之一問共髙若干
     法先借一數可分為三分五分者乃借
     三十為總衰此數三分之二得二十又
     五分之一得六兩數相加得二十六與
     總衰三十相減餘四為一率上露三丈
[014-17b]
     二尺為二率總衰三十為三率得四率
     二十四丈卽塔之髙也此法以減餘四
     衰與上露三丈二尺之比卽總衰三十
     與塔總髙二十四丈之比也二十四丈
     三分之二得十六丈五分之一得四丈
     八尺相加得二十丈零八尺又加上露
     三丈二尺則共二十四丈也
     又法於借衰三十内減去三分之二減/去
     二/十又減五分之一減去/六餘四衰卽以四
[014-17b]
     衰除塔露三丈二尺得八尺是一衰為
[014-18a]
     八尺也一衰為八尺則三十衰自得二
     百四十尺矣
設如有木匠與瓦匠小工三項分工價瓦匠得木匠
 五分之二小工得木匠四分之一瓦匠比小工多
 一兩二錢問每項工價若干
     法以兩分母兩分子連乘共得四十為
     木匠衰數此數五分之二得十六為瓦
     匠衰數四分之一得十為小工衰數又
[014-18b]
     將十六衰與十衰相減餘六為一率多
     一兩二錢為二率木匠衰數四十為三
     率得四率八兩卽木匠價取五分之二
     得三兩二錢卽瓦匠價取四分之一得
     二兩卽小工價以二兩與三兩二錢相
     減餘一兩二錢卽瓦匠多於小工之數
     也此法亦以題中分母分子連乘作衰
     數但用瓦匠比小工所多衰數銀數與
     木匠衰數銀數為比例何也葢各項衰
[014-18b]
     數與各項銀數之比皆同今瓦匠衰數
[014-19a]
     與小工衰數之比卽瓦匠銀數與小工
     銀數之比也又瓦匠衰數多於小工衰
     數之六與瓦匠銀數多於小工銀數一
     兩二錢之比卽同於小工衰數與小工
     銀數之比又即同於木匠衰數與木匠
     銀數之比故直以六衰與多一兩二錢
     為一率二率也
設如有金不足色欲煉成上等好金第一次入爐煅
[014-19b]
 去三分之一第二次入爐煅去四分之一第三次
 入爐煅去五分之一第四次入爐煅去六分之一
 方淨剩上等好金二十七兩問原金幾何
     法借三分四分五分六分俱分得盡之
     六十為原金總衰此數三分之一得二
     十四分之一得十五五分之一得十二
     六分之一得十四數相併得五十七與
     原借數六十相減餘三為一率淨剩金
     二十七兩為二率總衰六十為三率得
[014-19b]
     四率五百四十兩卽原金數也此法因
[014-20a]
     原金中鎔銷四次所餘二十七兩故借
     衰中亦減去四次之數所餘為三衰以
     三衰與二十七兩之比卽六十衰與五
     百四十兩之比也
設如有銅不知斤數但云取七分之三作上等儀器
 又取所餘之五分之二作中等儀器又取所餘之
 四分之一作三等儀器仍餘五十四斤問原銅共
 數幾何
[014-20b]
     法以三分母連乘得一百四十為總銅
     衰數取其七分之三餘八十為二次餘
     銅衰數一百四十分為七分每分二十/今去三分為六十仍餘八十也
     又將所餘八十取其五分之二餘四十
     八為三次餘銅衰數八十分為五分每/分十六今去二分
     為三十二仍/餘四十八也又將所餘四十八取其四
     分之一餘三十六為所餘衰數四十八/分為四
     分每分十二今去一分/十二仍餘三十六也即以三十六為
     一率餘銅五十四斤為二率總衰一百
[014-20b]
     四十為三率得四率二百一十斤卽原
[014-21a]
     銅共數也葢二百一十斤内去七分之
     三是去九十斤餘一百二十斤又將一
     百二十斤内去五分之二是去四十八
     斤餘七十二斤又將七十二斤内去四
     分之一是去十八斤餘五十四斤而與
     原剩數合也此法亦是按節次另定分
     數與均分者不同故立衰數亦按節次
     減去取其餘衰三十六與餘銅五十四
[014-21b]
     斤之比卽若總衰一百四十與總銅二
     百一十斤之比也
設如問一老人嵗數但云加三分之二減四分之一
 得一百三十六歳求其嵗數幾何
     法借十二為總衰數此數三分之二為
     八四分之一為三於總衰十二内加八
     減三得十七為一率一百三十六嵗為
     二率總衰十二為三率得四率九十六
     嵗即老人嵗數也此法借十二衰即三
[014-21b]
     分與四分相乘之數三分四分俱可以
[014-22a]
     分盡也於總衰十二内加八即加三分
     之二也又減三即減四分之一也所得
     十七即加減衰數也以加減衰數與加
     減年數之比即若所借總衰與所得歳
     數之比也
設如有一數但云其數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
 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共併為五百二十二問原
 數幾何
[014-22b]
     法先借一數可分為二分三分四分五
     分六分者乃借六十為總衰數此數依
     法剖之其二分之一為三十其三分之
     一為二十其四分之一為十五其五分
     之一為十二其六分之一為十併之得
     八十七為一率共併數五百二十二為
     二率總衰六十為三率得四率三百六
     十即原數也此法借數六十與原數為
     比者因原數隱而未露故虚借一數作
[014-22b]
     比例以互徵之葢併數八十七者原數
[014-23a]
     為六十併數五百二十二者原數為三
     百六十其比例同也
設如有馬一羣但云加一倍又加二分之一又加三
 分之一又加四分之一又加一併原數共一百一
 十二匹問原數幾何
     法先借一數可分為二分三分四分者
     乃借十二為衰數此數加一倍得二十
     四又加二分之一為六又加三分之一
[014-23b]
     為四又加四分之一為三共得三十七
     為一率共數一百一十二減一餘一百
     一十一為二率衰數十二為三率得四
     率三十六即原數也此法與前法同但
     題中又加一匹是真數也故於總數内
     減去一匹為比例蓋加分所得衰數三
     十七與加分所得共數一百一十一之
     比即若所借原衰十二與原數三十六
     之比也
[014-23b]
設如一人為商三次第一次得利比本為三分之二
[014-24a]
 將利加入本銀第二次得利比本為四分之三又
 將此利加入本銀第三次得利比本為五分之三
 三次本利共銀一千四百兩問原本銀若干
     法借六十為本銀衰數取其三分之二
     得四十與六十相加得一百又將一百
     取其四分之三得七十五與一百相加
     得一百七十五又將一百七十五取其
     五分之三得一百零五與一百七十五
[014-24b]
     相加得二百八十為一率本利共銀一
     千四百兩為二率原借衰數六十為三
     率得四率三百兩即原本銀數也葢三
     百兩三分之二得二百與本銀相加得
     五百於五百内取四分之三得三百七
     十五仍與五百相加得八百七十五於
     八百七十五内取五分之三得五百二
     十五仍與八百七十五相加得一千四
     百以合原數其借六十為本銀衰數加
[014-24b]
     三分之二得一百即第一次本利共衰
[014-25a]
     也又加四分之三得一百七十五即第
     二次本利共衰也又加五分之三得二
     百八十即第三次本利共衰也以本利
     共衰與本利共銀之比即如本銀借衰
     與原有本銀之比也
[014-26a]
  疊借互徵
疊借互徵者因原問内設數隱伏一次借衰尚不能
得其真數故不得不借兩數以比較之先借一數與
原數相較復借一數與原數相較然後據兩較以立
算而真數可得故曰疊借葢以疊借之數比原問之
數或多或少乃作盈朒法算之以求兩借數之較也
故其較之一多一少者用加或兩較俱多兩較俱少
者用減一如盈朒之例以兩差數之較與兩借數之
[014-26b]
較為比而得借數與真數之較或以兩借數互乘兩
差數以兩差數之較與互乘所得兩差數之較為比
而得所求之真數其法雖繁實有條理亦借數之巧

設如有銀一百兩命甲丙丁三人分之甲比丙多一
 倍丙比丁多二倍問毎人應得幾何
     法先借十二兩為甲銀衰數則丙應得
     六兩比甲少/一倍丁應得二兩比丙少/二倍併三
     數得二十兩與原銀一百兩相較少八
[014-26b]
     十兩再借二十四兩為甲銀衰數則丙
[014-27a]
     應得十二兩比甲少/一倍丁應得四兩比丙/少二
     倍/併三數得四十兩與原銀一百兩相
     較仍少六十兩乃以前借數十二兩少
     八十兩書於右後借數二十四兩少六
     十兩書於左作兩不足法算之於是兩
     少數相減餘二十兩為一率兩借數相
     減餘十二兩為二率前借數與原數相
     較之少八十兩為三率得四率四十八
[014-27b]
     兩加入前借數十二兩共得六十兩即
     甲銀數或以後借數與原數相較之少
     六十兩為三率得四率三十六兩加入
     後借數二十四兩亦得六十兩為甲銀
     數既得甲銀數減一倍得三十兩即丙
     銀數再取丙銀三分之一得十兩即丁
     銀數也因丙銀比丁銀多二倍故於/丙銀中取三分之一即丁銀
     法先借一人銀數加減出三人銀數與
     原總銀相較得其差數又借一人銀數
[014-27b]
     加減出三人銀數又與原總銀相較復
[014-28a]
     得一差數爰將兩借數相減是得甲一
     人兩借數之較也又將兩差數相減因/兩
     差俱少故相減如/一多一少則相加是得三人兩差數之
     較也乃以比例求之以三人兩差數之
     較比一人兩借數之較即同於三人共
     數與原總銀之差比一人借數與本銀
     之差也故以二十兩與十二兩之比同
     於八十兩與四十八兩之比為借數十
[014-28b]
     二兩少於甲本銀之差數或以二十兩
     與十二兩之比同於六十兩與三十六
     兩之比為借數二十四兩少於甲本銀
     之差數各與借數相加皆得甲本銀數
     也因其為少故與借數相加若/差數為多則與借數相減此即盈
     朒先求適足之法葢兩少數相差二十
     兩由於兩借數之相差十二兩如欲補
     足所少之八十兩則應加四十八兩或
     欲補足所少之六十兩則應加三十六
[014-28b]
     兩也
[014-29a]
     又如欲借兩數所得差數一多一少用
     相加立算則先借四十八兩為甲銀衰
     數丙應得二十四兩丁應得八兩併三
     數得八十兩與原銀一百兩相較少二
     十兩再借六十六兩為甲銀衰數丙應
     得三十三兩丁應得十一兩併三數得
     一百一十兩與原銀一百兩相較則多
     十兩乃以前借數四十八兩少二十兩
[014-29b]
     書於右後借數六十六兩多十兩書於
     左作一盈一朒法算之於是一多數一
     少數相加得三十兩為一率兩借數相
     減餘十八兩為二率前借數與原數相
     較之少二十兩為三率得四率十二兩
     加入前借數四十八兩共得六十兩即
     甲銀數如以後借數與原數相較之多
     十兩為三率得四率六兩與後借數六
     十六兩相減亦得六十兩為甲銀數既
[014-29b]
     得甲銀數其丙丁銀數按分遞減之即
[014-30a]
     得矣
     又法既得兩借數之差用互乘以齊其
     分以前借數四十八兩互乘後多十兩
     為加四十八倍得多四百八十兩以後
     借數六十六兩互乘前少二十兩為加
     六十六倍得少一千三百二十兩乃以
     互乘所得一多一少兩數相加得一千
     八百兩為二率原一多一少兩數相加
[014-30b]
     得三十兩為一率一人為三率得四率
     六十兩即甲銀數也葢所加四十八倍
     與六十六倍相差為十八倍則互乘所
     得一多一少兩數相差之一千八百兩
     即十八倍總銀數也見盈/朒法然甲銀為總
     銀之三十分之十八蓋兩差數之較為/三十則兩借數之
     較為十八少數為二十則借數加一十/二多數為一十則借數減六皆三十與
     十八之/比例也必為十八倍總銀之三十分之
     一葢三十分之十八者將總銀分為三/十分而得其十八分也若十八倍總
[014-30b]
     銀則其一分/即十八也故以三十分與一千八百
[014-31a]
     兩之比即同於一分與六十兩之比即
     甲銀數也
設如有香爐二座不言重數但知爐葢一個重一百
 五十斤如以葢加甲爐則重於乙爐二倍以葢加
 乙爐乃與甲爐相等求甲乙二爐各重幾何
     法先借三十斤為甲爐衰數加葢一百
     五十斤共一百八十斤内取三分之一
     得六十斤為乙爐衰數因甲爐加葢比/乙爐重二倍故
[014-31b]
     以乙爐衰數定為甲爐/衰數加葢之三分之一以乙爐衰數加
     葢一百五十斤共二百一十斤比所借
     甲爐衰數三十斤多一百八十斤則是
     所借甲爐衰數三十斤少一百八十斤
     再借九十斤為甲爐衰數加葢一百五
     十斤共二百四十斤内取三分之一得
     八十斤為乙爐衰數以乙爐衰數加葢
     一百五十斤共二百三十斤比所借甲
     爐衰數九十斤多一百四十斤則是所
[014-31b]
     借甲爐衰數九十斤少一百四十斤乃
[014-32a]
     以前借甲爐衰數三十斤少一百八十
     斤書於右後借甲爐衰數九十斤少一
     百四十斤書於左作兩朒法算之於是
     兩少數相減餘四十斤為一率兩借數
     相減餘六十斤為二率前借數與原數
     相較之少一百八十斤為三率得四率
     二百七十斤加入前借數三十斤共三
     百斤即甲爐之重加葢一百五十斤共
[014-32b]
     四百五十斤内取三分之一得一百五
     十斤即乙爐之重加葢一百五十斤共
     三百斤與甲爐相等也
     又法既得兩借數之差用互乗以齊其
     分以前借數三十斤互乗後少一百四
     十斤為加三十倍得少四千二百斤以
     後借數九十斤互乘前少一百八十斤
     為加九十倍得少一萬六千二百斤乃
     以互乗所得兩少數相減餘一萬二千
[014-32b]
     斤為二率原兩少數相減餘四十斤為
[014-33a]
     一率甲爐一為三率得四率三百斤即
     甲爐之重數也葢所加三十倍與九十
     倍相差為六十倍則互乗所得兩少數
     相差之一萬二千斤即六十倍總差數
     也然甲爐重數為總差數之四十分之
     六十蓋兩差數之較為四十則兩借數/之較為六十少數為一百八十則
     借數加二百七十皆四/十與六十之比例也必為六十倍總
     差數之四十分之一葢四十分之六十/者將總差數分為
[014-33b]
     四十分而得其六十分也若六十/倍總差數則其一分即六十分也故以
     四十分與一萬二千斤之比即同於一
     分與三百斤之比也
設如有銅鑄甲乙二鐘未稱斤數但云取乙鐘銅八
 十斤入甲鐘則所餘得甲鐘四分之一若取甲鐘
 銅八十斤入乙鐘則所餘得乙鐘三分之二問二
 鐘各得銅數若干
     法先借一百二十斤為甲鐘衰數取乙
     鐘銅八十斤加入甲鐘則甲鐘得二百
[014-33b]
     斤此數四分之得五十斤因取乙鐘銅/八十斤入甲
[014-34a]
     鐘所餘得甲鐘之四分之一/故四分之為乙鐘之一分加八十斤
     得一百三十斤為乙鐘衰數此乙鐘未/取八十斤
     入甲鐘時得一/百三十斤也若取甲鐘銅八十斤加
     入乙鐘則乙鐘得二百一十斤而甲鐘
     止餘四十斤甲鐘一百二十斤中去/八十斤故餘四十斤
     一半二十斤得六十斤為乙鐘數因取/甲鐘
     銅八十斤入乙鐘所餘得乙鐘三分之/二故四十斤為三分之二而加一分為
     二十斤共六十/斤為乙鐘數而與乙鐘二百一十斤
[014-34b]
     相較則少一百五十斤再借三百六十
     斤為甲鐘衰數取乙鐘銅八十斤加入
     甲鐘則甲鐘得四百四十斤此數四分
     之得一百一十斤因取乙鐘銅八十斤/入甲鐘所餘得甲鐘
     之四分之一故四分/之為乙鐘之一分加八十斤得一百
     九十斤為乙鐘衰數此乙鐘未取八十/斤入甲鐘時得一
     百九十/斤也若取甲鐘銅八十斤加入乙鐘
     則乙鐘得二百七十斤而甲鐘止餘二
     百八十斤甲鐘三百六十斤中去八/十斤故餘二百八十斤
[014-34b]
     一半一百四十斤得四百二十斤為乙
[014-35a]
     鐘數因取甲鐘銅八十斤入乙鐘所餘/得乙鐘三分之二故二百八十斤
     為三分之二而加一分為一百四/十斤共四百二十斤為乙鐘數而與
     乙鐘二百七十斤相較則多一百五十
     斤乃將前借數一百二十斤少一百五
     十斤書於右後借數三百六十斤多一
     百五十斤書於左用盈朒法算之於是
     以一多一少兩數相加得三百為一率
     兩借數相減餘二百四十為二率前借
[014-35b]
     數與乙衰相較之少一百五十斤為三
     率得四率一百二十斤加前借數一百
     二十斤共二百四十斤為甲鐘斤數加
     入乙鐘銅八十斤為三百二十斤四分
     之得八十斤既取乙鐘銅八十斤/入甲鐘故餘此數再加
     入甲鐘銅八十斤得一百六十斤為乙
     鐘斤數也
     又法既得兩借數之差用互乘以齊其
     分以前借數一百二十斤互乘後多一
[014-35b]
     百五十斤為加一百二十倍得多一萬
[014-36a]
     八千斤以後借數三百六十斤互乗前
     少一百五十斤為加三百六十倍得少
     五萬四千斤乃以互乘所得一多一少
     兩數相加得七萬二千斤為二率原一
     多一少兩數相加得三百斤為一率甲
     鐘一為三率得四率二百四十斤即甲
     鐘重數也葢所加一百二十倍與三百
     六十倍相差為二百四十倍則互乘所
[014-36b]
     得一多一少兩數相加之七萬二千斤
     即二百四十倍總差數也然甲鐘重數
     為總差數之三百分之二百四十必為
     二百四十倍總差數之三百分之一故
     以三百分與七萬二千斤之比即同於
     一分與二百四十斤之比也
設如甲丙二人入山採礦皆不知所得之數但云甲
 與丙二十四兩則所餘得丙之四分之一若丙與
 甲三十兩則所餘得甲之六分之一問兩人各得
[014-36b]
 之數若干
[014-37a]
     法先借四十兩為丙之衰數加甲與二
     十四兩得六十四兩此數四分之得十
     六兩因甲得丙四分之一/故將丙數四分也加二十四兩
     得四十兩為甲之衰數因甲與丙二十/四兩所餘得丙
     四分之一故仍以二十/四兩加入為甲衰數也若丙與甲三十
     兩則甲得七十兩而丙止餘十兩六因
     之得六十兩為甲數因丙與甲三十兩/所餘得甲六分之
     一故將丙之十兩/六因之為甲數而與甲七十兩相較
[014-37b]
     則少十兩再借六十兩為丙之衰數加
     甲與二十四兩得八十四兩此數四分
     之得二十一兩加二十四兩得四十五
     兩為甲之衰數其所加所分/之故同前若丙與甲
     三十兩則甲得七十五兩而丙止餘三
     十兩六因之得一百八十兩而與甲七
     十五兩相較又多一百零五兩乃將前
     借數四十兩少十兩書於右後借數六
     十兩多一百零五兩書於左用盈朒法
[014-37b]
     算之於是以一多一少兩數相加得一
[014-38a]
     百一十五為一率兩借數相減餘二十
     為二率前借數與甲相較之少十兩為
     三率得四率一兩七錢三分九釐一毫
     有餘加前借數四十兩共四十一兩七
     錢三分九釐一毫有餘為丙所得之數
     此數加二十四兩得六十五兩七錢三
     分九釐一毫有餘再四分之得一十六
     兩四錢三分四釐七毫有餘因甲得丙/銀四分之
[014-38b]
     一故四/分之加入二十四兩得四十兩四錢
     三分四釐七毫有餘為甲所得之數甲/既
     與丙二十四兩故止剰一十六兩有餘/若未與丙二十四兩其全數則四十兩
     有餘/也若將甲數加三十兩得七十兩四
     錢三分四釐七毫有餘將丙數減三十
     兩得十一兩七錢三分九釐一毫有餘
     此丙十一兩七錢三分九釐一毫有餘
     即為甲七十兩四錢三分四釐七毫有
     餘之六分之一也因丙與甲三十兩則/丙數居甲數之六分
[014-38b]
     之一故將四十兩有餘再加八丙三十/兩得七十兩有餘則丙數内減去三十
[014-39a]
     兩止得十一兩有餘故/為甲數之六分之一也
     又法既得兩借數之差用互乘以齊其
     分以前借數四十兩互乘後多一百零
     五兩為加四十倍得多四千二百兩以
     後借數六十兩互乗前少十兩為加六
     十倍得少六百兩乃以互乗所得一多
     一少兩數相加得四千八百兩為二率
     原一多一少兩數相加得一百一十五
[014-39b]
     兩為一率一人為三率得四率四十一
     兩七錢三分九釐一毫有餘即丙所得
     之數也葢所加四十倍與六十倍相差
     為二十倍則互乗所得一多一少兩數
     相加之四千八百兩即二十倍總差數
     也然丙數為總差數之一百一十五分
     之二十必為二十倍總差數之一百一
     十五分之一故以一百一十五分與四
     千八百兩之比即同於一分與四十一
[014-39b]
     兩七錢三分九釐一毫有餘之比也
[014-40a]
設如有銅缸磁缸二面若於銅缸内添水五十斤則
 比磁缸内水多二倍若於磁缸内添水五十斤則
 與銅缸内水數相等問二缸各得水數若干
     法先借十斤為銅缸水之衰數加五十
     斤得六十斤此數三分之得二十斤為
     磁缸水之衰數因銅缸加五十斤則比/磁缸水多二倍故三分
     之為磁缸/水衰數也以磁缸水衰數加五十斤得
     七十斤因磁缸加五十斤與銅缸/水相等故亦加五十斤比所
[014-40b]
     借銅缸水之衰數十斤多六十斤則是
     所借銅缸水之衰數十斤少六十斤再
     借二十二斤為銅缸水之衰數加五十
     斤得七十二斤此數三分之得二十四
     斤為磁缸水之衰數以磁缸水衰數加
     五十斤得七十四斤比所借銅缸水之
     衰數二十二斤多五十二斤則是所借
     銅缸水之衰數二十二斤少五十二斤
     乃以前借數十斤少六十斤書於右後
[014-40b]
     借數二十二斤少五十二斤書於左作
[014-41a]
     兩朒法算之於是兩少數相減餘八斤
     為一率兩借數相減餘十二斤為二率
     前借數與銅缸相較之少六十斤為三
     率得四率九十斤加入前借數十斤共
     一百斤即銅缸之水數加五十斤得一
     百五十斤三分之得五十斤即磁缸之
     水數以磁缸水數加五十斤亦得一百
     斤與銅缸水數相等也
[014-41b]
     又法既得兩借數之差用互乗以齊其
     分以前借數十斤互乗後少五十二斤
     為加十倍得少五百二十斤以後借數
     二十二斤互乗前少六十斤為加二十
     二倍得少一千三百二十斤乃以互乗
     所得兩少數相減餘八百斤為二率原
     兩少數相減餘八斤為一率銅缸一為
     三率得四率一百斤即銅缸之水數也
     葢所加十倍與二十二倍相差為十二
[014-41b]
     倍則互乗所得兩少數相差之八百斤
[014-42a]
     即十二倍總差數也然銅缸水數為總
     差數之八分之十二必為十二倍總差
     數之八分之一故以八分與八百斤之
     比即同於一分與一百斤之比也
設如有羊三羣甲羣四百隻丙羣為甲丁兩羣二分
 之一丁羣為甲丙兩羣三分之一問丙丁兩羣羊
 數各若干
     法先借三百隻為丙羣衰數丙羣既為
[014-42b]
     甲丁兩羣二分之一則甲丁兩羣當有
     六百隻内減甲羣四百隻餘二百隻為
     丁羣衰數又併甲丙二羣得七百隻丁
     羣既為甲丙兩羣三分之一則將丁羣
     二百隻三因之得六百隻與甲丙兩羣
     七百隻相較則少一百隻再借二百四
     十隻為丙羣衰數丙羣既為甲丁兩羣
     二分之一則甲丁兩羣當有四百八十
     隻内減甲羣四百隻餘八十隻為丁羣
[014-42b]
     衰數又併甲丙二羣得六百四十隻丁
[014-43a]
     羣既為甲丙兩羣三分之一則將丁羣
     八十隻三因之得二百四十隻與甲丙
     兩羣六百四十隻相較則少四百隻乃
     將前借數三百隻少一百隻書於右後
     借數二百四十隻少四百隻書於左用
     兩不足法算之於是以兩少數相減餘
     三百隻為一率兩借數相減餘六十隻
     為二率前借數與甲丙兩羣相較之少
[014-43b]
     一百隻為三率得四率二十隻加前借
     數三百隻共三百二十隻即丙羣之羊
     數加入甲羣四百隻得七百二十隻三
     分之得二百四十隻即丁羣之羊數也
     若併甲丁兩羣得六百四十隻折半得
     三百二十隻即丙羣為甲丁兩羣二分
     之一也
     又法既得兩借數之差用互乗以齊其
     分以前借數三百隻互乗後少四百隻
[014-43b]
     為加三百倍得少一十二萬隻以後借
[014-44a]
     數二百四十隻互乗前少一百隻為加
     二百四十倍得少二萬四千隻乃以互
     乗所得兩少數相減餘九萬六千隻為
     二率原兩少數相減餘三百隻為一率
     丙一羣為三率得四率三百二十隻即
     丙羣之羊數也葢所加三百倍與二百
     四十倍相差為六十倍則互乗所得兩
     少數相差之九萬六千隻即六十倍總
[014-44b]
     差數也然丙羣為總差數之三百分之
     六十必為六十倍總差數之三百分之
     一故以三百分與九萬六千隻之比即
     同於一分與三百二十隻之比也
設如有田一百畝令甲乙二人分耕若以甲田三分
 之一與乙以乙田五分之一與甲則各得五十畝
 問甲乙原田數各若干
     法先借三十畝為甲原田之衰數此數
     與一百畝相減餘七十畝為乙原田之
[014-44b]
     衰數甲原田三十畝之三分之一為十
[014-45a]
     畝乙原田七十畝之五分之一為十四
     畝若甲與乙十畝乙與甲十四畝則甲
     得田三十四畝甲三十畝與乙十畝餘/二十畝又得乙所與十
     四畝故為/三十四畝與各五十畝相比則甲少十
     六畝再借六十畝為甲原田之衰數此
     數與一百畝相減餘四十畝為乙原田
     之衰數甲原田六十畝之三分之一為
     二十畝乙原田四十畝之五分之一為
[014-45b]
     八畝若甲與乙二十畝乙與甲八畝則
     甲得田四十八畝甲六十畝與乙二十/畝餘四十畝又得乙
     所與八畝故/為四十八畝與各五十畝相比則甲少
     二畝乃將前借數三十畝少十六畝書
     於右後借數六十畝少二畝書於左用
     兩不足法算之於是以兩少數相減得
     十四畝為一率兩借數相減餘三十畝
     為二率前借數與五十畝相較之少十
     六畝為三率得四率三十四畝二分八
[014-45b]
     釐有餘加前借數三十畝共六十四畝
[014-46a]
     二分八釐有餘即甲原田之數與一百
     畝相減餘三十五畝七分一釐有餘即
     乙原田之數也若甲以其三分之一二
     十一畝四分二釐有餘與乙而乙以其
     五分之一七畝一分四釐有餘與甲則
     兩人各得五十畝矣
     又法既得兩借數之差用互乗以齊其
     分以前借數三十畝互乗後少二畝為
[014-46b]
     加三十倍得少六十畝以後借數六十
     畝互乗前少十六畝為加六十倍得少
     九百六十畝乃以互乗所得兩少數相
     減餘九百畝為二率原兩少數相減餘
     十四畝為一率甲一人為三率得四率
     六十四畝二分八釐有餘即甲原田之
     數也葢所加三十倍與六十倍相差為
     三十倍則互乗所得兩少數相差之九
     百畝即三十倍總差數也然甲原田為
[014-46b]
     總差數之十四分之三十必為三十倍
[014-47a]
     總差數之十四分之一故以十四分與
     九百畝之比即同於一分與六十四畝
     二分八釐有餘之比也
設如甲丙丁三人共有銀二百一十兩只云甲與丙
 四分之一丁與甲二分之一丙與丁三分之一則
 每人均得銀七十兩問各人原有之銀數若干
     法先借十兩為甲銀衰數此數減四分
     之一二兩五錢餘七兩五錢與七十兩
[014-47b]
     相減餘六十二兩五錢為丁銀二分之
     一加一倍得一百二十五兩為丁銀衰
     數因甲與丙四分之一丁與甲二分之/一成七十兩故於甲衰十兩内減四
     分之一餘七兩五錢再加六十二兩五/錢方湊成七十兩故以六十二兩五錢
     即為丁銀二分之一加/一倍得丁銀全數也又併甲丁兩衰
     數得一百三十五兩與總銀二百一十
     兩相減餘七十五兩為丙銀衰數因三/人共
     銀二百一十兩減去甲銀十兩丁銀一/百二十五兩所餘七十五兩即丙之銀
     數/也又於丙衰七十五兩内減三分之一
[014-47b]
     二十五兩餘五十兩加甲衰四分之一
[014-48a]
     二兩五錢共得五十二兩五錢因丙與/丁三分
     之一甲與丙四分之一成七十兩故於/丙衰七十五兩内減與丁二十五兩又
     加甲所與二兩五錢/共五十二兩五錢也此數與七十兩相
     較則少十七兩五錢再借二十八兩為
     甲銀衰數此數減四分之一七兩餘二
     十一兩與七十兩相減餘四十九兩為
     丁銀二分之一加一倍得九十八兩為
     丁銀衰數甲銀減四分之一餘四十九/兩既為丁銀二分之一故加
[014-48b]
     一倍即為丁/銀全數也又併甲丁兩衰數得一百
     二十六兩與總銀二百一十兩相減餘
     八十四兩為丙銀衰數因三人共銀二/百一十兩減去
     甲銀二十八兩丁銀九十八兩/其餘八十四兩即丙之銀數也又於丙
     衰八十四兩内減三分之一二十八兩
     餘五十六兩加甲衰四分之一七兩共
     得六十三兩因丙與丁三分之一甲與/丙四分之一成七十兩故
     於丙衰八十四兩内減與丁二十八兩/又加甲所與七兩共得六十三兩也
     此數與七十兩相較則少七兩乃將前
[014-48b]
     借數十兩少十七兩五錢書於右後借
[014-49a]
     數二十八兩少七兩書於左用兩不足
     法算之於是以兩少數相減餘十兩五
     錢為一率兩借數相減餘十八兩為二
     率前借數與七十兩相較之少十七兩
     五錢為三率得四率三十兩加前借十
     兩共四十兩即甲之銀數減四分之一
     十兩餘三十兩因去一分/與丙也與七十兩相
     減餘四十兩倍之得八十兩即丁之銀
[014-49b]
     數併甲丁銀數得一百二十兩與總銀
     二百一十兩相減餘九十兩即丙之銀
     數也此疊借三色之法也借衰時加減
     甚繁然條理分明自能了然如此法前
     借數甲衰十兩丙衰七十五兩丁衰一
     百二十五兩若於丁衰減去二分之一
     減六十二兩/五錢與甲加丙衰三分之一丙與丁/二十五
     兩/得八十七兩五錢與七十兩相較則
     多十七兩五錢丙差與丁差其數一也
[014-49b]
     至再借二十八兩為甲衰其加減亦與
[014-50a]
     前借數同惟甲成七十兩至丙則少七
     兩丁則多七兩其數相同故但取丙差
     數就其兩差之較數以比例之得甲之
     原銀數也
     又法既得兩借數之差用互乗以齊其
     分以前借數十兩互乗後少七兩為加
     十倍得少七十兩以後借數二十八兩
     互乗前少十七兩五錢為加二十八倍
[014-50b]
     得少四百九十兩乃以互乗所得兩少
     數相減餘四百二十兩為二率原兩少
     數相減餘十兩五錢為一率甲一人為
     三率得四率四十兩即甲銀數也葢所
     加十倍與二十八倍相差為十八倍則
     互乗所得兩少數相差之四百二十兩
     即十八倍之總差數也然甲銀為總差
     數之十分半之十八必為十八倍總差
     數之十分半之一故以十分半與四百
[014-50b]
     二十兩之比即同於一分與四十兩之
[014-51a]
     比也
設如甲丙兩果園不知畝數將甲園擴出五十畝則
 比丙園大二倍若將丙園擴出五十畝則比甲園
 大一倍問兩園原有之畝數若干
     法借四十畝為甲園衰數加五十畝得
     九十畝此數三分之得三十畝為丙園
     衰數因甲加五十畝比丙園大二倍是/丙園為甲園三分之一也故三分
     之/將丙園三十畝加五十畝得八十畝
[014-51b]
     與甲園四十畝相較適大一倍此數已
     合則不必再借故凡疊借法中一借即
     合原數者皆如此例不必再借也
設如大小兩船雇夫小船每人出銀為大船每人五
 分之四若大船八人小船五人出銀則不足七兩
 若大船六人小船八人出銀則不足三兩問共銀
 及每人各出銀幾何
     法以五分為大船每人衰數四分為小
     船每人衰數因小船每人為大船/每人五分之四也以五
[014-51b]
     分與大船八人相乗得四十分為大船
[014-52a]
     八人共衰數以四分與小船五人相乗
     得二十分為小船五人共衰數相加得
     六十分為大船八人小船五人共出銀
     共分數又將五分與大船六人相乗得
     三十分為大船六人共衰數以四分與
     小船八人相乗得三十二分為小船八
     人共衰數相加得六十二分為大船六
     人小船八人共出銀共分數乃將六十
[014-52b]
     分少七兩書於右六十二分少三兩書
     於左用兩朒求總銀法算之於是以六
     十分與六十二分相減餘二分為一率
     以兩少數相減餘四兩為二率一分為
     三率得四率二兩為每分之銀數與六
     十分相乗得一百二十兩加少七兩得
     一百二十七兩為雇夫之總銀數如與/六十
     二分相乗則得一百二十四兩加少三/兩亦得一百二十七兩為雇夫之總銀
     數/又以每分二兩與大船每人衰數五
[014-52b]
     分相乗得十兩為大船每人所出銀數
[014-53a]
     以每分二兩與小船每人衰數四分相
     乗得八兩為小船每人所出銀數也此
     盈朒内兩朒之正法但因有借分為衰
     數之故故附於此以備疊借之一體云
設如有石二塊大小不等俱不知重數只有銅條一
 根重十二兩互換稱之而得二石之各重幾何
     法先將銅條分作十二分每分又作十
     分用一繩繫於第五分之上繫於五分/者隨便取
[014-53b]
     一數/也乃以五分加一倍與十二分相較
     餘二分折半得一分與五分相加為六
     分乃以五分為一率六分為二率餘二
     分作二兩為三率因銅條重十二兩分/為十二分今二分故
     為二/兩也得四率二兩四錢此四率是先將/銅條之五分處
     取均平之法葢提繫在五分上必於五/分之端加二兩四錢乃與七分相平也
     爰以銅條作秤杆將大石掛在銅條一
     頭離提繫五分而以小石作錘稱之今
     離提繫得六分始平記之如前/圖又將小
[014-53b]
     石掛在銅條一頭離提繫五分而以大
[014-54a]
     石作錘稱之今離提繫得四分始平亦
     記之如後/圖乃先借二十六兩四錢為大
     石衰數與前所得二兩四錢相減餘二
     十四兩内減二兩四錢者因銅條之五/分一邊必加二兩四錢始平今
     於借衰中減去者所以補足均/平之數然後較物之輕重也用六分
     為一率即小石在/六分之數五分為二率即大石/在五分
     之/數二十四兩為三率即大石衰中減去/二兩四錢所餘之
     數/得四率二十兩為小石之衰數此四/率是
[014-54b]
     以大石衰數/求小石衰數因以小石衰數二十兩與
     二兩四錢相減餘十七兩六錢此亦減/去二兩
     四錢因小石移在五分之/一邊補足均平之數也用四分為一
     率即大石在/四分之數五分為二率即小石在/五分之數
     七兩六錢為三率即小石衰中減去二/兩四錢所餘之數
     得四率二十二兩此第二四率又以小/石衰數轉求大石衰
     數試其/合否也與所借大石衰數二十六兩四
     錢相較則少四兩四錢再加三十二兩
     四錢為大石衰數與二兩四錢相減餘
[014-54b]
     三十兩用六分為一率五分為二率三
[014-55a]
     十兩為三率得四率二十五兩為小石
     之衰數因以小石衰數二十五兩與二
     兩四錢相減餘二十二兩六錢用四分
     為一率五分為二率二十二兩六錢為
     三率得四率二十八兩二錢五分與所
     借大石衰數三十二兩四錢相較則少
     四兩一錢五分乃將前借數二十六兩
     四錢少四兩四錢書於右後借數三十
[014-55b]
     二兩四錢少四兩一錢五分書於左用
     兩不足法算之於是以兩少數相減餘
     二錢五分為一率兩借數相減餘六兩
     為二率前借數與大石衰數相較之少
     四兩四錢為三率得四率一百零五兩
     六錢加前借數二十六兩四錢共一百
     三十二兩即大石之重數又於大石重
     數内減去二兩四錢餘一百二十九兩
     六錢用六分為一率五分為二率即前/以大
[014-55b]
     石衰數求小石衰數之法既有大/石真數故仍以前法求小石真數一百
[014-56a]
     二十九兩六錢為三率得四率一百零
     八兩為小石之重數也如以四分為一
     率五分為二率即前以小石求/大石之重法於小石
     重數一百零八兩内減去二兩四錢餘
     一百零五兩六錢為三率得四率一百
     三十二兩為大石之重數亦合前數也
     此法葢因銅條重十二兩而分作十二
     分設如作一甲乙線為銅條分作十二
[014-56b]
     分每分重一兩提繫在丙處甲丙與丙
     丁等則其重亦必等如以甲丁與甲乙
     相減則餘丁乙即丙乙多於甲丙之二
     分也既多二分必重二兩如以二兩重
     物掛於乙丁中間之戊處則丙乙自重
     於甲丙也今欲以物趂之使其兩平則
     以甲丙五分為一率丙戊六分為二率
     二兩為三率得四率二兩四錢是將二
     兩四錢之物加於甲處始得兩平其以
[014-56b]
     丙戊六分為二率者何也葢丙丁與甲
[014-57a]
      丙等而重者止在丁乙一段而戊為丁
      乙之中戊去丙逺甲去丙近惟近故加
      重而後可以勝逺之輕若於甲接長二
      分則於二分之中施二兩之物即稱平
      矣故以二兩四錢加於甲處始能趂平
      丁乙之二分也此法數層加減幾用比
      例頗覺繁瑣而用方程算之㣲覺簡明
      但係疊借本法故兩收之收入疊借者
[014-57b]
      所以存其理而收入方程者所以取其
      簡也
 
 
 
 
 
 
 
[014-57b]
御製數理精藴下編卷九